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6 14:43:58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無線網絡技術及發展趨勢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目前,4G移動通信技術得到了廣泛使用,具有通信速度快、通信容量大等優點。而5G移動通信是4G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是4G 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創新的體現,是通信領域新的里程碑,引起了各運營商的關注。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出出,大大提高了數據信息傳輸速度,高達3Gb/s,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將會得到普及。
一、5G無線通信技術的優點
5G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通信網絡技術,主要將多種無線接入技術與現有無線接入技術相結合,其服務對象面向大眾,具有靈活、智能、高效和開放等特點。
1.1 數據傳輸速率提升
5G 技術作為當前最新的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它的一個明顯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度可達到每秒幾十GB,相對于4G技術來說,這是十分明顯的一個創新優勢。根據當前5G技術的應用效果來看,已經在28GHz 波段下成功的將傳輸速度達到了1Gbps,而傳統的4G技術的傳輸速率只有75Mbps,而且它也僅僅具有非對稱的超過2Mb/s 的數據傳輸能力。
1.2 兼容性好
從當前5G技術的研究和發展現狀來看,它是一個包括2G、3G、4G 等所有網絡通信技術于一體的新型無線網絡技術的全通信平臺,此外,它還涉及到Wi-Fi、NFC以及BLUETOOTH等的無線技術,因此,它的兼容性很好,這是以往通信技術所不具備的,同時這種特性也可以大大提升支付方式的安全系數。
1.3 電池使用壽命延長
5G 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小的任務需要應用程序持續的運行支持,而作為關鍵應用的電子郵件程序就要不斷的向服務器發送各種請求信息,以保證電子郵件的實時更新。為在5G技術下,可以自動的、快速的審核和確定出那些浪費電池電量的應用,并有效組織那些無用應用程序所的各種信息,進而減少電池電量的流失,并且也可以大大延長電池的充電周期,使其使用壽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5G無線通信的關鍵技術
2.1 多用戶大規模MIMO技術
當無線蜂窩通信技術對靈活性要求更高時,多端口輸入和多端口輸出的通信技術(MIMO)就 發揮了其應用價值。MIMO 通過加大了對發射功率的復用和通信帶寬的復用讓無線通信系統的性能更為完善。為進一步增加頻譜利用率和系統的覆蓋率,并且提高單位比特能耗利用率,一種新型的通信網絡――大規模MIMO通信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MIMO技術歷經了單點對單點的發展階段,以后會朝著多用戶MIMO方向發展,具體技術方案采用將多根天線置于發射端或者接收端實現,這種技術方案可以滿足現有時頻資源下,最大化空間的分集增益、空間的多路復用增益和空間陣列增益,從而對系統的容量和通信鏈路的可靠性進行提升,最終的結果使得整個通信系統的總吞吐量最大化。
但隨著用戶對通信系統的通信容量需求的不斷提升,現有的MIMO通信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對容量和帶寬性能進行提升,目前主要的提升方向為優化天線尺寸以及新型排布方式。而目前,集中式排布天線的方式是研究最多的,更有學者提出融合大規模MIMO和云無線接入網,得到一種新穎的分布式大規模MIMO系統。
2.2 D2D通信
隨著社交網絡等應用的發展, 用戶的近距離數據通信需求與日俱增。但現有的蜂窩通信系統不夠靈活,對于用戶需求的實時性強和可靠性高的需求難以滿足。在5G移動通信技術中,對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技術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D2D通信技術是5G移動通信的P鍵技術之一,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蜂窩通信系統進行了支撐和補充,使得無線數據流量的大幅度增長,降低了調備功耗,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D2D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對資源實現精簡,同時減少了外界干擾,傳輸效率進行了提升,并最終降低了傳輸成本。目前,業內人員主要研究精力集中在對D2D發送功率的控制和資源的分配等關鍵方面。對于現有的D2D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問題如下:無線資源管理問題;通信的可靠性和實時性;如何抗干擾。
2.3 綠色通信
5G無線通信系統與其他通信系統相比的優勢在于進一步降低能耗,從而實現更加綠色的通信。 全世界的運營商都希望能夠降低能耗,從源頭上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進行降低。對于綠色通信的實現,研究者們首先想到的是減少單個基站的能耗;同時,考慮從網絡調度方面展開,讓網絡能夠隨著用戶上網業務需求的變化而動態變化,實現動態資源調度和功率控制;還可以采用對網絡部署和網絡的拓撲結構方面進行優化。
國內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綠色通信解決方案,如搞能效的空時資源配置 MIMO-OFDMA系統,基于CoMP的高能效譜效基站協作休眠方案;綠色共享通路保護算法;回程概念的提出等。這些方案中,由于異構網絡部署的開展,5G綠色通信的瓶頸在于回程的功耗。
三、5G無線通信技術的實際應用
3.1 在安卓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來說,大多數移動智能終端采用的系統都是以安卓為主,它是一種以Linux為基礎的自由和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在移動設備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
安卓系統采用的是分層架構,主要劃分為四個層次,從高到低依次是應用程序層、應用程序框架層、系統運行庫層以及系統內核層。四個層次中,系統內核層采用的是5G納米核心技術,以此來完成安卓基礎性文件和硬件驅動的分離。
此外,安卓系統自身所具有的開放性特征使得其安全系數大大下降,5G納米技術所具有的保密性可以在量子密碼學的應用下增強加密等級。
3.2 在光場相機中的應用
光場相機是一種先拍照后對焦的照相設備,它的原理是在光場技術的作用下,在進行拍照時只需要進行構圖就可以了,不再需要進行對焦處理,這樣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對現有的相機拍照方式和習慣起到改善作用,它具有很好的抓拍優勢,只要被照的物體在相機的焦距范圍內,對焦點都可以在拍完之后進行隨意的選擇,前提是在拍照時焦距范圍內的所有光學信息都已經被記錄起來,因此,它自身的容量會很大,存儲一張照片可能需要至少200M的空間,這在側面就需要有更快速的傳輸速度和儲存空間做保障,而5G技術自身所具備的優勢特點正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此外,依據它的這一特性,它在安全防衛監控工作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四、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5G無線通信技術研究領域,將取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來說,5G網絡的核心技術體系并不完善,但運營商對其技術需求達成了一致,目前正從前期研究進入至標準制定階段。與4G通信技術相比,5G具有高速度、低時延、低功耗的優勢。相信在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將會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TN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1-0067-02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正在向信息時代邁進,在此背景之下,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得到快速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其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幾乎所有國家都增加了對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開發的投入資金,基于其快速、方便的優點,其會向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
1 無線移動通信網絡的體系結構
無線移動通信網絡主要有以下兩種體系結構。
1)集中式網絡體系結構。此結構體系的運行和組成主要依靠基站的系統。
2)分布式網絡體系結構。其主要由組織通信系統組成,有較廣泛的分布結構。
1.1 集中式網絡體系結構
一般來講,此體系結構主要依靠一個較為精確可靠的基站運行,這就需要在安裝基站的時候精確定位,盡可能保證其覆蓋范圍廣,而且有利于數據的傳輸和收集。基站通過將地面的各條有線線路連接起來,實現數據通暢傳輸,此種體系結構設計較為簡單,運行效率高,便于管理,但是其不利于無線網絡的展開,基站的安裝要求較高,而且由于地面的有線系統的存在,可能導致一條線路的損壞引起整個系統的癱瘓。
1.2 分布式網絡體系結構
1)平面結構。在設計過程中,所有的結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地位,結構比較簡單,源結點和目的結點有較多的聯通線路,可以實現不同的業務運用不同的路徑進行數據傳輸和接收,實現網絡體系的暢通,但是由于節點太多就會造成網絡規模的擴展受到較大影響。
2)分層結構。在分層結構中,網絡被劃分為簇。簇主要由簇頭和簇成員組成,每一級網絡結構體系可以組成一個簇,在更高一層的網絡中又可以進一步分簇,以此類推,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結構體系。在此結構體系中,每一層體系較為簡單,在管理上容易實現實時監控,可以較大幅度的減輕路由的工作量,實現數據的通暢傳輸和接收,而且維護起來較容易,費用較低。但是,體系結構中所分的層次太多,也導致在選擇簇頭算法到時候較為困難,需要設計人員進行詳細的分析,再者,簇間的數據傳輸都要經過簇頭去尋找更好的路徑,實現數據傳輸的通暢,在網絡結構規模較大時,就不容易實現精確地選擇,這樣就會造成整個系統運行不暢,效率不高。
2 安全路由機制
2.1 針對路由的攻擊
1)被動型攻擊。攻擊者在進行攻擊的時候,并沒有試圖改變正常的路由協議,只是通過一定的設備和技術竊取路由數據。由于大部分情況下使用的是無線信息通道,攻擊者的行為很難被發現,管理者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控。一般情況下,攻擊者會選擇那些路由請求較頻繁的節點進行竊聽,因為此處路由信息可能較重要,而且數據量較大,可以從中尋找更多有用的信息,一旦攻擊者得逞,就會給整個系統造成極大的危害,帶來嚴重的損失。被動攻擊主要由以下兩種模式:①不合作行為。在移動網絡中,節點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網絡運行效率,而且有利于整個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保證數據傳輸和接收的通暢。如果在系統中存在不合作的節點,此節點就不會和其他節點進行合作(數據交流、信息交換、資源共享),相當于只接受網絡系統提供的服務而不服務,這樣就會嚴重影響整個網絡修通運行的安全,也會造成網絡運行效率大幅度降低,是一種比較隱蔽的威脅行為。就目前網絡技術的水平,還難以對此類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②流量分析。一般的無線移動通信網都缺乏有效的安全保護措施,攻擊者就會利用網絡體系的這種缺點,通過那些惡意節點獲取較多有用的信息,因為網絡系統中的那些惡意節點會利用自身在整個體系中作用和位置,充分收集周圍節點中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有效分析獲取機密信息,如果路由中的多個節點進行協同合作,就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安全影響。攻擊者如果進行有效地選擇節點進行攻擊,就會更加高效的完成攻擊過程,并獲得想要的信息。
2)主動型攻擊。主動攻擊并不是一種隱蔽盜取數據信息的手段,攻擊者主要通過修改一些程序或者插入一些影響網絡系統正常或運行的數據流對網絡進行干預,造成整個網絡系統運行不暢或者發生較嚴重的故障,所以主動攻擊容易作人員發現,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2.2 移動通信網絡體系的安全目標
1)能用性。廣大用戶能夠充分享受網絡所提供的服務,即使在網絡受到攻擊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優質的服務。
2)機密性。就是要保障用戶的個人私密信息不外泄。
3)完整性。不管在何種情況下,網絡系統要能夠保證信息在傳輸和接收過程中不發生中斷和丟失。
4)認證。為了保證網絡通信的安全性,網絡中的節點要進行認證來確保通信對端身份的可靠性。
5)不可否認性。就是要使網絡中的節點對自己發送出的信息全程負責。
2.3 安全機制和策略
2.3.1 消息鑒別機制
1)消息鑒別碼。一般情況,可以在兩個節點之間設置一個共享密鑰K,然后在進行數據信息交換和共享的時候,通過計算消息散列(hK)值來生成和檢驗消息鑒別碼。此種方式計算簡單,設計程序較容易,且可以有效控制,便于運用到整個網絡系統中來,但是由于網絡體系中節點較多,所以需要設置的密鑰數目也較多,例如網絡中有n個節點的,就需要設置n(n-1)/2個密鑰,這不利于簡化整個系統的管理。
2)數字簽名。在網絡中,由于公鑰結構的存在,只要客戶知道公鑰密碼算法,就可以是的雙方數字簽名的有效性,數字簽名就是基于此而發展起來的。有其特點可以知道,非常適合網絡中一對多的的環境,但是因為是公鑰結構,就會使得簽名和驗證的計算量比較大,增加了網絡體系的負擔,而且如果攻擊者發送較多的假信息,就會給整個結構帶來較大的影響,大大降低了網絡運行的效率。
2.3.2 聲譽機制
由以上可以知道,在網絡結構中,常常有很多異常節點對網絡運行造成較大影響,降低了信息傳輸效率,為了更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可以建立聲譽機制,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合理的評估機制,將系統中的節點分類并進行打分(分為信任和不信任兩級)。
2)及時對節點進行檢查,并引導其正常工作。
3)將那些異常節點從網絡中孤立起來,不讓其在網絡中發揮作用。
3 無線移動通信網絡的關鍵技術分析
3.1 第三代移動技術
隨著移動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3G主流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而且其功能也不斷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實現大規模的發展和應用。進入21世紀以來,網絡技術和3G技術的有效結合使得網絡數據業務增幅較大,改善現有的3G技術已經成為發展的新趨勢,在此情況下,LTE技術成為了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技術開發與產業推廣的新方向。一般認為,LTE技術是3G向4G技術過渡中的主流技術,其具有其他系統不具備的一些優勢功能,可以較大幅度提高網絡峰值速度,降低整個系統延誤的時間,而且可以對目前的網絡技術中空中對接技術進行改進,實現跨越式發展。世界上已經有一些發達國家采用此項新技術,大大改善了其網絡的通暢性能,我國也正在加緊研究,不斷改善網絡技術,引進更加先進的主流技術,以實現突破性發展。
3.2 無線局域網技術
無線局域網(WLAN)的技術標準為802.11,可實現十幾兆至幾十兆的無線接入。我國目前發展的主要是802.1lb標準的WLAN網絡,支持11Mbps的無線接入。但是無線局域網技術具有自身一些特點:漫游性、安全性、以及計費方式等限制,這就會造成投入大而收益較小,可能會挫傷一些運營商的信息,不利于其發展。然而無線局域網具有高吞吐量、低成本、簡單易用的特點,非常適合在室內熱點地區為蜂窩網分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WLAN技術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在一些熱點領域發揮其優勢,充分體現網絡技術的吸引力,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網絡服務。
3.3 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作為一項新興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WiMAX具有QoS保障、傳輸速率高、業務豐富多樣等優點,并能提供面向互聯網的高速連接,數據傳輸距離最遠可達50 km。
目前,該領域在全球的發展呈現出向高帶寬快速躍進、覆蓋范圍逐步擴張的趨勢。隨著科研人員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開發出更加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而推動整個無線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中,目前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沒有解決,而且整個系統中有些功能也不夠完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無線移動通信網絡體系的運行,也給廣大用戶帶來了一些麻煩。為了更好地解決此類問題,科研人員就需要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協商,合理調配頻譜資源,實現移動通信網絡的通暢運行,更好地服務社會。在新的環境下,要充分引進和開發先進的主流技術,優化無線移動通信網絡體系,實現網絡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爭取提供更加優質、經濟的寬帶網絡服務。
參考文獻
1 引言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興起與發展給社會生活與生產帶來了質的飛越。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十分廣闊,其具體應用主要局域網技術、國際互聯網技術以及無線網絡技術等。
2 計算機網絡技術
2.1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內涵及優勢
作為電子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一般來說,利用光纖、光纜或者雙絞線、通信衛星等就可以將分散各處的獨立計算機按照網絡協議連接組成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因為結合了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不僅能夠以高效、便捷的方式進行運算,還能夠實現數據資源的存儲、傳輸與共享。
2.2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分類
根據劃分類型的不同,計算機網絡可以分為諸多種類。比如以拓撲結構分類的話,可以細分為環形、星形、樹形、復合型、總線型等網絡結構;按照連接范圍又可分為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和無線網絡(WAN)。當然,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迅速,新興技術還包括搜索引擎、云計算等類型。這些技術特色與優點不同,在各領域有著不同的應用,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還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社會的發展。
2.3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主要功能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主要功能可以具體分為幾個方面。第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共享功能,也就是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一些重要的數據、參數等資源,可以被計算機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相互連接,實現數據的復制、傳輸。第二,計算機網絡技術具有協同功能,可以相互協作完成工作。比如網絡內部某一臺計算機功能受限,無法完成該項工作,就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其分配到其他計算機上,從而保障計算機的工作效率。第三,計算機網絡技術具備通信功能,也就是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實現人與人、計算機與計算機、人機之間的相互通信。
3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具體應用
3.1 局域網(LAN)技術的應用
局域網技術具有其他計算機網絡技術所沒有的特點,即低成本、高效益,雖然覆蓋范圍小,但是也因此而更加方便、快捷,其傳輸速度快,更加安全可靠。局域網技術在的應用主要分為三類產品。第一,城域網(MAN)。城域網傳播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城市中的應用多為寬帶局域網。因為用戶端設備價格低廉,操作簡單,因而普及率較高。并且隨著城域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傳輸速率、質量與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證。城域網涉及的技術包括光纖值接入與多業務傳送平臺等。第二,以太網(Ethernet)。在局域網的發展中,以太網地位尊崇,是發展的主流。以太網主要包括三種結構――10BAST-T、10BASE2、10BASE5。這三種結構各有特點,10BAST-T在上世紀90年代應用較廣。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已出現了傳輸速率高達100Mps的以太網組網結構。第三,令牌環網(Token-Ring)。該技術有幾個優勢:優先訪問控制權、令牌傳輸媒體訪問以及可以極大的滿足用戶對網絡系統的要求。
3.2 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在交通、商業、農業、醫療和科研領域應用較廣。而云計算主要依托于Internet服務,從而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效率。目前來說該兩項技術都得到了較多的關注,尤其是云計算技術的受關注程度更高。一些科研人員甚至將其運用到醫療領域,以便其能為人們提供廣泛的醫療信息。在教育領域,云計算為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電子領域中,云計算提供了高效的運營技術。除此以外,搜索引擎、云技術等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對有用資源作自動處理,展現了不同技術相互融合所帶來的好處。
3.3 無線網絡技術的應用
無線網絡技術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在個人通信領域、家用無線網絡等。無線網絡技術細分的話又可分為紅外技術與射頻無線網絡技術。前者抗干擾性強,傳輸速度快且成本低,但是使用范圍較窄,因為它無法穿透過厚的水泥板或者墻壁。
4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4.1 IP協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需求的激增,IP協議已經不再滿足人們的需求。尤其是IPv4的缺陷也暴露出來,其安全性與實時性受到人們的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IPv6協議產生了。相較于IPv4協議,IPv6有著更加明顯的優勢,不僅其安全性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能夠應對IP欺騙、連接截獲以及信息報探測等網絡攻擊行為,還具備一定的自動化特點,可以實現自動配置。將會逐步取代IPv4,成為新一代主流IP協議。
4.2 三網合一技術的全面推進
所謂三網合一技術,指的就是計算機網絡、電信網以及有線電視網的相互結合。三網合一的優勢就是建設成本降低,并且降低了使用的難度,與社會發展節奏更加契合。總的來說,三網合一技術將帶動眾多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比如遠程教育、在線咨詢、電子商務以及視頻會議等。
5 結束語
可以說,現代社會根本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目前的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LAN技術、Internet技術以及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上。相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對通信技術的進一步探索,未來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得到充足的發展,其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 .新時期計算機網絡通信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5(03).
[2] 岳政燃.淺談現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J].電子制作,2015(02).
[3] 張沖.淺談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項目信息管理中的運用與發展[J].電子制作,2015(01).
[4] 左明慧.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研究[J].企業導報,2015(11).
中圖分類號:TN92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2-0050-01
1 當前醫療行業現狀
隨著醫院管理信息化要求的不斷提高,原有線網絡的綜合布線不能完全滿足醫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電子病歷、PACS等系統應用于臨床工作時,醫生查房時需要調取大量患者的信息,醫生和護士在床邊記錄病人相關信息后回辦公室再錄入電腦,重復勞動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也增加了出錯的風險。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成熟,相關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和成本的下降,有線和無線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可促使醫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1]。
2 醫院對無線網絡應用的顧慮
當前有不少醫院在引入無線設備時,在選擇上有不同程度上擔心。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安全性:無線網絡安全技術無法充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性和患者的隱私。(2)穩定性:院內病房結構不一,部分病房的外墻較厚,病房內部的間隔不一,導致無線網絡信號偏低,數據丟包,使到速度不穩定,影響業務工作。(3)兼容性:必須對現有網絡環境影響幅度最少;能與其它醫療設備兼容,不能對任何醫療設備(例如:B超、X-Ray等)造成影響,令檢查結果有偏差;不能對人體造成影響。
3 解決方式
針對以上顧慮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解決。(1)在構建無線網絡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安全策略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通過vpn、radius、wpa、隱藏ssid、mac地址過濾和加密技術加密等安全策略[2]。無線網絡只能讓院內業務用的終端訪問,業務用的終端只能與指定的無線網絡進行數據通訊,防止非法終端的接入使資料數據的外泄。(2)因醫院樓宇眾多,建造年代不同,里面布線情況復雜,在具體布線的時候可以采用無線控制器加ap的部署方式,通過與有線網絡的有機結合,將無線網絡覆蓋到整個網絡環境中。(3)經過測試,5.8頻率對醫療設備基本沒有影響。通過與手機網絡的對比,相對無線網絡發射的頻率,無線網絡是比較安全的[3]。
4 無線網絡技術在醫院的應用
4.1 移動查房
醫護人員可以通過醫院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無線接入EMR(電子病歷)。臨床醫生可以推著一輛手推車探視患者,并從患者的床邊,迅速地獲取患者的住院信息、病史、檢查結果、化驗結果和其他相關數據。此外,臨床醫生還可以在轉移到下一張病床之前,通過該應用更新患者的病歷、實時開具處方、預約檢查化驗等。所有信息都將通過無線網絡,記錄在醫院的主數據庫中。移動查房不僅可以讓醫護人員更加方便和有效地進行床邊探視,還可以從患者的角度提高探視的質量。
4.2 患者身份和藥品標識
護士使用PDA,掃描帶有條碼標識的患者腕帶帶及輸液貼,關于患者的標識、用藥、劑量及方法等的詳細信息就會通過WLAN在護士工作站得到確認,避免差錯。另外,在嬰兒與母親身上佩戴匹配的卡式和腕帶標簽,當兩標簽出現不匹配時,即會出現告警提示。避免了嬰兒抱錯現象的發生。
4.3 呼叫通信
組建WLAN后,只要是在無線網絡覆蓋到的區域,醫護人員在醫院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IP語音(VoIP)系統,實現在網絡中傳輸語音和視頻數據,對于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對于危重病人也可以得到及時的搶救和及時的護理,保證了患者的安全。安裝無線IP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控,可以使醫護人員時刻掌握患者的治療情況。
4.4 資產管理
RFID管理跟蹤技術可以實時動態掌握庫存藥品物資的情況,以及其相應的位置。在緊急的情況下,保證所需物品能夠及時的找到,提高了應急保障的能力。
5 無線網絡技術在醫院的前景
隨著無線應用的日漸豐富,以及無線終端設備的層出不窮,無線技術在醫療上的應用已不局限于局域網,如:遠程車載病人數據采集傳輸,把救護車內采集病人體征信息、心電圖、圖片等信息,通過3G無線網絡實時傳輸到急救中心,急救中心醫生通過院前急會診欄目可以查看患者的實時體征波形數據、心電圖及其他文字、圖片等病情描述,通過視頻系統可以觀察傷患情況及與患者和救護人員進行視像語音通話。另外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將智能手機用于身體監測的比較成熟的應用,主要是在心電圖、血糖、血壓等慢性病領域。可以預見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更加成熟,產品性能的更加穩定,無線網絡技術在醫院中的發展將會有更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2.1無線網絡的應用
無線網絡技術主要有3種,即無線LAN、個人通信無線網絡和家用無線網絡。目前,無線網絡技術主要應用于軍事、醫療等領域,不僅為全球不同地區的網絡用戶帶來了海量信息,也為網絡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無線網絡的應用前景非常好,相信在未來它會涉及到更多的領域。另外,無線通信技術也可以分為紅外技術和射頻無線網技術。在這兩項技術中,紅外技術不僅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和抗干擾性能好的特點,而且它的應用不受國家頻率的限制。當然,它還存在一個缺點,就是無法穿透一定程度的障礙物,比如地板、混凝土墻壁等。這個問題直接限制了紅外技術的應用范圍。與之相比,射頻技術可以穿透一定程度的障礙物,適用范圍比較廣,但它的成本比較高,缺點是會受國家特定頻率的影響。由此可見,這兩項無線通信技術都有一定的優點和受限制的地方,在實際應用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相應的技術。
2.2Internet和局域網的應用
2.2.1Internet技術的應用Internet是當今最大的國際計算互聯網絡,它為全球網絡用戶實現遠程登錄、文件傳輸、發送電子郵件等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同時,Internet還能提供多種信息查詢工具,為不同地理位置的網絡用戶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方便廣大網絡用戶訪問其他信息。另外,它還可以為網絡用戶提供各種網絡服務。Internet因其所具有的這些特點,已經成為了當前使用最多的網絡技術。2.2.2局域網的應用LAN(局域網)是現在人們應用最多、最常見的一種計算機網絡技術,它的特點是成本低、見效快。它又包括Ethernet(以太網)、城域網和令牌環網3種網絡。
2.3ATM的應用
目前,ATM計算機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全球各個領域。ATM網絡又被稱為異步傳輸模式,它采用專門的轉換器和ATM網,利用系統的電話線路和通信環境來傳輸近程和遠程數據。它的特點是可以在高速網絡中傳輸和交換信息,同時支持WAN和LAN,為廣域網或局域網提供無縫連接。
[中圖分類號]C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6-0103-01
一、無線通訊技術的現狀
就目前社會上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來看,無線通訊技術主要可以分為四種:①移動通訊第三代3G技術,②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③藍牙技術,④寬帶無線技術的新產物-wimax。其他的較為廣泛應用的無線通訊技術還有:WIFI技術、ZIGBEE技術、WIMAX技術、IRDA技術、NFC技術等。
就移動通訊的3G技術來說,3G已經逐漸發展為全球移動網絡了。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調查,目前我國已超過86%的運營商提供了3G網絡服務,全球的3G用戶已達到11.6億的戶。
就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來說,它在技術和應用上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具有寬帶搞、接入方式靈活和建設速度快等優點。但是它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目前大多數的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4種全球的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分別是:MMDS,這是一種工作在低頻段的點對多點的微波通訊技術,可以工作在2.5GHZ、3.5GHZ、5.8GHZ等頻段。LMDS,這是一種微波寬帶技術,它是工作在28GHZ左右頻段。紅外光通訊,這是一種傳輸率高的無線通訊技術,它主要是提供2MB/S-22MB/S的搞數據傳輸工具。衛星寬帶接入技術,它的特點是數據包分發、IP組播、高速互聯網接人且接入穩定,一般在網吧、房地產、社區、教育業、出版社、金融證券等。
就藍牙技術而言,藍牙技術是一種語言通訊和無線數據的全球規范,它以成本低位基礎,可以為移動的或固定的終端設備提供接入服務。
最后一種是UWB技術,也就是超寬帶技術。UWB技術是一種無線載波技術,也就是它采用的不是正弦載波,而是采用納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UWB技術的優點是發射信號功率譜密度低、低截獲能力、系統復雜度低、定位精度高和對信道衰落不敏感。
二、無線通訊的發展趨勢
1、無線通訊技術的創新
對無線通訊技術的創新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無線通訊技術的不足之處來進行改進創新。
第一是3G技術。3G技術是目前全球無線通訊技術中運用最多的,3G技術已經覆蓋到電腦和手機等多項通訊設備上。3G技術的優勢在于高效率的模擬仿真功能,它可以對相應的傳輸數據信息進行控制。
第二是WiMax技術。雖然這技術較晚在市場上推廣,但是它能正常使用的階段可以達到用戶的不同使用要求。超遠距離的信號傳輸是WiMax技術的最大優勢,但它的不足之處在于頻率利用率較低、復用性較小。
第三是MMDS技術。這種無線通信技術在目前是比較廣泛的應用的,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除此之外,MMDS技術能夠運用的一般都是在200MHz之內的窄帶,這就給MMDS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機會。
第四是集群技術。集群技術的優勢有:抗信道能力強、頻譜效率高等,集群技術能正確處理好通訊網絡傳輸的數據訊息,滿足了高速率通訊的要求。
2、實現未來無線網絡的融合
根據目前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現狀,未來滿足不同用戶對無線通訊網絡的需求,未來無線通訊網絡的結構將向接互相融合的趨勢發展。目前,移動和無線通訊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其他各種無線通訊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在多種無線通訊網絡的崛起的趨勢下,促進3G、WLAM、WIMAX等各種無線通訊等各種無線通訊技術有機的融合。但是由于移動網絡寬帶技術不足和無線通訊的寬帶需求相互矛盾,不同技術的優勢和劣勢共存的矛盾,不同地域分布的用戶需求不同的矛盾,所以決定了的各種無線通訊技術需要互相融合。從全局和長遠的角度看,采取無線通訊大融合是共贏的。發揮不同技術的優勢,補給自身技術的不足,綜合布局,達到解決不同地域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達到強化無線通訊網絡的整體綜合能力。
3、提高無線通訊技術之間的互補
不同的通訊技術有不同的接人速度、不同的適用區域和不同的覆蓋范圍,而且不同的無線通信技術也有不同的優勢。比如3G、UWB和WLAN等都可以實現互補。比如3G適合強漫游的移動和廣域覆蓋的需求,UWB技術則適合實現近距離超高速的傳輸,而WLAN則適合中距離高速數據的數據接入。因此,在發展未來無線網絡通訊技術的時,應推進網絡的一體化進程,選擇多元化建網的接人手段,促進業務多元化和市場細分,實現移動通訊的均衡發展。
三、無線通訊的管理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無線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線通訊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有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對無線通訊的管理也要日益加強,這樣才能保證無線通訊的順利發展。為了實現對無線通訊的管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加強無線通訊網絡各種技術之間的互補性。根據不同技術間的優缺點進行有目的的互補,達到網絡多元化、網絡一體化,實現不同用戶的對通訊技術的不同要求。
轉變無線網絡的結構,實現無線通信網絡的綜合化和多樣化。從而推進新興通訊網絡與傳統網絡的有機結合,提升無線通訊網絡的利用率。
確定現代無線通訊網絡技術的發展方向。在目前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情況下,寬帶化是啊現代通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而且寬帶的應用也會隨著通訊技術的進步得到更充分的應用和發展。為了進一步發展數據交換技術和光纖傳輸技術,我們一定會目前有線網絡寬帶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無線網絡寬帶化,提高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數據傳輸速度,使無線網絡寬帶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現階段,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用戶對通訊網絡業務的需求,通訊技術面臨著新的發展趨勢。同時為了促進通訊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無線通訊網絡技術會逐漸趨向于實現網絡寬帶化、多樣化、互補化和綜合化發展,實現現代網絡的一體化滿足大眾需求。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201-01
0 引言
無線網絡為網上沖浪者、遠程辦公族和旅行者提供了史無前例的自由,甚至超出了傳統有線網絡的范圍。“無線網絡”的基本含義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通信而不必使用電線進行任何連接。
1 無線網絡為何流行
無線網絡非常流行的原因是因為網絡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它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將一種新的通信類型帶入以前不存在這種類型的位置。家庭用戶和那些想要將無線網絡的優點用于商業的人都可以獲得這些優點。總之,在組建有線網絡比較困難或費用昂貴的地方,實現無線網絡就擁有了較好的應用前景。現在每個家庭可能擁有多臺計算機,這樣就可以不使用有線,將這些計算機相連。
1.1 可移動性
無線網絡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它提供了移動的自由。家庭成員可以在家里的任何角落使用計算機上網;在會議期間,大家可以通過無線互聯,共享電腦中的文件;外出旅行的員工可以很容易地連接到辦公室網絡,而不必尋找一個可用的以太端口。
1.2 節省費用
設計和安裝有線網絡也是非常昂貴的。使用單個撥號賬號連接到Internet可以通過安裝無線網絡節省訪問Internet的費用,而且無線網絡使每個人都可以享有一個單獨的賬號。
1.3 可擴展性
“可擴展性”是一種在安裝之后的擴展網絡的能力。不需要增加基本設施就允許新的用戶連接到無線網絡。根據設備功率不同,無線接入點可以支持15個~150個用戶。在有線環境中,每個網絡設備都需要以太網集線器端口。要想支持30個用戶,必須購買并連接4個8端口的以太網集線器 。
2 無線技術概述
目前,已經有一些技術應用到無線網中了。這些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頻率及區域、信號強度、使用的頻譜和速度等有關的其他各種特性。大多數無線網絡都使用無線電頻率在各個終端之間傳輸信號。雖然還存在紅外線網絡,但它們沒有提供與基于RF的網絡相同的作用范圍的靈活性。
3 當前和未來的無線聯網技術
基于無線電波的無線網絡分為幾類。目前可以使用的大多數技術都具有幾個共同特征,其中包括使用2.4GHz或5GHz無線電波段和擴展頻譜技術。甚至它們的網絡結構都是相似的。在大多數無線方案中,可以通過無線電波傳送器連接打計算機和PDA來組建網絡,然后使用一個中央接入點來管理網絡。目前無線聯網標準主要有:IEEE802.11、藍牙、HomeRF、HiperLAN、Wi-Fi。
4 Wi-Fi網絡的組成部分
Wi-Fi專門指IEEE 802.11系列的802.11b標準。所有Wi-Fi網站都包括站,通常是安裝或連接到計算機的網絡適配器。網絡上的每一個設備都需要網絡適配器,網絡適配器包括無線電發送器/接收器和增強無線信號的天線。大多數Wi-Fi網絡還至少包括一個接入點(Access Point ,AP),它是一種管理網絡并擴展其范圍的設備。與Wi-Fi站類似,AP包含一個無線電,并且通常還包括一根外置天線。如果Wi-Fi站和接入點都遵循相同的無線標準,則它們就可以進行通信和交換數據。這個過程是從無線電開始的。網絡上的所有的無線電都必須以相同的頻率進行操作才能彼此傳送和接受信號。要想將無線電信號轉換成信息包,設備必須遵循相同的無線標準。與所有網絡一樣,Wi-Fi網絡是建立在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上的,這個模型是一個描述網絡結構以及通信是如何從最底層向最高層發展的七層結構。OSI模型是一種分析網絡結構的簡單方法,因為理解一項特定的功能與其他網絡活動有怎樣的關系是非常容易的。低級網絡功能都在較低的層次上發生。較高的層次控制事務是如何操作的,甚至控制特定網絡應用程序的規則。所有的IEEE 802標準都是在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上操作的。
5 網絡拓撲
網絡的“拓撲”就是網絡的布局和結構。Wi-Fi使用兩種拓撲:網絡的基礎服務組是由全部屬于另一個范圍或單獨接入點的設備所組成的;擴展服務組網絡允許多個無線單元交疊在一起,從而極大地擴展了單個網絡的范圍。一個ESS是由多個BSS網絡組成的。
存在兩種BSS網絡――特別結構和基礎設施。特別網絡是由彼此間之間直接通信的計算機或其他的Wi-Fi設備組成的。相反,基礎設施網絡有管理與之相關設備的通信和安全的一個接入點組成。在基礎設施中,設備之間的所有通信都是通過接入點流動的。即使兩臺計算機之間的物理距離比形成它們網絡的接入點更近,信號也會從發送的計算機傳播到接入點,然后在傳播到接受設備。Wi-Fi設備不能同時位于特別網絡和基礎設施網絡上。
6 結論
近年來,無線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國家又提出的物聯網的概念,給無線網絡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無線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無線網絡技術發展很快,并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這種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包辦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統。只有各種接入手段相互補充使用才能帶來經濟性、可靠性、有效性。因此,我們認為無線網絡不可能取代傳統的有線系統,但是倘若技術上可行的話,它可以作為傳統的有線系統的補充。
參考文獻
【關鍵詞】通訊技術;接入網;光纖通信;藍牙技術
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通訊技術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作為現代通訊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光纖通訊技術在我國得以迅猛發展。就目前現代通訊技術而言,我國現代通訊技術逐漸向無線通訊技術方向發展,總體發展前景較為可觀。比如,寬帶IP技術在電信接入網技術中的運用、數據通信與數據網在光纖通訊技術中的廣泛使用、ISDN與ATM技術在互聯網通信技術中的運用等都是我國現代通訊技術得以不斷發展的具體表現。
1接入網技術
接入網技術是現代電信網系統的核心部分之一,具有連接本地端用戶與終端用戶的作用。如圖1所示:電線網絡結構主要由UNI(用戶網絡接口)和SNI(業務節點接口)兩大部分組成,核心網是連接用戶網絡接口和業務節點接口的紐帶。接入網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用戶與終端設備通訊信息的有效連接,相比光纖通訊技術與藍牙技術而言,接入網技術不具備復用以及交叉連接的作用。
2光纖通信技術
光纖通訊技術始于20世紀70年代,并在之后得以迅速發展。相較于南野技術和接入網技術而言,光纖通信技術的傳播速度是藍牙技術和接入網技術的兩倍,由最初的10Mb/s發展到現今的10Tb/s,由此可見,我國的光纖通信技術在近幾年得到快速發展,其信息傳輸容量呈現翻倍增長。光纖通訊技術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比如重量輕、光纖尺寸小、信號強、干擾弱、保密功能強等等。
3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在無線網絡技術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藍牙技術相較于光纖通訊技術而言,其成本較低,數據線連接的距離較短,實現數據線代替光纖通訊技術的光纜線的目的,從而實現一定范圍內通訊設備之間的連接以及計算機與藍牙技術的有機結合。藍牙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運用較為廣泛,比如筆記本電腦、無線耳機、PAD、移動電話等設備都安裝藍牙設備,從而實現移動設備之間信息有效傳輸的目的。
4現代通訊技術總體前景
首先,就光纖通訊技術而言,現代光纖通訊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向無線網絡融合技術方向發展。現代光纖通訊技術向無線網絡融合入技術方向發展可以大大延長光纜線的使用壽命,實現高速傳輸通訊信息的目的。就藍牙技術而言,現代藍牙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向芯片集成化方向發展。芯片集成化在藍牙技術中的廣泛運用不僅可以提升藍牙抗干擾能力,還可以提升藍牙的傳播速度。就接入網技術而言,實現寬帶綜合接入技術是電信網絡技術的目標。由此可見,現代通訊技術的總體前景是較為可觀的。創新現代網絡通訊技術是當今信息化社會發展的主流之一,創新通訊技術需要國家根據不用人群的需求制定和完善通訊新技術,確保手機、個人電腦終端信息的普及以及提升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最終推動我通訊技術的不斷推廣與發展。
5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通訊網絡技術在我國得以普遍推廣與發展。相比國外通訊技術而言,我國現代化通訊設備技術還不夠成熟,還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因此國家需要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實現現代通訊技術的無線網絡融合、現代藍牙技術向芯片集成化方向發展以及實現寬帶綜合接入技術,從而為促進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向多元化、體系化方向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趙晗.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企業技術開發,2011,16:86+89.
人們誤解一: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遮掩了有線通信技術的光彩。真實情況對比:無線通信技術通常適用于需要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但除隨身攜帶的場合,都特別適合有線網絡的使用。比如無線鼠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使用離不開電池,但常常在聯系的過程中會出現中斷的現象。再加上無線節點的數目不斷上升,有線網絡的使用也不會甘于落后。因為若沒有有線所提供的長距離數據所傳送的線路,無線節點的要求根本就無法得到滿足。比如機対機的操作模式,有線技術非常容易的能為信號通道提供對稱帶寬,以滿足通信系統對上行鏈路或反向通道的要求,這對無線技術來說,是難以完成的。
人們誤解二:無線網絡的建立較有線技術——費時少,成本低。真實情況對比:無線節點難以跟蹤,而且目前無線所需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也很難得到有效提供,而恰恰有線節點在這些方面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大部分情況無線節點必須在有線網絡的配置下才能在網上游刃有余的使用。另外有線節點的成本會比無線節點的成本低掉很多。人們誤解三:無線通信更具靈活性。真實情況對比:目前無線網絡的使用根本就離不開有線的支持。比如無線網絡的使用,通常情況下都要加設一個或多個有線接收點,才可以將網絡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那些收藏在隱蔽地方內的接收點只能提供很微弱的連接,并且這些接收點的覆蓋范圍很窄,還需要得到電源的供應。只有為之提供有線連接,才能發揮其作用。目前大部分利用無線網絡來連接家電產品的家庭都在家里相應的地方鋪設了很多電纜,或安裝了大量的插座,這不正證明了無線技術的靈活是建立在有線技術運用之上的嗎?人們誤解四:有線通信技術最終會被無線通信技術代替。
真實情況對比:的確,無線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不能全盤否定有線通信技術的存在以及發展。事實情況可以證明,目前無線技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始終是人們擔憂的問題,基于此,無線網絡的普及和應用就受到了較大的限制。而有線網絡的物理特性可以保證能為所傳送的信息提供安全防線,并且所使用的電纜可以隱藏于墻內或鋼板之內,不會出現物理方面的阻隔問題。比如家庭的高清電視的應用都是通過有線網絡接收信號,并且需要提供源源不斷的信號的線路,才可以支持規定的分辨率,以確保畫面的清晰度和滿足廣大民眾的需求。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線網絡的使用完全可以確保傳送的數據安全。
二、有線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的發展和與國際的接軌,世界各地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盡管無線技術比起有線通信來,更適用于語音通信,但對于機對機、人対機之間的聯系,有線網絡則有著它獨特的優勢,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方面的應用會越來越明顯。
1、電纜將作為智能型網絡和設備的接口。隨著網絡帶寬的上升,一些計算工作將沒有必要集中在傳統的處理器內進行,以后很多系統的計算工作將在電纜內完成,而機與機之間的通信則會通過極高帶寬的線路完成。也就是說,將來越來越多的智能型網絡和設備的接口將會選擇電纜作為接口,將會充分展現電纜的作用。
2、實時機對機通信的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此時,人們對其準確性也有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人們的要求,則需要大大縮短網絡的延遲時間,縮小信號的抖動幅度。能支持實時通信的以太網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遺憾的是,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無線通信技術的重視。如在一些交通工具上出現延遲時間的話,后果會不堪設想。
3、有線網絡會滿足最新電子產品對帶寬的需求。目前無線網絡的帶寬在逐漸提升,但是隨著新一代有線技術的更新和推出,有線網絡的數據傳輸速率也會進一步提高。并且有線網絡會滿足最新電子產品對帶寬的需求,因此可以預見有線網絡的帶寬最終會領先與無線網絡。
中圖分類號:TP399-C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4) 02-0000-01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概述
外設或者計算機如果處于不相同的地域,而且這些外設或者計算機的功能都相互獨立,那么可以稱之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相應的通訊線路將這些設備連接在一起;在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當中,信息的傳遞以及計算機的資源共享是在網絡管理軟件和網絡通信協議相關協調與相互管理之下才實現的。換句話說,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能夠大幅度提高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以及利用率,還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計算機的性能。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功能
計算機的網絡功能技術主要可以表現在三個方面:資源共享、協同工作以及數據通信。下面就這三方面作簡要介紹。
(一)資源共享。計算機網絡的資源共享包括軟件資源、硬件資源、數據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而資源共享主要體現在計算機的軟件資源、硬件資源和數據庫資源等方面。
(二)協同工作。所謂計算機網絡的協同工作,是指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用戶之間的協同工作。協同工作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使得計算機之間的可靠性以及可用性大幅度地提高。比如當一臺計算機超負荷運作的時候,可以將任務通過計算機網絡分配給其他計算機,也因此提高了計算機網絡的可用性[1]。
(三)數據通信。所謂計算機網絡的數據通信,說的就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當然也指計算機用戶之間的數據通信。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一)LAN網絡技術。LAN網絡在國內外的應用十分普遍,這是因為LAN具有投資少以及見效快的特點。LAN產品主要包括:第一、城域網(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其英文縮寫為FDDI。在城域網中,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主要是通過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以及網卡,共享光纖容量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分組交換以及令牌的方式。它的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00千米,而且傳輸速度能夠達到100Mps。第二、Ethernet(以太網)。在現在,局域網中還是以以太網作為主導網絡的。比較常見的以太網的結構是支持雙絞線的10BASE-T組網結構,支持細同軸電纜的10BASE2組網結構 [2]。
(二)ATM網絡技術。ATM網絡是一種異步傳輸模式,它可以支持LAN和WAN,能夠將局域網和廣域網無縫連接起來。ATM網絡是一種在高速網絡中進行交換與傳輸的信息格式,使用特殊的ATM網卡和轉換器。這些特殊的ATM網卡和轉換器使用系統的通信環境或專用電話線路,能夠完成各種情況下的數據傳輸[3]。
(三)Internet網絡技術。Internet作為一種國際互聯網絡,使得人們能夠接入WWW等各種不同的信息查詢方式,人們可以通過連接Internet進行交流、上網沖浪、博客等等。Internet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使得我們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加快,同時更有效率。其能夠便于人們進行各種各樣的信息查詢方式,給全世界的人們提供了包括電子郵件服務(Electronic Mail)、文件傳輸服務(File Transfer Protocol)、和遠程登錄服務(Telnet)的網絡服務。Internet具有異常優越的性能,在世界范圍內都有廣泛的應用[4]。
(四)無線網絡技術。目前主要有三種無線網絡,分別是:無線LAN、家庭使用的無線網絡以及個人通信。而無線網絡的無線通信技術又可以分成兩種:射頻無線網絡技術和紅外技術。其中,國家特定頻率對射頻技術造成了制約。紅外技術的特點是成本較低、抗干擾性比較強、速度快,它沒有受到國家特定頻率的制約,然而,它不可以穿越墻壁與地板等,因此適用范圍是非常有限的。當前形勢下,無線網絡技術的應用領域主要是醫療和軍事等,這方便了人們的上網要求,在無線網絡和 Internet 相統一的影響下,無線網絡技術也得以迅速地發展。
四、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一)三網合一技術的發展。三網合一是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所謂三網合一,就是指將計算機網絡、電信網絡和有線電視網結合在一起。這樣做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同時能夠節約成本,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說,三網合一是計算機網絡的大趨勢[5]。
(二)IP協議的進一步發展。IP協議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逐漸演化成了今天使用普遍的IPv4。可以毫不夸張地說,IP協議的發現是一項偉大的創舉,它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保密性和實時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這就使得IPv4逐漸力不從心。
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IPv6。IPv6是Internet協議中一個新興的版本。相對于IPv4來說,IPv6保留了IPv4的精華,同時又具有許多新的功能以及創新。其主要的特點表現在安全性能方面。這主要包括身份驗證等以避免連接截獲,IP欺騙和信息報探測等攻擊的入侵。二是鄰居發現與應用鄰居發現進行自動化的配置。應用鄰居能夠進行地址解析、地址自動配置、參數探測以及相鄰結點連通性能測試等等[6]。
五、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是一種交叉學科,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融合的結果。本文簡要介紹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功能、應用以及發展前景。我們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璇.淺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
[2]尹君,邵強.淺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1).
[3]翟健.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及安全防御[J].青春歲月,2011(16).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7-4068-02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不斷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不斷涌現,譬如以前讓人遙不可及的無線網絡技術如今已經唾手可得。現在的無線網絡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軟硬件的流行和繁榮。無線生活已經不再是一個夢想。隨處可見無線網絡的影子,譬如說經常在街頭或者車上看到使用iphone、ipad或者筆記本在上QQ和微博這樣的例子。
所謂的無線網絡,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絡,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絡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于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絡互為補充和擴展。
無線網絡范圍很廣,主要包括有以下兩種: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和無線互聯網(Wireless Internet)。科技和產品的發展趨勢是融合之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界限也不分明了。很明顯的兩個例子:手機既能打電話,也能拍照。Wireless Fidelity即WiFi技術即應用于無線互聯網方面,也應用于無線局域網。無線局域網一般應用于藍牙耳機、手機藍牙功能、無線鼠標和鍵盤,無線耳機和音箱等等。主要使用Bluetooth藍牙標準、Home Radio Frequency射頻技術、(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紅外線數據組織等標準。無線互聯網方面,iphone、ipad和筆記本可以實現無線上網,PDA甚至智能mp4也具有無線上網功能。主要使用IEEE 802.11無線技術。IEEE 802.16寬帶無線技術,TD-SCDMA、CDMA2000和WCDMA等標準。而IEEE 802.11標準里面又細分以下幾種,
IEEE 802.11a: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標準不兼容;
IEEE 802.11b: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 802.11g: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主要有54Mbps、108 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IEEE 802.11n草案: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可達300 Mbps,目前標準尚為草案,但產品已經層出不窮。
但是隨著無線網絡的不斷發展,安全問題也變得日益嚴峻。有線網絡尚且存在安全隱患,并且病毒、木馬和蠕蟲層出不窮。傳統有線網絡的攻擊、系統入侵等事件時有聽聞,而無線通信的本性,使得在空中傳播的數據天生就是不安全的。更何況無線標準、安全機制和安全漏洞方面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因此無線網絡相對傳統有線網絡更加不安全。
無線網絡IEEE 802.11標準提供了一種保護機制,這種保護稱為“有線對等加密協議”(Wired Equivalency Privacy),目的是使無線數據在空中電波傳輸時,能獲得最起碼的安全保護。而無線網絡IEEE 802.11標準的Wired Equivalency Privacy之所以天生就不安全,是因為它創建了初始向量(Initialization Vector),黑客只要收集100萬至500萬個數據包,就能提取出密碼。此外還有諸如數據泄密、傳輸過程中被劫持或者密鑰泄露等,也使無線網絡安全面臨諸多不安全因素。
無線網絡安全并不是一個新的問題,早在有線網絡蓬勃發展時期,網絡安全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新的安全漏洞不斷地被人們發現,新的病毒、木馬和蠕蟲不斷涌現。這些內容不是我們這一課題所討論。現在我們詳細地說說無線網絡所獨有的威脅,這包括:
1)插入攻擊:插入攻擊以部署非授權的設備或創建新的無線網絡為基礎,這種部署或創建往往沒有經過安全過程或安全檢查,對接入點進行配置,要求客戶端接入時輸入密碼。如果不設置密碼,又或者使用設備的默認用戶名和默認密碼。入侵者就可以通過啟用一個無線客戶端與接入點通信,從而連接到內部網絡。這是相當危險的。
2)漫游攻擊者:攻擊者沒有必要在物理上位于被攻擊者的建筑物內部,他們可以使用網絡嗅探器,如Netstumbler、Kismet等工具,再使用加密解密工具,如AirSnort等對目標進行攻擊。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用筆記本電腦或者其它移動設備嗅探出無線網絡,這種行為稱為戰爭駕駛“War Drive”。
3)欺詐性接入點:所謂欺詐性接入點是指在未獲得無線網絡所有者的許可或者知曉的情況下,就設置存在的接入點。一些雇員有時安裝欺詐性接入點,其目的是為了避開公司已安裝的安全手段,創建隱蔽的無線網絡。這種秘密網絡雖然基本上無害,但它卻可以構造出一個無保護措施的網絡,并進而充當了入侵者進入企業網絡的開放門戶。
4)雙面惡魔攻擊:這種攻擊有時也被稱為“無線釣魚”,雙面惡魔其實就是一個以鄰近的網絡名稱隱蔽起來的欺詐性接入點。雙面惡魔等待著一些盲目信任的用戶進入錯誤的接入點,然后竊取個別網絡的數據或攻擊計算機。
5)竊取網絡資源:有些用戶喜歡從鄰近的無線網絡訪問互聯網,即使他們沒有什么惡意企圖,但仍會占用大量的網絡帶寬,嚴重影響網絡性能。而更多的不速之客會利用這種連接來連接到互聯網,進行非法下載行為或進行違法事件。
6)對無線通信的劫持和監視:和有線網絡一樣,劫持和監視通過無線網絡的網絡通信是完全可能的。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無線數據包分析,即熟練的攻擊者用類似于有線網絡的技術捕捉無線通信。其中有許多工具可以捕獲連接會話的最初部分,而其數據一般會包含用戶名和密碼。攻擊者然后就可以用所捕獲的信息來冒稱一個合法用戶,并劫持用戶會話和執行一些非授權的命令等。第二種情況是廣播包監視,這種監視依賴于集線器,而集線器現在趨于淘汰,所以很少見。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威脅,如客戶端對客戶端的攻擊(包括拒絕服務攻擊)、緩沖區溢出、干擾、攻擊Web表單、DNS欺騙、錯誤的配置等,這些都屬于無線網絡風險的因素。
因此我們采取分層保護的措施,即設防的第一步是使用防火墻。第二步是使用高達128位的Wired Equivalency Privacy,一般的Wired Equivalency Privacy只有40位,安全性能相對較弱。第三步使用安全套接字層(Secure Sockets Layer)。第四步是要更改網絡接入的用戶名和密碼,切忌使用默認的用戶名和密碼。因為攻擊者發現你使用多重保護,盡管可以花多點時間也能破解,但是他寧愿選擇更容易下手的目標,除非他擺明就是針對我們這一個網絡。
除此之外,我們做防護時也可以從攻擊者的角度來思考,即攻擊者入侵的步驟是:確定目標,調查和發現,制訂攻擊計劃,執行攻擊和打掃。而我們進行網絡保護,采取的具體措施有:安裝Ethereal和Netstumbler等嗅探工具,進行反嗅探,能從其他嗅探器所捕捉的文件進行反嗅探。從而得出是否有入侵者,進而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