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

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11-17 11:20:16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

篇1

[中圖分類號] R12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8)12(a)-068-02

健康教育是旨在幫助對象人群或個體改善健康相關行為系統的社會活動。行為對健康和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人類面前。WHO在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中將改善人們的行為作為當前減少疾病風險的最重要策略,而改善人們健康相關行為的任務主要由健康教育來承擔,而學校健康活動更是一項對人類健康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基礎性工作。處在生命準備期的兒童青少年形成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將對他們一生中的其他發展階段的行為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良好的行為方式受益終身。現對農村學校推進健康教育提出幾點看法如下:

1 學校健康教育的意義

1.1 學校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兒童青少年是接受教育,身心全面發展的良好時期,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學校建立健康教育與“五育”關系密切,互相滲透,互相促進。養成良好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學生社會化的良好發展和健全人格的修養。

1.2 學校健康教育是實現全民基礎保健的有效途徑

兒童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易形成“動力型”,較易形成良好行為、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并對他們一生的行為與身心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做好健康教育是實現和促進全民基礎保健,提高群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1.3 學校健康教育是影響家庭、社會和整個人群的根本措施

兒童青少年與家庭有著天然而廣泛的聯系。兒童青少年一旦獲得衛生知識價值觀和行為技能,不僅其本身可以茁壯成長,還對其父母、鄰里、親友和社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衛生面貌,推進社會進步和精神文明建設角度看,較大程度取決于學校健康教育的質量。

2 現有農村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狀況

經濟水平的滯后和低下,影響到兒童青少年的基本健康水平。目前,農村地區許多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仍高于城市,包括城鄉共有的常見病、農村多見的寄生蟲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農藥中毒、農機傷害等。宣傳普及一般健康知識,常見病的防治知識是其首要任務。

2.1傳染病及寄生蟲病健康教育

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不如城市,一旦有傳染病傳入往往蔓延迅速。為預防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采取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針對傳染病發生和流行三個環節的綜合性防治措施。農村兒童青少年仍然受到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其身心健康不容樂觀。

2.2 地方病防治知識的普及

地方病主要為自然地理環境或生活條件等因素所致,以地域性發病為特點的一類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病目前仍嚴重危害我國農村廣大居民,特別是貧困地區人民的健康。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識是農村地區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2.3 農業勞動相關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防治知識的普及

包括常用農藥的種類、保管方法、急性農藥中毒的表現及自救互救知識,以及預防農藥中毒的措施等。農藥的誤服誤用,在農村兒童青少年中時常發生,致殘誤傷甚至失去生命,慘痛的教訓令人不寒而栗。加強農村學校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

2.4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

其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會產生不良影響。我國農村地域廣闊,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千差萬別,要逐步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建立起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農民及其子女科學地安排衣食住行。合理攝取營養,提倡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2.5 家庭及個人行為習慣

家庭的起居和日常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到家庭成員的健康。對兒童青少年要注重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如飯前便后洗手,行走坐臥的良好姿勢。注重戒除不良習慣,防止青少年吸煙及防范吸毒也應成為行為方式教育的重點之一。

2.6 學校集體的飲食和營養的健康教育

2.6.1 營養營養包括人體對營養的需要,膳食的合理搭配等。

2.6.2 食品衛生食品衛生包括食品容器衛生,食品加工衛生。在農村小學更要懂得飲水衛生與腸道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發生的關系,水的澄清及消毒方式等。

2.6.3食物中毒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及原因,預防措施和搶救原則的健康教育等。

3 學校健康教育的任務及目的

3.1提高兒童青少年衛生科學知識水平

兒童青少年中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的養成,往往是由缺乏必要的衛生科學知識所致。通過課堂內外的教育方式向兒童青少年傳授衛生科學知識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幫助兒童青少年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將兒童青少年的行為引向正確方向。

3.2 提高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

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與生活環境有密切關系。學校的膳食服務,體育教育以及學校的衛生環境和家庭環境等,均可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通過健康教育,幫助兒童青少年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正確地進行體育鍛煉,創造對生長發育有利的環境,消除不良因素,提高生長發育水平。

3.3 降低兒童青少年常見病的發病率

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及某些疾病,微生物的免疫力較差,往往由于不良的學習生活條件,某些不利的因素影響易患某些疾病,如近視眼、齲齒、蛔蟲感染等。只要對兒童青少年及時普及各類常見病的有關知識,大力開展健康教育,使他們掌握有關的預防知識和必要的技能,結合學校定期體檢和矯正,可使患病率降低。

3.4預防各種心理障礙,促使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

根據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育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兒童青少年認識自己,充分挖掘潛力;學會控制和調節情緒,能夠克服心理困擾,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培養樂觀進取,追求卓越,不畏艱險的健全人格及社會適應能力;有效地提高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素質,為他們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5 改善兒童青少年對待個人和公共衛生的態度

兒童青少年對待衛生的態度是促使其將科學知識轉化為行為和習慣的動力,是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的前提。兒童青少年對待衛生問題的態度,是通過衛生知識的學習及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且一旦形成,要想改變就比較困難。為此。必須抓住生命早期這一有利時期,讓學生運用衛生科學知識,逐步形成良好的衛生行為和習慣。

3.6 培養兒童青少年的自我保健能力

當前,對衛生保健的觀念正在從依靠醫療機構的“依賴型”,向多依靠自己的“自助型”轉變,而自助型的核心,則是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和發展,自我保健意識及能力。導致成人期死亡的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病、腫瘤等,均與其不良的衛生習慣及生活方式有關,而其原因往往是在兒童少年期。因此,必須從兒童期開始培養自我保健意識及能力,為其終身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尤其是對農村學校的健康教育更要下大力氣抓好,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社會家庭學校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真正搞好學校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申仕蓮.醫院開展健康教育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1):98-101.

篇2

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1.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2.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3.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4.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5.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6.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動月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篇3

一、引言

據調查,我國已成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20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達9.7%,估算病人約為920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患病率為11.4%,農村人群患病率8.2%,此外還有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比例達15.5%。更嚴重的是60%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情況。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村患糖尿病的絕對人數已經超過城市地區,我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發展及衛生資源的調配很不均衡,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尚處于啟蒙階段,而這些地區可能正是糖尿病流行的潛在地區。

二、農村糖尿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現狀

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檢出率、知曉率和控制率均很低,防治知識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與健康教育遠未能滿足現實需求。由于缺乏對糖尿病的足夠認知,導致我國目前現狀是,人群中75%的患者血糖不達標,80%的患者從來不查血糖,直到引發失明、腎病、心血管病變后才去就醫。近年來國家對基層醫療基礎設施的投入和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醫療服務已有很大改進,但是對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長期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加上農村文化水平偏低和信息相對閉塞,人們對于糖尿病的危害性、預防方式、治療方法認識不夠,加大了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難度[1]。

三、構筑農村糖尿病預防健康教育體系

糖尿病既與遺傳有關,也與膳食結構改變、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有關,患病率呈現隨年齡增高而增加的趨勢。老齡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導致患者人數增加的客觀因素。采取及時的干預措施可以降低這些因素的影響。如由已故糖尿病專家潘孝仁領頭的大慶研究,1986年,研究人員在大慶隨機選擇了11萬人,從中篩查出了577個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作為研究對象。經過六年的生活方式干預,與未干預組相比,干預組的糖尿病發生率降低51%。針對農村地區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體系要結合農村實際,分群體分層次展開。

1、農村兒童青少年糖尿病預防與健康教育

在我國,目前每10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個是青少年,其中兒童糖尿病發病率已經占糖尿病人總數的5%,并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2]。兒童與青少年患糖尿病與飲食不均衡和肥胖有很大關系,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開始顯現,無疑會成為成為糖尿病的潛在患者。注意對兒童青少年的糖尿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顯得極為必要。

首先,兒童時期。兒童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生活都是有成人安排,所以這時期的教育都是針對孩子家長,讓父母學會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在兒童時期,孩子體重超標很多,就有必要進行飲食控制。特別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孩子,更應該從小控制體重。現在的孩子患糖尿病大多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其癥狀也與大人類似。不過與成人不同的是,患糖尿病的孩子只要體重降下去了,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了。

其次,青少年時期。這期間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青少年的膳食中糖類和蛋白質含量較高,加上學業較重,缺乏鍛煉,青少年肥胖現象會凸顯。這時期的糖尿病的教育宣傳可以課堂教學形式或是知識競賽形式向青少年灌輸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止措施,提高他們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和自我預防意識。

2、農村中年人群的糖尿病預防與健康教育

全國有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狀態。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代謝功能已經受損,但未達到糖尿病的嚴重程度。這部分人群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加以預防與管理,每年將以8%至10%的速度轉為糖尿病患者,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異已不明顯。雖然農村并不如城市富裕,但是生活水平提高,運動減少,輕度高血糖就會出現。

農村中年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動人口,而且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容易忽視健康問題或是缺乏相應渠道進行了解。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要抓住過年返鄉期間進行,通過在車站或是街道等地方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教育內容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

第一,提高他們對糖尿病癥狀的判斷和危害性的認識。糖尿病除了典型的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三多一少”癥狀外,前期還有一些早期信號比如視力下降、經常性疲倦、、手足麻木刺痛、皮膚瘙癢等癥狀,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考慮是否與糖尿病有關[3]。加強農村中年群體對糖尿病危害性的認識,比如引起并發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和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會減少他們僥幸心理的滋生,讓他們關注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

第二,掌握血糖自我檢測的方法。農村中年人群很少會到醫院進行血糖監測,往往在病情惡化后才去醫院,常常耽誤治療。掌握血糖自我監測方法,讓糖尿病的前期患者及時發現血糖問題,繼而采取治療。幫助他們掌握血糖試紙的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這種檢測方法容易操作,而且經濟上也可以承受,便于推廣實施。

3、農村老年群體的糖尿病預防與健康教育

農村老年群體文化水平偏低,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減退,對于健康教育的內容的理解會出現障礙,對于他們的健康教育需要的護理人員和家人進行手把手指導。對于農村老年群體的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第一,幫助老年患者樹立信心。很多老年患者在了解糖尿病是一個終身疾病,且無法根治往往會出消極治療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醫護人員要注意幫助老年患者樹立康復信心,雖然無法根治,但是采取藥物治療和改變飲食結構也會降低血糖,減少糖尿病對生活的影響。

第二,進行用藥和飲食指導。調查顯示,有近89.6%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用藥指導,包括口服藥物的時間、劑量、方法以及胰島素使用的的注意事項等,表明老年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十分在意,希望能得到科學指導,盡快康復。有70.8%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飲食指導,說明患者和家屬對于合理飲食缺乏正確認識。醫護人員對老年患者進行用藥和飲食指導十分必要。

四、結論:

糖尿病給人們身心健康帶來的嚴重損害已經引起廣泛的關注,在醫療服務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是一個糖尿病爆發的一個潛在地區,要使農村地區糖尿病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就應當履行好糖尿病的預防和健康教育職能,提高人們對糖尿病的防治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參考文獻:

[1]白菁.應重視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療養醫學,2009年06期.

[2]賴愛連.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年11期.

[3]劉啟明,潘曉燕,馮文忠,孔建國.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5年01期.

摘要:我國農村地區糖尿病的預防和健康教育工作長期未能有效落實,民眾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與糖尿病流行的趨勢不相符合,急需廣泛深入持久地進行糖尿病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預防糖尿病的知識和技能。在農村地區開展糖尿病的預防和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提高民眾自我保健能力,對于控制農村地區糖尿病患病率、緩解病情發展、提供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并發癥血糖檢測健康教育

一、引言

據調查,我國已成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20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達9.7%,估算病人約為920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患病率為11.4%,農村人群患病率8.2%,此外還有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比例達15.5%。更嚴重的是60%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情況。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村患糖尿病的絕對人數已經超過城市地區,我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發展及衛生資源的調配很不均衡,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尚處于啟蒙階段,而這些地區可能正是糖尿病流行的潛在地區。

二、農村糖尿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現狀

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檢出率、知曉率和控制率均很低,防治知識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與健康教育遠未能滿足現實需求。由于缺乏對糖尿病的足夠認知,導致我國目前現狀是,人群中75%的患者血糖不達標,80%的患者從來不查血糖,直到引發失明、腎病、心血管病變后才去就醫。近年來國家對基層醫療基礎設施的投入和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醫療服務已有很大改進,但是對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長期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加上農村文化水平偏低和信息相對閉塞,人們對于糖尿病的危害性、預防方式、治療方法認識不夠,加大了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難度。

三、構筑農村糖尿病預防健康教育體系

糖尿病既與遺傳有關,也與膳食結構改變、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有關,患病率呈現隨年齡增高而增加的趨勢。老齡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導致患者人數增加的客觀因素。采取及時的干預措施可以降低這些因素的影響。如由已故糖尿病專家潘孝仁領頭的大慶研究,1986年,研究人員在大慶隨機選擇了11萬人,從中篩查出了577個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作為研究對象。經過六年的生活方式干預,與未干預組相比,干預組的糖尿病發生率降低51%。針對農村地區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體系要結合農村實際,分群體分層次展開。

1、農村兒童青少年糖尿病預防與健康教育

在我國,目前每10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個是青少年,其中兒童糖尿病發病率已經占糖尿病人總數的5%,并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兒童與青少年患糖尿病與飲食不均衡和肥胖有很大關系,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開始顯現,無疑會成為成為糖尿病的潛在患者。注意對兒童青少年的糖尿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顯得極為必要。

首先,兒童時期。兒童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生活都是有成人安排,所以這時期的教育都是針對孩子家長,讓父母學會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在兒童時期,孩子體重超標很多,就有必要進行飲食控制。特別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孩子,更應該從小控制體重。現在的孩子患糖尿病大多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其癥狀也與大人類似。不過與成人不同的是,患糖尿病的孩子只要體重降下去了,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了。

其次,青少年時期。這期間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青少年的膳食中糖類和蛋白質含量較高,加上學業較重,缺乏鍛煉,青少年肥胖現象會凸顯。這時期的糖尿病的教育宣傳可以課堂教學形式或是知識競賽形式向青少年灌輸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止措施,提高他們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和自我預防意識。

2、農村中年人群的糖尿病預防與健康教育

全國有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狀態。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代謝功能已經受損,但未達到糖尿病的嚴重程度。這部分人群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加以預防與管理,每年將以8%至10%的速度轉為糖尿病患者,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異已不明顯。雖然農村并不如城市富裕,但是生活水平提高,運動減少,輕度高血糖就會出現。

農村中年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動人口,而且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容易忽視健康問題或是缺乏相應渠道進行了解。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要抓住過年返鄉期間進行,通過在車站或是街道等地方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教育內容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

第一,提高他們對糖尿病癥狀的判斷和危害性的認識。糖尿病除了典型的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三多一少”癥狀外,前期還有一些早期信號比如視力下降、經常性疲倦、手足麻木刺痛、皮膚瘙癢等癥狀,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考慮是否與糖尿病有關,。加強農村中年群體對糖尿病危害性的認識,比如引起并發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和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會減少他們僥幸心理的滋生,讓他們關注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

第二,掌握血糖自我檢測的方法。農村中年人群很少會到醫院進行血糖監測,往往在病情惡化后才去醫院,常常耽誤治療。掌握血糖自我監測方法,讓糖尿病的前期患者及時發現血糖問題,繼而采取治療。幫助他們掌握血糖試紙的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這種檢測方法容易操作,而且經濟上也可以承受,便于推廣實施。

3、農村老年群體的糖尿病預防與健康教育

農村老年群體文化水平偏低,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減退,對于健康教育的內容的理解會出現障礙,對于他們的健康教育需要的護理人員和家人進行手把手指導。對于農村老年群體的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第一,幫助老年患者樹立信心。很多老年患者在了解糖尿病是一個終身疾病,且無法根治往往會出消極治療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醫護人員要注意幫助老年患者樹立康復信心,雖然無法根治,但是采取藥物治療和改變飲食結構也會降低血糖,減少糖尿病對生活的影響。

第二,進行用藥和飲食指導。調查顯示,有近89.6%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用藥指導,包括口服藥物的時間、劑量、方法以及胰島素使用的的注意事項等,表明老年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十分在意,希望能得到科學指導,盡快康復。有70.8%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飲食指導,說明患者和家屬對于合理飲食缺乏正確認識。醫護人員對老年患者進行用藥和飲食指導十分必要。

四、結論

糖尿病給人們身心健康帶來的嚴重損害已經引起廣泛的關注,在醫療服務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是一個糖尿病爆發的一個潛在地區,要使農村地區糖尿病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就應當履行好糖尿病的預防和健康教育職能,提高人們對糖尿病的防治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4-0348-02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39 Male Juvenile Sex Offenders/ZHANG Hao-ran, CHEN Jing-qi, DU Xiao-na, et 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male sex offenders'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adolescents. Methods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9 male sex offenders. Results Of 39 male sex offenders, 25.6% and 20.5% knew that men and women with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 could have no obvious physical symptoms respectively; 87.2% knew that using condoms during sex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HIV infection; 74.4% of them agreed that people could have sex behaviors with others as long as gained benefits from others; 92.3% had ever had sexual intercourse before the crime. Conclusion The juvenile sexual offenders were lack of basic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the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juvenile sexual offenders.

【Key words】 Sex offense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Health education;Adolescent;Male

【作者簡介】 張浩然(1982- ),男,黑龍江賓縣人,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

【通訊作者】 陳晶琦,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

性知識水平和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性健康[1]。為了解性罪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需求,為今后在青少年中更好地開展性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性健康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筆者于2008年10月對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男性性罪錯青少年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全體男性性罪錯青少年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62份,回收合格問卷39份,有效應答率為62.9%。被調查的39名男性性罪錯青少年,年齡為16~23歲,平均(21.4±12.9)歲;74.4%生活在農村;初中未畢業占46.2%,初中畢業占28.2%,高中或中專未畢業及以上占25.6%。父親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69.2%;其次是小學,占17.9%;大專占7.7%;低于小學和高中分別占2.6%。母親文化程度也以初中最多,占59.0%;其次是小學,占23.1%;高中占12.8%;低于小學占2.6%。

1.2 方法 基于以往國內性健康教育問題的研究文獻[2-4],設計自填式調查表。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學指標,性健康基本知識、態度及行為,性健康教育情況。

在未成年犯管教所領導及管教的幫助下,對所有男性性罪錯青少年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向被調查者講明調查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在管教的協助下,完成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工作。本調查為自愿參與。

1.4 數據錄入與分析 用EpiData 3.1軟件對數據進行雙錄入。用SPSS軟件計算相關指標的頻數和比例,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2.1 性知識

2.1.1 性健康基本知識 在被調查的39名性罪錯青少年中,知道女性容易懷孕時間的有30.8%;知道女性月經初潮后有行為發生就有懷孕可能性的有56.4%;知道婦女有一次行為也有懷孕可能性的有76.9%;知道患性病的男性和患性病的女性可以沒有任何明顯癥狀的分別有25.6%和20.5%;知道男性在初次遺精后有生育能力可能性的有61.5%。

2.1.2 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 在被調查的39例男性性犯罪青少年中,知道艾滋病可通過母嬰、血液、傳播途徑的分別有79.5%,94.9%,92.3%。見表1。

2.2 性態度

2.2.1 對婚前的態度 在被調查者中,分別有97.4%,97.4%,89.7%和74.4%的人回答同意在計劃馬上結婚、正在熱戀、一見鐘情、只要對方能給好處等情況下可以發生行為的觀點。

2.2.2 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態度 有35.9%的青少年表示愿意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繼續做朋友;28.2%的人不同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只能怪他/她自己”的觀點;分別有64.1%和53.8%的人回答應該允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參加常規的學校課程學習和與年輕人一起工作。

2.3 有36人回答在此次犯罪前有過行為,占被調查者的92.3%;有7人回答曾經使他人懷孕,占17.9%。

2.4 學校性健康教育情況 在被調查的39名男性性犯罪青少年中,分別有48.7%,33.3%,25.6%,20.5%和25.6%的人報告在校學習過艾滋病傳播途徑、日常生活中不傳播艾滋病途徑、

避孕方法、正確使用和預防性病等知識。

3 討論

3.1 要重視男性性罪錯服刑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2006年全國男性青少年(15~25歲年齡組)淋病和梅毒報告例數分別為23 916例和6 979例,分別占全部報告例數的18.8%和8.1%。男性青少年的性病感染情況不容忽視[5]。許多性病感染者并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淋病患者中,有5%~20%的男性和60%的女性無明顯癥狀。這些無癥狀的淋病患者與有癥狀的淋病患者一樣,可以通過性接觸而傳染給對方[6]。了解這一知識對預防性病感染非常重要。本研究中,知道患性病的男性和患性病的女性可以沒有任何明顯癥狀的人分別只有25.6%和20.5%。2002年對2 000多名北京和遼寧高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對這2個題目回答正確的男生分別只有30.4%和26.6%[3]。提示青少年普遍缺少這方面知識。

調查發現,30.8%的青少年知道女性容易懷孕時間。2005年對北京某大學新生的調查顯示,知道女性容易懷孕時間的男生為21.2%[2]。提示青少年仍然缺乏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識,應加強宣傳普及避孕知識,合理應用避孕方法,讓男性青少年也積極參與到生殖健康服務中,進而降低未婚先孕的發生率[2,7-8]。

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一個重要措施是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屬。歧視不僅涉及到艾滋病患者本人,還涉及到患者的家屬和家庭。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絕大部分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給衛生防疫部門的監測和治療帶來很大困難,妨礙開展和推廣行之有效艾滋病預防活動。本調查顯示,只有30.8%的青少年表示愿意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繼續做朋友。對該問題持有正確態度的比例低于2005年對北京某大學新生的調查結果(52.4%)[2]。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運用生活技能進行艾滋病教育可有效的提高知識水平,促進正確態度和健康技能的形成[9]。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性健康教育時注意開展生活技能培訓,有助于轉變相關的態度,進而預防艾滋病傳播。

研究發現,被調查者對婚前持同意的比例很高,與此對應,有高達92.3%的人回答在犯罪前曾有過行為。高于鞍山市從事餐飲、娛樂、服務工作和社區無業/待業的校外男青少年(62.3%)[10]。與Morris等[11]對美國39個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的1 801名男青少年進行的調查結果相似(94%)。行為的高發生率使性罪錯青少年暴露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險之中,因此增強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的能力應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性健康教育中。

3.2 重視初中階段學生和校外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本研究中,只有25.6%的性罪錯青少年升入高中繼續學習,大多過早地離開了學校。校外青少年是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8],缺乏基本的防病知識和技能,由于周圍環境的復雜,容易發生高危行為。因此,重視并加強初中及以前階段的性健康教育、開展特殊群體(如校外青少年、流浪兒童等)性教育以及加大社會對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宣傳就顯得尤為重要[12-13]。

3.3 重視對學校教師的培訓工作 本研究顯示,分別有48.7%,33.3%,25.6%,20.5%和25.6%的性罪錯青少年報告在校學習過艾滋病傳播途徑、日常生活中不傳播艾滋病途徑、避孕方法、正確使用和預防性病等知識。提示目前我國學校性健康教育不足,學校性教育目前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困難。首先,各地出版的教材良莠不齊,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其次,合格的師資隊伍嚴重缺乏[14]。教師由于職業的特殊性,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產生影響[15],因此直接向青少年講授性知識的相關衛生人員應該是性健康教育培訓的重要對象。但部分教師缺少性健康基本知識,如只有57.9%的教師知道正確使用可減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會[16],有2/3以上的教師對有些敏感問題不知道該怎么講和缺少具體的教學方法[17]。由此可見,應重視并加強對我國學校教師進行性健康教育的培訓工作。

4 參考文獻

[1] 陳晶琦,葉廣俊,楊先根,等.中學生性知識、性態度及調查分析.中國學校衛生,1996,17(6):402-403.

[2] 陳晶琦,易英,王粉燕,等.北京某大學新生生殖健康知識現狀及教育需求.中國學校衛生,2006,27(3):191-192,194.

[3] 陳晶琦,李祥虹,王興文.高中學生2062名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3,24(4):374-375.

[4] 陳晶琦,趙德才,王嘉,等.北京市3所大學一年級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2,23(4):332-333.

[5]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6年全國梅毒與淋病疫情分析報告.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7.

[6]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7-189.

[7] 張河川,王兆勤,郭思智.高校未婚男青年生殖健康參與意識及認識需求評價.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25-27.

[8] 江華,林艷,俞玉芬.非意愿妊娠情況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 894-3 896.

[9] 陳晶琦,張立華,劉英.生活技能培訓對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和態度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2003,24(3):223-224.

[10]常春, 陳磊, 孫昕,等.以整體觀分析校外青少年對艾滋病的易感脆弱性.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9(2):132-135.

[11]MORRIS RE, HARRISON EA,KNOX GW,et al. Health risk correctional behavioral jurvey from 39 juvenile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dol Health ,1995,17(6):334-344.

[12]馬迎華,丁素琴,王超.北京流動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脆弱性及其影響因素.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9(5):489-493.

[13]陳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流浪兒童預防艾滋病教育需求評價.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8,19(3):163-166.

[14]季成葉.學校性教育的性質、目標和任務.中國學校衛生,2005,26(7):614-616.

[15]張美英,朱怡恒. 常熟市中學教師預防艾滋病知識、態度調查及分析. 中國健康教育,2004,20(3) :228-229.

篇5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在農村和城鎮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暴力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校的育人功能,給家庭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讓眾多學生的心靈蒙上了陰影。盡管學校、家庭和社會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筆者認為,從源頭抓起,從“健心”開始,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有效增強抗挫及自我調適能力,這是預防校園暴力犯罪的治本之策。

一、目前“留守兒童”犯罪的心理類型具體表現

1.性格嚴重內向

性格嚴重內向一般會導致與他人交流產生障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與他人交流、向外界發泄自己的情緒,有利于人的心理問題自我調節。由于自身性格過于內向,難以與其他同學、老師、家長交流,致使所有事情全部壓積于內心,得不到他人幫助,最終易導致鉆牛角尖或思維扭曲,一旦爆發極可能產生非常沖動的后果。

2.畏縮型性格

畏縮性格的特征表現為:自卑、怯懦、孤僻、不合群等。“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少關心和照顧,缺失親情之愛,在他們的心靈深處,對周圍的環境和同學產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們將會產生畸形的報復念頭。

3.自尊心容易受傷害

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很難享受到與城市同齡人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以及相應生活待遇,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漸離漸遠,最后產生仇視社會的畸形心態,出現與社會不和諧音。

4.虛榮心強,具有好斗心理

一般情況下,好勝心應該是一種督促進步的心理狀態,但由于有些同學性格孤僻,將好勝心轉變為好斗、絕不服人,對條件比自己好或者學習等某方面比自己更強的同學產生強烈的嫉妒心理,有時會采取暴力行為進行發泄。也有的同學唯我獨尊,目空一切,稍有不如意,就用暴力手段解決。

5.辨別、自控能力差

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緒易激動,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往往容易沖動,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在受到暴力襲擊得不到正常的保護時,就會用暴力的方式去尋求解決,這也是很多學生參與校園里隱性“黑社會”的原因之一。

二、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1.心理健康教育和培養健全人格相協調,造就陽光心態

“留守兒童”暴力行為大多由不良的性格、消極的情緒、抗挫折能力差而引起,所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性格,造就陽光心態,是預防暴力行為的一人重要途徑。我們必須根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做情緒的主人。引導他們要正確看待挫折,學習偉人“苦難是一所大學”,在這所大會里學習堅強,認識苦難,培養頑強的意志,最終使自己走向成功,從而恢復自己的心理平衡。

2.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共筑愛的港灣

有些失足青少年有較強的逆反心理,缺乏家長和老師的關愛。這就要求父母和老師深入了解他們的心態,平等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多與其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時教育青少年在與父母和老師交往時學會講藝術,如主動溝通、敞開心扉、耐心解釋、換位思考、尊重理解、等等。

3.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相結合,打開健康心理之鎖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是青少年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是他們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學校要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幫助青少年學生深入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因不適應內外環境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及時調控自己,提高自己應對各種人生難題的適應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構筑心靈安全防線

學校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及模擬法庭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接受“法”的教育,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重新開始思索自己的所做所為。這有利于幫助青少年及時解除心理困惑,增強法制觀念,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水平和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5.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相結合,凈化心靈

感恩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正面教育,不僅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更是預防中學生暴力犯罪的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和途徑。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是最快樂的人,一個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才懂得尊重友情、親情、師生之情,才懂得回報他人,社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和諧相處。

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留守兒童”犯罪的“源頭”,只有從“健心”做起,防微杜漸,結合青少年的實際心理狀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才能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發生,促進校園的平安與和諧。

篇6

一是家長缺席。大量研究發現,約有50%左右青少年的精神障礙來自于家庭,甚至成人的不少精神障礙也可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問題。目前的我國家庭教育存在著三大誤區:第一,教育要求失度。表現在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智力開發,輕素質提升;重體能健康,輕心理素質培育。第二,教育內容失重。家庭教育中父母盲目施壓,忽視性格培養,對孩子過高期望。第三,教育方法失控。缺乏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缺乏有效溝通,習慣選擇簡單粗暴的家庭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從特定角度看,我國青少年在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問題無不與此密切相關。

二是學校缺位。近年來,各級政府對學校心理衛生工作十分重視,從中央到地方,已出臺了多個政策文件,但在貫徹執行上存在一定差距,學校重分數而忽視心理健康培養的傾向仍普遍存在,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仍是壓倒一切的硬指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流于形式。具體表現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項經費,硬件和軟件建設跟不上;心理老師的待遇和職稱評定無標準;心理老師缺乏專業知識的正規化訓練和培養,缺乏識別能力和不能開展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

三是社會缺項。目前,社會上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認識仍然不足,將心理問題等同于神經病,對問題兒童不理解、不同情,以異樣的目光看待他們,甚至加以嘲笑、侮辱。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衛生社會資源的配置嚴重不足,無論是專業心理咨詢機構還是人才隊伍都無法滿足需求,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看病難”問題十分突出。

鑒于以上原因,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共同營造利于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一、舉全民之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相關單位要運用報紙、電視、宣傳欄等傳統媒體,以及微信、網站、小視頻等新媒體廣泛開展青少年心理知識文化宣傳,提高全縣人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通過專題宣講活動、知識競賽等群眾喜聞樂觀的形式深入社區、農村進行宣傳,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傾全校之師,為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水平保駕護航

完善學校心理服務平臺。按比例配置專兼職心理教師,規范心理咨詢師隊伍建設和行業管理,對心理教師專業知識培訓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使青少年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詢工作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設立青少年心理輔導站或接入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著力構筑青少年心理輔導站或接入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吸納社會各界的專家、心理工作者擔任志愿者或者購買第三方服務,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和援助。并向青少年廣泛宣傳熱線號碼,鼓勵其有需要時撥打求助。

三、盡全家之能,發揮家庭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作用

篇7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梅州市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宣傳活動啟動儀式,這是我市預防青少年近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大事,在此,我謹代表梅州市教育局向長期以來為學校預防近視工作默默奉獻的同志們表示由衷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和參與預防近視活動的各屆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為做好我市學校青少年預防近視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視力健康是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視力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還將影響人的一生幸福和家庭的幸福,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近年來,青少年學生近視防控形勢嚴峻,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持續上升,且低齡化趨勢明顯,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從實施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出發,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提高青少年視力健康工作擺上重要議程,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建設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二、切實落實學生近視防控工作措施

(一)增加戶外活動時間。積極創造課間戶外活動的條件,因地制宜組織各種戶外體育活動項目,鼓勵和倡導學生增加戶外活動,確保學生每天戶外活動不少于1小時。

(二)培養良好用眼習慣。加強教育和督促,指導學生科學用眼,端正學生讀寫姿勢,引導學生盡量少用使用電子產品,特別是幼兒園、小學要嚴格使用電子教學,提高學生用眼自我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三)減輕過重課業負擔。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不隨意增加教學學時,不占用體育課和其他戶外活動時間,不占用節假日、雙休日和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上課,統籌安排好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

(四)改善學習環境。保障各項教學設施和條件(教室、寢室的采光與照明、課桌椅配備、黑板等)符合國家相關文件和標準要求,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

(五)保證學生睡眠時間。按照靜動結合、視近與視遠交替的原則,合理安排調節座位。制訂科學的作息制度,保證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應保證10小時睡眠時間,初中生應每天保證9小時睡眠時間,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應不少于8小時。

(六)規范眼保健操。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將每天兩次眼保健操時間納入課表,保證眼保健操的時間。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眼保健操,保證學生掌握要領、姿勢正確,規范眼保健操。

(七)完善視力健康管理。按照《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建立視力定期監測制度,定期檢查視力,并建檔管理。積極爭取衛生健康部門的配合,探索建立學生屈光發育檔案。對學生進行屈光篩查,對早期發現近視的傾向或趨勢,制訂跟蹤干預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近視特別是高度近視。

(八)強化健康教育。進一步落實健康教育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和新媒體等各種有效途徑,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全面普及近視防控和健康用眼知識,營造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心、重視學生近視防控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對近視防控的自覺性。

三、加強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的組織保障

(一)明確責任。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門和學校在學生近視防控工作中的主體責任,落實工作職責。市、縣兩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近視防控工作機制,制定學生近視防控工作方案。

(二)加強保障。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落實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的經費,保障學生視力健康檢測、用眼環境改良、相關人員培訓等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協調。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積極聯合衛生健康部門,建立近視防控的聯動機制。鼓勵廣大醫務人員和專家學者走進校園,發揮專業優勢,參與近視防控健康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用眼觀念,掌握科學的用眼方法,指導采用適宜的干預措施。

(四)加強督導。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將視力健康納入素質教育,把中小學生視力保護情況與學校工作考核掛鉤。加強督導檢查,落實責任,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篇8

不可否認,有相當一部分的少年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心理障礙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所造成的影響。因此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并根據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充分挖掘、開發和利用學校的各種教育資源,加強對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利用校本圖書就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法。為此,從學校的層面來說,要豐富圖書總量,按照國家關于圖書配置的要求,及時構建高質量、適合少年兒童發展需求的圖書,并建立校園圖書利用的長效機制,調動和發揮圖書室的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圖書的正能量,從而豐富少年兒童積極的情感體驗,陶冶其情操,促進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少年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

學校圖書室是少年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基地,所以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圖書室所藏文獻,同時收集豐富的網絡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一個人的健康不僅指純粹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這才符合健康概念的內涵與標準。而心理健康對于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政治素質、身體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勞動素質、心理素質,等等[1]。其中心理素質在諸多素質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心理素質是各種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因,是優秀人才素質的核心與基礎。如果一個人的心理不健康,往往對待事物、對待社會、對待工作及生活都會產生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大危害。不良情緒主要有兩種:一是過度的情緒反應,二是持久的消極情緒。過度的情緒反應包括,狂喜、暴怒、悲痛、欲絕等強烈反應。這往往是由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而引起的。過度情緒還包括反應過于遲鈍、無動于衷、冷漠無情、封閉孤僻,等等。這種過度情緒如得不到有效疏通和緩解,常會導致精神障礙或生活適應不良,而且這種過度情緒逐步呈上升趨勢,對社會穩定造成了危害。據有關調查顯示: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可以基本歸為以下方面:(1)學習:表現為厭學、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溜號、走神,考試時顯得極其焦慮;(2)人際關系:對父母、老師易產生逆反心理,和同伴關系緊張,不善于人際交往;(3)情緒:情緒不穩定,消極體驗過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4)自我觀念:自信心不足或自負,表現為剛愎自用;(5)性心理:易產生性別角色的適應和異往問題;(6)社會適應性:缺乏積極的生活態度,對社會缺乏認識[2]。這些問題的存在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往往會演變為各種心理疾病,輕者影響他們健康成長,重者則會導致違法犯罪。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教育當成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積極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教育環境,促進少年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二、學校圖書室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他有沒有收集、評價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圖書室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記載著人類文明與進步的優秀成果,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家園,理應承擔起為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職責。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引導和教會學生查找圖書資料,檢索信息,正確判斷,讓孩子們懂得什么樣的信息能夠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學會怎樣選擇各種檢索方法使其方便快捷地選擇信息,從而讓少年兒童獲得尋求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架起越過知識海洋的橋梁。圖書室是蘊含文化與知識的場所,讀書活動不僅能增加少年兒童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對少年兒童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培養有重要作用,是一種無償而有效的補充、養成教育。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室傳播、育人的教育引導功能,全面打造讀書活動第二課堂,幫助少年兒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充實少年兒童的精神生活,豐富其情感世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搞好服務。

三、學校圖書室的職能與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觀念

學校圖書室具有傳播、育人的功能,是少年兒童養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重要基地,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拓展[3]。因此無論是學校主管領導、圖書室負責人,還是教師都有責任向少年兒童宣傳圖書室的職能和作用,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到圖書室參與讀書活動,讓孩子們充分享受圖書室的各種資源,收集與獵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從而豐富他們的閱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圖書室要全天候為學生開放,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服務。因此,圖書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首先要突出“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展,強化人文關懷的觀念。由于少年兒童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育都不夠成熟,情緒不夠穩定,變化較大。他們的心理往往有許多糾結,缺乏正確判斷是非的能力,容易沖動,甚至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開展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務也要關注他們的性格特點、內心需求和興趣愛好,密切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加強少年兒童之間的人際交往與溝通,分享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及時引導青少年走進圖書室,選擇對自己有幫助、有需要的書籍進行閱讀,以提高自己的判斷、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圖書室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方法與途徑

為少年兒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如學校設置的心理咨詢室,專職心理教師的配備,開展各種綜合實踐活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心理健康教育絕不是僅僅靠教師的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把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注重青少年的體驗,讓青少年通過經歷、體驗和感悟內化,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實現服務目標。那么從圖書室這個角度如何為青少年提供服務呢?我們可以采取從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為少年兒童推薦健康有益的書籍。

現在每個學校圖書室的藏書量均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內容極其豐富,在此完全可以找到解決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方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推薦一些健康有益的書籍,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事實證明:讀“一本好書能洗滌靈魂,啟迪人生,勝過千百句空洞的說教”。讀一本適合自己內心需求的好書,既能豐富閱歷、獲取知識,更能幫助學生形成陽光、開朗、快樂的生活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使其健康成長。

第二,開展讀書活動,發揮圖書室的窗口作用。

采用多種形式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圖書館,包括向學生介紹圖書和圖書館的作用,工具書的使用方法,圖書的選擇和圖書利用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少年兒童掌握利用文獻和利用圖書館的技能,為他們獲得終生的自學能力打下基礎,使心理和生理更健康。一是開放圖書室,設立圖書室接待學生的具體閱覽日,讓他們對圖書室的功能和作用有正確的了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走進圖書室,充分利用圖書室的資源優勢。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興趣愛好、性格特長等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如組織開展圖書閱讀競賽、成語典故比賽、故事演講等,以培養他們的記憶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三是根據少年兒童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各類生理、心理問題,定期為學生整理、編輯出版生理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簡報,并為其提供閱讀條件。如我們編輯出版的“心理快樂站”很受青少年的歡迎。

總之,學校圖書室為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心理,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其增強承受挫折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發揮了獨特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室的優勢,制定讀書活動的長效機制,為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篇9

青少年肥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不僅發達國家兒童肥胖的現象普遍存在,發展中國家兒童肥胖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肥胖的發生率呈日益增加的趨勢,7~22歲城市學生超重、肥胖檢出率男生由1995年的10.15%上升到2005年的24.64%,女生由8.03%上升到13.74%[1] 。為了解深圳市青少年肥胖的基線資料及深圳市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流行現狀,同時進一步探討超重、肥胖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利用WGOC 標準(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標準)對深圳市某小學311名青少年的生理發育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對深圳市某小學311名7~13 歲青少年進行調查, 其中男生175名, 女生136名。

1.2 資料來源

1.3評價標準

BMI=體重/身高2,單位為kg/m2。采用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肥胖工作組(WGOC)制定的標準作為評價標準。WGOC 標準是季成葉等[2]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在2003 年制定推出的適于中國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以“肥胖率%”、“超重率%”和“超重+肥胖率%”為統一指標,動態反映肥胖流行趨勢;參照歐洲學者建議,將青少兒按現狀分級評價,反映本地區流行嚴重程度:I級,“超重+肥胖”率≤15%,肥胖率≤4%;II級,“超重+肥胖”率16~24%,肥胖率5%~9%;III級,超重+肥胖率≥25%,肥胖率≥10%。其中,III級中“超重+肥胖”率≥30%或/和肥胖率≥15%稱“高度警戒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9.1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年齡、身高、體重和BMI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性別、的肥胖率、超重率組間比較采用比較。

2.結果

2.1調查人群總體特征

2.3與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結果的比較

按WGOC 標準分析,本次調查的青少年總體超重率為17.68 %,肥胖率為9.32 %,男生超重率為21.71%,肥胖率為12.00%;女生超重率為12.50%,肥胖率為5.88%。與教育部頒布的2005 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結果[3](7~22歲城市男生超重率為13.25% ,肥胖率為11.39 %;城市女生超重率為8.72%,肥胖率為5.01 %) 相比,本次調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較高。

2.4超重、肥胖的影響因素分析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現象成不斷上升的趨勢,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原因[4]。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是導致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增加的誘因[5]。

對311名深圳市羅湖區某小學7~13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利用WGOC標準,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17.68%和9.32%,其中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21.71%和12.00%,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2.50%和5.88%。本次調查顯示深圳市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東莞市青少年[6](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6.2%、2.3%)。也高于2005年廣州市區中小學男、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7](分別為16.56%和10.79%)。與其他省相比高于蘇州市青少年的肥胖率和超重率[8](分別為3.2%和7.2%)。提示深圳市少年的超重率、肥胖率均較高,必須要重點加大對處于超重范圍的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調查分析中發現,超重、肥胖現象在男生中更易發生,這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9]。提示青少年中的男生是超重、肥胖的高發人群,在實行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的時可作為重點人群。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重和肥胖主要的行為危險因素為喜吃甜食和油炸食品,缺少水果攝入,缺乏課外鍛煉和看電視或玩電腦的時間較長。上述分析表明深圳市青少年肥胖發生情況已經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對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控制其肥胖應從鼓勵其多進行體育鍛煉,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入手,家長、教師等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生養成均衡飲食、經常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避免超重、肥胖的發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減少其成年后發生各種由肥胖引起的慢性病的可能[10]。

參考文獻:

[1] 馬驍.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 1.

[2]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 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 ,25(2):97-10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 4 (1):5-7.

[4] 季成葉,孫軍玲,陳天嬌.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1985 -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趨勢動態分析[ J ]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 , 25 (2) : 103-108.

[5] 羅飛密,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6~18歲兒童青少年體重指數的分布特征[ 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20(6):506-509.

[6] 王躍新,李月歡,陳紹麗等.東莞市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況調查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8,3(2):22-24.

[7] 趙廣才,何衛龍,李遠強,等.廣州市區8-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況調查與分析[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334-339.

篇10

山東學生體質健康綜合指數位居全國第10位

“根據2018年山東省體質健康抽查復核和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率依然較高,為24.01%;總體近視率為58.66%。”省教育廳總督學邢順峰表示目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肥胖、近視等健康問題突出。中小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加強中小學健康促進,增強青少年體質,是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要。

“2017年排第12位,2018年排第10位。”邢順峰表示,根據2018年開展的學生體質健康調研顯示,我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在肺活量、速度、耐力、柔韌度、爆發力等方面有明顯提高,但體質健康水平較低,優秀率僅為2.07%(良好率為15.46%)。

邢順峰表示,根據教育部的抽測,山東學生體質健康綜合指數,2017年排第12位,2018年排第10位。從全國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邢順峰表示,下一步,我省相關部門將從健全促進學生健康工作機制,補齊學生健康工作短板和完善學生健康保障措施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健康山東行動主要指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體育成績計入中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篇11

青春期是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生理、心理發生劇烈變化,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和發展時期,青春期充滿了由身心發展不和諧帶來的種種矛盾和沖突,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然而我國的青春期教育卻沒能迎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其教育力度和實效性一直為人所詬病,農村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更是長期處于空白狀態,導致數量龐大而相對弱勢的農村青少年群體出現種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不僅阻礙了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健全發展,還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了嚴重危害。

一、農村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缺乏引發的問題

由于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性的發育和成熟給對性知識“一片空白”的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帶來的影響和沖擊更為明顯和猛烈。由于沒有及時、系統地接受過科學的性教育,當青春期到來,面臨生理劇烈變化和性的覺醒等問題時,許多農村青少年陷入尷尬、迷惑、慌亂和不安境地,嚴重者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甚或墮胎、犯罪等給自己。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給農村青少年和社會帶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農村青少年容易出現異往困擾,影響學習和人際交往。由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許多農村青少年不敢或者不會與異性進行正常交往,或在異性面前臉紅心跳,舉止極不自然;或極度關心異性,極力掌握與某一異性有關的一切信息,見不到對方就坐臥不安;或對異性的好感產生恐懼,不會正確面對和處理異性的愛慕;或對異往存有偏見,不敢與異往,極力壓制對異性的好感與愛慕,對異往產生罪惡感。甚至有些農村青少年因為異性的愛慕暗示或表白而寢食難安,上課不能集中注意聽講,或為避免相見刻意不去上學。異往困擾給許多農村青少年憑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妨礙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人際交往,成為學習不良、厭學甚至輟學的一大誘因。

1.2 產生自我認同困難,影響農村青少年人格的正常發展。由于性意識的覺醒,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很些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高、體重甚至是、胡須等某些身體部位產生不滿,認為自己不夠漂亮、缺乏魅力,對身體的“我”滿意度不高,甚至無法接納自我,出現自我認同困難。有些農村青少年由于缺少指引和規范,在整個青春期都沒有獲得一套與自己性別相適應的行為規范及自我認知,出現性別角色混亂。認同困難、角色混亂不僅阻礙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還給社會的穩定安全埋下隱患。

1.3 出現焦慮心理和強迫行為,且容易導致性罪錯和性犯罪。由于缺乏有關知識,一些農村青少年對月經不規律、性沖動等性生理問題非常困惑苦惱。他們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正常,憂慮以后的婚姻和生育等關系社會接納和一生幸福的大事,甚至對、性幻想等現象產生罪惡心理。而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又使得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咨詢和傾訴渠道,更無法得到有效的幫助和指導,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焦慮和強迫情緒。

司法部的一則權威數據表明,目前中國青少年犯罪30%是性犯罪。農村青少年性犯罪比率也呈上升趨勢。由于沒有合適的性知識來源渠道,對性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青少年特別關注影視、網絡等媒介上的一些性信息,而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不僅不能起教育作用,反而激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和欲望,特別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對青少年的危害更為嚴重。

二、解決農村青少年性教育問題的策略

2.1 強化性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制定科學的性教育內容。搞好青少年性教育就首先必須爭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校領導及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加強專職教師的培訓,盡快建立從事這項工作的資格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機構。青少年性教育的師資隊伍結構應包括學校、社會幾方面成員:授課教師、指導教師、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咨詢教師等。

制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內容,既要吸取國外的性教育經驗,更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一要重視正確的方向性。堅持正確的引導,既要抵制西方各種腐敗的東西,以及我國各種落后的性文化、性觀念,又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吸取其中的健康積極的東西;二要重視嚴謹的科學性,特別注意性教育內容的全面、有序。

2.2 加強家庭、學校的合作。在這里、健康、和睦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隨著兒童成長,青春期的來臨,青少年的閑暇時間的增多,社會信息的大量傳播,父母將面對越來越多的的性教育問題。因此掌握足夠的科學的性知識是基礎。但目前69.19%的人口在農村,農村青少年又占了大多數,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決定了學校必須擔當青少年教育的主要任務。

建立“一縱二橫”的教育網絡:“一縱”即“學校黨政領導――職能科室――專職教師”;“二橫”即“學校―― 家庭;專職教師――班主任;少先隊團委――班委會。”通過學習、社交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等渠道,讓學生宣泄由于對性的過度注意所造成的緊張和壓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舒解和釋放。在具體教育上要突出三個特點,即以性道德教育為主線,融性知識教育、性法制教育為一體,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和性法律意識。其次,要把交往教育作為青春期發育后期教育的重心,其內容應包括愛慕異性與人格完善、性沖動、、交友與戀愛、婚姻選擇權與婚前、婚姻責任與婚外等方面。

國家政府、學校、家庭和各種社會機構,應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予以重視,增加投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務。這樣才能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確保社會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gif | 欧美日本精品 | 亚洲成人av在线 | 久久九九精品久久 | 免费黄看片 | 快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级片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 久久久久97|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 | 九色在线 | 一级做a爱片性色毛片www | 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毛片 | 韩国精品久久 | 免费福利在线 |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 国产3p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ri|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 淫男乱女笨蛋英子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 | 69xxx免费| 在线欧美日韩 |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动图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