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放射防護措施及方法

放射防護措施及方法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12-18 11:20:16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放射防護措施及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放射防護措施及方法

篇1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8-0076-02

短波發射機是廣電系統中重要的設備,只有確保短波發射機高質高效的運行才能夠維持廣電系統相關部門工作的順利進行。而有效地日常維護是保證短波發射機能夠正常運行的關鍵,短波發射機的維護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對維護人員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維護人員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具備扎實的實踐動手能力,除此之外還需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短波發射機的日常維護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維護人員在進行維護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嚴格的按照相關規章及制度進行,同時還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以保證工作安全和短波發射機的播出質量。

1 短波發射機日常維護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1.1 高頻對電源影響的安全隱患

目前廣電系統中使用的短波發射機多數采用的都是高頻開關電源,在短波發射機的整個電力系統進行工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出諧波,而這些產生出的諧波就會對短波發射機的高頻開關造成不良影響。并且在對GIS的隔離開關進行操作時,會產生極高頻率的快速暫態電壓。這種極高的快速暫態電壓會對變壓器等設備的絕緣產生損害,并且這種快速暫態電壓會通過接地網向外進行傳播,從而對變電站的直流系統以及控制設備的正常運行產生不良影響。除此之外,由快速暫態電壓產生的電流還會對電源內部產生電磁干擾,從而破壞電源內部的穩定工作狀態。

1.2 高頻電擊隱患

短波發射機在通常工作中,一般的工作頻率保持在531―1602kHz。由于短波發射機的發射塔與地面是垂直關系,因此導致發射塔的電場極化方向與地面也呈垂直關系,而發射塔的磁場極化方向與地面保持水平。在這樣的維護環境中,維護人員開展短波發射機維護工作時,十分容易發生過高頻電擊的危險,同時也存在著其他電擊的隱患[1]。

1.3 高壓電擊隱患

短波發射機在工作是的功率是比較大的,因此其工作電壓也是比較高的,并且不論是工作功率較大的短波發射機還是工作功率相對較小的短波發射機,都會由于輸出阻抗的差異性原因,而產生出高壓電,一般來說其產生的高壓電保持在500V的范圍之內。因此,維護人員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短波發射機的維護,存在較高的高壓電擊風險。

1.4 高壓電源安全隱患

為了達到短波發射機的工作要求,短波發射機內部需配置較多的高壓電源。由于這些高原電源的存在,使得短波發射機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需要進行濾波處理,才能夠保證短波發射機的工作質量處于最佳效果。為了進行濾波,往往會在短波發射機的高壓電源負載旁設置相應的濾波電容。濾波電容的設置雖然很好的解決了高壓電源帶來的問題,但是一旦當濾波電容發生故障之后,就會導致其相應電路的保護作用喪失。維護人員一旦在這樣喪失保護作用的環境下進行維護工作,就十分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給維護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

1.5 雷擊危險

雷擊安全隱患主要存在于雷雨季節,因此維護人員在雷雨季節對短波發射機進行維護工作時就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這種安全隱患主要是來自于雷雨水滴所形成的雷云,雷云一旦形成,當其發生分離之后就會產生出正負兩種電荷。當這些雷云分離后產生出來的電荷聚集在一起之后,就會形成較大的電場強度,一旦形成較大的電場強度就會導致發生放電,最終發生雷擊現象。當雷擊發生時會產生非常大的電流,由于電流較大,因此豈會產生非常強大的沖擊力,這種沖擊力會在地網中形成電位差,而這種電位差會對維護人員的機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1.6 高溫、噪音危害

短波發射機的維護環境一般來說比較惡劣,部分短波發射機所處的環境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惡劣,而其中較為常見的環境因素就是高溫和噪音。當維護人員長期在高溫、噪音的環境下進行短波發射機的維護工作時,也會維護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較大的危害。

2 短波發射機日常維護安全隱患的防護措施

2.1 選取合理的維護工具進行維護工作

多數的短波發射機內部均會有大量的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并且短波發射機內部的部分元件多數是固定在一些非常細小的電路上,因此在對這類元件進行維護時,維護人員的操作難度。因此,維護人員在進行維護工作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合理的操作工具,注重正確選用超拔器、吸錫烙鐵等細小型和專用型的工具,并且在這類工具的應用工程中,要注意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只有科學準確的運用各種操作工具,才能夠確保維護工作的安全性。

2.2 高頻危險隱患的防護措施

維護人員在高頻隱患環境下進行短波發射機的維護時,對其威脅最大的隱患來自于該環境中電流具有的顯著趨膚效應。因此,維護人員要做好絕緣防護措施,維護人員在高頻環境下對短波發射機進行維護時,一定要使用絕緣材料對自身進行安全防護[2]。由于一般的絕緣材料在50Hz的電壓環境之下進行使用時,其絕緣性能會發生降低,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使用到的絕緣材料必須是高頻絕緣材料,只有使用高頻絕緣材料才能夠顯著提高絕緣效果,最大程度確保維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要注意在非必要的環境下,維護人員盡量不要進行帶電作業,盡量避免發生電擊事故的發生,最大程度上保證維護人員的人身安全。

2.3 濾波電容故障安全隱患防護措施

針對由于濾波電容故障而導致相關電路保護作用失效安全隱患的防護,首先需要在短波發射機工作時,要將所有的電源設備進行接地保護處理,確保其在濾波電容相關電路保護作用喪失的情況下,能夠使濾波電容上的電壓得以瀉放,從而保證濾波電容相關電路的安全。其次,維護人員對于放電較慢的電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之后再去進行觸摸,切記不可立即對其進行觸摸,而對于放電比較緩慢的電源部分,維護人員則需使用人工放電的方式進行處理,以此來避免安全隱患事故的發生[3]。當維護人員無法明確短波發射機產生故障的明確原因之前,在查尋短波發射機產生故障原因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高壓類的電容進行直接接觸時,需要先對這些高壓電容進行放電處理,然后再進行相關操作。

2.4 降低危險因素的危害值

在短波發射機中存在一些固有的,不可避免,不能夠徹底清除的安全隱患因素,這類安全隱患是無法避免的,針對這類安全隱患,我們只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其危害值。例如,對于短波發射機維護中的高溫和噪音隱患,短波發射機在工作過程中發熱是不可避免的,產生噪音也是無法消除的,因此,對于高溫和噪音問題可以通過應用水洗風設備來降低溫度,減少灰塵對于短波發射機的影響,從而降低其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同時維護人員可以在維護工作過程中,戴安全帽、穿絕緣靴的方式來降低各項安全隱患的危害值。

2.5 雷雨季節要做好防雷擊措施

在雷雨季節到來時,短波發射機維護人員要做好防雷擊的防護措施。首先可以采取天線防雷的防護措施,利用高層建筑物易被雷擊的原理進行預防,短波發射機維護人員需在天線和匹配網之間安裝四級防雷措施。四級防雷措施的安裝,能夠在其受到雷擊的時候,將雷擊產生的沖擊力進行逐級減弱,從而極大地減輕雷擊對短波發射機的損害,同時也確保了維護人員的安全[4]。其次對電源系統進行防雷處理,短波發射機的電源適于市政電力系統進行連接的,其輸電高壓線采取的是露天架空的形式進行的,其輸電的運行距離是比較長的。由于其輸電高壓線具備的以上特征,導致短波發射機的電源也十分容易遭受到雷擊,因此,對其電源進行防雷防護處理十分必要。

2.6 降低高頻對電源的影響作用

降低高頻對電源的不良影響,可以將輸出二極管的連接方式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改變濾波電路的位置,使其置于更加接近端口的位置,以此來減輕高頻對電源產生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針對靜電放電的情況,可以設法將小信號電路與機殼之間的距離增大,具體措施是在將TVS管應用于均流端口和控制端口的小信號電路中,或者對其進行接地保護處理。

2.7 應用自動化設備代替維護人員的操作

將自動化設備引入并應用到短波發射機的日常維護工作中,是降低短波發射機維護過程中安全事故發生的最直接的措施。實踐表明,自動化設備在短波發射機維護工作中發生故障的概率非常低,特別是與人為維護相比,其優勢作用更加顯著。首先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能夠顯著的降低維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能夠顯著的提高短波發射機維護工作的工作效率,更加重要的一點是,自動化設備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維護人員在危險環境中的部分直接操作,從而保證了維護人員的安全。

3 結論

短波發射機的日常維護工作比較惡劣,而且在短波發射機日常維護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因素錯綜復雜。因此,在短波發射機的日常維護中,除了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還要求維護人員在開展維護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的維護制度和操作規定科學地進行維護操作。只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才能夠確保高效高質的完成短波發射機的維護工作,同時實踐表明,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展開維護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預防安全事故發生的效果。除此之外,加強組織管理措施,加強對維護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地提高維護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才能夠確保短波發射機維護工作的安全開展。

參考文獻

[1]劉玲,高瑞剛,劉楠.PSM短波發射機故障處理與日常維護[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12,29(2):68-70.

篇2

由于在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中,其主要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屬一個系統工程,所以就必須要全面的充分意識到施工機械設備的重要意義。在施工機械設備管理中其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經濟利益。所以,就必須要加強提高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模式,用其先進的管理方法,以科學合理的指導方針,互相協調,探索研究的管理維護手段,把施工機械管理的保養與維護工作逐漸的以規范化、科學化思想加以完善。

1 對于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

在施工單位中,對于機械設備的管理應用已經越來越得到一定的重視。在其施工過程當中,施工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約施工單位的工程效益,因此,必須在管理中研究分析和解決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因素,可以確保對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管理,在提高施工單位的機械設備技術水平與管理方法,有利于增強施工單位在市場競爭力中發揮出主要作用。

1.1 在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當中,由于對機械的保養制度沒有落實到位,所以就導致了機械設備的完好率有所降低。一般施工企業在機械設備管理的使用方面通常都會注重使用卻忽略了保養的作用,在實行了定人、定機的制度同時,忽略了設備保養制度的制約性,并沒有明確地落實到位。然而一般操作人員只會注重機械的使用,如果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卻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另一方面,如果當機械設備在出現故障時需要進行維修,因維修人員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出于應付的心里,而不是在基礎上解決問題,同樣會造成機械設備故障的發展和擴大。

1.2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沒有足夠的機械設備管理措施,因此也就影響了正常的施工。在施工當中,一般工程項目面比較廣,并且人員的調動與機械設備也比較復雜,作為管理部門也存在沒有目的性的精簡管理人員與機械設備,或者是合并相關的部門,從而也就會導致在具體操作與管理層之間出現脫節的現象,致使在施工機械設備方面的減弱。另一方面,在施工單位中并沒有形成嚴格完整的管理制度,沒有健立健全的施工機械設備的技術檔案和技術資料,從而造成施工機械設備在管理上的混亂,也影響了正常的工程施工。

1.3 在施工單位中沒有注重機械設備所需的正常更新工作,從而出現施工效率降低等情況。當前,在一部分施工單位中所存在的機械設備的老化,存在的故障問題都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對機械設備更新的比較緩慢。負責機械的管理人員只看重眼前的經濟利益,沒有想到長遠的發展,更有甚者會違反國家的相關規定而繼續使用,同時也就導致了施工機械設備出現故障的機率有所增加,這樣不僅在安全方面給施工人員造成一定的威脅,并且在施工效率方面也會有所降低,增加了整體的施工成本,減少了工程效益,而影響到整個施工單位的發展。

2 施工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

2.1 在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工作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年限,也作為關鍵環節,應用科學合理的維修方法有效地延長機械設備使用時間。在延長機械零件使用期限的方法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快速修理法,通過應用這種方法除了在設計機械時所應用的維修性的設計以外,還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①通過刷鍍以及膠粘進行修復。在施工現場可以采用刷鍍與膠粘的修復方法,它可以低成本并且快速的對失效零件進行有效的修復。②通過零件換位的方法進行修復。在施工機械設備中有很多的零件,比如在挖掘機、推土機和柴油朵缸套等零件,這些零件在工作運行過程中一般會承受單向的負荷作用。因此就會受到不夠均衡性的磨損,但是通過適宜地更換受到磨損負荷的位置零件,從而促使它們可以受到均衡的磨損,也可以延長使用的期限。

2.2 在施工機械設備中如果可以定期的對機械進行保養工作,對于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期限是非常必要的。在部分施工單位中加強對機械設備的保養工作是有明確規定的。然而,由于很多施工單位有明確規定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保養,但是到施工期間如果工期比較緊張,任務比較重的時間,一般就會忽略了機械保養的規定,只要機械設備沒有出現故障并且可以正常的運行就可以,沒有必要對其進行保養工作。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主要是可以消除機械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如果不及時進行保養,機械設備會出現故障問題,更有甚者會發生事故問題,所以,這樣不但會增加相應的維修費用,并且還會延誤工程進度。

3 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工作

3.1 在進行工程施工機械工作中必須要注意到溢流閥與液壓泵的聲音。在當液壓泵發出氣蝕的聲音時,必須要檢查其主要的原因并且消除故障以后再進行使用。在當某一個執行元件沒有進行負荷的狀態下出現緩慢的動作,并且有溢流閥溢流的聲音,需要馬上停機加以檢修。

3.2 在進行施工機械作業時要盡量避免粗暴,那會產生沖擊負荷,促使頻繁的發生機械故障問題,同時也降低了使用的期限。在般在作業時會產生一定的沖擊負荷,也會促使施工機械的結構早期出現斷裂和磨損以及破碎等情況。

4 結論

總之,對于施工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作為施工的系統工程,必須要充分全面的認識到施工機械設備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切實地提高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以科學合理指導方針,做到互相協調,積極的探索研究,運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等。因此,在工程施工當中,需要加強提高機械設備的管理應用,準確及時的進行保養、維護,并且可以有效的減少機械設備所出現的故障,一直處于良好的管理狀態中,發揮出一定的效能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書鑫.施工機械設備的維護及保養[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

[2]曲杰,宿桂琴,馬義華.新形勢下施工機械設備使用管理的探索[J].水利水電施工.2007(2).

篇3

結果:輻射安全與放射檢查時間及次數、防護用品空白、改善輻射后遺癥不周、受檢者對X射線防護知識認識程度低、醫護人員對受檢者知識宣傳不到位、X線檢查適應癥把握不嚴格有關。

結論:綜上所述,加強對放射受檢患者的放射防護,有助于降低X射線輻射劑量,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機體的傷害,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輻射后遺癥,以此保證患者醫療就診安全。

關鍵詞:放射檢查放射防護輻射安全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542-01

放射檢查可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影像信息,同時也對推動醫學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放射治療所伴隨的放射性輻射作用,也成為受檢患者重大的醫療隱患,為此加強對患者放射防護,減少輻射劑量目前已成為放射科醫生重點的研究課題[1]。為此本文將探討我院放射檢查患者的放射防護對策,其宗旨為進一步提高患者在檢查時避免或減少所受輻射,以及總結對放射檢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輻射后遺癥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我院經X線檢查患者1125例,其中男542例,女583例;年齡5~78歲,平均年齡(35.6±2.5)歲;均采用飛利浦DigitalDiagnost系列成像系統數字減影X射線機進行X線相關檢查,其中各系統CR/DR 441例,乳腺檢查308例,牙科全景片345例,其他31例。

1.2方法。

1.2.1調查問卷設計。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情況: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放射檢查時間。②防護知識:對輻射作用的認識、防護用具的使用、防護技能的掌握情況。③放射科基礎硬件,包括機器新舊及檢查方法。④防護情況:醫護人員對受檢者知識宣傳情況、防護用具使用情況、改善輻射后遺癥的措施。⑤管理制度:衛生監督部門對反射防護監管、X線檢查適應癥把握情況、防護用具的管理、輻射源的管理、輻射患者管理等。

1.2.2調查方法。在正式調查前,選取100名患者進行預調查,測試調查表的可讀性和信度。重測信度為0.79,專家評定內容效度為0.82。共發放調查表1125份,回收有效調查表1125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

2結果

輻射安全相關因素的危險因素分析,詳見表1。經分析發現X線受檢者輻射安全與放射檢查時間及次數、防護用品空白、改善輻射后遺癥不周、受檢者對X射線防護知識認識程度低、醫護人員對受檢者知識宣傳不到位、X線檢查適應癥把握不嚴格有關。

3討論

隨著臨床對疾病的深入研究及放射檢查醫學的發展,臨床檢查、診斷越來越多地倚重X射線的檢查結果,然而X射線檢查也是一把雙刃劍,X射線檢查中,小劑量對人體傷害較少或無傷害,但若輻射劑量增大,同時在累積效應、熱效應、電磁效應等機制作用下,可致使一些接受X射線照射的人群發生脫發、腹瀉、皮膚潰瘍,甚至白血病等疾病,另外,放射線還會引起遺傳性疾病、嬰幼兒智力下降、基因突變等疾病[2]。由此可見,加強患者受檢時避免或減少輻射傷害及在放射檢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輻射后遺癥對醫療就診安全來講至關重要。為此本文對X線受檢者輻射安全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防護及補救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就診安全。

3.1提高檢查質量,減少輻射量。臨床研究發現,隨著X射線檢查時間及次數的延長、增多,其輻射劑量較檢查時間短、檢查次數少者明顯增多。由此可見,減少透視時間及次數可降低患者的輻射劑量[3]。為此操作人員應先對患者進行恰當的臨床判斷,采用合理的方式減少患者受照劑量,在不影響獲得有效診斷信息的基礎上,采用高TV、低mAs,厚過濾,小照射野的照射原則,把曝光次數限制在最佳次數,以此減少無意義或重復攝影,并嚴格控制照射野,調整曝光視野大小,使之控制在臨床需要的范圍內;同時,增加射線源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如可采用長柄器械遠距離操作,不但可提高影像質量,而且還可減少散射線,減少曝射量;對嬰幼兒患兒應短時間內快速攝影,不使用濾線柵;重視患者檢查部位敏感臟器或非檢查部位的防護,應根據臨床情況,對受檢查的性腺、甲狀腺、女性乳腺、兒童骨骼等敏感臟器進行遮蓋防護;另外根據臨床指證,尤其是對育齡婦女及孕婦,若可采用X射線攝影,則盡量避免采用X射線透視檢查[4~5]。

3.2防護用品的應用。對受檢患者加強屏蔽防護,采用鉛或含鉛物質作為防護用品,對患者不需要檢查的部位,穿戴鉛圍裙、鉛帽子、鉛手套、鉛眼鏡等防護用品,以吸收不必要的X射線,在隔離室內安裝鉛質屏風,避開射線照射[6]。

3.3加強輻射防護知識的宣教。加強對患者放射防護意識宣教,通過放射科候診廳宣傳欄、就診手冊等方式,講解放射檢查的必要性及所伴有的輻射危險,以此充分加強受檢者對放射防護知識及防護意識的正確認識,同時,放射檢查醫生有義務對受檢者事先告知輻射的危害,以此加強受檢者主動要求進行放射防護的迫切性[7]。

3.4X線檢查合理應用。臨床醫生及放射科醫生應全面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的適應癥,認識到X線檢查對患者所造成的危害,避免無效照射。同時,放射工作者應遵循《醫用X射線診斷的合理應用原則》,嚴格按X線投照相關準則操作,盡量采取減少對患者照射劑量較少的方式進行檢查,減少廢片率,對不符合照射檢查患者或風險較大患者,及時與臨床醫生溝通,以便于選擇恰當的檢查措施[8]。

3.5改善輻射后遺癥。普通的放射檢查和牙科攝影的輻射劑量都很小,檢查后根據臨床情況,叮囑受檢者注意營養和休息,對已經產生輻射后遺癥患者,應在臨床診治的前提下,合理的平衡膳食,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保持日常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的攝入,多攝入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可有效吸附有害放射物,促進毒物排泄,并服用抗輻射的維生素,遵醫囑服用碘片[9]。

綜上所述,加強對放射受檢患者的放射防護,有助于降低X射線輻射劑量,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機體的傷害,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輻射后遺癥,以此保證患者醫療就診安全。

參考文獻

[1]張為華,倪衛東,易光兆.C形臂X射線機術中應用的放射防護探討[J].激光雜志,2011,32(4):125-127

[2]張夢龍,段玉婷,許玉軍,等.放射防護最優化對數字X射線攝影中受檢者輻射劑量降低的價值[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3,33(2):238-240

[3]宋鋼,盧峰,鄧大平.《遠距治療患者放射防護與質量保證要求》應用指南[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1,02(1):156-158

[4]施曉燕.綜合性醫院放射防護管理工作體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22(6):209-211

[5]王哲.新建CT機房的放射防護設計優化方案探討[J].江蘇預防醫學,2013,24(3):364-366

[6]蔣洪春.醫院醫用X射線防護應當以人為本[J].中國輻射衛生,2013,22(3):271-273

篇4

    核醫學主要是利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進行診斷和治療,因具有安全、可靠、快速、靈敏及有一定程度的特異性等優點而在臨床得到普遍應用[1-2]。但是由于在核醫學診斷、治療中使用的放射性藥物、用后廢棄的醫療材料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均是非密封源,如果處理不當極易擴散,對醫護人員危害極大[3]。為探討防范措施,筆者開展如下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間開展調查,調查本市9所醫院核醫學科室的環境,并對278例醫護人員開展問卷調查,其中男167例,女111例,年齡24~52歲,平均(32.17±4.06)歲。

1.2  研究方法:調查前,調查者與本市各醫院核醫學科室管理人員取得聯系,得到同意后下到科室進行檢測,并發放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收回。共發出27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49份,回收率為89.57%。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核醫學科及周圍環境測量:見表1。

表1  核醫學科及周圍環境測量結果

測量位置空氣比釋動能率范圍(μGy/h)平均值(μGy/h)放射源庫0.12~0.27 0.19分裝室0.09~0.16 0.13分裝室操作位置3.09~4.04 3.62治療室0.10~0.15 0.13給藥室0.11~0.26 0.18ECT室0.10~0.88 0.23骨密度室0.10~0.21 0.15放免室0.09~0.15 0.132.2  核醫學科表面污染監測:見表2。

表2  核醫學病房表面污染監測

測量位置活度濃度(Bq/cm2)平均值(Bq/cm2)放射源庫0.34~0.42  0.37分裝室0.17~0.26  0.24操作者手0.21~0.24  0.23治療室0.12~0.21  0.18給藥室0.12~0.24  0.18ECT室0.16~0.19  0.17放免室0.14~0.21  0.16

2.3  職業人員個人劑量調查:對調查人員進行檢測,其個人受照有效劑量范圍(mSv)在0.05~2.22之間,平均0.28 mSv。

2.4  醫護人員防護中存在問題:見表3。

表3  核醫學科室醫護人員防護中存在問題

防護情況例數構成比(%)防護物品不足3111.15 醫護人員意識不高269.35 制度執行情況不佳4114.75 廢棄物處理不當217.55 藥品存放、使用方法不正確3512.59 3 討論

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及自我防護已受到當今社會普遍的關注,為減少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減少各種危害因素,根據放射防護三原則:實踐的正當性、防護的最優化和個人劑量限值,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3.1  制定防護管理制度,確保制度落實:根據醫院情況,制定相應的放射管理制度以及防護制度,并實施配套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差錯事故登記制度》,對不良反應的緊急處理和放射性污染的緊急處理做出相應規定,使相關科室能夠協同處理較復雜的突發事件,一旦遇到重大事故能夠及時上報,處理較妥善。安排人員對制度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考察,使醫院中形成良好的防護管理氛圍,確保人員安全。

3.2  提高醫護人員職業防護意識:醫護人員對職業危險的認識程度對其主動、自覺采取防護有直接影響。在定期開展職業防護要教育的同時,要指定專人進行管理與監督,督促醫護人員自覺、自愿進行職業防護。操作時,醫護人員應做好放射防護,穿戴工作服、帽、鉛衣、手套及防護眼鏡等個人防護用品。醫護人員工作時應佩戴劑量儀,同時防止放射性物質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傷口進入體內,要定期體檢,為其建立健康檔案。

3.3  加強醫護人員防護培訓,規范操作過程:每位核醫學醫務人員在正式工作前接受職業風險防護培訓,在熟悉放射防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持證上崗,而且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輻射安全規程操作。在操作前,醫護人員無放射源的情況下充分作好準備工作。用藥時應在有屏蔽的鉛玻璃進行。對于輻射強的射線,最好在玻璃罩上加一層薄的鉛防護層,而且要做好韌致輻射的防護[4]。吸藥時要戴口罩、手套、防護用具,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注射時最好使用注射器防護套。一旦放射性藥濺到皮膚,應立即用清水反復沖洗,以減少放射性照射損害程度。如果工作臺或地面有發生放射性藥物外溢,應及時用紗布抹洗干凈并將紗布裝入專用、內襯塑料袋的放射性廢物容器中,按放射性廢物規定處理。用過的棉簽和一次性醫用手套不可隨處亂扔,也應放置上述在專用放射性廢物容器中,集中處理。廢物容器表面顯著位置應標有核素種類、廢物類型、和存放日期,放射性廢物應有專職人員負責收集、存放和處理,該人員應熟悉管理原則,掌握劑量檢測技術,設存儲登記卡,處理過程要記錄備檔[5]。結束后,醫護人員最好在離開放射源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其他整理工作[6]。在滿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醫護人員要盡可能縮短與放射源的接觸時間,增加與放射源之間的距離。而且嚴禁在活性區內吸煙、飲水及進食。

3.4  合理布局及增加防護設施:首先應通過合理布局減少核醫學病房環境的污染。應按放射性活性區與非活性區將工作場所分開,采取清潔區、活性區的三區制原則布置,并按照放射性水平的高低依次序排列[7]。將清潔區包括辦公室、會議室、值班室等,分配在常年的上風向,保證無放射性物質污染。低度活性區如病房走廊、治療室等,一般是不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質,但有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或輻射的區域[6]。高活性區如分碘房、操作室等,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質,通常設在病房末端。醫院必須保證核醫學工作室人員防護設施和物品的齊全,同時,有條件的醫院可以核醫學病房內配備可視對講機,醫護人員可以在既不直接接觸患者、又不影響工作、且可以觀察到患者的病情變化的情況下,通過可視對講機與患者溝通。

3.5  加強給藥后的患者管理:患者口服或注射放射性藥物后,要囑咐 患者在病房休息,要求其在5個半衰期內不要隨意離開自己的病房,同時避免與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的接觸,以盡量減少患者帶來的照射[6]。而且患者住院期間,其使用的衛生器具應要沖洗徹底、單獨存放。

4 參考文獻

[1] 李傳瓊,崔邦平,代文莉,等.核醫學科護士職業風險防范措施的探討[J].中國醫學論壇,2005,25(5):373.

[2] 馬慶杰,羅云霄.核醫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6.

[3] 黃善珠,韋瓊蘭.供應室護士的職業危害認知調查及自我防護對策[J].廣西醫學,2009,31(2):263.

[4] 朱壽彭.放射毒力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5.

篇5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迅猛發展,放射設備的不斷更新,業務量大,使用率高,由于X線本身所具有的損傷特性.在使用中若不注意對它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將對工作人員和被檢者造成潛在的損害,X線輻射的危害性尤為突出,已經引起高度的重視做好放射防護是當前重要工作內容之一[1]。為了全面了解醫用診斷X線機防護情況,加強放射衛生防護工作。貫徹執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及《河南省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管理辦法》等放射防護法規、規章、辦法。我們對我區39臺X射線機的放射衛生防護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匯報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對我區29家醫療機構的進行醫用診斷X線機進行調查。

1.2 儀器 美國產451P巡測儀,國產RD98劑量儀。均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檢定合格。

1.3 調查標準 用《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l88712002)、《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標準》(GBZl302002)[2,3]對醫用診斷X射線機監測數據進行評價,按照《放射診療管理規定》對場所現場進行監督。

1.4 調查內容 醫療機構X射線機房防護設施:機房位置、機房面積、工作狀態指示燈、電離輻射警示標識、人防護用品;周圍環境輻射水平檢測:機房周圍、操作位置、觀察窗、防護門、四周墻外、檢查室窗外。

2 結果

2.1 醫療機構基本情況29家醫療衛生單位共有可以工作使用的39臺診斷X射線機,裝機容量500 mA 30臺、200 mA 9臺,所有醫療機構醫用診斷透視和攝影均為隔室操作。

2.2 39臺醫用診斷X射線機X射線機房防護設施調查情況,見表1。

2.3 39臺醫用診斷X射線機房周圍環境輻射水平調查情況,見表2。

3 討論

隨著放射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X線檢查在醫學領域中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但X線對機體有毒害作用,機體受到射線照射后,吸收了射線的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很快發生電離和激發。繼而引起生物分子結構和性質的變化,由分子水平的損傷進一步造成細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體水平的損傷,從而發生一系列的生物效應[4]。由于我們的放射工作人員長期、固定的在有放射污染的環境內工作,應積極加強放射防護。

通過本次39臺醫用診斷X射線機放射衛生防護情況進行了調查,機房防護設施存在這機房位置、機房面積、工作狀態指示燈方面的不合格情況。最為突出的是機房面積不合格率達25.64%。個人防護有品準備齊全但是沒有個人應用,是由于醫用診斷透視和攝影均為隔室操作造成。X射線機房周圍環境輻射水平檢測合格率91.46%,超標率8.54%,防護門超標率25.64%,檢查室窗外超標率20.51%,觀察窗超標率5.12%;以上超標主要問題在這些門窗的邊隙封閉不嚴造成。

放射科醫師及技術人員必須掌握防護知識,放射防護安全教育培訓,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認真遵守操作規則[5]。加強放射診療工作的管理,定期檢查放射診療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等制度的落實情況,加強監督執法隊伍建設加強衛生監督管理,保證醫用診斷X線機防護措施和方法到位,避免和防止發生防護不利造成危害。

參 考 文 獻

[1] 范深根.我國放射事故概況與原因分析.輻射防護,2002,22(5):15.

[2] GBl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S].

篇6

X射線是波長介于紫外線和γ射線間的電磁輻射。X 射線機的運行往往對放射科醫生及周圍環境人員容易造成輻射傷害, 因而做好X 射線機房設施的防護非常重要。為貫徹國務院頒布的《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摸清我市醫用X射線裝置的防護現狀,我們對遂寧市、縣、區、鄉四級21家醫用X射線機進行了較全面的調查和監測,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體檢并對進行放射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現將調查結果及防護對策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遂寧市、縣、區、鄉四級21家開展醫用X射線影像診斷工作的醫療機構。

1.2方法

1.2.1基本情況調查、場所防護檢測及X射線設備性能檢測,采用統一的原始記錄表格,對各單位的醫用X射線設備名稱、型號、產地、出廠日期、用途、機房建筑面積、機房位置及相鄰關系、機房結構及厚度、控制室情況、門窗及布局的合理性、防護材料、通風情況等進行登記。

1.2.2按國家標準《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標準》的要求進行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體檢。

1.2.3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個人劑量監測。

1.2.4使用美國Fluke Biomedical生產的451P型加壓電離室巡測儀。

2調查結果及分析

2.1監測結果 調查和監測放射場所21家,200~500mA醫用X射線機21臺,計21個球管,均為拍片機。球管使用年限0.2~13年,平均為3.4年。21家放射場所的控制室、機房外周環境的泄漏輻射水平均符合GB18871-2002對輻射實踐的防護要求。在21臺醫用X射線機性能檢測中,有球管的X射線照射量率/劑量率達到國家《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標準》(GBZ130-2002),其中16臺達標,達標率76.2%;5臺不達標,不達標率23.8%。

2.2體檢結果 從表1中可見,我市放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參加體檢270例中,血常規改變37例,其中白細胞總數低于4.0×109/L的有14例,陽性率5.2%;血小板低于90×109/L的有23例,陽性率8.5%;染色體畸變率及微核率均無異常;眼晶狀體混濁3.3%,見表1。

3對策

3.1衛生行政部門加強監督監管 在加強預防性衛生監督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經常性衛生監督和檢測。加強聯系、信息交流,相互協調、統一部署,按照國務院頒布的《條例》及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措施從嚴管理。要做好診療機構放射衛生防護工作,保障放射工作人員健康,避免公眾收到不必要的照射,應加強控制室防護門、防火墻、候診區的防護[1]。

3.2加強放射監測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的建設 放射工作是一項特殊工作,結合我市情況,建議成立輻射所,配備專用設備和專職人員及一定數量的經費,對我市放射工作進行預防性和經常性的監督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免釀成事故。認真貫徹《條例》,組織培訓衛生行政部門要給予支持,做好給醫療單位動員工作,協助專業機構搞好我市放射防護工作及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監護、管理,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及個人劑量檔案。

3.3做好防護知識的培訓工作 切實做好放射防護知識的培訓工作,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放射防護知識的培訓,提高醫院工作人員對醫用X射線專斷項目的職業病危害的認識,提高安全防護意識,提高防護水平。同時應進行廣泛的防護知識及放射衛生法規的宣傳教育,以增強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防護意識與法律意識,加大對放射衛生防護的經常性監督檢查力度[2],使放射診療技術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公眾。

3.4建設放射防護管理體系 此次調查發現,遂寧市只有部分醫院成立了相關的管理機構,但大多數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放射防護管理體系,加強放射防管理,使放射防護管理可以有效并長期運行,是搞好放射衛生工作的根本措施。

4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診斷技術在不斷進步,目前遂寧市已經逐步使用低輻射劑量的儀器,數字X射線機也在推廣使用,X射線診斷工作中存在的輻射污染問題也將得到有效的控制。不過,醫用X射線診斷工作中的輻射危害仍然存在,相關工作人員不能掉以輕心。

篇7

在大力發展基層醫院建設中,放射科室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部門。但由于基層的放射科室建設,設備狀況和人員的防護意識較弱,防護措施做不到位,對放射醫護工作人員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就邢臺縣基層醫院放射防護情況做出的調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加大監管力度的措施的意見。做好放射設備的標準建設維護,按要求進行操作檢查,對保護從事放射工作的醫護人員及受照射的公眾,身體健康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1邢臺縣基層醫院放射科現狀及防護分析

邢臺縣地處河北省南部,山區,受地域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相對較為緩慢。全縣共有四家縣級醫院,十五家鄉鎮醫院,目前只有一部分設置了放射科室,配備了放射檢查設備。但由于對于放射科室的作用認識不足,設備條件限制,以及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有限等等問題,在日常的檢查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就調查的情況來看不容樂觀。

1.1基礎設施簡陋,設備檢查能力較弱。

在調查中發現,邢臺縣的四個縣級醫院的條件要比鄉鎮醫院要好,配置CT三臺、X光機四臺。邢臺縣設有放射科室的鄉鎮基層醫院十五家,共配置了十四臺X 光機,且X光機分別是六十到八十年代配置放射設備。受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普遍基礎設施簡陋,沒有專門的隔離操作室,對周圍的輻射、醫護人員和患者不能達到更好的防護。另外,由于設施的簡陋使用面積不達標,基本建設都是檢查、治療等等集中到一起的,沒有進行專門的分類和隔開,最常用的就是X拍片檢查和普通照相,更深層的檢查沒有得到開展。

1.2思想觀念落后,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

由于人們的對醫學知識以及放射診療對病情檢查和輔助診斷的不了解,以及思想觀念上對放射性輻射和照射認識上誤區,擔心放射檢查對身體帶來的危險,從而產生不愿意進行放射檢查,躲避放射檢查。進而造成放射科室建設上的不重重視,都是對放射檢查的認識不足所造成的。另外,縣及鄉鎮基層醫院,由于條件有限,無法利用高薪招聘的方法,或者以更有利的條件吸引更高層次的專業放射技術人員工作,致使放射科室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邢臺縣放射工作人員40名,其中影像專業畢業29名,11名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兼任,從事放射診療工作,其中三名無學歷非專業的人員,初級培訓為放射科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學校放射檢查標準化培訓,認為X線對醫患等公眾照射危害不大,操作流程和方法上達不到防護的要求標準,這是放射檢查工作中必須要調整的內容。

1.3工作環境較差,防護措施不到位。

環境條件決定了基層醫院的基礎設施都十分的簡陋,現有的基層醫院的放射科室都沒有按照防護標準的要求來建設放射科室,這給放射科室的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危險。在日常放射診療的工作中,無法按照規范的作業標準來工作,有的沒有穿戴防輻射的鉛衣、鉛帽、鉛眼鏡、鉛手套等,及其他應有的防護措施,這給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隱患。調查檢查過程中發現患者及公眾的陪護人員幾乎疏于防護。更是觸目驚心。今后工作中加大監督的力度,保障醫患及公眾輻射照射安全。

1.4管理不嚴格,制度不健全。

放射檢查一般情況下,做好防護措施,正確得當,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但違規操作,防護不嚴,就會造成一系列的人身傷害。由于對放射科室建設思想不充分,對放射檢查診斷知識的認識不足,多家基層醫院的放射科室在管理上存在著很多的漏洞,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危害。管理制度沒有上墻標明,診斷管理分工不明確,違規操作,發現問題不及時上報,延誤病情。另外,制度管理不嚴格,病人在檢查室,機房門窗不嚴密,對周圍的醫護人員和病患造成輻射,以及有患者家屬跟隨者疏于防護,這都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2基層醫院放射科室提升管理建設力度的措施

放射科室是醫院臨床檢查中重要的科室,對于臨床中多種病情的檢查和輔助診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尤其對于山區鄉鎮,距離城市大醫院較遠的基層醫院,加強醫院放射科室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加強放射科室的管理,增強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是關系到醫護人員和患者身體健康的切身利益,也是很在必要的。

2.1多措并舉,建設高標準的放射科室。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衛生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方籌措下對基層的醫療條件進行了改善。但由于基層醫療環境條件較差,放射檢查的水平不高,制約了基層醫院的病情診斷水平。今后首先要從思想上提高對放射檢查的正確認識,加大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知識培訓,提高放射工作人員素質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方式宣傳,使患者陪護人員及公眾了解輻射照射的危害,加大放射診療工作的監督力度,多措并舉,在基層醫院建設高標準的放射科室,與其他科室分離,建設專業的機房,提升設備的質量和檢查能力,將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2.2加強管理,提高專業人員技術水平。

要想真正的將放射科室建設起來,并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減少對醫護工作人員的身體輻射傷害,首先要從管理上入手,操作規范,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等制度上墻。檢查和診斷人員分開,各司其職,確保診斷的準確性。加強對放射科室醫護人員的防護培訓,了解設備所產生的輻射對人體帶來的危害,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來要求自己,提高放射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以減少操作不當對自己和患者帶來的身體危害。

2.3嚴格制度,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

篇8

醫護人員對125I粒子植入輻射防護現狀調查與防護對策

申靜 范超云

摘要目的:探討醫護人員對125I粒子植入和治療時的輻射防護措施。方法:根據125I輻射危害和輻射防護的要求設計調查表,對病區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醫護人員自身防護意識欠佳,防范措施不到位,出現頭痛、乏力、記憶力減退、白細胞下降等不同癥狀。結論:掌握規范科學的防輻射知識,正確使用防護用具,按照規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執行,確保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和職業安全。

關鍵詞 125I粒子;輻射危害;放射防護對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2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radiation protection surve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HEN Jing(Beijing Sun Palace Chaoyang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100028)

FAN Chao-yun(The China 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028)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and in the ward of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iodine 125 radiation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the ward staff and patients′familie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Nurses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 was poor,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not in place, headache, fatigue, memory loss, decrease of white blood cells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Conclusion:Master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radiation, the proper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medical staff 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occupation safety.

Key wordsIodine 125 particle;Radiation damage;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

125I粒子植入治療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近距離治療腫瘤的組織間三維立體定向的放射治療方法,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的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僅有微小損傷的一種治療方法,從而控制腫瘤發展及消除腫瘤。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18名醫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男2名,女16名。年齡22歲~39歲。平均年齡27歲。護士14名,醫師4名。接觸125I時間:>3年10名,2~3年3名,≤1年4名。

1.2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對病區醫護人員進行調查,共發調查問卷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為100%。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接觸125I放射粒子時間、人員類別、身體情況等。

2結果

醫護人員均有不同癥狀,11名醫護人員出現乏力;11名醫護人員出現頭痛;13名醫護人員出現記憶力減退;6名醫護人員出現白細胞下降。出現白細胞下降的醫護人員都是接觸125I 3年以上的人員。醫務人員為患者進行粒子植入,進行大劑量照射時穿著鉛防護服、佩戴普通口罩、帽子。術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護士操作時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3防護對策

3.1完善輻射防護規章制度、相關流程和補救措施125I粒子種植治療的核素釋放能量低、穿透力弱、臨床操作易防護,但人體受到輻射的累計劑量,隨著接觸放射源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在應用125I粒子植入治療的同時,為防止醫護人員與家屬等個體發生輻射傷害,保障醫務人員與公眾的健康和安全,醫院統一對所涉及的科室制定預防輻射的有效防護措施、流程、制度以及發生暴露后的上報和補救措施,必要時制定醫務人員輪崗制度。咨詢參與隨訪,及時分析原因,改進防護措施,將受到危害的醫務人員暫時調離原工作崗位,以減少醫務人員的職業危害。

3.2掌握輻射防護有效方法

3.2.1屏蔽防護選取適當的屏蔽材料做成屏蔽體遮擋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對治療過程醫護人員手掌、胸部和眼睛等部位無屏蔽狀態下年劑量當量最大值分別為(222.45±11.7)mSv/a,(12.75±1.2)mSv/a和(25.5±1.65)mSv/a,而在進行有效屏蔽時年劑量當量最大值則明顯降低,分別為(30.26±2.55)mSv/a,(0.45±0.06)mSv/a和(0.84±0.09)mSv/a[1],遠低于國家標準GB 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時源安全基本標準》中的年劑量當量限值[2]。因此需要配備鉛防護頸圍、鉛防護圍裙、鉛防護眼鏡、鉛防護手套有效屏障進行輻射防護,以減少照射劑量。醫務人員還應掌握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3]。

3.2.2距離防護距離放射源越遠,接觸的射線就越少,受到的傷害也越小。醫務人員近距離進行粒子植入時必須實行全方位防護措施后方可進入操作。植入過程中注意清點粒子顆數,嚴防粒子丟失和泄露,避免引起核污染。患者植入后回到病房,選擇有防護條件的房間,將進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集中在同室管理,不能做到單間管理,病室間床間距至少1 m[4],并在房間門口或床頭懸掛特殊標志。兒童及未生育者應盡量避免探視或與患者密切接觸更不能作為患者的陪護者。嚴禁患者外出到人群較多的地方,避免造成環境污染。醫護人員在做臨床護理和查房時盡量站在患者四肢附近,距離患者種植粒子處1 m以上。護士需要近距離護理操作和醫師查體時,應穿鉛衣或將鉛防護中單鋪到患者身上,遮蓋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然后為患者進行治療和查體,治療完畢將鉛防護中單收回。必要時為患者留置PICC管或留置套管針行靜脈輸液。兩周內注意分泌物痰中是否有粒子浮出,當發現粒子浮出時,千萬不可徒手撿起,應在適當的屏障下操作,使用長鑷子和湯匙夾起,放置于帶蓋的玻璃瓶內,與粒子源保持一定距離,并存放在少有人走動的地方,立即上報相關主管部門給與及時處理。出院時患者坐專梯與專車,不擠公交車,以免造成公共污染。

3.2.3時間防護在保證完成護理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練程度,以減少與放射源的接觸時間,各項操作盡可能集中進行。限制家屬的探訪時間。

3.3加強學習提高意識專業知識的拓展,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醫院除內部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和專業講座外,還應有計劃地派醫務人員外出參加業務培訓。內容需廣泛并涉及職業防護概念、措施、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醫院感染管理等相關知識,以便自覺及有效地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護。

3.4定期體檢醫護人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有問題隨時報告反饋,并給與及時治療,同時注意加強營養,未婚與懷孕者盡量不參加此類工作[4]。

3.5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巧妙運用溝通技術,適當調整工作強度,放松心情,將心理性職業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4討論

輻射的危害與毒性,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放射源對人體可能的傷害程度,將放射源分為5類:Ⅰ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種到1 h就可致人死亡;Ⅱ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以致人死亡;Ⅲ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類放射源為危險放射源。Ⅳ類放射源屬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Ⅴ類放射源屬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125I粒子屬第4,5類,但仍需要重視潛在照射的危險性。125I放射粒子只有γ及X射線且能量低。衰變方式是軌道電子俘獲,其中7%產生35.5 Kev單能的次級伽馬射線,93%產生27.5 Kev的X射線;它的半衰期為60 d,屬于中等半衰期,活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害。1 mci的源在大約半米的距離內被照射20~30 min,等于放射性操作人員25 μS/d的劑量。它屬于中毒性核素,破壞細胞組織,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125I主要損害為對甲狀腺的損傷,對性功能的影響,使計數減少、對智力的影響,記憶力下降、眼睛晶體損害、遺傳效應、白血病和惡性腫瘤發生率增加等。

125I粒子手術治療的患者人數逐漸增加,手術和治療的醫務人員基本不變,醫務人員長時間、常年甚至幾十年接觸放射源,受照的劑量當量累計增加,對醫務人員是有一定的傷害。醫護人員近距離為患者植入125I粒子且頻繁進行各種治療操作,家屬在照顧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時也很容易被輻射和化學毒害,因此醫護人員、患者和患者家屬應了解危害因素并加強輻射防護措施,避免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輻射屬于醫務人員職業防護中其中的一項內容,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醫務人員免受職業損傷因素的侵襲或將其所受傷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劉守紅.125I放射性粒子對家兔舌體組織放射性損傷的實驗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3.

[2]李健敏.125I粒子植入術后密切接觸者輻射劑量監測及防護[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3.

[3]楊玉志,邱春冬,王鵬.鉛防護服的性能檢測與分析[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1):114-115.

篇9

一、放射源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放射性裝置管理機構

根據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條例》要求,結合公司使用放射性裝置的實際情況,為安全使用防護管理好公司放射性裝置,各使用單位應制定放射性裝置管理機構及管理負責人、放射性裝置防護負責人、放射性裝置管理人員、放射性裝置工作維護人員等崗位職責。

(二)管理人員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頒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防護的有關規定和條例,對放射性裝置的安全使用、防護、人員設施的配備負全面管理責任。

2、按照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條例》要求,對在用、備用、拆卸的放射性裝置的使用管理、安全防護負責,組織制定放射性裝置防護管理機構、安全防護管理制度及相應的有關規程,確保放射防護工作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

(三)防護負責人職責

1、對放射性裝置的保管、使用、防護負全面責任。

2、負責管理放射性裝置的使用,達到國家規定的安全防護要求,確保放射防護工作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制定放射性裝置的安全防護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從技術措施上保證放射性裝置的安全使用。

4、組織有關人員對放射性裝置防護、使用、保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

(四)放射管理人員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頒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防護得有關規定和條例,對本部門放射性裝置的安全使用、防護、人員設施的配備負全面管理責任。

2、負責管理本部門放射性裝置的使用、存放,達到國家規定的安全防護要求,確保放射防護工作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負責管理本部門維護人員的業務學習及專業培訓,對維護人員必須持證從事本部門放射性裝置的維護工作。

(五)放射工作人員職責

1、遵守放射性裝置安全防護管理制度中的各項規定,并嚴格按制度執行。

2、遵守放射性裝置的安全操作規程,按規程要求維護好放射性裝置,并保證放射性裝置的正常安全使用。

3、遵守國家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各項規定,嚴格按標準工作。

4、負責對放射性裝置進行安裝、調試、校準及日常維護工作。

(六)安全操作規程

1、遵守國家頒布的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有關規定和條例,按照標準安裝、使用操作與維護。

2、按照操作手冊(說明書)正確使用維護。

3、在射線源周圍工作時,長期工作地點必須距離1米以外。

4、檢測、調試、維護放射性裝置時,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放射防護勞動保護用品。

5、更換放射性裝置時,必須關閉射線源,更換工作完畢方可打開射線源的封閉塊。

6、在放射源周圍工作一般不要超過2小時,超過2小時的工作應輪流操作。

7、距放射源2米內,不許進行電焊,如必須電焊,應暫時將放射源關掉。

8、不允許人為損壞放射源殼體的密封性能,不允許砸、敲、甩放射源殼體。

(七)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1、按照國家規定制定放射性裝置防護組織機構與職責。

2、按照有關規定對放射性同位素許可登記,由市級衛生防疫部門對放射性裝置每年定期進行監測、檢查,對維護工作人員作定期專業培訓及體檢,以保證安全使用放射性裝置。

3、放射性裝置的安裝、拆卸、轉移、維護、測試由各部門從事維護工作人員進行,技術人員進行協調并協同參加,其他人員不得隨意參與。

4、現場安裝放射性同位素檢測儀表后,應請放射性防護監督部門測量現場周圍的放射性計量大小,若測出計量超過規定標準,應采取相應的屏蔽措施。

5、定期檢查放射源殼體的閉塞塊(開關)性能,保證閉塞塊手柄轉動靈活,使放射性同位素處于十分安全完好狀態下工作。

6、放射性裝置必須設有安全警告標志,劃出安全防護距離,以防他人隨意接近。

7、放射性裝置專業維護人員,必須經過市級防疫部門進行專業防護安全知識培訓,掌握放射防護相應護放射性裝置。

8、對備用、拆卸存放在供應科倉庫的放射性裝置必須統一存放在較為安全的地方,必須存放在安全的屏蔽專用箱內,必須由專人負責并掌管專用箱鑰匙。

9、放射性同位素不得與易燃、易爆、腐蝕性的物品放在一起,其儲存場所必須具有防火、防盜、防泄漏的安全防護措施。

10、若放射性裝置封閉損壞或失效時,則禁止使用;一旦射線部件損壞,在射線源周圍圈起一個5米直徑的范圍,豎立一個警告標記,禁止行人走近此范圍。

11、發生放射性事故時,立即采取防護措施,保護事故現場,控制事故影響,并立即向環保、公安部門報告。

12、禁止對放射性裝置作拋棄處理。

二、放射性裝置應急準備及響應管理制度

1、認真執行《軍城煤礦放射源管理制度》,當發生放射源環境質量及安全健康事故時,按《重大事故匯報規程》進行匯報和組織搶救。

2、明確安全健康事故為緊急情況、環境質量情況為次級緊急情況。

3、嚴格放射源裝潢子的安裝,并有明確的安全警示標記,盡量減少核輻射。

4、應急預案:搬遷放射源時,要先去掉放射性,采用長把工具抬移并采取隔離措施,在放射源周圍工作一般不超過2小時,超過2小時工作應輪流操作。在放射源周圍工作時,必須距離1m以外,當發生意外事故時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關閉放射源,疏散人員,封鎖放射源工作地點并組織其他人員進行救護,撤到安全地點。

5、培訓:加強放射管理人員的安全預防意識培訓和法規教育,做到發現事故要及時匯報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自覺利用距離和屏蔽防護,定時參加衛生勞動部門的查體,及時對個人接觸劑量進行檢測。

三、核子秤管理制度

1、核子秤是一種高效、精確的計量儀器,必須按照規程正確使用。

2、任何情況下須對放射源及其設備作出清楚的標記,在其上或附近必須設置放射性警告牌,以保證人員在接近核子秤之前看到此標記。

3、核子秤裝置必須定期巡檢,主要查看其牢固性、穩定性。

4、為保證核子秤的可靠性,必須按規程規定對其進行靜態、動態的校驗。

5、非有資格且未接受過訓練的人員絕對不能移動放射源,任何人不得在放射打開時,打開A型架上部護罩。

6、靠近放射源外罩或在維護設備時,要關閉放射源裝置。

7、發生緊急事件時,不要試圖進行修理、拆除或處理受損的部件。

8、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除供應商外,任何人不得拆除放射源。

四、核子秤防輻射方法及應急措施

1、必須按照規程正確使用核子秤。

2、任何情況下須對放射源及其設備作出清楚的標記,在其上或附近必須安置放射性警告牌,以保證接近核子秤之前看到此標記。

3、從事放射工作人員配置鉛手套、鉛眼鏡、鉛圍裙等防護用品,在監測、調試維護、更換放射源時,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放射防護品,關閉放射源。工作完畢后,方可打開放射源封閉塊。

4、靠近放射源外罩或維護設備時,要按照相關法規,相關規定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品及關閉放射源裝置。

5、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不得拆除放射源。

6、定期請專業部門檢查放射源泄漏情況,發現泄漏超標,應立即請專業部門處理。

7、正常使用過程中若發現計量不準確等意外情況時,要立即請專業部門檢查是否有泄漏,不要試圖進行修理,應立即遠離放射源,并通知礦調度室等相關部門,并在危險區域設立警示牌,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8、每天觀察上位機情況,發現異常及緊急事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礦調度室、保衛科等相關部門進行必要處理,并要求相關人員撤離危險區域,立即到相關衛生醫療部門接受檢查治療。

五、放射性裝置應急準備及響應管理制度重復

1、認真執行《軍城煤礦放射源管理制度》,當發生放射源環境質量及安全健康事故時,按《重大事故匯報規程》進行匯報和組織搶救。

2、明確安全健康事故為緊急情況、環境質量情況為次級緊急情況。

3、嚴格放射源裝潢子的安裝,并有明確的安全警示標記,盡量減少核輻射。

4、應急預案:搬遷放射源時,要先去掉放射性,采用長把工具抬移并采取隔離措施,在放射源周圍工作一般不超過2小時,超過2小時工作應輪流操作。在放射源周圍工作時,必須距離1m以外,當發生意外事故時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關閉放射源,疏散人員,封鎖放射源工作地點并組織其他人員進行救護,撤到安全地點。

5、培訓:加強放射管理人員的安全預防意識培訓和法規教育,做到發現事故要及時匯報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自覺利用距離和屏蔽防護,定時參加衛生勞動部門的查體,及時對個人接觸劑量進行檢測。

六、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為加強對我礦放射源安全的統一監管,保障安全,結合水鋼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應急預案。

(一)事故分級

水鋼現有放射源為Ⅳ類和Ⅴ類放射源,可能發生Ⅳ類、Ⅴ類放射源被盜、丟失、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等一般輻射事故。

(二)職責分工

1、公司總調負責事故發生時的總體調度指揮。

2、環保部負責事故發生時與上級環保部門的聯系。

3、保衛部負責事故發生時與上級公安部門的聯系。

4、公司愛衛負責事故發生時與上級衛生防疫部門的聯系。

5、財務部負責事故發生時所需應急資金的落實。

6、供應公司負責事故發生時所需應急物資準備。

7、各放射源使用單位負責對本單位輻射崗位人員進行日常培訓,包括對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習,保證在輻射事故發生時能迅速啟動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防止事故擴大。

(三)事故應急程序

1、發生輻射、被盜、丟失、失控等事故時,現場人員立即向公司總調度室報告,由調度室迅速通知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單位啟動事故應急程序,同時組織事故現場人員盡快撤離至安全地帶。事故現場周圍要做好警示標志,防止人員誤入,造成人員傷害。

2、相關單位立即向上級環保、公安、衛生防疫等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并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現場處理。

篇10

1.1 對象

以轄區內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放射科、CT室、DSA機房、鉬鈀機房等放射工作場所為調查對象,對其輻射水平和機房外環境輻射水平進行定點檢測。2007年共檢測22家單位、51臺機器、1 314個測試點,2008年共檢測12家單位、30臺X線機、722個點。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儀器為智能化γ輻射儀FD-3013 A型,儀器統一經上海市計量測定技術研究院檢定合格。調查人員統一經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靜安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兩次培訓。測定方法依據《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監督規范》(GBZ 138―2002)、《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監測X機房外環境輻射水平檢測指導書》等標準進行。按照《放射診療管理規定》、《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安全基本標準》(GB 18871―2002)、《醫用診斷X射線衛生防護標準》(GBZ 130―2002)對監督監測結果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抽檢的醫療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均配戴個人劑量儀,均提供上崗前、在崗中、離崗后的健康體檢記錄及放射防護知識培訓記錄;機房內配備受檢者、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用品,墻上張貼受檢者危害告知書,放射工作場所出入口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及工作指示燈。抽檢的醫療機構均提供機房周圍環境輻射劑量定期檢測報告及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儀檢測報告。

2.2 抽檢合格率

不同等級醫療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公眾所在場所全部監測地點均合格,且2年的測定值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表2。不同類型放射機房放射工作人員、公眾所在場所全部監測地點也全部合格,且2年的測定值無統計學差異(P>0.05)。關機后機房本底值為0.06~0.17μSv/h,見表3、表4,表中數據均包含本底值。抽檢單位2007―2008年放射工作人員年劑量當量均小于5 mSv(表5)。

3 討論

靜安區位于上海市中心,放射診療機構密度大,病源廣。抽檢的放射診療機構,除口腔X射線機房外,機房面積約在15~45 m2之間,其中最小的機房(約為15m2)為使用了10余年的老式房間,雖然機房面積小于《醫用診斷X射線衛生防護標準》(GBZ 130―2002)的要求,但是由于機房的門、窗、墻采取了嚴格的防護措施,本次抽檢中未見異常。據此可見,對個別面積達不到要求的機房,如果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也可以達到較好的防護效果。此外,放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意對自身及受檢者的防護,2年間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的年劑量當量均

2007―2008年抽檢的醫療機構中,放射工作人員、公眾所在場所全部監測點均合格。究其原因可能和預防性、經常性衛生監督到位有很大關系。轄區內X射線機房多為新建、改建機房,抽查的醫療機構中有4家為2007年新建,2家為改建,其余X射線機器也均為20世紀90年代后產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改建建設項目需要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不經衛生審查引起嚴重職業性損害的案例時有發生[3,4]。即使是改建機房,如果預防性審核做不到位,仍然會存在放射防護水平不達標的情況[5]。在竣工驗收時,我們嚴把準入關,按照相關標準驗收。此外,在日常監管中,我們要求新購置X射線機器的單位進行申報,對機房設計圖紙進行審批,機器安裝后要進行機房的防護檢測等,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此次調查充分說明放射防護意識的提高、預防性衛生監督及經常性衛生監督的重要性,和莊惠民[6,7]等人的觀點一致。

本次抽檢發現一些潛在問題,如某醫院放射機房供患者進出的門是用插銷關閉的,有時候工作人員認為已經關上了,但實際并沒有插緊,造成的射線泄漏可能會對門外經過的人員產生影響。部分醫院病人很多,X射線機房沒有專門候診室,部分病人緊靠機房門等候,也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劑量照射。多年的衛生監督工作經驗顯示,防護門的門縫、觀察窗接合部密封不嚴或隨時間推移防護門內的鉛塊下沉導致門板變形都有可能影響防護水平;此外,有的放射工作人員雖有防護意識, 但工作忙時往往容易忽視對受檢者的防護,受檢者防護工作落實不到位。本次僅檢測機房周圍環境X射線劑量率,然而許多情況下,由于X射線的散射還會對放射工作人員和病人產生額外輻射[8]。

因此,在對病人堅持“醫療照射正當化、最小化,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下,還要不斷加大對放射工作人員及公眾的防護知識宣傳,可利用宣傳短片或防護宣傳欄,采取多種容易接受的方式在病人候診區域進行宣傳,有外賓的放射診療機構可制作中英文對照的防護宣傳材料,提高公眾的防護意識。要加強監督檢查定期監測,對防護門、觀察窗密封不嚴或防護門年久變形的都要督促醫院采取加固等方法改正;病人的候診區域要盡量遠離防護門。靜安區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在日常監管中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確保公眾和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但是醫療機構放射防護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常管常新的問題,需要常抓不懈。

4 參考文獻

[1]劉長安,蘇旭,孫全富.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M].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28-53.

[2]陳貴智,郭曉琴,蘇木坤,等.醫用診斷X射線工作者的眼部防護[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05,25(2): 169.

[3]蔡作溶, 黃靖. 某醫院診斷X射線機房改建的調查報告[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4,30 (5):320.

[4]Vano E, Gonzalez L, Beneytez F. Lens injuries induc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non-optimize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laboratories[J]. Br J Radiol,1998,71(847):728-733.

[5]仇復健, 戴練平, 魏敏, 等.106 家醫用診斷X射線機使用單位放射防護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職業醫學,2001,28(4):58-59.

[6]莊惠民,朱萍萍,吳瓊,等. 醫用X射線機房放射防護監督抽檢及管理對策[J].上海衛生監督,2007,2(4):19-24.

篇11

2結果

2.1設備配有情況13所(61.9%)醫院配備射線屏蔽手術間,19所醫院(90.5%)手術室配備移動放射設備,9所醫院(42.9%)手術室配備放射防護屏,14所醫院(66.7%)手術室配備放射防護服,9所醫院(42.9%)手術室配備放射防護帽,11所醫院(52.4%)手術室配備放射防護頸圍。

2.219所醫院有放射設備手術室醫院防護物品配備情況有13所醫院配備射線屏蔽手術間共18間,平均每所醫院0.95間;移動放射設備24臺,平均1.26臺;放射防護屏12個,平均0.63個;放射防護服46件,平均2.42件;放射防護帽20個,平均1.05個;放射防護頸圍31個,平均1.63個。

2.319所有放射設備手術室手術人員術中透視時防護方法21所醫院共發放調查表210份,回收202份,對其中配備術中放射裝置的19所醫院反饋的190份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每次術中透視時均使用防護服14人(7.4%),有時用有時不用防護服122人(64.2%),從來不用防護服54人(28.4%),穿防護服不離開手術間47人(24.7%),穿防護服并離開手術間62人(32.6%),不穿防護服時離開手術間129人(67.9%),不穿防護服時回避于放射防護屏后42人(22.1%),均未接受放射防護專業知識培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区在线观看 | 天天干天天草 | 五月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黄视频 | 国产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免费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色妞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香蕉成人啪国产精品视频综合网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吃药 | 亚洲不卡电影 | 欧美日本片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日韩av电影网站 | 欧美高清二区 | 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 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91精品网站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三上悠亚 |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高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黄色一级片在线 | 精品九九|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尖叫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狼人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男女国产视频 | 午夜黄色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蜜月 | 免费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彩视频 | 亚洲第八页| 婷婷激情在线观看 | 黄色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