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0:01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例如:《識字3》中,針對“木字旁”、“禾字旁”,教師通過圖片或者實物,讓學生觀察并理解偏旁的本意。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棵樹。“木”古文字像棵樹,有樹冠、樹干和樹根)
(2)學習“木字旁”的生字。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葉、莖與根。)
(4)學習“禾字旁”的生字。
(5)(出示圖卡松柏、楊柳)這些是什么樹?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出示詞卡:桌椅)
(6)(出示圖片與詞卡:秧苗、稻谷)這些地里長的農作物叫什么呢?(莊稼)
教學結合圖片,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興趣。但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把文本背后的思想通過一些詞語發掘出來,例如:《梅蘭芳學藝》教學中,教師要抓住“神兒、料子、魚兒”等教授兒化音的讀法;通過“讓學生緊盯多媒體屏幕上的一個運動的圓點”,讓學生感受“注視、緊盯”等詞義,體驗梅蘭芳勤學苦練的艱辛;通過“終于”等詞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語言內涵。這樣的閱讀能夠把字詞理解與文章思想結合起來,效果非常好。
2.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
在教學中要把興趣激發作為教學的基礎。例如:在《梅蘭芳學藝》教學中,學生對于京劇以及梅蘭芳本人都缺乏興趣,而且這篇文章的內容缺乏趣味性,教師在上課后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貴妃醉酒》,讓學生對京劇與這個表演者產生興趣,然后理解背景,切入教學。或者通過課文文本旁邊的插圖,讓學生研究一下這個穿著京劇服裝的演員,從好奇心中激發興趣。
學生都喜歡活動,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活動中游戲性一面非常感到興奮。教學中要善于采取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學會閱讀的方法。例如在《狐貍和烏鴉》的教學中,教師這樣安排: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然后再輔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講述故事(課文內容)。聽完故事后,教師問:你聽懂了些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
故事的演示創設了輕松、愉悅的氛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為閱讀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活動的形式很多,在課堂中還可以開展比賽、講演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
3.強調閱讀中隊學生個性的尊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所以,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讓學生去體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級學生雖然知識經驗少,但他們具有非常強的想象力與大膽的創造力。在教學中要提供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于學生想象中一些荒誕的成分或者一些不合理創作要抱著寬容態度,保護與激勵學生把想象與創造結合到閱讀中,一旦形成學生個人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閱讀質量提升極有幫助。例如:在《夕陽真美》的教學中,教材把太陽擬人化為一張圓圓的臉,“它那張圓圓的臉漲紅了,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可以讓學生想象“太陽為什么臉紅了?高興了還是生氣了?還是害羞了?”“太陽是什么性格?你能夠為它遍一個小故事嗎?”這樣能夠在文本閱讀中,結合文本特點開展定向想象,同時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個性化的閱讀不僅需要寬容,而且需要讓學生展示。在教學中可以激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說出來,給學生展示個性與訓練表達的機會,這樣的交流對全體學生閱讀思維的開發非常有意義。
4.要重視教師的科學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也提醒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告訴我們:閱讀不僅是字詞的把握,更是人文性的滲透。我們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引導,發掘文本背后的人文性要素,“提高”為哲理性的思想,“下沉”為生活化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教學促進人生價值觀的發展。例如:《狐假虎威》的教學中,一方面帶領學生理解本課文隱含的哲理——表面的假象與真實的關系,另一方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現生活中的類似現象等,這樣可以把文本進行哲理及生活化的概括與延伸,做到上下通透,引領學生發展。
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思維的參與是閱讀中非常重要的素質,而問題是思維的動力、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問題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不斷激發學生思維向深度與廣度發展。例如在《臺灣的蝴蝶谷》中讓學生閱讀第三段中“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十分壯觀。”并思考問題:
①在讀這一句的時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課文中什么地方帶給了你這樣的感受?
②你還想像到了什么樣的畫面?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今后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鑒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并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于習慣于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沖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語文教學論文,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學習目標 ⑴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⑵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二、說教法
基于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為: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通過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并拓展訓練。因此,本文的主要教學流程為:創設情境、整體感知、品味美句、主旨探究、課外拓展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
三、說學法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⑴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站。(可以是視頻、音樂、文本等等。) ⑵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后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讀。)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欣賞、了解中激發閱讀的激情
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來自黃土高原的絕活——安塞腰鼓表演短片,用一個詞說說短片帶給你的感受?。
(屏顯介紹安塞腰的鼓配文圖片)請同學們細看圖片齊讀文字,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安塞腰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勵邊關將士沖鋒殺敵、浴血奮戰的號角,又是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歡迎曲。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術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它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它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毅奔放的舞姿,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與壯闊場景,我們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語文教學論文,但安塞腰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筆描繪這驚心動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韻的?
(二)、整體感知:聽讀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之勁
1、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安塞腰鼓表演帶給我們的畫面和鼓聲。
2、聽完老師的朗讀,安塞腰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請同學們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屏顯)對安塞腰鼓進行概括評價,可以填詞、短語或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語言。
3、課文中有一句話略有變化的反復出現,表達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贊美,這句話是──(“好一個安塞腰鼓!”)它一共出現了幾次?(四次) 這四句“好一個對安塞腰鼓”的反復詠嘆之中又有變化有新意,是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環美和音樂的節奏美。來,讓我們一起飽含贊美之情的來讀它們!(屏顯:“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4、請同學們仔細跳讀課文,看看它每出現一次,分別是在贊美安塞腰鼓哪個方面的“好”? (學生回答,屏顯“安塞腰鼓之勁”資料: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老師讀前半句,同學們齊讀每句的最后兩個字,要讀出“勁”來!
(三)、品讀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樣的有“勁”,作家描繪它的語言帶“勁”嗎?這“勁”是大量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帶來的?
2、請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歡的語句仔細品味,準備讀給大家聽,并簡要說說它好在哪里。
(學生回答,教師評點并加強朗讀指導)
文中還有很多鏗鏘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節奏鮮明的反復句,從變幻的舞姿、鏗鏘的鼓聲、擊鼓的后生等角度來描繪安塞腰鼓,我們不一一舉例了,留給同學們課后繼續去體會。
(四)、主旨探究:體會安塞腰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
1、好一個劉成章!若不是你“陜北生來陜北長,因為你魂牽著地方”哪能寫出如此激揚文字!讓我們從無聲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語文教學論文,那你們認為安塞腰鼓體現一種“________之美”(屏顯)。
(學生回答,師在空白處板書“生命力量”)
2、齊讀課文25至27小節,把這種生命力量之美傳遞給在場的每一個人!
(五)、課外拓展:借鑒文章形神結合的語言
安塞腰鼓就是這樣,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詩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聽著同學們的朗讀,使我想起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豪放之美;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曠達之美;想到人世間各有千秋的美。同學們,你們上了這一課,會聯想到身邊哪些壯觀場面之美,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說一段話吧!(學生展示,師生評價)
六、教師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