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12:49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在這樣一個背景環境下,我隨機采訪了河北省保定市四個市區的多所國辦小學對現階段保定市國辦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做一個客觀的分析,并對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希望對有關部門制定音樂教學政策有一定參考價值,對市區音樂教師更好的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對保定市音樂素質教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保定市區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一)各學校之間軟件力量、硬件力量不均衡
自課程改革之后,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科的綜合發展,這對音樂教育有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同一市區內還是會出現學校軟件、硬件差距較大的情況。學校學生人數大的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相對情況下就比較好。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對音樂課程的支持度也相對較低。雖然這一現狀,在近幾年不斷的發生改善,但軟硬件力量不均衡的情況還是難以避免。硬件設施對音樂教學很有幫助,有的學校近些年才新建的音樂教室,才有了專業的音樂活動,可是有的學校不僅有專業的音樂教室還有自己的音樂禮堂。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這音樂教學和學生的音樂素質。從音樂教師招聘情況來看,年輕的音樂教師對學校環境也有很大的要求,低端一些的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年輕的音樂教師不愿意去工作。硬件設施建設不起來,師資力量也發展不起來,這對音樂教學甚至是其他的無疑是有著嚴重的制約性。
(二)音樂實踐
新課改后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但在我市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對這一理念的體現相對較薄弱。在調查的眾多教師反饋情況而得之,音樂教學的實踐性不強是存在于各個學校的一種現狀。音樂學習沒有成果展示,從孩子心理塑造角度看來音樂表演的實踐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各類能力,實踐展示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對于音樂教學來說,音樂實踐較少影響著音樂教學的發展,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音樂實踐有助于改變家長對音樂傳統觀念的理解,重新認識音樂的好處,它不只是一個輔修學科,音樂學習對塑造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音樂價值理解的偏向性
音樂教育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技能的培訓,音樂本身也具有調動受教育者審美情趣、調動受教育者聯想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價值。但是在現階段的教育背景下,學校的音樂教育無法將這二者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不是忽略了音樂技能本身就是忽略了音樂所帶來的各種附加現象,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會展現出音樂本身的意義及價值。作者在抽樣調查的班級中發現每個班至少有10名同學左右甚至更多,選擇了校外的藝術輔導機構,學習藝術特長。這種現狀的存在是對普通音樂課程教育的不認可和對音樂課程價值的理解發生了偏向。小學音樂課程強調音樂課程的審美教育,強調通過音樂學習提升孩子自身素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等。可是在當前,音樂教育已經被家長認作為技能教育,學習音樂要獲得一技之長,孩子會什么技能已經是父母之間攀談的話題,對音樂價值的理解受到了扭曲。重視音樂的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技能,不重視音樂的家長反而認為音樂學習會影響孩子的文化課程學習,對孩子的音樂興趣加以節制甚至是扼殺。無論是重視還是不重視都是對音樂教育的價值理解的一種偏差。這種偏差的現象已經出現了很久,但是伴隨著家長的年輕化,思想也在接受變化。據調查顯示新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家長相對重視孩子各項能力的培養,比較支持孩子的藝術學習和表演,但高年級的家長則對藝術學習持有否定的態度。
二、針對現狀問題提出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政府監管與支持的力度,合理調度音樂教師
針對各學校間軟件與硬件硬件設施不均很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從政府、學校、教師等方面來說,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在財力還是物力上。對一些基礎設施薄弱的學校組織建設新的教學場所,在校內硬件設施建設上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合理安排和布局校內基礎設施狀況。其次教育部門也應起到關鍵的調節作用,將各區域之間教師資源整合,為教師資源薄弱地區派送優秀教師,同時也加強個區域教師之間的科研機會,有助于教學手段的提高,軟件能力的提升。學校本身也可通過一系列活動自籌資金來完善學校的內部的硬件設施狀況。
(二)音樂實踐
對于青少年音樂實踐來說,比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要定期舉辦各類文藝活動,在重大節日中舉辦特色的音樂活動,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節日意義的理解。從市區來講,各學校之間加強學生之間的音樂交流,可以舉辦市區間的友誼活動,展示自我風采。從河北省來說定期舉辦大型文藝比賽,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家長的保守思想,讓家長明白現如今的教育是素質的教育僅僅學習知識是不行的。從國家來講,舉辦專業的音樂藝術類比賽,從各省事選拔出優秀人才,在發現人才的同時也是對音樂素質教育的一個強大宣傳
(三)重新認識音樂學科
家長對音樂學科認識的偏差性,來自于早些年對藝術的認知,教育觀念老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根深蒂固。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音樂技能培訓,培訓技能的同時也應是各項能力的鍛煉和提升的有益方式,加強教師素質能力培養加強音樂學科建設是達到二者有機結合的關鍵點。現如今音樂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并未的到宣傳,所以從學校的角度來講,第一要加強學生家長與音樂教師之間的溝通;第二要定期舉辦音樂活動,只有家長看到了孩子外在素質因為音樂的影響而發生了改變,他才會認可音樂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從教師角度來講要把握好音樂與素質的連接,有效的運用音樂素質教學提升孩子的內在素質。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改革思路
ABSTRACT
To pick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ustain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stability, the whole education into a sound development track. In this situatio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usic education yielded bett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slow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due to poor educational base, a music education has lagged far behind that of the urban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80% of non-full-time music teacher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is obsolete,single,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equipment shortages, "teaching and singing" almost become a full music teaching, the content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re music attainments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 content tha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and the improvisation games, to as a result of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schools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has resulted from carrying out.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s imminent. We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creation of a high-quality music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of rural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s; Music educati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Reform ideas
目 錄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1
1、我省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2
1. 師資狀況………………………………………………………………2
2. 音樂教材設施狀況………………………………………………………2
3. 學生自身狀況……………………………………………………………3
4. 對音樂教育重視狀況……………………………………………………4
2、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思路……………………………………………5
1. 要轉變觀念,明確音樂教育的功能……………………………………5
2. 解決師資問題和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6
3. 深化課程教材改革,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6
1.傳統觀念的束縛根深蒂固
多年來,在學校教育中音體美一直被“冷落”,沒有取得與語數外三大“主科”相同的地位,經常被當作是副課,可上可不上;大多數家長也從來不過問孩子的音樂水平,更談不上提高孩子的藝術鑒賞力了。另外,還有家長認為學習音樂會影響學習文化課,并片面認為只有“差生”或沒啥發展的學生才學音樂。這些陳舊的觀念嚴重阻礙著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2.音樂教育環境不容樂觀
學校鄰導不夠重視;教學設施不完備,沒有專門的音樂室;評價體系不完善,課程多但考評低,嚴重打擊音樂教師的積極性;校園音樂活動開展少,難以創造學習音樂的良好氛圍。
3.音樂教師匱乏,教法陳舊、單一,教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師資短缺一直是困擾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最大問題。再加上一部分教師音樂思想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造性,使本應該充滿生機的音樂課堂變得死氣沉沉,讓很多學生對音樂課失去了興趣。經調查學生最喜歡上的課是音、體、美課。原因與科目自身的特點有關,還與這三門課不進行考試、上課提問少、學生壓力小等有關。但是隨著音樂知識難度的增加,音樂課也像文化課一樣以稱述為主,取而代之的是“被動”學習。其實,音樂課的生命在于通過以聆聽、表現、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提高農村學校音樂教學效果的對策
1.改變觀念,激發興趣
運用音樂藝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特殊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用錄音創設出聽覺形象情境,讓學生在莊嚴的氣氛中感受到歌曲的雄偉與號召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古今中外,有許多名人都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并從中受益。藝術家豐子愷曾說過:“音樂可以興國,也可以亡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都說明了音樂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音樂在完善人格、磨礪意志、提高道德素養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農村音樂教師更應以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為重,摒棄落后的陳舊的觀念,搞好農村音樂教育工作。
2.勇于創新,提高質量
藝術課程著力改變藝術學習中的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不以單純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讓學生在圍繞人文主題的藝術學習中,輕松、愉快地學習藝術基本知識技能,了解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形成藝術經驗和藝術能力,獲得尊重、關懷、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個性的完善與發展。
音樂教育的發展取決于音樂教師。作為農村音樂教師特別要重視對音樂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要讓學生對音樂感興趣,音樂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技巧,如樂理知識,舞蹈及舞蹈編排,樂器演奏等。在教學的同時,還要善于展現自己的專業水平、知識技能。課堂教學操作要靈活多樣,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駕馭音樂的主人。
3.挖掘本土資源,強調個性化
農村中學地處廣闊的空間,木、泥、石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可將學生組織起來,利用現有資源自制教具;也可把學生帶到課堂外聆聽大自然的呼喚;在課余可成立合唱團、小樂隊、興趣小組;還可利用廣播站播放歌曲;利用櫥窗、報欄、墻報、黑板報等宣傳音樂知識;利用鄉土資源,讓學生“親密接觸”許多“土生土長”的音樂,如我們當地的七夕乞巧、山歌、民間小調等等,這些與當地風土人情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融為一體的傳統文化,從而使學生了解和感知中國原生態的藝術,教師加以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氛圍。強調藝術學習的個性化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藝術課堂中的體現。給予每一位學生平等的藝術教育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為生活增添色彩的藝術能力。藝術教育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背景,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為他們創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條件,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趣味。
4.主張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音樂活動
音樂與游戲有著內在的聯系,想象和自由創造是音樂和游戲的共同本性。音樂課程主張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通過有組織或隨機的游戲活動,增進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音樂。游戲性的音樂活動,不僅使人輕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樸、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使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活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151-01
課程標準把音樂課程定位于“音樂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然而,音樂教育在廣大農村地區的絕大多數學校中未能得到應有的關注。
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數的80%,農村學生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下一代國家建設者隊伍的素質水平。就音樂教育而言,沒有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也就沒有全國音樂教育的發展,也就談不上素質教育了。
一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師資隊伍緊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目前在鄉鎮,一般只有鎮中學和中心小學才能配備專職的音樂教師,其他的村小及初中,音樂教師相當匱乏,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音樂課由非專業畢業的兼職教師擔任,有的地方甚至連兼職音樂教師都沒有。由此可見,農村中小學音樂師資的匱乏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有些鄉鎮中小學配有一名專職的音樂教師,但只有一名教師是遠遠不能滿足教學上的需要的,這樣的話,學校只能有選擇性地在某些年級開設音樂課,或者該上兩節音樂課的只上一節,村小也就只有由兼職教師來任教了,有的村小甚至連音樂課也不開了。雖然近幾年藝術院校的畢業生數量呈上升的趨勢,但一部分畢業生寧可在城里打工也不愿到農村來,感覺自己一身的藝術細胞在農村這個舞臺上無用武之地,而另一部分畢業生雖然通過招聘等形式有了自己的“鐵飯碗”,但大多數選擇留在條件較好的縣城,而不愿到農村任教。分配不均、質量差成了農村中小學音樂發展的“瓶頸”。
2.教師業務素質低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多數為兼職,他們之中大多是半路出家,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他們的音樂課也就成了唱歌課,對音樂基礎知識不做要求,讓學生跟錄音機學唱歌曲,就是有架琴放在那里也不會彈,教師成了管紀律的“大班長”,嚴重地制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這樣的音樂課就是應付,還談何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
3.教育管理部門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的學校都在抓應試教育,把考試成績排名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主要標準。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還有“正課”“副課”之分,雖然有音樂教材,課程表上也每周安排兩節音樂課,但名存實亡,一學期上不了幾堂課。不少教師為了晉職評優,爭奪名次,一心撲在“正課”上,甚至霸占音樂課,音、體、美成為可有可無的“小三門”。
4.教學設備簡陋,經費投入得太少
音樂教學必須具備基本的硬件配套設備,這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一個先決條件。農村中小學對音樂課的認識本來就淺薄,學校對音樂教育硬件的經費投入也就十分有限了,設備種類少、數量小。另外,音樂器材配置沒能按標準執行,購置器材往往因校因人而定,大部分學校音樂課無樂器,有的學校只有腳踏風琴、電子琴等。大型、綜合的音樂器材基本沒有,多數學校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上音樂欣賞課和開展文藝活動所用的音響設備也是相當的落后,這就使得一些文藝會演及課外文化活動難以開展。
二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1.提高認識
各級領導要大力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上好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為學校的音樂教育提供有利的條件。
2.增加投入
音樂教學設施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和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入,條件差的學校也應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應配置音樂專用教室和專用設備,如鋼琴、電子琴、音像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西洋樂器等。學校還應訂購音樂書籍、報紙、雜志、音像資料等供教師學習、研究使用。
3.加強教師培訓工作
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緊缺、教學設施簡陋、教師業務素質下降等問題。首先要穩定音樂教師隊伍,加強教師培訓工作,聘請市縣學科帶頭人定期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樂理、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培訓,學區內實行“師帶徒”,即用專職教師培訓輔導兼職教師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4.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只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只有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開闊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有的音樂教學都應該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動口、動手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音樂教學是我國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屬于藝術類的學科,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思維、意識形態和思想認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復合型的人才。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音樂藝術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開展音樂教育可以充分的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音樂欣賞能力,進而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音樂人才,完善音樂教育的理論體系,也推動了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和創新。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需要我們及時解決。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高校音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全面的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音樂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開展音樂教學對學生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能夠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音樂藝術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學生在學習音樂學科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愉悅,進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緩解自身的學習壓力。而且音樂教學還能夠對學生的性格進行塑造,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民族樂、古典樂、流行樂等,不同的音樂形式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且高校開展音樂教學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個人素質,使學生遠離那些讓人意志低迷的頹廢音樂和粗俗音樂等,正確的引導學生掌握積極健康的音樂理論,并在具體的音樂實踐當中不斷的發展自身,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我國高校音樂教學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進而導致音樂教學過程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目前,我國高校在設置音樂課程時往往只是將其作為單一的選修課,而對于課程內容、理論知識和器樂等內容的課程開展明顯存在著不足,這也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失去的興趣。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只是盲目的進行選擇,無法發揮出高校音樂教學的實際作用。
(二)教學手段單一我國高校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較為單一,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而導致課程教學出現了固化現象,學生無法對音樂知識進行正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教學中所選擇音樂作品也不夠創新,相關的器樂學習十分枯燥,所創造出的音樂背景和具體作品也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進而使學生無法更好的參與其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是缺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進而無法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沒有真正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而且部分高校的音樂課程時間較為固定,學生往往因為時間關系而無法進行學習,進而導致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逐漸的下降。
(三)教師素質較低高等院校教育體制改革正在不斷的深入,音樂教學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新的時代,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教學質量具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些教師的專業素質較低,因此制約了音樂教學的質量,而且部分教師沒有重視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培養,這也是目前音樂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之一。而且一些高校雖然引進了許多年輕的音樂教師,但是由于其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所以也無法有效的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四)音樂教學缺乏實踐性和擴展性音樂教學本身具有著實踐性和擴展性的特點,但目前一些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往往只是關注學生掌握的知識、技巧和理論,但卻沒有對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進行重視。音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掌握樂器使用方法,更要通過大量的實踐來段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而讓學生受到音樂的啟發,使其具有正確的思想認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創新方法
(一)更新教學理念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嚴格按照新課程體制改革的標準作為教學指導,更新教材和教學內容。音樂教學要更新教學理念則首先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如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開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全新教學模式。當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后便可以主動的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當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美感、樂感等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古典樂曲讓學生進行欣賞,使其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進而更好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
(二)完善音樂教學體系高校音樂教學應該持續組織創新,制定出完善的音樂教學體系,對此高校應該充分完善自身的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模式、教材等,從而創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發展學生能力的音樂教學體系,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而高校在具體的構建體系過程中應該牢牢的把握課程開展的每個階段,進而創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的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提高教師素質高校音樂教學應該重視教師素質的重要性,并加強培新工作,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個人素質。而且高校應該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來調動起教師的主動性,如提高待遇、課時費等,而且還應該建立正確的評價機制,這樣能夠有效的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考核和評定,在滿足教師客觀需求的同時,激發起教師的工作熱情。例如,高校可以開展交換學習、業務培訓、心理教育培訓等活動,全面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使教師能夠在業務創新的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四)轉變考核模式高校音樂教學由于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培養,所以相關的考核和評價機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無法滿足新課程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所以,高校想要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則必須要轉變考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單純以學生的分數來衡量教學效果更應該從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器樂操作以及掌握的音樂知識等來作為綜合性考核的依據。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也應該從課堂表現、理論知識水平等進行全面的評價,如此才能更好的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性音樂能力。
(五)采用問題討論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按照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來開展相關教學工作。而采取問題討論法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備好相應的討論題目,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用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討論讓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進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
(六)提高音樂認知,加大教學力度高校負責人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的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具有正確的音樂認知,加大教學力度,持續改進,深度挖掘音樂學科的主要特點,理解音樂教學的深刻含義,并意識到音樂教學對學生所具有的重要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形式和風格不同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和創作欲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能夠自主的進行創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期,高校教育要提高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個人素質。針對目前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鉆研,創新教學方式,力求能夠提升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進而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新義.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與實踐研究[J].藝術評鑒,2019(19):108-109.
[2]安慧英.高校音樂劇教學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17):145+149.
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教學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學習知識的速度較快,且不容易遺忘,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開展音樂綜合教育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所謂的音樂綜合教學,不同于以往的音樂課,它強調音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等多種藝術的有機融合,發揮音樂的先導作用,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其特點就在于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融合性,能夠將知識貫穿于一個整體,發揮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巨大功效,以培養健全的人才為目標。
一、音樂綜合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小學教學改革深入推進,新課標理念逐步提出,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采取學科綜合教學的重要意義,并能夠在課堂授課中加以利用。但是,由于音樂課程從屬于語、數、外等學科,就使得其受到的關注度還不高,實施音樂綜合教學的時間也相對較短,其教學現狀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不夠完善,甚至出現偏離音樂的情況。由于音樂的延展性特征,使其與很多藝術形式都具有共通之處,小學音樂綜合教學涉及到的內容相對也比較多。音樂與舞蹈、影視戲劇等形式都有關聯。然而,在音樂綜合教學中卻常常忽略了某些內容,教學不夠多樣性。與此同時,即便某些教師開設了相對多元的音樂綜合教學課程,但是子啊實際運用中經常出現偏差,教學內容僅是機械式的拼湊,偏離了音樂教學的正軌。
第二,教學目標過于分散,忽略了學生的音樂能力。音樂課是小學教學的必修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是要教會學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提升他們的能力水平,使他們能夠鑒賞音樂。不過現如今的很多音樂綜合教學教師常常對教學目標缺乏合理的認識,教學最終成果的制定比較籠統,無法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和表現力,學生的能力水平還有待提升。
第三,教學缺少音樂感受與體現。音樂是人們的另一種語言,通過音樂人們能夠表達情緒,在音樂中體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好的音樂作品一定會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感受,引起聽者的共鳴。但是目前的小學音樂綜合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沒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教學缺乏實際效果。
二、提升小學音樂綜合教學水平的主要對策
在以上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地看到了小學音樂綜合教學的現狀,其在具體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弊端,如何找到教學問題,并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予以完善,就成為了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
(一)完善教學內容
音樂綜合教學涉及到的內容繁雜,單一的結合模式已經無法體現綜合教學的優越性。為了切實提升音樂的教學質量,保證有效教學。教師一定要完善音樂綜合教學的內容,將音樂與舞蹈、影視、戲曲、表演等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并找到有效的對策開展教學,從而滿足學生不斷提升的對音樂綜合教學的高要求,實現有效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我愿住在童話里”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帶領學生表演簡單的與童話故事有關的音樂短劇,如《白雪公主》、《龜兔賽跑》等等,從而實現音樂的綜合教學。
(二)明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實施教學的基本前提,是課堂教學有效與否的主要衡量標準。對此,小學音樂綜合教學教師一定要明確制定具體的教育目標,以正確的方向為指引實施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轉變以往的傳統教學理念,堅持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他們不僅要學會唱歌,還要學會欣賞,學會鑒定,學會使用,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以往的音樂課堂只是進行知識的灌輸,教會學生認識五線譜,學會唱歌,但在實際教學效果中看,很多學生雖然會唱歌,但是卻無法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無法引起思想上的共鳴。針對這樣的現象,音樂綜合教學就要以培養學生的情感為基點,加強文化和體驗教育,引起學生對歌曲的反思,從而真正提升音樂綜合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小學音樂綜合教師在教會學生演唱《快樂的潑水節》的時候,就可以將潑水節的背景、文化內涵等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傣族潑水節的氛圍和人們對節日的喜愛之情,從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四)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他們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決定著課堂授課的質量比,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小學音樂綜合教學教師要善于提升自身的能力素養,不斷完善自我,在具有專業音樂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與音樂有關的舞蹈、表演等方面的內容,從而切實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音樂教學實施綜合化教學手段已經成為了必然之舉。傳統的音樂單一教學樣式無法滿足學生和社會進步的新要求,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更好的實現音樂綜合教學,教師一定要找到目前教學的不足之處,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從而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薇.小學音樂綜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 孫婷婷.觀鐵嶺地區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談高專初教音樂專業鋼琴課程體系改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一、淮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1.師資情況:淮安市政管轄四縣四區(青浦區、清河區、淮陰區、楚州區、漣水縣、金湖縣、洪澤縣、盱眙縣),全市各類農村中小學共659所,其中農村小學455所,在校學生約30.6萬人,專職音樂教師24人,各類普通中學204所,在校學生約32.1萬人,專職音樂教師58人。筆者通過多次走訪,調研,咨詢和調查問卷中了解,在這些所有的農村中小學中,專職音樂教師約80人,兼職音樂教師約260人左右,其中這些兼職音樂教師大部分集中在相對偏遠和一些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中,全市教研室有專職音樂教研員2名,兼職1名。
2.教學設備:所有的農村各類中小學只有十幾所學校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但是很少能在音樂教學中應用,而且教室的音樂設備簡陋。多數為風琴、電子琴,音響質量較差,個別有鋼琴的學校,由于校領導對音樂學科的不重視,缺少調律費用,鋼琴已經變得“五音不全”。90%的學校沒有其他樂器,少數擁有少量樂器并想利用到教學和學生生活的學校,都因長時間不當存放不使用,年久失修而嚴重損壞。個別擁有一定數量樂器并配制相對齊全的學校,也只是在屈指可數的節日使用,其它時間均存放庫房。
3.教學模式:現有的少數年輕教師為音樂專業畢業,具有較好的業務能力、教學責任、職業修養和責任心。這些教師教學有特色,容易與學生溝通交流,深受學生歡迎。部分老教師通過在音樂學院的轉崗培訓,考試考查合格后重新上崗,業務能力不斷增長,再加上多年的其他學科的教學經驗,也努力在音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由于教學條件和學校重視程度的限制,大部分教師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長期以來也被這種滯后的音樂教學環境同化了。音樂教學其實基本上是在課改口號下繼續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
4.新課改情況:2001年建國以來的規模和力度最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高中階段新課程在本地實施以來,為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展現了21世紀課程的美好前景,不可否認,新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觀和回歸學生生活世界的課程生態觀推動了市區各類學校,尤其是重點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但是農村絕大數學校的音樂教育的條件與設備并無大的更新與改進。音樂課業只是象征性地保證小學階段班級每周兩節課,而中學階段均為每周一節課時。學校臨近考試時可以根據所謂的“重點課程”的需要隨時調整和取消音樂課,初三年級則因中考原因,音樂課基本停上。高三年級則在高二下學期就基本把音樂課時間分配給其它學科。因此,在農村,學生并無明顯感覺到實施新課改后音樂學科給他們帶來的變化。教學模式由于教學條件落后,學校重視不夠,評估制度不完善的影響,與傳統的應試教育沒有明顯的質的變化,無法將新課程理念完全落實到教學中,以至于使課改僅僅是教材變化后的表面現象。
5.教育主管部門重智育、重升學率、輕美育
個別學校雖然有簡單的音樂興趣小組,但由于現狀的制約和影響,并沒有長期系統活動過程,看到的只是一些節日和主題活動中,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文件要求下的臨時的排演;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上級教學檢查和評估時只流于舞臺上的幾個節目,而很少涉及音樂課堂質量和學生的藝術要求以及對藝術教學的常跟蹤與評估。
在絕大多數沒有音樂教室的學校,教師上課都是手提錄音機或者是懷抱電子琴去各班級上課,此起彼伏的歌聲和琴聲嚴重影響到隔壁教室其它學科的正常教學,并因此常常激化教學和教師之間的矛盾。大多數的教師勤奮好學,并渴望外出培訓,以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和更新理念,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專項培訓資金,從而無法為農村教師搭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更因,教師外出不但各種支出費用高,而且培訓內容與基層的農村教學現狀差距較大,所以教師和學校的參與熱情都不太高。大多數學校在教師外出培訓上不但側重文理科,而且肆意把音樂課給其它學科占用。相同工作量下,音樂教師工資獎金少于其他學科;相同學歷、相同工作年限下,其文理科教師評定職稱優先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師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
6.學生本身因素
學生對音樂課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是為了松弛一下被眾多作業壓迫的緊張神經,有些是想利用音樂課發泄一下情緒。因此,音樂教師常為課堂紀律發愁,課堂氣氛太活,有些學生趁機搗亂,而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若教師過分嚴肅,音樂課又被搞得死氣沉沉。學生不配合,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7.社會家庭影響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人口居住在農村。但是在農村,人們的藝術素養普遍較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也不高。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來是為了考高中、考大學,他們關心的是統考的分數,音樂課教的歌曲會不會唱無所謂。正是這些認為音樂課無關緊要的認識偏差,給課堂教學帶來相當大的負面效應。
長期以來,普通學校教育在觀念上是“升學第一”,這種觀念在整體上限制了教育教學活動,也對音樂教育造成深重的影響,極大的束縛了音樂課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我們有的學校課程表上的音樂課名存實亡。一直以來,各鄉鎮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方面的投入甚少。很多學校在資金投入優先考慮的是課桌椅的更換、實驗室建設、運動設備的購置,很少考慮音樂設施的建設,這是不可忽視的現實。
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需要教師參與,教師水平的高低至關重要。本地區的很多音樂教師是通過匆忙的轉崗培訓,經過簡單的考試考查結業后來擔任音樂教學工作的。音樂素質相對較弱,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的不容樂觀。在聽課過程中就能反映出專業技能不夠全面的事實。另外音樂教師的職業品質和文化素養也需加強和提高。傳統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需要,“教”與“學”脫節,音樂課堂缺乏活力、缺乏感染力學生的音樂感受了,表現的欲望也未被挖掘出來。這樣的音樂教學是與教育目的相違背的。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應對措施及對策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的確,音樂對一個人的熏陶與感染,對民族素質的提高有著其他藝術不可代替的作用。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培養孩子的時間感、節奏感、平衡感、對比感和統一感,能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一些合奏、合唱的訓練,讓孩子更懂得協調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知道怎樣約束自己、發揮自己,更知道和諧的美及自己在這和諧中的位置。這些對孩子們造就完美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農村學生的音樂素養,大力發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此,對淮安市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提出相應的措施與對策:
1.各級領導思想觀念要更新,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
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制定音樂教師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定體系。按照音樂教學大綱要求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增加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音樂教師能享有和其他學科老師一樣的外出交流學習機會,真正做到對農村音樂教育的關心。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
解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師資不足問題,首先要動員廣大的音樂院校畢業生畢業后不要貪圖留在條件優越的城市或縣城,讓他們能轉變思想深入廣大的農村地區,為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們農村學校也可以在社會上招聘一些音樂專長人才,經過教師上崗培訓,充實到中小學兼職任教。也可以讓一些專職音樂教師以“走教”形式開展工作,一般專職音樂老師工作量不足,這樣可以讓他們到附近學校兼帶音樂。既解決了音樂學科教學問題,又解決了教師的工作量不足問題。對一些有音樂愛好,能基本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其它科目教師進行轉崗培訓,積極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作用,采取多種渠道培養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
3.音樂設施的投入亟待完善
音樂教學實施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保證。各類政府、相關部門、各類學校要加大對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音樂教育正常進行。一臺手風琴僅幾百元,一臺電子琴價格更低,一個五線譜教板也很便宜。所以要建一間音樂教室并不難,只需備有這些簡單的音樂設備,處理好教室的隔音效果。而舞蹈房的建設更容易,稍大點的房子,加上環繞墻壁四周的鏡子和一些練功用的欄桿。有了這些,加上學校原有的錄音機、電視機、磁帶、音樂,舞蹈課就可以正常進行了。
4.因地制宜實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要切實結合“農村”這個大的環境。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固然不能忘記長久流傳的鄉土藝術,利用音樂教育這個大課堂,對農村的特色文化進行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一些有價值的文化認真保護,通過授課來發揚光大。
5.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轉變音樂教學模式,與藝術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音樂新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現有學科基礎上構建的最具新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科。它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把音樂美的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方式,將培養審美情趣、增強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作為重要價值觀。所以,新課程在對傳統音樂教育實現了重要的轉變,有待我們將其落到實處。首先,教學目標上,由偏重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發現美、體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其次,在教學內容上,由專注傳授單一音樂技能轉向向學生提供基礎的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和信息,拓寬藝術視野,使音樂學習更有趣更容易。第三,在教學形式上,轉向不同藝術學科的融合以及音樂與其它學科的溝通,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學習。第四,在評價方式上由強調甄別優劣、比賽選拔、確定等級轉向促進每個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程度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第五,在師生關系上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師生平等對話。第六,由單純的音樂課堂教育轉向學生們耳濡目染的生活經驗和自然文化上來,延伸音樂課堂。
6.學生是核心,以學生為本,聯系家庭,充分挖掘學生最大潛力:
對學生不了解、不關心、不貼近、不懂得和學生溝通交流,只會教書,不會育人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音樂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由于音樂學科的特殊性,課堂紀律和活躍課堂氣氛應有度。把握好這個度和做到以學生為核心是經常困惑音樂教師的一大難題。
與學生交流。農村中小學,自然學生都來自農村,他們生活的環境自然純樸,簡單卻不單調。還有一些較為偏遠學校,大部分為留守兒童,這些學生心理發育有偏差。這就需要老師的交流和溝通,明白他們怎樣想的,才能真正給予他們想要的。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由于教學儀器設備和教師思想觀念等原因,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遠遠落后于城鄉,這種差距正悄無聲息地剝奪農村小學生音樂能力發展的權利。現在這一狀況已經引起諸多學者的關注并積極探索解決之道。與此同時,網絡社會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將以我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為切入點,探討網絡社會背景下的促進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的策略,為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小學音樂教育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二、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現狀
(1)師資現狀堪憂。目前在農村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地區,小學音樂教師師資狀況很令人擔憂。據不完全統計數據,在農村小學絕大多數音樂教師是非音樂專業畢業的兼職教師。一方面是專業音樂教師的缺乏;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音樂教師在考核工作實績及晉升評優等方面處于劣勢而導致不少教師改教其他課程,從而造成了在農村小學專業音樂教師缺乏的現狀,迫不得已只能由其他教師來兼職授課。
同時,這種師資構成從能力結構上決定了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由于我國專業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重技法而輕理論,尤其不注重文化課學習。因此,專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文化底蘊。比如,在音樂賞析教學時需要對音樂創作的背景以及表現的主題進行闡釋,一些教師在表達上詞不達意邏輯不清,影響了學生對音樂背景及主題的理解,達不到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2)音樂教學軟硬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在農村小學由于長期教育經費不足,音樂教學所需的軟硬件條件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極大影響了農村青少年學習音樂的效果。在一些貧困地區,幾乎沒有在音樂課學習過程中應該練習掌握的樂器,如口琴、豎笛等,音像資料則更為稀少。
(3)音樂教學管理相對落后。在多數農村小學的教學安排上,盡管音樂課課時設置符合國家要求,但是音樂課被挪用擠占的現象非常普遍。此外,在教學成績考核上,學校往往因為忽視而對音樂課沒有教學指標和考核標準。這種落后的音樂教學管理模式從教學時間和教學質量兩方面制約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缺位的思考
反思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缺位的現狀,我們應查找造成這種落后局面的原因,并基于此,探討農村小學音樂教育落后現狀的解決之道。
首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經濟增長緩慢,以及各級政府在對教育進行轉移支付的不足是造成農村小學音樂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各類各層次升學考試中,音樂課成績始終沒有計入升學成績。由此造成了學生不愿意在學習音樂上下工夫,教師面臨在職業晉升方面的壓力,不愿意教授音樂課的客觀現實。
四、發展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主流策略
面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困難的客觀現實,許多學者獻計獻策。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發展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主流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領域:
(1)加大財政投入,促進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硬件建設。針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軟硬件條件較差的現實情況,許多學者提出加大財政投入的改進策略。李書宇等學者認為,“農村音樂教育應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切實建立城鄉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音樂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2)促進師資隊伍建設。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落后的一個重要根源就是缺乏優秀的音樂教師隊伍。針對這一發展瓶頸,許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總結起來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創造良好工作環境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創造良好工作環境:應該從教育體系內部和外部開始端正思想,重建輿論環境。教學行政管理機構應從人口素質的高度看待農村小學音樂教育,通過行政手段端正農村小學校長對音樂課的錯誤認識,以堅持督導的形式促進音樂教學的建設。
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許多學者著力研究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與手段。歸納起來,不外乎“走出去”與“引進來”兩類。所謂“走出去”即在專業師范院校等機構建立農村音樂教師的穩定培訓基地,加強他們的基本功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將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帶回農村學校。所謂“引進來”即在農村小學建立師范生實習基地,將先進的音樂理論和教學方法帶到農村。
五、“網絡興教”策略及其評述
一般來講在評價發展策略的時候,首先應該建立評價假設和標準。針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這一研究主題,考慮到農村的落后地位和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我們應該建立“理性人”假設和“投資最小”標準來評價其發展策略。
首先,這一策略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基于這一策略建立的計算機軟硬件及網絡系統不僅可以促進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對其他如數學、英語等科目的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其次,這一策略對加強師資建設、彌補教學軟硬件不足都有巨大推動作用。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資源正在以幾何級數的速度日漸豐富,使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與國內乃至世界音樂教學前沿近距離接觸,極大地促進了教師自身修養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以網絡技術和計算機軟硬件為基礎的網絡資源提升教學策略,不僅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符合人的“理想假設”方面具有較好的可行性,而且這一策略還對加強師資建設、彌補教學軟硬件不足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一項兼具良好可行性和功效性的滿意策略。
參考文獻:
近年來,我國部分高校成立專門的音樂教研室或藝術教研室,引進音樂教育師資,開設音樂選修課,將音樂教育課程列入正常的教學計劃,但仍有多數高校沒能引起重視。普通高校的學生音樂基礎較差,原因在于城鄉發展不平衡和中小學音樂教育過于薄弱。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熱情,音樂選修課成為一個普通高校所面臨的不可逃避的問題,亟須得到全社會的重視、研究與探討。
一、開設音樂選修課的目的
根據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的要求,我國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在各級師范學校、學院,普通高校普遍設藝術選修課,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藝術教育體系打好基礎。”普通高校以實施美育為目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通過設置音樂選修課面向非音樂類專業大學生開設文化素質教育這一途徑,落實到具體的音樂教育形式。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加強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育學生美好、和諧、完美的心靈,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這和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設置音樂選修課對于加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知識層次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傳播和推廣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能給人以美的感受,還能激勵人們去創造、去奮進,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我國的音樂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音樂教育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開展和傳播先進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優秀的中國民族音樂作品的鑒賞和健康向上的音樂教育,使大學生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加深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與認識,更能增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能夠堅守民族的優良作品,就是掌握立足于世界的武器。
(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優秀的藝術集中和凝練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與精華,體現了創造者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常常被人們譽為是“社會生活的鏡子”。藝術教育和智育、德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是一個有機整體,但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點。藝術教育在構建和健全人的審美心理結構的同時,又在陶冶人的性情,升華人的精神境界,塑造完整的個性,完善健康的人格,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二、開設音樂選修課的任務
(一)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
音樂教育通過廣泛的音樂活動,使人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廣大青年學生能夠明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情感,摒棄消極腐化的情感,使情感、品格、情操都受到陶冶。通過藝術作品的豐富內涵,培養大學生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眾所周知,大學生們從高中校園步入大學學堂,他們將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樹立起自身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作為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啟發,而音樂能將人和人生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情操,塑造人格。
(二)培養大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不僅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在教學實踐中編排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親自感知和體驗,以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逐步由課內走向社會,擴大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組織集體排練、舉行演出等一系列音樂活動,激發參與學生的熱情,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協作配合的精神,增強個性與特長發展以及集體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形成開朗的個性和良好的品質,為其將來適應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以及參與社會競爭奠定基礎。
(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
人腦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可塑體,音樂教育的許多技巧注重左右手協調完成從而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另外音樂欣賞也是從右腦的想象、感知出發,從而與左腦協調,活化思維誘發靈感的一個過程。音樂是積聚靈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藝術。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向人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現實,即人類的創造性活動推動了生產技術和經濟騰飛,由此社會的發展也向高等教育提出了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要求。眾多事實證明,接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普遍體現出成績卓著、貢獻突出的特點。
三、音樂選修課中的實踐問題
(一)音樂選修課的教學觀
建構主義是目前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的重要理論,源自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認為學習摸索的過程是認知不斷發展的過程,是通過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在認知提高的同時,困難也會伴隨左右,這時認知的個體需要不斷地適應認知結構數量的擴充和認知結構性質的改變,來達到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即通過同化和順應不斷變化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環中來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認知結構將會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學生在新的知識學習摸索過程中,有些問題也許過于復雜煩瑣,如果學習興趣不濃厚,沒有一定的主動性,可能就會放棄學習。因此,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只有主動地、堅定地不斷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不斷摸索,才能順應新的平衡過程,與新的知識環境相適應,自身的認識才會提高。一些學者強調:在教學中,教學課題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對學習者認知過程也發揮著重要的推進、指引作用。可以說,建構主義理論在當前教學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二)音樂選修課的學習觀
如何通過學習建構獲得知識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也就是說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應用原有的認知結構,通過自身積累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在摸索過程中,將不成熟的思考理論或問題,通過小組或其他方式協作交流,來深化確定新知識概念的理解,完成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以及新知識的建構。在不斷豐富經驗后,能夠靈活地建構起用于指導活動的圖式,用于后續新知識的學習,可以說這是建構主義學習觀。 轉貼于
四、音樂選修課未來的發展戰略
(一)音樂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改革策略
1 音樂理論知識滲透于作品中。音樂理論知識與具體作品之間的關系永遠存在,音樂分析所要努力的也許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學習音樂知識并不是教師把自己的知識所得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音樂選修課的教學,通過音樂作品的解析、鑒賞逐步引導學生熱愛音樂、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音樂理論滲透在音樂作品中更加容易為學生所掌握,教學效果也更加突出。
2 多元文化知識的學習。在人類社會越來越復雜化,信息流通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文化的更新轉型也日益加快,各種文化的發展均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新的文化也將層出不窮。我們在現代復雜的社會結構下,必然需求各種不同的文化來服務于社會的發展,這些文化服務于社會的發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復雜社會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3 多種音樂形式的學習。音樂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系統、科學的教學,利用音樂選修課這樣一個平臺向學生傳授多種音樂形式的音樂知識。在傳授學生相關專業技術的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審美能力及藝術創作的多方合作能力。選修課中多種音樂形式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接觸古今中外風格各異的經典之作。我們堅持中國風對高山流水心悅誠服,同時也對天鵝湖大加贊賞,因為所演奏的音樂作品是美的,因此學生們會在歡悅的音樂體驗中,受到美的熏陶。的確,懂得音樂欣賞后,聽音樂時就不會聽聽就算了,就會回味每個韻律和每首曲子背后感人的故事,這樣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將會得到很大提高。
4 實用性學習。實用性學習主要指合唱指揮、作曲、現代舞、街舞、韻律操等課程的學習,這些內容的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表演能力,培養學生的樂感、節奏感,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作力,訓練身體協調性,塑造良好的形體形象,使學生的整體音樂修養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使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具備了更多的表演、表現形式,使學生的綜合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達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效果。
(二)音樂選修課的教學方法改革策略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存在以下特點: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1 演示法。教師展示實物、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講授法、談話法一起使用,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隨著社會科學和現代技術的發展,演示手段日益繁多。根據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實物、標本、模型的演示;圖片、照片、圖畫、圖表、地圖的演示;實驗演示:幻燈、錄像、錄音、教學電影的演示等。
[3]紅河學院教務處.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紅河學院教學指導書,2014(8):329.
[4]陳威.“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149.
[5][7]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各專業情況[EB/OL].http:///department/cjweb/onews2.asp?classid=9.
[6][8]云南民族大學小學教育專業介紹[EB/OL].http://202.203.144.4/jyxy/show.asp?id=317,2013-06-24.
[11]杜德櫟.兒童性: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特色建設與綜合改革的基礎[J].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4):65.
小學音樂教學一直處在一種被忽視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教師不是很重視音樂教學,只是以唱歌為主線而進行。現階段,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普遍率低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課程的重視程度、教師素質以及課程的本身特殊性的原因等等。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應該對當前的存在問題進行詳細的解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從而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音樂教學一直以來被很多教師所忽視。目前,小學音樂課堂大體分為三種:
1.教師以演唱為主
按照教學課本給學生們當教學音樂,然后讓學生們學習。學會了就一起合唱,或者是讓學生們進行獨唱。這樣的教學方式以演唱為主線,過分強調唱與學會唱的目的。但是對于其樂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卻存在缺陷。
2.教師以樂理為主
與其他文化課一樣,進行大量的板書處理。給學生們講述很多關于樂理方面的知識,小學生們對于樂理的學習雖然還是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缺乏實踐配合,只是被大量的灌輸了很多關于音樂的歷史、音樂家的歷史以及死板的音樂知識。這一現象主要存在于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嚴重的地區。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導致小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缺失。
3.小學音樂課成了自由課
這種現象并不多,但是的確存在。在一些地區,小學音樂課得不到重視,音樂課往往就是讓小學生聽歌,或者是讓幾個小學生進行才藝演示,再或者就是每個人唱一首。這樣的教學后果就是小學生無法掌握小學音樂教學的主旨,對于音樂的樂理毫無所知。只是鍛煉了自己的歌唱能力,而這種鍛煉卻也得不到正確的指導。不僅教學效率極為低下,而且對于小學生未來對于音樂的學習以及方向都造成了誤導。
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方法解析
通過以上的小學音樂的教學現狀分析,可知:目前小學音樂亟需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率迫在眉睫。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要以興趣為指導,對于較為天真無邪的小學生而言,要想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率,首要進行的是要培養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這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興趣來源有很多。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興趣更多是來源于教師。因此,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要從自身做起。找到學生們喜歡的切入點,對其進行針對性培養。和藹可親的教師往往更受小學生的歡迎,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則更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音樂課是聲音的交流,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小學生發聲方式的培養。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個人魅力加強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習的基礎,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2.寓教于學、于樂
教學強調效率,但是要以一種較為恰當的方式去切入,以一種柔和的方式實現教學效率提高的效果。所謂寓教于學就是要以教育為目的融入音樂的學習中。音樂學習不能僅僅被狹義地認為是唱歌。尤其是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階段,一定要糾正這個誤區。小學的音樂教學要以歌唱教學為手段,進而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加入音樂樂理的知識與理解。例如,在學習一些兒歌的時候,就可以鍛煉小學生對發聲技巧的掌握。而于樂,就是要讓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樂趣。學習的最大滿足感在于能夠學以致用,音樂課有著其獨特的優勢。教師在教學結束后,要讓小學生們親自演唱所學的歌曲。首先給予肯定與褒獎,然后再指出其存在的問題。這樣既使得學生得以實踐,又能夠享受樂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時,又能發現不足。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一定能夠發揮其優勢,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依然要以效率為主,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能忽視其重要性。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興趣才是學好音樂的基礎。此外,將寓教于學的思想完美地融入音樂教學之中,讓小學生既得以實踐,又能夠享受樂趣,在得到肯定的同時,又能發現不足。因此,著重加強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玲,蔣旋新,我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1(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