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09:34:50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風險概率評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U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186-03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逐步增長和各類項目的大量開展,項目管理的內容得以不斷的完善,逐漸形成了涵蓋范圍管理、事件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等一系列內容的比較完備的知識體系。
項目的費用風險管理主要著眼于項目三要素(時間、質量、費用)之一的費用,結合風險管理的具體方法和實施步驟,從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應對等各方面進行管理,以達到控制項目費用風險的目的。
該文主要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結合樓宇智能化項目的實際特點進行分析,并以具體項目為例,對樓宇智能化項目的費用風險進行綜合評價。
1 模糊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通過將項目元素分層,對項目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最早由美國數學家A.L.Saaty教授提出。采用層次分析法對風險因素進行評價的基本步驟是首先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并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建立項目風險因素的層次結構模型,其次確立各層次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將它們進行兩兩比較,得出每層次序列的判斷矩陣,并設定評價集,得出權重系數,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主要根據模糊數學的理論把定性的評價描述根據建立的評價體系轉化為定量的評價值,從而較好的解決了定性評價難以定量分析的問題。
模糊層次分析法綜合采用了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層次分析法,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對難以定量的因素予以賦值,同時采用多級分層評價的策略對項目的整體及分項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價。在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需要對項目進行準確的風險識別,二是要對風險因素進行相對準確的定量評價。相比其他風險評價的方法,模糊層次分析法可以對比出項目各級別風險因素的權重,可以將缺乏數據的項目風險因素相對準確的化為定量值,從而提高了分析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2 樓宇智能化項目的特點分析
2.1 系統情況復雜
樓宇智能化項目包含系統很多,通常包括通信系統、網絡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火災報警系統、廣播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等。這些系統在設計施工環節技術含量高,涉及建筑空間廣,實施特點各不相同。在羅宇智能化項目的管理中也經常包括各種關聯性問題,例如集成系統和樓控系統涉及眾多機電和弱電子系統的配合,顯示系統需要網絡系統和有線電視系統的配合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樓宇智能化項目的系統情況復雜,涉及費用風險源也很多。
2.2 容易受制約
樓宇智能化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多種條件的制約,其中主要體現在對其他專業工程的依賴性上。主觀上,樓宇智能化項目相對建筑、裝修、機電等其他專業是弱勢項目,受業主、設計方、施工方等項目方的重視程度不足。客觀上,樓宇智能化需要建筑、裝修、機電等各專業的配合,而在工序上往往靠后,其他相關專業的變動往往導致樓宇智能化項目的功能需求、設備位置、線管路由等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項目的費用。
2.3 更新換代快
樓宇智能化項目包括的系統涉及現代高新技術,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而工程項目的實施周期比較長,因此樓宇智能化項目的設計通常具有超前性。往往由于設計的過于超前或者對技術的發展估計不足而導致設計失誤,從而產生費用風險。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樓宇智能化項目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對項目進行費用風險識別和定量評價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些特點,以增加風險評價的準確性。
3 實例分析
3.1 項目概況
X建筑為全鋼結構高層寫字樓,建筑面積為26萬m2,建筑總高度為220m,地上42層,地下3層。項目2010年7月正式開工,2011年12月開始樓宇智能化項目的招標工作,目前仍在實施過程中。
該工程項目主要實施代建的項目管理模式,由業主方代表和專業的工程項目管理公司組成工程管理聯合體。設計工作由專業的設計研究院完成。樓宇智能化項目的深化設計、設備供應和調試由設備提供商負責,工程總包負責項目總體的工地現場管理協調工作和樓宇智能化項目的具體安裝和實施工作。樓宇智能化的主要設備由業主方通過招標方式采購,輔材由工程總包提供。另外業主方還聘請了監理公司承擔監理的工作。
3.2 費用風險識別
根據以上項目概況,可以初步得出該項目的風險核對表如表1。
3.3 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建立該項目的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如圖1:
3.4 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
根據圖1可以建立本項目的費用風險因素集A={B1,B2,B3}={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環境風險}。其中B1={C1,C2}={設計風險,施工風險},B 2={C3,C4,C5,C6}={資金風險,物資風險,人員風險,管理模式風險},B3={C7,C8,C9,C10}={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自然風險}。
根據本項目實際情況,將費用風險因素評判等級劃分為“高”、“較高”、“中等”、“較低”和“低”5個等級,并分別賦值“9,7,5,3,1”。
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評價要素指標的權重系數。
經過對本項目風險因素的兩兩對比,可以得到本項目中各風險因素指標的權重系數向量如表2。
相應的也可以得出Bn-D、Cn- D的權重系數向量。
該文采用下表中的RI取值(如表3):
對A進行一致性檢驗,建立項目費用風險A的評價矩陣:。
將矩陣按列正規化,得到判斷矩陣為:。
將判斷矩陣按行相加,得:(,,)T=(0.211,1.811,0.978) T。
將向量(0.211,1.811,0.978)T正規化,得:=3.000,則所求特征向量=(0.070,0.604,0.326)T。
由此可以得到X工程樓宇智能化項目費用風險A的判斷矩陣和權重表如表4。
通過類似的計算,可以分別計算出各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權重表及一致性檢驗結果,可知該項目的各層次風險判斷矩陣均滿足一致性要求,并可以算出WBn如下。
WB1T=(0.250,0.750)
WB2T=(0.057,0.284,0.160,0.500)
WB3T=(0.290,0.557,0.055,0.098)
3.5 模糊綜合評價
該文采用專家調查法對X工程樓宇智能化項目的費用風險因素進行評價。主要選擇的調查對象為參與本項目的項目管理公司、項目承包商和監理公司的項目經理和專家,共10人。綜合專家調查表得到的數據,可以得到X工程樓宇智能化項目費用風險綜合評價表如表5。
根據表5可以分別計算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的評級。
3.6 風險發生概率評級
建立A、B1、B2、B3的費用風險發生概率的模糊評價矩陣R概率、R1概率、R2概率、R3概率如下:
費用風險發生概率評價等級向量A概率、B1概率、B2概率、B3概率,主要通過以下公式A=WοR計算。
可以計算出,A概率=[0.300,0.400,0.320,0.100,0]。
進行歸一化處理,A*概率=[0.268,0.357,0.286,0.090,0]。
參考評價集可以得知,本項目費用風險發生概率為“高”的可能性為26.8%,為“較高”的可能性為35.7%,為“中等”的可能性為28.6%,為“較低”的可能性為9.0%,為“低”的可能性為0。
將以上風險發生概率的可能性進行加權平均,可以得出本項目總的費用風險發生概率評級。其公式為:Z= A**。
根據公式,可得Z概率=6.611。
同樣的,可以計算出:
總的風險影響程度評級為:Z影響=7.378。
技術因素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評級為:Z1概率=7.800,Z1影響=7.700。
管理因素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評級為:Z2概率=6.000,Z2影響=6.300。
環境因素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評級為:Z3概率=3.667,Z3影響=4.850。
3.7 總風險評級
參考評價集,可以看出項目總的費用風險發生概率較高,影響程度較大。其中技術風險引起的費用風險概率較高,影響程度較大,管理風險引起的費用風險概率較高,影響程度較大,環境風險引起的費用風險概率較低,影響程度中等。綜合而言,本項目的費用風險較大。
3.8 二級風險因素評價
本項目費用風險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指標可以通過Rb=wa×wc計算。根據公式和一、二級風險權重可以計算出該項目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指標如下:
由表6可知本項目費用風險因素中管理模式風險、經濟風險和物資風險的風險值相對較大,需要在項目的實施過程別注意。本項目中各二級費用風險因素的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為:管理模式風險、經濟風險、物資風險、人員風險、社會風險、施工風險、資金風險、自然風險、設計風險、政治風險。根據各種風險因素重要程度的排名,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加以注意,并提出應對方法。
4 結語
該文主要根據模糊層次分析的方法,根據樓宇智能化項目的特點,從費用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等步驟,綜合評價了樓宇智能化項目的費用風險。可以看出,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可以把原本只能定性評價的因素轉化為可以定量分析的因素,增加了費用風險評價的可行性和準確性,為項目費用風險的控制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U45 文獻標識碼: A
1緒論
任何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主要是因為客觀世界存在眾多不確定性的因素以及人類主觀認識的局限性。公路隧道工程風險可以理解為全周期風險,即在隧道規劃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可能遇到風險,是決策者因客觀條件不確定性而做出的項目決策與預期目標發生多種偏離的結果。公路隧道風險評估過程包括風險管理的四個方面,即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和風險對策。
2公路隧道工程風險評估基本原理
公路隧道工程風險評估時首先是對隧道工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識別,找出所有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和風險事件,然后采用概率論的方法對存在的風險因素和事件進行概率計算,從而根據所占比例的大小確定出風險的嚴重程度,這其中就包含了定量或定性的方法。通過與單個風險評價準則相對比,對單個的風險進行風險評價,進而對隧道工程整體風險可接受準則比較,確定該風險因素或事件是否在工程建設的可接受范圍之內,從而根據其評價結果制出相應的對策來降低這些風險因素或事件對公路隧道工程的實施產生的影響。
2.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將影響公路隧道工程的風險因素識別出來,并對其進行量化的整個過程。
公路隧道結構體系和施工過程復雜,而目前國內隧道風險事件的整理資料相對比較匱乏,并且研究分析處于初期階段,所以說常常采用專家調查法來識別隧道風險,再通過發放一些問卷的方式,通過德爾菲法來比較專家調查法識別結果,從而校核其結果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最終確定影響隧道工程的重要風險因素。
2.2風險估計
所謂風險估計就是對一層中識別出的風險因素根據概率論的概念,給出某一工程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引起后果的性質和概率,風險估計主要包括風險概率估計和風險損失估計兩個方面。
(1)風險概率估計
通常情況下,對風險概率的估計可采用客觀概率估計法和主觀概率估計法,但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客觀概率估計法是利用項目風險同一事件或類似的風險事件的相關數據資料,對某一風險因素進行客觀性估計,但是要準確估算出客觀概率,需要結合實際工程項目獲得足夠多的數據信息,但是對于公路隧道而言,大多數的風險事件都是隱蔽的、不確定的,可能會在未來某一時刻某一地點發生,所以說是不可能實時實地進行大量實驗測試的,獲取數據信息就很困難。主觀概率估計法是專家基于經驗、知識或類似事件的比較從而做出的風險估計,在風險數據很難獲取時主觀概率估計成為首選,但是整個估計過程甚至結果都很模糊,不能做出準確的分析。所以說在數據信息相對缺乏的條件下,進行風險概率估計,應該將主觀概率估計法與客觀概率估計法很好地結合起來,形成很好的銜接和過渡,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過多地依賴決策者的主觀意識,又可以對風險進行客觀性的估計,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目前對風險進行概率估計的方法像蒙特卡洛模擬,不足以應用到現在大規模、高風險的公路隧道工程項目中。本文主要結合以往的風險評估方法,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進,提出了將主觀概率估計向客觀概率估計靠攏的一種估計方法,即憑借公路隧道專家的經驗判斷,通過一定的計算方法,將這種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可以滿足工程要求精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風險損失估計
公路隧道工程風險損失的研究分析主要是集中于國民經濟損失和財物損失兩個方面,但事實上要準確的估算出工程風險損失,除了以上的兩個方面外,還需要估算出環境損失、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等各個方面,但是這對于目前的隧道工程風險評估分析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除了傳統的套用一些經濟學領域的經濟評價公式外,公路隧道風險評估能否也可以采用風險發生概率的類似方法,通過專家的經驗判斷,通過一定計算方法,使主觀概率盡量與客觀概率接近,將這種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結合起來,值得我們分析研究。
2.3風險評價
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是在對隧道工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識別后,并根據定性定量的方法對其進行概率估計,確定影響公路隧道工程質量、成本、進度的主要風險因素,從而對主要風險因素進行的風險評價。首先通過建立綜合考慮風險概率與風險后果的施工風險評價模型,計算確定影響項目總體目標實現的主要風險的數值大小;然后根據公路隧道相關風險接受準則和評價標準,對影響公路隧道總體目標實現的主要風險進行綜合的分析與評價,判斷和檢驗隧道工程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據計算出的概率值確定影響隧道施工的主要風險因素,并將它們按照重要度進行劃分等級,這樣可以有效地對存在的風險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躲避或消除,保證公路隧道的施工安全。那么對于公路隧道而言,其復雜性就決定了隧道風險評價是一個多目標的優化問題,所以說要想對公路隧道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進行評價,就需要運用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即對存在的影響隧道預期目標實現的所有風險因素通過專家調查法進行綜合評價其權值。
2.險決策
風險決策是對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所確定出的影響公路隧道質量、進度、成本的主要風險因素所采取避讓或消除措施,針對同一類風險因素,需要從眾多方案中選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并在施工過程中加以實施,保證風險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有的放矢。
3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評估流程
要想對工程項目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按照合理的風險評估流程來進行,充好識別顯現的以及隱蔽的風險,并對其定性定量的評價,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風險降至最小。
對于公路隧道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
(1)在前期準備階段要充分勘察和掌握工程項目情況,盡可能收集與工程項目有關的信息資料,包括隧道工程背景資料、設計資料、氣象資料、地質資料等。
(2)針對工程項目的組成部分劃分評價層次單元,這樣可以很好地對其進行專題型評價;
(3)對劃分出的各評價層次單元中可能出現或隱蔽的風險事故進行分類識別;
(4)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分析各個風險事故的原因、發生工況,并對損失后果進行分析;
(5)運用定性、定量的綜合評價方法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進行合理的評價;
(6)針對隧道工程可能存在的各個風險事故提出有效的、最優化的控制措施;
(7)綜合各評價層次單元所存在的風險事故的評價結果,對各評價單元進行評價;
(8)將各評價單元的評價匯總成隧道工程的總體風險評價;
(9)確定相應的風險評價結果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和意見;
(10)最終編制公路隧道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報告。
4結論
將本文所提出的綜合分析方法運用在近幾年的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分析上,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與實用性,但是還是需要將風險從定性分析盡量向定量分析靠近,這樣就能更好地對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郭仲偉.風險分析與決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6
由于期權評價的經典模型BlackScholes模型是針對股票期權的定價提出的,故本文將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和BS期權定價模型相結合,提出了適用于投資項目實物期權評價的擴展評價模型。本擴展模型的假設條件為:(1)項目資產價格服從對數正態分布;(2)整個交易過程中不存在交易費用;(3)期權類型為不支付紅利的歐式期權;(4)無風險利率r為已知常數。該擴展模型抽象出了投資項目生命期期權價值評價的基本原理,可以作為本文期權評價方法風險研究的基礎。
基于概率影響圖的項目期權評價方法的風險評估
1項目期權評價的風險來源分析
一般地,在對一個系統進行風險分析時,通常將最不希望發生的風險事件作為目標事件。本研究將“項目期權評價存在風險”確定為目標事件,通過對以上投資項目實物期權擴展評價模型的系統分析,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將影響期權價值實現的風險指標概括為3大類,如圖1所示。(1)項目期權模型風險,包括模型適用程度、模型假設條件與實際情況的相符程度、模型參數的準確程度、實物資產的非交易程度、價值漏損。(2)項目運營市場風險,指影響期權價值的外部因素,包括通貨膨脹、預期回報率變動、價格波動、對手競爭程度。(3)項目運營管理風險,指投資者的組織管理水平對期權價值的影響,包括項目競爭實力、投資者決策能力、投資者決策效率、項目資金實力以及項目組織管理績效。
2構建概率影響圖評價模型
概率影響圖評價模型的構建是系統風險評估的關鍵,通常人們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按因果關系構造影響圖,但這種方法容易產生由于數據無法判斷而引起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選擇目標定向的方法構造影響圖。按照目標定向的思路,將圖1的風險指標圖轉化為風險影響圖。需要注意的是,各指標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關系。通過對項目期權價值實現的過程進行系統分析,最終確定指標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如圖2所示。
3數值分析
為求得圖2中各風險因素對最終期權評價風險發生概率的影響程度,需對概率影響圖評價模型進行數據模擬分析,現對各事件發生的概率做出以下假定,如表2所示。由于圖2中影響因素眾多,且因素間關系復雜,為使求解過程易于理解,以下選取模型風險MO以及模型適用性A、模型假設條件B對期權評價風險的影響為例,說明影響圖的化簡和求解過程,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模型風險MO受模型適用程度A和模型假設條件與項目實際情況相符程度B兩個因素影響,屬于確定型結點,因此可刪除結點MO,將圖3化簡,其計算過程如下:將式(3)、(4)代入式(2),同時由表1可知P(B)=07,P(V/MO)=05,最終求得P(V/A,B)=0326,刪除結點MO后的影響圖如圖4所示。由于結點A是結點V的單路前序結點,因此可翻轉弧(A,V),此時無需添加新弧,弧向翻轉后的影響圖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此時機會結點A成為冗余結點,可將其刪除,相應的計算過程如下:若將因素B發生的概率降低20%,即達到056,按照上述計算過程,可求出相應的P(V/B)為0212。可見,B發生的概率降低20%引起V發生的概率降低(0261-0212)/0261=188%。
同理,可通過弧向翻轉、結點的合并與刪除等幾項操作對圖2進行簡化,同時可依次求出其他因素分別降低20%對風險V發生概率的影響程度,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贅述。影響圖化簡的結果以及風險V發生概率隨各因素降低變動的幅度如圖7所示。各影響因素分別降低20%,引起項目期權評價風險發生概率變化的趨勢和幅度排序如表3所示。
4數量分析結論
根據化簡后的影響圖以及表2的排序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模型假設條件與項目實際情況相符程度、實物資產非交易程度、對手競爭程度、通貨膨脹、價格波動、項目資金實力、投資者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8個因素對項目期權評價的影響較大。
(2)對手競爭程度降低20%,將引起項目期權評價的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696%,這是因為對手的競爭程度越激烈,則項目等待投資的時間越短,從而大大降低期權決策靈活性的價值。該結果體現了實物期權的非獨占和先占特性,在進行項目期權決策時需重視競爭對手的行為對項目價值的影響。
(3)實物資產非交易程度對投資項目期權評價風險的影響程度僅次于對手競爭程度對項目期權評價的影響,它決定了對模型參數估計的準確程度,進而影響對投資項目期權價值評價的準確性。此外,價格的波動會影響到模型參數的準確性,而模型假設條件與項目實際情況的相符程度會影響模型的適用性,兩者都會造成對項目期權價值進行估計時產生偏差。
(4)投資者的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影響項目的組織管理績效,其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的降低將引起投資項目期權評價風險的增加,可見項目期權評價方法的順利實施有賴于管理者素質的提高。此外,項目的資金實力體現了項目在競爭中的抗干擾能力,項目資金實力越雄厚,則項目更有能力延長投資機會的有效期,從而提升投資機會的價值。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風險評估就是在充分掌握資料的基礎之上,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已識別風險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造成損失的范圍和嚴重程度(強度),為接下來選擇適當的風險處理方法提供依據。根據實際需要的不同可以對風險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一般是根據風險度(重要程度)或風險大小(概率×強度)等指標對風險因素進行優先級排序,為進一步分析或處理風險提供參考,常用方法有專家打分法等。定量分析則是將體現風險特征的指標量化,加深對風險因素的認識,有助于風險管理者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常用方法有敏感性分析、蒙特卡羅分析等。下面介紹常用的一些風險評估方法。
一、專家調查法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之上,請專家對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評價,再綜合整體風險水平進行評價。該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在采用德爾菲法進行風險識別時同時進行,節約成本和時間,缺點是主觀性強,依賴于專家水平。
二、蒙特卡洛模擬法
蒙特卡洛模擬法又稱統計試驗法或隨機模擬法,其原理是將項目目標變量(風險評價指標)和各個風險變量綜合在一個數學模擬模型內,每個風險變量用一個概率分布來描述,然后利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或偽隨機數),并根據隨機數在各個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中取值,算出目標變量值,經過多次運算即可得出目標變量的期望值、方差、概率分布等指標,繪制累計概率圖,供決策者參考。
風險變量的確定,一般采用前述的風險識別方法,如果風險因素較多,可以先進行敏感性分析,選擇敏感的風險因素作為風險變量。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描述是進行模擬分析的基礎,常用的有正態分布、β分布、三角分布、梯形分布、階梯分布等,銷售量、售價、產品成本等變量多采用正態分布,工期、投資等變量多采用三角分布描述。對有歷史數據的風險變量可根據數據做統計分析,估計其概率分布,對沒有歷史數據的風險變量,可以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變量的概率分布。
該法由法國數學家John.ron.neuman創立,由于其依賴的概率統計理論與賭博原理類同,因此以歐洲著名賭城摩納哥首都Monte Carlo命名。該方法的優點是使用計算機模擬項目的自然過程,比歷史模擬方法成本低、效率高,結果相對精確;可以處理多個因素非線性、大幅波動的不確定性,并把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以概率分布形式表示出來,克服了敏感性分析的局限性。不足之處是依賴于特定的隨機過程和選擇的歷史數據,不能反映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有可靠的模型,否則導致錯誤。
三、計劃評審技術(PERT)
該方法是用網絡圖來體現項目中各項活動的進度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確定關鍵路徑,計算總工期及概率,再綜合考慮資源因素,得到最佳的項目計劃方案。PERT主要用于對項目的進度管理,評價進度和費用方面的風險。它適用于評價缺乏歷史經驗資料的科研或產品研發項目風險以及與進度相關的項目風險。由于該方法的前提是假設項目每項活動的時間服從正態分布或β分布,總工期和關鍵路徑都具有隨機性,但是隨著關鍵路徑的確定,這一假設就失去意義,因此具有一定的缺陷。
四、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是指在假定其他風險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評估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風險因素變化對項目目標變量的影響程度,確定它的變動幅度和臨界值,計算出敏感系數,據此對風險因素進行敏感性排序,供決策者參考。這種方法應用廣泛,常用于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有助于發現重要的風險因素,具體又可分為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其缺點在于只能體現風險因素的強度而不能反映發生概率,也不能反映眾多風險因素同時變化時對項目的綜合影響。
五、決策樹法
決策樹法是指利用圖解的形式,將風險因素層層分解,繪制成樹狀圖,逐項計算其概率和期望值,進行風險評估和方案的比較和選擇。一棵簡單的決策樹包括決策節點、狀態節點和結果節點,決策節點與狀態節點之間為方案分支,狀態節點引出的分支為狀態分支,決策節點上標注最終方案的收益期望值,方案分支標注方案名稱,狀態節點標注某個行動方案收益期望值,狀態分支標注狀態名稱和概率,結果節點標注收益值。一般會求出目標變量在所有風險因素所有概率組合下的期望值,再畫出概率分布圖,因此計算量與風險因素和變化的數量成指數關系,并且需要有足夠的有效數據做支撐。這種方法層次清晰,不同節點面臨的風險及概率一目了然,不易遺漏,能夠適應多階段情形下的風險分析,但用于大型復雜項目時工作量較大,也不適合用于缺乏類似客觀數據的項目。
六、影響圖法
影響圖是指由風險結點集合和反映風險關系的有向弧集合構成的無環有向圖,它是在決策樹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圖形描述工具,包含了對風險變量相關性的描述,既可以表示變量之間的概率依賴關系,又可用于計算,能夠有效地把決策問題轉化成模型,是決策問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其優點是概率估計、備選方案、決策者偏好等資料完整;圖形直觀、概念明確;計算規模隨著風險因素個數呈線性增長。缺點是需要獲取大量的概率和效用值,對于復雜問題建模困難。
七、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力分校盧菲特?澤德教授于1965年首先提出的一種定量表達工具,用來表達某些無法明確定義的模糊性概念。事物的某些狀態或屬性如男或女,可以明確區分,但是如漂亮或不漂亮、高或矮之類帶有主觀意識的屬性,則很難以明確的標準加以區分,模糊理論接受自然界模糊性現象存在的事實,并將其量化,進行相關研究。
風險也具有模糊性,主要表現為風險的強度或大小很難進行明確的界定。模糊綜合評價法將項目風險大小用模糊子集進行表達,利用隸屬度及模糊推理的概念對風險因素進行排序,以改進的模糊綜合評價法為基礎,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風險遞階層次結構,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各層次內的風險因素指標權重,逐級進行模糊運算,直至總目標層,最終獲得項目各個層級以及整體的風險評估結果。該方法將風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對于難以量化的風險因素如法律變動,也能進行有效分析,不依賴絕對指標,避免標準不合理導致的偏差。缺點是專家的主觀偏見和能力水平可能會影響結果,對隸屬度變化時評價結果改變的波動性利用不夠。
八、風險矩陣法
該方法又稱風險值法,1998年由Paul R等人提出。該方法將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分級評分,然后分別作為矩陣的行和列形成風險矩陣,將風險概率和風險后果估計值(0~1)相乘得到風險值,進而按照風險事件在矩陣中的位置作出評估。該方法使用簡單快捷。缺點是計算風險概率往往需要歷史數據;由于風險的隨機性和影響的模糊性,易產生風險結。
九、人工神經網絡技術(ANN)
該方法是模仿生物大腦結構和功能而形成的一類信息處理系統,最先由美國生物學家Warren Mcculloch和數學家Walter Pitts于1943年提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多學科綜合的前沿學科。人工神經網絡的基本結構單元是神經元,它一般是多個輸入、一個輸出的非線性單元,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排列,每層神經元以加權方式與其他層次上的神經元連接構成神經網絡。根據連接方式的不同,目前已有30多種神經網絡結構,最常用的是誤差反向傳播的多層前饋式網絡,即BP網絡。人工神經網絡技術運作模式是建立神經元網絡連接,通過學習規則或自組織等過程建立相應的非線性數學模型,經過多次信息輸入和輸出比對,并不斷進行修正,使輸出結果與實際值之間差距不斷縮小。優點:具有自學習、自組織適應能力和強容錯性等特性;避免了大量的繁瑣計算,使評價工作更簡便易行;主要是通過對以往的樣本數據進行學習,獲取經驗,弱化了確定各因素權重時的人為因素。缺點:選擇網絡結構不當會影響評價結果;輸出結果不能體現單個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泛化能力差,不適用于多目標的評價過程,項目具有獨特性、一次性的特點。
十、灰色評價方法
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著名學者鄧聚龍于1982年提出的,他根據信息的清晰程度,將系統分為白色、黑色和灰色,白色系統信息完全可見,黑色系統信息未知,灰色系統介于兩者之間,分析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將灰色系統的灰色性白化,分析方法有灰色聚類法、灰色關聯分析法等。灰色關聯分析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態勢的相似或者相異程度來衡量因素間關聯度的方法。灰色評價方法的優點:對樣本量要求不高,不要求樣本服從任何分布,可以有效地克服復雜系統的層次復雜性、結構關系的模糊性、動態變化的隨機性、指標數據的不完全性和不確定性,排除認為影響,數據不必進行歸一化處理,可靠性強。缺點:樣本數據具有時間序列特性,綜合評價結果具有“相對評價”的缺點,需要確定分辨率,其選擇標準尚無一個合理的標準。
對項目風險定性和定量分析,為選擇最佳風險處理手段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上述風險評估方法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有的方法以全面、精確為特點,有的方法以簡單易用為優勢,一些方法可以同時處理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各方法之間也有相互交叉、相互引用的情況,在實際應用中應當根據掌握資料程度、項目實際情況具體選擇。1992年英國里丁大學Simister教授對英國項目管理協會的37名會員進行風險評估技術應用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盡管有很多新的風險評估方法,但傳統的調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擬和計劃評審法使用率達70%。據統計,由于資料稀缺和時間緊迫,75%的項目經理傾向于采用專家調查打分,將風險評估主觀量化。未來項目風險管理將更加注重一體化和動態持續性,風險的量化分析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傳統風險評估方法不斷改進,新方法的不斷完善,風險評估將會使項目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廖詩娜.PPP項目定量風險評估方法比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6.
[2]楊義燦.投資項目評價的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D].南京: 河海大學,2000.
[3]Paul R,Garvey PR,Lansdowne ZF. Risk matrix: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assessing,and ranking program risks[J].Air Journal of Logistics,1998.25.
2分析風險時使用的評價方法
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項目目標的損失量=風險量;將其同一般的工程項目風險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地質風險存在明顯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如較低的發生頻率、較大的危害性。以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為依據,對風險概率進行不同檔次的分類:①當發生的概率在20%以上,可以稱之為頻繁;②當發生的概率介于1%~5%之間則可以稱之為可能發生;③當發生的概率介于0.5%~1%之間,則可以稱之為偶爾發生;④當發生的概率介于0.1%~1%之間,則可以稱之為極少發生;⑤當發生的概率在0.1%以下,則可以稱之為不可能發生。
3分析、評價與應對相關的地質風險
3.1地震風險的分析、評價與應對
在我國,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烈度值是常規電力工程抗震設計采用的設防標準,對地震風險進行評估,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如電力工程的全壽命設計周期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方面。一般情況下,將30年或50年定為常規電力工程的全壽命設計周期,由此計算可能發生地震風險的概率介于6.3%~10.5%之間。嚴重性和災難性是地震風險的兩大特點,對地震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其風險指數為四級~五級,因此,又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通常情況下,回避與控制方法是最常用的地震風險應對措施。回避的應對措施適用于抗震危險地段和活動斷裂帶,設計結構時,抗震驗算要嚴格根據相關的規范要求進行,為了進一步地加固可以再配置鋼筋和一些其他的抗震措施。通常100年是核電工程全壽命設計周期,具體來說是地震的重現期大約是10000年。然而,在核電工程全壽命設計周期內,地震風險發生的概率大約為1%。若核電地震發生,那么就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該風險經過綜合評價,風險指數為五級,因此,一定要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加以防范。
3.2關于工程地質勘測風險的綜合分析、評價與積極應對
在技術層面,工程地質勘測存在風險,開展工程地質勘測工作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理和方法。通常此工作都需要對單個鉆孔進行仔細地勘測,利用自然沉積規律原理和勘測出來的地質信息,利用人工的方式展現工程地質剖面,然后把地下空間地質體的特征通過各個剖面呈現出來,這種方法在本質上具有風險性。現階段,由于科技發展還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這種勘測方法引發的風險還不能被消除。如果地層比較穩定,且連續性比較好,此種勘測方法還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勘測結果。但如果地層沉積不穩定或容易出現變化,那么此種方法勘測出來的結果就會失真。比如在巖溶地區,由于該種地質條件下地層沒有規律可循,利用上述勘測方法不能準確地將地下空間的地質特征呈現出來,存在很大的工程地質勘測風險。以國內工程相關統計為依據分析,若1%~5%是工程地質勘測風險發生的概率,那么此刻定義為偶爾發生,相應的風險損失的程度和風險等級分別定為嚴重~非常嚴重和三級~四級。為了避免發生風險,必須根據相關的規程規范采取有效措施對勘測工作進行精心組織、嚴把質量關,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
3.3地質災害風險的分析、評價與應對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是我們所了解的地質災害,而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風險發生的概率息息相關。如果工程的地理位置是山區,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通常,風險的損失與風險等級可以分別被定性為嚴重~非常嚴重和四級~五級。惡劣天氣條件通常會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根據相關的洪水或暴雨等氣象條件分析,總結危險發生的概率;若在平原地區,其發生的概率可以定為極少發生,風險損失和風險等級可以分別定性為嚴重~非常嚴重和三級~四級,然而風險等級主要是三級。此時回避或控制方法是最常用的應對措施,對工程進行選址時,一定要想方設法避開地質災害嚴重發育地段,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加以防范。
3.4文物、礦藏的保護風險的分析、評價與應對
如果工程建設出現將礦藏壓覆的情況,那么就會出現與文物保護單位的矛盾,引發文物、礦藏的保護風險,但是由于地區的差異性,此類風險又存在較大的區別。如果某地區存在豐富的地下礦產和文物,那么此類風險就會極易發生,即通常該風險發生的概率為10%~30%,可以理解為頻繁發生,風險的損失被定性為嚴重,同時風險等級被定為三級~四級。應對措施通常采取回避或自擔風險。如果國家允許壓覆,那么采取的措施可以使風險自擔,可以根據被壓覆的礦產資源的實際情況采取經濟賠償的手段解決。
作者:陳士強 朱孔曉 趙如霞 單位:山東臨沂水利水電建筑安裝公司 中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臨沂供應站
防洪堤施工風險評價在對本防洪工程進行風險識別以后,就要進行風險評價,即對上述各類風險發生的概率性,風險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進行量化的過程。風險評價內容根據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風險的特殊性,風險評價具體從以下4點考慮:①分析施工中每一風險因素最終轉化為致損事故的概率和損失分布情況;②評析施工中單一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③從某一風險單位總體出發,判斷多種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總量以及發生風險事故的相對概率;④評價整個工程風險管理系統中所有風險單位的損失期望值和標準值,及評價這個期望值與各種可能的損失值之間的偏差程度。風險評價方法:風險量函數法水利堤防工程風險評價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評價兩大類,在施工中最常用的定量評價方法是風險量函數法。在定量評價堤防工程風險時,首要工作是將各種風險發生概率(p)及潛在損失(q)定量化(即風險衡量),用R表示風險量,則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R=(fp,q)(p、q為連續函數時)R=∑(piqi)(p、q為離散函數時)風險損失(q)的衡量堤防工程施工階段的風險損失包括:成本費用風險、進度風險、質量風險、安全風險。成本費用的增加可以直接用貨幣來計量。進度拖延屬于時間因素,同時會導致經濟的損失。而工程質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既會使經濟受影響又會導致工期延誤和第三者責任,而第三者責任除了法律責任之外,大部分都是以經濟賠償的形式來實現的。因此,以上4個方面的施工風險最終都可以歸納為經濟損失。風險概率(p)的衡量本防洪堤工程運用相對比較法對風險概率(p)進行衡量:“幾乎是0”,即此風險事件不會發生;“很小的”,即此風險事件有可能發生,但現在沒有發生并且將來發生的可能性也不大;“中等的”,即此風險事件偶爾會發生,且預期將來有時會發生;“一定的”,即此風險事件一直在有規律地發生,且預期未來也有規律地發生,可認為概率較大。在采用相對比較法時,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風險導致的損失也相應劃分成重大、中等到極度3種,從而在風險坐標上對施工階段的風險進行準確定位,反映出風險量的大小。風險評價在風險衡量過程中,本防洪堤工程施工風險被量化為關于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嚴重性的函數,但在選擇對策之前,還需要對風險量作出相對比較,以確定施工階段風險的相對嚴重性。由等風險量曲線圖分析得出:離原點位置越近則風險量越小。因此,可以將風險發生概率p和潛在損失q分別分為L(小)M(中)H(大)3個區間,從而將等風險量圖分為9個等級區域,且將風險量的大小分為5個等級:VL(很小)、L(小)、M(中)、H(大)、VH(很大)。
針對本防洪堤工程的具體情況,主要采取了以下3種損失控制措施:①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來選擇專業施工隊伍、進場材料及機械檢驗,以降低技術風險;②明確項目部各部門和人員在工程損失控制方面的職責分工,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對現場工人進行安全培訓,以降低組織風險;③將工程風險局限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增加風險分擔單位,以降低管理風險。風險自留對策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將不能回避和轉移的風險留給自己承擔,將施工風險盡可能地化解。本防洪堤工程采用計劃性風險自留,即建立非基金儲備,以用于自留風險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額外費用的支出。風險轉移對策施工風險管理中,有效的處理方式是施工風險轉移,根據風險分擔的原則:任何一種風險都應由最適宜承擔該風險或最有能力進行損失控制的一方承擔。本防洪堤工程采用的風險轉移方案有:①非保險轉移,將專業技術要求很強的橋梁鉆孔灌注樁工程內容分包給專業承包商,從而更好地保證工程質量;②保險轉移,給施工人員辦理意外傷害險、工程一切險等。堤防工程保險并不能轉移工程施工中的所有風險,一方面是因為存在不可保風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些風險不宜保險。因此,對于水利堤防工程,應將工程保險與損失控制、風險自留結合起來運用。
堤防工程施工人員在選擇風險對策時,要根據水工建筑物的自身特點,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從整體上考慮風險管理的思路和步驟,從而制定一個與水利施工總目標一致的風險管理原則。沂河右岸防洪堤工程風險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有效地預防并控制風險事件的發生,極好地達到了施工預期總目標,在保證進度、安全及成本費用的前提下,使工程質量達到優良標準。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化石能源也逐漸枯竭,為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能源來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新能源發電,推進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已刻不容緩。而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因此對其風險的研究分析意義重大。
目前,我國對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風險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新能源發電技術[1-3],以及新能源發電對電網的影響[4-5]等方面。本文從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角度出發,基于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6],結合實際例子,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營銷各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了評估。
1.風險和風險管理概述
(1)風險的內涵
對風險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狹義風險是只表現出損失而未能從中獲利的風險;廣義風險是指風險的損失并不確定,其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的風險。
(2)風險管理的內涵
風險管理是指對組織運營中要面臨的內部、外部的可能危害組織利益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以預防損失的發生或減少損失的影響程度,以便使組織利潤最大化的科學管理方法[7]。
(3)風險管理的流程
風險管理的開展大致可分四個階段:依次為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控制[8]。
2.模型構建
本文結合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考慮各風險指標的經濟和技術意義,利用專家的知識和相關經驗構建相關模型。方法如下:
(1)確定評價因素集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確定目標層以及評價因素層。
(2)專家打分
利用1-9比例標度法,由專家分別對各層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定性描述,進而對其量化表示,數字的取值所代表意義見表1。
(3)求解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值所對應的特征向量即為同一層次相應因素對于上一層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權值。最大特征向量的求法很多,本文采用的是乘積方根法。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設階判斷矩陣為:
按行將的各元素連乘并開次方,有:
歸一化,得:
即為求得指標的權重系數。從而得到特征向量,其中,且。
(4)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1)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2)計算是兩兩比較判斷偏離一致性程度的指標。
其中表示判斷矩陣階數,越小,判斷矩陣的一致程度越高。
3)計算。
是隨機一致性指標,其取值根據判斷矩陣階數的不同而不同。取值如表2所示。
當階數小于等于2時,判斷矩陣總是一致的;當階數大于2,且時,則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
(5)確定評價集
評價集用表示:,其中表示對同一評價指標的第個評價結果。本文設定評價集為:,表示={非常大,較大,一般,較小,微小}。
(6)建立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矩陣中的第行反映的是被評價對象的第個因素對于評價集各等級的隸屬程度,第列反映的是被評價對象各因素分別取評價集
中第個等級的程度。其中,表示第個因素被評為第個等級的總次數。
(7)求得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其中,“”表示廣義的模糊合成運算;即為對此事物的模糊綜合評價。按最大隸屬原則,找出綜合評價的最大值,并找出它對應的等級,得到最后評價結果。
3.實例分析
以我國華北地區某新能源發電企業為例,研究其面臨的市場營銷風險,建立相關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以上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3.1 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營銷風險分析
“市場營銷風險”可以分解為“市場風險”和“營銷風險”。“市場風險”指的是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可以理解為一種“外部風險”;“營銷風險”指企業內部營銷工作開展不合理所帶來的風險,可以理解為一種“內部風險”。
3.1.1 外部風險
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外部風險主要有政策法規風險、自然環境風險和行業環境風險三大類。其中,政策法規風險包括電價管制與調整政策風險以及電力調度與市場交易政策風險;自然環境風險包括風力、光照等氣候條件風險與自然地質災害風險;行業環境風險包括同業競爭風險和電網發展滯后風險。
3.1.2 內部風險
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內部風險主要有投資建設風險、組織管控風險和人力資源風險三大類。其中,投資建設風險包括前期論證不充分與施工質量不達標;組織管控風險包括組織結構不合理與管控制度不完善;人力資源風險包括營銷人才儲備不足與營銷人員約束激勵不對風險。
3.1.3 風險指標體系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該新能源發電企業共有12個不同的風險因素,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各占6個。據此,構建該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營銷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3.2 各級風險指標權重確定
根據專家評判意見可計算得到各級風險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
3.3 各級風險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確定
通過相關計算可得各級風險影響程度的評價集,分別如下:
二級指標的評價集為:
政策法規風險=(0.100,0.475,0.149,0.123,0),評價等級為較大;
自然環境風險=(0.080,0.560,0.100,0.120,0.140),評價等級為較大;
行業環境風險=(0.100,0.625,0.100,0.175,0),評價等級為非常大;
投資建設風險=(0,0.1,0.1,0.7,0.1),評價等級為一般;
組織管控風險=(0.1,0.1,0.7,0.1,0),評價等級為一般;
人力資源風險=(0,0.1,0.1,0.7,0.1),評價等級為一般。
一級指標的評價集為:
外部風險=(0.098,0.523,0.131,0.137,0.015),評價等級為較大;
內部風險=(0.061,0.100,0.469,0.331,0.039),評價等級為一般。
一級風險: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市場營銷風險=(0.091,0.438,0.199,0.176,0.019),評價等級為較大。
同樣地,可以得到各級風險發生概率的評價集和相應的評價等級。
結合各級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評價,可知其市場營銷風險一級指標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為(一般,較大)。表明近期該企業的市場營銷面臨較為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企業應當加強對各項風險的管控,避免帶來經營損失。
二級指標中,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內部風險較外部風險小,因此企業應該更加重視對外部風險的控制,加強對外部風險因素的跟蹤和監控。
三級指標中,自然環境風險、行業環境風險對企業的風險概率與影響程度較大,需要企業重點關注。
二、三級風險指標以及各風險因素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級風險的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評估結果
風險因素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風險因素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電價管制與調整政策 (一般,較大) 前期論證不充分 (較小,一般)
電力調度與市場交易政策 (一般,較大) 施工質量不達標 (較小,一般)
風力、光照等氣候影響 (非常大,較大) 組織結構不合理 (一般,一般)
自然地質災害 (微小,非常大) 管控制度不完善 (一般,一般)
同業競爭 (一般,較大) 營銷人才儲備不足 (較小,一般)
電網發展滯后 (較大,非常大) 營銷人員約束激勵不等 (較小,一般)
三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三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政策法規風險 (一般,較大) 投資建設風險 (較小,一般)
自然環境風險 (較大,較大) 組織管控風險 (一般,一般)
行業環境風險 (較大,非常大) 人力資源風險 (較小,一般)
二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二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外部風險 (一般,較大) 內部風險 (一般,一般)
4.結論
新能源發電企業作為新興的綠色能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本文基于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華北地區某新能源發電企業面臨的市場營銷風險進行了評估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存在較大的外部風險,內部風險相對較為緩和。針對此情況,由于新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小,符合我國節能減排戰略方針,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激勵扶持政策促進新能源的發展,而企業應依托技術創新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來不斷提升自身攻堅克難能力。
參考文獻:
[1]于三義.淺談新能源發電技術[J].中國電力教育,2011(15):92-93.Yu Sanyi. Talk about the new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J].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11(15):92-93.
[2]楊為,高研,徐寧舟,等.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分析[J].電工電氣,2009(4):1-6.Yang Wei,Gao Yan,Xu Ningzhou,et al.Analysis of the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J].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2009(4):1-6.
[3]夏應樸.新能源發電技術在火力發電廠的應用[J].華北電力技術,2010(7):51-54.34.Xia Yingpiao.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rmal power plant[J].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7):51-54,34.
[4]呂志盛,閆立偉,羅艾青,等.新能源發電并網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研究[J].華東電力,2012,40(2):0251-0255.LV Zhisheng, Yan Liwei, Luo Ai-qing, et al.Impact of New Energy Power Grid-Integration on Grid Power Quality[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2,40(2):0251-0255.
[5]袁一鳴,徐小芳,段建民,等.上海新能源發電對電網運行方式的影響研究[J].電力科學與工程,2011,27(11):1-7.Yuan Yiming,Xu Xiaofang,Duan Jianmin,et al.Research of Influence of New Energy Sources to Operation Mode in Shanghai Power System[J].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27(11):1-7.
[6]周黎莎,于新華.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的電力客戶滿意度模糊綜合評價[J].電網技術,2009,33(17):192-196.Zhou Lisha,Yu Xinhua.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ower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9,33(17):192-196.
1.1設計原始資料缺乏的風險。設計不充分、設計錯誤或設計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設計原始資料不全或不提供。
1.2設計招投標要求的風險。現今的電力設計市場是賣方市場,經常出現壓縮正常的設計費、擠壓合理的設計周期等現象。這導致設計市場的畸形發展,因此,怎樣招標對設計質量非常重要。
2.初步設計階段的風險管理。初步設計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設計的依據;設計的規模;主要設備布置及一二次電氣系統圖;主要土建圖紙;衡量的主要經濟量化條件及剖析。在這個階段的風險主要包括:
2.1業主擅自干預的風險。業主有時會自作主張修改設計圖,企圖按照個人意愿進行,結果導致設計停頓。其次,一些業主不經設計同意擅自復制設計材料,不能在約定時間將設計費交給設計方,極力壓縮設計費用等現象。
2.2新技術應用的風險。若對一項技術沒有充分掌握就直接采用,或第一次進行該項目設計,沒法參考以前的技術積累,會出現比較大的風險。
3.施工圖設計階段的風險管理。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需要完成的制圖量非常大,需要不同專業之間進行技術相互協調和相互配合。在這個階段的風險主要包括:
3.1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配合的風險,當施工單位由于技術原因導致施工困難時,往往以難以施工和設計不夠詳細等原因要求設計單位更改設計。
3.2監理單位與設計單位配合的風險。監理單位為了有效控制工程投資,會出現要求設計單位降低標準,或對設計圖紙進行變更。
3.3設計人員工作安排的風險。設計人員需要對設計質量負責,對設計投資掌握負責和對設計周期負責。目前設計單位的設計周期短,為把設計任務及時完成,會出現設計質量存在缺陷。
3.4審查圖紙的風險。由于趕工程進度原因,審查人員無法確保對圖紙質量進行全面、詳細審查。
二、電力設計項目的風險評價
電力設計項目的風險評價包括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分級和風險影響程度分級,進而進行風險等級分析評估,確定風險管控優先級。1.風險概率評價。根據歷史資料法或層次分析法,對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度進行量化評價。其中等級分別分為5,4,3,2,1,對應的可能發生比率為(≥1/2,1/3,1/8,1/20,1/80),即概率發生可能性為:極高、高、中、低、極低。
2.風險危害嚴重程度評價。風險概率評價完成后,需考慮風險事件影響項目的危害嚴重程度,如表1所示。其中項目目標分為質量、進度、費用和范圍4項,權重均為0.25。
3.風險指標體系的風險概率數。對每一種風險指標,根據概率度和嚴重程度相乘得到風險概率數。該數越大,風險的危害越嚴重。以某一電力設計項目為例,計算各風險指標的風險概率數。可得,設計招投標要求和設計人員工作安排的風險概率系數最高,需進行風險應對和監控。
2管道風險評價的常用方法
風險評價方法可以根據性質的不同分為不同種類,通常采用定性、定量、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評價風險。對于有效風險評價一般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經常采用的有:主觀評分法、故障樹分析法、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概率風險分析、結構可靠性和風險評估、外推法等,下面分別介紹。2.1主觀評分法主觀評分法是一種主觀性最強的方法,主要是根據專家的經驗多少以及相關的知識來判斷。直觀的辨識作為管道項目的一個關鍵因素,每個單個風險的大小都有一個數字代表,“0”是沒有風險,而“10”則是風險最大,最后單個風險的權重相加,在與基準評價相比較,分析風險的大小。2.2故障樹分析故障樹分析法是利用演繹邏輯來評價風險的,在多種風險分析方法中占主要地位。這種方法是有美國的A.B.米倫斯在1962年提出,我國將其應用在重要的重工業領域,比如核工業、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等。故障樹是利用樹枝二叉分枝的的方式把總體和部分連接起來。每個交叉處代表事件與事件之間特有的關系,在查找原因是用逆推法。利用樹枝法把項目風險形成的原因從主要到次要按樹的形狀逐級排列。項目風險中的因果關系可以從故障樹中找出,再利用邏輯推理可以得到概率,并可以提前預防風險發生的概率。2.3概率風險分析概率風險分析是利用事件發生的概率大小來識別描述事件的組合,簡單的說:是一個事件的發生可能性,該事件發生后,列出導致事件發生的所有原因,以及估算中沒有預料到的事件所造成的結果,比如,風險就是對健康和公眾安全的影響。概率風險分析,是單個風險發生的概率的組合,在評價中具有相對的絕對性。是用邏輯模式呈現發生重大事故的原因的復雜事件結合故障樹分析方法,大概估計事件發生的頻率。
3管道風險評價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1評價缺乏可靠性現在實行的管道風險技術,不使用現代的高科技手段,仍舊采用傳統的風險評價方法,對于項目風險的評價可靠性以及精確性,主要取決于專家及相關評估人員的經驗。這種主觀上的推斷,既不利于得出項目風險評價,也不利于實際應用中的使用和推廣,一定程度加大成本輸出。對于管道這種特殊的輸送方式,風險評估相關的研究目前也并不是很多。無論從風險的評估理論依據還是實際結果都存在很大的誤差,評價結果自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3.2評價的不完整性風險評估小組成員和分析人員的人數不可能非常龐大,每個人的評價意見也不盡相同,最終還是采取選擇的方法選出風險大的問題,對于小風險或者風險發生可能性較小的問題往往不會重視,對于在識別危險時人不能做到全面的識別;即使已經找出的危險因素,相關人員的不能全面的預測可能引發事故的發生和發生后引起的結果。考慮到周全,在評價中要結合以往的相關項目的風險分析進行對比,權衡結果。3.3評價的隨意性較大每個人的判斷方式以及對待問題嚴重性的認識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問題同一份字數相同的文件,最終的出的評價結果也有可能相差很大。雖然管道模糊風險評價對此作了考慮,但是在評價中個環節還是由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的,這樣到這結果難免會產生偏頗,為了減少隨意性,在評價過程中應當采納各方面的意見,綜合辨識相關條件。3.4評價的適用性較弱這種通過采集數據和統計數據的方法,對于一些穩定參量評價可靠行較高,但是這種方法的弊端是需要做大量的數據采集,而且有些數據不宜采集。對于這種評價方法,學習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經驗。
中圖分類號:F4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7-0-02
隨著經營環境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中國石油企業石油天然氣投資項目決策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加大。通常情況下,企業在進行項目決策時以經濟評價指標作為重要依據,但隨著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不斷擴充完善,以及管理層發展戰略所要求的定性指標在項目決策過程中的逐漸引入,如何在各評審項目間進行取舍、通過眾多的定量和定性指標發現出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優質項目,目前尚缺乏精確的可量化的評價標準。此問題在企業資金較為緊張、項目投資總規模受限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
在此背景下,學習和借鑒國際上常用的項目經濟評價量化分析方法,通過掌握量化分析工具以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已顯得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通過引入一套綜合考慮定量與定性評價指標的項目經濟評價量化分析方法,探討通過概率分析提高石油天然氣項目決策的科學性,有效進行項目甄選、確保經營發展預期目標的實現。
一、基于概率分析的量化評級機制概述
(一)基本定義
所謂基于概率分析的量化評級機制,是指在量化分析的基礎上將油氣項目經濟評價的各項結果轉化為明確的分值,在分值總分的基礎上確定項目評級結果,以評級結果作為項目是否通過和在多個項目間進行比較取舍的依據。為加強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評價分析,量化分析中最核心的定量因素分析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蒙特卡洛模擬法)進行。
(二)采用概率分析進行量化分析的必要性
油氣項目的風險巨大而又復雜,在油氣項目經濟評價的實踐操作中,由于缺少對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評價的有效方法,傳統經濟評價方法已逐漸不能適應油氣項目經濟評價的最新要求。
首先,傳統經濟評價分析方法不能綜合考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例如敏感性分析僅能對單一的不確定性因素變化進行量化分析,決策樹(層次分析)把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結果看作有多個固定的結果,并為每個結果分配可能性,最終得到評價指標的期望值。
其次,傳統經濟評價參數往往是通過以往項目經驗的經濟指標估算得來一個具體數值,沒有針對具體項目內容具體分析,在不確定性因素方面往往依靠樂觀或悲觀的策略,采用系數法對評價參數進行處理,如在投資成本的處理上通常以主觀增加一定比例的不可預見費作為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處理。
因此,為彌補傳統經濟評價分析方法的這種缺陷,有必要引入概率分析方法作為量化評級機制的核心內容。概率分析是國際上項目經濟評價量化分析方法中常用的一種,概率分析有概率樹、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羅模擬等方法。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以及分析工具的成熟,蒙特卡羅模擬在投資決策分析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本文著重研究以蒙特卡洛摸擬法作為計算工具,探索符合中國石油企業實際的項目經濟評價量化分析思路。
二、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進行項目經濟評價量化分析
(一)蒙特卡洛方法概述
1.基本定義
蒙特卡洛模擬法又稱統計試驗法或隨機模擬法,該法由法國數學家John.ron.neuman創立,由于其依賴的概率統計理論與賭博原理類同,因此以歐洲著名賭城摩納哥首都Monte Carlo命名。它是以計算機模擬為基礎,用于研究和處理有限多個隨機變量綜合結果的一種數學方法。其原理是將項目目標變量(風險評價指標)和各個風險變量綜合在一個數學模擬模型內,每個風險變量用一個概率分布來描述,然后利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或偽隨機數),并根據隨機數在各個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中取值,算出目標變量值,經過多次運算即可得出目標變量的期望值、方差、概率分布等指標,供決策者參考。
2.蒙特卡洛模擬法的數學解讀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函數Y= f(X1,X2,… Xn),其中變量X1,X2,… Xn的概率分布已知,蒙特卡洛模擬法通過直接或間接抽樣取出每一組隨機變量(X1,X2,… Xn)的值(X1i,X2i,… Xni),然后按Y 對于X1,X2,… Xn的關系式確定函數值:yi=(X1i,X2i,… Xni)。反復獨立抽樣(模擬)若干次(i=1,2,… ,m),便可得到函數Y 的一批抽樣數據y1,y2,… ym,當模擬次數足夠多時,便可得出與實際情況相近的函數Y 的概率分布與其數字特征。這需要利用計算機針對某種概率模型進行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的模擬隨機抽樣。
3.蒙特卡洛模擬法的主要優點
蒙特卡洛模擬法是油氣項目經濟評價的理想方法,其實質是在確定風險因素概率密度函數的前提下,依靠對大量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一種基于風險決策情景模擬的仿真實驗。該方法的優點是使用計算機模擬項目的自然過程,比歷史模擬方法成本低、效率高,結果相對精確;同時可以處理多個因素非線性、大幅波動的不確定性,能更準確地反映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并把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以概率分布形式表示出來,從而獲得評價指標更為詳細、全面的統計信息,克服了敏感性分析等常規方法只能求得經濟評價指標單一估值的局限性,更符合項目的實際情況、更具有科學性。需要注意的是蒙特卡洛模擬法依賴于特定的隨機過程和選擇的歷史數據,不能反映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有可靠的模型,否則可能導致偏差和錯誤。
(二)采用蒙特卡洛模擬的方法進行經濟評價的分析過程
1.確定經濟評價指標
在油氣項目經濟評價中存在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加強風險因素識別與分析,是合理進行經濟評價的前提。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遵循4條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油氣項目經濟評價是一個由多個子系統構成的綜合系統,各個系統之間以及子系統內部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油氣項目經濟評價既有定量的因素,也有需要以性質來定性表征的因素。
(3)針對性和啟示性的原則
油氣項目經濟評價的涉及因素很多,各類項目特點和共性不盡相同,因素和指標間側重關系和影響不同,應有針對性地分類和刻畫并建立關聯關系。
(4)可比性原則
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油氣項目的評價應在同一標準的前提下進行,這樣的評價結果才具有可比性,在項目綜合優選中應減少人為主觀臆斷。
根據以上原則,可選取的影響油氣開發項目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商品量、銷售價格、經營成本和建設投資等。
(1)商品量
一般而言,油氣商品量是指通過銷售可以獲取收入的產品數量,亦可以稱之為產品銷量,它是根據油氣產量和油氣商品率計算得出的;油氣商品率一般是根據油氣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損耗和自用情況綜合確定,外供其他油氣田或區塊而非本油氣田或區塊自用的油氣量均為商品量。
油氣商品量的風險主要來自于油氣的產出量。以氣田為例,現已開發氣田多為儲量豐度低、物性較差、非均質性強、氣水關系復雜,以致氣田產能遞減快,產量不確定性大。產量預測的主要方法有:遞減曲線分析法、水驅曲線法、數學模型法和數值模擬法等,不同方法結果均是在理論上最佳逼近于真實產量。不同區塊地質和開發條件存在差異,以及生產中如修井、不可控制力等不確定性的存在,會造成實際產量與設計方案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經濟評價中選擇某種產量預測結果作為測算的同時,應考慮其不確定性,以及對氣田開發經濟效益的影響。
(2)銷售價格
油氣的銷售價格往往是影響項目效益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對未來油氣價格做合理預估。在沒有長期價格合同下,可以在歷史價格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多家咨詢機構(油氣咨詢公司、投行)的遠期價格預測,考慮價格的變動趨勢,最終確定未來不同階段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分布區間,用于蒙特卡洛隨機模擬。
(3)經營成本
降低或控制成本已成為各油田單位的重要任務。經營成本的增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多數是為減緩油氣田產量自然遞減而產生的各種措施費用,如排水采氣、增壓輸送及修井等工藝技術措施等,帶來了材料、動力等費用的增加;外在因素則是由于宏觀經濟因素,如通貨膨脹而引起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因此,經濟評價應考慮經營成本的浮動效應,可根據各油氣田經營成本歷史數據和通貨膨脹率估算出經營成本的變化幅度及可能性。
(4)建設投資
建設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無形投資、遞延資產和預備費。建設投資估算的范圍包括勘探工程投資、開發工程投資,根據油氣藏工程、采集工程和地面工程提供的工程量投資。近年來,氣田開發以滲透率低、品位差的儲量為主,開發成本普遍偏高,不但增加了投資,同時也增加了投資估算的不確定性。
2.確定風險變量及其分布規律
風險變量的確定,可采用專家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并在此基礎上,請專家對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如果風險因素較多,可以先進行敏感性分析,選擇敏感的風險因素作為風險變量。
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描述是進行模擬分析的基礎,常用的有正態分布、三角分布、均勻分布、梯形分布、β分布、階梯分布等。當風險變量只能獲得一個范圍值時,可采用均勻分布公式來描述;當風險變量除取得范圍值外,還知道最可能值,則用三角分布公式來描述;當風險變量獲得少量的隨機值,則根據多數風險變量具有正太分布或對數正太分布的特征,可模擬為正太或對數正太分布公式來描述。對有歷史數據的風險變量可根據數據做統計分析,估計其概率分布,對沒有歷史數據的風險變量,可以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變量的概率分布。
3.計算機模擬運算
根據基礎數據和產生的隨機變量輸入變量值計算評價指標值,整理模擬結果所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及其概率分布和累計概率,繪制累計概率圖,計算評價指標達到目標值的概率。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具體計算可以通過Matlab軟件編程語言來實現求解,或借助加載在Excel中的Crystal Ball軟件。
三、以定性指標分析作為量化分析的有益補充
對于油氣項目經濟評價中遇到的對項目評價結果有重大影響,但又不宜量化的影響因素,可采用專家調查法進行定性分析。常見的定性指標有:
(1)油氣項目所在地的區域政治、經濟、商業環境和財稅政策;
(2)油氣項目與企業發展定位和區域發展戰略的契合程度;
(3)油氣項目在技術驗證、產能和就業帶動方面的附加效益。
四、評級打分卡的建立和評級結果的確定
將通過蒙特卡洛模擬法得出的量化分析結果和定性指標分析結果通過統一的項目評級打分卡轉換為直觀的評級分值,將分項評級分值加權匯總后得出項目評級結果(如AAA,AA等),作為項目經濟評價結果的最終參考依據。評級打分卡的取值范圍可由評價專家根據歷史項目經驗進行確定,各分項評級分值的加權權重則在可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參考企業當前經營重點和發展戰略確定,做到項目經濟評價標準與企業實際經營間的緊密結合。
五、結語
油氣開發項目存在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做好經濟評價、加強針對不確定性因素的分析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
我國現階段油氣項目經濟評價中很大的不足是風險評價指標關注力不夠,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油氣價格、經營成本、投資估算等,識別并深入分析風險因素,合理預測風險因素的可能分布范圍,是正確測算經濟效益和規避風險的關鍵。
蒙特卡洛模擬法能夠綜合考慮多種風險因素,可提供更可靠、更貼近實際的風險分析結果,目前已在許多國家的管理決策、公共事業管理以及大型跨國公司的項目風險管理和經濟評價中被廣泛使用。建議在油氣開發項目經濟評價中加強蒙特卡洛模擬分析研究,采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童曉光,竇立榮,田作基,等.21世紀初中國跨國油氣勘探開發戰略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2] Komlosi Z P. Application: Monte-Carlo simulation in risk evaluation of E & P projects [R]. SPE 68578, 2001.
[3]孟繁莉,曹成潤,牛繼輝.中外油氣資源評價方式差異的探討[J].世界地質,2005,24.
[4]徐鐘濟:蒙特卡羅法[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5]蔡進功,吳錦蓮,晁靜.國際油公司油氣資源經濟評價現狀[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2,29.
[6]許文星,顧祥柏.基于蒙特卡羅模擬的項目費用風險分析[J].石油化工設計,2007,24.
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時常會遇到各種風險,項目風險直接影響項目的效益甚至成敗,貫穿項目始終。本文就建筑工程的施工階段來淺述風險控制的內容及基本思路。
1. 首先進行風險識別
建筑工程無時不刻都存在風險。首先要進行風險識別,就是標識出整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項目產生影響的風險。風險因素識別應注意借鑒歷史經驗,特別是后評價的經驗。同時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方法來審視項目,尋找可能導致項目“不可行”的因素,以充分揭示項目的風險來源。風險識別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風險分解法、流程圖法、頭腦風暴法、檢查表法、情景分析法 等等。具體操作中,大多通過專家調查的方式完成。就工程建設施工階段而言,風險可以分成以下幾類: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組織風險、外部風險。
2. 然后進行風險的估計
在進行風險識別并分類之后,必須就各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評價。風險估計的方法包括風險概率估計方法和風險影響估計方法兩類,前者分為主觀估計和客觀估計,后者有概率樹分析、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風險估計應采取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對項目面臨的風險做出全面的估計。
定性評估是將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力分成低、中、高、極高等幾個等級,通過相互比較確定每個事件的等級。例如在工程建設項目中,某些風險發生的概率比較高,但影響可能只是局部、有限、輕微的,則該種質量通病風險的等級是低級或中級。反之,如果發生的概率非常低,但風險產生的影響極其嚴重,則最終的后果可能是中高等級。
定量評估:將發生概率和影響力用0~1之間的一個數字描述,然后找出那些“概率×影響力”乘積大的事件。例如在建設工程項目中,往往項目進度要求很緊, 但專業施工隊伍人員不足,這個事件的發生概率大概為0.5,卻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影響力為0.8,則整個事件的定量評估值為0.5*0.8= 0.4。
定性與定量不是絕對的,在深入研究和分解之后,有些定性因素可以轉化為定量因素。
3.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在風險估計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對風險程度進行劃分,以揭示影響項目成敗的關鍵風險因素,以便針對關鍵風險因素采取防范對策。風險評價包括單因素風險評價和整體風險評價。
單因素風險評價,即評價單個風險因素對項目的影響程度,以找出影響項目的關鍵風險因素。評價方法主要有風險概率矩陣、專家評價法等。
項目整體風險評價,即綜合評價若干主要風險因素對項目整體的影響程度。對于重大投資項目或估計風險很大的項目,應進行投資項目整體風險分析。
4. 制定風險對策
風險對策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應貫穿于全過程;應具有針對性;應有可行性;必須具有經濟性;是參建各方共同任務。
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四種: ①規避:通過變更項目計劃消除風險或風險的觸發條件,使目標免受影響。這是一種事前的風險應對策略。例如,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明確工程建設內容、確立合理施工方案、明確資源的需求量和時間、加強與各參與方的溝通,確保項目資金等。②轉移: 不消除風險,而是將項目風險的結果連同應對的權力轉移給第三方。這也是一種事前的應對策略,例如,將工程建設中的質量、安全責任交給監理方控制或與相關方簽定補償性合同。③弱化:將風險事件的概率或影響力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在正式的工程建設之前對人員、機械、資源狀況進行評估,增加后備資源等。④接受:不改變項目計劃,而考慮發生后如何應對。例如當工程建設出現問題時按事先制定好的應急計劃處置或執行撤退計劃。
5.風險分析的結論
在完成風險識別和評估后,應歸納和綜述項目的主要風險,說明其原因、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全面、清晰地展開項目的主要風險。同時將風險對策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內容一般包括主要風險的名稱、風險起因、風險程度、后果及影響、主要應對策略等。
6.風險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