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藥學和中藥學

藥學和中藥學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4-03-30 17:39:07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藥學和中藥學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藥學和中藥學

篇1

中藥的配伍,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點,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用。通過闡釋“七情”概念,讓學生理解中藥配伍的規律及其作用,對教師講授清,學生學習好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及分論部分的中藥性味歸經、功效及應用有著很大的幫助。具體探討如下

1 通過對藥物“七情”具體概念的講解,讓學生加深對中藥配伍的理解

藥物“七情”, 單味藥的應用及藥物之間的配伍關系概括為七種情況,即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這一概念,僅僅從字面上理解,學生很容易掌握,但在考試過程中,學生往往把它答錯,這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藥物配伍關系。為了進一步突破這一難點,教學過程中以用藥規律的闡述為出發點,配合一些簡單病案的講述,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中藥的配伍。比如:在講藥物“七情”內容的時候,以“獨參湯”導出“單行”的定義;以“麻黃—桂枝”藥物的配伍,引出“相須”定義;以“黃芪—茯苓”藥物的使用引出“相使”定義;以“半夏畏生姜”導出“相畏”的定義;以“綠豆殺巴豆毒”導出“相殺”的定義;以“人參惡萊菔子”導出“相惡”定義;以“甘草反甘遂”引出藥物相反的定義。然后把這些定義組合起來,就構成了今天我們所說的藥物“七情”的概念。從而,藥物“七情”就非常形象具體的定位在中藥學的概念體系當中,使學生學習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

2 中藥配伍可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各論部分中藥的藥性、功效及應用

中藥的藥性、功效及臨床應用,是中藥學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但由于中藥學內容繁多,臨床應用又涉及臨床各科各科,因此學生都明顯感覺學習難度大,記憶起來比較困難。筆者認為,為解決這一難題,教學中應以藥物配伍為主線,以藥物所治病證歸類為依據,將各論部分的藥物進行總結,形成“單味藥功效—藥物配伍功效—主治證(癥)”的中藥學習線索,從而使各論部分繁多的中藥內容簡化、減少學生的記憶量,使中藥學知識得以系統的整理編排,從而能夠方便學生學生對中藥藥性、功效及應用的學習、記憶和應用。例如,在講述麻黃、桂枝藥物功效的時候,可重點講授下麻黃—桂枝的配伍規律、臨床作用及臨床所治療的病證,重點讓學生掌握四部分要點:①麻黃、桂枝常相須為用;②二者合用能增強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③主要用治風寒感冒表實無汗證;④最能體現該藥物配伍的代表方劑是麻黃湯。這樣講授的話,能使方便學生以后把麻黃、桂枝二藥聯系起來作為“對藥”進行學習、記憶,遇到相似病證時便可以將這兩味藥相須使用。為了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教學中可以將“麻黃—桂枝”兩藥的用藥規律進行拓展,可以概括為“同章者同類,同類者相須,相須者增效”的理論上來。與此同時,仍可選一些簡單易懂、順口溜、好記的歌訣及歷代醫家應用藥物配伍的經驗總結教授給學生,例如“附子無干姜不熱,石膏無知母不寒”等。

3 中藥配伍重點是指導學生以后的臨床用藥

中藥的價值重點在于臨床療效的體現,所以在臨床應用中大部分還是以復方藥物配伍形式出現。藥物配伍是人們在長期臨床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中醫遣藥用方的基礎,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出一部分臨床用藥的基本規律。如:①有些藥物在一起使用產生了協同作用從而加強了臨床療效,這是臨床用藥時要多加使用的:比如“相須”、“相使”的配伍。②有些藥物在一起使用可能會產生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這是臨床用藥時應加以注意的,盡量避免:如“相惡”。③有些藥物在一起使用由于相互作用,從而減輕了或消除了藥物原有的毒性或者副作用,所以在應用毒性藥或烈性藥物時必須考慮這樣選用:如“相畏”“相殺”能夠保證其安全用藥;正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中心葉祖光教授提出,我國中醫藥業界應重視中藥復方配伍的減毒作用 據葉祖光介紹,中醫臨床很少用單味藥治病,而是采用中藥復方配伍。中藥復方配伍的目的之 便是減毒。例如,生姜殺厚樸之毒,生姜殺半夏之毒。中藥方劑三生飲中有三 有毒中藥,單配伍后,毒副作用銳減。④一些藥物因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或增強其毒副作用,屬于配伍中的禁忌:如“相反”原則上應避免這樣配伍使用。從上述內容,可知從單味藥到藥物之間的配伍應用,是通過臨床很長時間的實踐與認識才逐漸積累概括起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對藥物配伍規律進行全面的掌握,對藥物配伍的內容能夠學以致用,能夠觸類旁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

4 學習中藥配伍中的“相惡”“相反”,可增強學生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篇2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490-01

中藥的配伍是根據病人的病情所需的不同點來進行藥物分配的,可以選擇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在一起應用?通過詮釋“七情”含義,讓學生們能夠有效地理解中藥配伍的規律以及自身的作用,對于學生學習好中藥的基本理論時,其中藥自身的味道和療效的應用,對學生們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以下是對中藥的配伍和中藥學教學的具體分析

一、加深學生對中藥配伍的理解

通過中藥里的藥物“七情”這中單味性的藥以及配伍之間的關聯進行分析,從字面上來對中藥里的藥物上理解,對于學生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往往在考試答題時這些基礎性的題目都會有些錯誤,以此說明,學生們并沒有真正的從內心上去理解中藥的配伍關系?為了使這個難題解決掉,在課堂上教學就要有規律性的進行闡述,簡單的配上一些臨床的經驗,協助學生們對中藥的配伍加深記憶?例如:在講中藥的“七情”時,以自身的定義療效從而引出藥物的配伍,然后藥物的療效結合起來,就是上述所說的中藥中的“七情”的定義?在教學中多拿出一些實踐的例子來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二、中藥的配伍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藥性的療效以及應用

作為中藥臨床研究的重要作用中藥的療效以及藥性的應用,但基于中藥的種類繁多,臨床中有觸及到各個科室,因此,這對學生們的記憶力又是一個重大的考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應以中藥為主要線路,分別的介紹中藥的醫療療效,將各種藥物進行分類總結,從而使諸多比較復雜的地方都整理成簡單容易懂的知識,使學生們減少負擔,從而不斷完善中藥學中的知識,并且進行整理編排,以便學生對中藥的了解和關注?在教學中要采取逐漸引導學生思想的理念,重點是要讓學生對課堂上所講的知識感興趣,在加上一些實際的臨床案例進行分析,加強學生對課堂上的好奇心理,并在講解時對強調一下中藥對臨床的治療效果,以及對相關的病情如何進行操作處理,加深學生們對病情和療效的應用,最好是編制一些比較順口的語言或者是喜歡聽的歌等,對學生背記中藥的療效效果有著很大的幫助,對日后使用中藥學在臨床上應用也做好的前提,以至于不會出現一些比較低級的錯誤,這樣就能使學生們對中藥學的了解更加深刻難忘?

三、中藥配伍重點是指導學生以后的臨床用藥

中藥的應用價值在于臨床治療效果的表現,所以在大多數臨床應用的部分還是以復方藥物配伍的形式出現,中藥的配伍是經過長期的臨床醫學驗證而總結出來的,是藥方核心的基礎,通過以上的描述內容,可以明顯的利用臨床藥物的基本規律?例如:①聯合中藥的藥物在一起使用會加強臨床的治療效果?②然而有些藥物的使用會使雙方的醫治效果相互抵消,這是在臨床中最忌諱的問題,盡可能的不讓這種事情發生?③同理,有些藥物在一起混合使用,會增大了藥物的毒素性,從而導致是病人的病情加重,所以在選用毒性較烈的藥物時應考慮清楚怎樣使用?④一些藥物在相互食用時會發生副作用,在原則上是可以避免這樣副作用發生的,就是要多注意藥物和藥物之間的使用是否正確?經上述的分析內容,可以從單味的中藥之間進行配伍使用,是可以通用臨床驗證后的實踐經驗所累積的?因此,在日后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們對藥物配伍的規律性以及全方面的知識進行詳細的了解并且達到熟練的掌握,對中藥配伍的應用價值要懂得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快的接受其中隱藏的知識,也能更好的對臨床用藥進行控制?

四、學習中藥的配伍臨床用藥的安全性能

在臨床中出現副作用和藥效相反的現象是中藥的配伍中最大的禁忌,為了能保證安全用藥,避免一些副作用產生的作用,就要嚴格注重用藥時的劑量,中藥的配伍禁忌是與中藥產生的副作用兩個之間相互的,也是在臨床上應該深刻來牢記的內容以及自我反省?上述指的禁忌,也是指某些使用藥物所產生的嚴重副作用或者是使中藥本身的藥性產生下降的作用?可以在教學中提倡學生們多看看《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藥物,進一步的對中藥進行了解,里面詳細介紹了藥物的具體使用情況,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不能混合在一起使用的藥物,對于所產生的副作用現象在書中都會有詳細的記載?盡可能的在教學課堂中把中藥的名稱編制成順口溜,以便于學生們能牢固掌握,作為中藥教學中的專業知識不僅要讓學生們完全的了解熟悉,還必須要清楚具體的要去所醫治的病情,從而增強學生們對臨床用藥的安全性能?目前在中醫教學中,對學生們在臨床驗證中所總結的經驗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們對中藥的配伍和中藥學中所涉及到的內容能完全的掌握?

總結:經過上述分析,中藥的配伍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能,也可以說是在現代化中藥研究內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中藥學教學中的不可代替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應該以中藥的配伍成分理論以及應用來進行指導,從而突出中藥在臨床驗證的特點,促進學生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掌控好中藥藥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3

中藥學的現代化

中西藥學結合的前提是中藥學的現代化。中藥現代化,包括多方面內容,如采收加工、炮炙及制劑生產、質量控制、中藥基本內容等的現代科學化。中藥基本內容的現代化是中藥現代科學化的核心,是其他方面現代科學化的基礎。中藥基本內容包括中藥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等內容,這些內容的現代科學化,其標志是在物質基礎和生物活性方面給予現代科學的闡述。如從物質基礎方面闡明哪些化合物結構類型具有寒性,那些化合物結構類型具有熱性,分別會影響那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如中藥利水滲濕的功效,是哪些化學結構類型作用于機體后的必然反映,改變了哪些生理、生化、病理指標;藥物的配伍會有哪些化合物間的化學、物理化學變化,配合使用的化合物又是如何協同影響機體的生化反應過程,進而發生生理、病理等變化。中藥若能達到上述程度的科學闡述,就可根據物質基礎和生物活性兩大方面,選擇合適劑型和給藥途徑,更好地適應臨床用藥要求。質量控制也可根據化合物的組成和含量為依據,亦可以相應生物活性為依據。新型藥物學應能體現和包括中藥學之優點,同時又具體體現和包括西藥學之優點。應能體現不斷發展的現代技術水平。就具體藥物使用而言,結合和統一后的藥物,應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亦具西藥的基本內容,從而能按現在兩種醫藥學理論和用藥規律來使用。

西藥的中藥化

中西藥學結合的另一途徑是西藥的中藥化。西藥學的內容包括原料藥的生產、制劑的制備、質量控制、藥物本身的基本內容等,藥物本身的基本內容即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的表述,構成西藥學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是以現代科學知識相關術語和指標表述的。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現代西藥所缺的是中藥的基本內容。如果使其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那么就成了現代科學化的中藥,即成了中西藥學結合后的新型藥物。在此基礎上可使中西藥學達到結合和統一。有人認為可的松,具陽性,能資助脾肺腎氣化功能,對陽虛證效佳,因此對現代西藥放到中醫藥學體系中進行研究,根據其臨床作用,而總結他們的中藥基本內容而成中藥。如四環素為苦寒之品,阿托品用后使人口干、面赤等,這些為熱性的表現。至于具體做法,均可通過臨床進行。即按中西兩種醫藥學診斷,如給西藥,再按中醫藥學總結用藥前后機體變化情況,據此而確定西藥的中藥基本內容,使之成為中藥。這條途徑,可能是中西藥學結合的較快途徑。因為現有中藥的現代科學化較難,從物質基礎的研究看,若將每味中藥的化合物組成、比例、性質、變化等均研究清楚實非易事。僅物質基礎方面的研究就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更不要說生物活性方面了。此條途徑不如西藥中藥化來得快,西藥已具現代科學內容,僅缺中藥內容,這方面內容的確定,從中醫藥學講,是有很多方便之處的。

僅用西藥學知識和技術,并不能徹底實現中藥學的現代科學化,只有充分利用包括西藥學知識和技術在內的現代多學科知識,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取中西兩大醫藥學之優,互補不足,方可處進中藥學現代科學化,早日實現中西藥學的結合和統一。

篇4

1.2古籍釋藥名增加直觀認識在講解每味功效之前,先有古代典籍給藥物釋名,通過釋名,也可以增加學生對中藥的直觀認識,有利于其記憶。如講解佩蘭之前,引用如下釋名:《離騷》“紉秋蘭兮以為佩”,佩蘭《本草綱目》云:“其葉似菊,女子、小兒喜佩之”。本品夏月佩之,辟穢,氣香如蘭,故名。據記載,夏月采置發中,令頭不埴”。埴,意粘,即頭發中積的脂膏又不疏通者(《古醫籍詞義》)。將本品采置發中,則發不粘膩,故又有“醒頭草”、“省頭草”之名。學生除了知道書本上佩蘭的功效應用外,還了解了佩蘭在古代可以治療頭發油脂過多。如講述款冬花時,引用如下:《本草綱目》:款冬花,款者,至也,冬到而花也。《外臺》引《崔氏方》:治久咳不差,款冬花一味,每旦取如雞子許,用少許蜜拌花使潤,內鐵鐺中,描一小竹筒,鐺下著炭火,款冬煙從筒中出,口含筒吸取煙咽之,勿使漏煙氣,吸煙使盡止。學生可以學習到款冬花的特點是在冬天開花,古代人用法是制成煙劑來治療咳嗽。也使課堂教學顯得豐富多彩。

1.3多種教學媒體的結合比如中藥學教材上每味中藥均沒有附圖,學生對于各種各樣藥物的學習就覺得很抽象,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講授中藥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該藥物的植物形態圖片和中藥材飲片圖像等內容,部分藥物如五靈脂,可以播放鼯鼠飼養的錄像。學生一方面了解鼯鼠的生長環境,古代藥農采藥的艱辛;另一方面,還知道鼯鼠糞便五靈脂之所以可以入藥,是因為其食物來源為側柏葉,可有效將上下章節結合,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內容直觀,學生容易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并將不同藥物的共性和個性加以比較。可大大增強學習效果。

2考核方法探討

將期末成績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平時考核占30%,期末考試占70%。

2.1平時考核布置自學內容,培養創新能力,在每次課后布置預習內容,在下次上課之前,老師在課堂上先進行課堂提問,隨機按照名單抽取學生回答,之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可以將學生出勤情況和課后學習有效結合,提高到課率,學生只有走進了中藥學的教學課堂,才會獲得相關的中藥學知識,所以將學生的出勤情況納入多元化考核內容。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在教學和考核過程中逐漸熟悉每位學生,掌握他們的基本情況。使教學過程更具互動性,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既有利于因材施教,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篇5

    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實習崗位主要集中在傳統中醫藥產業領域與中藥醫藥產業鏈延伸領域,包含九種行業,其常見企事業單位。見表1。

    1.2實習崗位的類型與常見的具體實習崗位名稱

    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具體工作實習崗位的名稱多樣,按崗位工作內容的相似度可分為七種類型。實習崗位的類型與常見的具體實習崗位名稱如表2。

    1.3實習崗位的技能要求

    調研結果表明: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實習崗位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類型但名稱不同的實習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類型的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種不同類型實習崗位與其對應的主要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藥品生產工藝類:①了解藥品生產中的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②熟悉原料藥、中間品及成品的常用檢驗方法及分析技術;③正確進行制劑操作和設計;④熟悉藥品生產工藝、制備方法及其主要特點;⑤熟悉制藥設備,了解生產設備選型與維修;⑥熟悉GMP的相關法規與技術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選購途徑與處理方法;⑧熟悉制藥環境的衛生管理;⑨熟悉所產藥品的功效與適用范圍。

    (2)中藥質量檢測與分析類:①掌握常見藥品的檢驗方法和操作技術規范;②熟悉常用藥品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和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藥質量標準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確使用檢驗與分析測量儀器;⑤正確對不合格藥品進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藥品質量檔案與收集質量標準建立。

    (3)藥品研究與開發類:①掌握常用藥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鑒定技術;②掌握藥品研究常用的藥理、毒理學研究技術;③了解新藥申報過程中申報、實施、注冊、跟蹤程序;④獨立開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實驗選題與設計,并撰寫實驗報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檢測及實驗儀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藥研究與開發的技術要求;⑦掌握藥品生產工藝設計、質量控制標準、穩定性試驗、生物藥劑學等技術。

    (4)中藥鑒定、炮制與養護類:①了解常用中藥材資源的形成、分布及保護;②熟悉常用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品種,能對其進行真、偽、優、劣鑒定;③熟悉中藥炮制對藥物性質及療效的影響;④掌握中藥材(飲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倉貯養護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對藥品倉儲與配送的相關法規及驗收標準。

    (5)藥品調劑類:①掌握GSP實施要求及藥品分類管理辦法;②掌握中成藥(西藥)的調配及中藥飲片斗譜設計的規定;③熟悉各類常用方劑的組成、功效等,能判斷處方的組成與應用是否合理;④熟練掌握藥事管理相關知識及國家醫藥相關政策法規;⑤熟悉貴重藥、毒性藥、麻醉藥等特殊藥物的管理與調劑規定;⑥熟悉藥房工作規律、醫院藥房的工作性質和內容。

    (6)藥品市場營銷類:①掌握藥品分類管理辦法及GSP規范實施要求;②掌握醫院購銷藥品(材)的規定;③熟悉藥品的批發、零售、市場拓展、終端開發等業務知識;④熟悉藥品流通渠道及商業常規;⑤熟悉產品的區域推廣與反饋客戶產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藥品市場調研與分析、營銷策劃與執行的方法。

    (7)中藥資源調查研究和開發利用類:①掌握中藥品種鑒定、品質評價等知識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藥材的形成,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③按標準操作規程對藥用動植物的生產過程進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藥用植物的采收、貯藏運輸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藥材栽培與養殖技術;⑥了解環境對藥用植物形態結構、化學成分和遺傳特性等的影響;⑦熟悉GAP基本條例,掌握中藥材的規范化種養及其質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實習的考核內容

    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實習的考核主要是對畢業生在實習崗位實踐過程中所掌握崗位技能的水平與實習生個人品質兩部分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崗位技能考核的具體內容已如上述,個人品質評價的內容通常包含: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帶教老師管理、關心他人與集體、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素養、能吃苦耐勞、工作積極主動,有責任心、善于溝通合作、工作效率與質量等方面。

篇6

    經過了不斷的臨床探究,我們認為這個共同基礎是存在的。主要的表現如下:①物質基礎: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有著天然的產物以及人工合成產物的分別;也有著單體以及混合物的區別。在本質上來說,它們的組成部分都是化合物分子,這也就是說藥物的在機體上面發揮作用,能夠起到治療效果的最小物質單元,都是化合物分子,而這些化合物分子能夠是單一的種類,也能夠是多種化合物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的;②生物活性基礎: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在臨床上它們最為主要的作用對象就是人的身體,通過對患者的機體消化代謝進行發生影響,進而在對患者的生理以及病例等多方面的狀況進行改變,最終達到治療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進行思考,中西藥學對于藥物的性能、功效以及使用規律其實能夠通過共同的術語來進行表達,通過臨床的經驗來讓兩者能夠達到完美的結合統一。雖然兩種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和用藥規律看起來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是其實在臨床上面已經發生了很長的時間,那就是兩個種類的藥物同時用在一個患者的身上。在臨床上面,有一些是以兩類藥組成,然后給患者進行治療;有的是在中醫還有西醫兩個醫師那里分別得到處方然后一同使用。對于中西用藥的合理性要進行判斷的話,除了依靠醫生本身的經驗,更要有中西醫藥學結合之后的相關標準來作為衡量。

    二、中西藥學結合需要醫學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篇7

1.功效與中醫基礎理論的對應教學法

在講授《中藥學》課程之初,我們都會去強調“什么是中藥”。

中藥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脫離了中醫基礎理論,就非我們所講之中藥。中醫基礎理論中有風、寒、暑、濕、燥、火六之邪,中藥學的功效就對應地有祛風、散寒、解暑、化濕、潤燥、瀉火;中醫基礎理論中有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綱,中藥的功效就對應的有解表、溫里、散寒、清熱、補虛、瀉實、滋陰、壯陽。[1]

將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與中藥學的功效緊密的聯系起來,既有利于學生對于藥物的理解,又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功效而未能達到活學活用、服務臨床的宗旨。如麻黃功效“發汗解表”,發汗力強,善治無汗之風寒表實證。因患者以寒邪襲表為主,寒主收引,故無汗。桂枝功效“發汗解肌”,善治有汗之風寒表虛證,雖稱為風寒表虛證,實則并非虛證,而為實證。患者以風邪襲表為主,風性開泄,腠理疏松,故有汗。兩藥功效同為“發汗”,主治證卻有所不同,如不詳細聯系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勢必容易誤解或混淆應用。

2.藥性、功效、應用的推理教學法

中藥藥性和功效之間有較強的關聯性。如具有寒涼藥性的中藥多具有清熱的功效,具有溫熱藥性的中藥多具有溫通祛寒的功效。因此,由中藥的寒涼性可以推導出清熱功效,由溫熱藥性又可推導出溫通祛寒功效。又如,從五味角度講,具有辛味作用的藥物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功效。因此,由中藥的性味可以推導出相應的功效。

功效對應應用則貫穿于中藥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如麻黃三大功效對應三大應用。麻黃發汗解表之功效,對應風寒感冒之應用;宣肺平喘之功效對應實證喘咳證之應用。[2]

通過藥性、功效、應用的推導過程,可使難記的中藥學變成了可以通過邏輯推導的知識,而邏輯推導反過來又使學生因為找到了學習的規律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有章可循。

3.重視中藥經典古籍,拓展教材功效

《中藥學》教材的編寫來源于中藥經典古籍,但由于學時等因素的限制,教材內容無法全面詳實。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教師應適當拓展教材中未載入而經典中所記載的功效。如桔梗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為“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主驚恐悸氣”。在一些著名的方劑中也載入此藥,如治療心痛的“活血逐瘀湯”,治療泄瀉的“參苓白術散”,治療心悸的“天王補心丹”等。[3]而教材中對于這些功效并沒有記載,《方劑學》中對于桔梗在此三方中的解釋多為“舟楫之官”,“載藥上行”,過于籠統。因此回歸經典,對于中藥潛在功效的挖掘和應用更有意義。

4.重視功效名詞的層次分析

很多中藥功效的名詞存在層次性,因此,在教授時不能只談籠統的功效,要進一步分化,講解具體的功效內容。

如“收斂固澀”這一功效就是籠統的,一定要將其具體化,分解為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帶、止咳、止血,不同收斂固澀藥物的具體功效是有所不同的,如龍骨、牡蠣的收斂固澀可以化分為斂汗、固精、縮尿、止帶。[4]

如具有“補氣”這一功效的藥物有人參、黨參、白術、黃芪、山藥、甘草等,然后它們的主治病證是不盡相同的,或者是有所側重的,當進一步結合歸經來具體解析:人參、甘草可補心氣,黨參、黃芪可補脾氣,山藥可補肺腎之氣,以此來分別適應心氣虛、脾氣虛、肺氣虛、腎氣虛等證。

篇8

關鍵詞:

泰國留學生;中藥學;綜合考核評價

近年來,來華留學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我國的傳統醫學知識,更是以其獨特于西醫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上海中醫藥大學與泰國華僑崇圣大學中醫專業合作辦學已經7年有余,我們教研室的教師每年承擔泰國留學生的中藥學課程講授工作。中藥學是中醫專業泰國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們采用的考核方式大多還是課程結束后采用閉卷考試一次定成績,沒有采用綜合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泰國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些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關注。

1目前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中藥學中藥物功效等需要熟讀、背誦,往往要下很大功夫“死記硬背”,在接觸臨床實踐之前,這種顯得單調而枯燥的學習方式,對生活在快節奏的信息時代,習慣享受網絡帶來便捷效果的大學生來說,難以適應和堅持。尤其是中文基礎比較薄弱更使留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成為影響學習效果和信心的重要因素[1]。

1.2一次考試定成績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之前的中藥學教學我們采用期末一次閉卷考試定成績的考核方法,這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短時間記憶大量內容,往往成績不理想。而且一次期末考試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進行的課程改革情況

2.1課程建設目標在泰國留學生中藥學課程考核中,緊緊圍繞留學生學習特點,充分考慮留學生語言基礎較差,一次閉卷考試定成績對學生造成較大壓力,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比如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考核上,采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成績評價覆蓋整個學習過程。

2.2課程建設的思路中藥學是泰國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較多,涉及中藥的藥性理論和各類藥物的功效、主治等內容。掌握內容以記憶性成分為主,在12周120學時的授課時間內,如果采用通篇課堂授課,最終一次期終考試定成績,就與國內本科教育完全一致,很難照顧到留學生的學習特點。中文授課時,由于留學生語言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有限的課堂時間對于學生的理解有著較大的考驗。單純地強調記憶使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往往成績不理想。一次期末考試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多年來我們對留學生的授課情況,結合平時的課堂提問、課下練習等形式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了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2.3課程改革的措施

2.3.1考核體系的改革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2,3],我們基本確定了以下綜合評定方法: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為70%,在課程教學進行到第二周、第四周、第五周和結束時分別給予一次課(4學時)的課堂練習時間,4次課上練習各占總成績的20%,期間還有2次課堂小測驗,占總成績的5%。老師布置的練習題,涉及到1/4、1/2、3/4及全部的授課內容,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順便對前面所學的內容作一次回顧和復習,學生將完成的練習交給老師,老師通過分析習題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掌握的薄弱環節,針對這些不足進行補充,及時修正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就可以變一次期末考試為過程性考核,在具體的評價手段上,采用多種評價手段,課程學習成績根據學習態度及平時表現、作業和理論考核等情況綜合評定;有助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有效時間自主學習,獨立收集資料、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練習題、獨立解決問題,對于培養出具有自覺創造性思維、有學習自主性的學生大有裨益。

2.3.2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中藥學是中醫專業泰國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較多,涉及中藥的藥性理論和各類藥物的功效、主治等內容。掌握內容以記憶性成分為主,本身就有一定的學習困難。只有培養起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才能真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在課程的后半部分,適當地增加討論課,讓學生挑選感興趣的主題,如“毒性中藥的探究”,“中藥與養生”,“中藥與美容”,“道地藥材”,“常見疾病與中藥的使用”,啟發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敢于質疑、辨析,塑造批判性思維。這些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4,5]。

2.3.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網絡的廣泛應用,為中醫藥對外教育教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的中藥學是上海市精品課程,有專門的網絡平臺,為開展中藥學網絡教學,并開展中藥學網上考核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讓留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習題自測,并通過我們在網絡平臺構建的BBS與老師進行交流,檢驗其學習效果和課堂掌握情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課堂時間限制內無法詳細講解的內容,并在原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在繼承、挖掘傳統中藥精髓的基礎上,讓學生廣泛了解現代醫學、科技、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激發年青人的探索創新意識,讓來華留學生了解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等,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利于更深層次的學習專業知識。

3課程改革完成情況

通過這次針對2013級中醫專業泰國留學生進行的考核體系的教學改革,我們發現:本期留學生112名,經過綜合體系評定學習成績,中藥學的平均成績由79.28上升為84.21,不及格率由14.53%下降為3.6%,有了較大的改善。更為重要的是,本次的考核體系涵蓋了整個的學習過程,本次考試成績較往屆留學生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對課程的掌握情況也較往年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于后續課程如方劑學的學習有促進作用,使學生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更上一層樓。本次學習過程對留學生進行了二次問卷調查,一次是在課程開始前,一次是在課程結束后。根據學生反饋,他們對于課程的學習有較高的興趣(85%的同學認同),并且認為通過平時的練習和小測驗有效地提高了復習的主動性,鞏固了知識,提高學習效果(95%的同學認同)。

中醫藥的學習需要講究相當的方法與技巧。按照常規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只依靠學生自發、被動地適應,不僅事倍功半,而且很可能使學習者長期徘徊于中醫殿堂之外,產生厭學情緒,動搖專業思想,不利于培養實踐能力[6]。對于留學生而言,困難更是不言而喻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多元考核方法的使用以及網絡教學的輔助,加上學生自身的努力,使泰國學生盡快適應中藥學學習,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知識積累和能力鍛煉都趨于最大,是適應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最佳模式。通過我們在中藥學教學實踐的改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網絡的輔助學習和多種教學手段的實施,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對于掌握后續課程大有裨益,學生的交流對于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也大有提高[7]。

參考文獻

[1]王海穎.建立中醫的思維模式在留學生《中藥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繼續醫學教育,2012,26(7):63-64.

[2]王海穎,何世民,朱國福.在成人教育《中藥學》課程中進行考核評價改革的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13,27(12):6-7.

[3]王海穎,楊柏燦,袁穎《.方藥學》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探析及芻議[J].中國中醫藥遠程教育,2014,12(5):75-77.

[4]袁穎,金素安,何世民,等.中藥學教學引入拓展性教學的啟示[J].中國中醫藥遠程教育,2014,12(16):82-83.

[5]袁穎,金素安,何世民,等.中藥學教學引入拓展性學習的教學成果及分析[J].中醫教育,201433(3):42-43.

篇9

1. 1 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 近年來, 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品種呈逐年下降, 其原因歸納有如下:中藥注射劑很多是由地方轉國藥的, 質量標準偏低、成分復雜、雜質多, 其不良反應報告逐年增多;臨床未規范使用中藥注射劑使其發揮最好效果以致無法體現其確切療效;部分未列入醫保報銷的藥物品種被淘汰;廣東省新的藥品采購平臺月月招標的模式無法保證某些品種能夠連續中標使用。

1. 2 藥學監護的缺失 ①本院所處的縣是廣東省的特困縣之一, 醫院的各方面發展都屬于比較落后的狀態, 特別是醫改后取消了公費醫療, 中醫中藥便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②藥學人才嚴重缺乏。

1. 3 中醫中藥在醫院發展滯后 中醫中藥近10 年來在醫院的發展與其他科室相比均處于落后狀態, 中藥注射劑這種處于西藥和中藥之間的新劑型, 有一種奇怪的使用模式:中醫科醫生不太敢用, 西醫過于濫用。

2 中藥藥學監護的逐步發展

從2013 年12 月起, 本院開始把和西醫聯系比較密切的中藥注射劑納入了臨床藥學監護的范疇, 展開了本院中藥臨床藥學的第一步。由于這是一項涉及到醫院多個部門的工作,所以必須要求每個科室緊密配合。

2. 1 嚴格的藥品準入機制 中藥注射劑的遴選, 通過醫院藥事委員會專家決議, 其中有資質的中醫中藥專家必須占總人數20%。盡量選擇有良好使用記錄, 質量穩定的品種。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藥品采購模式, 中藥注射劑盡量選用獨家中標的品種, 以保證該品種使用的連續性。對于經常變更中標廠家, 無法保證供應的品種選擇放棄或者更換同樣的非基藥品種, 在源頭上把握進入醫院的中藥注射劑是有比較良好的質量和使用記錄的品種。

2. 2 建立完善的電子說明書 本院是2012 年7 月開始使用新的電子管理系統, 工作人員通過該系統為中藥注射劑創建了與實際藥品說明書一致的電子說明書, 在醫生開具醫囑和處方時可以即時查閱該藥的說明書, 對于有更換廠家而導致說明書內容有變更時即時發出警示, 這對于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藥注射劑一般含多組分物質, 不同企業從原料到生產設備、工藝技術、管理體系不可能完全一致, 故產品符合市場準入標準, 但內含物質卻不可能完全一致, 相應安全性也會有不同。加上企業在不良反應跟蹤和上市后安全性研究、風險管理措施以及是否及時補充修改說明書上都存在差異, 所有這些最后會導致同種產品不同廠家說明書有所差異。醫療機構必須按現使用的產品說明書用藥, 這就要求醫療機構須有完善的電子說明書, 且在更換生產企業說明書有改變時能準確及時更新, 并在醫生開藥時發出警示。

2. 3 使用過程全程監護

2. 3. 1 藥師把好處方關 藥師通過審核處方( 包括住院病歷醫囑) 發現有不對癥使用、超適應證、超劑量、選擇不合適溶媒和不合理聯合用藥時及時發出警示、并請示醫生修改處方后才進行調劑;針對中藥注射劑的特點, 提出對特殊人群( 過敏性體質、老年、孕婦、兒童) 的用藥指引, 建議醫生這部分患者盡量避免使用中藥注射劑。當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中止用藥, 同時對患者癥狀記錄在案, 最終形成相應的數據庫, 方便日后的工作。

篇10

一、中西藥學結合的方向應當堅持

中西藥、中西藥學,是分屬于中西醫藥學理論體系的概念,各有相應醫藥學理論體系術語所表述的特定內函、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如中藥有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等性能表述:功效則用中醫藥學術語如理氣、壯陽、舒肝等表述。不論單獨還是配合使用,均要遵從中醫藥學理論,突出的是與中醫藥學的機體總狀況“證”相對應。尤其配合使用時,各藥按君臣佐使關系共同構成一個功效整體——復方與機體的“證”相對應而發揮治療作用。西藥的性能則以其物理、化學性質表述,如酸堿性、溶解度等;功效和使用規律則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藥學術語表述,包括生理指標如血壓升高、病理指標如白血球增多、生化指標如轉氨酶下降等,單獨或配合使用時,對機體的這些專項指標變化的針對性很強。尤配合使用時,各藥物間的關聯整體性則不如中藥復方突出。正是由于以上差別的存在,才需要探討其結合的問題。中西藥學能否結合?這取決于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共同基礎。事實上,共同基礎是存在的。

第一,從物質基礎看,藥物來源均有天然產物和人工合成產物;均有單體和混合物。即本質上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組成,也就是說,藥物作用于機體而發揮治療作用的最小物質單元均是化合物分子(可是單一種類或多種化合物配合起作用)。

第二,從生物活性基礎看,藥物作用對象都是人體,通過影響機體的主化代謝過程進而影響生理和病理等狀況的改變,而呈現治療作用。基于此,中西藥學可用共同的術語或指標來表述藥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最終會達結合與統一。現實臨床用藥情況已提出要求,中西藥學應當結合與統一。盡管存在這兩種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和用藥規律,然而一個現實早已擺在面前,即中西藥同時應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的客觀存在。有些是以兩類藥組成的成藥供給患者;有些則是分別由中醫和西醫處獲得而同用等。那么,如何考察、分析、判斷用藥的合理性呢?若按不同醫藥學理論為依據,難能取得一致結論,因為標準不一。而對此種情況,為對患者負責,為提高治療水平,應當有個統一標準。統一標準的確定,只能是中西醫藥學結合與統一以后才能做到。

從醫學的發展規律看,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亦屬必然。任何醫藥學的發展,均需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結果。作為中醫藥學和西醫藥學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結果工作,最相接近和應優先吸收的內容,則應是彼此吸收對方之憂而豐富和發展自己學科。這兩種醫藥學的藥物學互相吸收的頂點,則是彼此結合與統一,從兩種藥物學的具體情況分析,并非在各方面均屬優缺各半,勢必有在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物學中,何者為基礎與核心的問題,這將在下邊論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中西藥學在吸收彼此優點而豐富和發展過程中,將會達到結合與統一。

二、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的理論基礎和核心內容,是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基本內容

中醫藥學理論體系是把人體的平衡狀況和藥物對這種平衡狀況的影響,放到整個宇宙中來考慮的,不僅包括自然因素,亦包括社會因素;不僅包括外在因素,更強調內在因素,總之,考慮人體、藥物及二者關系時,所涉及的可變因素,其多樣性和綜合觀,是其它醫藥學理論體系所不能比擬的,故能容納其它醫藥學的內容,起碼是比其它醫藥學理論體系容納中醫藥學的內容要多,這在中藥學藥物運用中能充分反映出來。突出表現在中藥對人體平衡的影響,并不是簡單地針對所見現象或某一病癥,而是針對機體的功能系統或稱功能部位。如肝心脾肺腎、氣血、三焦、六腑等,而這些功能系統或部位又互相關聯和影響,故又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正是這種綜合考慮而采用相應藥物,使得藥物的總體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故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物學,應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具體內容則以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此為根據之一。

根據之二,從近代對中藥學尤其對中藥的研究情況看,站在西醫藥學理論體系對中藥進行了大量的現代科學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結果。如弄清了中藥中不少成分的存在及結構;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表述了中藥的不少活性方面;更從中藥中吸收不少物質而成為新西藥(包括單體如麻黃素、化合物部位如山豆根總生物堿、整個中藥乃至復方中藥等)。然而這些研究結果由于沒能及時納入中醫藥學理論體系,而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就拿從中藥中所得到的新西藥而言,盡管按西醫藥學理論能治療不少西醫藥概念的疾病。但因沒能考慮到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的相關用藥規律,卻難于完全準確地使用而取得應有的療效,反而出現了不少不良反應,近年對人參、甘草等中藥的不良反應報道,屢見不鮮,即為明證。例如人參,西醫藥學研究認為其有強壯作用。故用作強壯藥。然而并非所有人用后均能起到強壯作用,甚至引起對機體的損害。因為人參從中醫藥學角度講,具有大補元氣的功效,大補元氣與強壯并不能等同。大補元氣是針對虛證才有效;而對實證,不僅無效,反倒有害。

總之,把中藥納入西藥學,是難于完全容納的,然而,若將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進行研究,使之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使西藥變成中藥,成為中藥學中的藥物。對這種中藥化了的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相關用藥規律使用時,則不僅能使其原來的內容得以保持,更能提高其治療水平,即治療功效的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減少。就拿四環素來看,其對急性細菌感染疾患效佳,而這類疾患,從中醫藥學分析,屬實熱證,有時夾濕,如急性菌痢。既然具效,則表明其具中藥相關內容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所以適于實熱且夾濕證。此藥在西藥學中,雖對慢性細菌感染疾患并沒規定為禁忌,但療效不佳卻是事實。這從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用藥規律較易理解。因為此時的細菌感染疾患往往屬虛證,有的又偏寒證,對虛寒證是不宜使用苦寒藥的,起碼不宜單獨使用。使用于慢性細菌感染之疾患,是違背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用藥規律,當然不會取得良好功效。可見,把西藥納入中藥學,是能夠容納的。

依據之三,對西藥學近年發展狀況簡作分析,就可明了。第一,賴以發展的基礎理論知識枯竭,需要新的理論知識。原來是以新的天然產物結構類型和機體生化反應過程的了解作為合成新藥的依據,而今這兩方面均未達指導藥物研究設計的新境地,而中醫藥學則對西藥學講,卻是新的理論知識。第二,研制一種新西藥現需資金幾千萬乃至上億美元,時間幾年乃至十年;篩選樣品5千到1萬種等,所得新藥,療效卻不突出。而從中藥研制,則耗費人力物力較少。第三,西藥研制正從天然產物。尤其民族藥尋求出路,而中藥正具備,近些年形成的世界性“中醫熱”,在很大程度上講,乃為“中藥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中藥為民族藥中的佼佼者。第四,向復方發展。第五,老藥新用。如上多方面均表明,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只能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通俗而言,自身難處正多,再擔重任,豈不強人所難。

這里有一個問題,應有相宜看法,就是中西藥學的科學性對比,即到底哪種藥學的科學性更強。為說明此問題,首先要有共同的標準,否則難于衡量。所謂科學性,在現代概念中,一種精密科學必須具備三條:①以正面經驗為依據。因為只有正面經驗,才能在必要時予以重復和驗證,②陳述的單一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精密性。③經驗資料的嚴格、合理的綜合即系統化。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門科學。對此三點、若僅符合第①點,只能稱之為原始科學;若僅符合第②,③點,則稱偽科學了。據此,我們再與中西藥學對比,決定其科學性如何。從中藥學可見,三條均符合。超級秘書網

篇11

    隨著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和中藥事業的持續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頒布,中藥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因而對中藥人才的需求趨勢出現了新的變化,傳統中藥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及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1.中藥學人才教育的現狀。我國高等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教育教學規模不斷擴大,專業設置不斷拓寬,各學科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初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藥學科群體和課程體系。培養中藥行業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為例: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藥學、中醫學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具備中藥品種與質量鑒定、中藥材的炮制與加工、中藥有效成分檢測、提取、分離,中藥制藥和中藥新藥開發的基本原理及技術、中藥配方、中藥應用指導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2.中藥學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的突出矛盾。近幾年,隨著中醫藥行業的發展,中藥市場的擴大,形成了新的專業人才需求結構,中藥學專業人才的去向主要分為中藥材生產、中藥新藥研發、藥品生產、藥品流通、藥品使用等幾類。其中矛盾突出表現以下幾個方面:①中藥生產人員素質較低,嚴重制約了中藥國際化的發展,而本科院校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又不愿從事生產崗位;②中藥新藥研發人才較少,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表現出專業不精,動手能力不強等現象;③在藥品流通領域人才需求量增長迅速,從事市場調研分析、產品銷售的專業人員嚴重短缺;④藥品使用專業人才培養不全面,缺少人際和社會禮儀相關知識的學習。基于上述情況,全面推進中藥學的教育模式改進,更新教育觀念,構建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富有創造、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重要問題。

    二、中藥學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分析

    1.中藥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從高等教育方面來看,高校擴招雖然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儲備,增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后勁,但高校擴招使大學畢業生數量在短期內增長過快,造成空前的就業壓力。中藥學專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特色專業,也遇到了就業難這一問題。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從之前的面向科研單位、醫療衛生系統為主,轉變為面向醫藥公司、制藥企業為主的就業形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91免费看 | 欧美成人tv| 三级av网址 | 免费麻豆| 国产毛片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综合成人网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偷拍 | 久久九 | 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 |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 99国产精品粉嫩初高生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牛牛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 亚洲免费小视频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麻豆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久久 |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 国内在线视频 | 黄色一级片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自拍日韩欧美 |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 | 国产在线精品91国自产拍免费 | 久草干|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玖玖国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v大片 | 成人午夜在线 | 男女av网站 | 麻豆免费视频 | 欧美乱子伦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综合婷婷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三级 | 爱爱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