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12:34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高血壓指導建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220例,女20例;年齡最小的54歲,年齡最大的82歲;通過現代醫學檢查,排除癥狀性高血壓,I期高血壓40例,Ⅱ期高血壓120例,Ⅲ期高血壓80例。
1.2 方法: 針對入院后不同病癥的患者,醫生指導服用適宜降壓藥控制血壓,同時配合中醫的內科護理(一般護理、健康指導、心理護理、藥物護理及運動指導)及辨證護理。
1.3 判定標準: 血壓恢復正常,或者是血壓雖未降到正常狀態,但臨床癥狀明顯消除,病情明顯好轉;其他者為無效。
2 結果
通過悉心治療和護理,240例患者中,無效6例,占到2.5% ; 234例病情好轉,有效率為97.5%。
3 內科一般護理
3.1 一般護理: 從中醫學角度來說,人與自然界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而高血壓患者因為肝陽上亢而導致頭痛、眩暈,腎精不足或者嚴重耳鳴,因此治療及康復期間的環境和起居條件直接關系到治療的療效。所以,應將高血壓患者置于室內空氣清新、環境安靜、整潔,床單保持清潔、舒適的環境內。室內光線宜保持柔和;室溫宜控制在大約l8~20℃?;颊咭伺P床休息,閉目養神,切忌大幅度移動身體及下蹲,下床或入廁時需要陪護人員攙扶。沐浴時宜用溫水,避免溫度過高,應適當控制時間,避免意外發生。醫護人員應隨時對患者眩暈、頭痛的發作時間、程度、性質,并發性癥狀及血壓、脈搏的變化進行記錄,病人做各種檢查時應陪護。
3.2 運動護理: 超重和肥胖是引發高血壓病的主要因素。應鼓勵患者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快步走、太極拳、健美操、慢跑、氣功等,每日運動達到輕至中度的強度,并認真記錄。本組病例表明,中等強度(相當于每天散步40~50min)而有規律的運動,可使血壓降低大約9%。但引以注意的是血壓超過220/110mmHg的患者,應注意休息,禁止活動。運動場所光線要充足,無障礙物,地面無水漬,防滑等。病人活動時發生頭暈、耳鳴、眼花、血壓升高、脈搏增快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
3.3 藥物護理: 叮囑患者按醫囑服藥,中藥湯劑宜溫服。大多數病人需長期服藥,相當多病人要終生服藥,故應采用較簡單的服藥方法。如服用長效降壓藥或緩解或控釋降壓藥。控釋片不能嚼服或分半服。若患者出現低血鉀、低血鈉,應及時告知醫師,頭痛、面色潮紅一般1—2周后可自行消失。應嚴格避免直立性低血壓。
3.4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非偶然性的做好與患者的交流,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情感溝通,允許患者發泄心中不滿,鼓勵患者傾訴出焦慮及煩躁的原因,護理人員應理解并尊重患者,講明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疏導患者的心理應激,調整心態,消除焦慮和易怒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建立健康行為模式,使其正確對待疾病,增強治療信心[1]。可以每天播放一些患者喜歡的輕音樂,每天2次,每次60min,以解脫病人患病產生的壓力,調整其心態,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達到降壓的效果;根據患者的愛好及文化素養,培養患者的愉悅心理狀態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消除對疾病的恐懼。
3.5 定期檢查與就診: 長期高血壓者易導致腎功能減退,應指導患者定期檢查腎功能和尿常規。高血壓病者若血壓急劇升高,伴隨有眩暈、頭痛、心悸等癥狀時應使其全身放松,靜臥休息,立即叮囑其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口服其它降壓藥,癥狀稍緩后立即到醫院就診。如出現心前區疼痛或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夜尿增多或少尿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2]。
另外,飲食護理需根據發病的不同原因來控制和引導。
4 辯證施護
4.1 肝陽偏亢
4.1.1 癥狀:眩暈耳鳴,頭痛且脹,煩勞和惱怒會導致頭暈頭痛加劇,面色潮紅,急躁宜怒、多寐多夢、口苦,舌質紅苔黃脈眩。
4.1.2 護理:①加強心理護理,切忌因情緒波動加重頭暈目眩。②病房保持清涼通風,安靜整潔。③飲食宜清淡、低鹽素食,多吃蔬菜、瓜果。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馬蘭頭涼拌菜,常食綠豆湯、薺菜湯等。遠離肥甘厚味的食品,戒煙酒。戒辛辣上火刺激類食物[3]。④針刺風池、太沖、合谷或肝腧、三陰交等穴位,來緩解眩暈。⑤眩暈嚴重時,將患者扶臥休息。⑥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給緩泄劑。
4.2 氣血虧虛
4.2.1 癥狀: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少華而萎黃,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神倦懶言。納呆、舌質淡,脈細弱。
4.2.2 護理:①保持病房安靜、溫暖,切忌大幅度移動身體或床位。②病重者,以臥床休息為主,閉目養神。③飲食宜少食多餐,進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豬肝、魚、瘦肉等,還可飲用鱉甲湯、田雞黃芹湯、核桃仁、荸薺、芝麻糊桃泥等[3]。③針灸常用穴位有氣海、三陰交、足三里、百會、脾俞等穴,捏脊療法,改善脾胃功能,增進患者食欲補氣養血。
4.3 腎精不足
4.3.1 癥狀眩暈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軟、遺精耳嗚,偏陰虛者兼見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細數;偏陽需者兼見四肢不溫,形寒怯冷,舌質淡,脈沉細弱。
4.3.2 護理:①根據癥型安排病床,陽虛者宜住溫暖處,陽光充足,避免風寒;陰虛者應注意室內清涼通風,光線不宜過強,保持安靜。②保持睡眠充足,失眠時可針刺神門,內關或口服鎮靜劑。③中藥早晚溫服,若眩暈定時發作,可在發作前1h服藥,能緩解癥狀。若伴有嘔吐,可將藥液濃縮,少量多次頻服。必要時用鼻飼給藥。④飲食以營養豐富,易消化,有補益作用的食物為主。如黑芝麻、紅棗、山藥、甲魚等;陰虛患者忌食羊肉、辛辣,多食滋陰之品,陽虛者忌食生冷。⑤針刺腎俞、肝俞,三陰交、脾俞、百會,也可耳穴埋針,療效均可。
4.4 痰濁中阻型
4.4.1 癥見眩暈頭重,胸悶腹脹,惡心嘔吐,納差多寐,舌質白膩,與脈濡滑。
4.4.2 護理:①臥床休息,避免旋轉彎腰動作。痰濕較盛的患者應居住在通風、干燥,濕度宜控制在5O%~6O%。②觀察患者眩暈及嘔吐情況,并做好病情記錄,及時通知醫生。③飲食應清淡,低鹽(每天最多不超過6g)、低脂(忌食油膩甜粘、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雞肉、鴨肉等),少食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蛋黃等。④患者嘔吐時,以側臥為宜,中藥宜少量多次溫服,并配合針刺中脘、內關、足三里等穴位,以止吐定眩暈。⑤針刺中脘、豐隆、內關、風池。如眩暈嚴重,不省人事者,加針刺人中穴。
本組研究表明,高血壓治療中施行中醫護理,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廣和應用。參考文獻
高血壓主要是收縮壓或是舒張壓升高,多指收縮壓超過140 mmHg,舒張壓超過90 mmHg[1]。通常,高血壓的發生會使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受到嚴重損害,患者的心臟功能、腦功能、腎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且逐漸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傳統控制高血壓的方法多是采用西藥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效果不甚明顯[2]。本文探討了中醫預防保健指導對高血壓控制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為期一年的時間里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壓患者。其中,觀察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42歲~76歲,平均年齡為(58.32±1.8)歲。本組患者中,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為(6.58±2.6)年。對照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43~77歲,平均年齡為(59.32±1.9)歲。本組患者中,病程2年~11年,平均病程為(6.58±2.4)年。鑒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資料等方面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緩釋劑進行治療,10 mg/次,2次/d[3]。連續用藥2個月。
1.2.2觀察組治療方法 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指導的方法進行干預治療。具體干預方法如下:
1.2.2.1引導患者進行自我保健 在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醫護人員要鼓勵患者進行自我保健。例如可以安排有益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壓平穩的活動,鼓勵患者通過聽音樂、釣魚、養花草的方式陶冶情操。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按摩保健,用食指、中指按摩前額,用手掌對太陽穴進行按摩,將手指分開作梳頭活動等,每次持續5~10 min。
1.2.2.2采用食療方法進行治療 傳統中醫食療方法可以有助于平衡陰陽、幫助患者調和氣血。為了有效控制血壓,可以選用以下食療方法:①選取500 g芹菜,用水煎服[4]。為有效調節其口感,可以加入適量白糖,代替日常茶水飲用。也可以取250 g芹菜加入10枚紅棗,以水煎服。②選30~40 g左右的山楂,取100 g粳米,10 g砂糖。將山楂放入砂鍋中,用水煎成濃汁,之后把殘渣去掉,把粳米放入濃汁中,加入砂糖煮粥食用。每次食用2次,可做加餐,但宜飯后食用。連用7~10 d,即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舒張壓及收縮壓情況進行記錄并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對比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通過卡方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其舒張壓為(96.8±2.6)mmHg,收縮壓為(157.1±3.7)mmHg。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其舒張壓為(97.6±2.4)mmHg,收縮壓為(161.2±3.3)mmHg。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和收縮壓沒有明顯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為(78.9±2.4)mmHg,收縮壓為(112.0±3.2)mmHg。對照組患者舒張壓為(88.6±3.1)mmHg,收縮壓為(121.8±2.9)mmHg。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差異明顯,P
3討論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指導對患者進行干預,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常規的西藥治療方法對于高血壓的控制有限,且長期服用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副作用,而采用中醫預防保健的方式加強對患者進行干預,可以使患者在相對安全、放心的情況下達到有效控制血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登,王志泉,曹海濤,等.社區高血壓中醫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1751-1753.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26-02
腦出血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稱為再發腦出血,其預后差,致殘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首次腦出血[1]。本文通過對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療好轉出院的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132例進行行為調查,了解高血壓腦出血病人的日常行為,探討行為指導在再發腦出血中的預防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療好轉出院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32例,其中男80例,女52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6歲,全部病例經頭顱CT證實并行手術治療,術后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以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身體鍛煉情況、心理壓力、疾病認知程度、服藥依從性以及血壓監測等內容,統計分析132例患者中有各種不良行為所占的百分數。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行為指導,出院后每月隨訪一次,加強指導并了解健康情況,統計再發腦出血的發生率。
2 結果
13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行為調查見表1。其中,吸煙定義為每天至少吸1支煙,≥6個月者,但不一定為連續的6個月;過量飲酒指每日飲白酒≥100ml,且每周飲酒在4次以上;生活工作壓力很大以是否影響日常生活為度。
3 討論
3.1 再發腦出血發病率高,致殘率及死亡率更高,減少再發腦出血的關鍵是平穩控制血壓[1,2]。高血壓患者要保持穩定理想的血壓除合理制定藥物降壓方案外,非藥物治療也是防治高血壓的關鍵。由于國人對高血壓危害的認知程度低,加上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血壓的控制往往不理想,本組調查中過咸飲食者高達76.5%,高脂飲食者64.4%,而堅持規律服藥者只占27.3,定期監測血壓者更少,只有22.7%。因此,有必要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行為指導,尤其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進行行為指導有助于減少再發腦出血的發生,本組患者經過行為指導,隨訪一年中只有4例患者出現再發腦出血,占3.0%,低于文獻報道的5.4%[3]。
3.2 根據調查情況對不同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行為指導計劃,并在出院后跟蹤指導:①高鈉飲食與血壓呈明顯正相關系,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g為宜。指導高血壓患者嚴格限制鈉鹽攝入,首先要減少烹調用調料,其次少食各種腌制品。鉀具有促進尿鈉排泄、抑制腎素釋放、舒張血管、減少血栓素產生等作用;鈣與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有關,當鈣攝入增加時,促進鈉的排泄可以降低血壓;鎂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與其降低血管緊張性和收縮性,減少胞內鈣含量以及促進血管舒張有關。建議高血壓患者適當增加鉀、鈣、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鉀的最好來源,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的食物有扁豆、冬菇、竹筍、紫菜、赤豆等;奶及奶制品是鈣的主要來源,蝦皮、海帶、發菜、芝麻醬等含鈣量特別高;含鎂豐富的食物有苔菜、蕎麥、木耳、綠莧菜、大麥等[4,5]。②油膩食物對血壓控制不利,提倡多吃魚、雞、兔、牛肉,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及防止血栓的作用;膳食膽固醇與收縮壓的變化呈正相關系,建議少食動物內臟、腦髓、蛋黃、肥肉、奶油點心、動物脂肪等。③戒煙、限制飲酒。④增加體力活動: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發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建議患者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運動的時間??蛇x擇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舞蹈等項目,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周3-4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6]。⑤精神緊張、壓力大的職業人群血壓較高。要保持平靜的心境,避免過度焦慮、悲傷、興奮等。⑥用藥指導:堅持按醫囑服藥,定期監測血壓,定期復診,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切勿自行停藥。
4 結論
預防高血壓腦出血再發的關鍵是控制血壓。我們發現通過行為指導,使病人逐步改變不良行為及飲食習慣,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嚴格控制血壓,可以減少再發腦出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呂秀玉,尹運佳.再發腦出血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哈爾濱醫藥,2006,26(5):8-10
[2] 葛霞.再發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07,1(3):29
[3] Bac HG,Jeong DS,Doh JW,et al.Recurrence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 rebral hemorrhage[J].Cerebrovasc Dis,1999,9:102-108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并伴有動脈、心臟、腎臟、腦等重要器官病理改變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性高血壓是指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血壓持續或非同日三次以上超過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的疾病。正常血壓標準:舒張壓為60~89mmHg,收縮壓為90~139mmHg。
一、護理評估
1.病因。一部分是由老年前期高血壓延期而立,表現為混合性高血壓,大部分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
2.患者身體狀況。(1)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多見,即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2)血壓波動性大,收縮壓比年輕人高血壓更明顯,冬季血壓比夏季高。(3)并發癥多且嚴重,我國患者腦血管并發癥較為多見,死亡原因以腦出血占首位。(4)伴有多種疾病,老年高血壓往往與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共存。
3.輔助檢查。(1)尿液檢查:可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2)心電圖:可出現左心室肥大或伴勞損。
4.藥物治療與療效評定。(1)藥物治療:臨床上常使用6類藥物治療老年高血壓,包括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2)療效評定:①治愈。血壓降至正常水平,保持在140/90mmHg以內,未發現有明顯的靶器官損害;②有效。血壓雖然下降明顯,但仍未降至正常水平,靶器官損害和/或影響預后的癥狀得到一定緩解;③無效。治療后血壓并無明顯改善,病情也無改善。
5.與受測者自身相關的因素。(1)測量前休息時間的長短。專家建議,測量前最少休息5min。(2)心理因素。情緒變化可使血壓有不同程度的增高。(3)季節變化。冬季血壓會升高,夏季血壓會下降,因為冬天皮膚、血管收縮,夏天皮膚、血管擴張。(4)環境因素。鬧市區的居民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于安靜的偏僻山村。
二、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
頭痛:與血壓升高有關;活動無耐力:與頭痛不適有關;有受傷的危險:與頭暈,急性低血壓反應有關;執行治療方案無效:與缺乏低鹽飲食、藥物、活動計劃及并發癥的相關知識有關。
三、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主要特征
1.自覺癥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發病后并未感到有明顯癥狀,一般只有輕微感覺,因此,臨床表現不典型。
2.心理特點。老年高血壓患者容易感到焦躁、緊張,情緒不穩定,這些不良因素會導致血壓上升。
3.認識不足。據調查,76%的患者對原發性高血壓缺乏正確的認識,不知道高血壓的相關誘因及高血壓的主要危害。很多患者片面地認為這只是一種慢性疾病,未做好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
四、護理措施
1.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控制飲食,建議攝入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熱能食物,以植物油為主,少吃或不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鉀、鈣攝入,多攝入富含鉀元素的食物以及新鮮的蔬果、乳制品。建議患者每天鈉鹽的攝入量控制在2.48g以內,忌飲咖啡、濃茶、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建議老年人乙醇每日的限制量為:男性
2.適當運動。指導患者加強體育鍛煉,控制體重,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包括散步、太極、氣功、跳舞、音樂療法等。
3.病情監測。指導患者測量血壓時,應分時段多次測量,為盡量減少誤差,應將測量部位固定,一般選右上臂作為測量部位。注意在患者吸煙、喝酒后不宜馬上測量血壓,在參與劇烈運動后休息半小時后再進行測量。另外注意,連接袖帶的橡皮管不能彎曲,避免測量值不準確。
4.藥物護理。這是當前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均衰退,因此,降壓藥要盡量采用口服方式。降壓治療要循序漸進,避免血壓驟降而引起心腦腎供血不足。若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在勞累、情緒激動時,極易引起高血壓急癥,包括高血壓胞病與高血壓危象,嚴重威脅著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要叮囑患者必須遵醫囑堅持長期正確用藥,了解治療藥物的適應癥及相關不良反應,一旦感到有不良反應時要立即就醫,及時調整用藥。另外,叮囑老年患者服藥后在坐起、站起前,動作要緩慢。
5.心理護理。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種疾病,心理比較脆弱,容易感到悲觀、消極。因此,護理人員要多和他們交流,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引導他們保持平和的心態,防止情緒激動或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
五、健康護理
《建議》提出,清晨血壓的定義,是指清晨醒后1小時內、服藥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或動態血壓記錄的起床后2小時或早晨6:00~10:00間血壓。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清晨血壓是管控全天24小時血壓的風向標。
由于家庭血壓監測可以經常甚至每天進行,家庭血壓監測獲得了《建議》的優先推薦,成為觀察降壓治療過程中血壓控制情況的最佳方法。
《建議》給出的家庭血壓測量方法:(1)應在起床后0.5~1.0小時內進行,通常在6:00~10:00之間;(2)應盡可能在服藥前、早飯前測量血壓;(3)測壓前應排空膀胱,并盡可能采取坐位。
為探討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異常、SUA升高的關系,我們開展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SUA關系臨床研究,為高血壓病中醫辨證論治提供客觀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北海市中醫院心內科住院及門診就診的北海籍或在北海居住>10年高血壓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4例,女126例,年齡41~80歲。選同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人員50例作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0~80歲。高血壓病各證型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診斷標準 高血壓病診斷參照《心血管治療指南和建議》[1]標準。血脂異常診斷標準以《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確立的標 準[2]:TC>5.72 mmol/L,TG>1.7 mmol/L,HDL-C3.64 mmol/L。尿酸升高按國際高尿酸血癥(HUA)定義標準[3]:SUA男>420 umol/L,女>357 umol/L。中醫辨證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為依據。將高血壓病分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肝火亢盛、陰陽兩虛4個證型。
1.3納入標準 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年齡40~80歲,并排除合并糖尿病、甲狀患者。
1.4方法 由3名中醫主治醫師對每例高血壓病患者采集病史并記錄,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分別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并由副主任醫師審核確定證型。患者禁食12 h后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5 mL,用美國德靈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TC、LDL-C、HDL-C、TG 、SUA。健康體檢者50例按同樣方法檢測血脂、SUA。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各組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
2.1高血壓病各證型分布分布,見表1。
2.2高血壓病各證型血脂、SUA異常情況 200例高血壓病血脂異常152例,占總數76%,TC升高141例、LDL-C升高74例、TG升高58例、HDL-C降低4例;SUA升高76例,占總數38%。各證型患者血脂、SUA異常率比較,見表1。
2.3高血壓病各證型血脂、SUA水平比較,見表2。
2.4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血尿酸的關系 本結果高血壓病各證型組、對照組血脂、SUA異常率比較;TC、TG、LDL-C、UA水平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或顯著差異(P
3討論
目前中國高血壓人群已高達2億;>18歲居民血脂異常率為18.6%[5];HUA約占總人口的10%[6]。本研究200例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率高達76%、SUA升高為38%,明顯高于對照組及我國普通人群,表明高血壓患者易并發血脂異常及HUA。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高血壓常與高脂血癥、HUA心血管危險因素并存、互相影響[5-6]。因此,對于高血壓治療,要同時控制高血脂、HUA。與文獻報道[7]相比,本組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率、血脂水平也較高,考慮與本地區為沿海城市,人們進食較多高膽固醇、高嘌呤海鮮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血脂、SUA升高與痰濕壅盛關系較大。表明痰濕壅盛是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的主要病機。中醫學古籍中雖無"血脂異常"之病名,但其關于“脂”“膏”的論述與現代醫學的“血脂異常”非常相似。古人認為,本病多發生于“肥貴人”,乃“膏粱之疾”?!端貑?異法方宜論》云:“西方者……其民華食而脂肥。”這意味著本病的發生與肥胖、過食肥甘厚膩密切相關。素體脾虛或過食肥甘厚膩有礙脾之運化,脾之運化失常,則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變為痰濁。因此,痰濕內阻是血脂異常的基本病機[8]?,F代大量醫學臨床與實驗研究已證實了高脂血癥為血中之痰濁.。
《金匱要略》有:“盛人脈澀小,……歷節疼,不可屈伸”的論述則闡述了肥胖脾虛濕盛體質易發痛風之病機?,F代學者認為高尿酸血癥也是代謝紊亂所致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而使過多的尿酸停于體內形成有害之物,與“濁”相似[10]。
總之,本研究結果對高血壓病中醫辨證論治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潤霖,吳寧,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療指南和建議[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60.
[2]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172.
[3]心血管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癥診治專家共識專家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0,10(4):253-256.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趙文華,張堅,由悅,等.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血脂異常流行特點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5):306-309.
[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1-30.
ABPM相關問題
ABPM的一般概念
ABPM是指患者配戴動態血壓監測儀進行連續24 h記錄所測量的血壓。測量的數值包括收縮壓、舒張壓、24 h平均動脈壓、心率、日問平均血壓、夜間平均血壓、每小時平均血壓、血壓負荷以及夜間血壓較日問血壓平均下降的百分數等。ABPM在臨床上可用于了解血壓晝夜節律,檢測其晨峰現象及變異性,評估血壓升重程度,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
進行ABPM的注意事項
所使用的檢測儀應符合國際標準如英國高血壓學會(BHS)、美國醫療器械檢測協會(AAMI)或歐洲高血壓學會(ESH)的驗證標準。ABPM在佩戴設備時需要按照規范操作,注意袖帶位置與松緊度等。日問測量間隔以20~30分鐘為宜,夜間測量間隔可適當延長以免影響患者睡眠。血壓讀數應達到應測次數的80%以上,最好每個小時有至少1個血壓讀數。在血壓監測過程中,囑患者保持平時的生活習慣,但在袖帶充氣時需立即停止上臂運動,使其充分放松,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ABPM的正常值
ABPM的正常值推薦以下國內參考標準:平均值
ABPM是評價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的最佳方法,大量的前瞻性隊列研究證實ABPM比診室血壓對預后評價的價值更高。應用ABPM來調整方案對指導臨床高血壓的治療也有重要意義。高血壓病降壓治療的理想有效結果應是24 h均有效控制血壓,而ABPM能幫助了解藥物是否24 h有效及有效的時限、強度,是否治療過度或治療不足等。
HBPM相關問題
HBPM的一般概念
HBPM是指受測者在診室外的其他環境如家庭環境內所測量的血壓。自測血壓可獲取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信息,可幫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壓和檢出隱匿性高血壓。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推薦患者在家自測血壓;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及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JNC-7)中也認為,自測血壓對患者有益。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認為,HBPM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參與意識,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HBPM注意事項
由于HBPM簡單易行而且更加經濟,因此近年來在廣大人群中已經獲得了廣泛應用。需要指出的是,HBPM多由非專業人員完成,因此正確掌握血壓測量技術和選用合格的血壓測量設備對于獲得真實的HBPM數值至關重要。對于新診斷的高血壓患者,建議家庭自測血壓連續1~2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測量2~3遍,根據血壓平均值為治療決定提供參考。血壓穩定后,建議每周固定一天自測血壓,于早上起床后1 h,服降壓藥前測坐位血壓。血壓不穩定或未達標者,建議增加自測血壓的頻率。需注意的是,對于部分高血壓患者,過于頻繁的測量血壓可能會因不易察覺的心理緊張而造成血壓升高,因此對于有焦慮或抑郁傾向的患者應適當減少血壓測量次數。
HBPMiE常值
HBPM對于高血壓的判斷標準與診室血壓測量標準有所不同,2010年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以HBPM≥135/85mmHg作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ABPM,HBPM及診室血壓的比較
目前,受醫學條件的限制,高血壓尚無法完全治愈,只能終身依靠藥物控制,就像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一樣。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就可能導致心臟、腦血管,腎臟多個臟器的損害,尤其是老百姓十分擔心的中風(卒中)更是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因此,患者應主動就診,堅持按時按量服藥,控制高血壓。
降壓治療是一門學問,不可以自己隨便用藥,一定要有心血管醫生做指導。也就是說,高血壓患者應堅持定期到門診隨訪,由醫生根據血壓水平調整降壓藥。有研究顯示,到門診就診次數少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差。其中常見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 患者對高血壓不重視,當然平日也不會想到看醫生,更加不會堅持用藥和監測血壓。
2 降壓治療處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即有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才想到降血壓,沒有癥狀就停藥。其結果是,停藥一段時間后,降壓藥作用消失,血壓又逐漸升高。
3 患者不就診,缺乏和醫生的交流,對高血壓相關知識了解較少。一些患者認為血壓雖然高沒有癥狀就不用去醫院治療:另一些患者害怕降壓藥會使血壓降得太低,擅自停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社保醫療體系的建立,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壓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從性差、健康觀念淡薄,常常處于被動治療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間,我們要幫助患者及家屬認識到高血壓病的治療和預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屬的配合,維持血壓的穩定,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1 健康教育的內容
1.1 實時心理疏導,維護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狀態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常規的生活秩序被打亂,而極難適應新的環境,再加上兒女不能經常在醫院陪伴、照顧,老人會感到孤獨、寂寞,并因此而焦慮、煩躁。在治療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都可以引起情緒波動。這樣會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血壓升高,其結果必然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可誘發或加重病情。作為與病人密切接觸的護理人員,首先要尊重、關心、愛護病人,語言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聽取病人的意見和建議要有耐心,盡可能多與他們交談,了解其心理特點,針對病人的個體差異實施有效的心理治療與護理。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
1.2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正常體重 高血壓病與身高、體重、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系。據美國心臟協會研究,過多攝入任何類型的糖,不僅引起肥胖,而且是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重要原因。所以減少含糖食物和飲料有助于降低血壓,從而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
高血壓病人飲食宜清淡,忌食動物內臟,動物油類。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不宜超過5克,對合并心衰患者,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刺激性飲食及腌制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可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大蒜、海帶、芝麻等。
1.3 吸煙與飲酒 吸煙可降低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還有,香煙里含有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管腔變細,周圍小動脈的阻力增加,這就可以導致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進一步升高,更容易造成“中風”。所以,高血壓病人應盡早戒煙。飲酒宜少量、有規律,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的指南中指出:少量飲酒,大約每天15克(相當于6%酒精度啤酒250ml,12%酒精度葡萄酒125ml,烈性酒25ml,可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1]。
1.4 藥物指導 高血壓病病程長、控制難、服藥時間長、不易根治,多需終生服藥是本病的防治難點,再加上老年人記憶力、理解力、生活自理能力均下降,服藥常不規律,血壓難以控制,甚至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加強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藥物指導尤為重要。首先,降壓藥物應采用較小、有效的治療量。其次,選用長效劑、控釋劑和緩釋劑,這樣可以減少服藥次數,避免多次用藥的麻煩,還可以持續維持降壓藥物的濃度,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如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另外,還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耐受性,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即個體化用藥。高血壓病人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堅持長期服藥,保持血壓的穩定。
1.5 休息與運動 高血壓病人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應多做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要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建議運動時的最佳心率=180-年齡,超過這個心率后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老年人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這對高血壓患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2 健康教育的實施
2.1建立健康教育評估表 由責任護士根據評估表的內容對病人的飲食、運動、用藥等予以具體的指導。
2.2 建立宣傳冊、宣傳欄 將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印成小冊子,給患者人手一冊;在病區宣傳欄內對高血壓病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冊、宣傳欄的內容要定期更換,使健康教育的內容具有先進性、實效性和實用性。
2.3 建立出院病人隨訪制度 通過電話隨訪,了解病人的需求;同時在隨訪過程中,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個性化的追蹤服務,并提醒病人隨時監測血壓,定期復診。
因此,我們平時就要規律的審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態,不給“小怪獸”有可乘之機。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對于中老年、病史較長的高血壓患者,應該盡量每年能有1~2次“常規+選擇性”體檢,尤其是不良生活方式較多,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應該重視健康檢查,檢查間隔可根據就診醫生建議進行。
那查什么呢?這里有一些檢查推薦建議供參考。
基本項目
和一般人體檢的項目差不多,可以作為常規檢查項目,推薦每個高血壓患者都要進行檢查。
一般情況:身高、體重、腹圍、生活方式;
血壓測量;
血生化:血鉀、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
血常規;
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尿沉渣鏡檢等;
心電圖。
針對不同部位,還有可以選擇不同的項目進行檢查。大家最好在社區醫師或者??漆t師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檢查項目。
心臟
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心室肥大、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等。
推薦項目: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檢查。
腦
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腦出血、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腔隙性腦梗死、腦微動脈瘤等。
推薦項目:(增強)腦CT或腦MRI。
腎臟
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腎動脈栓塞、高血壓腎硬化癥、糖尿病腎病、腎功能受損或慢性腎衰竭等。
推薦項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規檢查蛋白陽性者)、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
`眼
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視網膜小動脈硬化、視網膜滲出和出血、視盤水腫等。
推薦檢查:眼底鏡檢查。
注意:在體檢前,正在服用的藥物不可自行停藥,即使需要調整服藥時間,也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平時留意異常癥狀
同時高血壓患者還要明白:健康檢查只是初步評估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們血壓控制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的一種手段,切不可因為一兩次檢查無異常,就忽視了我們身體表現出來的一些異常“警報”,因為有時候“小怪獸”的戰斗策略很狡猾的。
高血壓患者常見異常癥狀有:
腦
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感覺或運動障礙等。
心臟
胸痛、心悸、疲勞、氣短或呼吸困y、踝部水腫等。
腎臟
多尿、夜尿、血尿等。
外周動脈疾病
手指、腳趾發冷,長時間走路會出現疼痛、一瘸一拐的情況。
眼
視力模糊等。
特別是以上癥狀或其他一些不適癥狀短期內多次出現時,即使癥狀比較輕微,也不可大意,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很可能是高血壓已經在對這些器官造成傷害了。
定期隨診
除了健康體檢,建議高血壓患者也要定期去??漆t生那里“報道”,了解血壓控制情況,調整藥物。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65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慢性基礎性疾病[1]。人體在高血壓的環境下可并發多種疾病, 隨著高血壓病情的進展可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等危重急性病變, 致殘致死率極高, 從而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安全與生存質量。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需要終身服藥, 因此患者在院外的用藥情況以及日常護理措施對于控制患者血壓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患者離開醫院回到家庭后, 往往對疾病的治療、護理無法完全堅持或不夠重視, 從而導致病情反復或血壓水平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為此, 本院對高血壓患者開展社區護理干預, 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 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20例納入本次研究, 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社區護理組, 各60例?;颊呔蟇HO高血壓診斷標準[2]。常規組中男31例, 女29例;年齡39~85歲, 平均年齡(65.78±11.45)歲;合并疾?。禾悄虿?3例, 哮喘6例, 冠心病26例;疾病史:心腦血管手術介入治療史12例, 心腦血管急救史8例。社區護理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齡38~87歲, 平均年齡(65.92±12.06)歲;合并疾?。禾悄虿?4例, 哮喘4例, 冠心病27例;疾病史:心腦血管手術介入治療史11例, 心腦血管急救史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規組 采取常規護理, 于離院時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出院指導, 叮囑院外注意事項等, 說明復查時間, 留存患者聯系方式, 向患者說明院方急診聯系電話等。
1. 2. 2 社區護理組 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實施社區護理干預:①于患者離院前建立患者資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高血壓疾病信息;建立社區護理微信群, 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邀請患者或家屬入群。②宣傳教育:通過專題講座、短信、微信等形式定期向患者發送高血壓疾病知識、護理要點、飲食建議、血壓監測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等宣傳, 定期以電話形式進行回訪, 對于無法接受短信、微信的患者通過家訪或郵寄宣傳資料的方式進行宣傳及血壓監測。③制定護理干預方案:通過短信、微信、電話或家訪等方式與患者建議有效溝通方式, 了解并記錄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傾聽患者主訴,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計劃并實施。④心理干預:高血壓疾病是終身性疾病, 患者需要長期服藥, 近些年來發病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因此年輕的患者由于今后需要終身治療以及影響工作生活而易發生心理問題, 老年患者則由于長期用藥而產生厭倦、煩躁等心理問題, 因此心理問題在高血壓患者群體中應引起足夠重視, 通過微信群聊的方式以真實的病例激勵患者積極治療高血壓, 鼓勵患者參與群內討論;通過微信私聊、短信或電話主動與患者溝通, 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專業干預, 疏導患者心理問題;聯絡患者家屬共同開導患者, 以患者感興趣的事情激發患者面對疾病熱愛生活的動力;如因醫療保險等問題造成的心理負擔, 則聯系主管醫師選擇患者更易接受的藥物進行治療, 必要時聯絡社工解決患者困難。⑤生活干預:向患者說明不良生活習慣, 例如休息不規律、吸煙、酗酒、易怒等對高血壓疾病的不良影響, 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向患者提供以低鹽、低膽固醇、低脂為宗旨的日常飲食建議, 定期向患者發送高血壓食譜, 鼓勵患者間分享飲食心得;指導患者開展體育鍛煉, 說明每次適宜的運動量, 錄制鍛煉小視頻利用微信群與朋友圈發送向患者提供示范。⑥疾病護理:說明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 叮囑患者千萬不可擅自增減藥物用量, 指導患者監測血壓方法, 或來院測量血壓的時間, 講解性低血壓的相關知識及預防方法, 叮囑患者有不適感時可通過電話、微信或來院等方式主動與主管醫師溝通。
1. 3 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均隨訪6個月, 統計首次到院就診時及護理6個月后的血壓水平并進行對比;護理6個月后評估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并進行對比。
1. 4 評價標準 心理狀態采取SAS量表及SDS量表進行評估;SAS≥50分為焦慮癥狀評估標準, 得分越高焦慮癥狀越嚴重;SDS≥53分為抑郁癥狀評估標準, 得分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生活質量采取SF-36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估[3], 量表分為身體感覺、認知功能、健康狀況、睡眠情況、生活滿足5項, 每項的滿分均為120分, 得分越高評估項目的情況越好。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3個等級, 由患者或家屬評定, 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血壓水平 兩組就診時血壓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低于本組就診時, 社區護理組護理后血壓水平顯著低于常規組(P
2. 2 心理狀態 社區護理組患者心理狀態SAS評分為(42.64±9.87)分、SDS評分為(41.84±6.95)分, 顯著優于常規組SAS評分(51.37±10.29)分、SDS評分(50.62±10.74)分(P
2. 3 生活質量 社區護理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
2. 4 護理滿意度 社區護理組患者非常滿意35例(58.33%)、滿意24例(40.00%)、不滿意1例(1.67%), 滿意度為98.33%;常規組患者非常滿意27例(45.00%)、滿意12例(20.00%)、不滿意21例(35.00%), 滿意度為65.00%;社區護理組患者滿意度顯著優于常規組(χ2=22.26, P
3 討論
生活質量是指個人在日常與社會生活之中的主觀感覺與客觀能力[4]。高血壓患者需要終生服用藥物控制血壓水平, 易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疾病本身的并發癥也可影響患者機體功能, 因此在控制患者血壓水平的同時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了高血壓疾病護理的重要課題。
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過建立社區患者檔案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個體情況, 通過各種形式與患者建立起有效溝通渠道, 提高了高血壓疾病知識、護理措施、日常注意事項等的宣傳效率, 使患者與家屬更加科學、全面的認識高血壓疾病, 從生活、飲食、運動等各種日常細節入手全方位的控制血壓水平。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給予專業心理干預,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 調動起患者抗高血壓的積極性, 從而提高了降壓效果。經數據分析, 社區護理組患者的SF-36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常規組(P
綜上所述, 社區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壓水平, 改善患者心理狀態, 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建議于高血壓社區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建秀, 陳水瓊, 葉翠華, 等.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當代醫學, 2013, 19(9):119-120.
[2] 瓊.探討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3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