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09:22:00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0 前言
在風景園林景觀規劃中,除了延續優秀的國內外古典園林造型外,還可以從古典園林的本質出發,即追求自然,遵循自然。將園林規劃從自然的視野擴大到鄉村景觀這一人工化的自然中,從地域的鄉村景觀中得到設計靈感與啟發,從而創作出本土化的風景園林作品。鄉村景觀在人工景觀設計之上,更多加入了自然情懷,在城市風景園林景觀設計點突出。
1 鄉村景觀的特點
鄉村景觀從發展角度上分析實際上是城市景觀所或缺的,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融合為主,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被后天改造的較少,并且與鄉村當地人文環境特點相互結合。如在鄉村景觀中比較常見的山川、河流、樹木等,這些景觀元素都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同時其景觀內容與人們的生a生活相關,包含村落、耕種以及馴化的動物等,基于以上可見鄉村景觀具有生產性、生態性、審美性等特點。[1]
2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從設計靈感上實現了景觀設計的多樣化,彌補了城市景觀的缺陷,將鄉村文化傳統、自然景觀呈現出來,能夠讓人們認識到生態自然的重要性。從景觀設計的手法上分析,鄉村景觀是人們在農事活動中所逐漸形成的天人合一景觀,與城市園林景觀相比,具有一種不刻意雕琢之美。總體而言,將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融入,能夠將景觀的自然之美體現出來,也促進了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2]
3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實現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實現,首先是鄉村田園風光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其次是鄉村歷史文化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最后鄉村經濟發展與園林規劃設計的融合。
3.1 鄉村田園風光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
對于鄉村生活而言,最具備田園風光特點的就是農事活動,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融入田園風光,能夠讓城市的人們近距離的了解農事活動,并且將傳統的農耕模式演變為景觀風景。因此,在具體的景觀規劃設計中,首先需要根據地域農事活動特點,對其進行科學的規劃。例如,將某成片的鄉村草莓種植規劃為草莓種植園,設置在景區內,以游客自助采摘草莓的方式,讓人們品嘗到最為新鮮的水果。基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為的景觀設計帶來經濟利潤,也能夠的將農事活動體現在景觀規劃中,即保持了當地居民傳統的農耕方式,也能夠豐富了園林景觀設計。[3]
3.2 鄉村歷史文化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
鄉村歷史文化是鄉村發展以來的珍寶,伴隨著鄉村逐漸城市化,鄉村樣貌發生了變化,但是其原本的歷史文化依然還在。在進行鄉村景觀在園林規劃設計中,可以以鄉村歷史文化為規劃依據,秉持著保護鄉村文化為規劃設計原則,在景觀設計中充分地體現出鄉村人文情懷。如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環節中,可以將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延伸到鄉村邊界上,保留城鄉相通的端口設計,保障游客能夠在景區中看到鄉村的耕田、房子等。例如,在云臺山的景觀規劃中,該山與花果山緊鄰,那么借助花果山的深化故事,與云臺山的鄉村景觀設計相互結合,打造集古代、神話以及幽深等主題于一體的鄉村景觀。
3.3 鄉村生態與經濟效益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從經濟角度出發,以農村特色經濟運行模式,實現風景模塊。以河南云臺山的一座半開放式的5A級風景區是規劃為例進行分析。由于該風景區屬于自然景區,從山腳下到山頂需要步行三天,游客在游玩時不能一天到達,而該景區的路途穿過村莊,在景區規劃中將該村莊規劃在景區板塊中,為游客建造吃住行等一條龍服務。基于這樣的模式即能夠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也保障了游客的生活需求。鄉村人家所開設的農家樂等都是保留了當地原始風貌,當地居民依然過著正常的生活。景觀科學的景觀規劃,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景觀設計與經濟效益的統一。[4]該地區景區旅游項目規劃如下:
4 結語
在本文的研究中能夠發現,鄉村景觀具有生產性、審美性、自然性等特點,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拓寬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思路。在本文中介紹了三種鄉村園林景觀設計模式:第一,鄉村田園風光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以田園風光為景觀設計主體元素,提升景觀規劃的自然性,并且保留鄉村風情;第二,鄉村歷史文化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以鄉村歷史文化為背景,增加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性;第三,村生態與經濟效益在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融入。
參考文獻:
[1] 陳玲.園林規劃設計中鄉村景觀的保護與延續[D].北京林業大學,2008.
園林文化是中國優秀且久遠的傳統藝術,是中國人民對自然的山水風光的審美意識和感悟。鄉村是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環境之一,因為現代風景園林的不斷發展前進,對鄉村景觀的合理規劃更為必要,它不僅有利于對傳統鄉村風貌的保護、提高鄉村景觀的品質,還能改善鄉村居住人民的環境、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
一、鄉村景觀概述
總體來說,與城市景觀相比,鄉村景觀具有自身的特征:一方面,與城市景觀相比,鄉村景觀的自然屬性更加明顯,景觀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鄉村景觀所具有的田園文化和風景以及因為農業而形成的生產景觀也是城市所沒有的。具體來說,鄉村景觀所具有的特點主要包括:首先,區域性。鄉村景觀中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都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其次,生產性。生產性景觀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鄉村景觀具有明顯的生產性。再次,生態性。較為理想的鄉村景觀在生態性上基本都有較為充分的體現,表現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生態多樣性的特征。最后,歷史與文化的統一性。鄉村景觀也是對鄉村地區歷史變遷和文化繁衍的真實反映。
二、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融入鄉村景觀的原則
(一)開放性原則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遵循開放性的原則能夠讓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因此,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鄉村景觀的融入應該對外開放,采取大眾的意見,但這并不意味著無限度的開放,要把握開放的度。比如,在設計中不能一味地開發土地,要限制性開發,盡可能地保留文化底蘊深厚的景觀,這樣更有利于鄉村景觀更好地融入設計中,再加上鄉村景觀本身就具有的文化底蘊,使景觀更加具有文化氣息。
(二)協調性的原則
鄉村景觀具有自身的特點,在將其融入風景園林規劃時,要綜合二者的特點,做出最優方案,協調兩者之間異同。在設計中,必須要突出兩者的相同之處,要綜合比較與融入不同之處,兩者兼顧。另外,在融入的過程中,要統籌全局,根據鄉村的地域特色以及園林的實際環境進行統一部署,協調合作。真正做到地域文化、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底蘊相結合,將協調發揮到極致。
(三)規劃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融入鄉村景觀,實際上就是在風景園林中再次展現鄉村景觀中一些具有意義與價值的資源。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利用和保護鄉村景觀,而且還能夠提升風景園林的文化底蘊。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肆意開發自然環境,生態環境逐漸受到破壞,從一定程度上說,將鄉村景觀融入在風景園林的設計中也是對鄉村景觀的另一種恢復。
三、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主要意義可以從以下3點看出:第一,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改革建設,對于風景園林的設計師來說,鄉村景觀也是一個新的發展空間,是建設美好國土的開始。在鄉村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能夠重視傳統鄉村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重視鄉村生態環境的建設,提高鄉村的視覺感受,提高鄉村景觀的價值。第二,鄉村景觀是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特點的景觀,屬于鄉土風景,能夠顯示鄉村的氣候特點、土地資源、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等情況,讓人們能夠更加直接地感受景觀的特點,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以及歷史內涵。第三,鄉村景觀是人類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而產生,有著十分和諧的美感,其自然資源更加S富,給風景園林的規劃和設計提供了很好的資源,也能讓相關的設計人員不斷產生新的思路。
四、鄉村景觀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融合的方法
(一)對農業體驗加以保存
鄉村景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產物的完善,也是對鄉村地區歷史文化與經濟狀況等等的融合,將文化價值記錄檔案。但是如今的園林景觀在規劃的全程中,要使得鄉村景觀中的場所能夠展現出文脈以及歷史,展現出現代化景觀場所的別具一格。
(二)對鄉村場所的文脈和歷史加以延續
將鄉村的古老的文化進行完善,傳播且發展鄉村場所的歷史與文脈,且把鄉村景觀中古老的鄉村文化集聚,將地域歷史展開全面的探析,建設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且城市與鄉村經濟的能夠協調、統一的發展。這是鄉村景觀在融入現代化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時,對鄉村場所的文脈和歷史加以延續。
(三)對田園風光加以借景
借觀景平臺與田園風光的特殊性等等,從而使鄉村景色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些是鄉村景觀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融入常使用的手段。這使之擁有自然的生態環境氛圍,達到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與鄉村景觀融合時更加的完善、和諧。
五、結束語
在當代社會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鄉村景觀的融入,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藝術有了一定的提高。按照環境保護的方向,將生態環境展開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索與升級,且將歷史文化與鄉村文化展開全面的保護與傳承,不斷完善中國現代化園林景觀藝術設計前進的步伐,將城市與鄉村氛圍的更加協調,使當代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更為科學、合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more and more light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cities to the countryside. Village is the basic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rural landscape has a simple beauty of natur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as the enhance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also in gradually improve, the country also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need natural surrounding, through rational planning of rural landscape, can guarantee the local features and culture of rural landscape to continu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dustry more perfect.
Key words: r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
眾所周知,鄉村環境是人們居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空間。隨著現代風景園林的不斷深入,人類為了滿足在鄉村地區的生活、生產需要,逐漸改造鄉村自然、適應自然而形成天然的鄉村景觀,從而體現出特有的鄉村田園風光。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風景園林設計師與其他專業人員一起,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鄉村景觀規劃,促進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從而實現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區域的協調發展。
鄉村景觀的概念及構成
通俗地來說,鄉村為非城市化地區,它是指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形成的相對獨立的、具有其特定經濟、社會和自然景觀特點的地區綜合體。而景觀在各種學科中的解釋不同,從地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把景觀看作是一個地理區域的總體特征,具有多種過程及多種功能的承載,可以說這是一個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地球上的一個證明。
鄉村與城市隨著原始聚落的分化逐漸出現,我們可以依據人類的聚居狀況來劃分地球表面的景觀類型:鄉村景觀、純自然景觀與城市景觀。從景觀特征上看,鄉村景觀相比城市景觀有較強的自然屬性,較低的人類干擾強度;而鄉村景觀相對于純自然景觀來說,又具有一定的人工的氣息.從地域范圍看,鄉村景觀泛指城市以外、具有人類聚居以及相關行為的地域空間。鄉村景觀區別于純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的關鍵地方就是鄉村景觀主要是鄉村特有的田園生活和田園文化以及依靠農業的生產景觀。鄉村景觀就是指人類因生活、生產的需要,在鄉村地區范圍內和地表之上疊加人類活動綜合形成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的表現,既包括鄉村自然景觀,也包括鄉村人文景觀。
鄉村聚落是人們生產、生活及周圍環境的綜合體,是一種最直觀的人文景,具有濃厚的生活基礎和濃郁的鄉土色彩,它設計靈活、功能合理、構造經濟、外觀樸實,主要包括人們活動和休息場地及生產場所,如房屋建筑物、街道、廣場、公園、運動場、河溝、井泉、菜地、果園、林地等。鄉村聚落的建筑形式、空間格局和物質形態對地理環境具有顯著的依賴性,是利用當地地方材料建造形成,與鄉村環境和諧的融為一體,綜合反映了一個地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特色,如氣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
鄉村景觀的特點和價值
(一)鄉村景觀特點
鄉村景觀的特點主要由以下六點:
(1)自發性。依據地域本身自然而然的植物條件、地貌條件、歷史文脈和文化內涵,鄉村景觀本身就有它自身生長、演變的過程。
(2)文化與歷史的體現。鄉村景觀也記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包括社會的和自然的歷史,充分反映了地域發展的歷史信息。
(3)審美性。鄉村景觀所體現出來的親切宜人的田園風光以及大自然的欣欣向榮,具有審美性的特點。
(4)生產性。鄉村景觀密切聯系著人們的生存、生活,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使用者對原有的鄉村土地進行創造、修正和完善,目的是滿足生產性和實用性。
(5)地域性。鄉村景觀是自發或半自發形成的,鄉村景觀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都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6)生態性。理想的鄉村景觀顯示出良好的生態保護,鄉村環境的生態美由景觀豐富性、生物多樣性和各種要素共同協調構成。
(二)鄉村景觀價值
目能鄉村景觀被人們熟知的價值有三點:審美性、生產性和環境價值,除此之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鄉村景觀的兩外兩個重要的價值:文化歷史價值和地域認知價值。鄉村景觀的形成凝聚著豐厚的地域人文精神,反映了一個地區人們的社會文化、生產生活等發展狀況,集中體現著地域的特色,具有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對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鄉村景觀是綜合體現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在鄉村景觀的構成中,生產特點、社會組織、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人文因素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而在鄉村景觀的形成中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扮演各自的角色。因此,不同地區的鄉村景觀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體現出地域獨特性。鄉村景觀反映了地域內在文化和地域歷史,如同一個活的博物館,比歷史記載更為可貴,成為解讀地域文化、延續地域歷史文脈、推進社會文明的積極要素。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原則和意義
(一)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風景園林設計師來說,是設計鄉村景觀的一個舞臺和契機,對改善國土和區域環境更是一個良好生活的開始。對鄉村景觀規劃來說,我們不僅要考慮如何促進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同時還需要關注傳統鄉村風貌的保護與發展,關注鄉村地區生態環境的建設,提高鄉村景觀的視覺品質,體現鄉村景觀的價值。
(二)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設計原則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中的設計目的是提供自然保護、鄉村游憩、景觀保護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設計原則主要遵循以下四點:
(1)開放性原則。鄉村景觀作為一種景觀資源,鄉村景觀的區域應當是開放的,應當為全社會公眾共同分享。
(2)農田保護原則.農田是具有生命力的土壤,農業生產水平的好壞與良好的農業土墩密切相關,因此,農田具有不可代替的寶貴價值。
(3)歷史性和地域性原則。鄉村景觀的設計必須尊重并延續當地歷史文脈的原則,保留鄉土特色。
(4)整體性原則。鄉村景觀設計必須和周邊環境、位于的或鄰近地域作為一個整體考慮,把每一個具體的設計注意兼顧左右,承上啟下,注意景觀整體的和諧和個性的表達相統一。
(三)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
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可以歸納為:
(1)鄉村景觀是一種具有明顯地域性特征的景觀,反映了當地人適應地域氣候、土地上的自然及人文過程的物質形態,是一種鄉土景觀.
(2)鄉村景觀能夠讓我們更深層次地、更為透徹地了解景觀特點、地方的行為以及當地風俗。
(3)鄉村景觀給人帶來了的獨特體驗,為設計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園林作品提供了不盡的源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鄉村景觀與地理、交通、水文、歷史、經濟、社會、生物、旅游等方面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所以,園林設計師必須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合理規劃與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更有特色和美感的鄉村景觀。此外,了解鄉村景觀的歷史文化,保持鄉村的悠然風光,維持鄉村景觀的多樣性,從而讓鄉村景觀能積極反映出地域特色,才能為整個景觀規劃作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晶.從風景園到田園城市—18世紀初期到19世紀中葉西方景觀規劃發展及影響田[J].北京林業大學,2012.
1地域特征概述
某一個地域在長期的歷史時期內,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這些特征是特定區域內自然和人文的綜合體,具有區域性、系統性和人文性3個方面特征。在園林設計規劃中,必須要深入研究某地的地域特征,一方面要研究當地的自然特征,包括當地氣候、地質結構、植被和水文等4個具體方面,另一方面要研究當地的人文特征,一個地域的人文特征,是以當地的地域環境為前提,通過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活動積累而成,它具備豐富的含義、廣泛的內容。
2園林規劃中地域特征
2.1園林規劃中的自然特征
在研究自然特征時,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地質結構、水土植被和水文條件各方面,得出相對有價值的一手信息。在自然特征中,氣候氣象因素指的是大氣層,作為自然環境中最基礎的構成部分,大氣是自然環境中最為基礎和最為活躍的部分,它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在長時間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氣候特點;地質特征指的是:不同地區的土壤有著明顯的區別,直接決定著地區的自然條件差異性,地貌則是巖石和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形態;地域植被方面指的是:植被是環境建設的重要因素,在風景園林的規劃建設體系中,更是主要的設計和規劃對象,對風景園林規劃起到極大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水文條件是指:人類的聚集生活區域離不開水,選擇近水地居住是人們的生存取向。水也體現著美觀,在園林規劃設計中,山水風光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
2.2園林規劃中的人文特征
在本地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來建造,是風景園林規劃的一項重要因素,不同設計之間其實也都是遵循當地文化的前提下進行。當地文化在長期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對風景園林的設計影響非常大,在有些設計中,風景園林設計有時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地域人文特征同時是一個重要財富,在設計中要進行充分調研,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科學,不允許篡改人文特征。在現代園林設計中,人文因素體現得十分突出。重視園林規劃設計中的人文特征,能夠更加促進園林設計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2.3園林規劃的實際應用特性
與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相比較,現今的園林設計規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處處體現著時代的要素,風景園林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符合時代的特征和要求,才能達到期望效果。不同地域會出現不同的需求,各地域的園林設計風格理念都各不相同,在園林規劃設計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會在各個方面有所不同的側重,單園林建設最終都是以提升城市人們的生活水平為目的,都具有開放性特點。園林內部包含各種各樣的生物品種,更多的當地生態元素,都能夠在園林建設中體現。
3地域特征對園林規劃的影響和應用
3.1自然特征對園林的影響及應用
一個地區的地質地貌、氣候因素、植被水文等因素不是單獨存在,這些自然因素往往產生錯綜復雜的聯系。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設計者要深入地調查研究當地的自然環境,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每一個自然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它們與人們生活產生的聯系,在設計園林時,必須達到自然生態、園林藝術和人們生活需求的和諧統一,使后期的規劃建設更合理、更科學。
3.2人文特征對園林的影響及應用
①歷史遺跡因素對園林規劃的影響及應用。在長期的人類活動中,人類會在地域上留下種種遺跡,是長期以來人類活動與地域相互作用產生的印記,是地域人文特征中的一筆財富。在園林規劃設計中,應合理地保留和利用這些因素,要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在設計過程中對園林的規劃設計結構上與當地人文要素結合起來,用園林進行演繹和表達,體現人文的含義。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地域特征的概念
地域的基本特征包括:區域性、系統性、人文性;總體來說地域一般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逐漸形成的綜合體;而地域特征是指某地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等都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色標志。因此,不同的地域存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不同社會環境也就不同,故而各地存在象征性的風景園林。
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地域性的內容
(一)自然特征內容
1、氣候氣象
在自然環境下逐漸形成了地球最外層的大氣,也是眾多因素中活動最頻繁的,大氣的存在對于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不同地域的氣候氣象特征也逐漸形成。1
2、地質地貌
地質地貌與風景園林中的植被和建造亭臺樓閣有這密切的關系,自然景觀特征不同是由不同地域的地質土壤決定。地貌形態是地球表面通過地球內力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地貌特征的形成也是來自地球表面在內力和外力相互作用而成,其中內力主要指巖漿活動,地殼活動和地震;外力主要指氣候中的流水,冰川和風化等。
3、植被
植被在地球表面上普遍存在,是保證地球表面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同時在風景園林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規劃和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體現了風景園林的生態屬性,是主要規劃和建設目標。因此,在整個園林景觀建設和規劃中,植被對園林建設和規劃有很深的影響。
4、水文條件
在世界各地諸多優秀的園林建設中都是依山傍水為主題,景色秀麗迷人。在人類歷史發展初期,水源往往是人類居住生活的地方,人類以水為生,生活中的一切都離不開水。2
(二)人文特征內容
1、歷史背景與遺跡
任何一片地域,都有其產生和發展變化的歷史。研究歷史背景,深入研究地域發展脈絡,了解地域人文特征的起源及變化情況。設計時,只有把對地塊的思考放在一個整體、宏觀的時空背景下,充分調查了解地域歷史背景,才會對地域人文特征產生及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全面地了解,才能在設計中期及后期,有的放矢,論之有據。
2、人文符號
人文符號是一項十分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形式。從古至今,人類為了表達自身的存在和思想,自覺或不自覺地創造了大量人的文符號。時至今日,符號更加承擔了信息傳播的功能,一個好的符號設計,會充分表達地域人文思想,在人們心里產生巨大共鳴。
3、民俗風情
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種原因,每個民族,經過若干年演變和發展,總會形成一些特有的傳統風俗習慣。這些習慣以一種相對穩定的形式出現,具有大規模的時空連續性、社會性、集體性、地域性等特征,主要通過語言文字及相關行為活動傳播及傳承后代。很大程度上給民族打上了特有標記,成為了十分有代表意義的地域人文特征形式。
4、社會特征
相對于歷史背景,該項更多的從社會現實功能角度來剖析地域人文特征。社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產物,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情況都有所不同,人對社會的現實需求、社會對人的規范,也在隨著時代改變而改變,從而導致了地域人文特征呈現出社會性、時代性的一面。3
三、基于地域性特征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一)設計規劃中的地域自然特征
氣候氣象、地質地貌、植被,水文條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錯綜復雜。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 設計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項自然特征, 綜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態保護、藝術價值等,依據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臺、堆山理水,加強山、水等天然風景與構建風景的完美融合,達到園藝設計中“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要求,更好的達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
(二)設計規劃中的地域人文特征
尊重并延續地域的文脈, 是現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設計流派,無論風格樣式有著怎樣的風貌,實質上都是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自然條件與社會需求共同決定的藝術形式,有著淵遠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術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風景園林規劃中,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歷史遺跡是歷史留給后人記載和反應人類歷史活動的寶貴印記,是人類在地域特征上的寶貴財富,在后人對歷史活動、歷史人物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在歷史的記載和傳承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要對歷史遺跡進行合理的利用,但這種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為前提。4
1、歷史背景與遺跡因子的規劃設計應用
歷史遺跡是人類在地域上活動和作用留下的種種印記。這些印記,直接反映長期以來人們與地域相互作用的過程,同樣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筆寶貴財富。在設計中,應該加以合理利用與保留,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舊有景觀結構與要素進行了新時代的演繹與新功能的表達,而不是隨意抹煞。
2、人文符號因子的規劃設計應用
在后現代主義代表的眾多設計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文符號因子在設計中的應用。如 1972 年設計的富蘭克林紀念館,他將紀念館主體建筑置于地下,而把舊有故居建筑形式當作了符號來應用。在紅磚鋪砌的廣場上采用了故居建筑
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鋪裝圖案,用不銹鋼架子勾畫出了故居的建筑輪廓等手法,都是在通過景觀營造,對場地進行符號化隱喻,來表達舊建筑的靈魂,使得整個景觀細部,充滿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民族風情因子的規劃設計應用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伴隨著人們不同生活習慣與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俗風情。這些民俗風情延續至今,也對地域的開發與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概念規劃中,應該重點對地域民俗文化因子進行挖掘和在景觀環境中表達。
4、社會特征因子
當今園林規劃與設計,風格與面貌己經同傳統古典園林有了千差萬別,其中園林作品所處社會時代不同,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當今園林建設己經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滿足廣大市民休閑游憩等各方面的社會需求,而不是服務一家之需。因此,現在的園林作品更多呈現出來的是開敞、外向的面貌,通過各種類型場地來滿足各類人群的社會需求。在發展的歷程中,其始終以保持公園社會公益性為前提,注意跟隨時代需要揚棄既有狀態和管理方法,運用更先進的技術方法和理念指導園林建設。
結語
綜上,優秀的風景園林作品基本都是在尊重地域特征的基礎之上建成,明顯地體現出了當地的自然環境與歷史背景等地域特征。進行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地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使風景園林的設計具有濃厚地域特色,這樣才能保證園林設計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吳卓鵬.淺談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0(27)
引言
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風景園林學科中,這種關系體現的尤為明顯。風景園林設計是一門運用自然因素特別是生態因素、社會因素來創建優美的、生態平衡的人類生活境域的學科。由于世界上各區域氣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風情和地域景觀。
不同的地域特征影響這一地域的方方面面,以地形地貌作為造園主要載體以植物材料作為造園的主要元素的園林景觀,與地域特征的關系更為密切。不同的地域條件形成了不同的風景園林類型。各地域的優秀園林作品都是在尊重地域基址的基礎上形成的,每一片地域的氣候、土質、人、動物、植物和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次次事件凝結為具有普遍意義和深刻穿透力的人文精神,一方土地上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狀態聚集濃縮成地域的風情特色。
地域特征簡述
某一地域范圍內存在顯著區別于其他地域的各種顯著事物、標志及表征,統稱為該地域的地域特征。以地理學相關理論為基礎.可具體細分為地域自然特征及地域人文特征兩大類。
1、地域自然特征
地質地貌
不同類型的巖石,表屢不斷被風化,從而形成了人類廈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土壤。地域的地質土壤情況,是決定地域自然景觀特征的一個重要園素。地貌,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內外動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多種多樣的外貌和形態。地球表面,一方面受地殼運動、巖裳活動、地震等內動力影響,另一方面.受氣鑌中的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動力影響.形成豐富的地貌類型。
(2)氣候氣象
地球外圈層的大氣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活躍的因素,滿足地球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其周年的變化,形成了地域常年的氣候氣象特征。
植被
植被是^居環境建設中一十需要高度重視的因子。由于植物是風景園林設計的主要語匯,是體現風景目林學科生態屬性的主要方面,是人居環境建設中活的園子,因此,地域植被特征對園韓作品影響特別大。
水文條件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和最重要的物質,人婁生活更是不能沒有水。自遠古以來,人類即自覺的擇水而居,濱水地帶幾千年來更是成為了人類高強度、高頻率活動的地帶。
2、地域人文特征
(1)歷史背景與遺跡
任何一片地域,都有其產生和發展變化的歷史。研究歷史背景.深^研究地域發展脈絡。了解地域人文特征的起源及變化情況。設計時,只有把對地塊的思考放在一個整體、宏觀的時空背景下,充分調查了解地域歷史背景,才會對地域
人文特征產生及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全面地了解,才能在設計中期及后期,有的放矢,論之有據。
(2)人文符號
人文符號是一項十分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形式。從古至今,人類為了表達自身的存在和思想,自覺或不自覺地創造了大量人的文符號。時至今日,符號更加承擔了信息傳播的功能,一個好的符號設計,會充分表達地域人文思想,在人們心里產生巨大共鳴。
民俗風情
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種原因,每個民族,經過若干年演變和發展,總會形成一些特有的傳統風俗習慣。這些習慣以一種相對穩定的形式出現,具有大規模的時空連續性、社會性、集體性、地域性等特征,主要通過語言文字及相關行為活動傳播及傳承后代。很大程度上給民族打上了特有標記,成為了十分有代表意義的地域入文特征形式。
社會特征
相對于歷史背景,該項更多的從社會現實功能角度來剖析地域人文特征。社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產物,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情況都有所不同,人對社會的現實需求、社會對人的規范,也在隨著時代
改變而改變,從而導致了地域人文特征呈現出社會性、時代性的一面。
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和應用
1、地域自然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1)地質地貌對風景園林規劃的影響表現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區有其獨特的地質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地質地貌,因此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時要特別考慮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例如江南風格的園林和北方的會有明顯的不同就只是這種情況。
(2)氣候的差異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別的重要原因 它影響到地域的水文條件 生物條件以及地形地貌 也造成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 從而極大地影響到地域園林風格的形成。中國古典園林中嶺南園林建筑占地面積較大 而且往往連宇成片 這是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而取得遮蔭的效果 同時也便于雨季的內部交通和防御臺風襲擊而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 充沛的陽光溫暖的氣候 晴朗的天空 使室外生活極為適宜 所以以托馬斯 丘奇為代表的加州學派就發展出了帶有露天木制平臺 游泳池 不規則種植區域和動態平面的 加州小花園 適合當地的氣候和人們的生活。
(3)植物是園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 并且受氣候的影響最大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著具有差異性的植物品種和植物群落 植物以其豐富的色彩 多樣的形態形成園林的主體景觀 也構成每一種園林類型的典型特色 優秀的風景園林師總是善于觀察和發掘鄉土植物之美 并把它們運用到園林設計中來 這也使得某一特定地點的設計作品注定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建筑可以遷移仿造 植物只有在其適應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生長良好。中國地大物博,氣候多樣,有更多的植物種質資源,使風景園林師有很好的條件利用豐富多樣的植物創造出適合于各種地域特色的景觀。東西南北中各區域正是因為不同的氣候,生長了多種多樣的植物種類,凸現了特色的地域特征。北方園林正是由于春華、夏綠、秋收、冬藏四季景觀的變化形成了特色的季相園林景致,我們應該發揚它,而不一定要把南方的椰子樹、棕櫚樹做成雕塑安放在北方城市的大街上。
2、地域人文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1)歷史背景與遺跡因子。歷史遺跡是人類在地域上活動和作用留下的種種印記。這些印記,直接反映長期以來人們與地域相互作用的過程,同樣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筆寶貴財富。在設計中,應該加以合理利用與保留,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舊有景觀結構與要素進行了新時代的演繹與新功能的表達,而不是隨意抹煞。
(2)人文符號因子。在后現代主義代表的眾多設計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文符號因子在設計中的應用。如1972年設計的富蘭克林紀念館,他將紀念館主體建筑置于地下,而把舊有故居建筑形式當作了符號來應用。在紅磚鋪砌的廣場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鋪裝圖案,用不銹鋼架子勾畫出了故居的建筑輪廓等手法,都是在通過景觀營造,對場地進行符號化隱喻,來表達舊建筑的靈魂,使得整個景觀細部,充滿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民俗風情因子。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伴隨著人們不同生活習慣與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俗風情。這些民俗風延續至今,也對地域的開發與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概念規劃,應該重點對地域民俗文化因子進行挖掘和在景觀環境中表達。
(4)社會特征因子。當今園林規劃與設計,風格與面貌己經同傳統古典園林有
了千差萬別,其中園林作品所處社會時代不同,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當今園林建設己經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滿足廣大市民休閑游憩等各方面的社會需求,而不是服務一家之需。因此,現在的園林作品更多呈現出來的是開敞、外向的面貌,通過各種類型場地來滿足各類人群的社會需求。在發展的歷程中,其始終以保持公園社會公益性為前提,注意跟隨時代需要揚棄既有狀態和管理方法,運用更先進的技術方法和理念指導園林建設。
三、結束語
地域特征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發生著變化,通過景觀設計的途徑,挖掘和創造屬于自己的土地,屬于自己的景觀特色。尊重歷史地段的傳統風貌的真實和完整,不拘泥于傳統,不強求歷史遺產為適應現代生活做出犧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適應設計,在盡量不改變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設施,提高環境和居住質量,將是每一個建設者和規劃設計師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2
風景園林建設作為現代城市景觀建設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城市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特征風景園林設計具有影響作用。本文從地域特征分析入手,對地域分析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應用進行分析,促進我國園林城市的逐步完善和發展。
1 地域特征分析
1.1 地域特征的構成要素
地域特征是某地區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2方面都存在著眾多與眾不同的特色標志。地域特征的構成要素主要分為地域性、整體性、人文性特征[1]。地域特征是某地區的基本標志,也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體現。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因素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融合。一旦其中一方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也會隨著變化,這種相互牽制的作用和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得到明顯體現。
1.2 地域特征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聯系
地域特征自然與人融合發展的重要體現,是自然界發展與人類社會發展相互平衡的重要形式。風景園林規劃是在地域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城市建設,同時也是繼承和發展地域特征的手段;從風景園林規劃的準則來看,園林設計以尊重為主,改造為輔[2],由此可見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具有引導輔助作用;地域文特征中包含多種豐富多彩的設計理念,是自然發展與歷史發展的綜合體現。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具有創新指導作用。
2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地域特征分析
2.1 自然環境特征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地域特征中自然因素分為自然環境因素和植被因素2方面。自然環境他也正中包括氣候特征、水文特征、地勢特征等方面[3],L景園林設計師設計時,注重把握這些因素獨立特征與聯系。例如: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是自然發展的最基礎性特征,不同的氣候特征使園林規劃設計的規模,植被等產生影響。例如:東北地區氣候以干燥為主,南方氣候以濕潤特征為主。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時依據地區氣候特征,選擇園林設計的建筑材料,園林內部植被種類;或者不同的地勢類型,比如:平原和盆地地區進行園林設計時,也會對園林設計中植被,構圖形式等產生影響,風景園林設計要達到設計效果,充分發揮園林設計的意義,充分結合自然因素,實現園林設計綜合性設計發展。
2.2 植物特征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植物是風景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因素的變化會對園林設計中植被的設計產生影響,植被種類自身也會對風景園林產生影響,園林設計師進行園林設計時,對植被的選擇不僅要從基礎性園林進行分析,注重不同植被之間的會產生不同的園林效果。例如:我國北方風景園林設計中通常將銀杏樹種植在主道兩側,秋季里,灑落一地的銀杏葉成為風景園林中一道亮麗的色彩,增添了風景園林的欣賞性色彩。此外,風景園林設計中園林設計中植被錯落有致的排列方式也會增添園林的美感。豐富現代園林建設創新性特征。
2.3 地域人文情懷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地域人文情懷包括歷史文化、傳統思想、民俗習慣等多種人文情懷,園林設計師進行園林設計過程中應當注重將這些地域人文情懷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融合在一起,園林設計景觀設計中蘊含大量“人”的因素,體現園林設計人文性色彩,例如:我國傳統園林建設中[4],通常會將“一雙,一對”的傳統理念作為園林設計的因素之一,這種地域人文情懷的體現充分體現了現代園林建設人文人文情懷色彩,增強了風景文化建設中人的因素特征,體現了園林建設的主要特征,也是防東方文化的重要體現。風景園林設計師進行園林設計時,注重將人文情懷與自然因素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風景園林設計與地域特征的完美融合。
3 結論
地域特征是當地自然特征與人文特征的雙重性體驗,對風景園林設計中地域特征的分析能夠引導設計師對園林設計中地域特征因素綜合分析,實現城市景觀建設綜合性發展,增強風景園林設計的人文情懷和地域特征,促進城市建設低碳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玲.中國漢傳佛教山地寺廟的環境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地域特征是風景園林規劃和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地域特征的園林規劃設計是中國古典園林、現代風景園林以及西方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地域特征在空間和時間上會不斷的發生變化,風景園林的設計師要去研究和發現變化,并分析和確定變化,最終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去創造和表現。忽略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使得景區眾景一面、城區千城一面,不會是一個好的設計,也降低了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及建設意義。
1 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一般有區域性、人文性、系統性三個基本特征。地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間,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綜合體。不同的地域反射著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別具一格的地域景觀。地域特征是指在某一個地域范圍之內存在的明顯區別于其他地域的標志、特征,包括歷史背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多個方面。
2 地域特征的內容
地域特征可細分為兩大類: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對地域特征相關內容的研究可以從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中分別進行。
2.1地域自然特征的主要內容。在多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作用下,地球自誕生之日起就不斷的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樣的自然特征,是氣象氣候、地質地貌、植被、水文與生命界有機組合的綜合反應,是一個自然綜合體。(1)氣象氣候。處于地球外圈層的大氣,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在滿足地球生物維持正常生命活動需要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氣候氣象特征。(2)地質地貌。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內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地球表面承受著來自于巖漿活動、地殼活動、地震等帶來的內力,同時承受著氣候中流水、冰川、風化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類型豐富的地貌特征。地質地貌往往關系著風景園林中植被的種植、亭臺樓閣的建造。(3)植被。植被是人居環境中的參與者,是人居環境建設過程中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環境因素。在風景園林的規劃和設計中,植被是主要的設計和規劃對象,是風景園林生態屬性的主要體現因素,是環境建設、風景園林建設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風景園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響是比較大的。(4)水文條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臨水而居是最常見的社會行為。在我國優秀的古典園林作品中,以山、水為自然屏障的規劃設計非常普遍。
2.2地域人文特征的主要內容。人文特征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以地理環境為基礎,通過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等積累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人文環境。人文特征是一個內容廣泛、含義豐富的概念,就其中所包含的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中應重點考慮的內容做簡單介紹。歷史遺跡與歷史背景。歷史背景的研究要深入到地域發展線索的梳理,了解人文特征的形成與變化。在風景園林的設計中,要在宏觀的整體的時空背景下思考地域,充分了解地域的歷史背景,使景區園林與歷史遺跡有更好的融合。受地理因素和的影響,每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傳統民俗,傳統的風俗習慣有著明顯的時空連續性、地域性、集體性等。在景區園林的規劃設計中,民俗風情及信仰的融入,使人們更容易接受景區,也利于民俗傳統和風情的具體體現和傳承。另外,人文符號、社會背景也是地域人文特征研究的主要內容。
3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地域特征
3.1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地域自然特征。氣候氣象、地質地貌、植被,水文條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錯綜復雜。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設計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項自然特征,綜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態保護、藝術價值等,依據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臺、堆山理水,加強山、水等天然風景與構建風景的完美融合,達到園藝設計中"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要求,更好的達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
3.2風景園林設計規劃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續地域的文脈,是現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設計流派,無論風格樣式有著怎樣的風貌,實質上都是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自然條件與社會需求共同決定的藝術形式,有著淵遠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術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風景園林規劃中,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歷史遺跡是歷史留給后人記載和反應人類歷史活動的寶貴印記,是人類在地域特征上的寶貴財富,在后人對歷史活動、歷史人物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在歷史的記載和傳承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要對歷史遺跡進行合理的利用,但這種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進景區的規劃建設中,以純自然的外部景觀創造出樸素脫俗的美景,并在景區中重現了歷史上的楊公堤、古上香水道、蘇小小墓等,重現的歷史遺跡與原風景園林相得益彰。在后現代主義的眾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號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比較有代表性的設計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處山體較陡、離湖面較近,并不適宜進行建筑,但如果能將此處建成用于篆刻愛好者聚會的山林別墅,園林的整體藝術性、實用性會有很大改觀,基于空間比較局促的現實,設計人員別出心裁的化不利為神奇,在山石之中鑿出了一個亭舍。庭園的整體布局,像極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構圖又與該處的功能完美融合,庭園的規劃布局在開合有度之中疏密錯落的安置景點,使得游覽路線也變得頓挫起伏。園區的石級、門坊、池、橋、洞等景區元素上的題刻生拙古樸,誠如刻章的刀法。將印章這一人文符號完美的融入園林的設計中,游園猶如在賞印,進園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號在景觀環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達。
以海寧市老01省道(海寧大道至觀潮大道)綠道工程方案為例,設計從城市功能和形象塑造入手,結合海寧的城市文化――即潮文化(延伸出人文潮、科技潮、體育潮,潮潮澎湃)、自然風貌的特征,將區域打造成體現鹽官古鎮風景旅游特色,增色海寧城市形象的生態景觀綠道。從而將綠道分成三段式來打造,突出海寧特色景觀綠道。深化以“潮”、“綠”、“憶”主題為核心的框架體系,強調海寧以文化和自然風光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
4 結束語
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在風景園林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觀賞價值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世界各地歷史、地理、人文、氣候等條件的不同,使不同的區域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和地域景觀,地域特征各具特色。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中,不同的地域特征往往造就不同類型的風景園林。縱觀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優秀風景園林作品,都體現了基于地域特征的規劃設計原則,在尊重不同區域地域特征的過程中,反應了各地域的人文歷史、社會屬性、自然環境等。
參考文獻
一、風景園林設計的幾點原則
從根本上堅持生態性原則以及地域性原則,同時還要堅持統一性原則與均衡性原則,還有景觀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生態性原則以及地域性原則指的是蒙圈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需要實現城市綠化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在通過使用植物本身存在的光合作用的基礎上實現城市空氣的精華,促使城市氣候得到有效的調節等。統一性原則與均衡性原則則指的是植物搭配需要具備足夠的統一性,同時還可以促使人們產生一定的遐想,將整個城市以及區域的整體特征表現出來等。景觀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則指的是在使用姿態不同的畫面的基礎上促使風景園林觀賞的價值得到明顯的提升,促使四季的美觀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風景園林設計的幾點植物配置以及規劃方法
(一)有機結合花草叢木的有效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在規劃以及配置景觀園林植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嚴格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有機的結合花、葉兩者之間的比例,做好綠葉配紅花比,不要在實際工作中選擇單調的綠葉、單調的紅花[1]。選擇合適的比例,促使植物配置的美觀功能彰顯出來。例如:常青樹需要按照相應的比例搭配映山紅,紅葉需要按照相應的比例搭配百合花,不僅如此,還要在實際工作中重點關注植物四季的不同變化,對于其存在的不同景色構成的景色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從根本上有效地結合花草叢木比例,還需要嚴格按照四季的氣候變化,堅持做到以下幾點:“春季可以觀百花、夏季可以享受蔭涼、秋季可以品嘗果品、冬季不樹木花草蕭條”,促使其風景園林設計效果逐漸提升[2]。
(二)多層次的搭配方法
如果在設計風景園林的過程中保持錯落有致的設計原則,那么就可以從根本上緩解人的視覺疲勞,在發揮上述效益的基礎上還可以促使其逐漸完成獨特景觀形狀的構建,進而從根本上體現地域的實際特色,反應其地域植物形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搭配不同顏色樹種,在上述的基礎上也可以實現高低錯落樹木的搭配,這樣一來就可以發揮以下效用:“紅綠相間”、“繽紛多彩”、“錯落有致”的搭配效果。舉例說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選擇交叉配置、錯落排列以下幾種類型的樹木:楓樹、檜柏、紅葉李、黃楊球,這種樹叢景觀可以直接對人造成視覺沖擊,感受大自然的美,緩解郁悶以及猶豫。
(三)美學藝術手法的有效使用
美學藝術手法的有效使用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美學藝術手法的對比以及襯托,在對比以及襯托的過程中,在不同的植物配置顏色和形態的基礎上是最為重要的[3]。在上述的基礎上促使人員感受顯著的協調感,同時還可以促使園林的觀賞價值得到顯著的提升。其中最為典型的對比就是綠葉配紅花,或者是按照需要設置高地錯落的樹木,促使其形成典型的對比,進而形成是絕視覺上的沖擊。同時實現動態跟均衡應用。例舉例說明:如果選擇楓樹、石楠等類型,那么其就比較適合在道路兩旁栽種。如果是柳樹、松樹這種類型,那么就比較適合栽種在空曠的部位。第二步是重視植物動態,其實質上指的是植物存在的四季變化,對其需要實現均衡的分布,因為一年四季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趨勢中,進而會導致不同效果植物的產生,這樣就可以以實現和諧的效果。第三步是有效的使用層次跟背景凸顯的方法,促使兩者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實現不同品種花的有效配置,那么在開花的季節,雖有不同,但是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四季皆有花開”的搭配效果[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配置以及規劃園林景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嚴格按照地域的實際風土人情特征以及實際的地理結構為基礎,同時還要促使植物四季不同變化得到結合,在上述的基礎上實現綜合分析。在園林景觀配置以及規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以及重視結合城市景觀用地面積情況。首要的工作就是實現植物生長習性的詳細了解同時還要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結合土壤氣候存在的實際特性,在分析特性的基礎上有陣的選取那部分最合適的植物來完成規劃以及布置,促使植物死亡跟植物遷移實現最大程序的避免。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園林植物涉及到的病蟲管理工作以及場地管理工作等,在上述的基礎上有利于風景園林跟人兩者之間實現有效的、和諧的發展,進而促使人們得到很好的視覺感受,促使其心情愉悅,心花怒放。
參考文獻
[1]李春嬌,賈培義,董麗.風景園林中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程序與方法[J].中國園林,2014,v.30;No.21701:93-99.
[2]李春嬌,賈培義,董麗.風景園林中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程序與方法[A].IFLA亞太區、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亞太區會議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下冊)[C].IFLA亞太區、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5.
引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城市化發展進程逐步加速,現代城市對于城市規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園建設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綠地可以有效緩解空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對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園也可以作為人們日常休息和娛樂的場所,林園景觀可供人們欣賞,使人們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園的建設有利于優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一、城市林園意境與風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單位土地面積人口壓力大,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緊張,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間時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課題,城市林園建設不是簡單的種植花草,擺設桌凳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們在有限的空間上看到無限的風光,得到最大的樂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優化城市生態的作用。現代城市的林園建設,對其的要求可以說是功能性要大于觀賞性,林園要起到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將其功能性和審美性結合,如何在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同時構造起良好的人文環境,怎樣才能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健康舒適呢?就需要我們科學的計劃和合理的設計。
二、現代林園風格的設計分析
(一)從生態節能角度入手的林園風格設計
現代園林建設工作的重心是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林園空間的科學分割可以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劃分植物生長空間,實現林園的環保性和審美性以及科學性。在林園的草木種植工作中,最好選擇本土生長的植物,以免引進外來物種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不能為了追求林園的觀賞效果,盲目的引進外來物種,因為沒有天敵,很多外來物種是會對本地生態穩定造成破壞的,比如滇池為了達到觀賞效果引進水葫蘆,結果水葫蘆瘋長,阻隔了水體和空氣的接觸,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個滇池水質下降,哈爾濱在園林建設中就選擇了本土的丁香,哈爾濱丁香之城的美譽得以廣為流傳,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長期發展選擇和淘汰的產物,種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動城市綠化的同時促進城市經濟文化建設。
城市的土地資源比較緊張,一般情況下,為了節省土地,城市林園建設一般以小型林園為主,立體化的綠化林園是不錯的選擇,它即節省了土地使用面積又能提高城市的綠化面積,大大提高了單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長期長,利用這一特點,可以保持立體綠化的長期性,同時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綠棚、護欄、路燈、墻柱、涼亭等,可以建設出形態各異風格多樣的綠化景觀,還可以將林園的空間進行合理分隔,立體的綠化景觀也可以更好的達到優化城市環境的目的。
(二)從文化工作建設角度入手的園林風格設計
為了順應城市化潮流的發展,現代城市的林園建設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設主題或是城市將來的發展方向,園林的主題設計也是現代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城市園林的建設有在原有場地中改造建設和選擇新的地址建設兩種,但無論是哪種,都要先選擇一個符合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題,由此為中心開展園林設計建設工作。園林的設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將城市的發展歷史、城市環境、建筑風格作為設計背景,結和當地的地理形態氣候特點進行設計。
如果是在原有的場地中進行改造和建設,在工作開始之前,相關人員要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對原有的建筑進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點和風格,思考怎樣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加上適當的元素讓其順應城市發展,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經久不衰的,在園林的設計中,文化建設是其重要的建設環節,文化建設對城市居民的素質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從互動性的角度入手的園林風格設計
城市園林的建設應該將促進林園景觀和林園的觀景人和諧相處作為發展目標,城市園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以外,還應該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是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處,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腳步,感受自然的舒適,讓人們投入自然的懷抱,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覺。所以在林園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該將景和觀相互結合,重視景色和觀賞者之間的互動。有研究表明,人們希望林園建設中有更多有趣靈活的設施,這一方面,有一些設計者在林園景觀中加入各種立體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觀等,也有加入水來增強林園景觀的靈動性,有些依山建設的林園景觀在山間的溝谷上建起吊橋,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橋等,由此來增加人們與林園景觀的娛樂互動效果。
三、現代林園的意境設計分析
(一)林園的形態意境
事物的形態是事物通過眼球和人腦的作用最先給人的映像,事物形態通過人腦的處理和人的思維梳理后,讓人長生審美興趣,因個人的經歷和文化程度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審美享受,城市林園景觀形態也是林園最直接的表現,以小見大、個體美、群體美是城市林園形境美的核心表現,林園的建設是對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園空間內將自然之景適當的植入,表現出自然風光的大小層次之變,人們在小小的林園空間內體會到山林深處的意境。
中國傳統的園林講究對稱,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園內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時要和諧一體,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態特點,園林中的植物在給觀賞者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會激發人們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學的排列種植,植物配置對園林整體構造的和諧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林園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種程度上會給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藍色會讓人平靜,紅色會讓人興奮,是熱烈的象征,白色代表著純潔,綠色象征著生機和希望。色彩所營造的意境會讓觀賞的人在觀賞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綠色無疑是大多林園的主色調,植物伴隨著季節的變換,傳遞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變化也給予了觀賞者不同的情感體驗。
(三)林園的氛圍意境
植物所散發出的氣味也會給予人們不一樣的體驗,林園的香味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不同的,一場春雨過后,春風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機,夏夜的荷塘邊上,蛙鳴漸漸,中秋時節的桂花香氣馥郁,你是否能嘗到桂花酒四溢的濃香,冬季的紅梅傲雪,那點點清冽在寒風中依舊醉人。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林園的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代園林的設計要滿足生態建設的要求,也要能夠滿足現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園林的風格意境設計是園林建設成敗的核心,打造出觀賞性、娛樂性、和功能性為一體的現代園林時我們共同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李嵐. 當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風格的多樣性與差異性[J]. 中國園林,2002,05:92-95.
[2]孫勇.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比較研究[J]. 大眾文藝,2012,12:61-62.
[3]矯克華. 現代景觀設計的中國精神文化體現[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S2:190-193.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植物景觀的功能
任何規模的綠地植物景觀設計,無論庭院或城市公園綠地,都是為人類創造福祉,減少熱島效應,提供野生動物避難所,為植物、動物、微生物提供需要的棲息地聯動空間,促進環境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植物景觀對于城市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生態功能、保健功能、社會功能等。
(一)植物景觀的生態功能
擁有穩定生態性的植物景觀對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保護的優勢和功能,集中體現在調節小氣候、改善環境質量、提高景觀美感和相對降低后期養護難度這幾個方面。對氣候的調節可以緩解城市的熱島、干島效應,減少居民由于干熱環境所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帶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舒適度和生活質量的效益,在城市這一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具有特殊的和重要的意義;林綠化植物自身的固碳能力就可以將城市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吸收轉化為氧氣。有些園林植物還具有吸收有害氣體的作用,可吸收城市中 SO2、NO、CL、HF、NH3、Hg、Pb 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氣體;運用生態學的相關理論進行植物景觀設計,可以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建立一個良性的植物群落。使群落內的每一種植物都可以相互依存、健康的生長,便可以減小植物群落對人類干預的依賴度。從而達到降低建成后后期養護的難度,節約改善城市環境的成本。
(二)植物景觀的保健功能
在城市環境中多用綠色材料、自然材料,減少使用人工材料可以增強幸福感。植物景觀的保健功能集中體現在:第一,激勵鍛煉,有利于散步的環境可以減輕壓力。第二。積極的引導,自然的植物、水景,以及與植物相關的活動可以給人積極的引導。第三,避免外界干擾,城市噪音、煙塵、人造光源應盡量減少,因為自然的光線、聲音是花園中的積極要素,對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三)植物景觀的社會功能
城市植物景觀的游憩功能早已被絕大多數所認識。當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更加需要在自身居住的城市中,有一處離自己的居住地很近的,用來放松自己的身心、緩解生活壓力的植物景觀。優美的植物景設計觀可以通過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可以情與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聯想來創造美得意境,寄托感情。總而言之,城市中豐富的植物景觀可以滿足久居城市的人們對自然美的向往之情。同樣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行動不便的老師更加需要一處可以方便到達的休閑娛樂場所。
二、風景園林植物景觀規劃工作程序
(一)確定規劃目標
無論從事社會實踐工作還是科學研究工作,首先要搞清楚第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進行這項工作。在植物景觀規劃工作當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首先要確定的就是工作的目標。因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每一個城市的自身情況和條件各有不同,要針對城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來確定工作的方向。只有確立了能夠解決規劃對象問題的規劃目標,才能指導后續工作在正確的方向上開展。
(二)適宜性分析
適宜性分析可以被定義為:某一特定地塊的土地對某一特定的使用方式的適宜的程度的分析。本文所涉及的適宜性分析要在兩個層面上進行。首先,要對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城市生活型進行分析,以便制定規劃策略。這也是對適宜性分析對象的一次拓展,將政策、發展策略也納入到適宜性分析的范圍。其次,就是要對規劃范圍內的綠地進行適宜性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規劃內容。
當然,能夠完成適宜性分析工作的前提條件就是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現場的實地調查。對于一個城市的自然地理環境和風土條件, 要通過深入地調查研究, 才能認識充分, 體會深刻。由于城市植物景觀規劃是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補充和完善,對城市現有的規劃成果是必須要認真解讀的。同時,對城市規劃范圍場地的各種生態因子也要全面的收集,人文因子的收集分析工作在過去往往不夠重視,但在植物景觀規劃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全面收集各種影響因素時,也要主要取舍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現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三)制定規劃策略
在經過規劃目標的確定和適宜性分析,就能夠以前兩階段的工作為依據制定規劃策略。規劃策略是確定城市植物景觀規劃的總體布局,明確要以什么樣的方式解決問題。通俗的講第一步提出問題,第二步分析問題,第三步就是回答將要以怎樣的方式解決問題。規劃策略的制定完成也就標志著解決問題的方案已經初步形成。
(四)制定規劃方案
在規劃策略制定完成后,就需要制定具體的規劃方案,對規劃策略進行貫徹和執行。由于城市植物景觀規劃是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必須有準確和可實施的具體執行計劃。本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使植物景觀規劃得以實施,而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規劃,要讓其成為一個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只要這樣才能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城市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一)植物景觀設計方法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通常分為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和施工設計兩個不同的階段。初步設計(詳細設計)需要繪制出種植設計平面圖,圖紙上應明確標注出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及非林下草坪等不同的種植類別,重點表示其位置和范圍。應編制出初步設計苗木表,表示出植物的中文名稱、拉丁學名、種類、胸徑、冠幅、樹高等,統計種植技術指標。圖紙繪制常用比例為1:300~1:1000。施工圖設計應滿足施工安裝及植物種植需要、滿足設備材料采購、非標準設備制作和施工需要、滿足編制工程預算的需要。設計文件一般包括設計說明和圖紙,種植施工設計圖紙常用比例1:500~1:1000,局部節點施工圖設計可采用比例為 1:300。城市植物景觀規劃首先也要遵循先調查分析的原則。基本規劃方式也是三段式的規劃模式“現狀調查―問題分析―規劃方案”。在每一階段的工作中采取植物景觀的方法。特別要注意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銜接。
(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當由計算機地理制圖和計算機圖像處理產生了地理信息系統(簡稱 GIS),地理信息系統就不再是純粹的計算機地理制圖系統或純粹的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并也再不是此兩者功能的簡單加和,地理空間數據的儲存、檢索、制圖和顯示功能越來越完善,它有了更廣闊的應用領域和更深層次的用途。
在城市植物景觀規劃的過程中,運用GIS系統可以進行快速、準確的現狀分析,掌握城市綜合現狀,為規劃設計提供設計依據。
(三)植物景觀單元的結構
植物景觀單元是模塊化的思想體現,將具有不同特點的景觀環境與不同的植物群落組合配置在一起,構成一個景觀單元。而且植物群落組合是由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所組成的,這一植物群落組合的核心是一個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群落組合內的其他群落是圍繞這一核心而展開建設。而且特色植物群落與環境也是要有一定的匹配度,組合內的其他基調植物群落要擁有更高的生態穩定性,使植物景觀單元可持續的發展和演替。
(四)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可視化
目前在種類繁多的設計軟件當中,建模和渲染功能的軟件很少有為以植物景觀為主的場景建模提供幫助。現階段植物景觀設計最主要的應用軟件是 CAD、photoshop 這一類傳統軟件。CAD 軟件雖然在最終設計成果遞交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初期設計初步方案階段的展示上不直觀,運用 Photoshop 軟件制作的方案展示效果圖不是非常令人滿意。目前在建模軟件的模型庫當中存在的植物模型主要是為了美化硬質設計和增加場景真實度而存在的。但這一狀況可能會在不遠的未來得到改善。
結語
風景園林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植物造景又在風景園林建設中頗為重要, 應當重視和加強植物造景的管理,合理運用適當的植物造景方法,達到美化環境、給人們帶來視覺美感的目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