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08:51:35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跨文化管理成功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人人都想長命百歲,店店都盼百年老店。但無論是人的壽命,還是企業的生命若能持續百年,長盛不衰,都不是容易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進入“百年老店”的行列,特別是能夠成為全球500強并長期居于全球市場主導地位的“百年老店”企業更是滄海一粟。那么,這些企業為何能夠做到全球領先?它們有哪些獨特的長生之道?又是如何保持百年常青的呢?
一、選擇好擬從事的行業和經營模式,取得領先于人的先天競爭優勢
自然環境選擇物種,市場競爭抉擇企業。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描述自然選擇時寫道:最適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調整自己以適應改變中的環境和新的競爭的物種。企業生存也是一樣。最適合生存的是那些在市場競爭中,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的企業?,F在的企業正處在淘汰別人或被別人淘汰的大變革時代,同物種一樣,這種選擇是生與死的抉擇。
選擇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行業來經營。競爭力大師波特認為:企業競爭力主要來自于行業選擇。的確是這樣。據統計,2009年世界500強前十名企業所在的行業分布如下:石油行業7家,零售業1家,銀行保險業1家,汽車業1家。2005年世界500強利潤額最高的前10個行業分別是銀行業、石油精煉業、制藥業、公用設施、人壽與健康保險、財產與意外保險、汽車及汽車零配件、能源、電信業、礦產品及原油生產。這些行業企業應當是生產經營的首選。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其目的就是要實現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實現這一目標,市場是重要的支柱。市場占有率是企業經營競爭能力、技術發展水平及內在機制運行的生命力。美國管理學家阿.德赫斯說:在過去的20年里,《財富》雜志評選出的全球500強企業,平均壽命還不到50年,而那些存活下來的幸運者中,至少有45%每10年會遭遇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每次也都會有超過1/5的企業進入或退出500強。2005年有112家新面孔榮登排行榜。高換榜率說明各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處于高度市場化行業的企業,他們很難獲得相對穩定的市場地位。由此可見企業競爭優勢首先來自于行業的選擇。
選擇具有獨特的發展模式經營企業。選擇好行業以后,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就決定它最終能夠走多遠。要成就“百年老店”的夢想,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不能追求短期贏利,不能追逐一時風潮,就要把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與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選擇具有獨特性的長遠發展目標和經營發展模式,把差異化經營進行到底。這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決勝法寶。比如,以397位入圍2010年世界500強的深圳華為集團,專注自己的核心領域,不盲目多元化,并獨立自主開發核心技術,是能夠真正強大的重要原因。比如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中糧集團,選擇實施產業鏈經營,使企業保持平衡獲取利潤的能力并避免季節性波動帶來的影響。在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農產品貿易、生物質能源開發、食品生產加工、地產、物業、酒店經營以及金融服務等領域成績卓著。1994年以來一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英國的殼牌,從創立開始就做好國際化擴張的選擇,先后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采石油與天然氣,并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煉油廠,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即使某一地區發生政治或經濟危機,也不會影響到它的整體業務。企業的經營模式猶如人的眼睛,選擇準了可以實現企業和市場的很好對接,保證企業在市場中有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現代企業由于經營的全球化、客戶的個性化以及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和產品供過于求等方面的壓力,推動企業經營環境發生著很大變化。如果一味固守原有的經營模式,不能順應環境變化而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那么,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就必然會因為反應太慢而被“快魚”吃掉。因此,想長盛不衰,成為百年老店,不僅要選擇合適的發展行業,還要對公司所在行業進行充分系統的調查研究,以達到時時創新領先,實現“別人沒有做到的,我做到了;別人做到的,我優化創新”這樣的獨特經營戰略。
二、構建與企業生存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這是企業長盛不衰的重要手段
管理是駕馭企業正常運作的控制系統,管理就是效益。被評為2007年度亞洲地區最佳CEO的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先生認為:企業之間的競爭關鍵是管理的競爭,包括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手段,但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理念。理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企業的命運。優秀的企業必然有一套先進規范的管理機制,否則企業的目標是不能夠實現的。
G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業管理文化的變革,在于不斷的管理創新。從第一任CEO開始,GE就是美國最新管理理論的創造者和實踐者,從啟發式管理、目標管理、戰略規劃、跨文化培訓、國際間輪崗位、建立全球性管理團隊和選拔接班人計劃,一直到六西格瑪等等,這些全球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都來自GE,這是GE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法寶。特別是其精心構造的以年為一個循環、以季度為一個小單元的“業務管理系統”。正是因為擁有這樣一套制度化的高效業務管理系統,GE才能夠使公司的戰略思想在分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多達30多種業務中的30多萬員工中變成行動。其所有的重大戰略舉措一經提出,在一個月內就能夠完全進入操作狀態,而且在第一個循環內就能按照統一的戰略獲得高速增長,在財務上取得很好效果。
導致很多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就在于這些企業沒有及時解決好伴隨企業成長而出現的管理問題。如企業內部溝通的不暢,人際關系的復雜化,員工積極性降低等等。有研究表明,企業大約70%的失敗是由于管理方面出現問題造成的。因此,“與時俱進”地創新管理,是成為“百年老店”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了這樣的管理機制,企業才能適應各種變化環境而持續發展。
我國IT行業的領導型企業――聯想集團與美國戴爾公司的銷售渠道之戰就是例證。本世紀初,聯想集團遭遇“成長煩惱”。按照三年規劃,聯想到2003年,營業規模要達到600億元,而實際只有200億元左右,營業額增長26%,利潤增長50%。盡管這個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但卻沒能達到2000年規劃制定的目標。與此同時,2003年聯想的主營業務PC的銷量增幅只有16.4%,而戴爾的增幅超過40%,增長幅度超出聯想兩倍多。
如何抵御戴爾的沖擊,是擺在聯想面前的一個大課題。通過對戴爾直銷模式的分析研究,聯想發現了自身存在的缺陷,并迅速調整組織結構,使整個組織更加扁平化,決策權進一步下放,簡化所有業務模式的內部流程,提高市場反應速度。此外,通過對業務分類管理,使聯想有機會大幅度降低各類業務對財務資源和管理資源的需求,降低管理成本。通過有效改進供應鏈管理和庫存成本控制,聯想很快提升了自己的整體運營效率,最終戰勝了以精細化管理著稱的戴爾公司。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事后說,企業只有做到了革命式創新管理,才能實現實質性跨越發展。
世界已經進入風險管理時代。想成就“百年老店”,能夠在風云變幻、險象環生的市場環境中頑強生存和不斷壯大,甚至稱雄全球,企業還需要有出色的風險管理能力。以美國CISCO公司為例,CISCO面對2000年出現的全球網絡科技泡沫破滅和世界經濟衰退危機,通過改革公司組織結構,集中投資和產品開發決策權等風險控制管理,危機過后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變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強大。在其競爭對手仍只有少量盈利或虧損的時候,CISCO實現了行業100%的利潤,擁有行業100%的現金,其資本的市場價值占行業所有公司市值的70%。
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管理創新,這是決定企業生命周期長短的核心所在。通過諸如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等活動,能夠使企業內部資源要素不斷地得到重新配置,以適應企業環境、生產規模、市場情況等變化的需要,形成比以往更強大的生存發展能力,增強競爭優勢。
三、走資本運營之路,這是企業做大做強,實現百年夢想的最高層次
資本運營是企業經營的高級形式,是對企業資源特別是無形資產的充分運用和轉化。根據麥肯錫的報告,《財富》排名前250位的大公司,有近50%的市場價值來自無形資產。一個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穩定的優勢地位,不斷并購與擴張是必經途徑。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說:“沒有一個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形式的兼并與收購而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蓖ㄟ^整合外部資源實現快速發展是大國崛起和企業做大的普遍規律。
在世界競爭態勢日益復雜、市場壁壘森嚴的市場中,通過本土化的并購或合資,可以迅速獲得市場準入證,是迅速做強做大市場的有效方法。雀巢,在世界各地所并購的企業大多是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控制這些龍頭企業,雀巢控制住整個市場,并獲得龐大的客戶群,使企業獲得快速的增長。據統計,從1985―2000年的15年中,雀巢共花了260億美元購買其他企業。GE,在韋爾奇擔任CEO的20年里,通過關、售、買、并等資本運作手段,完成了993次兼并,同時出售了350項業務,使GE銷售額從1981年的250億美元攀升到2001年的1 250多億美元,市值從130億美元一路攀升到最高時的5 750億美元,到1987年,GE已經擁有從飛機發動機到發電設備、工業自動化、工業材料、銀行、傳媒等14個產業集團。中國的青啤集團,抓住國內啤酒行業競爭加劇,地方啤酒生產企業效益下滑的有利時機,以開發潛在的區域市場為目標,實施了以兼并收購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擴張,收購資產12.3億元,兼并省內外企業14家,擴大了市場規模,提高了市場占有率。2003年青啤躋身世界啤酒十強,利稅總額居全國行業首位,初步實現了做大做強的目標。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要求中央企業做強做大,并力爭行業前三。實踐證明重組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是實現企業全球高速擴張和戰略布局與整合產業的最佳手段。
當然,兼并收購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美國《商業周刊》研究了美國300起大型并購案例,基本結論是:多數并購未能產生人們期待的協同效益,相反,61%的買主毀掉了股東財富,出現虧損。而且在虧損的150位買主中,約4/5在兩年后回報率仍為負。收購者的股票價格有66%,一年后仍低于同類公司。究其原因,應當是兩類:一是并購交易準備不充分,盲目跟風,一是并購后整合執行不力,沒有發揮出合并優勢。其實,通過整合成功案例不難發現,并購的關鍵是整合,而整合的關鍵是企業文化。是否具有先進的企業文化是并購整合成功的關鍵要素。這是任何其他企業學不到也偷不走的一種能力。在企業并購整合過程中,財務資金只是前提之一,有錢的企業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的整合者。發展到資本運營階段的企業,具有先進的企業運行機制和優秀的企業文化才是實現整合協同效應的關鍵。品牌、技術、產品都是可以模仿復制的,只有建立在企業自身之上的企業文化才是企業基業常青的動力資源。全球500強令人矚目的也正是優秀獨特的企業文化。
中國并購交易數據顯示,僅2008年一年中國大陸境內交易的金額就相當于過去十年的39%,達到1 000億美元。筆者相信,隨著并購經驗的增長,具備社會和行業先進文化的中國企業將會逐漸構建出自身并購管理和文化整合方面的特點,最終獲得更高層次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浪淘沙,擇優而作;聚沙成器,創新管理;有容乃大,擴張資本;做大做強,實現百年夢想。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5)17-0069-03
內生動力源自于宏觀經濟學,是指倡導以拉動內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展中小城市擴大消費,增加百姓財富并擴大內需構成經濟持續增長的不竭動力,簡稱內生力。學生的自生力是指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在能力與主觀能動性,是推動學生終生學習、終生發展的可持續動力。學生的內生力包括學生的意志品質、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與潛能等。學生內生力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學業成績等。提升學生內生力就是提升學生個人核心競爭力,是信息技術基礎教育面向學生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互聯網+物聯網等概念逐漸融入我們的信息生活,并引領著我們進入全民創新時代。這一時代,信息技術領域有著獨特的特點:其一,社會精英云集,如馬云、馬化騰、劉強東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其二,特別注重創新與團隊合作;其三,要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其四,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其五,要有堅韌的意志力與一流的執行力。上述五個方面也構成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內生力提升與發展的主要切入點,這是時展的要求,更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通過成功案例的激勵、創新成果的吸引、自律言行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品質,讓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改變學生的思想、行為,從而內化[2]提升學生的內生力。
一、感化——種下一粒“種子”,為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注入動力
提升學生內生力的核心就是激發學生上進心,我們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教授上進心,但我們可以引入與信息技術相關的人文知識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讓學生對成功有相對一致的認識與評價標準,并形成自己的成功觀[3]。
以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人物為例,如:馬云28歲辭職,多年賣小商品,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網站——中國黃頁,而后東拼西湊,集資50萬資金創辦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曾一度到了崩潰邊緣,而8年后以200億成功上市。同樣,淘寶曾砸入4億卻沒什么回報,讓學生了解馬云成功背后的意志力是何等堅毅,進取之心是何等強有力。
馬云對成功的渴望與堅強的信念正是課堂教學中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正能量。與此同時,我們不提倡每位學生都像馬云一樣成功,而是提倡學生做想成為的那個人,自立自強,走出校門后能在自己從事的領域做出成績。有了進取之心,提升學生內生力就有了一個強大的推動力。讓學生清晰地明白,努力是為自己,失敗要自己來“買單”。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層次,師生之間的交流、生生之間的溝通才是主動積極的、充滿動力的。
因此,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首先給每位學生心中種下“渴望成功”的種子。課堂中種下種子,課堂外發芽并成長。成為學生終生發展的基石,也成為學生日后獲得成功的“初心”[4]。
二、熏陶——改變課堂環境,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提供情景
“孟母三遷”體現了環境對人的認知的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一般在機房進行,我們無法順著學生需求改造機房,但我們可以改變環境布置。
機房的標語、橫幅、計算機桌面背景要給學生明確的提示,并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譬如:離開前要關機并將凳子放好等。環境的改變與標語能在心理與視覺上讓學生意識到所處的場合,并注重言行。時間久了,我們發現習慣就自然成為一種標準,這也是有意識行為教育培養學生習慣的一種做法,即從課堂教學過程非常細小的事情上做起,引導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重視自律與公眾狀態下良好的行為表現,即在公共交流學習場合,要讓自已表現出積極、自律、睿智的公眾形象。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并在教室門口等候學生進入,進入時與學生有眼神或語言的交流。盡管課堂教學是短暫的,但也為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提供情景,幫助學生隨時隨地注重自律、克制等自身內在品質的提升。
三、變革——樹立適應時代要求的信息觀,讓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與時俱進
從事教育多年,有些教師自認為有些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無比正確,卻不知學生的知識與操作能力已徹底改變。信息技術在社會公眾中的普及率已是幾年前的數倍。提升學生內生力的同時,需要我們改變教育觀與教學行為。
以學生上網為例,多年前若發現有學生不按教學任務操作時,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斷網,那么,教學將會在一段抱怨聲中繼續。經過多次實驗,通過學生回訪發現,當大多數學生有情緒時,上課效果非常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作為一位文明社會的公民,離開互聯網是不現實的,同樣,在課堂中粗暴斷網是一種對學生內生力提升不利的教學行為?,F代社會的學生要學會的不是不用網絡,而是自律地使用互聯網,避免互聯網的負面影響,發揮互聯網的正能量。
而在當下,我們需要提升學生的內生力之一正是自律與高效?;ヂ摼W容易讓人“迷失”,調查發現,80%的無聊信息吮吸著學生脆弱的自制力[5]。要向學生傳播一種態度,不要把大量時間在QQ空間或微信中刷屏,在QQ空間或微信中刷屏是互聯網時代“僵尸人”行為標志。我們要做“活人”并留下自己的想法去影響周圍的人。想要留下自己獨道的見解,平時就要注重閱讀書籍與思考。思維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與時俱進,充滿活力。
四、評估——讓學生內生力的提升看得見,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實現過程化管理
言行舉止,從現實社會中移到信息技術課堂中分兩種基本情況,一是線下言行舉止,二是線上言行舉止。大多數情況下,線上表現出的學生的性格更多面、更立體;線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相對單一。因此,學生線上留言更能反映學生的本體特征。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記錄下課堂教學中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并簡要記錄此人的行為內容與行為環境。以某學生為例,該學生每次上課就像“兔子”一樣到處亂竄。第一次出現時讓人有點意外,畢竟是高一新生。當學期結束教師回看學生記錄并評估時發現,該學生喜好在課堂中后半段亂竄,通過課堂中登記的QQ空間了解到該學生喜好動畫、科幻小說。從線上語言與課堂表現上可以看出該學生的心理成熟度比一般學生低,所以,自控力稍差一些,通過一對一談話后,該學生的改正效果不明顯。第二學期開學一個月后進行了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模擬在線測試,結果該學生的成績為全班最低。然而,教師在全班進行了不公布姓名的分數公布。自測試后,該學生每當課堂練習時就主動問問題,也不到處亂竄了,也許是“恐懼”替代了他貪玩的個性。雖然,在線測試這一招“狠”了點,但要提升這樣的學生內在的求知欲、自律、好強心是不能走尋常路的。
每位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在提升學生個體內生力方面,記錄與評價學生的言行,讓每位學生的成長看得見。同時,也讓教師在后續的教學有成功經驗可循。
五、溝通——注重情商與溝通力的提升,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融入學生個人品質的提升
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需要有良好的情商與溝通力,情商即對情緒的控制力。尤其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沖突時,學生的情商與溝通力就會呈現出來,這不僅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很大影響,更影響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
案例: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兩名學生為了一臺計算機互不相讓,盡管當時教室中還有許多計算機可以使用。兩名學生大聲喧嘩,要讓老師來評判對錯。當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呈現出來,憤怒代替了理性的思考時,沖突雙方就會表現出令周圍學生反感的行為。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不是好強,而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是在全班學生面前一種“丟臉”的行為。經過調查發現,沖突始于一句氣話。情商與溝通力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心理、行為產生了影響,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內生力的提升。因此,讓學生養成大度、友善等品質,形成良好的情商與溝通力是提升與發展學生內生力的必備條件。
六、贊美——帶給學生自信,激勵創新,為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注入活力
高中學生的學業壓力大,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寄予“厚望”。盡管學生在生活中已實踐多年,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考核的內容卻沒有天生的信心。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操作、認知等有著全方位的要求標準,但學生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玩”這個層次上。
當教與學遇到瓶頸時,就要不斷給學生注入正能量,適時贊美和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與耐心。對于教師而言,要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喜好,即使學生偶發的不良行為舉止,也要表達出理解,并且鼓勵學生換一種方式會更好,也就是呵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表達出對學生的認同感并提出改進建議。
不要吝嗇贊美,需要教師不斷發現“美”。對學生的肯定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要在思想理念上讓學生認識到創新不是很難的事情,我們身邊很多事情都可以創新。例如:教室中的課本、作業本放置問題,我們可以按使用頻率,將課時最多、使用頻率最大的課本或作業本放在我們最容易找到的地方,以減少課上尋找課本的時間。學生帶著樂趣去思考、去創新、去改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構成提升與發展學生內生力不竭的源泉。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提升與發展學生內生力的具體措施與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總的目標是激勵與感化學生,讓學生有上進心、自信心去創新,與此同時,注重線上線下言行自律,提升自我情商與溝通力。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是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新亮點,只有注重學生內生力的提升與發展,信息技術課才算是真正回歸了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元祥,邵山.內生力:為學生終生發展服務[J].教育,2014,(19): 53-54.
[2] 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 教育研究,2014,(02):55-61.
[3] 胡超.中美成功觀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 版),2006,(03):112-118.
[4] 冀勇慶.初心 顛覆此刻[J].中國企業家,2014,(2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