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骨質疏松健康管理

骨質疏松健康管理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10-17 09:24:32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骨質疏松健康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骨質疏松健康管理

篇1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 高危人群 自我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63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根據調查估算全國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6944萬人患有骨質疏松癥,約2億1千萬人存在低骨量[1]。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癥已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和絕經后婦女的健康問題,極大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可控因素而降低[2]。本研究對社區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開展自我管理,探索自我管理模式對社區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干預效果,為指導預防骨質疏松癥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資料來源

研究對象來自課題項目“太極拳預防社區老年婦女骨質疏松骨折的研究”中篩查出來及其他途徑發現的、同意參加本研究并自愿接受自我管理的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目標人群為年齡50~75歲女性,共有538例符合入選條件,隨機分為自我管理干預組269例和對照組269例。入選標準參照我社區參與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社區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的篩查及預防骨折的干預研究”的危險因素評估標準和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1]而制定,符合下列危險因素兩項或兩項以上者:①年齡≥65歲;②絕經≥5年;③低體重BMI<19;④非暴力骨折史;⑤跌倒﹥1次/年;⑥規律運動<30分/日;⑦不長期服用鈣劑、維生素D;⑧骨質疏松家族史(包括脆性骨折家族史);⑨40歲以前1年以上的閉經;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增長期(3個月以上)服用糖皮質激素、袢利尿劑、抗癲癇藥、甲狀腺素、抗凝劑等。

1.2調查工具

統一使用課題項目設計的《社區老年婦女骨質疏松骨折的研究調查表》,由經過培訓的健康管理專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資料(身高、體重、體重指數等)、既往史和疾病治療史、家族史、月經婚育史、骨質疏松癥相關情況;②骨質疏松癥知識知曉程度、生活方式調查表;③健康調查簡表(SF-36)。

1.3研究方法

干預時間為2010年8月~2012年12月,為前瞻性和實驗性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干預方法:①干預組及對照組在干預前均由健康管理專員進行統一的問卷調查。②由責任醫師綜合評估干預組對象的危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管理方案及計劃。③干預組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每月定期舉辦一次健康知識大講堂,開展有針對性的骨質疏松癥防治知識和健康促進講座,發放會員登記卡,上課予以蓋章,積累積分可換取小禮品。針對個體開出飲食運動處方,定期開展知識趣味比賽、健康膳食PK賽和義診活動等。④傳統運動干預:聘請專業教練對干預組定期進行太極拳、健身操的免費教學,1周至少3次,每次1小時左右。⑤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健康管理專員指導干預組進行自我管理,督促管理對象生活方式和日常行為的改變,包括鼓勵進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乳制品、豆制品、海產品、雞蛋等飲食調節,多曬太陽,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戒煙限酒及運動鍛煉等干預措施,定期自我監測,加強自身安全防護,防止跌倒骨折。⑥為對照組提供常規的健康教育及門診服務。⑦兩組均定期健康體檢。

1.4評價指標

干預28個月后進行終末調查,對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生活質量等方面進行效果評價。

1.5數據整理及統計學方法

調查問卷經過復核后,利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計算機雙錄入,經檢錯后,使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根據資料的性質選擇適合的統計指標對所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經過規范的自我管理干預28個月后,干預組中途退出8人,對照組中途退出5人,干預組人數變為261人,對照組變為264人,共525人。其中干預組平均年齡(61.83±7.92)歲,對照組年齡平均年齡(61.78±7.57)歲。

2.2骨質疏松知識知曉率

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骨質疏松癥知識知曉率都不高。干預后干預組骨質疏松癥知識知曉率均有明顯提高(p<0.05),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參與常規健康教育,在“補鈣可以預防骨質疏松”、“補充維生素D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絕經后女性每天需補鈣1 200~1 500 mg”、“含鈣量高的食物”、“最有效的鍛煉方式為主動負重的鍛煉”五個知識點的知曉率也比干預前明顯提高。結果見表1。

2.3健康行為形成率

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的健康行為形成率都不高。干預后,除了吸煙、飲酒這兩類行為沒有明顯差異,干預組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2.4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對照組生活質量的“生理功能”得分比干預前下降,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干預后干預組生活質量的“生理功能”、“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得分比干預前升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干預后兩組人群生活質量的8個維度得分比較,干預組的“生理功能”、“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得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當今全球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受害人群最多、最具危險性且尚未能治愈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3]。早期患者往往無任何癥狀,嚴重的骨質疏松癥可導致椎骨、髖骨、腕骨、肱骨、脛骨骨折[4-5],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目前我國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大多以內科方法為主。由于內科治療使用雌激素、鈣劑、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和氟化物等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副作用較大、價格昂貴、難以推廣。自我管理的健康管理方式,對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的重要作用和價值日趨顯現[6-8]。

本研究的自我管理模式是通過系列健康教育課程、推廣傳統運動及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等綜合措施,幫助居民掌握管理骨質疏松癥的基本防治知識、技能和信心,主要通過高危對象互助、家庭成員的支持和配合、全科醫師對居民個體化指導來減少骨質疏癥的發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自我管理,強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增加一種由居民自己“照顧”自己的管理方法[9-11]。

本研究對干預組開展規范的自我管理,28個月后干預組骨質疏松癥知識知曉率較干預前有明顯改變(p<0.05),健康行為形成率也較干預前有顯著改善(p<0.05)。對照組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及門診服務,28個月后的骨質疏松癥知識方面有5個知識點的知曉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p<0.05),而健康行為形成率與干預前相比無明顯改善(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骨質疏松癥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比單純的常規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知識、增強居民對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推動居民掌握自我保健技能。自我管理雖不能直接改善骨質疏松骨骼的高危及病變狀態,但其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居民對骨質疏松發生、發展過程的認識,并正確掌握如何自我預防和延緩骨質疏松發展的知識和行為原則。

干預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中有6個維度得分比干預前提高(p<0.05),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p<0.05)。而對照組干預后生活質量的8個維度中有7個維度得分無明顯變化,還有1個維度(“生理功能”)得分降低(p<0.05)。表明本研究所采取的自我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質量,而若不采取干預措施的話,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的生活質量則基本不會得到改善,甚至可能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的下降而逐漸降低。然而“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干預后改善不明顯,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自我管理措施在短期內尚無法達到改善疼痛和高危狀態的效果,同時也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對軀體癥狀和疼痛控制的治療指導。

本研究發現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自我管理模式通過規范的健康教育、傳統運動、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心理疏導等綜合措施,提高了高危人群骨質疏松癥的防治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有效防范骨折發生的風險,并對高危人群的心理精神狀況、社會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對高危人群的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自我管理模式能提高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將對社區開展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此管理模式經濟、有效、可行,易于被居民接受及在社區中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7.

[2]白穎,楊雪,王蕾,等.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健康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0):946-948.

[3]孫唯珺,吳冬春.20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8):859-865.

[4]陽,曲研,李金姬,等.丹東地區朝鮮族骨質疏松癥女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9):840-842.

[5]許海容.廣東河源地區中老年婦女跟骨骨密度測定調查分析[J].現代醫院,2013,13(3):143-144.

[6]林華,陳新,朱秀芬,等.絕經后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預[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2):93-98.

[7]吳麗華,葉學麗,田慶顯.健康教育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20-122.

[8]伍中慶,吳宇峰,張文宙.運動療法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2):198-200.

篇2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發病率已躍居各種常見病第七位[1]。隨著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我國成為了骨質疏松患病大國[2]。骨質疏松癥給家庭及社會均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據統計,我國每年用于治療中老年患者腿部骨折的費用已高達104億人民幣[3]。國外相關研究顯示,對入組人群進行多元化干預后,鈣的攝入量及活動量方面有了明顯的增加[4],較小的成本就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大幅度提高骨質疏松治療率[5]。本研究觀察健康教育對骨質疏松癥認知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到復興醫院體檢中心骨密度檢察室體檢的40歲以上人群,入組標準: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DXA)骨量減少或者骨質疏松癥患者(T<-1者),根據體檢順序采用整群抽樣分為兩組,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00人。

1.2干預方法:

入組時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運動情況,補鈣情況,遵醫囑用藥情況,定期復查情況以及跌倒預防措施采納等。之后對干預組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由復興醫院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行撰寫的《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健康手冊》為基礎,包括三種形式:1.體檢當時由專職護士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2.發放由復興醫院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行撰寫的《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健康手冊》,手冊內容包括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診斷、并發癥、高危因素、預防措施、生活中常見誤區等,3.與單位合作舉辦健康教育大課堂等活動,進行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對照組不干預,一年后再次體檢時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同前。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EpiData3.1進行雙錄入建立數據庫,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及干預前

調查干預前干預組、對照組各發放并回收問卷500份;干預后干預組回收有效問卷488份,對照組回收有效問卷469份。干預組平均年齡45±6.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6±5.4歲,性別、學歷、經濟狀況等其他基本情況比較。

2.2干預后效果分析

2.2.1干預組1年后,骨質疏松癥健康行為采納情況均有顯著提高,遵醫囑服藥、接受OP教育、定期復查、防治跌倒的采納率均達到80%以上,較干預前有統計學意義。

2.2.21年規范化管理后,干預組、對照組骨質疏松癥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健康行為采納率比較。

3討論

骨質疏松癥以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而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命健康,逐漸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6]。我國一項多中心的調查研究顯示[7],我國骨質疏松防治事業在設備配置、醫生知曉率和參與程度上均存在不足。衛生服務機構做好骨質疏松癥的管理工作,無疑會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起到關鍵性作用。一項對北京市城鎮社區居民的調查顯示,居民對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了解不足,經規范化管理后認知水平顯著提高,骨質疏松癥規范化管理切實有效[8]。管理的目標應從知識認知度的提高逐漸演變為行為的改變,即健康行為的采納。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健康教育,干預組骨質疏松癥健康行為采納情況均有顯著提高,較干預前有統計學差異,較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

因此,筆者認為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居民骨質疏松健康行為采納率,這對防治骨質疏松癥至關重要,并且健康教育是一種非常容易實施的干預方法,無論是在門診還是在體檢機構還是社區都可以實施。然而,我們也發現本研究中,在干預前兩組在接受OP教育和防治跌倒兩項上就存在差異,我們分析與抽樣有關。由于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參加體檢的部分單位可能開展過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教育,因此可能出現抽樣人群的差異。并且,我們也看到干預后居民對骨質疏松知識的知曉率達90%以上,健康行為采納情況均達到80%以上,這說明了健康教育的有效、到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是慢性病防治的一大問題,應用《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健康手冊》,開展健康教育,使骨質疏松癥防治知識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將惠及更多地區和更多百姓。

參考文獻:

[2]徐苓.骨質疏松癥的篩查與診斷[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5,20(20):15.

[3]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編委會.骨質疏松癥中國白皮書[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148-156.

[6]吳非同,胡傳來,方炎福等.社區中老年人群骨質疏松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1540.

篇3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1]。骨質疏松在困擾著為數不少的老年人,在悄悄吞噬他們的健康,疼痛、駝背、身高下降等,嚴重者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又稱脆性骨折),殘疾率、死亡率上升,導致老人尤其絕經后婦女生活質量下降,不少家庭因病致貧。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2]。按照聯合國標準,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多為老年人及絕經后婦女,絕經后女性發病率遠高于男性。我們應該多多關心、關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婦女,不僅要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要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對骨質疏松高危人群和患者進行健康管理,開展健康教育,力爭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骨質疏松癥高危因素有骨質疏松家族史、身材瘦小、體力活動少、鈣攝入不足、缺乏日照、大量吸煙、飲酒、經常飲用濃茶、濃咖啡以及絕經后女性。在人的一生中,兒童期及青年期,骨質的生成多于吸收,表現為身材長高,骨質增加。35歲左右骨骼的合成與分解處于平衡狀態。中年以后,人的骨質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丟失,絕經后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吸收速度快于骨質生成,更易導致骨質疏松。圍絕經期約25%婦女患有骨質疏松[3]。疼痛、駝背、身高下降等,骨質疏松癥性骨折多發生在平時的轉身、彎腰等日常活動中,嚴重的骨質疏松甚至在咳嗽、打噴嚏時也會發生骨折。

骨密度檢測是骨折最好的預測指標。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標準(基于DXA測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同種族正常成年人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降低1-2.5個標準差為骨量低下(骨量減少);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松。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同時伴一處或多處骨折為嚴重骨質疏松[1]。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病,往往發生在不知不覺中,不被人們所重視。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風險逐年增加。實質上骨質疏松癥是可防可治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中預防最為重要。通過健康教育 ,幫助患者掌握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 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延緩或阻止該疾病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日常飲食中,注意膳食能量平衡,低鹽低脂,適量蛋白質,多吃蔬菜水果及高鈣食物。鈣的攝入相當重要,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牛奶、海帶、蝦皮、黑芝麻、乳酪、綠葉菜、大豆等。戒煙、限酒(每天白酒不超過1兩),可飲適量葡萄酒,適量葡萄酒可防衰老、助消化、保護心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避免過量咖啡、濃茶及高磷飲料。慎用影響骨代謝藥,防止跌倒。女性在35歲左右盡量多儲存骨本,增加骨密度,使其達到一個高水平峰值骨量。絕經后1~10年,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流失,骨質逐漸衰退疏松,絕經后前3年流失速度較快,在此期間,攝入高鈣食物的,補充體內鈣含量,盡可能減緩骨質疏松的發生;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豐富,網購更是便利,絕大多數都是送貨上門,人們的外出與勞動大大減少,日照及運動普遍不足,特別是女性朋友,必須外出時,遮陽傘加防曬霜雙重保護,唯恐皮膚被曬黑。殊不知皮膚的黑白只是表面現象,健康才是最根本,最關鍵的。建議至少20min/d日照,可以選在上午9時左右或下午16時左右戶外日光照射,使皮膚接受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促進維生素D合成,幫助鈣的吸收。日照時要注意避開中午強烈的太陽光,以免灼傷皮膚;至少5d/w,至少40min/d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登山都是很好的運動項目,可根據老人的喜好及身體狀況來選擇,老年人運動中要注意自我保護,量力而行,關節的保護尤為重要,避免跌倒,注意安全。適當規律地運動鍛煉是干預老年骨質疏松的最佳方法[5]。適當的運動可以刺激骨組織,使之更強壯,運動還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增強機體的反應能力,改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的風險。老年人跌倒是常見的意外,只要家人重視起來,改善家居擺設位置,使之安全無障礙,大多數老年人的跌倒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家里老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等,行動不便或平衡能力差,可借助手杖或助行器減少跌倒機率,最好身邊常有人陪伴,給予適當照顧。

我國居民膳食鈣攝入普遍不足,補充鈣制劑和維生素D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基本措施,我國常選用鈣爾奇D,600mg/d,口服,價格較低,大眾易于接受。對于絕經后婦女,必要時可以補充雌激素,雌激素可以預防絕經后骨質疏松和治療絕經后快速骨丟失;同時雌激素也有誘發高血壓、血栓形成、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危險。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用藥可以抑制子宮內膜增生,提高安全性,降低子宮內膜癌及乳腺癌發病率。激素補充治療一定要保證利大于弊,治療方案個體化,應用最低有效劑量,堅持定期隨訪和安全性監測。

總之,骨質疏松癥預防為主,在街道、社區,廣泛宣傳有關骨質疏松知識,告訴每一位老人,日照可以補鈣,運動可以強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轄區內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進行有關骨質疏松知識的宣傳講座,廣場活動等,社區醫生和老人們面對面交流指導,對骨質疏松高危人群及患者實行健康管理,針對高危人群做風險評估及風險預測,定期測量骨密度,可能的骨質疏松患者轉診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減少骨折的發生,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01:2-17.

[2]戴忠俊.健康教育與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2,03:232-234.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質疏松癥(OP)在中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目前已是引起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社會人口漸步入老齡化,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對患者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1]。相關研究顯示,骨質疏松的發生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關性,故制定科學方案積極防治,減少其發生機率,是維護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關鍵,其中健康教育為重要環節[2]。本次研究選擇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參與保健體檢的老年人200人,實施針對骨質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資料與實施前行回顧性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齡62-74歲,平均(67.5±4.7)歲。文化水平:大學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將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實施健康教育后的相關資料與實施前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實施途徑 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機構:針對骨質疏松的相關健康教育內容需納入到健康教育機構,作為工作的重點內容,依據管理要求,對相關單位人員在有效的指導和組織下開展相關工作。②加強綜合性防治:在各類型慢性疾病實施綜合性防治的過程中,將骨質疏松癥相關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會服務與醫療保健密切結合,對骨質疏松健康教育有序開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員素質:負責行骨質疏松健康教育的相關人員除需對醫學知識扎實掌握外,還需具備專業技能,能完成各項社會工作,如組織協調、信息傳播等[3]。④更新服務理念:對傳統的服務理念進行更新,高起點、多形勢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開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資源:對有條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的骨質疏松健康教育資料庫,以起到知識傳播,指導患者行為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內容 ①基本知識掌握:就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病理因素,診治方法,對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幫助患者了解和認識導致骨折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就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強調,以使生活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飲食指導:在正常骨骼的生長發育中,鈣為必須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對骨質疏松進行預防。③生活指導:營養不良、嗜酒、吸煙、缺乏運動均為造成骨質疏松發生的危險因素,故需加強營養、合理運動、不喝酒抽煙,以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預:骨質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為主要癥狀,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發傷殘或死亡,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故需加強心理干預,主動和患者溝通,使其樹立勇氣及信心,提高配合依從性。⑤藥物指導:目前,尚無明確的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故早發師、并行及時診治較為重要,抗骨質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藥物和促進骨形成藥物兩種,讓患者對各種藥物的注意事項、用法、不良反應進行了解,可促進藥物的合理應用,對骨量的丟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導:對專業知識和醫院環境條件充分利用,舉辦講座,對骨質疏松的病理特點、防控措施進行集體宣教,開展咨詢和隨訪,行具體指導工作。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行設計劃問卷,對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具體包括中知識的掌握、防治態度和行為等。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實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質疏松的防控知識和預防行為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質疏松在臨床具有較高發病率,是引發中老年患者骨折發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傷殘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4]。因骨質疏松在臨床表現上并不典型,呈緩慢發作進程,故多數患者對此并未引起重視,目前尚無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質向高質量正常骨骼恢復。骨質疏松好發老年群體,此病理機制為老年人骨生成數量顯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對骨質疏松危害性尚無明確認識,缺乏對危險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學合理的預防知識缺乏[5]。故在防治骨質疏松過程中,需幫助患者樹立健康觀念,對衛生保健知識進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獲得自覺的維護和應用,最大程度的將危險因素減輕或消除,降低骨質疏松的發生率。

同時,疾病防治各級機構尚未統一對骨質疏松實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視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錄相帶、宣傳畫等,且缺乏專業人員的設立的咨詢平臺和宣傳方案。骨質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機構作為工作的重點,骨質疏松為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涉及到營養學、臨床醫學、傳播學、預防醫學、教育學、運動醫學等多學科的技能和知識,醫務人員需對相關知識結構進行充分了解,以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科學化的服務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預、教育、傳播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體建立健康行為,達到維護健康的目標,本次研究中,通過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機構、提高醫護人員綜合素養、更新服務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識宣教、飲食及藥物指導、心理干預、生活指導等全面、整體的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質疏松的防控知識和預防行為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綜上,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的相關特點,實施全面、整體的健康教育,可促進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更好的防控疾病的發生,以徹底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公慧,王茂桂,陳常云.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7,10,14(10):1628-1629.

[2] Chan MF,Kwong WS,Zang YL,et al.Evaluation of a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young adulta.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3):270-285.

篇5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已成為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殘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來日益受到學界的重視。了解糖代謝異常與骨礦代謝異常的相關聯系與影響,對判定合理的干預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意義重大。

1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研究現狀

糖尿病繼發骨質疏松的機制尚不清楚,其不僅與三大代謝有關,而且與鈣、磷、鎂礦物質代謝密切相關,可能與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骨基質合成降低,腸鈣吸收及維生素合成障礙及高血糖滲透性多尿使血中鈣、鎂、磷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減少有關,從而導致骨密度下降[1-3]。

1.1 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相關因素分析

1.1.1 骨密度(BMD)的檢測 近年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骨質疏松癥(OP)患者率較普遍,骨量的降低較肯定,但2型糖尿病(T2DM)的骨代謝和骨轉換類型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性[1],大多數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認為BMD下降,是伴發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而下降水平與糖尿病患者的年齡、病程、胰島素功能有密切關系[4-6];在測定的位置不同,其下降的水平不一樣,以腰椎L1~4最常見,骨股頸更明顯,Ward三角區BMD改變出現比較早[6-9]。陳陵霞等[10]在北京的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各部位BMD無顯著變化,與研究結果相似[1,11],且認為研究對象相對處于疾病早期,病程相對較短,無糖尿病腎病等,而糖尿病腎病可能是導致糖尿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完全是男性,排除了絕經后骨質疏松的影響,這可能是試驗中BMD無變化的一部份原因;而骨代謝的變化有可能早于骨密度變化,即在糖尿病骨質疏松尚未發生之前,骨保護素及1型膠原C端肽(CTX-1)就已有升高,與文獻[12]報道結果相同,此發現對預測骨質疏松發生及早期預防具有一定意義。

1.1.2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漿性激素與健康同齡人對比呈低水平,其原因與糖尿病合并神經血管病變造成性腺血供障礙和非糖基化產物對性腺的影響有關。學者普遍認為造成絕經期后婦女骨質疏松的因素雖然很多,但雄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是其主要原因[13-16],由于雄激素能抑制破骨細胞的IL-6合成,阻斷IL-6受體;延緩PTH的骨吸收效應,降低骨轉換而增加BMD。劉中浩等[17]通過建立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大鼠模型,檢測血清中雌激素,并通過檢測股骨BMD及骨組織中轉化因子β1的變化,明確糖尿病血清中TGFβ1的變化趨勢及對骨質疏松癥發展進程及程度的影響。

1.1.3 胰島素缺乏 成骨細胞表面存在胰島素受體,胰島素缺乏可導致骨基質成熟和轉換下降,骨基質分解、鈣鹽丟失引起骨質疏松;血糖異常對骨質疏松的影響已被多數學者所公認,血糖控制達標可改善糖尿病患者BMD,根據臨床治療的觀察,DM病情控制欠佳[18-21],病程延長。故長期糖尿病引起腎功能損害時,可使糖尿病腎病患者骨量丟失明顯增加,有研究表明約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質疏松癥。

1.1.4 其他因素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病因以糖尿病為主,與多種因素有關,普遍認為DM發病與遺傳和環境等因素有關;但不能排除肥胖、營養、運動等因素。近年研究認為,DM是一種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癥性疾病。T2DM患者的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IL-6等水平增加,存在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

1.2 診斷與治療

糖尿病骨質疏松癥(DOP)的診斷并不困難,BMD作為目前骨質疏松診斷的金指標,仍存在不能反映骨的生物學質量的缺點,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一般正常或升高[3],但他們的骨折風險明顯增加。大多數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轉歸與病情較重有關,輕者經治療恢復快,而重者則恢復慢,糖尿病肝腎損害明顯時,骨礦物質代謝亦難于糾正,病程在10年以上,骨折發生率為16.6%[18],容易有骨畸形及骨折時可致殘廢。目前,臨床上參照原發性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對其進行防治,應用阿侖膦酸鈉、鈣爾奇D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的同時,控制血糖并監測糖化血紅蛋白,骨密度明顯增加[20];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有效率97.37%[21];蘇有新等[19]提出早期診斷思路,了解DM患者病史及診斷經過,考慮是否存在DOP發病的危險因素,判斷是否出現前述DOP常見的血與尿生化指標異常,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則定為DOP的疑似病例,給予積極的預防及指導治療。

1.3 護理

臨床上不論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經常性地發生骨礦含量減少、BMD降低及出現各種骨質疏松的臨床癥狀,甚至可導致病理性骨折[22]。護理主要是針對住院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的關系,以及對健康的危害性,使患者重視定期骨密度的測量,以便早期發現其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23-24],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吳治等[25]運用循證護理(EBN)的模式,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達到有效的護理目標,在科學和規范的護理理論指導下,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護理質量。

2 存在問題與展望

糖尿病繼發骨質疏松的機理尚不清楚,治療效果一直不盡人意[2]。近年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與骨質疏松的關系受到重視[26],IGF-1在DM性骨質疏松防治中有一定應用前景,但其安全性及副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因此,早期預防和治療是綜合性的宣教目標,關鍵是調節骨代謝,抑制骨吸收,維持骨量,盡可能早地保持骨結構的完整性,改善臨床癥狀,從而防止脆性骨折。因此,應建立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體系使糖尿病患者成為糖尿病管理中最積極、最主動的參與者,促進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行為化,讓更多的慢病患者能夠享受到醫療保健發展所帶來的益處。

2.1 健康教育缺乏系統的個性化管理

健康教育預防糖尿病癥骨質疏松癥經濟有效,有目的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關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的關系和合理飲食、運動、科學補鈣的相關知識;同時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減少住院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27],確保患者護理質量;對于出院回歸家庭和社會的患者,通過社區醫護人員與家庭、社會的支持系統,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治療依從性[28],這是系統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環節。由于地域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文化發展的差異,若只進行教條式的指導而忽視從患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雖然近幾年來對健康教育模式進行了不少的探索與改進,醫護工作者作為教育主體尚未積極地參與其中,而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在臨床實踐中仍沒有真正實現。臨床醫務人員必須要以全新健康管理醫學理念為指導,由專業的技術團隊參與,實施因人因時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是未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向。

2.2 糖尿病飲食缺乏標準化的教育模式

在整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的預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是飲食治療,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飲食教育,因過分嚴格地控制飲食經常出現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成分單一等情況,致使鈣的攝入量嚴重不足,維生素D缺乏,從而引起糖尿病患者骨強度下降。近年來,國內許多醫院越來越重視糖尿病教育工作,在糖尿病的管理、運轉、評價等方面滯后于國外糖尿病教育,缺乏統一規范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教育質量參差不齊,而飲食治療一直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瓶頸[29],故建立糖尿病飲食標準化的教育模式尤為重要。

2.3 健康教育質量缺乏評價標準

目前,我國尚缺乏健康教育質量的系統評價標準和量化標準,由于糖尿病患者文化差異、經濟差別的特殊性,對其開展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存在顯著區別,應當結合對健康教育成效影響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質量評價標準,建議糖尿病專科護士參照美國護理認證委員會已制定的護理標準[30],結合臨床護理,針對健康教育患者行為改變、健康狀態、自我照顧技能、精神健康及使用專業知識資源等,對不同層面設定評價標準,即為醫院提供一個客觀、詳細、標準化為基礎的質量評定檢測工具,也為社區護理活動提供了明確的工作指導方向。

參考文獻

[1]吳海清.2型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的關系[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1,17(2):286-289.

[2]盧明,趙莉娟.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1(4):72-74.

[3]楊宇璇.糖尿病性骨質疏松與原發性度質疏松癥比較分析[J].甘肅科學學報,2011,23(2):51-53.

[4]張潔,沈默宇,成金羅.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與相關因素分析[J].常州實用醫學,2011,27(4):231-234.

[5]方向南,賴曉陽,鄭國紅.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及相關影響因素[J].山東醫藥,2011,51(17):41-42.

[6]徐英,蔡輝.2型糖尿病患者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分析[J].中國現代臨床醫學,2008,7(10):15-17.

[7]陳玉華,康后生,毛淑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測定[J].四川醫學,2002,23(9):896-897.

[8]張婷容,韓梅清.老年2型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的相關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06,27(1):107-109.

[9]甘利萍,陳治卿,蔣廣思,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質疏松血胰島素與骨鈣素及PTH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10):700-703.

[10]陳陵霞,苗懿德,劉杰,等.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謝生化指標與骨密度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50):9329-9332.

[11]李秋,李目英.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08,48(25):28-29.

[12]皇甫建,李彩萍,王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病人骨代謝生化指標變化分析[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1,33(4):315-317.

[13]楊平安,張美蘭.絕經后糖尿病婦女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06,35(2):165-166.

[14]周有俊,全興勝,何美瓊,等.絕經后骨質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31(12):72-75.

[15]顏曉東,黃忠,胡映玉,等.糖尿病患者血清鈣調節激素及骨密度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2,19(5):614-616.

[16]潘莉莉,單瑩,金冬巖,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骨代謝改變[J].江蘇醫藥,2006,32(1):79-80.

[17]劉中浩,高紅偉,邢德國,等.糖尿病骨質疏松模型雌激素、一氧化氮及轉化生長因子β1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11):1953-1956.

[18]張一平,秦云霞.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質疏松34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2011,31(5):110-111.

[19]蘇友新,鄭良樸,錢松濤,等.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易患因素及早期診斷思路[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2,12(2):30-33.

[20]莊麗英,蔡杏娟,戈少紅,等.血糖控制對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響[J].臨床內科雜志,2010,27(8):542-544.

[21]高明松,王蕓,黃蓓.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并骨質疏松癥38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4(12):775-776.

[22]Kharal M,Al-Hajjaj A,Al-Ammri M,et al.Meeting the 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diabetic care[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0,21(4):678-685.

[23]王珩.2型糖尿病病人伴骨質疏松的護理體會[J].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2005,3(12):44.

[24]白云,段青梅.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的護理[J].青海醫藥雜志,2011,41(1):44-45.

[25]吳治,周旭紅,李媛,等.循證護理在2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應用[J].現代護理,2006,12(2):171-172.

[26]張光珍,王鳳華.糖尿病與骨質疏松[J].醫學綜述,2005,11(10):925-927.

[27]Herschorn S,Becker D,Miller E,et al.Impact of a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overactive bladder patients[J].Can J Urol,2004,11(6):2430-2437.

[28]黃冬荷,鐘書凌,練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14):40-42.

篇6

福善美,最常用

阿侖膦酸鈉(福善美)是目前骨質疏松治療應用范圍最廣的藥物,已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男性骨質疏松和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松。

福善美不但能夠明顯提高絕經后婦女椎體與髖部骨密度,也能夠使椎體與非椎體骨折發生率下降50%左右,同時調節骨轉換指標為絕經前水平。同樣,對于男性骨質疏松患者、繼發性骨質疏松患者仍有類似效果。福善美治療骨質疏松療效肯定,安全性高。

該藥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反應,如腹脹、胃痛、食管反流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慎用。

老人需補活性維D

目前市場應用比較多的維生素D制劑有骨化三醇和α-骨化醇。前者因不需要肝腎幫忙就有活性效應,故得名為活性維生素D,后者則只能算半活性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骨形成和礦化,并抑制骨吸收,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危險,進而降低骨折風險。

由于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活動能力下降以及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減少等原因,加之腸道維生素D吸收利用能力和維生素D代謝轉化器官的功能有增齡性的改變,容易發生活性維生素D缺乏。

骨化三醇可直接發揮活性效應,對于老年人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健全的老人來說,直接補充即可取得防治骨質疏松及其他骨健康性疾病的效益。

但對于普通成人,補充普通維生素D即可滿足機體需求,無需補充骨化三醇。

2011版《原發性骨質疏松治療指南》表明,現有所有抗骨質疏松藥物,都要基于鈣和維生素D的充足補給才能發揮療效。研究顯示,機體在缺乏維生素D時,對雙膦酸鹽的藥效反應都會降低,而良好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可以使阿侖膦酸鈉獲得更理想療效。

福美加,更給力

新藥福美加是目前中國第一個,也是現今唯一一個將骨質疏松治療藥物――阿侖膦酸鈉和維生素D3一起制成的首個抗骨質疏松藥物復合制劑。福美加與福善美中每片所含的阿侖膦酸鈉劑量相同,同時加入不同劑量維生素D3,經研究證實,這種復合制劑并不影響各成分的作用能力。

篇7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教授、研究員,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重點學科及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科帶頭人。

施杞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上海市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中醫藥學會會長、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主席,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名譽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國中醫骨傷科學科帶頭人。

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并發骨折的危害性大,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群的健康與生命,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該病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我國“人口與健康”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因此,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醫學和社會學意義。

更早預測風險,讓“骨松”可預防

如果骨質疏松癥能早發現,早預防,則意義更加重要。目前,骨質疏松癥的預測指標很多,諸如CT、骨密度、骨代謝生化指標等。但是,這些指標屬于預測骨質疏松的中晚期指標,而且檢測費用高,檢測設備要求高,不適合推廣運用。如果這些指標發生了變化,也很難再恢復。因此,有必要發現更早的預防性指標體系進行預測。

我們項目組通過“證病結合”(病史采集和中醫辨證,并結合西醫檢查)大樣本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在我國華東、華北、東南、東北、西北城市人口地區完成了骨質疏松癥人群的調查(共計6447例),發現患者多出現倦怠乏力、骨骼疼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下肢抽筋、腿軟困重、牙齒松動、頭發脫落、夜尿頻多等“腎精虧虛證”表現。證明了“腎精虧虛證”共占83%,其中“腎陽虛證”占34%,“腎陰虛證”占49%。

項目組又在上海市、北京市完成了高危人群導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共計4250例),發現骨質疏松癥早期即產生“腎虛”的中醫證候。下肢抽筋是骨質疏松癥早期癥狀,骨骼疼痛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癥狀。建立了“證病結合早期評估模型”,用以評估個體“骨量狀態轉移”的風險概率。

骨量狀態轉移----從正常到“骨松”的改變

“骨量狀態轉移”是指骨量發生變化的過程,就是指骨量從正常到減少、再到骨質疏松的過程。骨量即指骨密度,通過國際公認的DEXA檢測,所檢測出來的結果為T值。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若T值大于或等于-1.0SD,則為正常骨量;若T值在-1.0SD~2.5SD之間,則為骨量減少;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則可診斷為骨質疏松。

絕經 絕經年限每增加1年,骨量從正常轉變為減少的風險增高39.7%,從骨量減少轉變為骨質疏松的風險增高23.3%;

骨痛 出現“骨痛”癥狀,骨量從正常轉變為減少的風險增高33.0%;

抽筋 出現“下肢抽筋”癥狀,骨量從正常轉變為減少的風險增高31.8%;

消瘦 體重指數每減少1個單位,骨量從正常轉變為減少的風險增加大約5%。

這個評估模型將中醫證候特征作為危險因素與疾病危險因素共同分析,能夠更加準確、便捷地預測骨質疏松風險概率――絕經期女性、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者,是“三大”高風險人群。我們的研究還提示,越瘦的人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越大。在此呼吁,愛美的人士不要盲目減肥。

溫腎陽、滋腎陰,達到腎主骨

目前,對于骨質疏松癥的防治,除了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3營養支持外,臨床上主要運用的藥物有雌激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鈣素、雙膦酸鹽類、甲狀旁腺激素等,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子宮內膜增生、乳腺癌、心臟疾病等。而中醫藥在防治該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遵循前期的臨床流行病學數據,骨質疏松癥多為腎陽虛型和腎陰虛型。

* 腎陽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多出現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夜尿頻多、倦怠乏力等癥狀;

* 腎陰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多出現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痛、腿軟困重、齒搖發脫、潮熱盜汗等癥狀。

我們根據長期的臨床經驗和中醫“腎主骨”、“生藏精”的理論,提出了創新性的“補腎益精法防治骨質疏松癥”理念。項目組對施杞2646張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補腎益精類處方進行了配伍規律研究,研制出醫院自制制劑溫腎陽方(主藥為羊藿、蛇床子)、滋腎陰方(主藥為女貞子、旱蓮草),并正在依此開發治療骨質疏松性腰痛的中藥新藥。

臨床上,針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采取“病證結合”的治療模式,首先明確骨質疏松癥的診斷,然后辨證分型。隨后,給予相應的溫腎陽、腎陰虛中藥治療(目前主要是湯劑),再配合小劑量鈣片(600毫克左右,大大小于常規的治療推薦量)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通過臨床試驗研究已經觀察到,絕大多數骨質疏松癥老人的骨骼疼痛、下肢抽筋等腎虛表現都有了很明顯的緩解或消失,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通過檢查發現,中藥也能夠明顯增加并維持骨密度,并可以降低鈣制劑、激素的使用量,降低臨床副作用。

社區推進,綜合干預防骨折

在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建立了“骨健康促進社區服務聯合體”,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區發病研究、臨床醫療服務、診療技術設備與一體的“健康直通車”服務體系。

這輛“健康直通車”會定期開到居民小區為居民進行健康服務。在車上,有專業醫生為居民采集病史和收集血液,進行免費的體檢。車上配有DEXA檢測儀,可以免費為群眾測骨密度。評估完畢,醫生會提供專業的指導建議。對每一個小區,我們都會長期跟蹤隨訪,每半年隨訪一次,計劃跟蹤十年。

目前,我們已經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徐匯區龍華街道的50個社區,完成4371例社區中老年人群的骨質疏松癥篩查。發現其中骨質疏松癥患者有1000例,占調查人口的22.87%。對受檢測人員,我們提供了中藥、針灸、平衡操以及“十二字”養生功等綜合干預措施的指導。希望通過長期的醫患合作,減少老年人跌倒,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

篇8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2年4月一2013年4月.選取金華市婺城區西關街道社區113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社區護理干預組(56例)和對照組(57例)。干預組:年齡52―82歲,中位年齡60.1歲;對照組:年齡51―80歲。中位年齡61.3歲。兩組患者跌倒頻率為0―5次/年,平均(1.34±0.05)次/年;骨密度-0.55―-3.60,平均(-2.70±0.04)。兩組在年齡、跌倒頻率、骨密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

人選標準:絕經≥5年,無長期服用鈣劑、維生素D,肝腎功能正常的女性人群:已充分了解知情同意書,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參加本項研究者。排除標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未能控制的心腦血管病等干擾骨代謝疾病的患者以及3個月內使用過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者:不易隨訪者和不愿合作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每天口服鈣劑600mg+維生素D 800IU,療程為12個月。干預組同時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社區健康干預:由2名社區醫生、2名社區護士及若干志愿者共同組成健康干預小組,干預時間12個月。每周定期組織骨質疏松癥健康知識講座,上門服務,每次30分鐘;向患者提供社區衛生咨詢服務。②情志護理:通過精神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③飲食調護:主食粗細搭配,多食雜糧、新鮮綠葉菜、芫荽、洋蔥等可補充骨代謝必需微量元素如氟、錳、鋅的食物;戒除煙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忌食辛、辣食物;日常應多食堅果類食物。④運動調護:依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針對性地設計有氧運動方案,體質情況良好者可適度蹬樓梯運動,運動量宜循序漸進、以輕度疲勞為限。每周上、下午運動3-5次,每次30-45分鐘。⑤預防危險:加強患者的安全防護指導,指導患者及其親屬在室內設置防滑標志,評估誘發跌倒因素;指導患者應緩慢起臥,洗澡、坐廁時注意站穩后才移步。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授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因素、臨床表現及治療要點。

1.4效果評價

1.4.1疾病知識知曉情況 采用自行設計的疾病知識知曉情況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內容包括老年人出現腰酸背痛、駝背彎腰是一種自然現象嗎?低體重是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嗎?日照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嗎?骨質疏松癥會引起骨折嗎?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嗎?腎結石是由于攝入的鈣過多引起的嗎?喝骨頭湯是否能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骨健康的基本補充劑是鈣劑和維生素D嗎?按醫囑服藥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展?絕經后雌激素治療有助預防骨質疏松癥嗎?等,每項有兩個備選答案”是”,”否”,答對為10分,總分100分,80分以上為知曉。

1.4.2遵醫行為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患者遵醫行為情況.內容包括是否按時服藥,是否按量服藥,是否按計劃復診.是否按計劃進行體育鍛煉,是否進行科學的飲食5項。4-5項完全符合要求為依從性好,3項以下不符合為依從性差。

1.4.3骨折發生情況 了解患者骨折發生情況。

1.5調查方法

社區干預12個月后調查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和遵醫行為。共發出調查問卷113份.回收有效問卷11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6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和分析。采用x2檢驗比較干預12個月后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和骨折發生情況的差異。

2 結果

干預12個月后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和骨折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從表l可見,干預組疾病知識知曉情況和遵醫行為均優于對照組,骨折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

3 討論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屬原發性骨質疏松癥[1]。骨質疏松及其并發癥是影響絕經后婦女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2].絕經后婦女人群對骨質疏松癥缺乏相應的認識.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其原因主要是與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或是有關骨質疏松癥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不足有關。本結果顯示,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后的干預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情況和遵醫行均優于對照組,骨折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

參考文獻:

篇9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為對象,年齡在60~85歲,平均72.5歲。男性52例,女性68例,女大于男。并發腰椎壓縮骨折 37例,股骨頸骨折19例,橈骨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國LUNAR公司PIXI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對橈骨遠端進行骨密度檢測,橈骨t值

1.2疼痛評估方法

1.2.1評估量表 選用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是將疼痛程度用0到10這11個數字表示。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被測者根據個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個數字記號。其中疼痛評分≤3分者為輕度疼痛; 疼痛評分4~6分者為中度疼痛; 疼痛評分≥7分者為重度疼痛。

1.2.2 疼痛評估流程 患者入院8h內,護士進行首次疼痛評估,其中疼痛評分≤3分者35例為輕度疼痛; 疼痛評分4~6分者59例為中度疼痛; 疼痛評分≥7分者26為重度疼痛。隨機分組后。對照組按原方法進行治療護理。干預組60例采取骨質疏松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實施疼痛相關護理; 此后每日根據醫囑對患者進行至少2次評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發生頻率、持續時間、活動時疼痛程度及患者對疼痛的認知,并記錄在《骨科患者疼痛評估表》中。當患者鎮痛不滿意主訴疼痛時,護士及時進行評估,報告醫生,并記錄入《骨科患者疼痛評估表》中。疼痛評估不僅應評估患者靜息狀態,還應綜合評估深呼吸時、咳嗽時、下地行走時,以及康復鍛煉時的疼痛和對睡眠的影響程度等。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給予對癥治療,護理予止痛藥給藥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康復指導等,予以減輕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疼痛。

1.3.2干預組

1.3.2.1入院健康宣教 護士主動問好,以耐心、和藹的態度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科室醫護人員,詢問患者疾病發生的原因,鼓勵患者,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解答患者疑問; 并介紹現代醫療的先進性,對本科精湛的技術力量進行介紹,從而促進護患關系的溝通。

1.3.2.2合理飲食 注意日常的飲食,主食品種多樣,粗細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鈣、磷和維生素D的食物。對胃酸分泌過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鈣吸收。有研究認為低的蛋白攝入量與椎骨和股骨骨質的丟失呈顯著正相關,膳食中較低的蛋白質攝入導致骨質的丟失,故應指導患者應吃適量雞肉、瘦肉、牛奶等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另外鼓勵老人多喝開水,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中醫護理:脾氣虛弱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以補脾益氣類藥食為主,比如豆腐蝦皮湯和黃豆豬骨,有滋陰補血、益腎強筋的作用,吃核桃仁、花生等堅果類食物;肝腎陰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以補腎強骨類藥食為主,比如服用純奶、骨頭湯加枸杞等。

1.3.2.3適當的鍛煉 活動肢體時動作要輕,不可突然用力。對活動能力強,無明顯腰背痛患者,指導做步行訓練、健骨操,提高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對體質較差,腰背疼痛明顯,有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予臥硬板床,鼓勵患者在床上盡可能進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主動或被動運動,以防止骨質疏松和廢用性肌肉萎縮。中醫認為:氣滯不行,血經不通,筋膜失養,不通則痛。傳統的太極拳以及現代運動項目均可增強體質,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1.3.2.4疼痛護理 ①采取臥硬板床的方式,協助患者定時翻身,預防褥瘡。翻身時,動作要輕柔迅速,避免碰觸受傷部位。②轉移患者對于疼痛的注意力,如觀看電視節目,聽聽音樂,并多與患者聊天。③采取矯形器或物理療法,如對疼痛部位實施低中頻電療等方式[7],進行疼痛護理。④癥狀較重者囑其臥床休息,膝關節下墊軟枕,保持膝關節處于功能位,疼痛劇烈不能忍受者適量給予口服鎮痛藥。⑤耳穴埋籽:與疼痛耳穴敏感點埋籽,按壓3~5 min/d,保留天數:夏天1~3 d,春天3~5 d,冬天5~7 d;⑥麝香片超聲透藥治療,2次/d,30 min/次,能使機體局部消腫、消炎、活血通經,從而使疼痛減輕或消失。

1.3.2.5心理護理 患者參與疼痛管理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黃帝內經》也有"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論述。因此心理護理的目的是通過讓患者了解疼痛、參與疼痛管理來緩解疼痛。

1.3.2.6用藥指導 非甾體類抗炎藥應于餐后30 min~1 h服用,避免對胃腸道的刺激;選用可咀嚼的鈣片和阿法骨化醇同時服用,可促進鈣的吸收,飯后1 h或睡前服較好。鈣劑需長期服用才能達到療效,服用鈣劑時要增加飲水量,

1.3.2.7并發癥預防 加強安全防護指導,告知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預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環境:房內設施簡單,病床高矮適合,房間設防滑標志,衛生間設坐廁并安裝扶手,走廊設扶手。指導老人起臥緩慢,站穩后移步,提高動作協調性。

1.3.2.8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預防OP 最經濟有效的手段,目前對本癥尚缺乏理想和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流行病學證實,骨質疏松的預防重于治療,只有做好早期預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質疏松癥發生率及其危害。Halioua 的資料表明,終生適量鈣攝入和終生體力活動是減少成年后骨質丟失的有效措施,提倡預防應從孩童開始,保持終生。

1.4效果評定標準采取數字評分法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12個月后,對鎮痛效果進行評估,具體的分析判定標準如下:疼痛評分≤3分者為輕度疼痛;疼痛評分4~6分者為中度疼痛;疼痛評分≥7分者為重度疼痛。

1.5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顯著性水平設定為P=0.05。

2結果

兩組疼痛情況,護理干預1年后,在醫院或電話隨訪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干預組在重度疼痛的發生率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3討論

篇10

1院外骨質疏松健康教育模式

1.1出院時為患者提供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處方或宣傳教育資料

健康教育處方是以醫囑的形式對患者用藥、心理、生活方式等進行指導[2],基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的熟悉情況,出院時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處方。醫務人員向患者口頭講授處方內容,必要時可向患者提供科室有關骨質疏松癥的紙質健康宣傳冊,內容包括正確的運動方法、合理營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預防跌倒知識等。這種模式能夠通過面對面地口頭教授而引起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的重視。另外,這種一對一模式簡單易懂,對于患者的一些疑問醫務人員可直接解決,患者易于掌握。目前,這種方式仍是醫院對出院的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疾病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但受制于宣傳覆蓋面和開展形式的局限,它只能為部分住院的患者服務。很多老年患者只有疼痛或并發癥才會選擇入院就醫,非住院患者往往會被疏忽,難以得到醫院給予的健康指導。另外,單一的出院健康處方的局限性還表現在它是一次性的,患者后續的健康指導并不能跟上,是一種非連續性的防控模式。

1.2沙龍健康教育模式

沙龍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的認知水平,促進患者自覺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能幫助患者改善抑郁情緒[3],由專業醫護人員組織。醫護人員提前電話通知患者舉辦沙龍的具體地點和時間,方便患者提前做好安排以能如期參加沙龍聚會。另外,邀請患者的同時有必要讓家屬或照顧者一同參加骨質疏松癥沙龍活動。這種教育過程主要是醫務人員向患者及親屬提供正確保健方法,然后引導患者及其親屬講述自身落實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生活行為方式,醫務教育人員對正確的內容給予肯定或對錯誤的內容給予糾正。沙龍活動后期讓患者有自由交流時間,讓患者互相分享經驗以加深對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內容的正確理解與接受程度。這種沙龍活動組織實施過程,不僅醫務人員發揮了對患者及照顧者的主導作用,還有利于發揮受教育對象的主動參與意識,保證其認知過程的正確實施。另外,以沙龍聚會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而且能讓患者及照顧者相互之間分享各自對疾病的認識,一些具體的對骨質疏松癥防治有幫助的運動習慣能預防跌倒、骨折等傷害的發生。沙龍活動還能增進患者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交流,緩解老人的焦慮情緒,增進對疾病的認知,從而能夠在實施合理營養、正確用藥、有效運動等方面為患者起著支持和督促的作用。沙龍的健康教育活動使正確生活方式和行為的患者比例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但是,沙龍模式也只能為能獲得沙龍活動信息的一些患者服務,由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減退或照顧者的原因,致使一些行動受限的老人難以參加沙龍活動。此種方式是一種小范圍并有一定局限性的患教模式。

1.3社區健康教育模式

以社區醫療為重點和基礎,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全科醫生為主導的健康管理服務團隊來進行骨質疏松癥教育。社區性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呈現多樣化,具體方式包括社區醫院對社區內目標人群進行干預教育、專題講座和實踐教育,社區醫護人員上門為目標患者進行個體化教育,在社區宣傳欄進行文字、圖片展示,健康宣傳冊的發放等。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認知骨質疏松癥、飲食、運動療法、健康正確的生活習慣、預防并發癥措施等。此類模式是當前主導模式,覆蓋人群廣,方法簡單易行,在城市社區中基本都能展開。有調查結果顯示,患骨質疏松癥的中老年婦女獲得骨質疏松癥知識的途徑,通過醫護人員要明顯低于電視書刊和醫藥廣告[4]。電視書刊和醫藥廣告由于其非專業性和商家利益性,讓患者容易存在知識盲區和走進誤區。社區醫務人員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為患者提供比電視書刊和醫藥廣告更全面、真實、準確、方便、有效的知識服務,滿足目標人群對骨質疏松癥知識的需求。

1.4互聯網平臺健康教育模式

具體方法:建立科室微信公眾號“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群”,讓患者及照顧者關注宣教平臺,通過微信宣教或提供個體化幫助,及時糾偏。微信是建立以文本、語音、圖片、視頻等為內容的信息溝通社交平臺,這些信息處理方式有利于將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并持續性地展示給患者及照顧者,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依從性和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微信平臺不定期推送一些有針對性的骨質疏松癥健康知識,如飲食指導、運動指導、服藥指導、心理指導等;推送一些簡單有效的預防跌倒方案,如生活起居布置、支具借助使用等,能降低患者骨折風險。微信的社交性還使老年患者足不出戶就能獲得近距離與醫護人員溝通的機會,使患者和照顧者獲得遠程幫助、在線醫療以及視頻幫助。另外,微信平臺具有傳播性,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可以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服務,改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微信等信息化模式的普遍性和便利性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機自身特點,限制了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對這些患者此種模式幫助有限。

2問題和思考

篇11

[中圖分類號] R193[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3(a)-0118-02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當今社會中發病率高,涉及人群廣,后果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1]。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及其并發癥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特別是絕經后婦女的健康,已有較多關于其危害性的研究和文獻報道。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 20~30歲骨質生長速度與流失速度相等,35歲以后骨質流失速度超過生長速度,骨質開始逐漸變脆[2]。提示預防骨質疏松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問題,而應從青年即開始預防。鑒于上述情況,筆者對住院患者骨質疏松知識知曉與需求狀況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青年、中老年不同年齡段住院患者對OP認知的需求,探討不同年齡教育的方法,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7月22日~9月30日在我院門診就診的住院患者230例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95例,女135例,年齡20~80歲;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學48例,初中及高中(中專)117例,大專以上65例;從事腦力勞動者64例,從事服務及體力勞動者87例,退休及無業者79例;患者的精神面貌、溝通能力均正常。

1.2 調查方法

采用面對面訪談方式,由專人解釋調查表的各項內容及要求,使其理解后完成填寫,對無能力填寫者由調查者按其回答協助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230份,收回230份,有效率為100%。本研究調查表為自行設計,并經骨科研究生指導修訂完成,共分4個部分:第1部分為一般資料;第2部分為OP知識,共12題;第3部分為對知識的需求,共4題;第4部分為希望獲取知識的途徑,6個選項共22題。調查表采用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結合的方式填寫。

1.3 結果判定

有關知識知曉程度分為3級,即“知道”、“基本知道”、“不知道”,答“知道”或“基本知道”,則歸納為知曉,“不知道”歸納為不知曉。知識需求采用被調查者自評方法,分“需要”、“一般”、“不需要”3級,希望獲取知識的途徑采用多項選擇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年齡患者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

不同性別、年齡患者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的認知情況

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認知情況的調查顯示,不知道骨質疏松癥與某些疾病有關者占85.21%,不知道如何診斷骨質疏松癥者占80.0%,不知道骨質疏松癥與生育絕經有關者占77.39%。見表2。

2.3 患者希望獲取知識的途徑

患者希望獲取知識的途徑包括:醫務人員講解217例次,醫院印制宣傳單張145例次,健康知識講座134例次,電視廣播106例次,報紙、雜志、相關書籍72例次,上網4例次。

3 討論

3.1 知曉率普遍偏低的原因分析

據文獻報道,我國50~60歲年齡段OP的患病率為21%,61~70歲的患病率為58%,71~80歲患病率幾乎為100%,尤其絕經后婦女患病率較高[3]。由于OP患病率較高,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的知曉程度應與之相符,但本研究卻發現,20~40歲骨質疏松知識知曉率為39.3%,41~60歲知曉率為30.6%,61~80歲知識知曉率為29.5%,由此可見骨質疏松知識知曉率普遍偏低,原因可能為:①年輕人獲得信息途徑較多,但尚未到想了解OP知識的年齡,所以知曉率低。②中年人由于社會、家庭負擔重、維護健康意識尚未排在第1位,導致知曉率低。③老年人存在傳統的認識誤差,加之精力、經濟能力的原因,對OP的關注度低,導致知曉率低。從結果中表2可見,調查對象“知道”和“基本知道”所占比例較高的知識僅限“與鈣有關”和“與運動有關”,而對與吸煙、飲酒、濃茶、濃咖啡、生育絕經,激素類使用有關、如何診斷及預防措施問題的回答,“不知道”的比例超過50%。原因可能與該類問題的專業性較強有關[4]。綜合調查結果可見,各年齡段調查對象的骨質疏松知識知曉率低,認知簡單、片面,提示應加強對OP知識的認識和普及,樹立健康觀念,形成良好生活習慣。有文獻報道,OP的致病因素很可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降低甚至消除。因此,應在各個年齡段預防OP,改變其風險因素,讓全社會都關心骨骼健康[5]。

3.2 希望獲得OP相關知識的途徑及實施辦法

本研究列舉了6種獲取OP知識的途徑,讓患者自由選擇,可多選。結果顯示,希望醫務人員講解者占絕對優勢,醫院印刷宣傳單張次之,健康知識講座、電視廣播、報紙、上網等都是患者選擇的教育方式,表明增加OP知識普及方法可多樣化,但更需要專業化。因此,醫療機構應加大教育力度,切實作好健康教育工作,把預防OP知識貫穿醫療護理活動中,定期進行專題知識講座,召開病友座談會交流經驗;印制具體可操作性OP知識宣傳單張,使患者獲取OP知識;充分利用社區服務資源,培養人們以預防為先導的理念,重視預防[6]。依據不同年齡層段的特點,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對青年人重點進行健康信念和認知的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②對中年人要注意強調該年齡段是預防OP的重點時段,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增強自我效能,通過飲食、行為干預、補充鈣和維生素D減少骨量丟失[7],特別是中年女性及絕經后婦女應特別提醒其出現腰背疼痛時,應及時就醫,女性絕經后骨量快速丟失,應采用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如雌性激素替代方法)防止OP發生[8];③對于老年人重點在防治方面的教育要有連續性,調動醫院、家庭、社區力量幫助老年人群制訂具體可操作性預防OP措施(如食譜、補鈣方法、運動量、曬太陽時間、防跌倒等),建立隨訪制,督促檢查措施落實,如果已發生OP,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綜上所述,只有落實各項預防OP發生的措施,才能促使各年齡段明確、及早、積極、主動、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方案,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輕和延緩OP造成的危害,減輕其對社會和家庭帶來的負擔,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康爽,朱秀英.寒冷地區中老年人骨質疏松認知水平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6):402.

[2]程曉明.骨質疏松癥預防保健新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4):61.

[3]沈序英,沈夏葵,鄺海康.上海長風社區骨質疏松防治健康宣教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08,6(15):44-45.

[4]劉仲華,張依群,盛建華.上海市某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4):204.

[5]羅翠云.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1):73.

[6]周望京,余麗霞.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知識掌握情況和需求狀況調查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9):27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网 | 亚洲精品电影 | 欧美视频网址 | 国产精品99久久 | av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综合 | 国产三级在线 | 五月综合激情 | 亚洲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希岛あいり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久久久精品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9 | 日韩高清在线一区 | 九九热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 麻豆少妇 | 夜夜导航 |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高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 麻豆视频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欧美日韩国内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色就是色欧美亚洲 | 综合久久亚洲 | 久久丁香 | av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 国产精品五月天 | 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 久久久久成人网 | 污黄网站| 国产美女久久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二区三区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黄色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