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14:22:25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一年級語文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教材的每篇課文中要求學生認識的字都在10個以上,再加上要求學生會寫的字,最少也有20個。這么大的識字量,要求學生在課上全都認識是不現(xiàn)實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下或在家里認字,這就要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識字的環(huán)境和氛圍。我們首先和學生家長聯(lián)系,要求他們把學生要認識的字做成生詞卡貼在床頭、墻上等位置,學生可以隨時在家識字。在學校里除了利用黑板報豐富學生的識字環(huán)境外,我還精心布置好教室環(huán)境,在教室的一面墻上貼上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詞語或圖片,借助這些字詞的具體運用情節(jié)來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增強了學生的識字意識。
二、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
內容的選擇,豐富了識字教學的內容,也增加了識字量。而識字教學不僅僅是量的增加,還需提高識字能力培養(yǎng)。識字能力是運用知識技能以及智力過程中,經(jīng)過經(jīng)常的識字訓練而獲得一種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呢?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來培養(yǎng): 。
(一) (一)利用有趣活動提高兒童記憶字形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有識字的樂趣。識字是枯燥的,想讓學生識字對識字有興趣,那我們可以利用有趣活動來達到了讓學生牢記生字的目的??梢岳眉印p、拼、畫、猜、講故事等多種活動來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識字,寓教于樂,喜歡漢字。
所謂“加”、“減”,就是利用漢字結構部首的增減,從而形成不同漢字的方法,來強化學生認字,給學生帶來樂趣。比如“日”加“月”是“明”,同樣用減的方法:“明”減“日”是“月”。而“拼”則是利用漢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品字結構這些特點,來加快認字,如“一木是木,二木是林,三木是森”“一人是人,二人是從,三人是眾”“一火是火,二火是炎,三火也是焱”等等。
所謂“畫”和“猜”,就是利用漢字音、形、義合一的特點來加快識字。“畫”就是結合形聲字的特點來認字,這種手腦并用的方法,在識字教學初期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認識“日”字,可以畫畫太陽,認識“水”字,可以用簡筆畫畫出水等等。而“猜”則是在學生已認識了500個左右時,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fā)識字。
(二)利用生活經(jīng)驗來提高識字能力
漢字來源于生活,那么作為識字的教學也應該回到生活。
這就是要鼓勵學生留意身邊的字,通過積累、收集來提高識字量。當然要讓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并給予表揚肯定。如:名字、路牌、廣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稱等等。
(三)反復練習鞏固識字能力
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識字必須要加強練習和鞏固復習。
為了避免學了就忘,就要讓學生回頭復習,溫故而知新。比如,學生通過寫字來鞏固了對字形的記憶。字詞的掌握在于聽說讀寫中能正確運用,同時,字詞在反復地運用中才能鞏固,因為在運用中字詞的復現(xiàn)率高,學生的識記效果就好。教師利用組詞以及說話寫話,指導閱讀課外讀物等方式達到鞏固識字目的。
三、識字方法的多樣化
(一)用歸類識字的方法來多認字
利用偏旁相同從它們的意義上進行分析認識,比如:“撿、提、拔、拾、拎”等字都是和手的動作有關,我們可以同時來記住相同偏旁的字。又比如,:“狗、猴、貓、狼”等字都偏旁一樣都表示一種動物。還例如,關于樹林名的字“樺樹、楊樹、桃樹”等都有相同偏旁木字旁。從它們的偏旁以及字義上很快地掌握了這些生字。
利用比較法對形近字進行歸類識字。在二年級開始,就把形近字歸為一類進行同時認識,這樣識字效率就大大提高。比如,認識“晴、清、請、情、蜻”可以放在一起認,“晴” 日字旁,和太陽有關;“清” 三點水,和水有關;“請”言字旁,和說話有關;“情”豎心旁,和心情有關;“蜻”蟲字旁,和昆蟲有關。
歸類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既是學生很好的識字方法,也是老師很好的指導方法。用歸類的方法高效率的掌握了文中許多生字。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認識生字。
(二)利用漢字的結構加快識字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從結構上可以把漢字分成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梢詮淖值慕Y構來進行分類歸納進行認字。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等。把相同結構的字放在一起來進行認識,這也是一種方法。
(一) (三)通過語境識字提高識字效果
學習語文的一句老話叫“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所謂“語境識字”,就是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創(chuàng)設語境條件結合漢字運用來強化學生識字效果。一首先是要讀準字音。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課文,在語境中來認識這些字,這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方法,也是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二是要理解字義。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時時注意有意識的把握漢字音、形、義的整體性教學,就是要做到在辨字音時結合辨字形,在辨字形時結合辨字義,在辨字義是結合組詞造句等加深理解。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決不能將識字成為學生的負擔,應該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對不同的字進行科學有趣地教學。以“趣”為前提,讓學生開心識字。自然而然增強了識字的欲望。認識的字數(shù)量多了,興趣有了,孩子們自然就有了嘗試的欲望。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大膽地進行識字。識字教學也就不難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學生體驗求知的愉快,可以提高學生觀察思維的敏感性、靈活性,記憶的牢固性和想象的豐富性。托爾斯泰說:“成功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睂τ趧側雽W的一年級學生,我覺得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它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起良好的基礎。因此,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滲透些激發(fā)興趣的環(huán)節(jié),巧妙設計學習形式,挖掘教材的趣味點,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誘發(fā)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興趣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適合兒童的特點。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唱歌,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講故事、唱兒歌來“激發(fā)興趣”,比如在課前講《三只小豬》、《喜羊羊與灰太狼》、《白雪公主》、《蠟筆小新》等,課后唱一些兒歌,尤其是動畫片的兒歌,例如《金剛葫蘆娃》、《健康特工隊》等,讓孩子們愿意早早地到學校,盼望著老師來上課。在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選用學生熟悉的歌曲、寓言、故事、史料、身邊實例、自身感受和時事熱點等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或者在課堂中穿插一些精心設計的小游戲,引導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沒有任何壓力的環(huán)境下愉悅的學到知識,掌握知識。
二、關注“學習習慣”,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年級是各種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起始年級,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終生有益。首先,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大,所以首先應加強說話訓練,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開展講故事大賽、說日記活動等,要讓學生敢說、想說,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其次,寫字基本功的培養(yǎng),注重一年級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的培養(yǎng),只有端正坐姿,執(zhí)筆規(guī)范后,才能寫出端正、勻稱的字,重點指導23種基本筆畫,讓學生認真觀察漢字的運筆方法、間架結構,從“摹”到“臨”,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從而培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再次,預習、復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心理的特點,合理培養(yǎng)學生預習、復習習慣的養(yǎng)成,例如在教字母時,開展預習比賽,看誰能合著書,將未教的字母寫出來……在教完生字后,第二天,看誰能將生字寫出來,并且給每個字注上拼音等。逐步形成自覺的預習、復習習慣,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力得到更好挖掘。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一年級學生日常良好學習行為的培養(yǎng),比如認真聽講、獨立思考、仔細觀察、用心去記等學習行為,注意教育引導學生課堂上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只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才可能有高效課堂的生成,才能為學生學習的良性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關注“個體差異”,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學生的個體差異注定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學習效果的差異。同一時間、同一內容講授完以后,班級中總會有一些對新知識理解、掌握不夠透徹的“學困生”,這一現(xiàn)象在低年級孩子中顯得尤為明顯。因此,在一個班里面,老師經(jīng)常不經(jīng)意地就從學生中分出了后進生或者叫“差生”。其實“差生”并不姓“差”。在教學中,尤其我們一年級的教師,要改變自身偏見的認識,要改進教學策略,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在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別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真正做到教學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差異,堅持分層次教學,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落到實處,落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這就要求我們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彌補,鞏固新知的同時,注意適當安排一些以往舊知的練習穿插其中,讓學生在練習中時刻回憶舊知,從而加強記憶,減少遺忘,讓我們的學生永遠站在所學知識的同一起跑線上。針對后進生,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分析和對待。是家庭原因的,就多家訪,召開家長會,與家長交換思想、意見,幫助學生進步;是教育方式的就改變教育方式等等,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們老師都要有誠心和愛心,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使學生感到溫暖,同時多注意后進生的“反彈”,真正做到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四、關注“合作意識”,從小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
新課標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簡單地說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種是教師同學生之間的合作,在共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語言和文字,還應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關鍵詞、精彩句子以及文章的內涵。第二種合作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時,學生就會成為完全的指導,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科技飛速發(fā)展,尤其是網(wǎng)絡的廣泛應用,可以讓一年級的學生小組合作去嘗試搜集一些信息資料,例如一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多想去看看》,可以上網(wǎng)搜索一些有關北京天安門及天山的圖片及內容,讓各小組分組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讓孩子們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后,課堂就變得容易、生動了起來。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是需要老師付出真情和真愛的,教師要用自己的真心和愛心去關注學生的一切,這樣才會得到學生們的歡迎、信賴和愛戴。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在這和諧與輕松的氛圍里得到開展和完善。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我國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存的問題出發(fā),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措施,希望此文可以促進自身教學的進步,也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點幫助,文中不妥之處還望指出。
參考文獻: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就道出了人們學習的心理。一年級的孩子特別活潑好動,課堂上很難循規(guī)蹈矩地坐在那里聽老師講課?!耙匀ご賹W”是啟蒙老師教學的一個法寶。
語文課中拼音和生字的教學,用故事、謎語、游戲、兒歌、繪畫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不斷刺激其興奮點,激活多元智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教學生認識“山”字,并用“山”字組詞、說話、寫話,老師先出示幾幅不同特征的“山”圖,貼在黑板上,這幾幅有趣的圖畫把學生的視線吸引過來。老師再讓學生觀察聯(lián)想:山的形狀和山字的形狀有沒有相像的地方?這一有趣的問題,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fā)了觀察、比較、聯(lián)想、表達的興趣。學生不僅認識了山字,也豐富了對山這一事物的感性認識。
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根據(jù)不同特征的山圖組詞:高山、青山、小山、山峰、山巒……,再運用這些詞說話、寫句,學生不僅興趣濃,而且學習效果很好。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運用和新的知識經(jīng)驗的獲得,并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加以整合,促進綜合智能的發(fā)展。
二、以求促學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只有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時,老師再來教效果更好。因此教學中,我們十分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1、用“神秘法”激發(fā)求知欲。也就是把平常的事物故意隱蔽起來,給學生一種神秘感,使之迫切想知道究竟。如復習字詞是比較枯燥的學習活動,老師就運用神秘法激發(fā)學習興趣。首先把要復習的生字或詞展示出來,然后說:“在這些字詞里面,有三個藏在這個盒子,是哪三個呢?看誰猜得準,一個也不錯?!焙闷嫘暮秃脛傩膹娛莾和奶卣鳌:⒆觽兟犂蠋熯@樣一說,都希望猜到盒子里的字詞,于是你讀這三個,我讀那三個。連幾個學習困難的學生都搶著舉手:“老師,我要讀就這樣你搶我讀,把要復習的字詞一下子讀了個滾瓜爛熟。老師在聽學生讀的過程中,相機矯正讀音,進行點評和鼓勵,復習的目標達到了。老師再拿出盒子里的字詞,原來這三個字詞在字形或讀音上易錯難記,放在最后重點復習。這樣,既提高了復習的效果,又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2.用“發(fā)現(xiàn)法”激發(fā)求知欲。有專家這樣說過:兒童總希望自己成為秘密的發(fā)現(xiàn)者。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確實認識到,只要給孩子們一個發(fā)現(xiàn)的對象,他們就會一本正經(jīng)地思考、探究,最終發(fā)現(xiàn)問題。孩子們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積極求知的過程。蘇教版低年級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內涵豐富,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在教學中,老師認真研究教材,找準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點,啟發(fā)學生帶著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學習。如第二冊《識字2》是體育運動的項目名稱和器材名稱組成的詞串,共l2個詞排四行,上下配有相應的圖片。在學生熟讀詞串后,老師提出三個發(fā)現(xiàn)點啟發(fā)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式”學習:第一,上下的圖片與中間的每一個詞是有聯(lián)系的,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嗎?第二,四行詞,每一行詞的分類有區(qū)別,是什么區(qū)別呢?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第三,中間一幅圖是奧運會的圖標和中國運動員獲獎的畫面,在這幅圖里面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老師鼓勵學生先獨立觀察思考,再合作討論研究,學生儼然一副探尋者模樣,積極認真地進入自主學習的境界。這三個發(fā)現(xiàn)點由定向到不定向,由詞義的理解到意義的延伸,全在學生積極自主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中有效地完成。
3.用“懸念法”激發(fā)求知欲。這種方法在兩個方面使用較多。一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處于低潮時,老師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懸念,激發(fā)求知欲;二是為了讓學生向縱深發(fā)展,把要探究的問題設置成懸念,激起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如教學《司馬光》這一課,在閱讀課文后,為了讓學生展開求異思考,老師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司馬光救出了掉進缸里的小孩后,幾個大人就把那口缸搬走了,說是放在假山邊不安全。可是等到這些孩子們第二次來花園玩時,假山下又放了一口大缸,缸里又裝滿了水;孩子們后來還是爬到假山上去玩,可這次就非常安全了,為什么?學生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熱情很高。既進行擴散思維的訓練,又在討論中增強了安全意識,豐富了生活經(jīng)驗,鍛煉了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小學教育是與幼兒教育相互銜接的教育,他們彼此聯(lián)系,但也相互區(qū)別。一年級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重要階段,所以,本文結合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進行分析,并提供建議。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沒有定性,喜歡有趣的東西,因此,老師要把自己的語文課堂變得具有趣味性,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人教版一年級的語文教材,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識字與拼音方面,旨在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閱讀并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一、教材安排
1.漢語拼音
人教版一年級的教材中,關于“漢語拼音”一共有十三個小節(jié)。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可以掌握漢語拼音,并且能夠準確地區(qū)分并讀出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另外,學生也要能夠準確、規(guī)范地寫出這些漢語拼音。
2.識字、寫字
關于“識字”方面的內容,在教材中主要涉及八個小節(jié)。人教版教材會在書后附有兩個生字表,第一個生字表是要求學生全部認識的漢字,第二個生字表是總結要求學生會寫的漢字。整體來說,在人教版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中,要求學生認識四百個漢字,其中有一百個漢字學生應該會寫。另外,老師應該讓學生學會這些漢字的書寫筆畫。
3.閱讀
人教版要求一年級的小學生能夠使用學習的漢字與拼音,學會使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課本中的文章。人教版為了增加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在課本中加入了一些十分生動的圖畫,老師可以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口語交際
學習語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這也是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力。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每一組“識字”或者是課文后面,都會安排一個“語文園地”,這個部分的編寫主要是為了訓練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主要針對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教學建議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知識。漢語拼音比較抽象,記憶這些符號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剛入學的兒童,他們生性好動,而且善于形象思維,無法長期集中注意力等,這些兒童的特點都為學習符號增加了一定的困難。老師要深入剖析語文教材,挖掘書本中的趣味因素,并且可以制作一些教學工具,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漢語拼音。比如,老師可以利用拐杖,在拐杖朝下的時候,演示“t”,在拐杖朝上的時候,讓學生看到“f”,然后再示范這兩個拼音的讀法以及寫法。再如,在講到b和p;d和t;g、k和h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嘴巴旁邊放一張白紙,通過發(fā)音時,是否呼出氣體進行區(qū)分。另外,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也比較分散,老師可以把這些漢語拼音的發(fā)音特點編成一些兒歌、口訣等幫助學生記憶。
識字、寫字的教學一直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一年級的學生,如果對一個事物沒有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認真對待這項學習活動。要想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學好識字、好寫字,就必須要激活他們識字、寫字的興趣。比如,老師可以把漢字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一根青菜,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請問這是什么東西?”有的學生會回答:“青菜。”隨后,老師可以出示“青”字的拼音以及書寫順序。因為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見到青菜,也經(jīng)常吃到青菜,所以這樣的教學就會讓學生感覺非常親切,也非常有趣。通過這個步驟的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出“晴”“清”等相似詞語的教學。
二、制定合理的班級班規(guī),內容要具體。
比如我制定了: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衛(wèi)生區(qū)、校園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堅持講普通話,說話文明,學會用“對不起”“請”“不好意思”“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不講粗話、臟話;做操或者升國旗排隊時要快、靜、齊;不經(jīng)別人允許不拿別人東西。內容越具體他們才更明確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長此以往良好的班風班紀就形成了。不過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三、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
班主任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校訊通、班級QQ群、電話、面談等方式,反饋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總之就是要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進行學校教育。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孩子在校時間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時候是在家里的,教師看到的孩子們只是他們在學校的片面表現(xiàn)。另外,父母的教育也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只有班主任與家長保持溝通,架起心靈的橋梁,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受父母影響的程度,從而使班主任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
四、重視賞識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自尊心很強,都喜歡被表揚。成人也不希望自己被他人批評,更何況是內心脆弱的孩子們呢?在教學管理中我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孩子們其實是很容易“哄”的。比如上課時,有同學聽課很認真,我就會說“趙子怡,你真是個善于傾聽的孩子”其他孩子就迅速效仿這個孩子,聽得很專注。相反,某同學做小動作,我就會說“李佳琪,你坐的真端正”,其他孩子一聽老師表揚別人了,立馬就坐的比之前端正;某同學字寫的不認真,我就會說“楊宜健,你今天的字寫得真漂亮”,其他孩子聽見后馬上把自己寫得不漂亮的字擦掉后重新寫。由此我便常常利用孩子們喜歡被表揚的心理,真誠的贊美做得好的孩子,不僅肯定了德行優(yōu)秀的孩子,也促使行為習慣不好的孩子們改掉自己的缺點,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的老師可能會說“只夸獎,不批評可以嗎?”當然不是,適當?shù)呐u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于屢教不改的孩子,或者是有自負心里的優(yōu)秀者,在這里只能說賞識教育所占的比例舉足輕重。
①自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查閱工具書,弄清這些字、詞、句的主要意思。
②反復閱讀,結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出各段的主要內容。
③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④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有感情地誦讀,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獨立思考,以疑引思。學生閱讀時提出問題,能體現(xiàn)文章主要內容的,能促進學生閱讀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因此,引導學生掌握質疑釋疑策略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不同的課文,我們要教給不同的質疑方法。閱讀中多問幾個“為什么”,能更好地引導自己思考,提高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水平,這樣處處有疑可問,所提的問題由膚淺到深刻。同時,我們不能只追求課堂氣氛而質疑,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定的框框內,應該更開放、更輕松,讓學生有疑即問,隨時質疑。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從學前班上來,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無拘無束。他們對新環(huán)境感到新鮮,對新老師感到好奇。在課堂上,有時他們還要玩與學習無關的東西,說一些自己忽然想起的話。假如我們用強制的手段限制學生的“動”,強制他們聽課,到頭來,他們的行為是控制住了,但思維卻被束縛了。我在學習新課程標準之后,對課堂結構的安排有了新的認識,并進行了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課標要求,設計了新的教學結構模式。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得輕松了,老師教得也輕松了。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剛從學前班上來的學生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他們愛看動畫片,喜歡小動物,愛聽故事。上課時,講個故事開頭,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他們扮演其中—個角色,為故事里的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那興奮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時,我利用圖片、音樂,把小朋友們帶到這樣的故事情境中:小馬要幫媽媽把半袋麥子送到磨房去。去磨房得經(jīng)過一條小河,小馬該怎么辦呢?牛伯伯說河水很淺,小松鼠說河水很深,他們?yōu)槭裁匆@么說?小馬到底該相信誰呢?小馬非常著急。小朋友們,請你們幫幫忙,幫小馬解決這些難題,可以嗎?孩子們可高興了,誰都想幫助小馬。整節(jié)課,小朋友都把自己當成了大英雄,每解決一個難題,就感覺成功一次。就這樣,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里掌握了課文內容。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營造相互學習、相互勉勵、共同成長的文化氛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給予每個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chuàng)造。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上冊)練習五第一項字詞句的訓練中,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人手,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喜歡的季節(jié),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分成四組,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一種和諧氛圍,從而主動地學習。接著,我抓住時機,出示一幅黑白風景畫,讓他們仔細觀察,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孩子們沒有束縛,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來自由組合、討論:春、夏、秋、冬四季各是什么顏色?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學們經(jīng)歷了對四季的認識、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但他們沒有感到學習的沉重與壓力,他們和老師一起經(jīng)歷了歡樂、思考和收獲,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對探究學習有了信心。實踐證明,只有經(jīng)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概括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獲得深刻的理解,也便于今后應用。
三、游戲活動,發(fā)展能力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游戲活動類型和學習活動類型期的轉化過程。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而且是很有效的教學手段,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用游戲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比如,在教學識字的過程中,我設計了“蘋果熟了”的游戲:畫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上面掛滿了又紅又大的蘋果,蘋果上面寫著生字,學生念對了就獎給他。這樣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文,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使學生自主地學習語文。
四、激勵斗志,增強信心
“明確一個理念”是指向年級教師明確“咱的年級咱的班”理念,明確地告訴年級中的每一位教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年級里的管理者,在一個年級里,各位教師之間要統(tǒng)一標準、步調一致,要優(yōu)勢互補,為年級的進步與發(fā)展獻策出力。
“做好一份計劃”是指每學期初,年級所有教師都會在上級和學??傮w安排的基礎上,在廣泛聽取家長意見的基礎上,集中研討,確定學期工作重點與目標,制定每月、每周的工作活動計劃,使年級發(fā)展有規(guī)劃可依,有步驟可循。同時努力形成初中三年發(fā)展整體序列,使學校教育形成既連貫又階段特色鮮明的整體。
“執(zhí)行一個標準”是指年級對教師、學生各項管理要求提出統(tǒng)一標準,寬嚴度減少差別,有效防止教師教育管理過程中標準不統(tǒng)一、學生攀比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豐富三個文化”是指豐富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和個人文化。努力豐富以“尊重”為主題的校園文化,使“尊重”意識深植每一位師生心中,尤其要使師生間形成良性互動,“堅信,堅定地相信,每位學生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同時,努力打造“和而不同”班級文化和個人文化,班級文化班班都搞,個人文化人人都搞,這是“和”;重點要求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不同的志趣和追求,這是“不同”,使學生既懂得維護群體又學會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
“開好三個會議”是指開好每周一的班主任會、每周末的年級教師會、每周各班的主題班會。每周一,年級主任、班主任要坐在一起,結合學校的目標與要求,對本周的任務和措施進行討論,研究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提出要采取的措施,確定哪些標準等等,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后不打折扣的執(zhí)行。
二、“年級一體化”的精神內核
從字面去理解“管理”兩個字,我們把“管”理解為“約束、控制”,把“理”理解為“捋順、疏通”。管理不僅僅是限制、規(guī)范,更多的是溝通、理解、疏導、激發(fā)。
“年級一體化”從表面措施看側重于“管”,但是要順利實施必須側重于“理”。以“尊重”為根本,以“正心誠意”為出發(fā)點,以“向上向善”為激勵目標的精神內核,才是“一體化”順利實施的保證。
“尊重”體現(xiàn)在尊重人的天性與個性、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師生成長規(guī)律三個方面。只有兼顧這三個方面,才能實現(xiàn)學生健康、快樂、自然的成長,才能使教師獲得更好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一體化”管理絕不是“壓制”,而是“放飛”。它外在要求師生舉止有禮、進退有度,內在核心卻是讓師生心平氣順、向上向善。
“正心誠意”由《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概括而來,強調了做人做事應采取的態(tài)度。從結果來看,“心正”才會“意誠”,“意誠”能證“心正”。教育是浸潤,是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撞擊與交融,出于“心正”,方法就會多一份科學與理性;出于“意誠”,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和理解。
“有好的教師,才會有好的教育。”有“向上向善”的教師群體,才會激勵學生也“向上向善”,朝更高的理想邁進。而教師的“向上向善”,根于學校對教師付出、成果的尊重和認可,成于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群體的“正心誠意”。
三、年級一體化的成效及反思
實施“年級一體化”管理以來,在教師層面,教師在合作中專業(yè)化獲得極大發(fā)展,大大提升了業(yè)務素質與能力;在學生層面,不僅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能力,培養(yǎng)了習慣,真正獲得了自然、健康、快樂的生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閱讀以及寫作能力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中心目標,尤其是對于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更是培養(yǎng)的重點,而若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識字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將識字做好,才能夠進行閱讀和寫作,從而使課程中的知識能夠更加易于吸收。與此同時,新課改的實施針對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也需要教師對識字教學進行重視,最終使學生在語文素養(yǎng)方面能夠得到提升。
一、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1.能夠為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做好基礎
語文不僅僅是簡單的表述,而是對各項能力的綜合,其中,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便是其重要的內容,而在對語文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認識每一個字,才能夠進行文章閱讀,才能夠理解文章的含義,而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只有識字之后才能夠將文字組合起來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是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礎,應加以重視。
2.能夠為其他學科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其他學科與語文之間是存在密切聯(lián)系的,即使是英語教學也與語文教學之間脫離不了關系,通過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對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認識,并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3.能夠為今后的學習創(chuàng)造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千般學識也需要從識字做起,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而若要對今后學習的能力進行提升,必須要針對一年級小學生進行必要的語文識字教學。除此之外,語文識字教學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也是面對今后生活和學習的必要素質。
二、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1.通過多姿多彩的文字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無論是識字教學也好,還是其他教學也罷,若要保證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汲取知識中富含的營養(yǎng),必須使學生能夠對教學的內容感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授課的語氣盡量放緩,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并與教師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盡量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負擔,從而使學生形成輕松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講授《比尾巴》一課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外期間對各種動物的尾巴進行觀察,并制作標明漢字,使學生一眼辨識動物尾巴的同時,能夠對漢字進行記憶和識別,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識字的主動性,從而使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
2.可借助簡單的字及學生熟悉的字進行語文識字教學
我國漢字及語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漢字方面,擁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并演變而成,其中不乏一些形聲形色的字組,在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字來對稍復雜的字進行認識,例如:“千”和“仟”“人”和“仁”等,也可以通過熟悉的字進行字的變化,從而使學生加深對字的印象。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列舉幾個結構簡單的字,并且保證這些字所有學生都能夠認識和熟悉,然后可在選取的這些字上各加一筆,組成新的字,從而使學生對新字進行認識,可以選擇“大””日”“土”等字,加一筆之后可以組成“天”“目”“王”等字。
3.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識字
兒童時期,其想象力往往也富有創(chuàng)造性,有些識字的方法可能教師沒有想到的,學生可以想到,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獨特的識字方法給予鼓勵,從而使學生能夠提升識字學習的興趣。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時,若與教師的方法存在重合,教師可在學生方法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建議,對學生的識字方式進行有效的指導,從而提高語文識字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能夠善于掌握漢字的規(guī)律,使學生能夠通過規(guī)律進行識字學習。
4.加強語文識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師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識字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密切聯(lián)系,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平時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漢字進行認識,并且還可以通過家長對學生的語文識字教學進行配合,通過日常生活接觸,了解更多更為豐富的漢字內容,從而增加對漢字的認識。例如,學生在假期或是放學在超市、酒店等外部環(huán)境中,設計到的一些漢字,都可以向家長以及其他人進行請教,從而使?jié)h字的認知量提升,進而能夠促進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使用那種方法進行語文識字教學,都應該從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出發(fā),并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來完成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教學水平最大限度地進行發(fā)揮,最終提升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韋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J].讀書文摘,2017(25):22-23.
My mom bought two rounds to me today bicycle, after coming home, I push it to square to ride at once, I just went up to stepped on a car to break up, I fell at a draught. There is a lot of child on square at that time playing, see my trip, a lot of person laughed.
I put the car on square, come home to call Hong Yihan of my little brother to help me practice cycling. I above ride, my little brother is helped up at the back. I ride ah ride, came up against flower bed to go up a little while, bump to the wall a little while. A lot of we two fall to go up often.
Practiced so one afternoon, I learned to ride a bicycle eventually. I help a car up to make Hong Yihan of my little brother experienced again later. To the dusk we can ride a bicycle. Although very tired, but we are very glad.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活動使現(xiàn)代的教學課堂變得異常豐富而靈活,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是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新起點和新旅程,作為教師,應該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為語文文化知識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關注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
小學一年級語文是語文知識的入門教學,更是小學生認識語文和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老師要將這一內容高度重視起來,加強語文聽說讀寫等基礎知識的訓練。例如,語文中拼音的讀與寫,通過朗讀或演唱詩歌加深小學生的記憶,加強拼音與漢字的寫作訓練,為提高小學生的寫字質量奠定基礎。
二、注重小學生課外知識的培養(yǎng)
面對全新的教學背景,培養(yǎng)學生博學知識要從小抓起,在小學一年級語文的課堂中,老師要加強課外知識的融合與介紹,平時還要鼓勵小學生主動看一些課外讀物,豐富自己的視野,有利于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學生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文化知識的教育,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代表著這個學生良好的品質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或者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標準,從而實現(xiàn)小學生的素質教育。
四、關注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考驗的是小學生掌握發(fā)音及拼音識字的能力,通過文章的閱讀能夠檢驗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著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發(fā)散性思維的鍛煉,語文知識本身就綜合了語言結構中的各種模塊,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塑造小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小學一年級是小學生擺脫幼兒園教育的一個新的征程,更是小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滿足新課改要求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小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yǎng),才有利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及文化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