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資產評估的資產

資產評估的資產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7-30 08:51:34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資產評估的資產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資產評估的資產

篇1

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提出,資產評估的發展也越來越受重視,由財政部印發的《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給資產評估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使得資產評估執業范圍從傳統的資產類業務擴展到文化、林權、海島、玉石等相關特殊產業,并延伸到財政資金績效的評價、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稅基評估等業務領域。業務范圍的擴大,會給資產評估執業帶來相應的風險,這就必然要求對資產評估的法律責任進行細化,對資產評估風險進行分析,從而控制防范評估風險。

一、資產評估法律責任

資產評估法律責任是指資產評估機構或者資產評估人員在接受委托方委托之后,對評估標的進行估價過程中,因自身的過錯行為而導致委托方或者第三方利益受損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

1、資產評估法律責任的主體

在資產評估業務中,資產評估機構、資產評估人員、委托方或資產的占有方、評估的主管部門、評估行業協會以及評估報告使用人等都可能成為資產評估法律的主體。但涉及資產評估的相關法律、法規僅規定了評估機構或者資產評估人員的法律責任,而對評估各方應該承擔責任的程度和方式卻沒有明確。因此應該全面考慮其他主體的相關法律責任,使得資產評估的效果能夠更有效。

2、資產評估法律責任的形式

資產評估的法律責任依照傳統的法律責任劃分體系,有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資產評估相關法律法規給他人利益帶來損害應該負擔的一種財產責任。行政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資產評估相關法律法規給他人利益帶來損害應該負擔的包括警告、暫停執業、吊銷注冊資產評估師證書、禁入評估行業、撤銷資產評估機構資格等行政處罰。刑事責任主要是評估人員違反有關法律程序達到犯罪的程度,承受一定期限的徒刑。

二、鑒定資產評估法律責任應注意的問題

1、明確法律責任主體

在確定評估法律責任時,首先應該確定法律責任的主體。在評估之前,由委托方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客觀性所造成,其法律責任應有委托方承當,屬于會計責任,而由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的公正客觀性造成的法律責任,應有評估機構及評估人員承擔,屬于評估責任。只有分清這兩個責任,才能在評估中做到最大可能的公正。

2、對評估的過錯進行層次分析

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資產評估法律,但是可以根據資產評估相關的法律及法規進行界定,其中可以通過重要性水平來區分一般過失和重大過失,如以總資產的0.5%-1%,權益的1%,收入的0.5%-1%等為標準。另外,指標的大小也可以根據資產評估的規模大小進行調整。而且評估人員的動機使得重大過失與欺騙難以區分。因此可以引入“推定欺詐”概念,欺詐和推定欺詐行為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確定評估人員法律責任時,不但要區分重大過失和一般過失,還應當借鑒西方法律中“共同過失”和“比較過失”的概念。所謂“共同過失”,是指原告的過失不僅與自身有關,而且也與被告有關。所謂“比較過失”,是指根據各過失者犯有過失的程度,而分配其所應負擔的損失賠償額。這些概念對于合理確定法律責任都是有益的。

3、評估報告的使用對象

資產評估報告針對的是特定主體,對評估報告的適用范圍有所限制,因此不適用于特定主體之外的社會公眾。所以特定主體之外的其他報告使用者,如果是因為使用了評估報告而產生了經濟損失,則評估機構或者評估人員不應該承擔以此造成的法律責任。

4、資產評估的法律責任的免除。

資產評估過程中如果有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進行免除其責任。第一,由利益受害者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過錯,例如委托人自身未指示清楚或不遵循評估報告使用注意事項,而使其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第二,評估人員執行業務時,被評估單位不予配合評估工作,而評估機構又不能拒絕該資產評估業務,最終致使評估機構或者評估人員不能按期按質完成評估業務所造成的損失;第三,受到政府或其他有關部門進行的非正當的行政干預,而評估機構或評估人員又沒有辦法消除此項干預,從而導致發生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事項。

三、資產評估風險分析

資產評估風險是指資產評估機構或者資產評估人員對資產進行評估時,因主觀或客觀原因使得評估標的價值偏離客觀值,給相關利益方造成的經濟損失,由此引起的被相關利益方進行法律訴訟的風險。

1、資產評估風險產生原因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資產評估風險就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法制不健全

資產評估行業在國外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仍然算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因此其法律規范還不是很完善,至今沒有專門的資產評估法律來規范資產評估的行為,而其評估涉及的范圍又比較廣泛,所以容易造成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執業標準不統一的局面,從而造成評估市場的混亂。

(2)資產評估專業化要求高

資產評估對專業的要求比較高,但是我國高校資產評估專業發展較晚,碩士招生起始于2011年,因此,目前從業人員大多是其他相關專業畢業,專業化水平層次不一,所以在比較重大的項目或者對專業要求比較高時,評估人員有限的技術水平會對評估帶來極大的風險。

(3)資產評估人員不遵守職業道德

隨著市場的激烈的競爭,在有限的業務范圍內,為了搶占業務,使得一些評估人員為了提高效益,違反職業道德、違規操作、不顧評估質量、粗放評估、低價取費、迎合委托方等行為。

(4)評估機構自身缺陷

評估機構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對評估質量及進度等缺乏有效的控制也會造成風險。

2、資產評估風險表現形式

資產評估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因此它的風險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劃分方式具體有不同的分類。

(1)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

依據法律責任主體可以將資產評估風險分為外部與內部風險。如果其造成的風險是評估機構本身不能控制的,可能是由評估法律體制、委托方、評估行政管理體制等造成的風險,是外部風險。相反地,由于機構內部管理不善、評估人員的素質水平和自身專業水平等原因造成的風險歸為內部風險。

(2)立法風險,管理風險、執業風險和使用風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當前相關的資產評估法律及其相關內容與實際不相符,這樣造成了立法風險;資產行政主管部門在履行其管理職能時帶來的風險為管理風險;由其評估人員的專業水平限制導致的風險為執業風險;資產評估委托方因為不正當的使用資產評估報告書及結果帶來的風險為使用風險。

四、風險控制對策

1、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法律體系

目前資產評估還沒有專業的法律,判斷法律責任都是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使得我國資產評估管理出現了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因此,應加快資產評估立法工作,首先積極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草案,保障制定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并將此作為資產評估全行業管理的法律規范,使得資產評估的管理更具權威性。

2、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宣傳,提高風險意識

資產評估機構應該注重企業長遠的發展,從企業長期利益的角度出發,防范資產評估風險。企業首先從員工入手,著手培養評估人員的職業素質,招收已經考取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的人員上崗;同時加強項目團隊建設,培養一批業務骨干力量;定期開展專業業務培訓,加強評估人員的專業知識,并對評估人員的的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從而提高評估人員的職業素質修養。同時可以聘請資產評估業界專家作為機構顧問。設立資產評估顧問,有助于提高評估工作質量、防范評估風險。通過對評估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宣傳來加以控制。

3、加強資產評估機構職業規范和內部管理

資產評估機構應該統一職業規范,以出臺的資產評估準作為職業規范,對項目進行組織與管理、對資產評估人員執業進行規范。在實踐中, 資產評估機構嚴格按照資產評估準則進行執業,建立從開始受理評估業務、評估前期準備、具體業務評估過程、最后的評估報告以及后期的評估檔案管理階段在內的整個評估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每個階段都應該遵循資產評估準則,規定出進行評估時的必要工作,從而加強評估機構的內部管理,從而防范評估人員執業風險。

4、建立評估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評估人員在進行評估時需要參考大量的資料信息,因此為防止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評估機構則應該建立評估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使已有信息資源歸類整理,能夠最大限度地為評估人員所用,從而保障評估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5、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保險制度

注冊資產評估師投保職業責任保險,不僅可以防范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風險,而且也可以保障評估委托方的利益。

6、強化風險防范意識,注重誠實信用

企業的發展應該是樹立質量競爭意識,克服短期利益驅動,以質量求信譽,以信譽求發展。而誠信對于為社會中介服務的資產評估行業尤其重要。因此應該加強信用的意識來防范風險。

參考文獻:

[1]楊健.資產評估風險及其防范[J].商業經濟,2012(01)

[2]王香珠.論資產評估風險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10(08)

[3]李明媛.資產評估風險防范的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09

[4]賈寶和.試論我國資產評估風險的防范對策[J].金融與經濟,2007(10)

[5]江琴,黃麗娜.資產評估風險的規避[J].金融與經濟,2007(02)

[6]劉勇.資產評估的法律責任及風險控制[J].中國資產評估,2006(09)

[7]史新浩.資產評估風險及其防范[J].財會通訊,2006(12)

篇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品牌資產進行融資活動。品牌資產評估使得企業資產負債表結構更加健全。資產負債表是銀行貸款、股市的依據。評估品牌將品牌資產化,使得企業負債降低,貸款的比例大幅降低,顯示企業資產的擔保較好,獲得銀行大筆貸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對品牌資產進行評估還具有下面一些意義。

首先,品牌資產評估是品牌兼并、收購和合資的需要。近期興起的品牌兼并、收購熱潮,使得許多企業意識到對現有的品牌資產的價值進行更好的掌握是必須的,對兼并、收購的企業品牌價值掌握也同樣重要。合資企業的不斷出現產生了傳統上認為不能聯合的聯合品牌名稱。其次,品牌資產評估有利于提高管理決策效率。雖然有企業形象資產對股東有利,然而無法具體評估各項品牌經營實績。對公司各個品牌價值作出評估后,有利于公司的營銷和管理人員對品牌投資做出明智的決策,合理分配資源,減少投資的浪費。

再次,品牌資產評估能夠激勵公司員工,提高公司的聲譽。品牌價值不但向公司外的人傳達公司品牌的健康狀態和發展,肯定品牌是公司長期發展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向公司內所有階層的員工傳達公司的信念,激勵員工的信心。品牌經過評估,可以告訴人們自己的品牌值多少錢,以此可以顯示自己這個品牌在市場上的顯赫地位。

另外,品牌資產評估的結果能夠激勵投資者信心。評估品牌可以讓金融市場對公司的價值有較正確的看法,這可提高投資者的交易效率。

此外,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品牌資產評估有利于合資事業和品牌延伸的發展。將品牌從公司其他的資產中分離出來,當作可以交易的財務個體的做法,有日漸增加的趨勢。很明顯,這為合資與品牌繁衍奠定了穩定的基礎。品牌的價值,很多未作評估,在與外商合資時,草率地把自己的品牌(如:潔花、孔雀、揚子、美加凈等)以低廉的價格轉讓給外方,就吃過大虧。

總之,研究品牌資產評估的原則和方法對于建立和管理品牌資產是非常有價值的。品牌資產是個戰略性問題,它是競爭優勢和長期利潤的基礎,它必須由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親自決策。品牌領導模式的目標不僅要管理品牌形象,更要建立品牌資產。可口可樂公司總裁伍德拉夫曾自豪地對世界宣布:即使公司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憑著可口可樂的品牌資產,可口可樂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重建帝國。

二、品牌資產評估的一般方法

對品牌資產的價值評估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但同時也是一項復雜而繁鎖的工作。依據各種評估方法的基本特點作一歸納,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基本可分為以下幾種:

1、成本法

(1)歷史成本法

歷史成本法是依據品牌資產的購置或開發的全部原始價值估價。最直接的做法是計算對該品牌的投資,包括設計、創意、廣告、促銷、研究、開發、分銷等。

這種方法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確定哪些成本需要考慮進去,例如管理時間的費用要不要算?如何算?品牌的成功歸因于公司各方面的配合,我們很難計算出真正的成本。即使可以,歷史成本的方法也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它無法反映現在的價值。因為它未曾將過去投資的質量和成效考慮進去。使用這種方法,會高估失敗或較不成功的品牌價值。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按品牌的現實重新開發創造成本,減去其各項損耗價值來確定品牌價值的方法。重置成本是第三者愿意出的錢,相當于重新建立一個全新品牌所需的成本。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品牌評估價值=品牌重置成本X成新率

按來源渠道,品牌可能是自創或外購的。其重置的成本的構成是不同的。企業自創品牌由于財會制度的制約,一般沒有帳面價值,則只能按照現時費用的標準估算其重置的價格總額。外購品牌的重置成本一般以可靠品牌的賬面價值為論據,用物價指數高速計算,公式為:

品牌重置成本=品牌賬面原值X(評估時物價指數÷品牌購置時物價指數)

成新率是反映品牌的現行價值與全新狀態重置價值的比率。一般采用專家鑒定法和剩余經濟壽命預測法。后者的公式為:

品牌成新率=剩余使用年限÷(已使用所限+剩余使用年限)X100%

這里要注意的是,品牌原則上不愛使用年限的限制,但有年限折舊因素的制約,不過它不同于技術類無形資產的年限折舊因素。前者主要是經濟性貶值(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和形象性貶值(品牌形象落伍)的影響,后者主要是功能性貶值(技術落后)的影響。

2.市價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評估品牌相類似的品牌作為比較對象,分析比較對象的成交價格和交易條件,進行對比高速估算出品牌價值。參考的數據有市場占有率、知名度、形象或偏好度等。應用市場價格法,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有一個活躍、公開、公平的市場;二是必須有一個近期、可比的交易對照物。但在執行上存在一些困難。因為對市場定義不同,所產生的市場占有率也就不同,且品牌的獲利情況和市場占有率、普及率、重復購買率等因素并沒有必然的相關性。這些市場資料雖然有價值,但對品牌的財務價值的計算上卻用處不大。

3.收益法

收益法又稱收益現值法,是通過估算未來的預期收益(一般是"稅后利潤"指標),并采用適宜的貼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品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在對品牌未來收益的評估中,有兩個相互獨立的過程,第一是分離出品牌的凈收益;第二是預測品牌的未來收益。 收益法計算的品牌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品牌過去的終值(過去某一時間段上發生收益價值的總和),二是品牌未來的現值(將來某一時間段上產生收益價值的總和)。其計算公式為這相應兩部分的相加:

n

n-t

n

-t  品牌價值 =

∑ At (1+ i )  +  ∑ At (1+ i)

t = 1

t -1

公式中,At為品牌的銷售利潤,i為貼現率,t為收益率。 對于收益法,有些人持懷疑態度,其不可靠性主要有三點:預計的現金流量,無法將競爭對手新開發的優秀產品考慮在內;貼現率選取的主觀性;時間段選取的主觀性。 三、大衛·艾克"品牌資產評估"的指標系統

按照大衛.艾克的宣言,品牌資產由五項組成:品牌忠誠度、品牌知名度、品質認知、品牌聯想和專有資產。借助市場研究方法可以檢測上述這些因素。針對品牌經營者所設定的目標和策略,品牌的資產應和其他競爭品牌擁有的資產不同,如百事可樂,標榜新生代的選擇,而可口可樂則著重與所有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互動。于是,就設定的方向(即希望消費者對你的品牌應有的認知)可以直接向目標族群作市場調查,檢測你的品牌是否在特定項目中比競爭者突出,和以往相比,是否因最近的營銷活動而更成功(資產的累積)等等。

在各大公司品牌資產評估方法的基礎上,大衛·艾克作了新的綜合,提出了"品牌資產評估十要"的指標系統。該評估系統兼顧了兩套評估標準:基于長期發展的品牌強度指標,以及短期性的財務指標。10個指標被分為5個組別,前4組代表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該認知,該認知系根據品牌資產的4個面相:忠誠度、品質認知、聯想度、知名度。第5組則是兩種市場狀況,代表團來自于市場而非消費者的信息。這個評估系統見下表。   四、英特品牌公司評估模型

英國的英特品牌集團公司(Interbrand Group)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品評價的機構。它以嚴謹的技術建立的評估模型在國際上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美國的《金融世界》雜志從1992年起對世界著名品牌進行每年一次的跟蹤評估,其采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在英特品牌公司的模型基礎上。《金融世界》的評估結果被各大媒體上轉載公布,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下面介紹英特品質評估模型以及《金融世界》的操作方法。

英特品牌模型同時考慮主客觀兩方面的事實依據。客觀的數據包括市場占有率、產品銷售量以及利潤狀況;主觀判斷是確定品牌強度。兩者的結合成了英特品牌模型的計算機公式:

V=P×S

式中,V為品牌價值;P為品牌帶來的凈利潤;S為品牌強度倍數。

(一) 如何算出品牌帶來的純利潤

《金融世界》從公司報告、分析專家、貿易協會、公司主觀人員那里得到有關品牌銷售和營業利潤的基本數據。例如,1995年,吉列這個剃須刀品牌的銷售額為26億美元,營業利潤為9.61億美元,而我們所關注的是"吉列"這個品牌名稱所帶來的特定利潤。

為此,首先要決定這個特定行業的資本產出率。產業專家估計,在個人護理業其資本產生率為38 %,即每投入38美元的資本,可產出100美元的銷售額。這時我們可算出吉列所需的資本額為26×38%=9.88億美元。

然后,假設一個沒有品牌的普通產品其資本生產可以得到的凈利潤為5%(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用5%乘上9.88億美元,即9.88*5%=0.49億美元。

從9.61億美元的盈利中減去這個0.49億美元,我們就得到可歸于吉列這個名字下的稅前利潤,即9.61-0.49=9.12億美元。

算出品牌稅前利潤后,下一步就是確定品牌的凈收益。為了防止品牌價值受整個經濟或整個行業短缺波動的影響過大,《金融世界》采用最近兩年稅前利潤的加權平均值。最近一年的權重是上一年的2倍。

最后,把品牌母公司所在國的最高稅率應用這一盈利的兩年加權平均值,減去稅收,得到吉列品牌的凈收益為5.75億美元。這個數字就是純粹與吉列品牌相聯系的凈利潤。

(二) 如何得到品牌強度倍數

第二個方面是估算出品牌強度倍數。按照英特品牌公司建立的模型,它由七個方面的因素決定。每個因素的權利有所不同。見表所示。

英特品牌公司的評估方法是一種國際上最有影響的品牌資美國微軟公司價值評估方法,與前述幾種評估方法相比較,該法的特點和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未來收益估算為基礎、從最終結果而不是“過程”來評估品牌資產的價值;(2)結合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手段,即未來收益的預測以定量分析手段為主,而將未來收益在品牌資產與非品牌資產之間進行分割,以及品牌強度倍數的估計確定,則以定性分析手段為主。 五、小結

篇3

我最終考上了一所二本的會計專業。同寢室姐妹在臥談時最多的話題是關于嫁人,有時調侃,嫁人一定要像投資股票一樣,經過五種評估。1.資產評估:是否有房有車;2.未來20年收益評估:是否收入穩定;3.風險評估:是否花心;4.資本承諾評估:是否要供養父母、兄弟姐妹等等;5.附加值評估:是否有其他收益,收藏等等。

我很少參與討論。她們都是感性的小女人,差不多在大三時都各自名花有主了,找了同學做男友。我不會像她們那樣追求所謂的浪漫與激情,婚姻也不會經過五種評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但是一定要經過資產評估,即我一定要嫁給有錢人。所以,有男生追求,哪怕是潛力股,我也無動于衷。

2003年大學畢業后,我與幾個女同學來到了上海,擠住在偏遠的郊區,四人一間,上下鋪,我每天坐幾個小時車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面試了N多次,最終在畢業三個月后,找到了一份做出納的工作,當時工資才2500元,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公司老板后來成了我的老公。

因為在財務部工作,我很快就摸清了老公的資產底細,很滿意。知道老公不喜歡強勢的女人,我盡量表現得溫柔如水。當時老公正是感情空窗期,我又清純貌美,工作不到三個月,我就成了老公的正式女友,當然我使了一些小伎倆。2004年5月我們就奉子成婚了,年底我生下了女兒。

婚后生活并不如憧憬的那么美好。老公是白手起家打拼出來的,經常出差,有時長達兩個月。在上海時,也是經常應酬到深夜,甚至整夜不歸。不過我懷孕時,他即使出差在外,也會噓寒問暖,女兒出生后,他就很冷漠了。老公和他父母都重男輕女,說他們家一定是要生兒子的。

有時我也覺得生活單調,和老公的交流越來越少,他在外面應酬深夜未歸,我稍有不滿,他就會大發雷霆:你只管好孩子的事,不要干涉我的任何事!我們不能平等對話。聽到老公的一些風言風語,也不敢過問。他前女友與老公同甘共苦多年,最終也分了,我算什么?有幾個男人能經得住誘惑?

為了鞏固我的地位,女兒剛滿兩歲時我再次懷孕,2007年終于生下了兒子。但撫養兩個孩子讓人心力憔悴,我長期失眠睡不好覺,醫生說是內分泌失調,雖然也經常去美容院保養,但哪比得上心的保養啊!

有時也想,假如我當初努力去工作,找個同齡男生結婚,一起奮斗,會怎樣呢?但是我環顧一下老同學的生活狀態,又加以否定。

同學A,老公是她中學同學,冷門專業畢業,學歷也不硬,經常失業;同學A工資4500元,懷孕七個月了還每天擠公交車上班,害怕在家待產會失業。

同學B,老公是大學同學,兩人稅后月薪加起來剛過1萬元,偶爾還失業,因為要攢錢買房子,為了節省開支,孩子剛半歲就被送回老家父母帶,不忍心也沒有辦法。

篇4

    2.理順資產評估行業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資產評估屬于社會中介服務行業,因此,它應當有適合自己行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①結束資產評估工作多頭管理的現狀,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明確資產評估的行政主管部門,對資產評估行業進行統一管理,為評估行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②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實行統一的行業自律管理。依照現有的與資產評估有關的行業組織(如注冊資產評估師、土地評估師、房地產評估師等)狀況,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由政府協調,組建統一的具有權威性的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統一的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可以按照資產類型(如建筑物、土地等)和地區設立分會,從而做到既有利于不同類型資產評估的完善發展,又有利于不同地區資產評估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管理風險。

    3.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分類分級制度。分類是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按其所熟悉的專業進行劃分,分為建筑評估師、土地評估師、機器設備評估師等。分類管理的好處是可以發揮每個評估師的專業特長。分級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按其執業年限和經驗進行分級,一般可分為初級評估師、中級評估師和高級評估師。

    同時,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分類分級制度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4.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由于資產評估涉及的評估范圍太廣,而每個評估人員的知識面相對有限,因此,在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十分必要。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可由財務會計、工程技術、經濟管理、金融、法律以及特殊資產(如自然資源、珠寶文物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其基本任務包括:對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其法律法規等進行研究;研討資產評估執業中的難點、疑點問題;搜集與資產評估有關的信息資料并建立信息檔案;接受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以及社會各界關于資產評估有關問題的咨詢對無形資產評估進行研究;與國內外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交流與合作;評估人員的后續教育等等。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篇5

一、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簡介

(一)資產評估的含義及特點

資產評估就是對資產重新估價的過程,是一種動態性、市場化活動,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其評定價格也是一種模擬價格。資產評估是伴隨中國市場經濟改革而發展起來的,其業務涉及產權轉讓、破產清算、資產重組、資產抵押以及財產納稅、財產保險等經濟行為,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資產評估具有以下特點:1、市場性;2、公正性;3、專業性; 4、咨詢性。

(二)會計計價的含義及特點

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作為主要目標,采用專門的方法對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并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會計核算階段,主要有三個基本特點: 1、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 2、以會計憑證為依據。 3、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全面性和綜合性。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

(一)會計信息是資產評估的重要依據

在進行資產評估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并參考會計信息,包括會計數據和會計方法。評估人員無論采用何種評估方法,會計信息都是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進行資產評估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同時會計信息的質量還對資產評估的質量有重要影響。資產評估利用并參考會計信息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會計信息資料的準確程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資產評估結果的質量。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都是以經濟主體的資產為主要對象

資產評估是在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許多概念源自于會計,且資產評估的很多工作與會計密切相關。資產評估對象的分類是簡單的依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資產分類劃分的,資產評估在評估項目方面的闡述口徑與會計是非常一致的,即資產劃分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等。

(三)現代會計計量方法在資產評估中得到大量運用

資產計價方法有歷史成本法、現行市價法、重置成本法等多種方法。其中:歷史成本法是最傳統的計價法,其余方法簡稱現代計價法。分析其特點,歷史成本法具客觀性和可驗證性,長期以來世界許多國家的會計準則中都規定非貨幣性資產采用歷史成本計價。但現在通貨膨脹非常嚴重,動搖了會計關于幣值不變的假定,歷史成本法的弊端就自然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雖然在理論上現代計價法能更好地反映出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和當期經營成果,但由于多種原因,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目前在會計實務中現代計價法還行不通。但是,在發生產權交易、變動時,必須以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交易的依據,顯而易見,帳面歷史成本不能反映資產價值,須采用現代計價法才能更真實地反映資產的現實價值。

三、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區別

(一)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發生的假設前提條件不同

會計學的基本前提有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而資產評估中的基本假設是持續使用假設、公開市場假設和清算假設。會計必須同時滿足四個基本假設,而資產評估只滿足其一即可。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目的不同

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是就資產論資產,是貨幣能夠客觀的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量,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資產評估是就資產論效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取得收入或確定在新的組織,實體中權益的依據。資產評估的結果則是為資產的交易或者投資提供了公平的價值尺度。

(三)資產評估與會計中的資產所指對象的范圍不同

對于資產評估的評估對象,資產是指為特定主體擁有和控制的能為其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會計計價的資產是指為經濟主體擁有和控制的、能為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如,對一些自創形成的無形資產,資產評估可以進行評估,但會計工作中,只有在企業重組時才能對自創無形資產予以確認。此外,會計計價將開辦費、待攤費用等也作為資產,而在資產評估中,只是以能夠為特定主體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為評判標準,這樣,一些過時的設備、無用的待攤費用的價值為零或者只有殘值。

(四)二者的計價基礎不同

資產評估得到的是評估時點的市場價值,在會計中資產計價依據的是歷史成本。時點不同,資產評估的價值也會不同,而會計上賬面原值不會改變。就資產評估而言,專業人員須對所評估的資產的市場行情非常了解,不可能用一個統一的評估模式來套用。對于會計計價而言,則更多是考慮歷史成本。

會計師更注重歷史成本而評估師更注重市場價值,這也是評估師和會計師在關注點方面的最大差異。會計準則中要求會計師必須準確記錄建筑物成本,然后定期以折舊的方式將建筑物成本調整為期末凈值,該處理方法是以建筑物日漸老化而喪失其使用價值為理論依據;而資產評估師則對其市場價值更感興趣。在衡量企業各類資產的價值時,評估師和會計師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要求,會計將取得各項資產時發生的實際成本作為入賬價值,其依據為成本是實際已經發生的,有客觀依據,也容易確定和核查,且數據比較可靠。而資產評估是為資產交易或者投資提供價值尺度,在資產交易市場比較發育,能夠比較容易找到與被評估資產相類似的交易案例參照物時,對資產評估的計價大多采用現形市價法。現在,物價水平波動很大,時間越長,歷史成本與現行市價間的差距就越大。

(五)二者的計價方法不同

在評估之前,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需要收集被評估資產各方面的信息,在獲得詳盡資料的前提下,對被評估實體價值再作出相應的判斷。在評估過程中,往往要根據供求原則、預期收益原則和替代原則,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進行估價,它更多的強調評估師的判斷,這也帶來評估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會計計價則簡單得多,只需要在原始賬面價值的基礎上進行核算即可確定資產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往往是直接計算得出的,與市場價值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計價中也非常可靠。

(六)二者的程序不同

會計計價有較固定的程序和準則,根據相關法規和會計準則,即使是對不同人員,如果是同樣的工作,能夠得到一致的結果;而資產評估就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自由度,對同樣一項資產的評估,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評估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斷提高專業水平,謹守職業操守,為客戶和信息使用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四、關于促進資產評估與會計共同發展的思考

(一)改變會計報告格式,實行會計報表表內信息與表外資料披露相結合。

按照我國目前的相關規定,除上市公司在發行股票或者發生交易行為時需公布其資產評估及賬項調整的資料外,有關資產變動、物價波動及其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等方面的信息,未納入會計報表信息的范圍。但是根據相關規定,要求會計報表附注中對企業會計報表中未能列示的重大的信息必須予以披露。根據以上的分析,會計報表無法提供企業真實的價值等方面的信息,所以,筆者認為,應該改進相關會計準則,用資產評估報告對現有會計報表的不足進行修正,即:改變會計報表格式,實行會計報表表內信息與表外資料披露相結合。這樣,表內信息就反應傳統的會計方面的信息,表外信息反映資產的評估價值,既不隨意調整賬面價值,又讓報告使用者全面了解資產的價值。達到資產評估和會計計價的完美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讓會計報告盡可能給報告使用者提供最充分且符合市場實際情況的信息。

(二)明確資產評估和會計計價各自的作用

由于會計的計價是遵循歷史成本或者成本與市價孰低原則,加之謹慎原則的運用,因此會計賬面數據低于現行市價,進而低于企業價值評估的結果是必然的。還有,當企業發生產權交易合作分立合并等業務時,完全使用賬面歷史成本作為交易價值明顯是不合適的。

相對于政府管理、投資者及企業的內部管理需要而言,會計的計價方式應該是較適宜的,我們沒有完全以市場價格來取代現行會計計價的理由。但是為保證產權交易具有公平性。我們不能無視資產評估的重要作用,甚至認為評估可有可無。

(三)加強評估界與會計界的協調與合作

資產評估與會計都是現代市場經濟賴以正常運行的基礎行業,它們盡管在遵循的理論、工作程序和方法上有各自的特點,新會計準則已經實施,會計與資產評估的聯系將變得更加緊密,二者既相互依存,又需要相互合作和支持,達到共同更好的發展。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會計需要學習和研究資產評估,包括評估技術,并及時向資產評估界尋求技術支持;反過來,新會計準則也給資產評估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比如,由于物價波動比較大,注冊會計師在編制報表提取減值準備時,僅評賬面歷史價值無法準確的進行減值準備的測算,需要借助資產評估師了解資產的現值。當然,這也是對資產評估行業的挑戰,所以,注冊資產評估師也要抓緊學習并掌握新會計準則,尤其是會計準則中關于公允價值方面的要求,要研究和掌握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的具體規范和技術要領。可以大膽的說,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之間的聯系將會是空前的。此外,資產評估師經常利用或者參考會計信息資料,比如: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大量的利用企業的財務報表、財務指標和財務預測數據等。當然,企業會計資料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會影響到資產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不管是會計計價需要利用資產評估的結果,抑或企業價值評估參考會計資料,都反映了資產評估與會計是有著重要的聯系,隨著財務報告使用者對會計報表披露資產現值需求的提高,二者之間的聯系會愈加廣泛。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評估界與會計界協調與合作,實現評估界與會計界的有效互動,促進各行業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杰.會計視角下的資產評估.2011.

[2]劉萍,徐泓.資產評估會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篇6

導言

資產評估因資產出售和置換、產權交易、企業改制、公司上市、對外投資和企業并購等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資產評估業務主要涉及單項資產評估、類別資產評估和企業整體價值評估。資產評估因資產交易的復雜程度不同,在技術上的繁復程度也不盡相同。

資產評估可以發生在企業發展的任何階段,可以基于各種背景和動機,可以導致參與有關交易的主體之間的不同博弈結果,因而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都具有重要影響。

一、資產評估及其范圍

資產評估(asset valuation),原指對資產價值做出的估計。資產評估業務,為市場上資產買賣雙方當事人議定資產價格提供參考。因此,資產評估的結果形成了資產交易定價的基礎。目前,資產評估業務范圍廣泛,包括資產出售和置換、出租、抵押、保險、企業改制、公司上市、中外合資與合作、產權交易、對外投資和企業并購、破產清算、證券市場、金融監管、房地產市場、珠寶市場、財產征稅、司法鑒證等諸多方面。

資產評估作為中介職業逐步發展。資產評估的方法和技術水平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交易的復雜化而不斷提高并規范化,由此形成了資產評估這一中介職業。資產評估職業在資產交換、產權交易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逐漸建立了評估業務準則、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和行業準入標準,并且這些標準在國際范圍內逐漸趨同。

近年來,國際上對資產的認識逐漸深化。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1980年12月第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 No.3)(《企業財務報表的要素》之后,會計理論和實務界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資產概念,而是把資產視為“某一特定主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獲得或控制的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在資源觀下,負債便可以被理解為負資產,而產權則可以從凈資產的角度來審視。

隨著資產定義的發展,資產評估的對象也在不斷擴展。早期,人們對資產的概念局限于具體的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和機械設備以及房屋場地設施等具有明確金額或實務形態的資產。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資產的評估工作相對簡單,評估結果也易于取得共識。但是,隨著交易方式和范圍的拓展,特別是產權交易和企業并購的頻繁發生,客觀上迫切需要對類別資產、產權甚至整個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同時,無形資產在企業并購中的重要性又使資產評估的理論和實務進一步發展,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針對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和技術。金融工具的廣泛應用,促進了資產評估業務中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企業并購業務和證券市場的發展,使資產評估業務擴展至企業的定價,即從企業凈資產市場價值的角度來考察整個企業的價值。

二、資產評估的發展概況

1.資產評估在國內的發展

在我國,資產評估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而產生并逐步發展的一種中介服務,是在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的過程中逐漸摸索而形成的有關資產價值認定的一系列技術方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產權市場逐漸形成并且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資產評估的地位和作用也隨之提高。在最近十余年來企業集團化的過程中,企業并購活動日益頻繁,一些并購事項甚至走出國門,資產評估由此成為企業產權交易定價特別是國有資產、產權、甚至企業整體轉讓定價的一種基礎性工作。

2.資產評估在國外的發展

在國外,資產評估已經從單項資產的價值評估逐步發展到對資產和負債、類別資產、企業整體價值評估的階段。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定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相關方面客觀、審慎的價值評估。因此,資產評估的適用范圍早已超越了其字面涵義,而是逐步發展到國際評估應用指南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的價值評估階段。由此,在資產評估領域,更為廣泛應用的術語是價值評估(valuation)。

即使在發達國家,由于交易對象存在某些特殊性以及交易機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加之市場供求力量的作用,某些資產或企業產權交易的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失靈狀況時有發生,因而也需要專業人士根據相關的職業準則、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參與交易的主體提供的價值評估意見作為交易雙方決策的參考。因此,在西方發達國家,資產評估同樣作為價格發現機制的補充為市場定價提供參考,而且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而日益完善。

隨著20世紀90年代世界第五次并購浪潮的發展,企業并購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近年來,外國直接投資(FDI)形式主要采取跨國并購方式,1999年全球跨國并購金額已經超過當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80%。隨著新一輪跨國并購浪潮的到來,企業并購涉及的價值評估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并構成西方國家資產評估的主要方面。

三、資產評估準則的發展

1.中國資產評估準則的發展

資產評估主觀性強、涉及面廣、對經濟和市場的影響深刻。為了適應資產評估事業發展的需要,提高資產評估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準確、合理,規范資產評估操作,各國乃至國際資產評估職業組織紛紛建立了行業準入制度和職業標準。其中,目前最有影響的職業標準就是國際資產評估委員會的《國際資產評估準則》。

我國的資產評估規范是伴隨產權交易逐漸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政令到借鑒國際慣例的職業發展的過程。1991年11月16日國務院第91號令《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1995年3月15日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資辦發[1995]27號《關于資產評估立項、確認工作的若干規范意見的通知》,1995年4月12日國資評協發[1995]3號《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人員自律守則的通知》,1996年5月7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了《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為了提高《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的權威性,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當天轉發了這份規定,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有資產管理局(辦公室)及時轉發資產評估機構,并在審核確認評估報告以及檢查監督評估工作中貫徹執行。2004年2月25日財政部了《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兩個基本準則,對評估操

作行為和評估報告行為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目的在于建立評估師規范執業的基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資產評估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兩個準則的,規范了評估師執業技術和執業行為,標志著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初步建立。兩個基本準則借鑒和保留了中國原有的理論與行業實踐的內容,同時參考了國際評估準則和其他國家成功制定資產評估標準的有益經驗。為適應中國市場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在2~5年內與國際評估實踐相接軌,財政部還將陸續制定包括相關基本準則、具體準則、評估指南和指導意見在內的一套完整的資產評估準則體系。

2.國際資產評估準則的發展

國際評估準則的制定工作在近幾年取得了巨大成果。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IVSC)前任主席約翰埃認為,隨著評估行業普遍在資產計量工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際評估準則仍需要進一步發展。評估是為資產計價提供服務的技術。可靠的計價需要三個基石:準確性、一貫性和透明性。這三個方面在評估業主自有資產、投資資產和涉及資本市場以及貸款保全的資產時是必不可少的。與會計準則的情形十分相似,評估準則作為“良好實務”的準繩也應當相對穩定,而評估方法則較靈活,應隨著業務需要、客戶需求以及來自其他領域的分析性技術而改變。準則是來自個人良知、國家行業協會或法律的尺度,涵蓋行為、道德和專業勝任能力等內容,如:評估基本事項、評估目的、完成任務的能力證明、評估師的責任、職業謹慎程度和所需的調查范圍、接受任務時所需的披露程度、在報告正文中的聲明、限制條件和所做假設的合理性以及對評估過程和推理過程的詳細介紹。

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IVSC)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各國資產評估專業團體推動下逐步發展起來的重要國際性評估專業組織,其主要宗旨是:為公共利益制定和用于財務報告的資產評估準則和指南,以滿足財務報告、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經濟領域的需要;滿足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對制定本國資產評估準則的需要,促使國際評估準則和指南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可和遵守;在世界各國之間統一資產評估準則,披露地方或地區性評估準則與《國際評估準則》(International ValuationStandards,IVS)之間的區別,致力于促進地方或地區性準則規定與IVS之間的協調和統一;促使IVS在國際會計準則及其他相關報告準則中得到認可,促使其他專業領域理解專業評估和評估師的作用,并教育評估師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的要求。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也與諸如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IOSCO)一些準則制定機構保持緊密聯系。目前,IVSC在國際評估界發揮著主導作用,其制定和努力推廣的IVS是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評估專業準則。

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自1985年起《國際評估準則》。《國際評估準則》根據評估業務發展的需要適時修訂和發展。2005年2月10日,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IVSC)了《國際評估準則2005》,這是《國際審計準則》的第七個版本。《國際評估準則2005》(IVS 2005)的具體內容包括:《一般評估概念和原則》(GeneralValuation Concepts and Principles);《執行守則》(Code of Conduct);3份準則;2份國際評估應用指南;14份國際評估指導意見和1份信息文告。其中,《國際評估準則》包括:1號準則《評估的市場價值基礎》;2號準則《非市場價值評估基礎》;3號準則《評估報告》。《國際評估應用指南》包括:1號國際評估應用指南《財務報告的評估》;2號國際評估應用指南《貸款目的的評估》。《國際評估指導意見》包括:1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不動產評估》;2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租賃權益的評估》;3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廠場/設備評估(審查中)》;4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無形資產評估》;5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私人財產評估》;6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營業評估》;7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危險和有毒物質評估的考量》;8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財務報告的成本方法》;9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折現現金流量分析》;10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農業財產評估》;11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評估復合》;12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專門化貿易財產評估》;13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財產稅大宗評估》;14號國際評估指導意見《采掘業財產評估》。信息文告只有1份,即《新興市場的評估》。

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定期《業務通訊――全球評估問題》(New Sletter:G10bal ValuationIssues)。2001年6月號《業務通訊――全球評估問題》用5頁的篇幅,專門報道IASB及其動態。2002年1月號《業務通訊――全球評估問題》又用5頁的篇幅介紹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評估國際評估應用指南及其最新動態和討論公允價值會計對評估實務的影響。2002年3月《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通報》(IVSC Alert)討論歐洲會計準則從國家準則向國際準則轉換中的評估問題。2002年8月號《業務通訊――全球評估問題》用6頁的篇幅提供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評估國際評估應用指南問題的最新動態,并討論了公共部門會計的評估問題。2003年2月號《業務通訊――全球評估問題》用7頁的篇幅提供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評估國際評估應用指南問題的最新動態,并討論了公共部門會計的評估問題。2003年9月號《業務通訊――全球評估問題》用7頁的篇幅提供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評估國際評估應用指南問題的最新動態,并討論了投資業績準則。

3.評估準則的國際協調

因資本市場的跨國發展,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于2000年啟動《國際評估準則》新一輪的制定工作。為了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全球的評估實力,使《國際評估準則》具有廣泛的可獲性,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決定在2003年及以后,以經濟的價格提供紙質版本和免費提供電子版本的《國際評估準則》(IVSC,2002)。《國際評估準則》第六版于2003年首次免費向公眾提供,使《國際評估準則》在全球市場發揮效率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促進《國際評估準則》的全球認可,并且推進全球職業評估師實務的統一。

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的國際評估準則在國際上正在獲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可,無保留采用《國際評估準則》或與《國際評估準則》趨同正在加快步伐。南非評估師協會已經將《國際評估準則2003》作為國家準則。斯洛文

尼亞評估師協會再次翻譯《國際評估準則》(2003)作為其國家準則。斯洛伐克和格魯吉亞也做出了類似要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將《國際評估準則20039中的關鍵準則及其國際評估應用指南指南作為國家準則納入其《職業實務手冊2003》。2003年5月3日加拿大評估協會(AppraisalInstitute of Canada)、評估協會(Appraisal Institute)、美國評估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Appraisers)、美國農場經理與農業評估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FarmManagers and Rural Appraisers)作為北美4個主要評估機構簽署r一項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Understanding)鼓勵建立一個影響評估與評估咨詢職業發展的積極環境。這一備忘錄下的第一個批協議項目是這些機構將:(1)承認和支持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的評估準則;(2)承認和支持評估基金會(Appraisal Foundation)在國家準則和IVSC國際評估準則方面的努力;(3)承認和支持世界評估組織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ValuationOrganizations)的目標。新興市場化國家,包括我國以及俄羅斯、南韓、馬來西亞、羅馬尼亞等許多國家則相繼以國際評估準則為基礎發展本國的評估準則。

對《國際評估準則》的需求和日益廣泛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他國際準則的發展,特別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發展,同時《國際評估準則》也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順利轉換提供支持。因此,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密切關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關于資產評估的要求及其變化,這些可以影響遵循國家準則的現行評估實務。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會計準則中關于財產、廠場設備和投資財產的估價要求與評估準則是一致的。

歐盟通過立法程序,規定歐盟上市公司2005年及其后的合并財務報表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為了配合歐盟及其他一些國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需要,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修訂了相應的固定資產評估準則。正如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前任主席約翰?埃居(JohnEdge Frics)解釋所說:“當我們獲知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按照其規劃在2005年之前對涉及不動產和其他固定資產的會計準則作出一系列重大改動時,我們的反應時間只有不到12個月。因此,我們在僅有的幾個月里忙于與世界各地的評估機構、監管者、會計師和評估服務使用者進行協商,對國際評估準則作出必要修訂。”

篇7

一、信息規整的含義

所謂資產評估信息規整,就是評估人員按照一定的方式,應用一定的科學規律和方法,將資產評估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和有序化整理,實現無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轉換。對信息規整的過程,一方面要遵循科學規律,依照科學分類法進行,另一方面要兼顧評估人員的利用要求和使用習慣,根據不同的利用要求和信息類型,對評估信息進行規整。信息的規整過程不是對信息簡單的拼湊和剪貼,更不是對評估信息內容的重抄,而是在選擇和濃縮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將有關評估信息的核心內容反映出來,歸納整理,使無序轉化成有序,為評估人員高效、方便地分析信息、預測信息、評定估算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依據。因此,資產評估信息規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產評估信息廣泛性存在與信息個性化需求、規律性應用之間的矛盾,從而達到精化資產評估信息、實現價值、增加價值的目的。

二、資產評估信息規整的現有模式

資產評估信息的規整是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標準將資產評估信息進行有序整理的信息處理過程。具體來說,一是把沒有必然內在聯系的信息,為了評定估算的方便而加以組織;二是把本質上具有必然的內在聯系的信息,依據其屬性,按照其自身的客觀邏輯結構加以組織。前者包含更多的主觀因素,后者則依據更多的客觀因素,其實質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在資產評估實踐工作中,資產評估信息規整活動是對零星分散的資產評估信息進行一般性歸納整理,其基本工序包括信息歸類和信息匯編整理兩個方面。

(一)信息的歸類

一般來講,評估人員采集到的信息常常是比較雜亂的,并呈現出明顯的隨機性和多樣性,這些隨機性和多樣性不利于發現信息采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信息中存在的問題,而且也不利于下一步評定估算的利用,因此,應將信息進行分類。

信息的歸類就是將信息按照一定標準即屬性和特征,歸屬到不同的類或組中,將性質相同的信息歸納在一起,使其條理化和系統化,初步顯現出信息的特征,為后續信息的進一步使用提供便利條件。通常,在信息的初始分類中,由于信息需求者起初還缺乏對信息本質的深入了解,因此,對信息的分類可結合信息的特點、來源、使用功能、內容、可靠性和今后利用信息所需進行初步的類別劃分,是一種粗線條的信息初級組織。信息分類整理的具體方式因人而異,但從實踐上看,常用的信息分類整理方式有按承載信息的載體分類整理、按使用方向分類整理、按內容線索或部分要點分類整理三種方式。

1.按承載信息的載體分類整理

按照載體分類整理信息,通常分為紙質、磁盤、光盤、縮微品和實物等幾類。對于文獻型信息來說,國內外均有許多信息加工條例和標準,對各類數據項的選取和描述作了規定。對于非文獻型信息,一種方法是將口頭信息和實物信息轉化為文獻型信息,然后依規定格式進行加工;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描述事物的名稱、形式、內容等,按規定格式記錄下來,形成數據庫之類的信息產品。

2.按使用方向分類整理

所采集的信息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面向某個具體主題的,即信息采集人員在某個主題需求下所采集的信息;二是沒有針對某個主題,但與信息采集機構的性質和今后的需求有關。

3.按內容線索或部分要點分類整理

可以按照內容線索或部分要點對所采集的信息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整理具體如何分類,分多少類,都沒有統一的模式,可根據課題或采集機構的性質和所采集的信息內容而定。

在評估實務中,評估人員通常按照信息的內容,并結合今后評定估算的需要,對評估信息進行初步的類別劃分。主要可以將采集到的信息分為三類。

(1)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委托方的基本信息;產權持有者等相關當事方的基本信息;資產評估目的;價值類型;資產評估基準日;評估報告的使用方式。

(2)評估對象基本信息

主要是指評估對象的法律、經濟和物理狀況信息。具體包括:有關資產權利的法律文件或其他證明資料;資產的性質、目前和歷史狀況信息;有關資產的剩余經濟壽命和法定壽命信息;有關資產的使用范圍和獲利能力信息;資產以往的評估和交易情況信息;資產轉讓的可行性信息。

(3)相關作價信息

相關作價信息主要是指除了評估對象基本信息以外的可以幫助評估人員評定估算得出估價結果的信息。主要包括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信息;可能影響資產價值的宏觀經濟前景信息;可能影響資產價值的行業狀況及前景信息;可能影響資產價值的企業狀況及前景信息;當地政府頒布的法規及條例;類似資產市場成交的實例資料。對于市場法而言,類似資產市場成交的實例信息是指已成交的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及相關的交易情況信息;對于收益法而言,主要是資產收益、資產預期收益率等數據信息;對于成本法而言,主要是類似資產的成本信息。

(二)信息的匯編整理

經過信息的歸類整理后,相關信息的數量可能仍嫌過大,超過了人們的吸收利用能力,為此,還需要對信息進行匯編、摘錄、分析、綜合等內容濃縮性加工,即根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將分散的信息匯集起來進行深層次加工處理,提取有關信息并適當改編和重新組合,形成各種精約化的優質信息產品。該過程屬于信息的內容整理,它是在形式整理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是從內容角度對信息的再處理,其實質是對原始信息消化和吸收的過程。按加工深度不同,信息匯編整理的方法主要有匯編法、摘錄法和綜述法三種。

其中,匯編法是選取原始信息中的篇章、事實或數據等進行有機排列而形成的。運用匯編法不需要對信息內容進行復雜的分析和濃縮,只要抽取有關的信息片段按一定方法編排加工,就可以方便及時地匯集某一專題的資料。摘要法是對原始信息內容進行簡明扼要地摘錄,即摘取其中的主要事實和數據,以便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原始信息的方法。綜述法是通過對某一課題某一時期內的大量有關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綜合,以形成具有高度濃縮性、簡明性的信息產品。

通過以上的理論分析可知,資產評估信息的匯編整理是評估信息定性整序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它不是對評估信息簡單的拼湊和剪貼,更不是對資產評估信息內容的重抄,而是評估人員根據估價需要,在對經過歸類的信息選擇和濃縮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將有關評定估算的核心信息內容反映出來,歸納整理,按一定方法編排加工,使信息由無序轉化成有序的過程。具體地說,在資產評估實務中,為了避免在進行評定估算時遺漏重要的信息并保證所采集的信息的規范化,評估人員不是直接利用信息,而是將所采集的信息制成統一的表格,以方便評定估算的使用,該類表格通常被稱作評估作業類工作底稿。該類底稿是以資產類別來分類的,不同類型的資產評估工作底稿差別很大,即使是同一類資產的評估底稿也會根據評估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別。在評估實務中,評估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評估項目選擇性地制定工作底稿。為保證信息整理的完整性、科學性、準確性,該過程應由負責后續評定估算的專業評估人員實施。通過對評估信息的匯編整理,可以提高評估效率,保證評定估算過程的科學、規范的進行。

三、資產評估信息規整的建模

通過對評估人員進行信息規整的現有模式分析可知,當前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規整的過程中評估人員的主觀定性判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信息的歸類,評估人員主要是依靠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對信息進行判斷。不可否認,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所采集信息的實際情況,信息的歸類結果也比較符合實際和評估需要。但是僅憑評估人員個人的經驗又往往帶有主觀性,以及考慮到評估人員的工作能力等問題,這種以定性為主的方法對資產評估信息進行歸類整理的結果可能失真。因此,從研究的角度來講,較為理想的方法是在經驗判斷的基礎上結合嚴謹的理論推導進行信息歸類分析,得出一個既經過定量推導又符合實際經驗的分類結果,可以極大地提高信息規整的科學性。

在評估實務中,評估人員主要依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將采集到的評估信息分為三類,即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信息、評估對象基本信息、相關作價信息。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將評估人員對信息進行歸類的過程進行量化,并結合專家經驗法,提出一個既經過量化過程推導又符合實際的信息歸類方法。

1.建立信息分類的類別集合

3.建立信息隸屬度集合

若位專家中判斷信息屬于類別的有位,,。我們可以定義任一信息隸屬于類別的隸屬度為,,。則每個信息對類別集的隸屬度集合為。在該過程中,若每位專家被分配不同的權重,則可將定義為判斷信息屬于類別的所有專家的權重之和。

4.依據信息分類規則,將信息歸類

對于每一個信息,確定隸屬度數值最大的,,則可判定信息屬于類別。

綜上,該模型所提出的方法是選擇具有熟悉資產評估工作的專家進行咨詢,將所有專家對每個信息所屬類別的判斷結果進行量化并統計處理,并借鑒模糊數學中信息隸屬度的概念,通過確立分類規則,進而對信息進行歸類整理。該方法在專家小組法的基礎上,既結合了評估人員的主觀經驗,又含有定量的推導過程,可以更為客觀、科學的反映專家小組群體的經驗,彌補了現有的資產評估信息的歸類過程中過于依賴評估人員個人主觀意識的缺陷。該方法使信息歸類的定性判斷和定量推導過程相結合,為科學、合理地對信息進行分類提供了依據,也為將來評估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信息進行規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篇8

關鍵詞 :碳資產 碳資產評估

一、背景

(一)國際背景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使人類從傳統的農業社會邁向了現代化的工業社會,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但是,工業革命以煤和石油作為燃料和動力,造成了環境的惡化。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但是由于過度依賴化石燃料,造成了自然環境的極度惡化,英國倫敦成為了舉世聞名的“霧都”。同樣的,在第二、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人們在創造更為先進生產力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化石能源的開采、利用,由此造成的氣候問題在全球蔓延開來。事實可以證明,發達國家在幾百年的發展方式已經是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如果我們仍然一味地相仿發達國家,走發達國家的老路子,經濟的發展依靠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人類必將面臨更加殘酷的現實。

2005年2月16日,旨在抑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生效。《京都議定書》按照經濟學原理中成本效益理論,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碳排放量的最大化。其中有關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碳排放量的交易以及工業國家之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開啟了碳資產交易的時代。

(二)國內背景

過去的30多年間,我國正處于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工業化、現代化有了極大地提升,同時也造成了對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污染。過重依靠煤和石油發展的局面,導致了碳排放量的極大增加。到2013年底,中國的碳排放量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的總和,達到了100億噸。同時,首次以人均7.2噸的碳排放量超過了歐盟。與發展中國家來比,我國是印度的四倍。面對著全球環境變化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威脅,我們必須重視起來,打破發達國家對于碳排放核心技術壟斷的局面,合理開發和利用碳資產,在新的競爭環境中占據有利地位。2014年聯合國成員國聯合聲明中宣布了: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到峰值,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20%左右。同時,截止到2014年6月,北京、上海等碳排放交易試點已全部開始實施交易。在這種背景下,推動建立碳資源交易市場的建立成為了必然趨勢。但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識別、評估碳資產的價值。在市場中進行交易,就必然需要一個價值,充當買賣雙方交易的媒介。

二、“碳資產”的論證

(1)“碳資產”的定義

“碳資產”作為一種新興的資源,它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和低碳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由于提出的時間相對較晚,現在理論界對碳資產的定義還比較少。根據現有的文獻梳理出的一些結論認為:第一,在環境容量相對合理的前提下,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的排放要受到某些限制,從而加劇了一些特定主體對“碳排放權”和“碳排放量額度”的需求,從而形成一種在市場上公開買賣的“產品”,這種產品就是“碳資產”。第二,碳資產作為特定主體由于實行節能減排而給企業帶來的有形資產和無形收益。總結起來:“碳資產是一個具有價值屬性的對象身上體現或潛藏的所有在低碳經濟領域可能試用于儲存、流通或財務轉化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這個對象,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城市、地區。”

(2)碳資產的價值

碳資產作為資產的一種類型,首先表現為:碳資產是由特定主體在過去交易行為或事項產生的,經過了國際或國家官方機構核證認可,由特定主體擁有或控制的;其次,碳資產具有流動性和交易價值特性,可以給特定的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由于特定主體對碳排放權和排放量的需求,就會促使供求方索取一定的費用,需求方為了使用這項特權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從而特定主體之間發生經濟利益關系。

(3)碳資產的交易

碳資產的交易是為了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緩解環球氣溫變暖所采用的市場機制。碳資產交易的核心價值是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控資源的價值,利用金融手段來解決面前的氣候問題。同時,對于微觀主體來說,比如企業,通過碳資產本身具有的價值,一方面可以帶來現金流;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進行融資,利用碳資產為企業進行貸款。

三、資產評估方法在碳資產評估中的應用

由于碳資產作為一種全新的資產,符合資產評估中對資產的定義。我們可以利用資產評估的方法對其進行評估。其中包括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但是三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過比較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同時得出來可以借助數學模型可以模擬出碳資產的合理價格。

1、市場法

市場法,是指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似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市場法是根據替代原則,采用比較和類比的思路及其方法判斷資產價值的評估技術規程。通過市場法進行資產評估需要滿足兩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1、要有一個公開活躍的市場;2、公開市場要有可比性機器交易活動。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我國碳資產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度都相對較低,可供評估的案例又很少,而且沒有統一的標準,差異性很大,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碳資產的交易價格比較高,而一些落后的地區,碳資產的價格就相對的比較低。再加上交易時間距離評估基準日又比較遠,造成了應運市場法評估碳資產的價值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2、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的預期收益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它服從資產評估中將利求本的思路,采用資本化和折現的途徑以及其方法來判斷和估算資產的價值。收益法的基本前提是: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來衡量;資產擁有者所得預期收益所承擔的風險也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計量;被評估資產預期獲利年限可以預測。應運收益法來確定碳資產的價值,從理論上是可以的,因為碳資產作為一種資產,它本身是具有價值并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但是在現實評估工作中,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領域,以及不同的行業中,對碳資產的利用以及對碳資產的重視程度來說,是不盡相同的。從評估合理性來說,建立統一的價格并不能很好的保證碳資產估值的準確性。

3、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首先估計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然后估計被估資產的重置成本,估計被估資產已經存在的各項貶值,包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并將其從重置成本中扣除。成本法從再取得資產的角度反映資產的價值,它的前提條件是:被評估資產處于繼續使用的狀態或是被假定處于使用的狀態;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能夠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價值。應運成本法對碳資產進行評估,關鍵要對碳資產形成的成本和各項貶值進行可靠性的貨幣計量,而且對于碳資產來說,它更多的體現為一種無形的資產,使用成本法并不能很好的評估它的價值。

四、風險資產定價模型

風險資產定價模型已經很成熟地應運于金融領域,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風險資產定價模型來分析碳資產的價值。但是,借助風險資產模型來分析就必須影響碳資產價值的因素,然后確定其中哪些是不確定因素,然后通過過去交易數據來模擬他們的分布,從而得出碳資產的合理價值。本文主要認為碳資產減排量、碳資產價格以及人民幣匯率這三個因素為不確定因素,也就是可能帶來風險的因素。

碳資產的價值=碳資產的排放量*單位價格。碳資產的排放量=交易價格* CERs。由于碳資產的排放量是一個不確定值,我們首先用數學的方法,設其為Qi(Q為隨機變量,i為減排項目的承諾減排量)。其中,影響Qi的因素也是不確定的。所以Q=[Q1,Q2,…,Qn]。對于每年Qi的估計,用前一年同類項目的平均值作為評估年的值。考慮到統計學原理,樣本量越大,估計的參數越接近真值。所以本文采用更多年份的歷史數據的平均值作為評估年的值。

1、碳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

目前,在碳資產價格的制定方面,由于歐洲發達國家是主要的發起者和參與者,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處于劣勢,我們沒有能力去參與碳資產價格的制定,只能被動的接受發達國家提供的價格。因此,碳資產價格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外生變量。同樣,我們可以借助均值方差模型來確定碳資產的價值。均值-方差模型(Mean-Variance Model)投資者將一筆給定的資金在一定時期進行投資。在期初,他購買一些證券,然后在期末賣出。從所有可能的證券組合中選擇一個最優的組合。這時投資者的決策目標有兩個:盡可能高的收益率和盡可能低的不確定性風險。最好的目標應是使這兩個相互制約的目標達到最佳平衡。從而,假設碳資產價格服從對數正態分布,價格為P,只需要用前幾年的均值和方差來確定。y=lnp(i),p=ey。

2、人民幣匯率的不確定性

由于匯率的不斷變化且具有不確定性,導致一國商品的價格在另一個國家市場上也在隨時變化,如果我們向國外出售碳資產,那么匯率的變動又該如何影響碳資產?到目前為止,清潔能源項目的碳排放量價格以美元和歐元計價。人民幣升值,對于我們出口碳資產來說將面臨最大的挑戰,出口碳資產的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假設人民幣對外國貨幣的匯率為r,并假設每年匯率r服從均值-方差的正態分布。由中心極限定理可知,在大樣本容量下,r服從正態分布。

五、碳資產評估所面臨的機遇和調整

在發達國家積極構建碳資產體系,發展碳資產市場的背景下,我們也需要緊隨時展的步伐,積極探索一條適合于中國特色的且符合全世界碳資產發展趨勢的低碳發展道路,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碳資產評估體系,促進碳資產的交易、流通和買賣。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立碳資產交易市場以及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碳資產評估體系,對我們來說即是機遇又是調整。從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經歷了三次比較污染的工業革命的人類,更加渴望一個更加清潔的綠色革命,低碳化的發展道路符合人類發展的規律,同時構建一個碳資產的評估體系,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我們已經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區,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經迫在眉睫。我們建立碳資產交易市場,為“碳資產”確定一個良好的估計值,可以促進碳資產交易的公平性、合理性、公正性,從而推動我們經濟的發展。但是從當下的環境看,我們要建立完善的碳資產評估體系還面臨著諸多嚴峻的困難。首先,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仍然是以高投入、高產出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為主,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當前的任務還是經濟的發展,減少對能源的消耗,發展低碳經濟可能會對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小的波動。但是,如果不抓住發展“碳資產”的有利時機,我們可能就會像第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遠遠的落后于發達國家。其次,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我國資產評估業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入和發展。資產評估行業對于碳資產的研究更是剛剛起步,人才、知識儲備很少。交易規模較小,交易制度不完善也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因此,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碳資產評估體系,是一個逐步的,由淺入深的過程,是一個立足于我國具體的國情,不斷的批判繼承中外先進經驗的過程。

六、借鑒歐美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經驗

1、建立和完善碳資產交易的制度和法律

以立法的形式來保障碳資產交易制度是建立碳資產交易體系的前提條件。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個人認為我們建立碳資產交易制度需要:第一,確定碳排放的交易對象,交易期限等具體規則。第二,分配碳排放權的份額。第三,完善碳資產市場準入機制和市場監督以及懲罰制度,保障交易環節的公平。

2、確定合理的碳排放總量

從環境和經濟發展著兩個方面,制定一個合理的總量。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雙重壓力,在確定碳排放總量時,我們要以自己的具體國情出發,不能一味地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

3、考慮地區差異

我國低于遼闊,我們的國土面積歐洲差不太多,在碳排放量分配上也要考慮具體的區位因素。對于一些發達的地區,比如北京,上海,廣東等我們可以制定更為高標準的排放量,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則要放寬指標。

4、建立多遠的碳資產交易市場

在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前提下,我們需要政府以及第三方監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在碳資產交易中,并不能完全放任買賣雙方的完全交易,需要我們成立第三方機構對其進行監督,審核,以及評估等。同時,我們還應該建立碳資產交易信息數據庫,把每一筆交易的具體情況都做電子檔案。

參考文獻

[1]基于時序仿真的新能源消納能力分析及其低碳效益評估.曹陽.

[2]評估行業開展碳資產評估的思考.錢潔園.

[3]淺析碳資產財務會計處理.王玉翠.

[4]有關企業碳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江玉國.

[5]碳資產評估理論及實踐初探.劉萍.

[6]資產評估視角下碳排放權的.資產觀.研究.張志紅.

篇9

為了規范資產評估工作,國家先后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隨著資產評估工作的不斷開展與深入,新的問題不斷地涌現出來,而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爭議較大的問題就是對資產評估增值應否征稅的問題,就這個問題,筆者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資產評估增值應否征稅

資產評估增值雖然是由通貨膨脹、物價變動等因素造成的,但若說其并非實體增值卻也不確切。因為這種增值實際上是由以前各期的增值累積遞延而來的,只是因財務會計制度的成本原則的制約,不能隨時根據市場現值調整資產帳面價值,因而這種增值平時無法體現出來,而只有在資產評估時,才被還之以“廬山真面目”。但同時也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假象,似乎這種增值是憑空而來的,是一種“人為”調整出來的不依存于實體形式的虛的資產增值。比照商譽,也許會理得解更透徹一些:我們平時無法確認商譽的存在,但它實實在在是存在的———試想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上的百年老店與普通商店相比,誰更吸引人?而這種吸引力決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從天而降的,它是無數人多年來持之以恒的辛勞和汗水的結晶。因而筆者認為資產評估增值決不只是一種帳面上的調整,它是將一種客觀存在的收益化隱性為顯性,使之“浮出水面”。并且,實際上這種增值在評估前無法實現(甚至無法確認),但在評估后卻大多可以實現。由于資產評估的具體對象無外乎是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因此評估后進行帳務處理時對評估增值部分都應借記資產,貸記資本公積(流動資產評估增值也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既然我們承認這種增值是一種實體增值而且可以實現,那么對其征稅也就順理成章了,并且由于我國資產交易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也有必要擬定對資產評估增值的稅收政策,以體現政府在其中的調控作用。

二、稅種的設置

資產評估增值就其自身的性質而言,屬于一種資本利得。所謂資本利得是指資本所有者將資本項目,如機器、設備、房屋、土地、有價證券、商標專利權等轉讓所取得的所得,在數量上通常體現為轉讓價格扣除其原值及相關費用后的余額,其性質屬于納稅的范圍。在國際上,將資本利得區別于一般所得,單獨作為一個范疇對其征稅是一種普遍的做法。例如,歐共體國家、大部分OECD國家、部分美洲國家和一些亞洲國家都在稅法中對資本利得課稅作了詳盡的規定,而且也制定了相應的征收管理辦法。我國在制定針對資產評估增值課稅的相應政策時,不妨將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拿來借鑒。筆者以為,針對國內的情況及參照國外的做法,單獨設立一個稅種———資本利得稅對資產評估增值課稅是一種較為適當的做法。

三、稅率的制定

如果對資產評估增值進行征稅,那么稅率很重要,稅率的制定要適當:不能過高,過高則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也不能過低,過低則失去了稅收的調節作用。我國目前稅收體系中的主體稅種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兩者的法定稅收水平,無論和發達國家還是家相比都不低。而且就兩者一個對增值額征稅、一個對所得額征稅而言,與資本利得稅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不妨參照增值稅的稅率17%(低限)和所得稅的稅率33%(高限)以及我國的總體稅負水平,將資本利得稅的稅率定為20%,以體現合理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原則。當然,這個稅率僅僅作為,具體稅率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并經過實踐的檢驗后,才能最終確定。

四、資產評估增值會計處理

對于資產評估增值的會計處理,前文已經提到,一般是這樣的:借:資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貸:資本公積即將評估增值部分計入了企業的權益資本。那么對資本利得稅應做怎樣的帳務處理呢?目前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應將其沖減資本公積,即:借:資本公積貸:應交稅金———應交資本利得稅這里不存在與資本保全原則相違背的問題,因為資本利得稅是按資產評估增值的一定百分比的,既然已經將資產評估增值記入資本公積貸方,那么記入資本公積借方的數值一定小于貸方數值,兩相比較,資本公積貸方的數值仍是增加的。第二種觀點認為應將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即:借:營業外支出貸:應交稅金———應交資本利得稅這樣做的理由是,列入資本公積雖然不存在與資本保全原則相違背的問題,但卻反映不出資產評估的全貌,因而不如將其列入營業外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第三種觀點認為應將其列入遞延資產,即:借:遞延資產貸:應交稅金———應交資本利得稅這樣做的理由與第二種觀點基本一樣,只是沒有將資本利得稅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是進行了分期攤銷。

實際上,后兩種觀點與第一種觀點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第一種觀點不存在抵減利潤總額,從而抵減所得稅的,而后兩種觀點卻有這個問題。筆者認為,若想抵消后兩種觀點與第一種觀點的帳務處理差異造成的這種,可有兩種辦法:一是允許將資本利得稅計入損益,但不允許其抵減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二是既允許企業將資本利得稅計入損益,也允許其抵減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但可將稅率適當提高一些。顯然第二種辦法對企業更為有利,因為它省去了企業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資本利得稅部分的麻煩,這也是筆者所贊同的辦法。至于第二種辦法中稅率如何制定,本文例證如下:

[例]假設某企業資產評估的增值額為m,三種觀點為a、b、c,各自的稅率為A、B、C,那么:

(1)觀點a下,企業所交的資本利得稅為Am。

(2)觀點b下,企業所交的資本利得稅為Bm,但由于其作為費用沖減了企業當期收益,使企業的利潤總額減少了Bm,從而所得稅少交了33%Bm,兩者綜合作用,企業實際交稅Bm—33%Bm。

(3)觀點c下,企業所交的資本利得稅為Cm,但由于其并非在一年計入費用,因而存在一個貨幣時間價值的問題。這里設市場實際利率水平為i,那么,企業每年計入費用的資本利得稅攤銷(應采用直線法攤銷)為Cm/n,每年抵減的所得稅為33%Cm/n,各年抵減額的現值和為(為簡化起見,設資產評估增值在年初發生,資本利得稅在年初交納):∑=33%Cmn×11+i+33%Cmn×1(1+i)2+…+33%Cmn×1(1+i)n=33%Cmn×〔11+i+1(1+i)2+…+1(1+i)n〕=33%Cmn×1-(1+i)-ni則企業實際交稅為:Cm-33%Cmn×1-(1+i)-ni若使三種情況下企業交稅相同,即實質利率一致,可聯立下列方程:Am=Bm-33%BmAm=Cm-33%Cmn×1-(1+i)-ni①②由①得B=A/(1-33%)≈1 50A由公式1-(1+i)-nni的數學性質可知,當0

綜合上述三種觀點,筆者認為對資本利得稅可以這樣進行帳務處理:當其數額較大時計入遞延資產,分期攤銷;否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允許其抵減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根據上例提到的方法制定)。

[]

1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資產評估中心《資產評估概論》編寫組:《資產評估概論》,北京,出版社,1992。

篇10

節目資料具有巨大的資源價值,備受眾多國際媒體的重視,他們對節目資料的版權開發收益已占總收入的20%至30%。相比之下,我國保存的節目資料數量并不少,但版權開發收益卻還不到1%。

節目資料的核心價值是內容資產的版權,沒有版權的節目資料沒有開發利用的價值,無法進行市場交換。因此要高度重視內容資產的版權確認,實現節目資料的深度開發,從根本上解決內容資產產業化的瓶頸。媒資管理工作的初級階段應側重于收集、保存,同時注重版權的確認轉變,這是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今后數字版權管理應成為媒資的一項重點工作,即從側重實體到實體和知識產權并重,保證庫存節目版權清晰。

2.做好媒體資產價值評估

媒資評估已成為媒體變革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一般企業市值的75%以上源于無形資產,內容資產作為一種可辨識的無形資產,是媒體無形資產的最重要部分和最具開發潛質的財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2011年品牌價值95.75億元,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排名第119位,在所有入選的廣電媒體中排名第4位廣電媒體對內容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勢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有評估,就沒有開發。隨著傳媒產業經營的深入發展,內容資產可以作為經營性資產進行投資、產權轉讓、上市融資,無論是資本層面還是運營層面,內容資產的價值評估對傳媒發展都至關重要。內容資產評估可以擴大媒介自身的影響,強化品牌形象,也有助于摸清家底,加強成本管理。

(2)在庫存資料的數字化信息組織過程中,需要根據價值評估結果對各類內容進行不同的價值定位。國家財政部規定,對無形資產的評估,應從市場法、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中進行選擇。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媒體資產評估的目的都是使寶貴的歷史積累轉變為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財富。內容資產評估是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前提,也是防止資產流失的重要環節。如果以庫存節目資料投資,與社會機構合作發展數字新媒體業務,首先需要對內容資產進行價值評估。

(3)內容資產評估可以促進電視媒體內容產業鏈的變革,促使一次投入、一次產出的定制模式向重視文化產品持續價值和衍生價值的整合營銷模式轉換。目前,越來越多的媒體認識到媒資價值評估的重要意義。2007年,廣電總局規劃院調研組對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加油!好男兒》、《我型我SHOW》、《創智贏家》、《舞林大會》四檔真人秀節目的產業價值鏈進行了跟蹤調查和評估,四檔節目產業價值鏈中各環節的直接參與者所獲得的直接經濟回報評估值為39億元。隨著產業化程度的提高,當新的市場競爭、行業調整和資本運作各項挑戰相繼而至的時候,媒體必須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自我定位,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內容資產為核心的媒資評估勢在必行。

轉貼于

3.搭建節目交易平臺,推行有償使用

音像資料的使用和開發成為媒體新的經濟增長點。應制定具體的收費辦法,推行節目資料的有償使用。為進一步提升媒體資產節目資料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增強成本意識,更有效地保護幾代電視人辛勤勞動的結晶,確保媒體資產保值增值,促進內容資源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有償使用調控節目資源是必由之路。這一舉措對細化成本核算,鼓勵節目原創,提高節目資料利用率和市場競爭力具有深遠的意義,是媒資管理工作的一個里程碑。

篇11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6-0179-03

0 引言

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氣態的自然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我國的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企業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取得探礦權和采礦權,且探礦權和采礦權必須是有償取得;但國家對探礦權和采礦權有償取得的費用,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予以減繳、免繳。此外,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評估指南》指出:礦區范圍內探明的、控制的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均應參與采礦權價款的計算。因此,礦產資源越豐富,采礦權價值就越高,礦產資源型企業為獲取采礦權所支付的成本也越高,但采礦權所支付的成本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采礦權年限一般不超過30年)攤銷。換句話說,采礦權成本高將降低攤銷期間企業的盈利能力。

礦產資源型企業在取得生產前所必需的一切合法手續后,根據地質條件,運用與地質條件相匹配的技術條件開采礦區內的礦山資源(如煤炭、石油、金屬等礦產),并通過洗選、冶煉或深加工等生產環節,將產品銷售給下游企業。不難看出,對于礦產資源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資源。資源量的多寡和生產能力的大小決定了其服務年限的長短。資源是其賴以生產的勞動對象,沒有資源,資源型企業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后果要么是破產,要么是轉產其他產品。

因地質條件和開采技術的變化,礦產資源的開采成本也隨之變動。一般而言,隨著礦產資源開采深度的加大及開采距離變遠,其生產成本趨于上升。同時,因工資水平隨經濟增長而趨于提高。此外,信用經濟的發展使通貨膨脹成為常態,因而會導致原材料和生產設備價格上揚。受上述多種因素影響,礦產資源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總體來看,因礦產資源業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上游,生產所消耗的成本遠低于其價格上漲的程度。所以,如果不是供求嚴重失衡導致礦產資源價格低于生產成本等特殊原因,礦產資源型企業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受益者。

而在眾多礦產資源中,煤炭資源的優勢尤為突出,其供需具有的廣泛性與普遍性,為拉動了此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帶來優勢。這就使得對其進行資產評估更尤為重要。

1 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評估

1.1 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評估的意義

一般而言,自然資源具有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點。目前,中國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于礦產資源。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國將主要依靠本國的礦產資源來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使得資源開采業具有持續發展的基礎。

2003年以來,《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等新頒法規已部分體現了新的立法精神,礦產資源的管理將更為規范和市場化,這也使得用市場眼光審視資源類上市公司變得可行。

礦產資源類企業依托礦產資源而發展,于是在對其進行資本評估時,必須要考慮到其行業特征。

資源類上市公司的特點是:(1)處于價值鏈的最上端;(2)自然稟賦是影響公司投資價值的第一要素,商品價格是影響公司投資價值的第二要素;(3)許可證制約公司利潤空間并按級差地租的原理定價。

礦產資源類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對于礦產資源的可采儲量及該企業所掌握的礦業權。其次,資源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將受到其經營的主體結構的影響,由于大多礦產資源的再生需要很長的時間,于是,不同礦產資源上市公司不得不在自我發展中,尋求更多的突破口,如對于非資源的投資等等。

于是,對于礦產資源類企業的資產評估對于其能持續有效地經營提供了數據依據,也為經營者提供了決策依據。

1.2 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評估的幾個指標

對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評估,主要從其所掌握的資源礦業權來評估。以下為一個常用的評估指標:

(1)剩余可采儲量;

(2)經濟價值(=剩余可采儲量*XXXX年煤炭價格);

(3)每股經濟價值(=經濟價值/總股本);

(4)單位投入經濟價值=每股經濟價值/股價;

(5)每股盈利能力=利潤總額/總股本;

(6)噸煤凈利潤=凈利潤/原煤產量;

(7)剩余服務年限=可采儲量/XXXX年原煤產量。

在對其進行資產評估時,可以運用單個指標來進行評估,也可使用組合指標進行評估。但是運用單個指標進行評估的意義不大,一般都采用運用組合指標來對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評估。

2 煤炭資源上市公司資產評估

2.1 煤炭資源上市公司的資源優勢

不同煤炭上市公司在業務結構上不盡相同,但要么是煤炭開采業的附屬業務,要么在產業鏈上依附于煤炭主業,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結構已經成為煤炭類公司的生存基礎。如國陽新能和盤江股份有較大量煤炭系外購進行洗選加工,金牛能源少量外購原煤進行洗選。

以下以大同煤業為例,分析煤炭行業的行業地位。

表1 煤炭行業各股對比

代碼簡稱總股本(億股)實際流通A股總資產(億元)排名主營收入(億元)排名凈利潤收益率排名

600395盤江股份11.032.6975.961511.0316454.811

601001大同煤業8.373.31134.241020.459218.602

600121鄭州煤電6.293.6147.67209.731893.743

601918國投新集18.503.52151.70913.181577.684

000780平莊能源10.143.9141.14227.272076.325

000983西山煤電24.2411.32185.2529.93644.026

601699潞安環能11.513.83180.54639.09530.427

900948伊泰B股7.32190.52419.421130.228

600123蘭花科創5.715.71102.731414.071422.379

601088中國神華198.9018.002920.61271.57117.1210

002128露天煤業8.501.5744.502110.161713.0011

600348國陽新能9.629.62115.131344.8235.1212

000937金牛能源7.887.88120.191122.1480.6413

601898中煤能源132.5915.18972.32299.63214

000159國際實業2.411.4919.49240.802815

600971恒源煤電1.880.9352.73186.432116

600997開灤股份6.173.30118.001219.801017

000552靖遠煤電1.780.926.00280.942718

600508上海能源7.232.7275.191615.701319

601666平煤股份10.754.37172.45729.24720

000968煤氣化5.145.1449.07197.831921

600188兗州煤業49.183.60330.14344.32422

600381ST賢成3.061.613.70290.122923

000835四川圣達2.351.777.31272.112524

600652愛使股份5.065.0638.97234.052325

000933神火股份5.005.00156.36817.791226

000723美錦能源1.400.7612.61261.992627

600179黑化股份3.901.8418.63254.422228

600740山西焦化5.664.2055.71174.01242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煤炭類上市公司同比其他上市公司具有更強勢的控制力,凈利潤收益率也是節節攀升。

2.2 從財務分析看煤炭資源上市公司

以大同煤業為例,其歷年的財務指標如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所示。

表2 大同煤業歷年簡要財務指標(1)

每股指標(單位)2009-06-302009-03-312008-12-312008-09-30

每股收益(元)0.87000.65002.40001.4900

每股收益扣除(元)0.87000.66002.39001.4900

每股凈資產(元)8.62208.23007.58005.9400

調整后每股凈資產(元)――――――――

凈資產收益率(%)10.07007.930031.680025.1500

每股資本公積金(元)2.19872.19872.19872.2570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2.83032.45831.99472.2093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453640.69204454.08839519.60681122.44

主營業務利潤(萬元)――――――――

投資收益(萬元)――――――――

凈利潤(萬元)72658.2454629.42200993.27125051.16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3 大同煤業歷年簡要財務指標(2)

每股指標(單位)2008-06-302008-03-312007-12-312007-09-30

每股收益(元)0.78000.20000.89000.4000

每股收益扣除(元)0.78000.20000.85000.4000

每股凈資產(元)5.18004.80005.34004.3600

調整后每股凈資產(元)――――――――

凈資產收益率(%)15.07004.270016.62009.2400

每股資本公積金(元)2.24322.24322.19872.2031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1.46221.15860.82250.8286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399119.48185734.24510943.92351426.98

主營業務利潤(萬元)――――――――

投資收益(萬元)-37.95――――――

凈利潤(萬元)56761.6817146.7174238.2133727.67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4 大同煤業每股指標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審計意見標準無保留意見標準無保留意見標準無保留意見

每股收益(元)0.87002.40000.89000.7100

每股收益扣除(元)0.87002.39000.85000.7100

每股凈資產(元)8.62207.58005.34004.1100

每股資本公積金(元)2.19872.19872.19872.1987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2.83031.99470.82250.5717

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元)1.18045.15000.79821.5146

每股現金流量(元)0.02590.2499-0.43502.3295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5 大同煤業利潤構成與盈利能力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453640.69839519.60510943.92393014.64

主營業務利潤(萬元)――――――――

經營費用(萬元)68596.0297238.89106980.1696607.34

管理費用(萬元)19971.6354376.8535609.9418430.39

財務費用(萬元)6562.189317.727414.684070.90

三項費用增長率(%)32.347.2825.9320.33

營業利潤(萬元)125735.78362484.28119969.0374653.92

投資收益(萬元)――――――――

補貼收入(萬元)――――――――

營業外收支

凈額(萬元)-1076.13-895.311448.13-705.67

利潤總額(萬元)124659.66361588.97121417.1673948.25

所得稅(萬元)31306.5690272.7630893.2021359.39

凈利潤(萬元)72658.24200993.2774238.2149160.06

銷售毛利率(%)50.9964.2154.9251.41

主營業務利潤率(%)――――――――

凈資產收益率(%)10.0731.6816.6214.30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6 大同煤業經營與發展能力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存貨周轉率(%)6.098.868.868.56

應收賬款周轉率(%)13.4845.7760.3548.78

總資產周轉率(%)0.340.790.660.66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13.6664.3130.0124.92

營業利潤增長率(%)6.73202.1560.704.11

稅后利潤增長率(%)28.01170.7451.019.55

凈資產增長率(%)66.5441.9929.95141.08

總資產增長率(%)32.6154.1116.5650.56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7 大同煤業資產與負債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資產總額(萬元)1367718.421261869.55835711.24716999.99

負債總額(萬元)410910.48400829.47335365.45350857.97

流動負債(萬元)313154.85297773.84198244.97205621.05

長期負債(萬元)――――――――

貨幣資金(萬元)344412.96342237.45321167.34357570.45

應收帳款(萬元)40544.4326741.539938.956993.36

其他應收款(萬元)43897.1221818.0884058.0023081.83

壞帳準備(萬元)――――――――

股東權益(萬元)721555.56634374.04446770.37343799.91

資產負債率(%)30.043434.919340.129348.9341

股東權益比率(%)52.756149.255053.459847.9497

流動比率(%)1.87301.65982.26492.0435

速動比率(%)1.75731.53642.10791.9169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8 大同煤業現金流量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萬元)472423.29914743.47519075.66436129.85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萬元)98787.33430643.9166803.97126752.37

現金凈流量(萬元)2175.3720920.11-36403.10194949.37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增長率(%)-64.62544.63-47.2996.35

銷售商品收到現金與主營收入比(%)104.1404108.9603101.5915110.9704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158.724073.7970241.0252

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比(%)――7.7106-40.2138370.7047

投資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萬元)-86340.48-438084.33-86969.92-63435.38

籌資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萬元)-10271.4828360.54-16237.16131632.38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有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同煤業自06年上市以來,依托煤炭行業的發展,其股價也是不斷出現波動,但總體上還是有較強的勢頭。其資產評價可以從其財務分析數據著手,同時動態的分析其股價也是在對其進行資產評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這將直接關系到評估出的數據是否具有時效性與有效性。

3 結論

本文對考察礦產資源類行業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因礦資源價格波動性較大,因此基于靜態價格的分析難以及時反映出資源真的盈利能力。此外,資源型企業發展戰略調整也使上市公司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只有結合行業與公司的具體情況才能更翔實地判斷資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用書編寫組編.資產評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页在线看 | 国内激情 | 国产精品婷婷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av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福利在线视频导航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热.com| 九九精品在线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最近中文幕mv免费高清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7人人超碰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免费91视频 |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欧美在线色 | 99视频在线 | 久久久激情 | 性久久久久久 | 成人综合网站 |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看一级毛片 | 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婷婷激情五月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院品网 | 一区二区三区色 | 53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免费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动态图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 | 在线免费a视频 |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日韩中文字幕 | 欧美激情 在线 | 国产成人午夜视频 |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