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08:56:13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鄉鎮的發展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時代的發展,村鎮的改革是勢在必行,村鎮的規劃建設是我國的當今發展趨勢,我們必須加快了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的步伐。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在進行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時不太順利,有些地方需要我們進行改進。本文就從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需要加強的內容,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的改進方法,北方農村未來發展方向的重點這三個方面為大家進行論述。
1.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需要加強的內容
1.1有關改善村莊景觀風貌的內容
村莊景觀風貌是具有特定景觀行為、形態、內涵和過程的景觀類型,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為特征、人口密度較小、具有明顯田園特征的景觀區域。景觀包括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景觀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觀以及特有的田園文化特征和田園生活方式。村莊景觀風貌建設及環境整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分層次、分類型、分階段逐步實施。由于農村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部分村民在住房外側搭建牲畜圈,不僅影響村莊景觀,更帶來環境上的污染,在規劃中統一修建牲畜養殖地,對人畜進行分離,對環境進行整治。
1.2有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
傳統農村都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十分注重公共空間的營建,以市集、廟會等活動場所為中心,進行日常各種社會活動。目前村內公共服務設施已經具有一定基礎,規劃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添加和整修。結合道路交通規劃,沿村中主要道路進行布局調整。圍繞公共中心,設置一些和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具有特色的店鋪。基礎設施設計應體現農村社區文化的特殊性,要為農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間和休閑娛樂場所。對于閑置空地規劃建設適合農民日常生活、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廣場和活動場地,建設資金投入少、見效快、易于管理和日常維護的項目,起到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質景觀設計應具有功能性、觀賞性和趣味性,要適合農村環境所需,形式要簡潔美觀,不宜追求豪華與氣派。沿街種植行道樹,與宅間綠地、中心廣場結合,最終形成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變單純的景觀綠化為融綠于日常生活之中的綠地規劃,真正使村民感受到村莊的變化。
1.3有關發展當地特色產業的內容
發展當地特色產應該業時我們以第一產業為主,村內還進行糧食、果樹等一般農作物的種植。在新農村規劃中姜家村將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依托,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生態農莊),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努力拓展第三產業,利用農家樂等旅游項目,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衛生條件,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收入,真正實現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2.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的改進方法
2.1加強大家的思想意識
在中國北方村鎮土地規劃中,大家的思想不是很明確,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主要因為沒有統一的理論和明確的方向,更沒有很好的例子做指導。我們應該加強大家的思想意識,在農村土地種植時,在缺乏青壯年勞動力的情況下,可以在土地仍歸農民所有的情況下,由部分人集中經營,實行規模化,規模化的經營可以科學的種植,達到更高程度的機械化,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種植的作物也可以達到經濟化,便于管理,勞動成果除交納土地管理費用之外,其余部分由農民占有土地的比例劃分,同時農民也可以到土地管理者那打工或外出打工,完全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2.2注重鄉村教育
農民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都想讓孩子有個好的教育,都把孩子送往城里就讀,導致城里學校人滿為患。農村學校招不到學生,影響農村教育的同時也降低了城里學校的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注重鄉村教育。在教育上需要更大的改革,應該加大教學投入,特別是省市機關要充分重視,加大對農村的資金投入同時也要監管好這部分資金的去向,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教育上的,提高教學硬件設施,特別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讓人們相信你有實力,讓農民有信心把自己的孩子送來。鄉村教育有了較好的發展,才能減輕城鎮教育的壓力,才能夠全面提高城市、鄉鎮、村莊的教育質量,讓祖國的未來能有個更好的發展,全面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
2.3促進當地的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促進當地的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是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的改進方法之一。農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以發展養殖業,幾乎每家每戶或多或少的都可以養一些家畜,以豬,羊,狗為主,還有的養些雞,鴨。但是人們觀念不強,沒有當成當地產業發展,大都是散戶,養的比較少,獲利較低。在這一方面鄉鎮府等可以加大投資,大力發展養殖業,根據地方特色,養一些特色家畜,讓農民入股,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并帶動整個村鎮的經濟發展。例如,有的地方離城市較近,但是人們早餐一般喜歡吃燒餅夾狗肉,導致家家戶戶都養狗,滿村子到處跑的是狗,很嚇人,危險系數也大,狗的品種也是形形,從而降低了狗肉的品質,農民朋友也賣不上好價錢。如果再此建立一個狗的養殖基地,我認為應該比較好管理,因為除了瘋狗病外,還沒有發現像禽流感那樣的狗的流行病吧。除了養狗外,還可以養殖或種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物種,進行深加工,遠銷他鄉,甚至出口,有很大的價格空間。在養殖時,一定要使技術跟得上,特別是技術人員,可以花高價外聘一些技術人員,下鄉指導養殖戶,使養殖戶放心同時可以掌握好的養殖方法,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產值。從而,把養殖和土地私有化下的集中經營結合起來,是可以使農村快速發展起來的。這就既促進了當地的產業發展,實現了以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3.北方農村未來發展方向的重點
我認為北方農村未來發展的重點要落在抓住教育,合理的土地規劃,嚴格的實施計劃生育,合理規劃的建筑布局上。新農村的建設重要的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物質條件。只有落到實地的新的農村生產模式才能使農民的收入再次的飛躍,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生活水平,生活水平高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才能安心的搞農村建設。應該特別重視思想上的教育,學習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等等一系列的黨的新理論,不僅僅要在廣大黨員之間展開,也應該在廣大群眾之間展開,讓大家都能對實事和發展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學習,從而使廣大農民群眾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了解發展趨勢,把握發展方向,自覺地學習科學技術,掌握新的技術,投入到各層建設中去。更多的因地制宜的變化,更多的落到實處的改革,實現現代化農村的理想,相信會很快的實現。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知道, 村鎮建設和規劃工作,如果要走入一個更高的、更科學的層次,就必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理論與實踐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方能指導我國的村鎮建設工作在新世紀里取得更偉大的成績。
4.結語
經過我們大家長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國北方村鎮的規劃建設上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堅定中國北方村鎮的發展方向,并把握好發展的重點,我們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一、鄉鎮企業的發展現狀和信貸資金需求情況
鄉鎮企業是在農村城市化的宏觀背景下,以農民作為投資主體,將農業剩余轉化為其資本形成的企業形態。鄉鎮企業在我國工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據農業部鄉鎮企業局統計,2008年1-7月,全國鄉鎮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45702億元,同比增長11.54%;實現利潤11680億元,同比增長11.65%;支付勞動者報酬9060億元,同比增長11.76%。
鄉鎮企業的前身是誕生于改革開放之初的“社隊企業”,特點是注冊資本少、資金不足、企業規模較小、對市場較為敏感、生產能力較強但營銷能力較弱。鄉鎮企業廣泛涉足于周期性行業,如鋼鐵、水泥、采礦等行業等,這些周期性行業往往都是屬于高投入、重裝備型的企業,資本性開支很大。同時,鄉鎮企業所在的行業往往是沒有實質進入壁壘的,新的競爭者很容易進入、興起,其市場份額再大也不能改變它們對上下游企業的談判地位。
鄉鎮企業運營的特點及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決定了其要害是缺乏自由現金流。流動資金一時周轉不過來就面臨破產的風險。
二、鄉鎮企業較難獲取銀行貸款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資本金有限的情況下,鄉鎮企業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鄉鎮企業卻極難得的商業銀行的貸款。在2000年,鄉鎮企業創造的GDP占全國GDP的33.30%,但其從銀行、信用社獲得的貸款卻僅占6%,這與鄉鎮企業的巨大貢獻是極不相稱的。同時,在對鄉鎮企業貸款中,短期的流動資金貸款占絕大部分,長期貸款較少。
目前,鄉鎮企業較難獲取銀行貸款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條:
首先,從鄉鎮企業自身的缺陷來看,其自有資金嚴重不足;固定資產不足、缺乏貸款所必需的抵押品;企業家族式經營的氛圍較為嚴重,對財務管理缺乏重視,其財務報表往往修改痕跡嚴重,甚至一部分管理混亂的企業連規范的財務報表都無法提交;鄉鎮企業經過考察論證市場前景好、技術可行、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不多,難以保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同時,鄉鎮企業的信用狀況一直在惡化。
其次,從銀行的角度來看,我國國有銀行傳統上以國有企業服務、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服務的,國有商業銀行具有強烈的信貸傾向。同時,很多金融機構正向商業銀行體制轉變,風險意識大大強化,對信貸資產的質量更為重視。即使是在信貸充裕時期,商業銀行也不愿意向鄉鎮企業貸款。
第三,在制度層面上,缺乏為鄉鎮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
第四,缺少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
我國銀行業在審批執照上的行政壟斷,導致銀行業雖然成員眾多,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商行及農村信用社等,但是不對民間資本開放,行業基本處于寡頭壟斷狀態。
三、民間借貸對于鄉鎮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
我國至今仍是一個農村人口多于城鎮人口的國家,鄉鎮企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對于建設現代化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鑒于鄉鎮企業對解決三農問題的巨大促進作用,解決鄉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成了中國經濟的一件大事。鄉鎮企業的融資,僅靠其內源性融資是不足的。目前在商業銀行不愿意貸款的情況下,鄉鎮企業只能依靠不合法的民間借貸,即高利貸來發展。過高的利率帶來了企業的“道德風險”,使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同時農民的儲蓄也不能實現合法的保值增值,一旦企業經營失敗,往往會帶來經濟秩序的巨大混亂。在民間借貸難以取締的情況下,促使農村金融市場對內開放,培育新的合法的民營金融機構,是解決鄉鎮企業融資困難的根本途徑。
新的民營金融機構相比國有大型銀行在農村的分支機構有很多優勢:其地處鄉鎮,本地化色彩較濃,對轄區內企業的財務和經營狀況較為了解,從而可減少貸款的信息成本和監督成本;鄉鎮企業參與其中可使彼此的利益沖突弱化;其出資人明確、產權清晰,治理結構較為合理;沒有不良資產的歷史負擔。
四、結論
金融機構作為企業的一種特殊形態,同樣遵循著“利潤最大化”和“股東權益最大化”的原則。鄉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銀行的信貸造成了巨大的融資缺口,從而造成了高利率的民間借貸的存在。面對這一事實,政府要做的不應該是對民間借貸趕盡殺絕,而應該在制度層面實施對內開放,使更多的經濟主體進入鄉鎮企業的借貸市場,發揮競爭機制的巨大作用,讓本地化、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小型金融機構來承擔鄉鎮企業的信貸業務。同時,設立專業的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門,防范鄉鎮企業借貸中的金融風險,才是應該采取的措施。
參考文獻:
abstract: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earthquake to rebuild some tourist attractions related to earthquake with the theme of memories. some experts in this area suggested that an earthquake museum be built in sichuan; tourism administration in sichuan also intends to open up a new tourist route along wenchuan seismic zone. earthquake is a great disast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ains that the earthquake brought to us, we should learn a lot from the disaster and draw lessons from it. still more,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 people be aware of the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know more about earthquakes especially natural form of the earthquake center, earthquake fault zone and dammed lakes. in the museum, we can also take the chance to show our great respect for the heroes and all the people who lost their lives in this earthquake.
key words: culture tourism; tourism of sichuan after the earthquake; trends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關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從目前看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的解釋:一種是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筑、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中國文化旅游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面,即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筑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層;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層;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層;以人際交流為表象的道德倫理文化層。
另一種解釋是: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的旅游活動的集合[1]。
對于上述這些有關文化旅游的解釋,我以為都沒有把文化旅游的內涵描述清楚,或者說是不全面的。文化旅游不僅僅局限于人文資源,也應該包括自然資源。許多自然景觀其實都是通過人工開發和打造才體現出它的旅游價值的,在這個開發和打造的過程中,文化的因素必然滲透于自然景觀中。比如,附著于一些自然景觀的神話傳說、典故,景點的命名等等,都有著濃郁的文化色彩,如此的旅游當然也是文化旅游。鑒于此,我認為所謂文化旅游,就是指包含了豐富文化內容,具有獨有文化特色的一種旅游活動。在這個解釋中,特別強調的是旅游活動的的文化特質,文化旅游的核心實際就是特色文化的展示和體驗,也是旅游企業的旅游吸引力所在。
對文化旅游的概念進行了辨析,還應該搞清楚的是另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概念,即旅游文化。我在《現代旅游中的旅游文化》一文中,曾就旅游文化的概念進行過這樣的解釋:旅游文化是人類在旅游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是與旅游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根據我對旅游的理解,凡是“游覽觀光、娛樂消遣、運動休閑、享受體驗”等旅游行為所產生的文化現象,都是旅游文化所包含的內容[2]。顯然,文化旅游與旅游文化是兩個聯系緊密卻又有較大差別的概念。一種是旅游活動,一種是文化現象。文化旅游必須以旅游文化為依托,旅游文化是擴展旅游方式和旅游內容的重要依據。
從這個角度分析,“5·12”大地震后的四川旅游業就應該把文化旅游作為其發展的主要方向。
二、“5·12”大地震對四川旅游業的影響
讓世界震驚的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游業的破壞是慘重的。最近國內眾多媒體對此已經有了比較多的報道和論述。
1.部分景區、景點、文物和旅游設施嚴重損壞
據四川省旅游局數據顯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 000多個旅游景區被損壞了568個,累計損失達278.40億元。”[3]位于震中區的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都江堰、臥龍自然保護區)損失尤為嚴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區主要建筑二王廟、伏龍觀損壞嚴重,經濟損失達12億元;江油的竇 山雙峰,其中一座嚴重傾斜,連接兩峰的供表演的鐵鏈已經繃直;桃坪羌寨墻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三星堆博物館建筑物輕微受損;四姑娘山、海螺溝景區的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文物的損壞也不容樂觀,全省共有6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1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許多已經全部垮塌或面臨垮塌;館藏文物損失841件,其中珍貴文物148件。
這些損失給四川旅游業的帶來的影響同樣是災難性的,四川省旅游局局長張谷說:“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業損失達624億元,相當于去年四川省全年總收入的一半。”[3]
2.旅游者的心理陰影
旅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旅游者要產生旅游動機,必須依賴于兩個條件:一是旅游者自身的的旅游需要;二是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或旅游項目內容的刺激[4]。目前四川旅游客源地的旅游者,大致有三類人群,即:災難幸存者(主要指重災區的)、災難目睹者(救援者、志愿者等)、一般旅游者。對于這些人群來說,地震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只是不同的人群影響程度不同而已。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安全顧慮。應該說這是影響所有旅游者旅游動機的最重要的因素。地震災難帶來的恐懼感,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消除。考慮到安全的因素,許多旅游者即便曾經有過旅游的計劃,也會因為地震而改變。如果旅游能夠成行,對安全的要求將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情感困擾。對于災難幸存者而言,他們有的失去親人,有的家園被毀,地震給他們的是噩夢一般的撕心裂肺的痛楚。他們的旅游行為,應該成為災后心理重建和康復的組成部分。就是說,要把旅游作為災難幸存者情感釋放、精神放松和心理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
歉疚心理。對于災難目睹者來說,他們看到的是變形的尸體和殘垣斷壁,聽到的是呼救和,一幅幅慘烈的畫面將在腦海中很長一段時間內揮之不去。因為條件的限制,這些救援者或者志愿者們可能沒有能力把那些困在廢墟中的人們全部救出,強烈的歉疚感會折磨著他們,這必然影響到如果他們作為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和旅游行為。
觸景生悲。對那些故地重游的旅游者而言,過去的美好印象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瘡痍,睹物思舊,也會讓旅游者傷悲不已。而那些幸存者們,更可能回想起逝者的音容笑貌,悲傷會更加強烈[5]。
3.旅游從業者的流失
地震后,許多旅游從業者開始流失。一種是因為四川一些景區被迫停業,有的景區甚至不復存在,從業者失去了工作崗位。為了生存,他們只有另尋工作;一種是無法排除的恐懼感,讓一些災區的旅游從業者不能安心工作,希望尋找更加“安全” 的崗位,流失也就在所難免。
一場震驚寰宇的8級地震,對人們的影響遠不止這些。但從長遠看,著手災區旅游業的重建應是當務之急。
三、把文化旅游作為復蘇四川旅游業的發展方向
四川旅游業雖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打擊,但從四川經濟發展總的格局看,這種打擊帶給旅游業的影響是短期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在此次地震中,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主要局限在阿壩州和都江堰。而從2007年四川旅游統計來看,四川省全年1719.4萬的游客接待量主要由17個主要景區完成。全年接待人數達60萬以上的旅游景區是:峨眉山(256.8萬)、樂山大佛(276.7萬)、西嶺雪山(62.1萬)、碧峰峽(71.3萬)、都江堰(219.6萬)、三星堆(61.1萬)、九寨溝(252.2萬)、青城山(152.0萬)、黃龍(164.4萬)。從這個統計可以看出,四川主要旅游景區受地震破壞應不算嚴重,受災的景區回復重建和對外開放也指日可待。
復蘇四川旅游業,因該把文化旅游這種新興的旅游方式,作為其發展方向。結合上述有關四川旅游業受到的影響,災后文化旅游應關注以下幾點:
以災后重建為契機,新建一批與地震相關的旅游景點,突出學習和懷念的主題。已經有業內人士指出,應該在四川重災區建地震博物館;四川旅游局也有意圍繞汶川地震帶開辟一條新的旅游線路。地震是災難,為了減少災難,我們就應該多從災難中去吸取教訓,學習我們不懂得的知識。比如通過對汶川地震震中原貌、地震斷裂帶、堰塞湖等的參觀和講解,都能讓許多不知地震的人們懂得許多地震的知識和防震的技巧;走進地震博物館,我們還能緬懷那些在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和犧牲的英雄。
用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包裝一批四川旅游景點。四川是旅游資源大省,旅游景點眾多,旅游吸引力巨大。但是,要把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品牌,文化內涵的貫注顯得特別重要。九寨溝、黃龍的美景與阿壩藏族風情緊密聯系,海螺溝、康定的風光與甘孜當地的習俗相融合……成都最近幾年打造出來的“錦里”、“寬窄巷子”等,體現出濃郁的三國文化和成都的市井文化氛圍,給旅游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四川其他旅游景區景點,可以參照成都模式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項目。
推出以心理治療為主要內容的旅游項目。
在我們進行災后重建的同時,應該結合上述受地震影響的旅游者心理,發揮“旅游愉悅信心、撫慰心靈的功能,探索開展與心理救治相結合的旅游療養休閑活動,推動部分受災者盡快走出劫后余生的心理陰影”[6]。這不僅有利于旅游業的當前恢復,而且更有利于提升四川旅游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國家旅游局[eb/ol]..cn/2008/wenhualvyou.php.
[2] 姚輝.現代旅游中的旅游文化[j].管理觀察,2008,(8).
[3] 劉謹,楊金志.地震對四川旅游的損失及影響[eb/ol].新華網成都,/sichuan/new200805272056.html.
(一)機構的歷史沿革。
寧陜縣鄉鎮企業局的前身是寧陜縣革命委員會社隊企業管理局。1977年11月,縣革命委員會根據農村經濟工作發展的需要,決定成立“寧陜縣革命委員會社隊企業管理局”,負責對全縣社隊企業的管理工作[寧革發(97)082號]。經過近四個月的籌備,1978年3月,寧陜縣革命委員會社隊企業管理局正式成立(王振民任局長)。1983年12月,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原“寧陜縣革命委員會社隊企業管理局”和“寧陜縣多種經營辦公室”合并,改稱“寧陜縣多種經營局”。1984年7月,改稱“寧陜縣鄉鎮企業管理局”。2002年8月,縣鄉機構改革時,根據統一要求“寧陜縣鄉鎮企業管理局”更名為“寧陜縣鄉鎮企業局”[寧政辦發(2002)75號]。為了適應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的需要,2005年6月3日,縣編委批準成立“寧陜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局”,與縣鄉鎮企業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辦法[寧編辦字(2005)9號]。隨著國有企業的全面改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蓬勃發展,中、省、市對鄉鎮企業、中小企業、非公經濟的指導、協調、服務和理順職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勢,促進我縣鄉鎮企業、中小企業、非公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經縣委、縣政府同意,2007年6月21日,縣編委批準成立“寧陜縣中小企業促進局”,與“寧陜縣鄉鎮企業局、寧陜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局”實行“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寧編辦字[2007]12號)。
(二)機構職能隨著國家政治體制改革而不斷調整變化。
1978年3月,寧陜縣革命委員會社隊企業管理局正式成立時只承擔社隊企業的管理工作。1984年7月,改稱寧陜縣鄉鎮企業管理局后,職能沒有新的變化。1996年機構改革時,縣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鄉鎮企業法》和有關耍求,增加了鄉鎮企業質量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管理、鄉鎮企業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檢查監督和礦產資源的管理職能。2002年8月,縣鄉機構改革時,根據統一要求,將鄉鎮企業人才、質量、安全、環保和礦產的監督管理職能移交給其他相關部門,增加了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的指導、協調、服務職能,同時,取消了行政事項審批和收費。2005年6月,縣編委批準成立“寧陜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局”,與寧陜縣鄉鎮企業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辦法后,增加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協調、服務職能。2007年3月,《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辦法》的頒布后,為了適應新形勢,加強對我縣鄉鎮企業、中小企業、非公經濟的指導、協調和服務,促使更快更好地發展。經縣委、縣政府同意,2007年6月21日,縣編委依法批淮成立“寧陜縣中小企業促進局”,與“寧陜縣鄉鎮企業局、寧陜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局”實行“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正式授予寧陜縣中小企業促進局依法實施對全縣中小企業進行指導、協調、服務的職能。
二、鄉鎮企業隨著國家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發展壯大
鄉鎮企業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涎生,走過三十年的光輝歲月,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少不得,財政收入缺不得,解決城鄉就業離不得,確保社會供給缺不得的重要力量,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鄉鎮企業是順應改革發展的產物,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舉。
黨的的春風吹綠了神州大地,給廣大的農村注入了勃勃生機。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縣有經濟頭腦的農民紛紛離開黃土地,走出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開始扣響商品經濟的大門,因地制宜,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木材加工、糧食加工、交通運輸、農村水電、磚瓦建材、竹麻造紙、農機維修、商貿流通和餐飲服務業,開創了農、工、商綜合發展的新格局,拓寬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到2006年,鄉鎮企業戶數從57個發展到4732個,增長8301.75%;從業人員761人發展到7886人,增長1036.26%;總收入從96萬元上升到39886萬元,增長41547.91%;總產值從98萬元上升到37845萬元,增長38617.34%;固定資產投資從112萬元上升到15600萬元,增長13928.57%。
2002年,城關鎮鄉鎮企業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平釣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2006年實現收入19460萬元,占全縣總收入的48.79%,將近占到全縣鄉鎮企業總收入的半壁河山。其它13個鄉鎮除四畝地鎮、金川鎮、龍王鎮、旬陽壩鎮、太山廟鄉、新場鄉、豐富鄉、梅子鄉收入未過一千萬元外,湯坪鎮、筒車灣鎮、皇冠鎮、江口回族鎮、廣貨街鎮收入全部超過二千萬元。
經過三十年發展,鄉鎮企業經歷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各個階段,順應了社會主義市經濟的要求,完成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發展。現巳建成規模企業2個,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企業42個,其中縣民爆器材有限公司1527萬元、縣礦業有限公司1090萬元、潼鑫鉬業有限公司642萬元、鑫裕礦業有限公司490萬元、寧陜迎賓酒店480萬元、秦嶺長春酒廠465萬元。鄉鎮企業的主要產品到2006年發展到六大類65種系列產品。食用菌、蜂蜜、豆制品、板式家具、秦嶺石材等地方名特產品暢銷省內外,食用菌系列產品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和歐美市場。
(二)依托優勢資源,形成了以資源加工為主的混合產業。
寧陜縣鄉鎮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格局,經過三十年的探索實踐,始終走的是從事優勢資源開發的相關混合產業。
改革開放之初,鄉鎮企業主要發展養殖業、糧食加工、機械修理和磚瓦建材工業。八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實施林業“三定”方案后,進一步明析了林權,放寬了新辦林業企業的準入限制,逐年增加了木材采伐指標,以圍繞木材加工的企業像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礦產采掘初見端倪。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全面實施“天保”工程,使支撐我縣鄉鎮工業的木頭企業全面停產。但是,鄉鎮企業搶抓西部大開發和西漢高速公路建設的千載難逢的機遇,大膽改革,優化產業,調整結構,大力發展“食、藥、游”三大主導產業和加大綠色礦山建設力度,使我縣鄉鎮企業完成了二次創業,使鄉鎮企業走出困境,逐漸步入佳境。
1、鄉鎮工業不斷創新發展。三十年來,鄉鎮企業在發展中,突出了工業的比重,使鄉鎮工業快速增長,從1978年的90萬元上升到2006年的14205萬元,增長15783.33%,占鄉鎮企業總值的37.5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縣的鄉鎮工業占鄉鎮企業總值的比重曾高達56%,位居全市第二。進入二十一世紀,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變化,鄉鎮工業在困境中奮進,經歷了改革的震痛,迅速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向礦產采掘、稀有礦種精選和優質石材的加工領域進軍,使鄉鎮工業繼續保持了在鄉鎮企業中朝陽產業的地位。
2、資源開發型企業優勢明顯。鄉鎮企業始終遵循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的方針,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縣鄉鎮企業巳發展成為以豆制品和食用菌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沙石料和大理石為主的建材業;以建材物流和客運為主的交通運輸業;以小水電為主的電力工業;以鐵、鉬、石英等礦產品為主采選業和以秦嶺山地觀光休閑游為主的新型企業,發揮了對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寧陜“山里人”、“綠寶”、“廣賀”牌豆制品和“秦寶”、“太極城”、“秦南”牌食用菌和蜂蜜暢銷省內外;保證了“西漢”高速公路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的優質沙石料供應;滿足了商品運輸和人員出行的交通需求,全縣水電開發強勢推進,沙梁子、黃草坪、龍王坪、腰竹溝、駱駝埡和太山調儲電站正抓緊建設、兩年內將全部竣工投產,將基本滿足全縣電力市場的需求;寧陜縣礦業公司自1988年5月投產后,企業經過改制煥發了新的生機,新建了一座日處理礦石500噸的選礦廠,加大了安全環保投入,實施了礦區排險改造工程;企業收入從1988年的28萬元上升到2006年的676萬元、寧陜縣潼鑫鉬業公司(江口大竹園鉬礦)2005年5月試生產后,通過兩次擴建已形成日選礦石500噸的生產能力,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250萬元,經省統計局批準,寧陜縣縣礦業公司和寧陜縣潼鑫鉬業公司已被納入規模企業管理,實現了全縣自實施“天保”工程以來規模企業零的突破;2006年5月,寧陜縣雙龍公司的洵河峽谷漂流項目和“縣城一日游”的正式營運,帶動了沿線農家生態觀光休閑游企業的大發展;我縣重點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帶動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
3、鄉鎮企業成為我縣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鄉鎮企業自起步以來,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和為城鄉人民生活服務的宗旨,承擔了全縣商品、貨物、人流運輸和商品貿易批發另售,承攬了95%以上的餐飲賓館服務業,農村小水電極大地緩解了電力資源供應緊張的矛盾,全縣城鄉建房的預制板和機磚70%以上由鄉鎮企業生產,鄉鎮企業涵蓋了除通信、金融、教育、縣城供水以外的各個經濟領域。
(三)鄉鎮企業巳成為縣域經濟缺不得,農民增收少不得,財政增長缺不得,構建和諧社會少不得的重要力量。
鄉鎮企業的發展壯大,對建設縣域經濟強縣,發展地方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維護社會穩定等,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1、鄉鎮企業的發展,增強了縣域經濟實力。2006年全縣鄉鎮企業實現收入39886萬元,對全縣GDP的貢獻率上升到39%,成為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縣城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全面完成,鄉鎮企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占縣域經濟主導地位的格局已經確立,對全縣GDP的拉動將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增長,是建設縣域經濟強縣無可替代的朝陽產業。
2、鄉鎮企業成為解決城鄉就業的主要渠道。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全縣鄉鎮企業累計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城鄉居民和下崗職工115856人。僅2006年就達到788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58%,提供勞動者報酬4732萬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387.99元,占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662元的23.35%,為解決我縣城鄉居民就業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3、鄉鎮企業對財政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加。鄉鎮企業提供的稅收從1978年的3萬元上升到2006年的1474萬元,占全縣財政完成數2831萬元的52.07%,比1978年增長49133.33%,已經成為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安化縣,屬于湖南益陽境內,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端。總面積 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縣總人口95.1萬,有漢、土家、苗、蒙古等26個民族。縣城位于資水中游北岸東坪鎮。
安化縣有23個動物防疫站,每個鄉鎮設1站,全縣鄉鎮動物防疫站現有正式在編人員92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助理職稱58人、技術工人32人;大學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35人、中專學歷20人;55歲以上的10人,占總人數的10.86%,45至55歲的39人,占總人數42.39%,45歲以下的43人,占總人數的46.73%。鄉鎮動物防疫人員的職能主要有公共性職能和非公共性職能,公共性職能主要是在縣畜牧水產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指導下,宣傳貫徹國家動物防疫方針、政策和法規,具體實施國家規定病種的常年免疫接種和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報告、控制與撲滅,依法執行派出動物(含水生動物)檢疫任務,同時承辦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非公共性職能主要從事畜禽疾病的治療、、飼料器械的購銷等為養殖戶開展有償服務。鎮畜牧獸醫人員專心為畜牧業發展服務,及時把先進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傳送到飼養戶中,特別對全縣畜禽疫病預防全覆蓋免疫注射,為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保駕護航。
安化縣鄉鎮動物防疫站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首先,工作人員不足,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安化縣的鄉鎮動物防疫人員每站平均還不到4人,且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知識老化,青黃不接的現象比較突出,在現有的92人中,有中級職稱的人員很少,大部分工作人員僅僅在上崗初期進行過崗位培訓。技術水平落后,人員偏少,不僅難以滿足農民發展養殖業對動物防疫技術的需求,而且更難以適應控制動物重大疫情所具備的綜合防疫應急能力的需要。 其次,專業人員開展業務工作少。大部分專業人員經常要參加所在鄉鎮分配的任務,有一部分參加畜禽防疫工作,還有一些人員在鎮工作繁忙時被隨意抽調,使業務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具體的畜禽防疫工作時間比較少。最后,財政撥款少,基礎設施較差。安化縣鄉鎮動物防疫站的的財政撥款比較少,絕大部分財政撥款即為工作人員的月基本工資,并且數額比較低。只有極少數的撥款為改善工作條件的撥款,動物防疫站房屋多數建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多數房已經經過了四十年,年久失修,多數處于危房,個別站至今沒有房子,在鄉政府給的一間房子內既當辦公室又當宿舍。檢測基礎設施滯后,醫療器械設備不足,難以開展有效診療服務,難以滿足基層對于動物防疫事業的需要,這樣的工作環境直接影響著隊伍的穩定和畜牧業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U279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的汽車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隨著汽車市場飽有量的不斷增加,對汽車檢測診斷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檢測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汽車運行的狀態及故障部位的查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汽車檢測診斷的目的
1、安全環保檢測的目的
近年來,對汽車尾氣的治理較為嚴格,為了保證汽車在運行過程中能處于安全、高效及低污染下運行,所以可以通過對汽車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測,從而使車輛的外觀及安全性能都得以保證,確保尾氣的排放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范圍內,從而使汽車達到安全、環保的運行狀態。
2、綜合性能檢測的目的
對汽車進行檢測,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進行,從而對其綜合性能進行檢測,對車輛的運行能力和技術狀態進行檢測,從而及時發現汽車的故障隱患,確定故障的原因并進行排除,實現對車輛的質量監控體系,從而確保車輛的良好性能。保證車輛得以安全、可靠的運行,同時還可以以檢測的數據來對車輛的修復制度進行制訂,從而確定檢測、維護和修理的具體時間及內容。
3、故障診斷的目的
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在不解體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故障檢測,可以有效的判明事故的原因,并對其進行分析和對故障部位進行判斷,并于診斷出來的故障進行調整及修理,確定具體的修理方法,從而保證汽車得以良好的運行。
二、汽車檢測診斷的方法及標準
1、汽車檢測診斷的方法
(1)人工經驗診斷法:不需專用的儀器設備,但對診斷人員的經驗依賴性強,診斷速度慢,準確性差,不能定量分析。
(2)現代儀器設備診斷法:其診斷速度快、準確性高、能定量分析,但該方法需占廠房,投資過大。
(3)自診斷法:是利用汽車電控單元的自診斷功能,通過故障代碼的輸出表征故障的部位的一種方法。
2、汽車檢驗標準
(1)側滑:機動車轉向輪的橫向側滑量,用側滑儀檢測時,其值不得超過5m/km。
(2)車速表:車速表允許誤差范圍為-5%~+20%。即當實際車速為40km/h,汽車車速表指示值應為38km/h~48km/h。超出上述范圍車速表的指示為不合格。
(3)轉向:汽車方向盤應轉動靈活、操縱方便、無阻滯現象;汽車在平坦、硬實、干燥、清潔的水泥或瀝青路面上,應以10km/h速度在5s內由直線行駛過度到直徑為24m的圓周行駛,其施加于方向盤外緣的最大圓周力應小于等于245N。
(4)發動機:應動力性能良好,運轉平穩,怠速穩定,無異響,機油壓力正常。發動機功率不允許小于標牌(或產品使用說明書)標明的發動機功率的75%。
(5)噪聲:車內最大允許噪聲級不大于82dB;汽車駕駛員耳旁噪聲級應不大于90dB;機動車喇叭聲級在距車前2m、離地高1.2m處測量時,其值應為90dB~115dB。
三、汽車檢測診斷技術應用
1、安全性檢測
(1)制動力檢測。采用汽車制動試驗臺,當電腦確定汽車進入制動試驗臺后,采集汽車左右車輪的最大制動力,然后通過電腦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并與國家標準進行比較,以判斷制動是否合格。
(2)側滑
汽車以3~5km/h的速度垂直側滑板駛向側滑試驗臺,使前輪平衡通過滑動板,當前輪完全通過滑動板后,從指示裝置上觀察側滑方向并讀取,打印最大側滑量。
(3)轉向
做轉向試驗,進行轉向沉重的故障確診,檢查輪胎氣壓是否充足,檢查轉向器及轉向節襯套,軸承和縱,橫拉桿各連接處的情況,檢查轉向器有無故障,檢查轉向節與主銷,用四輪定位儀檢查前輪定位參數,當動力轉向系統出現轉向沉重的故障時,應先檢查油泵傳動皮帶的松緊度和供油量,必要時再拆檢或更換動力轉向油泵。
2、動性檢測
(1)檢測車速
將汽車開上車速表試驗臺,待汽車的驅動輪在滾筒上穩定后,掛入最高檔,松開駐車制動器,踩下加速踏板使驅動輪帶動滾筒平衡地加速運轉,當汽車車速表的指示值達到規定檢測車事時,讀出試驗臺速度指示儀表的指示值,或當試驗臺速度指示儀表的指示值達到檢測車速時,讀取車速表的指示值。
(2)檢測發動機功率
發動機技術狀況變化的主要外觀癥狀有:動力性下降,燃料與油消耗量增加,起動困難,漏水、漏油、漏氣、漏電以及運轉中有異常響聲等。
(3)檢測汽車廢氣
汽油車排氣污染物的測量,采用怠速法或雙怠速法,規定各排氣組分均應采用不分光共外線吸收型監測儀進行,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的測量,采用濾紙煙度法,規定采用濾紙式煙度計進行等。
(4)可靠性檢測
汽車的可靠性檢測主要包括汽車的異響,磨損,變形,裂紋等檢測。
四、汽車檢測診斷技術的發展方向
1、汽車檢測技術基礎規范化
隨著汽車業和交通業的不斷發展,汽車檢測診斷技術的不斷完善,將來應重點開展汽車檢測技術的基礎規范化,進一步完善與硬件相配套的檢測技術軟件,如制定和完善汽車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和限值標準;制定營運汽車技術狀況檢測評定細則,統一規范全國各地的檢測要求和操作技術;制定用于綜合性能檢測站的大型檢測設備的形式認證規則,以保證綜合性能檢測站履行其職責。
2、加快高新技術在汽車檢測診斷上的應用步伐
(1)光電技術和計算機處理技術的運用
目前國外的汽車檢測設備已大量應用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并采用計算機測控,能對汽車技術狀況進行自動識別檢測,并能診斷出汽車故障發生的部位和原因,引導維修人員迅速排除故障。因此,我國應盡快將光電技術和計算機處理技術運用于汽車檢測診斷技術上,如將光電技術運用于前照燈的檢測上,以提高光軸定位,光度測試的精度。
(2)汽車檢測設備智能化
國外的有些汽車檢測設備具有專家系統和智能化功能,而目前我國的汽車檢測設備在采用專家系統和智能化診斷方面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四輪定位檢測系統,電噴發動機綜合檢測儀等,還主要依靠進口。因此,今后我們要在汽車檢測設備智能化方面加快發展速度。
(3)顯示技術、高精度傳感器的應用
在汽車制動試驗臺的設計上,已完全淘汰了測力彈簧,而代之高精度的應變計(壓力傳感器),具有很高的現行精度。而這種高精度傳感器,由于其通用化、標準化、清晰化程度大大提高,已成為檢測設備顯示方式今后的發展方向。
3、監控和汽車技術狀況的預測
現在國外已經在汽車技術狀況監控和預測方面進行研究,如預測汽車制動鼓、制動蹄的配合、汽缸活塞、活塞環的配合狀態方面,不久將會有新的進展和突破,并將會進一步擴展到系統狀態和元件狀態的預測。因此,當前我國也應向監控和汽車技術狀況的預測方向發展,以提高汽車的綜合性能,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
4、汽車檢測管理網絡化
目前我國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已實現了計算機管理系統檢測,但由于各個站的計算機測控方式千差萬別,尤其是數據接口不統一,不符合全國檢測行業大網絡的要求。因此,隨著現代技術和管理的進步,汽車檢測要利用好信息高速的平臺,真正實現網絡化(局域網),從而做到信息資源共享、硬件資源共享、軟件資源共享,提高檢測網絡化管理效率。
結束語
目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的汽車產業得以不斷的發展壯大,汽車已走入尋常百姓家。在汽車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現階段汽車產業更加注重汽車檢測診斷技術的發展,這對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及車輛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此種情況下,應加大對汽車檢測診斷技術的投入力度,從而使汽車檢測技術得以快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一、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在抗震效果中的比較:
1、鋼結構在抗震中的優缺點:
鋼結構是以鋼材制作為主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
鋼結構在國外地震高發地區應用十分廣泛,鋼結構與其他的建筑結構相比其強度高,自重輕、剛度大,由于鋼材料的勻質性和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承受動力荷載,抗震能力優。并且鋼結構工業化程度較高,可以快速準確的完成裝配;可以回收利用順應低碳環保的建筑理念,近年來我國的鋼材生產技術已經躍居世界前列,鋼材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雖然鋼結構的成本較高,但是在影協地震多發地帶以及防震的重點建筑上使用鋼結構建筑房屋的條件已經具備。
鋼結構在其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低溫或者因地震等引起的強烈震動時容易發生脆性斷裂。另外由于鋼結構對化學物質的耐受力不強容易受化學物質侵染,發生腐蝕,影響其抗震能力,與我國70年產權的住宅政策不符。鋼結構的抗震性較好但是其耐火性較差,在建筑設計之初就要綜合分析二者的平衡,在防火以及防震上做出選擇與平衡。
在鋼結構被廣泛應用中也發生了一定比例的事故,總結事故不難發現鋼結構在其結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有:失穩,失穩還有整體失穩和局部失穩兩種,由于鋼結構的構件強度較高,界面相對較小,再加上長期的超過允許值的壓力的情況下就會發生局部失穩,進而造成整體失穩;或者由于剛才自身存在缺陷在設計以及建造時為引起高度重視,造成失穩;在鋼結構安裝的過程中由于吊點的位置不同造成桿件受力變號造成失穩。腐蝕,腐蝕是剛才的普遍現象,但是普通的鋼材腐蝕速度較快,再加之空氣或者建筑物內部的濕度較大,腐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從而削弱了鋼材的抗震能力,每年我國腐蝕掉的鋼材的占其鋼材總量的10%左右。普通剛才每年平均腐蝕0.10-0.16mm. 過去對于外露鋼材僅僅是噴涂(刷)兩道防銹漆,實踐證明,由于施工中不可能用涂料把空氣完全隔絕,在使用時也缺乏定期維護措施,所以這種作法效果并不顯著。用鍍鋅、噴鋁等消極作法,其成本和效果也不太理想。火災,鋼材在達到430-540℃之間時,鋼材的屈服點、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將急劇下降,由于地震往往能夠引起局部的火災,所以防火性能差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已存在隱患。
2、混凝土結構在抗震中的優缺點:
框架結構又可稱為混凝土結構即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成承重梁柱,組成骨架,再用空心磚或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陶粒等輕質板材作隔墻分戶裝配而成的住宅結構。
目前,高層住宅的建筑結構主要采用混凝土結構。目前應用的方式多以剪力墻的形式為主,即建筑物中的豎向承重構件主要由墻體承擔時,這種墻體既承擔水平構件傳來的豎向荷載,同時承擔風力或地震作用傳來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墻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規范定名為抗震墻)。因為剪力墻的剛度大,容易滿足小震作用下結構尤其是高層結構的位移限值。在地震作用下,其變形小,破壞程度低,可以設計成延性抗震墻,大震時通過連梁和墻肢底部的塑性鉸范圍內的塑性變形,耗散地震能量,在與其他結構共同工作的同時,能吸收大部分的能量,降低其他結構的抗震要求,在設防較高的地區(8度及區以上地區)優點更為突出。
混凝土結構的建筑自重較大,施工復雜,工序眾多,施工工期較長,施工的過程中受天氣以及氣候的影響較為明顯,一旦破壞修復難度非常大,甚至沒有辦法修復,混凝土應用到現在裂縫仍然是最常見以及最難解決的問題。混凝土的裂縫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干燥之前受到干熱或者大風天氣影響,在沒有強度的前提下失水過快,或者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溫差較大,再或者由于地基土質不勻、松軟或回填土不實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勻沉降所造成的,不管那種裂縫對混凝土的抗震都會產生較大影響,雖然目前針對混凝土的裂縫進行了諸如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選擇合適的溫濕度的天氣進行混凝土澆注,加強建筑物地質監測,打好地基等一系列的調整措施,甚至在出現裂縫偶進行樹脂澆灌,表面封閉,鉆孔嵌塞等等補救措施,但是混凝土裂縫的難題尚未根除,仍然極大影響著混凝土結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在抗震中的比較:
兩種結構相比較,在建筑的效率、相對的穩定性上,鋼結構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從建筑的成本以及建筑的普及性上講混凝土結構有著不可取代的優點,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種建筑結構仍然會并行出現在建筑當中,根據建筑地區的地震等級選擇合適的房屋構造,采用新的技術規避技術本身的缺陷仍將是這兩種建筑的主要發展趨勢。
二、鋼結構以及混凝土結構在抗震應用中的發展趨勢:
1、在鋼結構方面:近年來在鋼結構方面建筑學家不斷的在嘗試新的材料以及構架方式,新的焊接方式來改善鋼結構對地震的耐受力。在應對腐蝕方面近年來冶金行業采用在冶煉中加入適量的磷、銅、鉻和鎳,形成耐腐蝕的合金鋼,能在表面上形成致密的防銹層,起到隔離覆蓋作用,不失為一種積極作法。
2、在混凝土結構方面:一大批新型材料的混凝土被逐漸應用,例如高性能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低溫混凝土等等。鋼管混凝土的方式逐步在建筑中推廣,這種綜合了鋼結構以及混凝土結構優點的結構逐漸被業內認可,最近日本又專門針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推出彈性混凝土極大的增加了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
結束語:
在地震頻發的今天,了解各種建筑結構在抗震方面的優缺點,在根據建筑物所處地區的地殼活動規律,選擇合適的建筑結構多防震抗震的減災工作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3-0120-02
一、虛擬仿真技術
虛擬仿真技術(virtual reality,VR)又稱虛擬現實技術、靈境技術或模擬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儀器儀表c測量技術等交叉產生的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是虛擬的系統模仿另一個真實系統的技術,能夠創造一種高端的人機接口,包括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多種感覺同等的實時模擬和交互,可以獲得多維交互體驗的虛擬環境。虛擬仿真技術有三個突出的特征:沉浸感、交互感和構想性。隨著空間信息科學、計算機圖形、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人機接口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傳感器技術等的快速發展,虛擬仿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醫療、教育、軍事、航天、服裝、生產制造等領域。目前,也有一些文獻論述了虛擬仿真技術在食品加工、食品檢測、食品機械制造中的應用。
二、食品專業改革發展遇到的問題
1.傳統教育方式無法激發學生對食品專業理論課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食品專業的理論課程中含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推導,這些基礎知識點比較抽象。即使教師結合實例講解也很難激發學生對理論課的興趣。例如:《食品工程原理》的基礎知識比較廣,理論公式比較多,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利用數學、物理、化學及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去解決食品工業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該課程具有較強的設計、選型、安裝和操作等工程特點。學生對課程中的理論、公式感覺很抽象,學習起來掌握不住要領,往往只能學習到一些簡單的片段,在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時感到無從下手。
2.現有食品實驗課程無法提高學生的食品專業實驗技能。食品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講解演示,學生模仿驗證。這種“填鴨式”、完成任務式的實驗教學,不能對學生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和能力的培養。例如:食品化學實驗課的教學通常是指定幾個實驗項目,如粉絲的制備與質量感官評價、蛋白質的鹽析及透析、果蔬褐變機理等實驗內容,老師將所需的試劑配置好,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教師詳細講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學生按部就班地模仿老師的操作步驟完成實驗,最后撰寫實驗報告。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且該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食品工廠實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食品專業本科教學體系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工廠實習。但是,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工廠以不斷提高企業效益為主要目標,而接收大學生實習已不再是必須履行的義務;其次,現代食品工廠趨向自動化、連續化,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與安全,廠房絕對不允許學生動手操作;再次,學生在實習現場基本就是看和聽,沒有參與和動手的機會,學生也逐漸失去新鮮感,結果導致工廠實習形式化,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食品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術片段化,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現在食品學科被分割成多個課程進行學習,學生學習完各個課程后往往沒有將食品學科整個知識點和實驗技術整合起來。知識點和實驗技術的片段化使得學生無法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無法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靈活應用于生產實踐。例如:《食品加工》主要介紹了各個食品的加工方式和原理,《食品營養學》主要介紹了各個營養素的功能,這兩個課程的內容似乎沒有關聯性,學生只能片段化地學習,無法將兩者綜合起來。
三、基于虛擬仿真技術促進食品專業改革,推動食品專業的發展
1.通過虛擬仿真技術激發學生對食品專業理論課程的興趣。研究表明:在理論課程上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靜態的知識點動態化,可以形象地展示結構功能,提高食品理論課的授課效果。例如:《食品工程原理》這門課結合虛擬仿真技術,讓學生可以看到食品工業生產過程中各個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設備的結構原理、操作性能,使學生將食品工程原理的知識與虛擬仿真平臺上看到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切體會到食品工程原理課程中所講述的每個單元操作都與食品專業學習密切相關。生動形象的學習便于學生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2.將虛擬仿真技術與食品實驗教學相結合,提高食品實驗教學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創新性。隨著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實驗教學中,許多研究表明:虛擬實驗可完善食品真實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完成的教學功能,如一些成本較高、需要用高檔儀器操作的實驗等。食品實驗教學中大部分是分組實驗、分工合作,學生個人沒有機會操作完整的實驗。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平臺,學生可完整地操作一遍實驗技能,掌握每個實驗細節。例如:食品化學實驗通過虛擬仿真平臺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做什么實驗,用哪些試劑,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通過在虛擬仿真平臺上操作,驗證自己實驗設計的合理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失敗經驗獲取知識和要點,思考失敗的原因,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
3.構建實景虛擬仿真門戶,增強食品工廠實習類課程的果效。實景虛擬仿真門戶,可在食品工廠原地取景,從廠房布置、車間設備擺設等方面按照實習基地實際比例進行排布。結合實習基地的真實情形,提煉實習教學素材,配建廠房設計講解、工廠設備操作講解、實習提示等內容,讓學生在進入工廠實習前,先通過實景虛擬仿真門戶了解實習基地的完整情況,并提出專業問題。教師在后臺收集這些問題,在實習基地現場進行講解。以果蔬飲料生產實習為例,學生先通過虛擬仿真平臺了解果蔬飲料生產的基本原理、工業化生產流程及各工序的主要參數,通過虛擬仿真平臺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參觀果蔬飲料工廠的時候,教師邀請企業技術人員通過現場講解和專題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了解到工廠的生產、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4.利用虛擬仿真技術,綜合食品專業課程,完善食品課程資源的建設。自從虛擬仿真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之后,大量研究表明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可優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積累,提高教學質量。食品專業課程可基于虛擬仿真技術,優化教學流程。例如: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虛擬仿真平臺自學課程內容,在課堂上與老師探討自學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使得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教師從“填鴨式”授課轉化為探討式授課。其次,食品專業課程可基于虛擬仿真技術,優化教學內容。例如:食品專業的課程內容有一些是重復的,那么重復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虛擬仿真平臺上自己鞏固,而新的知識點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再次,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平臺,片段化的食品專業課程可以被綜合起來。例如:在平臺上要求學生設計一款具備一定功能的產品,學生需要市場調研獲得市場缺乏哪方面的產品,根據產品功能,再依據所學的食品原料學、食品營養學和食品化學等知識提出產品配方,依據食品工藝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學等知識提出產品工藝,依據食品毒理學和食品衛生學控制產品的安全性;最后,基于虛擬仿真技術,教師可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學習難點,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⒖嘉南祝
[1]王寧.淺談虛擬仿真技術[J].大觀周刊,2011,(38):18-19.
[2]胡曉輝,萬嵩.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在高教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5:81-82.
[3]王波.虛擬制造技術及其在食品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J].食品科技,2009,34(11):108-111.
[4]趙剛.虛擬仿真技術在食品加工教學中的初探[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0,24(3):70-73.
[5]楊世鳳,趙繼民,王秀清,等.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食品物性檢測系統的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7,23(8):176-180.
[6]謝慧明,余順火,孫漢巨.食品工廠生產實習教學改革初步實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9,23(2):11-14.
[7]安建強.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創新訓練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2):179-182.
[8]劉為滸,郝佩佩,黃驥.虛擬仿真技術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6,(3):91-95.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Food Specialty
LI Jing,CHEN Nuo,DEND Ze-yuan,RUAN Zheng
大型火電廠主要設備包括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等,完成從熱能到機械能再到電能的轉換過程。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耦合性、系統的復雜性,以及設備在高溫、高壓、高速旋轉的特殊工作環境下,決定了火電廠是一個高故障率和故障危害性很大的生產場所,這些故障都將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后果。因此,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設備狀態參數進行監測和分析,來判斷設備是否存在異常或故障、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故障的劣化趨勢,以確定合理檢修時機很有必要。
一、火電廠主要設備的典型故障及其診斷方法
1.鍋爐的主要故障及診斷方法
(1)主要故障
①過熱器泄漏。過熱器泄漏爆管區集中在高溫過熱器下彎頭外圈向火側,主要原因是爐膛高度偏低,使該處出現過熱,此處也有選材裕度不足及焊接質量問題。
②省煤器泄漏。主要原因是飛灰磨損造成管壁減薄,特別是在穿墻管、爐墻漏風和彎頭處為常見。
③水冷壁泄漏。主要原因是局部過熱和腐蝕,局部過熱是水循環破壞和管內結垢造成,而火焰偏斜或燃燒區煙溫過高則使水冷壁高溫腐蝕。
④除塵器故障。主要原因有煙氣流速太快,灰粒的粒度較大,含塵濃度大,排煙溫度低于露點溫度等。
(2)診斷方法
在鍋爐故障診斷中,物理診斷方法有:紅外測溫技術,具體應用范圍有鍋爐火焰和燃燒狀態進行辨別與控制、熱力設備疲勞損傷、熱力設備熱機械學特征規律、熱力系統漏熱及保溫進行診斷與評價、鍋爐熱污染控制等;超聲波診斷方法,它可用來監視爐膛上部區域的煙氣溫度,決定何時進行吹灰操作,保持鍋爐良好的運行性能,監視爐膛各個燃燒器區域附近煙氣溫度,有助于識別和清除燃燒器故障導致的燃燒工況異常,同時可對污染物生成有重要影響的溫度的優化控制,實現清潔燃燒;無損傷檢測技術是指對材料、部件進行的非破壞檢測,以期發現表面和內部缺陷的一項技術。數學診斷方法有故障樹診斷法、模糊診斷方法等。在診斷系統方面,主要有清華大學研究開發的大型電站鍋爐遠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開發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在線監測與狀態診斷專家系統等。
2.汽輪機組的主要故障及診斷方法
(1)汽輪機的主要故障
①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轉子存在加工誤差和永久彎曲、葉片脫落、聯軸器漂偏、接長軸制造不良、受熱不均勻或材質缺陷而引起的熱撓曲等造成的。
②不對中。主要原因是滑銷系統卡澀,汽缸溫差超限,機組升速太快,真空下降過大,基礎不均勻下沉等,使機組膨脹不暢和軸承座膨脹不均勻,以及聯軸器偏心等。
③轉子碰摩。主要原因有汽封間隙設計和調整不當,汽缸膨脹不暢,汽缸熱變形過大,機組振動過大和軸向位移增大等。
④葉片脫落。主要是由于設計的強度不足,蒸汽參數波動較大,機組在電網周波變化較大和低負荷下長期運行,以及機組在小于額定轉速以下某轉速停留時間過長等。
⑤蒸汽激振。主要原因是由于高中壓轉子臨界轉速較低,并且高中壓轉子熱態下撓度變化較大,軸承標高變化較大,接長軸的加工和安裝質量不良,聯軸器中心徑向或軸向誤差太大,軸系平衡和對中狀態惡化等,使高中壓轉子失穩。
(2)發電機的主要故障
①油膜振蕩。主要是因為發電機轉子一階臨界轉速過低,并且三軸楔瓦穩定性差,在載荷減輕時,其失穩轉速過低。
②定子線圈絕緣故障。主要是由于磨損、老化、污染及腐蝕等原因使絕緣失效,造成局部放電和溫度升高,以及由于綁扎不緊、冷卻水泄漏、疲勞磨損等原因使絕緣層損壞,造成線棒位移和匝間短路。
③定子線圈過熱。主要是由于制造或安裝過程中某些缺陷使匝間短路,造成局部過熱。
④轉子繞組故障。包括接地、匝間短路和斷線故障。接地和匝間短路障礙主要是由于絕緣降低和損壞引起的,接頭開焊和熱變形會引起斷線。
⑤冷卻水系統故障。主要是由于冷卻水泄漏、管道異物堵塞、誤動作等使冷卻水流量降低和中斷,以及由于材料和安裝缺陷引起定子漏水。
(3)診斷方法
在汽輪機組故障診斷中,振動法是應用最普遍也比較成熟的一種方法。應用熱力學分析診斷汽輪機組性能故障也是一個重要手段,另外還有油液分析、聲發射法、無損檢測技術等。聲發射法主要用于動靜碰磨故障檢測、泄漏檢測等。日立公司在350MW汽輪機高中壓轉子上設置試片,在兩端軸承的軸瓦處進行聲發射和記錄,診斷轉子的碰磨。在汽輪機組壽命診斷中,無損檢測技術應用相當重要,目前用到的非破壞性評價法主要包括硬度測定法、電氣抵抗法、超聲波法、組織對比法、結晶粒變形法、顯微鏡觀察測定法和X射線分析法等。
現今國內外已經研制開發出了幾十種用于汽輪機組的故障診斷系統。國外主要有美國Radial公司開發的汽輪發電機組振動診斷用專家系統,西屋公司的汽輪發電機組故障診斷系統,Bendy公司的旋轉機械故障診斷系統。國內主要有上海大學研制的熱力參數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TPD,該系統可以提高汽輪機組的運行可靠性,同時能夠優化運行方案、提高運行效率、延長運行壽命。由清華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電工儀表所等院所聯合研制200MM、300MW汽輪發電機組工況監測與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可全面監測診斷機械振動故障、氣隙振動故障、熱因素引起的故障、機電耦合軸系扭振故障以及調節控制系統故障。
3.變壓器的主要故障及診斷方法
(1)主要故障
①線圈匝間短路。主要原因是絕緣老化或散熱不良或長期過負荷,由于短路電動力損傷匝間絕緣,繞組的材料或工藝方面的缺陷,進水受潮,大氣或操作過電壓的襲擊。
②繞組斷線。主要原因有短路電動力使線圈斷線,焊接不良,匝間短路。
③繞組對地擊穿。主要原因有主絕緣的老化,絕緣油受潮,繞組內有雜質進入,過電壓短路時線圈變形損壞,因冷卻系統故障、冷卻油道堵塞、保護失靈從而產生整體或局部過熱以致絕緣損壞。
④繞組相間短路。主要原因與對地擊穿相似,也可能是引線間或套管間短路,油面過低。
⑤鐵芯片局部短路或局部融毀。主要原因是鐵芯或扼鐵的螺桿絕緣損壞,故障處有金屬片使鐵芯片短路,片間絕緣損壞嚴重,接地方法不正確構成電流環路。
⑥分接開關接觸不良,觸頭表面熔化。主要原因是結構裝配上存在缺陷,切換分接頭后,接觸不可靠,動觸頭彈簧壓力不夠,有載調壓裝置安裝調整不當。
⑦套管對地閃絡或爆炸。主要原因是表面積灰,臟污,裂紋,密封不嚴,呼吸器配置不當。
⑧負荷正常油溫升高。主要原因是繞組匝間短路,損耗增加,大電流連接處接觸不良,油位過低,冷卻效果差。
(2)診斷方法
在變壓器故障診斷中,常用的方法有振動分析法、油中氣體分析法、局部放電法、恢復電壓法、頻率響應分析法以及紅外診斷技術等。目前應用較多的主要是紅外診斷技術。在診斷系統方面,國內外學者和研究單位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已經研制出了具有故障檢測和初步診斷功能的專家系統,如河南電力試驗研究所開發研究的電力變壓器故障診斷微機專家系統。此外,國內有許多著名高校正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論成果。
二、目前火電廠設備故障診斷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有許多診斷方法和診斷系統應用于火電廠設備的故障診斷,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但在實際應用時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檢測手段
故障診斷的推理機制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征兆的獲取成為了一個瓶頸,即最大的問題是檢測手段不能滿足診斷的需要,不能真實地反應故障的特征。
2.復雜的故障機理
對故障機理的了解是準確診斷故障的前提。目前,對電廠某些設備的復雜故障,很難從理論上給出解釋,對其機理的了解并不深刻。
3.人工智能應用
專家系統作為人工智能在電廠主要設備故障診斷中的應用已獲得成功,但仍有一些關鍵的人工智能應用問題需要解決,主要有知識的表達與獲取、自學習、智能辨識、信息融合等。
4.診斷方法的單一性
當前火電廠設備的故障診斷系統所用的診斷方法有模糊邏輯法、故障樹分析法、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絡等。但是單一的診斷方法往往難以達到期望的診斷效果。
5.故障定位
目前的故障診斷系統常常只是進行到故障類型識別這一部分,不能確定故障的具置,且對設備的狀態進行預測的功能研究不夠。
三、火電廠設備故障診斷的發展
1.故障診斷系統的發展趨勢
(1)分層分布式結構的故障診斷系統
火電機組的各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分布式和多層次的,這種結構上的層次關系,要求其診斷系統是分布式和多層次的,由全局診斷系統和子診斷系統組成。全局診斷系統負責診斷任務的管理,包括將總體任務分解成子任務和向各子診斷系統分配任務,這些任務往往是相互耦合的。診斷子系統完成以后,通過對各子診斷系統結論的綜合,給出最終結論。分布式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具有推理效率高,診斷速度快,系統可靠,適時性好的特點。 (2)集成式故障診斷系統
由于當前的診斷系統在推理方法上的單一性,在求解復雜系統的診斷問題時受到很大的限制。未來的火電機組故障診斷系統,將根據不同子系統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推理模型,甚至采用幾種不同推理模型進行混合推理,各種推進模型的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推理速度和準確性。
(3)構造大型監測診斷中心
在同一電網中,有許多同類型的火電機組在同時運行。構造大型監測診斷中心所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①便于集中保存機組的運行數據和機組健康狀況的資料;②便于多臺機組之間、多個電廠之間共享已有的知識,便于知識庫的完善化;③有利于機組的負荷調度。
(4)自主閉環診斷系統
全自主、閉環故障診斷系統能夠在人員不參與的情況下完成持續的故障診斷,形成決策,再由診斷系統發出相應的控制命令,對機組施加適當的控制。要實現自主閉環診斷,必須要有成熟和先進的診斷技術。診斷系統的知識庫必須完備,診斷系統應有學習機制,能診斷不可預知的故障。
(5)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故障診斷系統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基于Internet的遠程應用系統成為可能。將故障診斷系統與Internet相結合不但能夠獲取大量的故障案例與診斷經驗,同時能夠共享診斷資源,實現專家異地會診,提高故障診斷水平。
參考文獻
1 阮躍,黃雅萍.大型電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的研究.電站系統工程,1997(5)
2 李錄平,韓西京等.火電機組故障診斷技術的現狀與展望.電力情報,1997(3)
3 劉峻華,黃樹紅等.汽輪機故障診斷技術的發展與展望.汽輪機技術,2000(2)
4 陳維榮,宋永華等.電力系統設備狀態監測的概念及現狀.電網技術,2000(11)
0 引言
高光譜遙感數據是一個光譜圖像立方體,它包括傳統的二維圖像空間和一維的光譜信息。由于受到遙感儀器的分辨率的限制,混合像元在高光譜圖像中普遍存在。如何從混合像元普遍存在的高光譜圖像中準確的提取出端元和端元所對應的豐度,即高光譜解混,已經成為了高光譜圖像研究的一個熱點。
總體來說,高光譜解混模型主要有以下兩種,線性解混模型和非線性解混模型。線性解混模型假定像元光譜是各個端元光譜的線性組合,而非線性解混模型則認為像元光譜是各個端元光譜按照非線性的關系綜合而成。由于線性解混模型建模簡單,物理意義明確,求解效果令人滿意,是當前研究的主流。
基于線性解混模型的算法可以分為:基于幾何學的方法和基于統計學的方法。作于統計學方法的一種,非負矩陣分解(NMF)[1]以其能夠保證非負性和無需指定迭代步長的優點,讓其在高光譜解混領域備受關注。
1 線性混合模型
2 非負矩陣分解算法
3 基于非負矩陣分解的高光譜解混算法研究現狀
我們知道在上面提及的基本的非負矩陣分解的目標函數具有非凸性,這讓我們求解出來的結果易陷入局部最優的陷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高高光譜解混的穩定性和精度,許多學者通過深入研究高光譜遙感圖像的性質后,提出了許多有約束的非負矩陣分解的方法應用于高光譜解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7年,Miao和Qi提出了一種基于最小體積約束的非負矩陣分解算法[2],該方法通過最小化單形體體積的方式來求解混合光譜數據。2009年,Jia和Qian提出了基于分段平滑和稀疏約束的非負矩陣分解 [3],該方法想非負矩陣分解中分別對端元矩陣和豐度矩陣分別加入了分段平滑性和稀疏性的約束條件。之后他們在2011年提出了基于L1/2稀疏約束的非負矩陣分解[4],對豐度矩陣加入了L1/2范數的約束。2011年劉雪松提出了豐度分離性和平滑性約束的非負矩陣分解的方法,它考慮了端元之間的關系和每個端元的空間信息,從頻域和空間域分別對非負矩陣分解的結果進行約束。受蔡登教授基于圖正則化的非負矩陣分解方法的影響,許多學者把圖正則化的非負矩陣分解的方法引入到了高光譜混合像元的分解中。2013年Lu在GNMF的基礎上加入了L1/2范數的約束提出了圖正則化的L1/2非負矩陣分解算法[5]。
4 基于非負矩陣分解的高光譜解混未來研究方向
我們對于基于非負矩陣分解的高光譜解混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認為基于非負矩陣分解的高光譜解混的未來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展開:
1)現階段基于非負矩陣分解的高光譜解混的算法已經從簡單的單約束轉移到了雙約束,從單純的豐度稀疏約束改進到了基于空間結構化稀疏。因此深入挖掘高光譜數據的結構將是未來的一個研究方向。
2)將非負矩陣分解算法進行并行優化。隨著高光譜儀器中傳感器的在光譜和空間分辨率的提高,這將會導致大量的計算量,現在機器的處理速度將跟不上數據的計算量的增加。由于非負矩陣分解算法的特點很適合進行并行優化來提高計算的速度,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并行計算對算法進行并行優化設計,來提高算法的效率。這將是未來研究的一個熱點。
3)現階段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線性光譜解混模型而進行,對于在非線性混合模型下的基于非負矩陣分解的高光譜解混算法目前研究不多,但是實際上高光譜圖像中的光譜是非線性混合的,因此建立一個準確,易于求解的非線性混合模型可能是未來一個潛在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1]D. D. Lee and H. S. Seung. Algorithms for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J]. Adv. Neural Inf. Process. Syst., 1999,10,13:556-562,2001.
[2]L. D. Miao and H. R. Qi. Endmember extraction from highly mixed data using minimum volume constrain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2007,3,45(3):765-777.
一、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結構調整,不僅是農民增收的關鍵措施,而且是農民增收的關鍵途徑。一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從區域經濟角度看,在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初期,大多表現出對本地資源開發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資源優勢的開發利用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必須立足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立足一個地方的基礎和優勢,突出重點,明確主攻方向,發展特色經濟;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要堅持“發揮優勢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的原則,積極培植主導產業,努力開發“拳頭”產品,發展區域特色農業經濟,形成各具特色的農副產品基地。二要增強“品牌”意識。品牌是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是搶占市場先機的通行證。現在農民對于農產(來源:文秘站 )品的品牌意識還相當淡薄,不能充分認識品牌對收入可能產生的有利效益,這是導致優質農產品發展滯緩的原因之一。要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著力打造生態經濟品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