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社區治理的重心

社區治理的重心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4-03-26 09:50:49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社區治理的重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社區治理的重心

篇1

1.中職經濟與政治教材的改變

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德育課程在課改步伐的推動下,教材內容在不斷更新。目前中職德育課程中的經濟與政治知識教學主要使用了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經濟政治與社會》,也有部分學校使用《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生活經濟與就業創業》等教材進行課堂教學。無論哪種教材,隔一段時間就會修訂一次,以適應時展的需要。在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主要內容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教材中更換最頻繁的就是使用的案例和數據。

2.中職經濟與政治新教材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取舍

國家規劃新教材是根據教育部最新的德育課程、文化基礎課程和部分大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并經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經濟政治與社會》為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供全國各級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選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各地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都需要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對新教材中的案例進行取舍,做到更加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生活。

2.1“舍遠取近”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

《經濟政治與社會》教材是面向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材,所選案例需兼顧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課堂教學中舍棄一些距離學生生活比較遠的案例,選取或更換一些距離學生生活近的案例能更好地引發學生共鳴,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

例如第二單元“投身經濟建設”中第4課有一個名為“關于‘水’的思考”的案例,以“北京水價”為例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知識,江蘇學生會感覺距離有點遠,可以更換為江蘇當地的商品舉例講解。然而第一單元“透視經濟現象”中第3課“個人的收入與理財”以“江蘇省華西村”的例子講解我國的分配制度就讓江蘇的學生覺得距離很近,甚至有學生去華西村參觀過,介紹得比教材詳細豐富得多。第3課最后還有一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小張參加了意外傷害保險,后來被車撞傷后獲得了保險理賠的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本校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案例,如我校學生校運會受傷理賠的例子,能夠更加貼近學生。

2.2“舍舊取新”使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經濟政治與社會》教材2009年6月出版了第一版,經過兩年的使用,一些教師對該書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2011年又修訂了第二版,但現在距離第二版出版發行已經過去兩年多了。為適應新的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教材中部分案例做到“舍舊取新”,才能使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整本教材中案例時間標注為2008年的有近10個,標注為2009年和2010年的也各有5個左右。第3課中關于華西村的案例所用的全村銷售收入450億元是2007年的數據,其他統計數據截止日期多在2010年之前。第11課的案例“中國載人航天——自主創新的典范”中有“2011年底,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表述,而實際上“天宮一號”已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發射;第7課關于我國偉大成就的圖片中有一張“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場景,然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已成功送入太空。還有第8課“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中提到“近年新的法律出臺”是以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和2008年施行的《就業促進法》為例的。這些案例在上課過程中雖然依然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學生強調教材的編寫時間,并且補充新的數據,跟上時代步伐,讓學生養成關注時事新聞的習慣,這也是經濟與政治知識教學的一大特色。

2.3“舍生取熟”使課堂教學貼近職業

《經濟政治與社會》教材內容中每一章節都會有很多枝枝節節的內容,教師不可能在上課過程中全部展開講解。對于通俗易懂學生又較為熟悉的案例,學生可以自己閱讀。對于較為陌生的案例,教師可以適當取舍,盡量找尋貼近學生所學專業的案例進行更換。

比如第一單元第2課“企業的生產與經營”中關于“企業中的勞動者”部分內容共使用了王洪軍、孔祥瑞、李斌三個模范人物的例子,學生都比較陌生,可以選擇一兩個詳細介紹或者更換一個與學生所學專業有關的模范人物加以說明,做到更加貼近職業。

2.4“舍表取里”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

《經濟政治與社會》新教材為了精簡文字,有許多案例只有一句話或一張圖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補充許多相關材料,讓學生深入了解案例所表達的具體內容。

篇2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3-0276-03

0 引言

社區歸屬感是西方社區研究中的重要概念,20世紀20、30年代,隨著城市社區研究的興起,學術界開始普遍關注社區這一重要的社會組織形式,至60年代,新的研究理念、研究手段使城市規劃學、社會心理學等各學科走向了交叉、匯聚,從而使社區和社區歸屬感的研究呈現出了新的亮點。

歸屬感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提出來的,用來指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物或現象的認同程度和發生關聯的密切程度,它不易感知卻客觀存在著并影響人的行為表現[1],歸屬感是人情感的基本需求。社區歸屬感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社區歸屬感最明確的定義,源于地區歸屬感。地區歸屬感被認為是人們與他們所居住的地區的一種有感情的聯系。Hummon將其擴大到包括人的知覺和情感,認為地區歸屬感不僅包括對地區環境的主觀看法,還包括對環境的情緒反應[2]。

綜觀國內外的研究可發現,目前國內社區歸屬感的研究多是出自社會學家之手,社會學領域內沒有對社區歸屬感、社區認同感等做明晰的概念界定和區別,常常將社區感與社區歸屬感以及社區認同感混淆在一起,較為凌亂,同時還可以看出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不乏互相矛盾之處,同時在研究社區歸屬感時所用的方法也較為簡單。本研究通過文獻綜述、訪談法,對城市社區居民社區歸屬感的結構進行探索和驗證,在此基礎上編制社區歸屬感量表,以期為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 初測中,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在寧夏銀川市抽取部分社區居民為研究對象,發放社區歸屬感初測問卷280份,共回收265份,其中有效問卷249份,問卷回收率為94.6%,回收有效率為88.9%。正式施測中,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83份,有效問卷451份,回收率96.6%,回收有效率90.2%。被試年齡在18-67之間,其中男性209人,女性242人。

1.2 研究過程

1.2.1 項目形成 本研究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析取出部分問卷項目,并編制訪談提綱,對不同社區居民進行走訪,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部分項目。訪談形式以面詢為主,每次訪談控制在30分鐘左右。

1.2.2 問卷的編制與施測 對訪談內容進行總結分析,保留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條目,編制出包含22個項目的社區歸屬感初始問卷。初始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被試資料,包括被試性別、年齡、及所在社區等3個條目;第二部分為診斷項目,將22個項目隨機排序,采用Likert式5點計分,其中1=完全不同意、2=比較不同意、3=一般、4=比較同意、5=完全同意。

通過現場指導、現場填寫、現場回收的形式進行施測,對回收的初測問卷進行項目分析與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部分不符合測量學指標的項目,形成正式問卷。將回收的正式問卷分為兩部分:225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建構社區歸屬感的理論模型;剩下的226份做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理論模型的合理性。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錄入計算機,使用SPSS13.0、LISREL8.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因素分析、模型驗證。

2 結果與分析

2.1 初始問卷項目分析與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初始問卷的22個項目進行項目分析,以問卷得分的27%為臨界分數,將樣本分成高低兩組,再以獨立樣本t-test檢驗兩組在每個項目上的差異,結果表明,社區歸屬感初始問卷中22個項目均具有較好的鑒別度。

對初始問卷的22個項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取樣適中性KMO值為0.93,Bartlett球形檢驗在0.001水平上顯著,說明本次研究中問卷的數據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對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并以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轉軸。刪除共同度小于0.4、具有交叉載荷以及單獨成一維度的項目,最終形成社區歸屬感正式問卷,包括9個項目,對這些項目重新排序,采用Likert式5點計分,從“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社區歸屬感由兩個維度組成,根據項目意義,兩個維度可分別命名為人群歸屬和地域歸屬。人群歸屬主要涉及個體對社區內其他居民的情感。地域歸屬主要反映了居民對所住地域的依戀情感。

2.2 正式問卷的信效度分析

篇3

關鍵詞 心理支持;社區;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81

隨著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人口的老齡化,糖尿病已成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1]。對于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除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社會因素、遺傳因素起作用外,心理因素也很重要。長期社會壓力大,生活情緒緊張,脾氣暴躁并且暴飲、暴食、缺乏運動都容易引發糖尿病以及加速糖尿病的發展[2]。針對這種情況,社區糖尿病的護理中不僅要提供藥物治療,也要應用心理支持,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更好地配合治療,穩定糖尿病病情的發展,提高療效[3]。本文對40例某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某社區8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21~84歲,平均(48±3.4)歲。將其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糖尿病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血糖監測及血糖水平值記錄、用藥時間與劑量指導、每餐飲食結構指導等。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支持,包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健康指導、心理疏通、宣傳糖尿病知識等,具體如下:(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患者入院后,由醫師與護士共同接待,醫師以通俗語言、和藹態度向患者介紹疾病治療水平、病區環境、診療過程等,盡可能消除患者陌生、緊張感,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類型做出正確評估,并要掌握患者興趣愛好、對治療的認知及需求等,為與其進行深入溝通及制定個體化心理干預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礎。(2)心理疏導。針對不同心理類型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針對孤獨抑郁型患者,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爭取得到患者家屬的支持與理解,讓家屬多陪伴在患者身邊,給予患者精神與心理的關心與支持。另外,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多介紹治療成功病例,以增加其治療信心。針對恐懼焦慮型患者,護理人員要以患者樂于接受的健康宣教方式,如一對一講解、讓患者閱讀宣傳手冊、組織患者觀看影像學資料等,并選擇合適時機,為患者實施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知曉度,緩解其焦慮、恐懼等心理。(3)宣傳糖尿病知識。采取專題講座、小組討論、觀察專題片、有獎競答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4)健康指導包括自我監測血糖、按醫囑用藥、長期規律運動、飲食控制、低血糖與高血糖的自我管理、情緒控制、足部護理、戒煙限酒、保持體重、患病期間管理、根據病情調整胰島素的用量等,強化患者的健康行為意識。

1.3觀察指標(1)干預2個月后對兩組患者健康效果進行評估,包括情緒、自理能力、生活質量、血糖穩定情況,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治療療效。(2)干預2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調查[4],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SAS量表共包括20個條目,均采用四級評分法,將20個條目得分相加得粗分,再乘以系數1.25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SDS量表的評分方法和標準類似于SAS量表。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后糖尿病病情的發展和治療療效比較(表1)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都是其影響因素。在社區糖尿病的護理中,許多糖尿病患者本身社會壓力、生活壓力大,情緒上易怒、暴躁,患病后更由于對自身的疾病不夠了解或是患病后過度消極,導致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包括過于焦慮、憂慮、抑郁、緊張、不敢接受現實、自閉等,甚至有的患者產生懼怕抵觸心理,不配合治療[5]。因此,除藥物治療外,心理支持在社區糖尿病護理中顯得格外重要。心理支持主要包括社區責任醫師、護士團隊建立并且維系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細心治療并護理患者;護士對患者本身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幫助患者意識到各種因素對糖尿病病情的影響;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調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宣傳糖尿病知識,普及糖尿病常識[6]。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在情緒、自理能力、生活質量以及血糖穩定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焦慮、抑郁得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心理支持對糖尿病患者有積極的作用,原因主要有:(1)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良好的醫患關系是治療護理的保證,它不僅可以增強患者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賴,也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療[7]。(2)健康指導。健康指導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了解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對糖尿病的影響,有助于病情的好轉[8]。(3)心理疏通。大多數患者會因為生病有較重的心理負擔,情緒也不穩定,出現憂郁、苦悶的現象,心理疏通可以幫助患者排解壓力以及不愉快的心情,使患者恢復自信和良好的生活態度[9]。(4)宣傳糖尿病知識。大多數患者對自身的疾病并不了解,宣傳糖尿病知識可以幫助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對于疾病的發展以及轉歸有初步的了解,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使患者重拾恢復健康的信心。

參考文獻

[1]鮑海燕.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7):46-47.

[2]高艷紅,張利巖.胃旁路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病人圍手術期焦慮的影響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4):1258-1260.

[3]林俊楠,周佩如,黃潔微,等.聯絡護士對外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干預及效果[J].廣東醫學,2009,30(2):313-314.

[4]趙鴻藝.心理干預在社區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5C):1402-1403.

[5]張翔.糖尿病患者的社區管理和早期干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2):133-134.

[6]陳麗斌,朱敏.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行為干預效果的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4):28-29.

[7]樊英偉.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4):62-63.

[8]蘇美娥,蘇景明.糖尿病的社區護理干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3):241-242.

篇4

【關鍵詞】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干預;慢性病;社區患者

為了對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行為干預結合的方法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管理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社區醫療機構對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特點有更加充分的了解,為社區醫療能夠對慢性病患者進行更加全面的管理,使患者的病情能夠保持長時間穩定,我們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抽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來我院就診的74例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區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社區醫療管理辦法和在此基礎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行為干預結合的方法進行管理。對兩組患者經過管理后的依從性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在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這兩年時間內,采用臨床研究過程中常用的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來我院就診的74例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區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兩組。A組患者中有17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齡最大者77歲,年齡最小者52歲,平均年齡63.2歲;B組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齡最大者74歲,年齡最小者53歲,平均年齡64.6歲。抽樣患者的病癥主要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抽樣患者所有自然資料,統計學差異并不明顯,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

1.2 方法:將抽樣中的74例臨床確診患者病例資料,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37例。A組患者采用常規社區醫療管理辦法進行管理;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行為干預結合的方法進行管理。對兩組患者經過管理后的依從性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3 依從性評價標準:良好: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明顯減輕,能夠完全執行醫囑;差:患者存在嚴重的不良心理狀態,完全不能夠執行醫囑;一般:介于良好和差之間的患者為一般[1]。

1.4 數據處理: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0.05時認為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B組患者在管理后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A組患者,且統計學差異非常明顯(P0.05)。

表1 兩組患者管理后的依從性情況比較[n/(%)]

3 討論

心理治療的范圍很廣,從廣義上講可以體現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整個過程中,相關醫務人員通過各種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積極健康的影響,從而使臨床治療效果更加理想。而從狹義上講主要是體現在臨床醫生通過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患者進行的治療[2]。

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的主要作用是,對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進行積極健康的影響,使社區慢性病患者對臨床醫囑的執行能力顯著增強,使患者能夠更加積極的與醫師合作、配合,對疾病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療,對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各項具體措施的進一步順利實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有利于對社區慢性病患者的病情進行更加穩定的控制,防止病情出現復發,使合并癥的發生情況減少,使醫療費用和患者的死亡率進一步降低[3]。另外,可以使患者的心理應激狀態得到改善,使心理應激逐漸減少,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使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進一步增強[4]。

總而言之,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行為干預結合的方法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管理的應用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慢性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顯著的提高,為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鳳池,李曉波,杜玉鳳.醫學心理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33-134.

[2] 洪煒.醫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9,114-115.

篇5

腦卒中后抑郁(psd)是我國常見的腦血管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高,約為50%[1]。psd不僅使腦卒中患者康復時間延長,而且降低了生存質量,增加了病死率。本研究從調查腦卒中患者抑郁狀態的社會支持入手,探討其心理狀態及社區心理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經我院治療后出院返回社區及轄區的68例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分為psd患者(psd組)和腦卒中后不伴有抑郁患者(對照組),每組34例。psd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齡(55±9)歲。對照組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齡(57±7)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選標準:(1)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2)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2版修訂本(ccmd2r)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且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前17項總分≥18分[3]。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認知障礙、明顯失語、嚴重的軀體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肖水源[4]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對2組進行測試,內容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三個維度共10個條目。Www.133229.cOm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越高。采用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人員發放問卷,研究小組成員由我院護士6人,社區護士4人共10人組成,認真講解填寫方法,問卷填寫由患者家屬完成,問卷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組社會支持系統評分比較,見表1。表1  2組社會支持系統評分比較(略)

3  討論

3.1  腦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較高,危害性大 

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它的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很高,腦卒中后抑郁是腦血管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康復,還直接影響其對康復治療的依從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5]。

3.2  腦卒中后抑郁與社會支持密切相關 

psd的發生除與腦卒中患者的腦損害程度、病前性格、經濟狀況相關外,還與腦卒中患者的社會支持密切相關[6]。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會關系的存在則損害身心健康。有研究發現,社會支持能夠間接的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及提高其生活質量[7]。本研究調查顯示,psd組的社會支持因子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psd患者的社會支持方面存在某些缺損。因此,對psd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應給予患者更多的社會支持,重視他們的社會屬性和心理狀況,注意患者對支持的利用度和心理感受的影響,盡最大可能調動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康復。

3.3  社區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腦卒中的康復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由于我國醫療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患者在經歷急性期住院后,帶著傷殘回家康復。對于返回社區的腦卒中偏癱患者,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患者的肢體功能狀態,而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關注甚少。因此,腦卒中患者出院后抑郁情緒更易產生。社區心理護理干預完善了護理服務的延續性,讓出院回家的患者更加有安全感,這將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促進psd患者的康復,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3.4  社區心理護理 

深入社區,正確評估患者全面情況、病情、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經濟狀況、家庭及社會支持程度,對患者提供恰當的社會支持。醫護人員是患者十分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因此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情感;動員家庭成員關心、支持、理解患者;為患者提供康復成功的病友,并鼓勵患者與病友接觸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模式;鼓勵患者主動接受家人、朋友的幫助;積極參加社區活動;運用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手段改變患者的抑郁情緒。從而最終解除疾患,恢復身心健康,讓患者盡早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孟聰.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的影響.河北醫藥,2009,31:2181.

2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國神經科雜志,1996,29:379.

3 楊期東主編.神經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9120.

4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7(增刊):42.

篇6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life quality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life quality on secong trimester of pregnancy by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3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included 150 cases were intervened by normal and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hich included 150 cases were intervened by normal nursing.We analyzed their anxiety,depression and life quality.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life qualit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various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The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anxiety,depression and life quality,is worthy to be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Commnuity nursing intervention;Anxiety;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Pregnancy

作者單位:430000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

中期妊娠孕婦心理變化雖較孕早期負性情緒輕[1],但也表現為焦慮及抑郁,進而影響其生活質量。護理干預是緩解其心理因素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討護理干預對中期妊娠孕婦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關注其效果,以期為臨床合理治療及護理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社區進行健康查體的孕中期婦女,共300例,臨床資料完整。孕周14~27周,年齡為22~36歲,平均(28.5±6.1)歲。其中初產婦268例,經產婦32例。

1.2 分組 本組應用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觀察組共150例,實行特定的護理干預;對照組共150例,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年齡、孕周、流產次數、體重等基礎因素的比較中,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特定護理措施 特定護理干預時間為連續4周。具體措施:①健康教育:進行一對一的護理,1次/d,0.5~1 h/次。指導孕婦進行個人衛生及性生活等的調節,讓孕婦以舒暢的心情觀看孕育的資料片,以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針對孕婦焦慮、恐懼、矛盾的負性心理,對其進行耐心解釋,針對孕婦對分娩的緊張,護理人員耐心地與其進行交流。鼓勵孕婦與家屬積極溝通,糾正孕婦與家屬的不良關系,使她們獲得來自家屬的支持。②音樂療法的應用:應用聆聽法,根據孕婦的心情選擇樂曲,并參考吳玉斌等[2]介紹的方法,其心情分為疲乏、不安、厭世、憂郁、急躁、充滿希望等。即:疲乏時選擇大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春》、管弦樂組曲《大海》、組曲《水上音樂》;不安時選擇《幻想曲和賦曲》、交響詩《死亡舞蹈》、舞劇組曲《火鳥》第一樂章;厭世時選擇清唱劇《彌賽亞》、《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悲愴交響曲》;憂郁時選擇《第 40交響曲》、《憂郁圓舞曲》、《藍色狂想曲》第二部分;急躁時選擇自已最喜歡聽的音樂;充滿希望時選擇《藍色多瑙河》、《卡門》。③松弛療法的應用:A:頭部放松法:指導孕婦閉目壓緊舌頭,緊閉嘴唇,將注意力集中到頭部使兩面頰感到緊張,然后將牙關松開,再逐次將頭部各肌肉都松弛下來;B:四肢放松法:孕婦兩手握拳或手腕彎曲,繃緊肱二頭肌聳肩,之后伸展雙腿,腳趾朝上或將腿輕抬,同時勾起腳尖內翻,然后逐漸松開,放到舒適的位置,保持松軟狀態。C:胸腹放松法:深吸一口氣,保持1 min,同時收緊腹部肌肉,緩緩把氣吐出來。

1.4 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評價方法 焦慮評價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數為20~80分,分數越高,焦慮癥狀越重。抑郁評價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數為20~80分,分數越高,抑郁癥狀越重。生活質量的評價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其方法是根據各條目不同的權重,計算每個維度中各條目積分之和,得到8個維度的粗得分,再將得分轉換為0~100的終得分,得分高說明生活質量好。評定時間為干預前及干預后。

1.5 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應用SAS 6.12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焦慮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共134例完成干預,并進行問卷調查。對照組共130例完成干預,并進行問卷調查。由表1可見,二組在干預前焦慮評分無明顯差別。觀察組干預后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評分。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抑郁評分的比較

由表2可見,二組在干預前抑郁評分無明顯差別。觀察組干預后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焦慮評分的比較(x±s)

分組例數干預前干預后P值

觀察組13441.6±5.336.5±6.4

對照組13041.1±4.640.5±5.4>0.05

P值>0.05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抑郁評分的比較(x±s)

分組例數干預前干預后P值

觀察組13439.1±5.936.1±6.9

對照組13040.5±5.039.8±5.9>0.05

P值>0.05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干預前評分明顯增高,也較對照組干預后評分明顯增高。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評分(x±s)

指標觀察組(134例)對照組(130例)

干預前干預后P值干預前干預后P值

總體健康(GH)81.6±7.486.8±6.2*#0.05

生理功能(PF)79.4±6.883.2±4.4*#0.05

生理職能(RP)77.8±7.386.7±6.5*#0.05

軀體疼痛(BP)83.3±5.289.5±4.6*#0.05

活力(VT)77.5±6.584.6±6.2*#0.05

社會功能(SF)78.2±7.484.3±6.3*#0.05

情感職能(RE)75.4±5.583.1±5.3*#0.05

精神健康(MH)74.3±4.679.5±8.8*#0.05

注:*與干預前比較P

3 討論

孕中期的孕婦從生理和心理上已適應了妊娠時的一些變化,食欲和睡眠常恢復正常,但感知覺、智力水平、反應能力可能下降,此期孕婦要求家人、尤其丈夫能夠了解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初次懷孕的女性常有更多的緊張、不安和強烈的依賴感,包括身體的變化、新的生活內容、新的職責,新的角色及生活問題等,此期主要負性情緒有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改變等[3]。焦慮是一種內心的緊張與不安,預感將要發生的某些危險或不利的、不愉快的心境和體驗。抑郁是以情感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精神癥狀,其核心為情緒低落、思維遲鈍和言語動作減少。長期的焦慮和抑郁,可嚴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并對分娩造成影響。生活質量的評價既包括軀體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和社會適應因素,SF-36量表被廣泛應用于普通人群的生活質量測定中,效果理想[4]。

本實驗結果顯示特定的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孕中期孕婦的焦慮及抑郁狀況,并能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提示臨床中對孕中期孕婦要積極開展特定的護理干預,以緩解其心理變化。以健康教育為主的護理干預,讓孕婦充分了解妊娠,減少對妊娠的神秘感,減少了對疾病及分娩的恐懼心理。同時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使孕婦心里壓力減輕,焦慮、恐懼等也明顯減輕。護理人員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回答產婦的疑問,對消除孕婦的負性情緒有重要價值。音樂療法可以轉移孕婦的注意力,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孕婦心境平和,有效緩解焦慮狀態[5]。選擇不同樂曲,協助其在心理干預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情緒的整合,并通過和諧的節奏刺激神經、肌肉,使孕婦產生愉快的情緒。

綜上所述,對中期妊娠孕婦進行特定的、規范的護理干預,對緩解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價值,臨床中可以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馬華.孕婦的心理護理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09,4(7): 205-206.

[2] 吳玉斌.護理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14.

篇7

0 引言

電力系統電壓等級有220/380V(0.4kV),3kV、6kV、10kV、20kV、35kV、66kV、110kV、220kV、330kV、500kV。隨著電機制造工藝的提高,10kV電動機已批量生產,所以3kV、6kV已較少使用,20kV、66kV也很少使用。供電系統以10kV、35kV為主。輸配電系統以110kV以上為主。發電廠發電機有6kV與10kV兩種,現在以10kV為主,用戶均為220/380V低電壓系統。由于用戶使用的低壓電力系統的架線已經鋪設,因此能利用此線路去實現自動抄表系統就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智能小區的普及化發展要求所建智能小區面向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標設計。無論從技術方面或者經濟方面考慮,采用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是實現小區智能化的最佳方式。在智能小區的設計方案中,小區內采用電力線作為通信介質,采用適合我國電網實際情況的電力線組成小區網絡。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成熟性、可靠性、開放性、兼容性、拓展性以及適宜的性能價格比。AMRS(AutoMeterReadingSystem),即自動抄表系統,是能夠替代人自動實時抄表的系統,廣泛應用于電表、水表和煤氣表等等的抄表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動抄表具有人工抄表所不可比擬的優點,其中利用低壓電力線作為通信介質的電力線載波通信(Power-lineCarrier)尤為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進入千家萬戶的低壓電力網是天然的最大通信物理網絡。現采用intellon公司的SSCP300載波芯片開發了一套基于低壓電力載波的智能小區自動抄錄電表系統,經現場調試,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1 智能小區硬件的設計

在智能小區中,小區管理中心和家庭內部網絡的通信原理,與家庭內部主模塊和從模塊的通信方式相似,因此,在本文中我們著重討論家庭內部網絡。

家庭內部硬件電路框圖如圖1。家庭內部網絡是由家庭主模塊和各個分系統從模塊通過電力線連接而成,主控制模塊對各個從智能模塊構成主從站的關系,主模塊定時對各個從模塊進行查詢,收集各個智能模塊的信息,傳給家庭網關,并把家庭網關發來的控制信息傳給相應的從智能模塊執行。主模塊與從模塊之間采用電力線作為通信介質,并利用擴頻技術通信。主智能模塊主要由電力線載波擴頻通信芯片及其電路、單片機、存儲器和與RS232通信接口組成。各個從模塊主要由電力線載波擴頻通信芯片SSCP300及其電路、單片機、存儲器、模擬量輸入輸出電路、開關量輸入輸出電路、傳感器和執行機構組成,它們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并根據功能的不同,其電路結構也有所不同。

圖1家庭內部硬件電路

2 抄表系統的硬件設計

圖2中集中器和采集器電路兩者基本上相同,載波電路部分是完全相同的,可分為三個部分:①單片機與載波芯片的連接電路。②載波芯片與信號放大芯片(SSCP111)的連接電路。③電源/信號耦合電路。電路的電源分兩路,一路為+5V,用于對數字電路部分供電,另一路為+18V,用于對載波模擬電路部分供電。

2.1SSCP300電路設計

根據計算出的參數可以設計SSCP300電路,包括電源/信號耦合電路、自動增益前級放大電路、帶通濾波電路、功率放大電路等組成。

微處理器采用ATMEL公司的AT89S51芯片,AT89S51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CMOS微處理器,它與MSC-51系列微處理器兼容,內部有4K字節的FLASHROM,128字節的RAM,2個定時器/計數器,5個中斷源,內置看門狗定時器,全雙工串行口。

圖2抄表系統整體設計

圖3為單片機與載波芯片的接線圖,單片機采用Atmel89C51。載波芯片SSCP300是SPI(串行接口)接口,而89C51沒有SPI硬件接口,故SSCP300的SDI(串行數據輸入)、SDO(串行數據輸出)、SCLK(串行時鐘)以及復位和片選信號腳都接至P1口,由P1口軟件模擬SPI接口與SSCP300通信。P2口接至一個8位的撥碼開關,用于為系統中不同的集中器和采集器地址編號。需要注意的是SSCP300的7號管腳為中斷信號腳,當有載波數據到達時,跳變為低電平,通知單片機轉去執行接收數據服務。在試驗中發現,如果將SSCP300的中斷信號管腳接至單片機的中斷腳,則單片機無法正常工作,究其原因發現SSCP300傳送或接收一個字節開始時都會產生一個中斷信號,故單片機與SSCP300之間通信時會發生數據丟失。因此在單片機發出命令后等待載波信號返回時輪詢P1•2腳,即SSCP300的中斷信號腳的方式,不斷的檢測P1•2腳是否為低電平,如為低則程序轉去接收載波數據。

SSCP300與微處理器AT89C51的接口電路圖如圖3所示。

圖3SSCP300與微處理器AT89C51的接口電路

2.2SSCP111與載波芯片SSCP300的接口電路

圖4是SSCP300的應用框圖,從功能上看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處理器,主要負責與P300之間的通信,也要運行其他的應用程序,微處理器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芯片。第二部分是P300,它提供了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協議服務,并能夠將數字信號調制成模擬信號,或者是將模擬信號解調成數字信號。最后一部分為模擬信號處理部分,這些功能包括:將P300輸出的模擬信號放大,并進行信號濾波,然后由SSCP111進行功率放大后耦合到電力線之上;或者是對輸入信號濾波,輸入到P300。

圖4SSCP300的應用

2.3電源/信號耦合電路

電力線既是提供電能的渠道,也是載波信號的輸出和輸入通路,因此耦合電路的任務既要為智能模塊電路提供電源,又要將輸出的信號耦合到電力線上,將輸入的信號耦合到電路中。如圖5,所以在本設計中采用了兩種耦合電路,一種進行電源耦合,負責為電路板提供電源,另一種進行信號耦合,負責信號傳輸。

電源耦合電路,市電能量被電源變壓器吸收后經整流電路、濾波電路和穩壓電路得到所需的+12V和+5V直流電源。其中,整流電路采用整流橋芯片PB206,濾波電路采用C型濾波。主要器件有工頻變壓器(220V/12V、10W)、二極管整流橋、濾波電容、三端穩壓電源7812和7805組成。信號耦合電路,采用變壓器耦合。將耦合變壓器和高耐壓值電容串聯,組成高通濾波器,阻止50Hz低頻市電信號通過,并讓高頻的擴頻信號順利通過。該電路在變壓器二次側的信號輸入通道接一個起限幅作用的雙向穩壓管。

圖5電源/信號耦合電路原理

3結語

篇8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心血管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是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最終結局,其發病是神經-內分泌系統介導的心臟重塑和心功能進行性降低,其中炎癥細胞因子在心室重構、心肌能量代謝障礙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血清C反應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是機體炎癥反應和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中的重要炎性細胞因子,這些已經被越來越多人重視了。這些炎性因子可誘導心肌細胞凋亡,介導左心室重構,激活心肌細胞膜上及胞內誘導型NOS,使NO水平顯著升高,心肌收縮力下降。血漿腦鈉肽(BNP)近年來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及治療中,其濃度的增高與心力衰竭的分級有一定關系,是診斷心衰的敏感指標,也可監測心力衰竭治療的療效及預后[1]。本研究在傳統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參附注射液、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觀察其對LVEF的改善及對血清CRP濃度、血漿BNP等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均為2012年1月~2013年1月鄭州黃河中心醫院收治患者,并且都符合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冠心病分型標準,心功能分級遵循1994年美國心臟學會關于心功能的分級標準,心功能II~Ⅳ級。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心功能分級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50~75歲(63.1±6.2歲);病程為2.0年~5.9年(3.1±1.8年);心功能Ⅱ級者10例,Ⅲ級者20例,Ⅳ級者8例。對照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52~76歲(63.5±6.8歲);病程2.1~5.8年(3.2±2.7年);心功能Ⅱ級者11例,Ⅲ級者21例,Ⅳ級者6例。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常規治療,包括硝酸酯制劑類、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抗血小板聚集藥、調脂藥、ACEI及洋地黃類等藥物,同時給予曲美他嗪20mg/次(商品名:萬爽力,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每天3次,口服。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100ml/次(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每天1次,靜脈滴注。兩組患者的1個療程均為14d。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判定心功能改善。顯效:心力衰竭24h內能達到完全緩解的標準,或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心力衰竭48h內能達到部分緩解的標準,或心功能改善≥1級,一般患者心功能處于II~III級;無效: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不到一級或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反而加重者。顯效和有效例數之和計算總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總有效率,LVEF、血清CRP及血漿BNP濃度。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所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療效判定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樣本均數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血清CRP、血漿BNP濃度差異P

3 討 論

參附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參皂苷、烏頭類生物堿、紅參和附片,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效,能興奮β受體,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血液搏出量,有于強心甙極為類似的強心作用,尚有興奮α受體作用,促進前列環素(PGI2)的合成和釋放,恢復血管功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和腦流量的作用;并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細胞搏動頻率和幅度,降低血黏度及周圍血管阻力,從而改善心功能;人參皂苷能阻滯細胞膜鈣離子通道,具有抗凝血、抗氧化、鈣拮抗保護缺血缺氧心肌細胞,具有廣泛藥理作用,參附注射液能消除自由基,減輕心肌細胞膜過氧化程度,有心肌保護功能,減少缺血缺氧對心肌的損傷,促進細胞修復,有利于改善和糾正心衰的病理生理異常[2]。可通過進一步調節神經-細胞因子,降低炎性標志物CRP濃度,阻斷炎癥反應的惡性循環,降低NO濃度,改善內皮功能,解除微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改善受損心肌超微結構和能量代謝,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力,對心肌起保護作用[3];通過抑制胸腺細胞凋亡,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炎能力[4];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增強心肌收縮力等功效[5]。

本組病例觀察顯示,使用參附注射液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3d后,患者的心功能明顯改善,治療14d后LVEF、血清CRP、血漿BNP濃度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可見參附注射液聯合曲美他嗪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是有效藥物,并且參附注射液價格低廉,安全性能好,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殷麗萍,張家留,王連生.參麥注射液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7):793-795.

[2] 潘亮,潘蓉,王亮,等.參附注射液對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護作用[J].藥學雜志,2005,21(2):115-117.

篇9

雖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是基層的醫療結構,但是其發揮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社區人民的基本健康。近年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展開優質服務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僅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還將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了。以下是報告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30張床位,共有9個護士和1個護士長,年齡22歲~47歲,平均年齡為32.5歲,中專學歷的有7人,大專學歷的有3人。其中護士有7人,護師有2人,主管護師有1人。

1.2方法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首先要制定相關的優質護理服務的計劃,并根據這些計劃展開優質護理服務。其次要將原來的排班模式進行改革,將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適當調整,例如可以使用臨床分工的方法,每個護理人員每天要管理6~7個患者,全程負責患者的優質護理,包括健康教育、治療和用藥等。此外,要將護理人員進行分組,每組2人,這兩人的經驗和能力必須不相同,一人較高,一人較低,這樣可以形成互補及學習,在操作之前2個護理人員要嚴格查對,確保患者的安全治療。在夜班方面,至少有2名護理人員值夜班,通過24h全天服務,為患者提供最優質到位的服務。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體現為白天幫助責任護理傳送藥品及設備,協助責任護理進行基本工作,使得責任護理不用經常離開病房和患者,增加了責任護士與患者交流的時間,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服務的滿意度。最后,培訓教育是優質護理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將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點,并結合老年患者相對較多的特點,可以制定合理的常見疾病的常規護理方法。另外要強化護理人員急救和基本技能的培訓。由于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級別的培訓。在短期內主要進行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長期內主要強化專科技能,并提高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水平[1]。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使用x2進行檢驗,P

2結果

優質護理在實施前患者對于服務的滿意度為92%,而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之后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9%,可見優質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2]。另一方面,優質護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優質護理在實施前患者對于服務的滿意度為92%,而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之后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展開優質護理,明顯將患者的滿意度提高。

通過責任護理包患者的方法,護理人員對于自己管理的患者有了更好的接觸,也能更好的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患者的病情變化和需求,更好的促進了患者的早日康復。此外,通過夜班護理人員的協助,責任護士避免了頻繁離開病房和患者,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基本護理和心理護理等,大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社會的發展帶來護理模式的改革是必然事件,護理工作的順利展開離不開優質護理服務,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能夠大大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而且將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因此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有很大的意義[3]。只有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才能有效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4-184-03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ZHOU Zixian1 CHEN Yixing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Weiya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Qindu District in Xianyang City,Xianyang 712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aohua Hospital of Xianyang,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Methods The diabetes 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 was established to synthetically manage 21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Zhengyang community, and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lifestyle change, skills grasp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of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es;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1]。隨著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國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加之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使得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提高,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又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殺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至今還沒有有效治愈手段,需要患者長期綜合性自主治療,否則極易引起各類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2]。近年的研究表明,社區護理干預是糖尿病控制最有效的途徑之一[3],在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正陽社區在我糖尿病管理中心建檔的并且自愿參與研究的糖尿病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9年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其中Ⅰ型23例,Ⅱ型187例;男123例,女87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82歲,平均(52.4±11.4)歲。所有患者的病情均處于穩定期,且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夠配合各項活動,并能夠積極參與。

1.2 方法

1.2.1 社區管理方法

1.2.1.1 組建糖尿病管理中心 建立以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幫助社區糖尿病患者將血糖持續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為目標的糖尿病管理中心,設立管理中心的組織機構。由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主任主持工作,護理部及社區辦負責糖尿病管理中心的人員進行籌備及協調工作, 2名糖尿病專科醫師和3名糖尿病專科護士負責社區糖尿病中心的日常工作。

1.2.1.2 建立患者健康檔案 分別入戶了解患者情況,建

表1 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糖尿病相關知識 干預前 干預后 x2 P

糖尿病的病因、機理、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法 37(17.6) 118(56.2) 67.088 0.000

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 113(53.8) 169(80.5) 33.845 0.000

并發癥的預防方法 67(31.9) 133(63.3) 41.580 0.000

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 88(41.9) 146(69.5) 32.462 0.000

如何合理飲食 62(29.5) 154(73.3) 80.675 0.000

運動控制血糖 59(28.1) 142(67.6) 65.730 0.000

立健康檔案。詳細記載患者的一般情況、“三史”、生活習慣、發病時間、聯系方式、接受治療情況、血(尿)糖情況、用藥情況、有無并發癥、保健指導和追蹤訪視記錄等,將患者的資料錄入微機,實行計算機管理。為患者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實施會員管理制度并發放會員卡,服務站工作人員要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情況及問題,為制訂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與健康宣教計劃提供依據。

1.2.2 干預方式

1.2.2.1 設立健康咨詢熱線 管理中心有2 名專職的糖尿病專科醫生,可以向管理中心會員、社區居民及糖尿病患者提供咨詢,設立健康咨詢專線,以便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問題咨詢,做到醫生與患者之間雙向溝通與交流。

1.2.2.2 定期舉行健康教育講座 聘請糖尿病專家進行糖尿病知識講座。每月1次,30min左右,講解要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易懂,并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及文化程度進行小講座及會員聯誼會,請患者現身說法,交流防病治病的經驗。

1.2.2.3 定期回訪 根據患者的健康檔案由糖尿病專科護士每周進行電話回訪,開始研究3個月內每2周進行1次家庭訪視,超過3個月后1個月回訪1次,每次至少1h,訪視目的主要是為強化患者及家屬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識,了解患者在疾病控制、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有針對性指導和幫助。

1.2.2.4 資料宣傳 定期向患者及家屬發放糖尿病知識的小冊子、圖片等,利用社區的衛生宣傳欄、櫥窗進行糖尿病防治知識宣教;每周六下午各社區服務站在社區活動中心播放糖尿病防治知識光盤;利用特定宣傳日,如 “世界糖尿病日”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宣傳。

1.3 評價指標

(1)生化指標: 觀察建檔時和干預后6個月患者的糖尿病生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及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相關行為的變化。

(2)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在會員建檔時及干預6個月后通過會談法測評患者對DM 知識了解程度。

(3)生活方式改變及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干預前及干預后采用問卷調查法及技能考核的方式調查患者生活方式及相關技能掌握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干預前后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標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患者相關行為的改變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干預后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及技能合格率比較

干預前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率及技能合格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及技能合格率比較[n(%)]

評價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 x2 P

生活方式改變 34(16.2) 137(65.2) 104.647 0.000

技能合格 51(24.3) 161(76.7) 115.249 0.000

2.3 干預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標比較

干預后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較干預前有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計學意義(P

表3 干預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標比較()

時間 FBG(mmol/L) P2hBG(mmol/L) HbAlC(%)

干預前 10.13±3.24 13.67±3.65 9.87±1.58

干預后 7.10±1.35 9.58±3.86 7.06±1.70

t 11.537 12.215 17.186

P

3 討論

隨著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不僅給國民經濟造成了直接和間接的損失,而且給患者自身及患者的家庭帶來了較大的精神及經濟壓力。因此,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除了要到醫院進行正確的治療外,更多的是患者對疾病的自我控制,然而有效的專業指導至關重要,社區糖尿病管理中心作為醫院醫療護理工作的延續,在糖尿病控制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對正陽社區21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干預,為其提供了系統學習糖尿病知識和機會,在半年內連續不斷地為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研究過程中,患者隨時可以得到專業人員的全方位指導,并有專業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持續性的監督和管理。表1及表2 可以看出,經過護理干預后社區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生活方式改變率及技能合格率等指標均優于干預前。表1顯示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率明顯提高,80.5%的患者掌握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73.3%的患者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表2顯示通過糖尿病健康中心的健康宣教65.2%的患者改變了以往錯誤的生活方式,并有76.7%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的患者學會了自我監測血糖。另外,通過社區糖尿病管理中心建立檔案、知識宣教、專家講座、電話隨訪、家庭回訪、資料宣傳等一系列舉措,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維持其穩定狀態。這說明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對DM 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范圍并長期維持、減少或延遲并發癥的發生及發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與蔣紅玉[5]的研究結果一致。

雖然通過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率并不很高,生活方式改變率及技能掌握率也并不是很高,雖然患者的生化指標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長期效果并不能保證,因此,應延長研究時間觀察遠期效果[6-9]。

[參考文獻]

[1] 林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0):170-173.

[2] 王三清.2型糖尿病的社區管理評估[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10(6):26-27.

[3] 紀文英,黃澤泓,陳慎仁,等.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預的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8):696-698.

[4]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98-824.

[5] 蔣紅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體會[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447-448.

[6] 陳春華, 黃燕萍,呂俞蓮,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知識和行為調查[J].現代醫院,2011,11(6):149-150.

[7] 毛林浩,王飛玲.規范化胰島素注射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1,11(3):64-65.

篇11

一、“村改居”的內涵

“村改居”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應運而生,具體指的是:撤銷以往的農村組織,更改為城市居民社區委員會,借助管理城市居民的方法,對“村改居”展開管理。從利益分配角度而言,“村改居”屬于對社會利益的一種再分配形式,指的是:重新劃定進程農民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形式。從政策上而言,“村改居”社區的居民屬于城市人;但從實際利益角度而言,他們與真正的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待遇有所不同。而“村改居”要切實保障“村改居”人員的基本權益,提高“村改居”人員的社會地位,使其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高品質、高水平的生活,最終實現“村改居“追求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目標。

二、新型社區基本環境、治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現狀

在城市化過程中,“村改居”社區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了由農民轉變為居民,農村轉變為社區,集體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集體經濟轉變為股份經濟的“四個轉變”。雖然“村改居”在形式將村委會的牌子換成居委會,在角色上宣布農民變為城市居民,在居住形式上由散落居住的平房庭院變成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城市高層小區,但在社區形態又表現出諸多鄉村社區的特性,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異質性和不穩定性。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村改居”社區的數量及其集聚的規模也將越來越龐大,并將成為未來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與治理狀況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發展和社區管理的水平。通過對“村轉居”社區調研發現,其“亦村亦城”的特點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著社區治理的轉型和發展以及社區居民的政治經濟利益的實現。因此,發現目前“村改居”進程中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刻剖析,從而為探尋新型城市化發展的社區治理對策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二)新型社區治理現狀及其中存在的問題

“村改居”這種新型的管理組織,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應運而生,其成員由失去土地后的農民組成。“村改居”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組織,在實際運作過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村改居”是農村向城市過渡的一個特殊階段,此時的“社區居委會”行政化色彩偏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組織機構行政化。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政府對居民委員會的定位實際上有偏差,居委會在內部設置和職能上,基本上仍按上下對口模式,被納入政府的管理體系之內,并沒有體現社區的實際情況和居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設置,而居委會無論履行何種功能,都具有“金字塔式”行政化等級結構的組織特征,使居委會儼然貌似政府的派出機構,而不是群眾性自治組織。有的政府部門,打著“某某工作進社區”的旗號,把工作延伸或直接推向社區,社區居委會便成了一根針,萬事都要從這個根針的“針眼”穿過,于是居委會常常忙于上級督辦的任務,致使居民自治管理的空間不斷減少。

第二,人員安排的行政化。在實際工作中,現在社區居委會主要人員存在著“民選”和“街聘”的雙重身份現象。一方面,“街聘”的方式明顯提高了居委會干部的文化素質文化,使年齡結構年輕化,增強了居委會工作的活力,但也由于應聘人員年紀輕、社會經驗不足以及就業求職心態的影響,存在對社區工作的責任心不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等問題,因而得不到社區成員的認同。另一方面,由于采取形式,居民對下派和招聘的居委會工作人員替代原有居民認同度高的工作人員,有被強加的感覺而產生抵觸情緒,因此致使“街聘” 在選舉中落選;此外,“街聘”的社區工作人員享受的待遇和保障與其他非聘人員之間的反差較大,也導致這些居委會干部的思想波動和工作上的攀比。

第三,組織職能的行政化。居委會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滿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為居民群眾需求考慮的職能越來越少。機關部門把社區居委會當作下屬單位,把社區當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上面大量的行政事務和社會事務集中在社區居委會頭上。長此以往,居委會也從根本上忽略了原本的自治組織屬性,把自己看成是政府組織的一員,把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工作內容向下延伸,于是便造成了居委會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滿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為居民群眾需求考慮的職能越來越少。目前社區居委會所有工作幾乎年年都有評比和考核,考核部門涉及黨委、政府的幾十個有關職能部門。這樣,社區居委會及其成員的工作業績主要取決于政府及各部門的認同,而不是社區居委會和居民群眾的認可,這樣就偏離了社區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自然屬性和本質要求,與居委會制度安排的初衷已相去甚遠。

第四,工作方式的行政化。社區居委會的主要工作就是解決社區問題、服務居民群眾,但其工作方式行政化以后,在實際工作中根本無暇顧及居民群眾的意見和需求,既不能很好地服務居民,也不能很好地與居民溝通,在工作中也得不到居民的支持。社區居委會的部分工作人員不適應社區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方式存在著機關化傾向,習慣于8小時坐班制,積極主動服務的少,在無形中拉大了社區同居民群眾的距離。時間一長,這樣的社區居委會也就得不到廣大居民的認可。

2.居住環境的改變影響了居民參與自治的意識和熱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城市改造建設,居民的流動性加大,人們漸漸離開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新的居住模式從客觀上限制了社區居民之間能廣泛而頻繁的交往,形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同時,社區居民在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有很大差異。這也是現代社會人們很難象原來村落平房式的居住環境那樣維持較長時間的聯系,社區內鄰里間的情感淡漠,影響了居民之間的交往,進而影響了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和熱情。盡管“村改居”后,設置了社會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但村民并未完全擺脫有事找村干部的心理依賴。此外,很多“村改居”的居民都具備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但卻未將意識付諸于行動。

3.社區自治組織發展速度比較緩慢。“村改居”社區的居民大多是失地的農民,該群體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對規章制度缺乏正確的了解,參與自治組織管理活動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居民都不了解社區的主要功能,尤其是外來人口,導致社區事務缺乏關注度。自發性的群體組織大多由具有共同愛好的居民組成,缺乏系統性的規劃,其管理過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單位制”的體制環境影響了社區參與的積極性。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位制”的后續影響制約著我國居民社區參與,由于各種利益和資源都集中在政府及其附屬的單位中,個人的利益絕大部分都是依靠單位來實現,在利益和情感的依賴上基本沒有“社區”的概念,居民的社區意識淡漠,導致普遍的社區參與積極性不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單位人”逐步轉變為“社會人”,居民的利益關系逐漸由單位轉入社區,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個人對單位的依賴。但居民的單位情結不會立即消逝,這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居民社區參與的積極性。

三、“村改居”社區問題的主要解決對策

“村改居”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組織,“村改居”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應運而生。從當前“村改居”社區管理狀況來看,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規劃。相關管理人員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好社區管理改革工作。

(一)淡化社區的政治色彩,強化社會的服務功能

從街道社區當前的管理模式來看,基本遵循了至上而下的領導與被領導管理原則,即:社區受街道辦事處的領導,按照街道辦事處安排的任務行事,這不利于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對此,應該按照“政社分開”原則,重新定位政府與街道、社區之間的關系,為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提供良好環境。居委會的主要工作在于:通過行使管理職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服務,同時重新構建社區與基層政府之的關系。政府應轉變自身對社區的指導方式,從政策、財務等方面支持社區工作,而不應該過度地干涉社區事務。作為社區服務管理人員,不僅要認真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項任務,更重要的是強化自身的服務管理職能,切實為居民辦好事、辦實事,努力做好社區管理工作。

(二)健全社區居民政治參與制度,完善居民自治管理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特黄一级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69视频成人 |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久久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a毛片免费 | 日韩在线综合 | 老司机看毛片 | 国产精品伊人 | а√ 天堂 在线官网 | 国产专区精品 | 国产精品xx | 久久久久久99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色综合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视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黄色av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 youjizz亚洲女人 | 看av网站| 亚洲三区四区 | 九九热免费看 | 爱情岛亚洲论坛av入 | 国产精品 - 去看片 亚洲免费黄色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国产男女视频网站 |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资源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区|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