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高等醫學教育研究

高等醫學教育研究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9-24 10:28:54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高等醫學教育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高等醫學教育研究

篇1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疾病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及其行為因素誘發的心腦血管病、精神疾病、腫瘤等非傳染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人類對健康的定義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醫學模式也由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在重視生物因素的同時,把人的健康問題置于其所處的社會關系中來考慮,要注重對人類生命內在質量的關懷,關注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此,醫學教育也應該順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這就對醫藥衛生人才整體素質尤其是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醫學工作者必須具有人文關懷的思想,肯定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對健康的作用。醫學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應該在高等醫學教育中得到應有的體現。

二、醫學生應具有的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是指由知識、觀感、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是與人打交道,履行的是救死扶傷的職責,就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人文素質,首先,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知識,包括歷史、文學、法律、藝術、哲學、道德等知識。其次,要有人文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既要學有專長,又要有敬業精神,不但要學會做事,而且要學會做人,提高對社會發展規律性的認識,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再次,要體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核心,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注,人文精神中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體驗,著重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最后,具備醫學人文素質。醫學的服務對象是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人群和個人,由此決定了醫學不僅具有科學價值,而且具有社會、經濟、文化、道德等人文價值。醫學生必須強化對醫學人文社會性質及醫學與社會關系的認識,著眼于樹立正確的醫學價值觀。全面應用心理、社會等醫學人文知識和手段,培養學生參與醫學診治過程的能力,因此醫學生必須具備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行為醫學、健康教育等專業內容的專業人文素質。

三、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1.傳統專業思想的束縛

由于根深蒂固的傳統專業教育思想影響,忽視人文素質教育,表現為:

(1)重專業,輕基礎,重科技,輕人文,突出知識的積累,輕視能力的培養。

(2)課程體系不完善,目前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設置較混亂,開設的課程門數不多,而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忽視人文教育和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以致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大都是與所學專業課程直接相關的課程,無法滿足學生對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知識需求,造成醫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缺陷。

2.教學目的不明確,教育效果不明顯

醫學應該是一個以有生命的、有心理的、有情感的人為對象的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但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往往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未能進行有機的整合,顯得多、雜、淺,教學雙方都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醫學生人文底蘊薄弱,對待人文素質教育仍持敷衍與不以為然的態度,缺乏接受學習人文素質教育的強烈動機。

3.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部分醫學生忽視對人文知識的追求與學習,缺少自覺和主動學習精神,甚至有相當一部分醫學生認為人文素質對于醫學生沒有太大關系,對學校組織的人文素質教育活動存有抵觸情緒,抱著“被觀眾”參與態度。這種置身事外的心態往往有悖學校開展活動的初衷,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受實用主義的影響,更愿意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學習上,忽視自身文、史、哲等人文素質的培養。

四、醫學院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1.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培養醫學生不但要具有知識底蘊,而且要樹立關愛生命和尊重人權的觀念,同時還要強化醫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引導學生能夠恰當處理醫療實踐中具體問題。為此,首先,要適應模式的轉變,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應對人文素質教育給予傾斜。不但要開設人文社會課程,從整體上營造學生的人格,還要開設相交叉的醫學人文素質課。如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等課程,為醫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開設人文整合的思維模式,使醫學人文精神作為一個整體融入醫學生的生活和醫療理念中。其次,從人文教育的觀念入手,制定適合人文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措施,研究我國傳統人文教育的優勢和不足,結合人的價值觀、理想觀、成就觀做合理取舍和調整,確立人文教育的方向,整合人文教育內容,調整人文教育的方法。再次,是課程內容要體現醫學專業特點,符合醫學人才培養的規律。專業課的教學應寓人文精神于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醫學與人文學科的內在聯系,貫穿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人文

社會課程要結合醫學專業特點,恰當涉及醫療改革、醫患關系問題、安樂死等相關問題,使人文課程教學與臨床實踐結合,不但使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教學中得到貫徹,而且能提高人文教育的效果,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2.發揮校園人文環境的作用,營造醫學人文氛圍

校園人文環境是一門隱形課程,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中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醫學名人雕像、名言警句、格言、各種講座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演講、社團活動、書法詩歌是陶冶學生情操,升華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載體。特別是開展具有醫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護士節”、醫學生誓言、授帽儀式、授衣儀式等活動。實踐證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具有濃厚的人文氛圍的校園文化,把我國傳統中醫的“醫乃仁術”傳統和西方“人本主義”精神結合起來,凝練校園文化精神,使之深入人心,是達到醫學人文精神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3.重視社會實踐和臨床實踐環節,拓展人文素質教育空間

醫學教育特點,決定了醫學生必須參加課程見習、教育實習、畢業實習過程及其它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不斷進行文化服務意識、醫德醫風、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人文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讓學生利用自己的醫學專業優勢,開展社會醫療衛生服務,如“醫療服務三下鄉”“志工服務”“健康教育在社區”“義診服務”“社區衛生服務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不但培養和鍛煉醫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人文情懷、社會責任感,而且在實踐中加深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和思考,增進對病人和生命的尊重和關愛,從而提高內在的人文素質。在臨床實踐中,培養學生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正確認識和處理醫患關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醫療衛生工作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的實質,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臨床實踐中,喚起醫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懷,領悟醫學科學的人文價值,使個人價值在為社會和老百姓的服務中得以實現。

綜上所述,加強醫學高等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優良醫德醫風、精湛醫療技術、廣博人文知識、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袁衛紅,張怡,周起敬.淺議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3B):243-244.

篇2

隨著世界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快速推進和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醫學模式已發展到“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階段,這對傳統的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臨床醫學人才只有具備較強的臨床、科研及社會實踐等綜合能力,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衛生人才的需求。中國醫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課題組制訂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明確指出“醫學畢業生的質量是衡量醫學院校教育質量的最終標準,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2]但目前國內不少高等醫學院校(包括我校在內)基本上仍在“基礎--臨床--實習”三階段教學模式下運行,此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分析、解決臨床實踐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社會發展對未來的醫生需求和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本文從臨床醫學實踐自身特點出發,試從醫學生接觸臨床、科研、社會實踐的角度,對國內外高等醫學實踐教學開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探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接觸臨床教育模式的對比分析

歐美、日本等國和地區的高等醫學教育模式,具有基礎與臨床教育相互滲透、讓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的特點。比如美國采取基礎階段滲透臨床階段教學內容,臨床階段聯系基礎階段理論知識,甚至基礎與臨床教師共講一門課程[3]。英國和澳大利亞則多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醫學問題為主線,根據病例組織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主導作用 [4-5]。日本提出“楔形教育”的模式(即前兩學年提前插入專業基礎課,后期采取復修基礎課)和整合醫學教育模式(即實行基礎與臨床綜合教學,如某一課題(如肝臟)從細胞、組織、器官生理、病理等橫向水平進行講授),通過實施基礎與臨床綜合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對與臨床相關聯的基礎知識更易理解[6]。

然而,國內不少高等院校醫學教育的基本框架仍是“基礎--臨床--實習”三段式,這雖然有利于學生比較集中地對基礎醫學的知識進行系統地學習和培訓,但和國外醫學教育模式相比,這種三段式教育模式下的以課堂灌輸為主的教學形式,基礎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結合不緊密,易造成忽略醫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能力提高,致使醫學畢業生的人文素質較差,專業面過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缺少創造性思維,綜合素質不高[5]。這種教育模式所產生的弊端也是目前國內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早期接觸臨床”教育模式遵循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轉變為以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為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重心,可革除醫學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弊端,能夠真正實現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直接聯系。這種教育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臨床整體思維概念,增強職業認同感及責任感,而且還可以訓練其與醫患間的溝通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其主動獲取臨床知識的終身學習能力。故此,我們需要借鑒國外高等醫學院校的好的經驗,遵循臨床實踐五年不斷線和實踐教學為整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重心的臨床人才培養規律,創新早接觸臨床的教學模式,構建早期進入臨床的教育教學平臺,為學生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二、接觸科研教育模式的對比分析

科研能力是科學素質的核心,是人們運用已有知識和科學方法去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心理品質和能力[6]。醫學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創造,是培養復合型臨床醫學人才的關鍵所在,提高醫學生的科研素質是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7]。國外對醫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視,課堂教學重視傳授取得結論的思維過程和科研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而不像國內“填鴨式”灌輸結論。將教學、科研有機結合,給本科生提供早期融入科研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熏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鍛煉優秀品質,是許多國外研究型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策略。早在196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創設了“本科研究機會計劃”,其經驗為世界諸多高校普遍效仿[8]。如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學生進行科研,用于醫學生的科研訓練上的時間和精力多達3個學期。許多國外大學及其附屬的醫院或研究機構,開設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招募醫學及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本科生,鼓勵其參與科研實踐[9]。

然而,國內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科研能力培養,主要集中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而本科階段科研能力的培養仍是一個薄弱環節。張勇等[10]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了解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現狀,結果表明參加過循證醫學科研項目的培訓以及經常參加醫學科研論文講座的學生的比例分別為18.92%和10.81 %,參與發表科研論文的學生也僅有13.51 %,對自己的科研素質滿意的學生只有6.22%,35.14%和45.95%的學生了解過PBL教學和TBL教學,顯示出臨床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整體較低。目前普遍存在對本科醫學生科研價值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本科畢業生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意識不強等問題,以至于絕大多數醫學本科生畢業后創新意識欠缺,科研能力不強,綜合分析能力較差。

21世紀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表明,研究型教育模式將是大學培養具有創新品質的高層次人才的基本途徑。我國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明確提出:通過五年的在校學習,應獲得臨床醫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以適應今后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需要[11]。這就要求我們摒棄以往只對研究生進行科研能力培養的觀點,引導醫學本科生盡早參與科研,培養醫學生未來參與醫學科研的興趣,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利于培養出能夠挑戰醫學難題、解決醫療實際問題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三、接觸社會教育模式的對比分析

社會實踐是醫學生成才的有效途徑。歐美國家的高等醫學教育十分重視醫學生社會實踐的早期接觸,能夠利用社會(社區)資源從事實踐教學。如美國[11-14]醫學院采取社區導向的醫學教育模式,通過社區醫療門診訓練,激發醫學生對后期臨床專業學習熱情,注重培養學生理解精神和軀體疾病過程,培養其人道主義精神,使學生體會作為醫生必須具備的品德。

國內高等醫學院校接觸社會實踐的教學活動的開展,相對國外來說相對滯后。雖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社區衛生志愿服務、開展健康宣教及各類課題的調研等活動,使醫學生拓展了視野,能夠關注社會基層醫療衛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從整體來說,還存在形式單一、缺乏專業指導和客觀評價指標等諸多不足。

從醫學人才成長的歷程和國內外接觸社會實踐的情況來看,早接觸社會實踐是臨床醫學專業教育必須加強的重要環節。尤其是針對目前我國醫學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更應借鑒國外社會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制定一套完整的社會實踐實施大綱,將社會實踐納入正常教學計劃,建立穩定的運行機制,逐步完善的社會實踐考核制度。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為依托,建立穩定、對口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活動外部環境。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效果評價體系,使學生早接觸社會的實踐教學活動評價指標客觀化。通過早接觸社會實踐活動實施,培養具有獻身精神、協作精神、人道主義精神,富有愛心、耐心,高度的責任感的醫學人才。早接觸社會實踐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減輕就業結構性矛盾,提升畢業生的自身綜合素養,適應社會需求。

總之,通過國內外高等醫學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比較,可以看出,加強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接觸科研、早接觸社會實踐的“三早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和必須的?!叭缃逃辈粌H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明確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使其在實踐中學會正確處理醫護關系、醫患關系及各種工作原則,而且能夠使學生在獲得和擴充知識的同時,掌握未來的工作方法,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將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踐有機的融合、統一起來,對于推動當前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轉變,促進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推廣和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旗濤,曹德品,王玲,等.訪問美國醫學院校側記[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1):59-60

[2]付有龍,王麗.中英高等醫學教育比較及啟示[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 28(10):68-70

[3]王庭槐.英國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研究[J].醫學教育,2005,(1):84-89

[4]劉玉妹,山下昭.日本醫學教育改革現狀[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0,21(2):22-25

[5]曲藝,趙曉東,丁會峰,等.德、英、美醫學精英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12(28):943-945

[6]虞立紅,王靜愛.地理學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模式探討--以北京師范大學資環系地理學本科生培養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4,(3):24-28

[7]張作鵬,梁子敬.醫學本科生科研素質的調研及對策[J].臨床醫學工程,2010,4(17):139-140

[8]楊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國內外本科生科研訓練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9]張蔚,張秀軍,孫業桓,等.某醫學院校醫學本科生早期接觸科研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5(6):531-534

[10]張勇,周慧銀,茍亞妮,等.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0):96-97

[11]李小波,顧鳴敏.臨床醫學冬業培養目標的分析與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1):20-21

篇3

2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搞好預防醫學教學工作

目前,大多數預防醫學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和職業病、營養與食品衛生、疾病預防和控制、衛生統計、流行病等。按照目前我國對基層醫療人員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增加社區衛生服務、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新發傳染病的防治等內容。預防醫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往往只看重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認為預防醫學無關緊要。因此,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轉變學生的醫學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畢業后能自覺將預防醫學知識應用到醫學實踐中,從而培養合格的、面向社區的、全面型的醫學人才。

2.1理論課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實現多媒體教學,其與傳統教學比較,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提供大量、直觀、生動的信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照本宣科,應利用多媒體將文字、圖片和視頻有機結合起來,講課內容盡量貼近生活。如講維生素C時,可以講述哥倫布在探險過程中是如何發現可以預防和治療壞血病的故事;講環境污染物鉛、鎘對人體的危害時,可以播放新聞調查等視頻,以事實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講臺上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環境污染事件;講塵肺時,可以引出我省的開胸驗肺事件,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創新教學理念。預防醫學會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很多學生課前不預習,無法看懂這些知識,從而失去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等方式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復習相關的知識。同時,教師要注重語言藝術,在課堂中可以使用網絡語言,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

2.2實驗課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注重實踐應用

預防醫學實驗課中流行病與衛生統計部分占的學時比例較大,這兩部分內容主要講授的是方法學,理論和公式比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經常應用到,而有些學生在高中學的是文科,數學基礎較差,因此僅僅依靠課堂的時間消化這些抽象知識難度較大。通過對我校臨床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少有學生在課后對流行病和衛生統計這兩部分內容進行復習,鑒于此,實驗課應多安排流行病和衛生統計的內容。以往的實驗教學通常是教師出一道或兩道計算題,讓學生參考書上的例子進行解答,學生普遍反映只會“依葫蘆畫瓢”,對理論課上講授的知識如何應用沒有理解和掌握,此種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有些院校受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讓學生上機練習。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實驗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改革,如可以讓學生運用現況研究的方法使用調查表實地收集、整理資料,然后運用統計學知識對數據進行編碼和資料類型的轉換;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讓學生學習用軟件進行信息錄入,建立數據庫,然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并根據研究目的采用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咨詢者引導學生,不受學時的限制,讓學生自己支配時間,獨立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實際中熟練應用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的知識。

2.3嚴謹治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教學態度,不斷拓寬知識面,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溝通,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課本知識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師應經常學習、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次要加強科研工作。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實用型、高技能型醫學人才。醫學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科研過程中收集的資料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成為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使學生初步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我教研室正在進行農村學齡兒童營養干預的項目,可以在課堂中將項目的開展過程向學生講述,并將涉及的營養學基本知識、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和醫學統計學的統計方法進行介紹。

篇4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7(b)-111-02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clinical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GAO Xiu-wen1, LUO Qing-dong2,LIU Jin-yu1,WANGYan-xia1

(1.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161006,China;2.The Medical College of Qiqihar, Qiqihar 16104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hands-thinking ability, we have higher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for assess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basic clinical knowledge, the graduates production practice, graduated from trinity in three stages, built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 and in 2002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search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medical examin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Practice and research

為盡快與國內、國際先進的醫學實踐考核模式接軌,達到“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不斷建立和加強醫學生的臨床思維,我們以注重動手能力、強化診療意識為出發點,從多角度、多方位整體構建了臨床實踐教學考核新方法――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通過在臨床實踐教學考核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00~2002級醫本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1.2方法

將2000級(45名)、2001級(53名)醫本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作為對照組;2002級醫本臨床醫學專業45名學生作為實驗組,對兩組的臨床綜合實踐考核成績、就業、考研、問卷調查四方面作為評價指標,觀察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對醫學生臨床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影響。

1.3過程

1.3.1 培訓①考官和學生的培訓:使其充分掌握各階段的考核目標、指標、形式、內容、標準和具體要求。②標準化病人篩選和培訓:在實踐畢業考試前3~4周篩選內、外、婦產、兒科的標準化病人,并選配優秀帶教教師對其進行系統培訓,使其能夠很好為學生模擬出真實的診療場景,并具備協助主考教師評價學生的能力。

1.3.2 考核過程

1.3.2.1 臨床基礎知識階段考核(量化式一級目標考核)。①目標:熟悉臨床診療過程;鍛煉與病人溝通和交流的技巧;掌握體格檢查的方法、步驟和重要性;為進入臨床實習奠定堅實基礎。②形式:模擬病人考核。③內容:體格檢查。④考核方法:試卷分一、二、三卷,考生現場隨機抽取任意一卷進行考核,時間為20 min;每組由2名考官主考,取其平均值作為最后成績。

1.3.2.2畢業生產實習階段出科考核(量化式二級目標考核)。①目標: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和學習態度;熟練掌握診療過程,具備臨床診斷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熟練掌握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交流技巧; 熟練掌握問診、查體技巧;熟練完成病歷書寫、答辯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熟練完成醫囑、處方以及輔助檢查項目、技能操作;能夠作出正確診斷及鑒別診斷;較好掌握疾病相關理論知識,做到醫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建立超前的診療意識,能夠為病人作出醫療預算;具備科研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②形式:實際病人考核。③內容:單科工作能力測試,包括平時表現、病史采集、體格檢查、醫囑、處方、病歷書寫、病歷答辯、輔助檢查、技能操作、理論知識、診療預算。④考核方法:共分三大輪四大科,包括內、外、婦產和兒科;婦產、兒科輪次學生同時需考核婦產和兒科兩科。

1.3.2.3畢業階段畢業實踐考核(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①目標: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和敬業精神、較強的臨床診斷思維和交流溝通能力;具備較強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能夠熟練獨立完成新病人的入院處理、病歷書寫、輔助檢查和技能操作、診斷、治療;具備群體健康預防和指導,以及醫療/效益成本的預算;具備較強的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研究意識和發展潛力。②形式:客觀結構化考試(OSCE)與標準化病人(SP)結合模式。③內容:臨床綜合能力測試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病例分析(口試)、輔助檢查(筆試)、操作技能。④考核方法:內、外、婦產和兒科中考生隨機抽取其中一科參加考試;考核病例、輔助檢查及技能項目在考試現場隨機抽取。

2結果

2.1 2000~2002級醫學生臨床綜合實踐能力考核結果統計與分析

總成績均為100分,其中≥90分為優秀,<90分、≥80分為良好,<80分、≥60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統計結果見表1。

結果分析:對三組的成績進行H檢驗,Hc=45.905,P

2.2 2000~2002級醫學生就業、考研結果統計與分析

結果分析:三組資料經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

2.3 問卷調查反饋結果統計分析

通過對25名臨床帶教教師的問卷調查反饋,完全認同率在80%以上,完全否認率為0,說明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適應了當代高等醫學發展的需要;通過對2002級醫本臨床醫學專業45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反饋,完全認同率在75%以上,完全否認率為0,是培養和建立醫學生臨床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一條新途徑。

3討論

從上述統計結果分析看,實驗組在臨床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均優于應用以往考核方法的對照組,較好改變了以往考核標準偏低、形式簡單、內容缺乏廣度和深度的弱點,使臨床實踐教學考核形成了新標準和體系,縮短了與GMER的差距,取得了顯著效果。

檢體實踐技能考核是醫學生進入臨床學習階段的首次臨床基本技能測試,此時期學生量大,接觸和了解臨床技能知識相對較少,處于理論向實踐能力轉化的初期,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采取了模擬病人考核方法,更加注重體格檢查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量化考核指標,避免了以往考核欠缺整體觀念、生搬硬套教材的弱點,為較好培養和建立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順利進入畢業生產實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出科考核是醫學生臨床思維形成、實踐能力培養和建立的關鍵時期,也是臨床實踐教學考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該階段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設置的單科考點最為豐富,考核內容涵蓋量最大,采用了實際病人考核方法。因為該時期學生分散到多個二級學科,每個科室一般只承擔2~4名考生,且體格檢查項目的考核重點為專科檢查,做好病種和病人選擇后很容易完成出科考試項目。既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在臨床實習中的狀態和效果,也能很好促進和提高了醫學生的臨床思辨、實踐動手和與病人溝通能力,較好促進了醫學生向合格醫生的轉化。

畢業實踐考核是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綜合思辨能力的考核,也是對醫學教育成功與否的驗證。因此,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的考核目標設定更加豐富和開放,采用了國際推行的OSCE和SP相結合的方法,OSCE避免了傳統考試的偶然性和變異性,減少了主觀性。由于其眾多的考試內容,使評價遍及教育目標分類學所包括的認知、情感和精神運動三個領域,充分發揮了考試的功能,而SP考試法是將一些經過訓練,旨在恒定、逼真地復制臨床情況和非醫學專業人員具有了模擬病人、考核者和指導者的職能。這兩種方法結合既解決了學生數量過多,病人不易配合的難題,又實現了開放式思維的考核,達到了鍛煉臨床思辯能力和考核客觀性的雙重目的,為培養合格臨床醫生把住了最后一關。

綜上所述,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法在醫學生臨床學習的各階段考核中,從內容、形式、目標和指標上均進行了重新構建,使其更具有了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對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實際動手能力、科研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臨床實踐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肇達,周同甫.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醫學教育出版社,2002.5.

[2]林萍.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應具備技能的調查與思考[J].醫學教育,2001,4:5-6.

[3]文歷陽.21世紀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發展趨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1-2.

[4]楊世昌,李恒芬,張迎黎,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12(2): 綜述.

[5]沈詒成.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5(2):24-25.

[6]萬學紅,鄧洪.歐洲醫學教育學會教育指南[S].四川大學醫學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2.

[7]孫寶志,金魁和.高等醫學教育現代考試方法[M]. 沈陽:遼寧科學出版社,1996.

篇5

面向21世紀課程改革的加快,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當務之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實驗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越來越受重視?!夺t學化學實驗》作為醫學院校臨床、口腔、麻醉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面臨何去何從等諸多問題。為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合理使用實驗教材,優化、整合實驗教學內容,鞏固、吸收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實驗教學管理,改革考核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1.醫學化學實驗在醫學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都來源于實驗研究結果?;瘜W與醫學密切相關,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術和方法,對于理解和領會化學與醫學課程相關的內容,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生命科學時代,醫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等醫學院校越來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其中實驗教學作為目標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創新型高素質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增強實驗教學效果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夺t學化學實驗》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是理論教學不能替代的,對于醫學院校來說,《醫學化學實驗》作為臨床、口腔、麻醉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其實驗知識和技能主要是基礎化學和有機化學方面的實驗內容,將要為醫學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實驗知識和技能基礎。因此,采用適合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該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競爭能力,對于培養能力型、創新型醫藥學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針對醫學化學實驗教學多年面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2013級學生中抽樣100份)

2.1學生對《醫學化學實驗》課開設情況的反饋

3.分析調查結果

3.1學生服從實驗內容

從表1、2“學生對《醫學化學實驗》課開設及內容情況的反饋”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課開設情況持“一般”以上占95%以上,學生對實驗內容開展情況持“同意”雖有80%~90%,但是學生并不一定感興趣。因為多年來,基礎實驗室開設的都是一些經過不斷篩選的經典實驗,實驗條件、實驗內容都是成熟和完善的,學生按照實驗老師的指導,完成實驗任務就可以了,所以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和發揮,造成學生對實驗內容不關心。結果是學生對實驗過程馬虎、敷衍,跟著老師思路走,學生思維處于停滯或半停滯狀態,學生缺乏自主思維能力、完全被動地學習,無法激發學習興趣。

3.2基礎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

實驗操作大多數有固有模式,是規定不變的,缺少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學生獨立思考空間很小[1]。雖然驗證性實驗能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基本實驗技能,但對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3實驗知識忽視綜合運用

實驗內容過于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驗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某些內容只在低水平上重復,缺乏必要的整合和實驗內容的交叉性,較少體現和結合醫學特點的實驗,學生聽完教師講解后基本照方抓藥地完成實驗過程。

3.4實驗儀器少有更新

雖然實驗教材新增對實驗內容和新儀器的介紹,但是真正開設實驗時又是選擇舊實驗內容,所以實驗教學主要是為理論教學服務,還是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知識經濟發展服務是當今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想培養有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就要擺脫依附理論教學的傳統實驗內容的束縛,打造更具先進性、實用性的醫用化學實驗課堂。

3.5實驗成績考核單一

從表3“教師對《醫學化學實驗》評價方式的建議”分析結果來看,持“同意”的90%以上,這充分說明學生希望《醫學化學實驗》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希望真正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

4.對《醫學化學實驗》教學與考核改革的思考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進行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我們特設立此課題,其研究結果有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把握好《醫學化學實驗》與醫學專業的聯系。結合《醫學化學實驗》和臨床、口腔、麻醉等專業的特點,一方面注重《醫學化學實驗》與其他化學實驗的聯系,另一方面做到醫學化學與時代結合、與其他醫學專業基礎課程結合,還要通過改編適用于現代醫藥學專業的《醫學化學實驗》教材更好地與現代醫藥學接軌,服務于臨床。

第二,加強相互滲透,增設提高型和研究創新型大實驗。要加強不同學校之間、不同學科之間、學校與制藥企業等單位之間的聯系,做到實驗儀器等資源共享,拓寬學生視野。在加強基礎實驗的基礎上,增設提高型和研究創新型大實驗,學生可自由結合、自由選題。先查閱資料、設計實驗、開題報告,再進行實驗、總結、形成實驗報告、答辯等。根據實驗需要,各實驗室可以不同程度地開放,在提高型和研究創新型大實驗期間,實驗室應全天開放。這樣使學生掌握更多現代分析技術,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改變實驗教學方法和模式。突破原有實驗教學模式(學生只是沒興趣地“照單抓藥”做實驗),在傳統教學方法(老師先講授、學生隨后做實驗)的基礎上,以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觀看實驗視頻、建立課外實驗小組等形式開展醫學化學實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促進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對其在實驗技能、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上可達到的效果進行評價,刪減重復性、孤立性和簡單驗證性實驗[2]。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為探索、創新及培養興趣奠定基礎。

第四,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探索性實驗內容,通過一些具有典型性、啟發性、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3],學生能對所學基本技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綜合性實驗往往以一個實際科研過程為基礎,包含從合成、分離、純化到定量、定性分析等過程。結合實驗預習工作和實驗報告的書寫,使學生體驗完整的科研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在實驗教學中通過綜合實驗和設計實驗,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認真努力和不斷實踐,發揮創造性能力,激發實驗創新欲望。

第五,改革實驗考核評價方式。要改變傳統的只憑實驗報告打分,導致實驗敷衍應付,實驗報告抄襲他人的評價方式,實驗成績不能單以學生實驗報告為標準,要以切實有效的方式進行醫學化學實驗考核,使醫學生真正重視醫學化學實驗,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真正促進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姜煒,曹海燕,苗靖.探索與實踐[J].醫學教育,2005,3:51-52.

篇6

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運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技術手段,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和影響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教育評價經歷了“心理測驗時期”(19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目標中心時期”(20世紀30—50年代)、“標準研制時期”(20世紀50—70年代)和“結果認同時期”(20世紀70年代以后)四個發展階段。隨著教育的發展,關注評價過程,強調評價過程中評價給予個體更多被認可的可能,既重視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是現代教育評價的主流,又稱為“個體化評價時期”。

教育評價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有教育活動,哪里就需要教育評價”。當前,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導致了教育目標的泛化,這給教育評價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從教育評價的產生和發展中獲得一些啟示,冷靜思考教育評價該何去何從。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重新確定適合中國藝術教育的教學評價理念、建立合理和科學的評價體系以及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就顯得十分迫切。

一、藝術教育教學評價

藝術教育教學評價是以藝術教育(包括美術、音樂、電影、戲劇和舞蹈等)為對象,研究各類藝術教育目標與相應的教育現象之間的關系,并給予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學科。從宏觀的層面看,它的研究范圍可劃分為研究藝術教育思想評價和藝術教育制度評價。從微觀的層面看,它的研究范圍可劃分為研究學校教育系統內部各類藝術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動的評價,如學校辦學思想、學校領導管理質量、教師教育和教學質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質量的評價等。它的基本范疇包括藝術教育評價的對象、范圍、模式、類型,以及教育質和量的規定性評價,教育質和量變化的度的評價,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等。

科學有效的藝術教育教學評價,一是推動藝術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明確對自己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促使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改革優化教學過程,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教改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二是有效調節教師教學行為,為對教師達成教學目標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借助于反饋信息,可以及時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發現問題和不足;增進教師間的了解,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激發內在需要和動力,增強熱情和信心,形成個人教學特色與風格。

二、藝術教育教學評價的評價體系

藝術教育教學評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既為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提供了思想指導,也為考察一種新的評價活動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評判標準。具體來說,一是評價的理論或政策要強化自身合理性訴求;二是評價要面向實踐,深入實踐;三是教育評價要與其他社會發展及教育發展協調一致。

1.學校評價

學校評價指對學校整體工作的全面評價,包括學校資格的鑒定、學校各方面工作及辦學質量的綜合評價等。

現行學校評價制度限制和誤導了學校發展路徑的選擇,要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就需要建立一種發展性的學校評價體系。發展性學校評價倡導質量提高型的內涵式發展,注重在潛力分析評斷基礎上的目標定位評價,關注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建立這種發展性的學校評價體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樹立整體評價觀念,從藝術教育的要求看,學校評價應樹立整體觀念,可以通過外部的評價為學校創設優良的環境,學校評價應該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的評價;二是注意評價標準的彈性,協調好統一標準與藝術特質的關系,辦學特色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成的。藝術特質具有絕對性與相對性統一、獨特性與普遍性統一、抽象性與實在性統一、穩定性與變動性統一的特性。它在客觀上要求一種彈性的評價標準,具有彈性的評價標準能照顧到不同藝術學校的自我理解與追求,使評價面對實踐時具有實效性,較好地適應了各種學校的特質與不同要求,有利于從多角度、多層面促進藝術教育事業的整體推進。

2.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對教師的素質、職責、行為、教學績效四個方面進行評定。教師評價的重點就是和教師一起分析工作中的長處與不足、收獲與失落,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和行動計劃,目的是形成一種發展性的教師評價體制。發展性的教師評價體制包括:一是建立突出個別差異性的藝術教師評價標準,在實踐中,在明確的評價標準和個性化評價之間取得平衡,關注藝術教師個體差異和人格特征,形成個性化評價;二是重視教師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三是以專業發展為教師評價的目的,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依賴于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和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如果教師評價總是停留于對教師過去和現在表現的評定,教師評價則沒有意義。要根據這些現有的表現制定一些新的評價要求,就是從教師個人未來的專業發展需求,制定出的教師個人未來的專業發展目標,引導教師向專業發展的方向努力。

此外,各種網上論壇也是教學績效評價的重要參考。事實上,在網上活躍著許多學生評議課程教學、評價授課教師的論壇,在這些論壇上由于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往往能流露出一些真實的看法,可信度較高。但是由于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我們只能將網上的言論作為參考,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結合上述三點得出綜合的結論。

轉貼于 3.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指對學生成長發展情況的評價,包括對學習情況、態度、情感和身體發育情況等的評定。樹立合理評價觀念,選用合乎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采取多樣的方法來形成一種發展性的學生評價。一是樹立合理的學生評價觀念,選擇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內容。要構建合理的學生評價制度,首先就需要樹立一種全新的、開放的、整體的、全局的,具有價值追求的學生評價觀念,要確立發展性評價觀、強調過程性評價觀、倡導參與性評價觀、操持評價情境觀和樹立評價倫理觀。同時,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發現和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二是評價突出個性,強調專業表達能力。個性發展是保證藝術類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評價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建立一整套適合藝術類學生個性發展和評估的評價體系,個性化的、創新性的藝術類學生才是我們培養的目標。另外,藝術類學生的能力評價要強調專業表達能力。專業表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藝術學科學生專業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專業表達的績效評價(即課程成績考核)中,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個系統、規范和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制定評分標準。

三、不同學科的教學評價比較

藝術學科的教學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在于評價標準的非客觀性。首先,藝術教育的培養模式要更具靈活性。我國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對藝術教育的評價過程中,就在不斷調整。比如,評估的學校中,南京某藝術學院和北京某美術學院由于培養模式的不一樣,一所是優秀而一所是不合格,但兩所學校的學生則都受到社會的認可。注重過程還是注重結果,在教育評價中,這個“度”應該是不斷研究和調整的,其他學科的教學評價,過程往往決定結果,藝術教育則有所不同。其次,人才評價的標準具有多重性。其他學科的人才評價,應該說評價方式可以標準化,但藝術人才的評價則是多重性的,多樣性的,它的標準可能是現代的,也可能是傳承的;可能是國際的,也可能是民族的。最后,不同的藝術學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樣。比如,音樂的人才在小學階段則基本定型,而純美術的繪畫等人才可能在大學畢業的很多年以后方成建樹。因此,教學評價可能注重過程,可能注重結果,更可能注重潛力和發展的因素。

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傳承性、現代性、多樣性和發展性,它沒有一致的標準,也不能用一致的標準評價。在這一點上,中外的藝術教育都具有相同的特點,發展的模式應該說也是趨于一致的,只不過歐美的藝術教育發展得更成熟些,評價的理念和模式可能更合理和科學。

四、藝術教育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

以前的教育評價的理論基礎是機械唯物主義,本來“四代評價”對其評價是很科學很客觀的,但從批判實證主義的不足到完全信奉建構主義的相對本體論,排斥世界客觀性,“四代評價”創立者竟跌進了自己思維定勢的怪圈之中——使其陷入唯心主義泥淖。教育的教學評價發展趨勢勢必改變這一不足,藝術教育的教學評價同樣也面臨這樣的發展趨勢。

1.評價內容、方法和主體的多樣化,評價標準和功能的多元化

隨著人們對教育評價目標和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化,教育評價包括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評價教育活動的結果和教育活動的過程;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認知發展以及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等非認知發展。教育評價方法和手段也不斷得到發展和創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分析評價和綜合評價、模糊綜合評判法、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等。評價主體由單純的教育行政部門轉變為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本人,這十分有利于教師、學生進行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教育評價標準可分為效能標準、職責標準和素質標準。效能標準包括效果標準和效率標準;職責標準主要對評價對象所應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素質標準是教育活動各部分對活動主體素質的要求。要協調考慮各種標準,否則會導致教育評價功能實現的失敗。同時,現在教育評價越來越重視評價的教育性和發展性功能,力圖通過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及時向教師和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了解他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能夠不斷地改進、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使教育活動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2.建立藝術教育自主性評價體系

藝術學科缺乏自主的評價標準和評估體系。在各種針對高等院校的學科評估體系中,我們看到充斥于各種評估指標的,只有“科學研究”“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之類的科技行政術語,卻很難見到與人文藝術有關的稱謂。在“科學研究”一欄中,只認“被SCI /EI/ISTP 收錄的論文”和“被SSCI/CSSCI 收錄的論文”,而對在藝術專業期刊上發表的作品和論文,以及參加的各種展覽,則基本不予認可。這種現象暴露出“科技至上”的觀念對藝術學科的貶抑,而在現實中則造成對廣大藝術教師的專業積極性的挫傷,非常不利于藝術學科的發展。

強調藝術的主觀性、個性、多義性,突出藝術是審美的、非功利的、人格化的本質,實現藝術的重個性化的感性體驗,重心靈的溝通與感悟。因此,在成果評價上,藝術則以善和美為指歸,落實為人性的關懷與人格的提升,往往沒有實際的效益和可以量化的指標。由此可見,根據不同學科的規律與特點,制訂出自主的相對合理、相對多元的學科評估標準和評估機制,是確保藝術學科健康發展的前提。

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藝術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哪里有教育活動,哪里就需要教育評價”,因此,重新確定適合中國藝術教育的教學評價理念,建立合理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就顯得十分迫切。

藝術教育教學評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既為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提供了思想指導,也為考察一種新的評價活動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評判標準,主要包括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具體來說,就是評價的理論或政策要強化自身合理性訴求,要面向實踐,深入實踐,與其他社會發展及教育發展協調一致。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評價不同,藝術教育的培養模式要更靈活;其次,人才評價的標準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藝術學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樣。同時,從藝術教育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看,藝術教育的教學評價內容、方法和主體更現多樣化,評價標準和功能更趨多元化,更加重視建立藝術教育的自主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梁玉娟等.教育評價的前沿研究調查.blog.online-edu.org/wujuan/cat_aaoeeau.html.

[2]李冀.教育管理辭典.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頁.

篇7

成人高等醫學學歷教育是我國高等醫學學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醫學學歷教育在提高衛生人力質量上的延伸,成人高等醫學學歷教育更是醫學終身教育的主渠道[1]。

一、該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招生情況概述

1、該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招生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以??茖哟螢橹鳎瑢I緦哟螢檩o(見表1)。

(二)學生中女多男少,??茖哟斡绕涿黠@。

(三)入學年齡集中在30歲以下。

(四)專業以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為主,在??萍皩I緦哟沃袃烧咚急壤兴煌?。

(五)生源地主要集中在校本部周邊及校外聯合辦學點所在地區,目前校本部生源逐年減少,各地州生源有所增加(見表2)。

表1 2002-2012年招生層次構成情況

錄取年份 ???專升本 合計

n % n %

2002 1251 65.7 653 34.3 1904

2003 1461 56.0 1147 44.0 2608

2004 1376 54.1 1168 45.9 2544

2005 1619 53.5 1406 46.5 3025

2006 887 53.2 779 46.8 1666

2007 787 44.9 967 55.1 1754

2008 1707 54.6 1422 45.4 3129

2009 1190 53.1 1049 46.9 2239

2010 1444 61.6 899 38.4 2343

2011 1247 55.5 1000 44.5 2247

2012 1797 61.9 1106 38.1 2903

總計 14766 56.0 11596 44.0 26362

表2 2002-2012年生源地分布情況

錄取

年份 校本部 伊犁地區 昌吉州 巴州 和田地區 喀什地區 其他 合計

n % n % n % n % n % n % n %

2002 829 43.5 151 7.9 111 5.8 165 8.7 75 3.9 154 8.1 419 22.0 1904

2003 1627 62.4 78 3.0 274 10.5 149 5.7 133 5.1 132 5.1 215 8.2 2608

2004 1502 59.0 129 5.1 184 7.2 80 3.1 207 8.1 117 4.6 325 12.8 2544

2005 1358 44.9 326 10.8 230 7.6 184 6.1 266 8.8 287 9.5 374 12.4 3025

2006 727 43.6 134 8.0 102 6.1 200 12.0 164 9.8 135 8.1 204 12.2 1666

2007 677 38.6 184 10.5 214 12.2 226 12.9 59 3.4 188 10.7 206 11.7 1754

2008 1136 36.3 302 9.7 322 10.3 547 17.5 245 7.8 355 11.3 222 7.1 3129

2009 855 38.2 427 19.1 253 11.3 228 10.2 92 4.1 237 10.6 147 6.6 2239

2010 1007 43.0 468 20.0 159 6.8 168 7.2 69 2.9 198 8.5 274 11.7 2343

2011 844 37.6 382 17.0 197 8.8 201 8.9 147 6.5 283 12.6 193 8.6 2247

2012 682 23.5 922 31.8 163 5.6 234 8.1 159 5.5 589 20.3 154 5.3 2903

總計 11244 42.7 3503 13.3 2209 8.4 2382 9.0 1616 6.1 2675 10.1 2733 10.4 26362

1.2 產生以上特點的原因

篇8

一、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校-院-信息”??接機制在醫學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的基本內容及研究方法

選定定向培養合作醫院(中國總醫院北京301醫院肝膽外科),提供專業知識支持,并選定護理專業2013級北京301定向班的學生50人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

建立微信公眾號或者二維碼:申請微信公眾平臺網絡用戶名和賬號,微信頭像圖標及形成專用的二維碼。

研究形式: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完成“自動回復、用戶提問解答、管理人員定期推出”。

后臺資料準備:包括醫院規章制度、健康宣教知識、交流溝通技巧、激發人們積極向上,以良好心態應對疾病的文章等。

校院合作,人才共育: 護理專業學生和定向醫院護理人員經行互動學習,提前了解醫院的文化,掌握臨床信息,建立教育與高校合作,跨區域的交流平臺,建立“院-校-信息”對接的新型教育模式。學生與臨床一線專業人員溝通,答疑解答數據庫,定期補充推出新內容等。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校-院-信息”對接機制在醫學高等教育中實施的方法

微信管理員可通過后臺將制作后的信息進行分類后推出。在微信公眾平臺后臺設置自動回復選項,可以自動回復一些常見的查詢和問題。同時定向班的學生與定向醫院臨床一線專業人員可以通過一對一溝通答疑,實時進行互式教學(交流內容前臺看不到)。同時專業人員不斷補充最新臨床內容,由管理員定期推出。

根據評價規則和背景統計學生每天上網互動和互動學習結果的頻率對學生使用情況的評估,以及評分,判斷學生的學習,平均每天少于一次便認為是不合格。

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校-院-信息”對接機制在醫學高等教育實施后的成效

1.提升在校老師的臨床知識,便于心的臨床知識運用于課堂,使課堂生動有趣

近年來我校經常外派老師去全國各大醫院進修學習,但臨床知識更新太快,往往會造成學校落后于臨床,這對于醫學教育非常不利,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校-院-信息”對接機制建立了一個院校合作的機會,臨床老師可把醫院的最新知識于微信平臺,利于一線老師接受新的臨床知識來豐富自己的課堂。

2.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篇9

(一)教學方法

實踐性、綜合性是高等院校影視藝術課程的顯著日特點。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影視屬于工業制作藝術、大眾消費藝術,創作到制作包含眾多程序、職業、藝術門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將實踐環節放在核心位置,優化利用各類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方式、手段的總稱,是多種教學方式組合下的操作對策,可以順利實現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是師生間的關鍵性紐帶,也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增加師生、生生互動,增進師生間的友誼,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比如,整體性、雙向性、實踐性。

(二)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不同于教學方法,是指課堂教學中,傳遞一系列教學數據信息,吸引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他們更加準確、客觀地理解新的知識點。語言、教學工具是其關鍵性載體,前者由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組成,后者包含普通教具、現代化教具。教育手段和人類文明演繹歷程大致相同,由最初的粉筆、黑板、教科書等到現代化的錄音、技術投影、錄像等開放型、超時空”是其顯著特征,標志著教學手段逐漸走上現代化道路,而傳統與現代化與現代化教學手段都屬于教育教學服務狀態。總的來說,教學手段必須服務于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表現力、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確保影視藝術教學目的順利實現。

以“影視藝術教育”為例,影視欣賞室、影視欣賞課件都屬于有效的教學手段。一是:影視欣賞室。在科技日益發展的浪潮中,影視欣賞室具有多樣化的功能,電視機、投影儀、電腦等都是其重要組成元素。影視欣賞室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更加客觀、準確地理解、掌握影視藝術作品的內容,完善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并提高各方面資源利用率,減少這方面的運營成本。二是:影視欣賞課件。就影視欣賞課件而言,在制作過程中,必須全方位分析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明確影視藝術教學目標,客觀分析影視藝術教學內容、教學方向、教學活動環節等,合理制作課程軟件。多媒體影視欣賞課件、網絡影視欣賞課件是特別常見的影視欣賞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制作軟件,在電腦演示過程中配上一些動畫、圖像等,便會使所呈現的課堂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從而刺激學生感官,對新課題知識留下初步印象。教師也不需要過多的板書與講解某知識點,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比較高。對于網絡影視欣賞課件來說,是一種作用于網絡環境的課件,借助網絡客觀呈現的教學內容,開展一系列的影視藝術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師生、生生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增多,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強化,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高等院校影視藝術教育教學方法

(一)基本教學方法

1.課堂講授法、觀摩法

在眾多教學方法中,課堂講授法是最基礎的方法,屬于學校教育中的“大眾法”,要以教師為中心,優化利用啟發式教學、談話式教學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加師生、生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迅速融人到新課題學習中。課堂講授法對教師的要求特別高,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高的專業技能,注重反思與總結,不斷完善講授法。就觀摩法而言,是以理論學習為基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顯現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梢院彤數氐挠耙曋谱鳈C構長期合作,教師可以根據影視藝術章節內容,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影視制作基地觀摩,組織他們觀看一些紀錄片,比如,影視劇制作現場花絮,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逐漸提高他們自身的實踐能力,以便畢業后更好地勝任對應工作崗位。

2.實驗實踐法、拉片法

就實驗實踐法而言,需要轉變師生角色,教師只需要扮演好協作者、輔助者等角色,充分挖掘學生各方面潛能,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全方位分析影視藝術章節內容,客觀分析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心理特征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擇一些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素材,設計一些具有代表性、層次性的題目。根據班級學生的水平,布置難易裎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特別是節假日,拍攝不同類型的DV劇,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促使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的實踐能力都有所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影視攝影基地,以小組為單位參觀、考察,更好地了解影視攝影基地各方面情況,更好地學習影視藝術課程內容。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査閱關于影視藝術方面的信息資料,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題目,根據査閱到的資料,寫影視鑒賞文章。在此過程中,可以極大地為提高學生查閱信息資料、分析與解決問題、寫作等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

就拉片法來說,是指在多次觀看影片的基礎上,全面、客觀分析影片的整體與局部細節,準確理解影片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動畫課、導演課、攝影課等都可以采用拉片法。教師需要根據具體課程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制作不同類型的影片,而課堂教學內容必須和影片密切相關,可以讓學生課后進行拉片。它是學好電影課程的基礎性方法,也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

(二)綜合教學方法

1.話題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

就話題教學法而言,“話題”才是關鍵所在,是影視藝術課程的難點、重點。教師在講解完影視藝術章節內容后,巧設問題情境,并以某話題為中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根據已學的知識談一談自己對此的理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的知識點。在設置問題情境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比如,港臺和大陸影視之間的差異,制作影像的特殊技巧,多引導學生探討一些新時期影視界的熱門話題,更好地了解新時期影視藝術動態發展情況,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就問題式教學法而言,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影視藝術教學內容,設置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根據學生已有水平,向他們提出不同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程教學目標、學習目的,結合題型與章節內容的難易程度,通過不同途徑適當點撥學生,幫助他們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簡單、清晰”地講解相關內容,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掌握理解新的知識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

2.任務驅動教學法、學術研究法

就任務驅動教學法來說,它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在自主學習、協作環境下,學習影視藝術知識,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用下,合理提出“任務”至關重要,可以讓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狀態,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點,培養他們的探索創新與實踐操作能力。就學術研究法而言,教師可以根據章節內容,開展一系列相關的影視藝術課外興趣課題活動,比如,欣賞并寫作影視劇,進行DV拍攝,甚至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撰寫學術研究方面的論文,申報校、院級課題等,逐漸提高他們的影視藝術實踐能力。

篇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今后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主要體現在教學質量方面。但是,目前的國內外對什么是教育質量的研究還沒有定論,只是有一個觀點逐漸被國外學者所重視,那就是以“學”為中心,認為教育質量就是關注學生、關注學生學習、學生發展、學生變化發展。它還體現在增值性的質量觀方面。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質量,它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規定的教學標準及其實施效果的總和,學生及其相關方(包括學生的父母、雇主、其他的學校和其它社會組織等)作為高校的顧客,是高校提供的教育項目、課程和服務的直接受益人。因此對高校而言,顧客滿意就是學生及其相關方對高等教育的要求被滿足的程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學生對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的用戶反饋。[1]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高低的評判,學生滿意度評價可作為一種適切的評價方式。

一、理論背景

(一)服務質量理論

GrLnroons(1982)根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把顧客感知服務質量定義為顧客對服務期望水平和實際服務績效的感知水平比較結果。[2]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5)把感知服務質量定義為“有關服務優勢的一個總體判斷或態度”[3]。Liljander和Strandvik(1993)從關系層面上度量顧客感知服務質量的設想和理論的基礎,將感知服務質量研究擴展到對感知服務價值的研究。[4]GrLnroons(2001)對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之間的關系重新進行界定,他認為可能應該用感知服務特征模型替代原來的感知服務質量模型。[5]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服務質量是消費者對于服務的滿意程度,是使用者對于期望服務與實際感知服務的差距的主觀判斷的結果。

高等教育服務主要是指以學生為中心,貫穿以滿足學生需求的服務理念,當高等教育成為服務產業之后,高等學校中的學生滿意度,就成了學生對于教育價值和學習經歷的認知和主觀體會的多重性概念,Astin(1993)認為是一直期望與實際感受互動下的結果。[6]大多數學者是在顧客滿意概念的基礎上對學生滿意度的含義進行界定的。如Oliver等(1989)認為學生滿意度是學生對與教育相關的各種結果與經歷主觀評價的喜好程度。[7]Bryant(2001)認為學生滿意度是當高校學生的期望得到滿足或者超出滿足狀態時,學生所報告的對自己大學經歷的滿足感覺。[8]

(二)高等教育學生發展理論

Tinto(1993)認為學生滿意度是高等教育機構和學生個體互動的函數。學生的院校滿意度不僅是體現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也是展示供求雙方相互作用成效的重要指標。[9]

由于學生滿意度指標與學生的學業成就、持續學業、畢業率密切相關,它成為高等院校判斷自身教學功能實現程度的重要評價指標。學生滿意度是指學生對于學校提供的服務質量所持有的期望與實際提供的服務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后的感覺。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學生滿意度測評是學校為了滿足他們作為消費者表達的一種行為方式,同時也是他們對自身使用或購買產品和服務的評價。高等教育服務質量指的是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服務產品的質量,高等教育服務產品質量的高低體現了其滿足教育需求主體學生顯性或隱性的需求程度。高等教育服務質量的評價則反映了學生對服務質量的期望與現實的服務水平之間的對比。

?教育管理?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高等教育學生滿意度研究

(三)基于服務質量理論的學生滿意度模型

在對顧客滿意概念理解的基礎上,學者們基于適應水平理論、比較水平理論、公平理論、歸因理論等理論基礎陸續推出了顧客滿意度模型。顧客滿意度模型分為理論模型和指數模型兩個階段。最著名的理論模型有Oliver(1980)提出的“期望-不一致模型”;影響范圍最廣的滿意度指數模型是1994年創立的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模型(ACSI)。在顧客滿意度模型的基礎上,學者們根據不同的指標體系建立了學生滿意度模型,劉慧、路正南(2012)從學校形象、學生期望、價值感知、質量感知、學生抱怨、學生忠誠、學生滿意度7個指標構建了以學生滿意度為中心的結構模型,結論認為學校形象對學生期望、質量感知和學生滿意度有直接正向影響,影響力最大的質量感知,總體影響最大的是學校形象。[10]楊蘭芳、陳萬明(2012)基于結構方程模型方法構建了感知價值、學生忠誠、質量感知、學生期望、學生滿意、高校形象等6個潛在變量18個標識變量和15N假設關系進行研究,通過因子分析及潛在變量的路徑關系分析發現,在整個滿意度測評體系中,學生的個體發展在學生期望和質量感知中的方差貢獻率較大。[11]劉凱等人運用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從學生期望、高校形象、感知質量、學生滿意、學生信任、學生承諾、學生忠誠和感知公平等8個結構變量建立了高等學校學生滿意度指數模型。結果顯示模型整體擬合度較好,8個結構變量能有效測量高校大學生的滿意度水平。[12]本研究在整理前人文獻的基礎上,總結出感知公平、學生滿意、人才培養、感知管理、校園文化、感知質量、硬件支持為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同時在美國顧客滿意度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模型,并對模型的影響因素的關系進行研究。

二、研究設計和分析方法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的樣本是2015年自愿參加CCSS調查的南京X高校提供的數據,學校按照5%的抽樣誤差和60%的預計回收率進行完全隨機抽樣。經過檢驗,樣本分布與原始抽樣分布無顯著差異。有效問卷作答學生統計如表1。

(二)研究假設及模型構建

結構方程模型方法要求首先建立概念模型,將不可直接測量的某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因果模型,然后根據構念,找出可以測量的觀察變量。結構方程模型建構要經過模型設定、模型估計方法設定、模型檢驗和模型修正等幾個步驟。[13]本模型在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模型(ASCI)的基礎上,經過分析與整合提出了全新的一個模型,從而構建潛在變量并建立模型結構。通過對國內外大量文獻梳理,提出學生滿意度模型指數的12個研究假設,具體如下。

假設 1:感知公平影響感知質量(正向);

假設 2:感知公平影響學生滿意(正向);

假設 3:硬件支持影響感知質量(正向);

假設 4:硬件支持影響人才培養(正向);

假設 5:感知管理影響感知質量(正向);

假設 6:感知管理影響人才培養(正向);

假設 7:感知質量影響學生滿意(正向);

假設 8:校園文化影響人才培養(正向);

假設9:校園文化影響感知管理(正向);

假設 10:校園文化影響硬件支持(正向);

假設11:校園文化影響感知公平(正向);

假設12:校園文化影響感知質量(正向)。

由以上假設我們形成了本文的假設模型,見圖1。

(三)高等教育學生滿意度指標體系的形成

在模型假設中,各變量名稱、各變量所包含的子緯度及其在此基礎上,遵循重要性大、代表性好、敏感性高、獨立性強等原則,最終將測評指標體系劃分為三個層次。每一層次的測評指標都是由上一層測評指標展開的,而上一層次的測評指標則是通過下一層測評指標的測評結果反映出來的,如表2所示。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檢驗

為了進一步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并剔除部分變量后的問卷數據是否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首先,我們采用了Cronbach’s Alpha系數法對問卷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檢測。根據統計學規律,一般認為Cronbach’s Alpha系數在0.70是可接收的最小值。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各題項的信度如表3。

數據結果表明,感知公平的5個因子的Alpha系數為0.208,硬件支持4個因子的Alpha系數為0.822,感知管理3個因子的Alpha系數為0.849,感知質量6個變量的Alpha系數為0.841,學生滿意6個變量的Alpha系數為0.951,人才培養6個變量的Alpha系數為0.810,校園文化5個變量的Alpha系數為0.864,因為感知公平的Alpha系數為0.208,信度低于0.70,故舍棄。剩下30個因子的整個量表的Alpha系數達到0.92,這說明主成分因子分析后30個因子的問卷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內部一致性。

效度上,我們用潛在變量相關系數進行討論,結果小于0.8表示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為此,我們運用SPSS21.0對題項做相關系數檢驗,結果如表4。

1.設定模型評價和假設檢驗

在對研究模型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之后,本研究利用SPSS-AMOS軟件來計算假設模型的各路徑系數和相應P值。數據表明,其他路徑系數檢驗均在可接受范圍,但“人才培養感知管理”、“感知質量校園文化”路徑系數檢驗的P值分別為0.215、0.727,均大于0.001,故不顯著,所以模型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2.設定模型的修正

為了進一步優化模型,本研究依據假設模型的檢驗結果、理論關系以及各變量相關系數的強弱對研究模型進行了修正,以期獲得一個最優擬合模型,修正模型比假設模型更為符合數據的內在邏輯關系。修正模型結果詳見表6。

3.模型解釋

結構方程模型主要功能揭示潛在變量之間、可測變量之間以及潛在變量與可測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它們之間的結構關系在模型中可以通過路徑系數來體現。

(1)直接效應

直接效應是指由原因變量對結果變量的直接影響,用原因變量到結果變量的路徑系數來衡量的效應。如表8中學生滿意效應的結果,由校園文化到學生滿意的標準化路徑系數是0.128,那么校園文化到學生滿意的直接效應就是0.128。這種情況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校園文化”潛在變量每提升1個單位,“學生滿意”的潛在變量就會直接提升0.128個單位。

(2)間接效應

間接效應是指原因變量通過影響其它變量,從而對結果變量產生的間接影響。在只有一個其它變量的時候,間接效應的大小則是兩個路徑系數之間的乘積。如表8中校園文化、感知管理、硬件支持效應結果,從校園文化到感知管理的標準化路徑系數是0.909,感知管理到硬件支持的俗薊路徑系數是0.575,那么從校園文化到硬件支持的間接效應就是0.909×0.575=0.523。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校園文化”對于“硬件支持”的影響每提升1個單位,那么“硬件支持”就會間接提升0.523個單位。

(3)總效應

總效應是指由原因變量對結果變量總的影響,是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之和。如表8中校園文化、人才培養效應的結果,從校園文化到人才培養的直接效應是0.127,校園文化到人才培養的間接效應是0.509,那么從校園文化到人才培養的總效應則為0.127+0.509=0.635。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校園文化”對“人才培養”的影響是每提升1個單位,“人才培養”就會提升0.635個單位。

四、結論與建議

1.從直接效應來分析,人才培養對學生滿意度影響最大。對于專業而言,培養專業的興趣尤為重要,在入學期間學校要給予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與幫助。從學生視角而言,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要培養自身良好的組織領導能力、數學與統計信息分析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等。

2.從間接效應來分析,硬件支持對學生滿意度影響最大。對于學校食堂而言,學校要不斷改善其硬件設施及伙食條件;對于圖書館而言,學校要不斷改善圖書館的條件及增加藏書量;對于實驗室、體育館而言,要不斷提高學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積、生均實驗、教學儀器設備數量。

3.從總效應來分析,校園文化對學生滿意度影響最大。在社交方面,學校要鼓勵來自不同城鄉、民族、家庭背景的學生相互接觸,提供社交機會,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主體與環境之間的積極互動。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本質上說就是他們自身認知與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社會化過程。在興趣愛好方面,學校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校園文體活動。在時政方面,學校要鼓勵學生多參與國家社會、經濟、政治等重大問題的學習與討論。在學習方面,學校應該建立與完善學生遠程學習/在線學習等學習制度。

綜上所述,根據高校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提出如下建議:第一,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加強對在校大學生學習狀況和影響因素的研究,為深化高等教育與教學改革提供研究案例。第二,加大硬件支持。硬件支持反映了學生對學校所提供的學習支持條件的滿意程度,學校要改善圖書館環境,增加和改進圖書文獻的量和品質,加強教室室內溫度的適宜調節以及改善實驗室設備等。第三,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對學生對校園環境感知產生影響,還對他們在校的教育經驗滿意度以及對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行為、學習興趣和學業收獲等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學校應更多從制度、文化等層面采取措施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對校園支持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從而最終提升學生對院校的總體滿意度。[13]

五、研究不足

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第一,本研究是基于2015年CCSS的調查數據,數據的選取僅是南京X高校的數據,而不是在全國所有同類院校中隨機抽取的樣本,因此其代表性有待檢驗。第二,雖然本研究建立的路徑分析模型能夠展示變量之間的關系,且數據較好地擬合了被調查數據。但是,如果還要對各原因變量,對結果變量關系作用進行深入分析,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完整的結構方程模型和完善相關理論。第三,感知公平對于學生滿意度的信度低于0.70,為了更好地將感知公平作為學生滿意度的預測指標,還需要對CCSS調查的項目進行補充與調整。

參考文獻:

[1] 鄭雅君,熊慶年.“高校學生滿意度”再認識[J].江蘇高教,2016(4):56-60.

[2] GRONROOS C.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R].Helsinki,Swedish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1982:68-72.

[3] PARASURAMAN A,ZEITHAML V A,BERRY L 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rketing,1985.49(fall):41-50.

[4]LILJANDER V,STRANDVIK T.Estimating Zones Oftolerance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and Perceived Serviceval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1993,4(2):6-28.

[5] GRNROOS C.The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Concept-amistake[J].Managing Service Quality,2001,11(3):150-152 .

[6]Astin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62-74.

[7]Oliver,R.L.,Desarbo .W.S.Processing of the Satisfaction Response in Consumption:A Suggested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J].Journal of Consumer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Behavior,1989(2):1-16.

[8]Julie L.Bryant.Assessing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Campus Experience:The Noel-Levitz Student Satisfaction Inventory[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Yol,2006:134-135.

[9]Tinto V.Leaving college: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54-60.

[10]⒒郟路正南.基于PLS路徑建模技術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滿意度測評研究[J].高教探索,2012(2):30-36.

篇11

近年來,高職高專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國家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各醫院和用人單位都對醫學類高職高專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改革卻相對落后于專業教育的改革。由于公共英語一直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程,且受A級考試和學時的影響,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出現了學生的職業語言能力培養被忽視,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脫節的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了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銜接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對策。

一、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公共英語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由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課,受應試教育影響,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育仍以傳授知識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語言實踐和學生職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公共英語課程不是根據崗位需求設計的,沒能與專業教育有效銜接。從教師方面來看,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是英語語言專業出身,對開設的臨床、護理、中醫中藥及針灸推拿等專業知之甚少,缺乏專業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經驗,目前無法勝任與專業教育銜接的英語教育。從教材上看,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從2014年開始使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的《新編大學英語》book1和book2。book1共有8個單元,book2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由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Grammar,Translation,Writing和Enjoy Yourself留個部分構成,分別涉及問候、學習、愛好、運動、氣候、旅游、就餐、就醫、娛樂、購物、儲蓄、約會、求助、求職等各方面內容。幾乎沒有與學生專業息息相關的醫學英語內容。因為上述的課程設置、教師和教材方面的原因,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課程出現了與專業教育相脫節,落后于專業教育,不適應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

二、構建與專業教育銜接的大學英語課程系統

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從相應的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課程的組織者和落實者,因此,只有建設好教師隊伍,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才能把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教師都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缺乏醫學類相應的專業知識,因此,有必要到各系部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或到有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的學校進修。另外一種方法是把大學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優勢結合起來。近年來,由于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在專業課教師團隊中不乏專業素質過硬、英語水平高的優秀教師。把公共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由有經驗的教師擔任組長,公共英語英語教師學習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教師學習英語教學法,并共同設計教學方案、課堂組織和教材的建設等,可以揚長避短保證教學效果。教材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要把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開發針對專業教育設計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本科醫學院校大多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但是高職高專開設該課程的院校還寥寥無幾,醫學專業英語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為了開發與學校情況相結合的特色英語教材,可以把公共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織起來共同編寫教材。專業教師了解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和術語,英語教師了解學生具體學情,共同編寫課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開發出符合學生實際并能滿足專業教育需求的英語教材。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銜接少不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英語教育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專業教育的需求。因此,需把傳統的講授法逐漸改為任務型教學、交際型學習和職場情境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職場英語水平。

三、小結

把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效的銜接在一起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更需要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編寫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特色英語教材,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克服專業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等困難,把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劉小兵.論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1(2).

[2]李紅.論公職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銜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4).

*本文系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科技項目“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銜接銜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激情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视频 | 18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av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 亚洲黄色片子 | 国产精品初高中精品久久 | 久热中文 | 51ⅴ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99热99精品 |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 91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 www.五月激情.com | aa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91成人在在线播放 | 激情网在线观看 | 99久久毛片免费观看 | 欧美 日韩 国产在线 | 日本乳首の奶水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亚洲免费一区 | 欧美精品一二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福利 |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看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91精品网站 |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 | 天天插天天 |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 国产高清免费 | 免费av网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