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色彩心理學論文

色彩心理學論文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3-29 09:27:11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色彩心理學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色彩心理學論文

篇1

 

0 引言

地鐵設備房是地下空間的一部分,人們在地下環境中方向感差,會感到壓抑、不安、緊張、枯燥乏味。因此,在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中需要制定相應的設計規范滿足人性化設計的要求設計原則,降低人在地下環境中的不適應。因此,設備房的設計要充分考慮人的心理因素和行為特點,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設計標識,提升相關人員在設備房中的安全感、滿足感,改善工作人員的情緒,提高效率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1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與行為心理的互動性分析

考慮地鐵設備房的特殊環境,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應強調人性化設計,從行為主義、瞭望—庇護理論、需求層次理論等基本理論入手,把握人類行為心理需求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點設計原則,對工作人員在地鐵設備房中的行為心理要素進行分析,了解其需求特點,把握人類行為與標識設計的關系,以此來進行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

工作人員在地鐵設備房中首先要滿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達到滿足時,內在需求和外在刺激會激發其的動機和行為,在工作中實現自我效益(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人員行為心理模式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影響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也制約著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所以在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中,要把握人類行為心理需求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點,強調人性化設計。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設計原則,一方面將人的行為向有益、高效的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它的設計又要服從和對應人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達到人與標識的互動關系。

2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主要設計元素與人的行為心理

人的大腦對諸如線條、形狀和顏色等知覺特征尤為敏感,它從外界獲取的信息有87%來自視覺,而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意在特定的環境中,以色彩、圖形、文字等構成的視覺圖像系統,創造和諧的人機交互環境,為設計者、建造者、使用者、維護者等提供信息,綜合解決信息傳遞、識別、溝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體解決方案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圖2 工作人員信息處理過程的概念模式

2.1 色彩元素

色彩常與人的感覺(由外界的刺激造成)和知覺(記憶、聯想、比較等)聯系在一起。色彩能夠刺激人的視覺色彩的視覺生理反應設計原則,包括視覺生理及大腦視覺神經的限制。單獨的色彩是沒有張力的, 色彩之間的搭配才使得環境豐富多彩,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夠幫助人的記憶,改善視力的疲勞。色彩的搭配能創造視覺環境的舒適感,同時還具有誘導性,合理的色彩使用可以幫助人在地下環境中緩解不適應,還可以通過對大腦的刺激改善人的行動效率。

2.2 圖形元素

圖形系統主要由符號、標志圖案、紋理底圖構成。

符號中使用的文字和記號的形、大小和色彩等能有效發揮信息傳達的機能,因此圖形中的符號要具有識別性、誘目性、聯想性;標志的主要功能是顯示事物自身特征,標示事物間不同的意義、區別與歸屬,因此標志必須特征鮮明、規范,令人一眼即可識別設計原則,并過目不忘,絕對不能相互混淆,以免造成錯覺;紋理底圖要與圖形中的其他元素相融,突出整體效果,讓人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信息,更加快速的解決問題。

2.3 文字元素

字體的形狀、大小對人的視覺刺激也不同,相同的字體在不同狀態下對視覺的刺激也不同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一般說來,粗壯的黑體字、圓頭體字筆畫粗細一致,間架方正、明確設計原則,易于識別,同時在一定的運動速度和距離摘要的麻煩。

3 結語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設計原則應結合人在設備房中的環境和行為特點,為其提供舒適、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分析研究人的心理和規律,是設備房標識系統設計中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文原則的基礎。只有真正了解人在地鐵設備房中活動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特征,并以此為依據,對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標識系統構成要素進行精心設計和有機結合,才能自始至終體現對人的關懷和尊重,提高人們管理和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覃陽.城市公共開放空間與行為塑造的互動性研究.西南建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18-19.

[2]徐磊青,楊公俠.環境心理學-城市規劃專業教材[M].上海:統計大學出版社,2002.

篇2

中圖分類號:TH1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6-0053-01

0 引言

景觀空間源于生存需求,發展于自身特色。目前各地的城市建設欣欣向榮,對于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都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許多城市在塑造城市獨特形象上費盡心思。景觀形象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視覺是第一要素[1]。色彩是附著于實體之上,體現實體功能、塑造實體形象的一種手段,因此景觀設計免不了要考慮色彩的選取與搭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同步發展的跨文化傳播,源于人類共同特征產生的文化同一性和源于千差萬別的人類生存環境所產生的的文化差異性,這兩種相互交織的力量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而地域文化景觀更加注重于特定地理范圍內的文化差異性造就的景觀特質。這就進一步需要將不同地理范圍內的文化視覺特征進行提取設計。

1 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1.1 色彩學 色彩學的這個部分涉及生理學、感知心理學,并且大量運用心理物理學的方法來研究。色彩會因不同觀者、不同條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發出色感(冷暖感、脹縮感、距離感、重量感、興奮感等,由此可將色彩劃為積極的與消極的兩種傾向)、對色彩的好惡(包括對單色或復色、不同色調的好惡)、色彩的意義(象征性、表情性等)、色聽現象(即聯覺)等問題。簡言之,這部分主要研究在特定條件下色彩與觀者的感受、情感的關系,它是以個性心理學的研究為基礎的。

1.2 景觀色彩體系 景觀環境是一種更趨于自然,更多提取自然色彩的存在形式。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景觀設計學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

城市景觀色彩與城市色彩的概念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兩者都包含城市的自然、人文及社會景觀,但城市景觀色彩涉及的范圍比城市色彩要廣,城市色彩只是強調城市外部空間中的景觀,而城市景觀色彩則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由于城市景觀概念既可以指整個城市整體風貌,也可以指城市中的具體景物,因此“城市景觀色彩”所指代的內容則可從反映整個城市色彩面貌的“城市色彩”概念到反映具體城市景物的色彩,即從抽象到具體,涉及宏觀與微觀,有一定的層次性[2]。

2 景觀色彩設計的原則與目標

色彩屬于心理與視覺藝術感受,景觀色彩組合也應滿足視覺與心理需求為原則。即打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滿足文化的繼承和延續性,色彩分區原則性。雖然視覺與心理感受有著不斷變化更新發展的不穩定性,但是它也有相對穩定的方面。視覺需求相對穩定的一面是指人們的色彩觀念常受到理性文化傳統的影響,即這種觀念與當地文化、風俗習慣、密切相關,不易變更。另一方面,在景觀色彩的組合時,也應注意到視覺與心理需求不斷發展、變化這一特點,以求景觀環境色彩的組合順應時代要求。

進行景觀設計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創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的人居環境。在城市色彩景觀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的今天,城市化所帶來的文明成果和社會負擔同時擺在人們面前,如何在尊重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建立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也是城市色彩景觀研究的基本理論原則和目標之所在[3]。

3 景觀文化中色彩提取與塑造的手段

3.1 研究區域景觀概況 秦咸陽宮國家遺址公園基址位于涇渭新區南部,秦漢大道東側,蘭池大道北側。北依五陵塬,南濱渭河生態景觀帶。向南通過橫橋可達長安城。東西兩側為渭北商務發展帶。是涇渭新區乃至整個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核心區。

地塊內綠化狀況良好,大面積的農耕用地視線通透,秦宮墻遺址內有一定數量的綠化種植和林地。散布多個村莊,鄉土風味濃厚,但風格特色多樣。

3.2 總體形象建構 在規劃設計中,協調景觀風貌之間的關系,并與規劃分區結構相一致,重點突出遺址風貌景觀,保留自然風貌景觀。景觀規劃目標:①推進發展,刺激增長,依托秦咸陽宮遺址,打造極富秦風秦韻的特色商區。②多元融合,發展文化產業,打造休閑娛樂地帶,營建促進和諧交往的動感空間。③重建濱水生態系統,構件涇渭新區低碳、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人居環境。④保護和展示秦咸陽宮遺址,塑造涇渭新區大秦文化形象,形成大秦文化品牌。

3.3 研究區域景觀色彩提取與塑造 秦咸陽宮國家遺址公園概念規劃設計的色彩提取方式主要以借鑒和概括為手法,收集大量秦文化遺存的文物典籍等進行歸納,最終選定凸顯大秦氣勢的黑色與深灰色為主色調,飾以深紅與暗金色,借以挖掘代表秦風文化的色彩內涵,直觀地表達出規劃思想有的人文精神。秦代文化中的黑色是大量典籍中出現描述的色彩,此處的黑色不僅受到美學因素的影響,還深深地打上了陰陽五行學說的烙印,進而延伸出鮮明的等級意義。

在夜景模式上順型起光,用不同造型和色彩的光環境打造大秦盛世的繁榮景象。并在不同的分區采取不同的色光環境,同時強調當時“國”和“城”的概念,將色彩,燈光,形體,流線有機的融合。

4 結語

景觀色彩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美學信息,在人文環境的保護和高品質的人居環境建設中發揮作用。色彩還飽含著城市豐富動人的文化情懷,對色彩主題的確定和恰當運用,可以使景觀既有整體美感又散發個性魅力,把城市景觀渲染成高質量的藝術環境[4]。景觀色彩的提取塑造研究為今后的城市景觀色彩規劃提供有益的根據和參考,本文只是對此進行了一個實踐性研究,在今后的多個課題和項目中仍需進一步修正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毅柳.城市景觀色彩設計研究[D].西北大學學位論文,2011.

篇3

認知心理學起始于20世紀中期,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指的是對人的認知或認知過程的心理學研究。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指的是采納信息加工的立場和觀點對人的認知過程的心理學研究,這也被稱之為信息加工心理學。本文所指的認知心理學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學。

所謂信息加工觀點就是將人腦與計算機進行類比,將人腦看作類似于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主要包括感知覺、注意、表象、學習記憶、思維和言語等心理過程或認知過程,以及模式識別和知識的組織等。其核心是揭示認知過程的內部心理機制,即信息是如何獲取、貯存、加工和使用的。

1、認知心理學原理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地鐵空間的設計,本身就是一個信息編碼的過程。地鐵的內外部空間的結構與功能、整體與局部、材質與裝飾、色彩與形態等,都是通過一些符號的組合來表達其實質。那么,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編碼,使之與公眾的長時記憶中的已有信息進行匹配,從而達到認知呢?這無疑是地鐵空間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編碼過程是物體憑借符號傳達信息的過程。一般來說,產品的造型信息編碼可以分為視覺編碼、聽覺編碼、觸覺編碼、味/嗅覺編碼等幾種形式,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而共同發生作用。

以視覺編碼為例,對于地鐵空間設計而言,視覺編碼是一個非常龐雜的系統問題,它不僅涉及到地鐵的功能、結構、生產技術,而且與設計師的意識,人們的審美觀念有緊密的聯系,具體表現為形態、色彩、材質等幾種形式。

具體來說,形態的心理也就是點、線、面的感知心理。點給人以醒目、活潑、靜中有動的感覺,并有集中、收斂、突出的作用。直線剛勁、堅固、簡明、具有力量感、方向感、硬度感及嚴肅感。而曲線柔軟、溫潤、豐滿、給人一種輕松愉快、光明、希望、柔和、優雅的感覺。面都是通過具體的形來表現的。同一個面,如果所取之形不同,給人的感知心理作用也不同,比如長方形、三角形和橢圓形等。在這個意義上,地鐵內外的空間設計應該合理的運用點線面的心理效應及三者的相互組合,來正確、生動、合理的傳達設計者的理念。關于材質,丹麥設計家克林特說“選擇正確的材料,擇用正確的方法去處理材質,才能塑造率真的美?!辈牧系母杏X特性又稱材料質感,它是人通過對產品的色澤、紋理、軟硬、輕重、糙滑等形狀的感覺,產生的一種對其所用材料的質的特征的直觀把握和審美感受。具體選擇何種材料,除應考慮工程學上的安全因素外,還應從地鐵設計想要提供給公眾的感受和體驗出發。

2、認知心理學層面的地鐵空間設計策略

地鐵內部服務設施的設計,應遵循操作簡單實用的原則,以便于公眾在乘車時在對地鐵內部空間及設施解碼過程中省時省力,輕松愉快。這也符合“認知最省力”原則。

這里的可識別性分為兩個角度。一是地鐵內外部空間的標識系統的可識別性。地鐵是一種定時快速的公共交通工具,站間運行速度與到站至發車的間隔時間都非常短。因此,地鐵車站都必須有明顯的特征和標志,從而幫助公眾迅速解碼,以免誤乘和錯站。如車站造型的特殊性,線路色彩的差異性,確保乘客做出快速正確的判斷。并且應設置清晰、醒目的指示標牌,引導人們的走向。可識別的空間還有助于人們形成清晰的表象,對于定向、找路、交往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可識別的空間中,人們感到情緒上安定并有行為的自由,對環境有種控制感。二是非標識性導向系統的可識別性。大部分人乘坐地鐵不僅是為了方便,更多的是為了節省時間,而不熟悉的乘客每尋找和閱讀一個標識便花費好幾秒時間。這在認知心理學的層面上,不利于公眾快速、省力的解碼。那么不靠標識系統導向那應該選擇什么來導向呢?實驗證明:色彩、材質、裝飾、形態等都具有導向功能,還有一個使得這些所有導向方式得以實現的基礎元素,就是記憶。要讓一個地鐵站成為導向可識別空間的典范,最好的效果就是能讓地鐵站像家一樣為公眾所熟悉。

在地鐵空間的設計中應融入城市的文化特色,因為城市文化與城市形象息息相關。人們對城市的印象大都是從機場、火車站、地鐵等大型公共交通空間得來的。地鐵可以展示一個城市的性格、魅力及文化風貌。地域風貌和文化特色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運用,對于公眾的解碼至關重要。國際上,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視地鐵的文化特色。莫斯科地鐵(圖1)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鐵,以宏大的規模和華美的風貌聞名于世。整個地鐵系統有一百多個車站,均以不同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為主題,采用彩色玻璃鑲嵌及各種浮雕、壁畫,并配以各種燈飾、雕塑等藝術品,有“地下宮殿”之美譽。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地鐵(圖2)保留了原始的挖掘痕跡,空間盡是天然的巖層和石料,結合車站的結構特征,經過人工處理,風格獨特,將本身位于地下空間的地鐵空間傾向于純粹現代的表現,整個地鐵空間變得神秘莫測,充滿未知和期待,在車站站臺候車也變得不再單調和乏味。

二、社會心理學與地鐵空間設計

社會心理學中最有影響的認知論研究綱領,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列昂?費斯汀格所創立的認知不協調理論。其理論假設的兩個基本點是:一、人的認知系統中,存在著一種固有的維持其內部協調狀態的傾向,假若這種傾向受阻或協調狀態遭到破壞,個人就會感到緊張和不安。這種緊張和不安迫使人設法排除阻力,解除緊張,于是產生一種力求協調的動機。二、不協調出現以后,人們不僅試圖去減少不協調,而且總是避免不協調繼續惡化,以阻止不協調因素(信息)擴大。

1、社會心理學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如前所述,社會心理學的認知一致性理論認為人具有一種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認知矛盾往往會打破心理上的平衡,使個體出現不愉快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會促使個體做出一定的行為,以重新恢復心理上的平衡。以地鐵空間為例,由于人們容易將地下空間與死亡、埋葬聯系在一起,同時處于地下空間可能會擔心建筑坍塌而被掩埋其中的危險,而且設計簡陋和通風不好的地下空間給人的感覺是潮濕和不 舒適,結果可能導致幽閉恐懼。這種種心理狀態都是心理不協調的表現,而這種不協調則導致公眾心理緊張和不安。緊張和不安又導致人們產生態度的改變。態度改變有兩條路徑:一是改變自己原有的態度,認為不是地鐵環境的問題,接受環境并對用圍環境產生正面評價。二是堅持自己原有的觀點,認為地鐵空間很難受,讓人窒息,對環境做出負面評價。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采取后者,也就是說,通過對地鐵環境做出負面評價,從而消除認知上的不協調。由此可見,認知一致性理論對于地鐵空間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2、社會心理學層面的地鐵空間設計策略

要避免公眾產生認知上的不協調,對地鐵及其空間產生不良態度,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整體風格的統一性。地鐵空間設計在凸顯線路文化特色及獨特定位的前提下,應保持風格的統一。比如,香港地鐵“迪土尼”線(圖3)就將地鐵空間設計成主題公園的風格,車站和列車的設計以繽紛歡樂、刺激驚險為主題,讓旅客踏進車廂,在三分多鐘的車程中即開始體驗迪斯尼旅程的歡樂。

時下,人性化設計成了設計的風向標,地鐵空間設計也不例外。人性化是指廠家在設計產品時力求從人體工程學、生態學和美學等角度達到完美,從而真正實現科技以人為本的目的。人性化設計理念真正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心,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在設計和制造時都把“人的因素”作為首要條件來考慮。地鐵空間的人性化設計包括加強無障礙設施的建設,關注特殊人群;完善空間標識系統,消除乘客地下空間的方向迷失感;完善預警防災設施,提供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等。

三、色彩心理學與地鐵空間設計

色彩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美學等多門學科的基礎上研究人類如何感知、評價色彩以及色彩如何作用于人和環境。色彩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不同波長的光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而產生色感時,必然導致人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色彩與情感相互聯系,比如色彩的冷暖感、輕重感、軟硬感、明快與憂郁感、興奮與沉靜感、舒適與疲勞感等。

1、色彩心理學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人們總是用視覺來最先感受環境,而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最先闖入人們視覺的是色彩,色彩處理的好壞不僅影響著視覺美感,而且影響著人的情緒及工作生活效率。公眾每天上下班及出行花在地鐵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因此,地鐵空間的設計需要運用色彩心理學的相關原理,保證公眾在地鐵內外環境當中能夠順利、便捷地獲取需要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滿足人們安全、舒適的心理需求,弱化地下空間中的密閉感。

地鐵空間設計首先要觀照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現力。在社會中,色彩非常容易帶有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情感和象征等語言和意念。色彩的象征及表現力,對大多數人來講是共性的。地鐵空間設計還應考慮色彩聯想的運用。色彩的聯想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個人情感聯系在一起。色彩聯想既受到人的經驗、記憶、情感、知識等方面的影響,也與民族、年齡、性別、性格有關。因此,可以在設計中融入輕松愉快、自由創意的元素,通過色彩的聯想引導乘客產生愉悅的聯想和情感。

2、色彩心理學層面的地鐵空間設計策略

運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的組合以及配色原理,增強地鐵空間標識系統的識別性。比如,地鐵空間界面色彩設計要盡可能地采用高明度色,并在具有色度傾向如或暖或冷的基色上,適當布局一些彩度較高的點綴色,以增加空間輕松、生動的氣息。

服務于地鐵空間文化塑造,通過色彩景觀規劃凸顯城市傳統與文脈。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積淀和特色,要把色彩作為改善環境、表現城市文脈和延續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地鐵空間色彩規劃要以此為基準,堅決杜絕“色彩污染”的現象。

運用色彩搭配營造輕松愉快的乘車環境。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很少單獨使用某一種顏色,一般都會將多種顏色搭配起來使用。因為多種顏色的搭配能制造出多種多樣的心理效果。地鐵空間設計應將本線路或者本車廂的主色調和輔助色調很好的搭配組合,給乘客以美感、舒暢的心情。

注釋:

[1]葛魯嘉:《當代認知心理學的兩個理論基點》,《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2]汪安圣:《認知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江湘蕓:《設計材料及加工工藝》,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王聰:《地鐵車站建筑設計的不足與創新》,《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6年第10期。

篇4

一.食品包裝色彩個性化設計的起因

(一)費心理的需求

法國著名符號學家皮埃爾·杰羅斯說:“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并不是購買具體的物品,而是在尋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比欢懿煌挲g階段、消費層面、生活閱歷、知識結構以及外來文化熏陶等影響,每個消費者看到同一食品包裝時會有不同的感覺,因而產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設計的目的在于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兩大需求成為人類設計的原動力。墨子說過:“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對食品來說,首先起碼的是滿足人的最基本溫飽需求,然后再是包裝設計帶來的審美、心理上的關懷,包裝色彩必須有新穎的感覺,才能引起顧客的注意,這是人類內心深處潛在的喜新厭舊的“惡習”所造成的。但長久以來食品包裝設計中,化學化工論文用暖色來誘發食欲的這種邏輯思維定勢成了設計師最熱衷使用的方式。事實上,以往這種設計上的從眾心理導致了幾乎所有品牌的食品都湮沒在同一性中而喪失最可貴的獨特性。

(二)市場品牌的競爭

時至今日,隨著消費者審美鑒賞力的不斷提高,以及在報紙、電視、網絡媒體的耳濡目染之下,消費者對色彩的理解也比過去更加理性、個性,并渴望在大同小異的包裝中尋求全新的色彩刺激。消費者的需求不僅限于被動滿足,而更在于主動創造,以此來滿足個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設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多元化的需求,決定多元化的設計,也出現了多元化的食品包裝色彩。從上個世紀80-90年代,個性化設計在多元化設計時期成為焦點,并逐漸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不僅在包裝結構上賦予了個性化設計,包裝的色彩設計也不例外。包裝色彩的個性化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本質特征,是從色彩上體現對人性的尊重,關懷,創造和諧、舒適的色彩視覺,更有利于人的生存與發展。成功的包裝離不開先聲奪人的色彩美感,色彩不僅起促進銷售、樹立品牌形象的作用,還具有呼喚情感的力量。色彩作為包裝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會計理論論文具有類似語言的功能,在對人們形成直接、強烈的視覺中擊的同時,又與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個性化食品包裝色彩設計表現特征

個性化思維是指“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對事情反過來想一想,站在習慣性思考問題的對面??朔R幧蔬壿嬎季S刻板、單一、從眾的局限性,以達到創造機會的目的,以尋找事物中的新視點”。在食品包裝色彩設計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個性設計思維,來沖擊人們常規的視覺經驗,從而創造性地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它的提出以不違背邏輯為目的,不拋棄色彩邏輯思維的既定秩序,兼容邏輯與非邏輯思維,運用大腦潛意識活動,在常規中求特異,從定勢中尋覓突破,大膽而前瞻性的運用色彩,拓展食品包裝色彩空間,充實包裝色彩內涵,豐富包裝色彩語言,使商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兼容邏輯與非邏輯思維的統一

色彩的可變性和多樣性決定了色彩的復雜程度,但多數人都認為色彩具有的情感暗示作用,是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靠人的聯想產生。因而,在食品包裝的色彩設計中,設計師往往通過人們對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聯想而展開設計:比如,在炎熱的夏天,冷飲食品的包裝用冷色調,給消費者涼爽、降溫、解渴的心理感覺;在寒冷的冬季,營養品、保健品等包裝設計應采用暖色調,給消費者溫暖和熱烈的感覺。消費者的這種情感變化向設計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促使他們在進行色彩設計時克服常規的色彩思維模式,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多角度、多視點地豐富包裝色彩的設計語言,從而充實包裝色彩的情感內涵,拓展包裝色彩的情感領域。如“娃哈哈”純凈水的包裝設計就大膽地使用了暖色系列的紅色,設計師從反常規的思路出發,讓人聯想到紅彤彤的炎熱夏日,進而聯想到清涼可口的純凈水??傊?,包裝色彩情感的個性要求設計師擺脫傳統色彩觀念的束縛,運用設計新視點創造出色彩設計的新感覺、新樣式,使包裝商品在競爭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促使企業的包裝設計邁向個性化的發展方向。

(二)傳統色彩與現代色彩的統一

食品包裝色彩設計,首先應考慮它能否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近年來,許多食品包裝色彩設計傾向于運用傳統色彩與現代色彩相融合的配色方案。中國傳統的色彩強調傳神、寫意的韻味,崇尚平淡自然、樸素幽深的意境,而具有現代感的色彩搭配則簡潔、基礎教育論文明快、時尚、優雅。兩者的融通必然會使人產生親切、自然、和諧、安詳、人性化的心理體驗,加深消費者對食品包裝色彩的理解與回味。市場上流行的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飲料包裝“王老吉”,采用傳統的中國紅和黃色為色彩視覺主旋律,向消費者發起強大的視覺傳達攻勢,增強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已獲得商業成效。人們欣賞著這樣經典的包裝設計,感受著源自色彩魅力的高品質生活,自然會與“商品”和“設計師”產生情感的互動交流。

篇5

中圖分類號:TU238+.2文獻標識碼:A

色彩之于人們的生活,猶如調料之于佳肴。試想一下,如果生活失去了色彩,就如佳肴失去了調料,將索然無味。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時刻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及情緒的變化。尤其是在封閉的人為的室內空間當中,更加顯得尤為重要。人們可以通過色彩來調節心情,減緩壓力。那么,不同的人群對于色彩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幼兒作為一群特殊的人群,生理以及心理都未發育成熟,也正是處在對色彩的認知階段。因此,色彩對于幼兒還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幼兒園的室內空間色彩布置應在統一中又有創新,根據室內空間的不同作用合理布置色彩分布,使幼兒正確認識理解色彩的表現,構建一個令孩子們舒暢的環境,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情趣。

一、幼兒園的場所特征

對于幼兒來說,幼兒園的空間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兒的生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設計不應只是為幼兒提供一個保護用的容器,幼兒園作為我們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西安交大幼兒園作為交通大學的附屬幼兒園,決定了它有著不同于一般幼兒園的教育氛圍。它依托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氛圍,著力創造適宜每一個孩子發展的教育環境,也正是這樣的氛圍使得它對園內各個室內空間的布置更加重視,尤其體現在色彩應用上。根據幼兒園不同的室內區域劃分,對各自的色彩要求也不同。

二、幼兒園室內空間的分類及特征對色彩的要求

幼兒園室內空間分為學習室、活動室、臥室、衣帽間、教職工辦公室、醫療保健室、病兒隔離室等幾部分。由于不同空間的作用不同決定著室內的布置以及色彩場景也截然不同。但都是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為宗旨。

(1)學習室

學習室是孩子們接受教育,老師傳授知識的地方,應該形成嚴肅的學習氛圍,但是又由于接受教育的這個群體是幼兒,所以這個氛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應根據幼兒的情況,以柔和、活潑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吸取知識。而不是以生硬強行的手段一味灌輸知識。因此,學習室的色彩應以嚴肅活潑為主,既可以讓孩子們認識到這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又不會造成孩子們心理的拘束感和壓抑感。

色彩以及圖案布置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但是,過分鮮艷的顏色會使人產生倦怠的感覺,過分深暗的顏色則會使人的情緒感到沉重,在孩子們學習室的布置當中可以以平靜的白色綠色為主,使孩子們靜下心來,同時布置一些少量的彩色元素,增加學習的趣味性,緩解緊張的氣氛。

(2)活動室

對于兒童來說,活動室應該是安全、寬敞、整潔且對孩子們有吸引力的室內空間,也是他們所處時間最長的空間,活動室的面積相對于其他教室也會大一些,供孩子們在此游戲玩耍。。簡單、鮮艷、明快、活潑的純色調和甜美的柔和色調是被他們接受和欣賞的。最好是結合豐富的想象力,在自然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形成連續的、動感的、美妙的色彩整體。這樣的話就可以營造出一個既活潑動感,又不會過于浮夸的環境供孩子們游戲玩樂。

總的來說,在整個幼兒時期,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缺乏一些想象。推論、象征的能力。只能從直觀的表面看自己喜愛的顏色。這也是這批人群的特殊性造成的。因此,活動室的色彩雖然多樣化,但也應遵循幼兒心理喜好。

(3)臥室

臥室是幼兒休息的地方,需要營造一個寧靜、溫馨的氣氛,藍色是精神安定劑,可以是人的情緒鎮靜,幫助睡眠。因此幼兒臥房選用藍色系。但是若一味的將臥房的一切都布置為藍色,又顯得有些清冷,會使人覺得過于憂郁,所以,在臥室中添加一些清淡的花紋圖案,增加少許的綠色會對憂郁的氣氛有所緩解,另外,根據季節的不同,室內布置也有所不同,冬天的時候,鋪上紅色的地毯,粉紅色的窗簾,都可以使房間變得溫馨而又寧靜。夏天的時候,則換上清涼的顏色都可以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休息氛圍。(如圖所示)

(4)其它

除了孩子們的學習室、活動室、臥室以外。幼兒園還有許多的其它室內空間布置也是不能忽視的。由于幼兒這一特殊的群體,身體心理尚未發育成熟,所以,他們所處的各個環境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在幼兒園還有一個特殊的室內空間值得注意就是醫療保健室以及病兒隔離室。它不同于成人的衛生所或者醫院的布置,如果室內全部像常規刷成白色的墻壁,白色有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希望,但有時候給人的感覺卻是恐懼和悲傷。尤其對于幼兒來說,會對他們造成一種心理上的恐懼,從而產生抵觸和排斥的心理。達不到治療的效果。因此,在室內設計上,色彩應該以白色為主,可以讓人心情平靜,在加以淡綠色、淡粉色這樣柔和的色彩,減少幼兒心里的恐懼。

三、總結

色彩心理與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相密切相聯系。根據相關的研究,幼兒大多在3-4歲的時候,可以辨認出色彩的色相及明度,到了5歲后,大概可以識別出全部的色相,清楚色彩的明度層次,并在此基礎上逐漸顯現出色彩對幼兒心理活動及行為活動造成的影響。因此,幼兒園建筑的室內外空間應該滿足幼兒的心理特征,從幼兒的審美角度作為依據來設計,加以新奇、鮮明、直觀的形象取悅孩子,并使這些建筑作為他們欣賞使用的主體,最終構建出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色彩場景。

參考文獻

[1]林川.幼兒園教育環境之探討:=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冶金建筑學院, 1987

[21周南.小學校園規劃與兒童行為發展之研究.建筑學報,1998(08)55一57

[3]王小慧,張衛華,吳良等.心理學在托幼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陜西煤炭,

2002(02):46一48

篇6

引 言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群素質的逐步提高、世界人口步入老齡化等問題以及現代醫學新模式的確立,人們對醫院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決定了現代醫院的確立、建設已經超越了“治病防病的場所”的簡單定義?,F代醫療服務已經從供給型向經營型轉變,更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醫院環境色彩。高新技術的使用促使現代醫療過程逐漸從生物實驗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醫學模式轉變。醫院的功能不僅僅停留在對疾病本身的治療上,而是對人的個體進行全方位的健康維護,包括生理及心理的治療護理。

一、現代醫院環境與情感

所謂“醫院環境”是指人們對醫院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所產生的心理、生理及社會意識的總和。醫院環境作為醫院文化的載體,能讓員工、患者從無形中感到有形,從抽象中感到具體,并把美學原理應用于醫院文化的實踐與發展中,使這種審美文化成為溝通醫院與員工,醫院與患者,員工與患者思想情感的橋梁,使外在的物質映象轉變為內心的信念。

這一解釋包含了對醫療意義認識的深化以及對就醫過程中整體環境設計對人的感官意識和心理情感所產生的人文關切,更是一種將醫療與環境藝術情感相結合的利用。現代醫院建設發展越來越重視醫療環境的人性化,注重環境品質的優化和提高,追求與整體醫學模式相適應的整體醫療環境,尋求適用醫療技術與情感點的平衡,突出人性情感的“綠色醫院”。環境藝術是綠色的藝術與科學,是創造和諧與持久情感的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它與人所處的空間狀態包括醫院環境都十分相關。“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有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它是同人的社會性需要緊密地聯系著的。消費者的情感豐富而復雜,有屬于社交類的情感,如父子情、夫妻情等家庭情感;也有朋友情、鄰里情、戰友情等人際交往情感;有屬于自尊審美的情感,如美感、民族感、獨立感等;也有屬于自我發展類型的情感,如認可感、贊譽感,等等。”①李彬彬觀點中提出人的自我情感的認識,情感是人類所特有的復雜的心理描述表現,可見在醫院這一特殊的環境中更需要有人的情感體現。社會對醫院環境進行藝術設計的目的不僅是令建筑物本身空間結構更合理、現代化氣息更濃郁,更重要的是創建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感氛圍。這種情感環境氛圍能夠針對醫療需求平復人們情緒,令其更為理性地面對、配合醫療過程。

二、醫院環境與色彩

“一個人的現實觀察,總會受以往所見、所聞、所知的影響,積累越多感受就會越豐富。”②環境設計導入醫院的整體環境規劃是現代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色彩的運用是影響人們對醫療環境中視知覺、感受到不同心理情感的主要元素。長久以來,醫院環境中單一的白調占據了人們視覺主要部分,傳統的醫院環境大到醫院主體色、標準色、墻壁、醫護人員的服裝統一標準,小到病歷、桌椅等環境中的任何細節都會采用自認為“潔凈”的白調。為何兒童聽見“醫院”名詞就哭鬧或者看到白色區域就止步?這是小孩長久對醫院的觀察、積累將醫院的視覺存在概念為白色建筑,其中包括人的存在都是白色,受這些白色人、物的影響,小孩對醫院的理解就是“”。可見長久以來“白色醫院”在人們的記憶中有著很深的印象。研究證明人長時間在白色環境中生活和工作,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和精神緊張,因此現代醫院的建設中,越來越重視醫療環境的功能色彩的規劃、室內公共空間的處理方法,力圖達到一種符合親近病患的世俗化藝術效果?,F代醫院公共環境中所采用的各種各樣的修飾手段已逐步改變了人們印象中醫院混亂擁擠的緊張氣氛,同時重視環境色彩的個性設計,為患者創造了舒心愉悅的醫療環境,從人的視覺情感印象和心理理療兩方面考慮研究得來適應于醫療工作環境的色彩體系能夠很好的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作用,改變以往人們對醫療環境色彩的單調認識。

醫療色彩環境形成的心理情感表述,對患者能起多大的作用?調查研究表明,醫院的室內外色彩環境,對于病患者的治療起了醫藥之外的心理輔助作用。對于醫院色彩的人性化設計研究,以現代??漆t院尤為突出。這些專科醫院在接受現代社會環境藝術的熏陶之時,結合醫院這一特殊行業的醫療作用,把多種色彩運用到醫院不同的功能區中。例如很多女性醫院在環境色彩的使用上,大膽打破以往醫院白茫茫的單調視覺感受,而在醫院環境中加入粉紅,以達到鎮定患者情緒同時呼應女性主題要素以達到讓患者感受到醫療環境的溫馨情感作用,大大緩解了這些女性患者入院前的焦慮情緒,通過色彩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三、色彩在醫院環境中的心理理療作用

人們對醫療環境與色彩的關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颊叩哪挲g、病情、性別的不同,對于色彩醫療環境的考慮,也有著不同的角度。

1、色彩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色彩?SageGeorge給色彩定義為:“大腦對某固定波長的光投影在視網膜上所做的反應” ③,大腦對不同波長做不同的反應,當某一適當波長的光進入視網膜時,色彩刺激即已開始。色彩由顏色構成,是指顏色間的組合在視覺上構成的不同明度,不同色相,不同純度的既對比又呼應,既排斥又依存,既相反又相成的對立統一關系。這樣的不同色調的顏色的有機構成,能給人的視覺以和諧感,色彩感,美感。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中,色彩是吸引視覺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渲染感人的氛圍,傳達特定的信息;可以通過強烈的對比關系吸引注意,也可以強化感性的誘導作用。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④人的色彩感覺信息傳輸途徑是光源、彩色物體、眼睛和大腦,也就是人們色彩感覺形成的四大要素。美國光學學會(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學委員會曾經把顏色定義為:顏色是除了空間的和時間的不均勻性以外的光的一種特性,即光的輻射能刺激視網膜而引起觀察者通過視覺而獲得的景象。

色彩感覺總包含著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產生一系列的對比與聯想。在我國國家標準GB5698-85中,顏色的定義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視覺特性。,醫院環境色彩。根據這一定義,色是一種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視覺特性,而人的視覺特性是受大腦支配的,也是一種心理反映。

2、 色彩的心理理療效應

在心理學上,對于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叫聯覺現象。,醫院環境色彩。人們對顏色的感覺容易引起聯覺,因此,顏色容易對人的心理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醫院環境色彩。藝術心理學家認為,色彩直接訴諸人的情感體驗。它是一種情感語言,它所表達的是一種人類內在生命中某些極為復雜的感受。顏色的冷暖,在程度上存在著差別。這些差別在人們的心里,決定于人們對它們所聯系的具有同樣顏色的實物的印象,或者受社會文化和個人理解的影響。因此,設計師在運用色彩的時候,不僅需要從美學的角度考慮,而且需要考慮色彩的心理效應。

現代醫院環境的建設是基于色彩的心理理療的理論基礎上,把醫藥治療與色彩心理理療進行了糅合。根據色彩心理學家和病理專家研究,色彩的心理效應是通過眼睛感知,再傳輸到大腦,人受到色彩的刺激以后,產生對色彩的反應,如引起人們產生陰暗、冷暖、輕重、遠近等感覺,同時對人的身心產生極大的影響,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的行為與健康,如產生興奮、憂郁、緊張、輕松、煩躁、安定等心理作用。正如美國色彩學專家吉伯爾(w.Ger-ber)的色彩理論所闡述的,即色彩是一種復雜的藝術手段,可用于治病,色彩直接引起人和動植物生理上的反應,針對各類色系在醫療環境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做如下相關的探討。

3、醫院環境中的色彩心理理療

醫院屬于特殊的環境設計,受傳統醫院環境概念和中國人自身對色彩的愉悅和恐懼的理解,醫療色彩設計受人文、社會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根據具體地點、不同人物以及性別、年齡的不同針對色彩在醫療環境中的設計,作以下分析:

從環境上分,醫院由醫療區域、后勤生活服務和行政管理區域組成。行政和后勤辦公區是后勤和行政部門人員的工作活動場所。該辦公區的主要功能是為醫院工作人員提供后勤服務和執行管理職能。因此,根據該辦公區的功能及人群的特性,在該區域選擇中性色——白色作為周圍環境的主色調,并以醫院標準色輔助該區域環境主色調,從而達到統一視覺形象的識別作用,同時起到激勵工作和識別企業色彩的暗示性作用。

醫療區域是醫院的主體。醫療區域根據職能的不同又可以再分為三個區域:門(急)診部、醫技部和住院部。由于這三個工作區域的職能和功能的差異性,導致了環境的色彩的運用上的相異性。

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研究發現,色彩除了對人視覺器官的影響,還對其它感覺器官和人的心血管、內分泌機能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都會產生影響。合理的色彩搭配有益人們身心健康,不合理的配色只會使人覺得精神緊張容易疲勞。

門診大廳是醫患者比較集中的區域。研究顯示,在現代醫院大廳環境設計中,淺色調如米黃、乳黃等黃調逐漸取代白調成為了醫院室內色彩的基調。根據色彩專家的研究,黃色是最令人愉快的顏色,被認為是知識和光明的象征。溫和歡愉的黃色能適度刺激神經系統,改善大腦功能,可以使血壓降低,對肌肉、皮膚和太陽神經系統疾患有療效,同時它能促進健康者的情緒穩定。因此在門診大廳這種人群擁擠的場所,多使用黃調,能過消除前來就診患者的急躁和焦慮。

手術室是醫院醫療區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區。美國的色彩專家研究發現淡綠都有鎮靜、安定作用,能治療神經衰弱。鮮艷的綠色是一種非常美麗、優雅的顏色,它生機勃勃,象征著生命,綠色寬容、大度,幾乎能容納所有的顏色,它是希望的象征,給人以寧靜的感覺。綠色對人的視覺神經最為適宜,它是草木的生命色,能使人產生涼爽、清新之意,給人以生命的活力,有振奮人心的奇功異效。因此,美國在二戰結束后率先將“色彩調節”技術應用在醫院的手術室中,將白墻刷成綠色,不但穩定醫生的情緒,還可消除醫生久視血紅色產生的視覺疲勞。這一改進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因為人處于綠色氛圍中,皮膚溫度可降低1-2.2度,脈博平均每分鐘減少4-8次,血液流速減緩,心臟負擔減輕,呼吸平緩而均勻。在醫院醫療區域的裝飾中,除了利用涂料進行色彩的表現,同樣可以利用植物或者綠色系的畫作來進行點綴空間的需要,以達到利用有生機的綠色小景,給患者以心理上的一種安靜、積極的心態幫助。

急診病區里的病人大多是因為突發性疾病,情緒比較緊張和惶恐。因此,在該工作區域應該選擇能使病人緩解緊張情緒的顏色作為環境色。,醫院環境色彩。藍色很容易使人想到蔚藍的大海、晴朗的藍天,是一種令人產生遐想的色彩,具有調節神經、鎮靜安神、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因此在病人相對集中的急診治療區域,很多醫院選擇藍色作為環境色,幫助病人達到穩定情緒和鎮靜的作用。

針對兒童病區,在大面積的背景色選擇沉著淡雅的顏色的基礎之上,我們多可以選擇鮮艷顏色的搭配,首先在視覺上讓兒童覺得來到的不是恐怖的白色醫院,而是富有童趣色彩的兒童世界。在兒童病區根據兒童的性格特征,在環境色的選擇上,可以以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橙色為主,使兒童消除來到醫院環境的抑郁沉悶情緒。橙色是新思想和年輕的象征,令人感到溫暖、活潑和熱烈,能啟發人的思維。,醫院環境色彩。它在心理上能夠引導兒童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一種富足、快樂而幸福的情緒感受。

在住院病區,根據病區科室的不同、患者病情分類的不同,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色彩的應用,從而對病患進行有效的心理理療。譬如,在充滿喜悅和激動的產科病房,針對初為人母或即將為人母的女性及家人的情緒、心理上的要求,我們可以在色彩選取上多偏向紫羅蘭色與粉紅色的搭配,因為紫色能讓孕婦激動的情緒安靜下來,粉紅有補血、養心寧神的作用。紫色代表柔和、退讓和沉思,給人以寧靜、鎮定和幻想,可以松弛神經、緩解疼痛,對失眠和精神紊亂可起一定調節作用;在臨床治療功能區域選擇冷色系列產品,營造寧靜的臨床工作環境,消除醫護人員的焦躁情緒;利用藍色治療肝炎、關節炎;用黃色和橙色治療貧血、支氣管炎、便秘;用深藍色緩解疼痛;用紅色提高血液循環,用黃色能促進激發憂郁病患者之欲望和意志,血液循環,增加唾液,刺激食欲;利用具有安適寧靜之力量赭石色在精神病患者的醫療環境,;用純潔無暇的白色,促進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都獲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

結論

現代醫院已經不僅僅承擔著病理治療的任務,同時通過對色彩心理學的研究,醫院逐漸借助色彩的心理理療屬性為病患進行心理上治療的研究領域內取得了不斷進步。醫院環境設計中通過對色彩功能特性的了解,加以正確的運用,就會如上文所介紹的,對病患的治療與恢復產生積極作用。合理的色彩將有助于病患緩解疲勞,抑制煩躁,調節情緒,改善機體功能。在現代醫院環境的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色彩所能起到的功能性心理治療作用,將為病患的就醫之路增添一抹有效的情感色彩。因而不同色彩在醫院內外不同環境中的應用,將成為我國現代醫院環境的改革的必然趨勢并得以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設計心理學》李彬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建筑外觀色彩的表現與設計》焦燕機械工業出版社

《視覺藝術心理》王令中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兒童口腔科西安作者:方軍,秦晗2007-5-8

摘自:

①李彬彬《設計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54頁

②王令中《視覺藝術心理》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8頁

篇7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015-02

一、羅夏墨跡測試簡介

(一)羅夏墨跡測試定義

羅夏墨跡測試(Rorschach Inkblot Method,簡稱RIM)是最典型的投射測驗,由瑞士精神病學家羅夏(H.Rorschach)于1921年提出墨跡測驗,是通過對標準化的刺激進行反應,并對反應進行觀察分析來預測或推斷被試者在其他場合的行為模式。它是以墨跡偶然形成的模樣為刺激圖版,讓被試自由地看并說出所想的東西,然后將這種反應用符號進行分類(稱為“記號化”),加以分析捕捉人格的各種特征,從而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

自創立以來,一直是臨床上用得最廣得心理測驗之一,現在其應用也進一步拓展到了企業人員招聘等社會各個領域中。

(二)羅夏墨跡測試的本質

羅夏認為反應是由原有的記憶和刺激物所引起的感覺這兩者整合而成。即由刺激物引起的感覺同原有心理印象的匹配過程,是一個能在意識層面上的操作。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講,當事人的精神活動總共包含六項認知操作,分為三大階段。階段一為對刺激及其各個部分的視覺輸入和編碼。對刺激以及各個部分進行分類,以及對各個可能被創造出來的潛在反應進行等級評定。階段二是放棄等級較低的潛在反應,放棄其他通不過審查機制的潛在反應。階段三是根據個性特點和風格在剩下的潛在反應中進行選擇。根據當事人心理狀態在剩下的反應中進行選擇。

二、反應領域的具體分類

為了獲得對被試反應更精確和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測驗的信度,首先要對反應進行分類處理。這一步非常重要,分類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后續反應編碼和對整個測驗的結果解釋。

羅夏墨跡測驗的主要反應分類共有四種,每個反應分類又有自己的下位分類。第一種為領域的分類。這是根據被測試者的反應是在墨跡圖像的哪一范圍內進行的反應分類。如,被測試者看到的圖像是墨跡的全體還是部分,若是部分,是大的部分還是小的部分;是普通部分還是異常部分或空白部分。

第二種為決定因素的分類。這是被測試者對墨跡的性質產生反應而決定的反應分類。如,形態、運動、顏色和濃淡都可以成為反應的決定因子。有時,墨跡圖像的形狀、顏色和濃淡能讓人看到不同的東西。墨跡圖像本身并未表示運動或立體的空間,但是被測試者有時卻根據那樣的感覺看到了東西。

第三類是內容的分類。這是由被測者看到什么具體的內容而決定的反應分類。反應的內容包括人、動物、解剖、性、物等。

第四類是平凡性或獨創性反應分類。將最頻繁出現的反應分類為平凡反應(P)。根據檢查者的經驗,在100個記錄中只出現一次的反應分類為獨創反應(O)。多數反應都是平凡反應,而不是獨創反應。

三、符號化編碼和一般符號的解釋

符號化編碼是羅夏墨跡測驗中的一種具體分類過程,是將具有相似特性的反應歸總分類后,給予相同的記號。符號化編碼也是對被測試者反應結果的一個統計處理過程,通過這樣的處理,就能比較明確地知道被測試者的人格特征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特征。

羅夏墨跡的每個符號都有其具體的意義,因此了解每一個符號的所代表的意義,將對綜合解釋有很大幫助。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關于形態反應(F)

形態反應的質量是指被試作反應的事物與相應墨跡圖版領域的視覺特征相符程度,反應被試的知覺特點與被試的現實檢驗能力。形態反應與自我機能、判斷情緒的控制、智商水平等具有較深的關系,特別是智能評價的有力線索。

(二)關于運動反應(M)

運動反應是對形式知覺和動覺因素的解釋。被試把解釋的對象想象成在運動。對于M,一般賦予下面的意義:

智能,即具有良好形態水準的M反應,是高智能的指標。作M反應,需要在知覺和認知的機能中進行高水平的分化統合;想象力,M反應所表現的程度,表示此人是否能自由地利用想象過程,以豐富對世界的知覺。內部穩定性,在M反應中所顯示出的想象過程,有助于適應,這種適應決定于內部穩定性。負形態水平中的M反應,表示控制力的破壞,不能將內部經驗與外界統合起來。價值體系,M反應表示一種內在的意識價值體系。根據這個價值體系來控制自己的行為,正確地對待滿足或延緩需求的滿足。具有適當量和形態良好的M反應,表示定向與長遠的目標。M反應也可以表現對原始沖動的自我忍耐程度。M和FM反應比較多表示此人能將長遠目標的價值體系與生活沖動統合起來。同時看到人像的能力,與同他人保持良好的共感性的能力有關。自我概念,個人對社會環境的共感性性質,往往反映著他的自我像,所以可以在M反應的性質和內容中找出自我像的線索。

(三)色彩反應(C)

在考察色彩對解釋的影響作用時,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形態色彩反應(FC),主要基于形態,但是也明顯受色彩影響而作出的解釋。FC表示沒有失去感受性并能夠控制情緒沖動,對人、對社會關系都具有穩定性。色彩形態反應(CF),主要是基于墨跡的色彩,但不是完全忽視形態的解釋。表示情緒自發性的同時,又反映了情緒控制的弱點,兒童易出現,在成人則為自我為中心和依賴性的指標。純粹色彩反應(C),由色彩的第一特性聯合而產生的未分化反應。C反映了情緒控制的缺陷,是沖動性、爆發性等的輕微病理、退行的標志。

一般來說,FC形成感通的能力、CF是情感易變性的指標,而C是沖動性的指標。FC的回答越是多于CF的回答,則情感就越是穩定,適應性和形成感通的能力就越強。FC的回答越是接近CF的數量,則被試的心境越容易變化,情緒越不穩定,越是自我中心。

四、羅夏墨跡的應用

RIM一直是臨床心理學界用得最多的測驗之一。對心理門診的調查發現80%以上的機構用RIM。對臨床心理學家的調查也發現,82%以上的人說他們在評估中用RIM。而且綜合系統的測試標準是當今美國和西歐應用最多,也是在美國大學中被講授最多的方法。1997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專業事務委員會授予Exner博士杰出專業貢獻獎。這說明RIM得到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公開承認。美國心理學協會專業事務董事會把RIM看做至今唯一一個最具實力的心理學測量工具。

在美國,羅夏墨跡測驗除用于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外,在臨床心理學的其他分支領域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以司法心理學應用為例,據統計,除了有少于10%的案件對測驗的信度和效度提出疑問外,其余案件均認為羅夏測驗的結果可靠并且有效。

研究證明RIM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用途是心理異常的診斷。RIM被證明了精神病患者會在語言表達上有缺陷并且經常做出形狀質量不良的反應。Hilsenroth等的研究還顯示出RIM可以對分裂型人格障礙者進行診斷。Exner發現精神分裂癥指標SCZI能夠鑒別出80%被DSM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當事人,只有12%的來自其他心理障礙患者樣組或是正常人樣組的當事人被錯誤指認。

大部分認為,羅夏墨跡測試的使用者如果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巧,就能從測驗中得到大量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有重要意義的信息。

羅夏墨跡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并不低于其他心理測驗。RIM與范圍廣泛的外顯行為指標都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但RIM的效度隨效標的不同而有相當大的變化,說明在不同條件下RIM的效度很不一致,但其他測驗如MMPI等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因此,至少從已發明的研究中能證明RIM是有效的。

在整個心理測驗領域,投射測驗所面臨的批評,羅夏墨跡測試在這方面可以說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即使它本身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還不足以否定它的價值。在更有效的測量工具開發出來以前,應繼續倡導這一測驗技術。但RIM是一個復雜的測量技術,使用時須遵守相關原則,經驗和技巧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慶科,戰秉聚.羅夏墨跡測驗的實質[J].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1):71-74.

[2]郭慶科.羅夏墨跡測驗與16PF在人格測量中的對照研究[J].心理科學,1999,22,(6):565-566.

[3]郭慶科,孟慶茂.羅夏墨跡測驗在西方的發展歷史與研究現狀[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4-338.

[4]柳菁.羅夏密墨跡測驗綜合體系在中國心里臨床中的應用及實踐研究[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5]陳雪霞.羅夏墨跡測驗在心理健康評估中的有效性[J].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Donald J. Viglione. (1999).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d-

篇8

室內設計是根據使用的建筑,環境的相應標準,使用適當材料和技術手段以及建筑設計的原則,以創建一個功能合理,舒適和美麗的室內環境需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臻g環境既應該擁有相應的使用價值,滿足功能上的需要,同時也應該具備能說明歷史文化背景,建筑設計風格,人文環境等心理因素。創造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室內環境。

然而設計心理學則相反發展較為緩慢,在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等方面較為滯后,當今設計心理學范疇的問題在室內設計中有所顯露,這些設計心理學范疇的問題又對室內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室內建筑界面設計種類以及應用

(一)界面裝飾的作用及分類

界面裝飾的主要居室空間作為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尤其是在生活水平、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的當今時代,改善和美化居室環境空間已逐漸作為人們的迫切需求之一出現在室內設計行業。作為空間維護體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的墻面,從過去僅僅只是簡單粉刷墻面漆逐漸演變成為展現家居文化的一個重要區域。

在空間維護體中,界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能劃分空間區域,又能通過裝飾來美化室內空間。墻面裝飾的作用是保護墻體,美化環境。當下時代,主要有裝飾涂料飾面,壁紙類飾面,玻璃類飾面,板材類飾面,陶瓷飾面等藝術造型作為潮流墻面裝飾材質出現。

(二)裝飾涂料飾面

裝飾飾面涂料指的是能夠穩固粘連墻體表面的涂料且能在墻體表面形成一張完整的漆膜。涂料不僅施工簡便,維修方便,省工省料,而且質地輕,附著力強,色彩艷麗,質感豐富,以低廉的價格良好的質量以及耐水,耐污染,耐老化等優點深受顧客的喜愛。

(三)壁紙類飾面

壁紙,又稱墻紙,是一種應用相當廣泛的室內裝飾材料。墻紙分類繁多,大致可分為純紙類墻紙,無紡布類墻紙,木纖維類墻紙,硅藻土墻紙和金銀箔墻紙。此類墻紙因為擁有色彩鮮明多樣、圖案生動豐富、豪華大氣雍容、安全便利環保、施工簡單方便、價格公道適宜等多種其它室內裝飾材料所無法比擬的特點。此類裝飾材料在得體成功的設計基礎上,墻紙為顧客打造出理想、滿意的家居氣氛。

(四)板材類飾面

板材類飾面主要分為實木板和人造板。板材類飾以面紋理美觀寫實、強度高、材質好;尺寸穩定,不易因為外力因素造成變形,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此材料能“小材大用”、“劣材優用”,滿足各種尺寸、形狀以及特殊形狀的要求。木材以其具有其獨特的優良特性,在當下社會已發展改良生產多種新型建筑結構材料和藝術造型裝飾材料的環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玻璃類飾面

玻璃類飾面,它是一種較為透明的裝飾材料,透光性較強。現在在一些酒店,住宅中對裝飾要求很高,一般材料滿足不了它的裝飾需求,裝飾玻璃因此應運而生。以其獨特的裝飾性能打造出非凡的效果,讓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個神奇的國度。玻璃的透光透明效果,玻璃的光線反射折射效果,玻璃的多色光亮效果,玻璃表面圖案的多樣效果,都擁有其他材料無可比擬的優勢。

(六)陶瓷飾面及石材飾面

陶瓷墻磚和石材墻磚都為一種高檔裝飾材料。石材是一種古老的裝飾材料,它裝飾性好,耐久性較高,來源比較廣泛。在材料選擇過程中,石材裝飾性的顏色,光澤,形狀尺寸,質感等幾方面共同決定了材料的優越性能。

二、墻面設計對受眾心理的影響

(一) 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世界影響是多方面的,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存在于人的潛意識之中。色彩要素是墻面設計中視覺效應最強烈的一點,大致分為冷暖和明度兩大類。

1. 在冷暖上來看,色彩本身是沒有冷暖和溫度的區別,冷暖事實上是人的主觀感受,是色彩對人的精神或者心理上的一種感官錯覺,以致讓人們感到冷或者暖。這些冷暖顏色給人們帶來的感官刺激隨處可見,比如當家庭中使用藍色調,會使人感覺涼爽;冬天家中使用橙色窗簾,會使人感覺溫暖。在室內墻面設計中,客廳,臥室裝飾較適合選用偏暖的色調,以此展現出溫暖、舒適的家居空間。而衛生間,廚房等空間則不然,應采用冷色調,由此打造出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這些感覺是色彩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錯覺,物體表面溫度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2. 色彩的心理錯覺不僅僅存在于對于冷暖色調心理的區別,與此同時明度同樣也是構成要素之一。通常條件下,顏色明度是使人產生輕重心理錯覺的主要因素,顏色明度低會使人感覺比較重,有下沉感覺;顏色明度高,使人感覺比較輕,有上升,蒸騰的感覺。

3.當人們看到一個顏色或者色彩時,通常會聯想起該色彩的物理載體,比如看到紅色時很自然會聯想到火、太陽、花等等,色彩是人視覺經驗的結果。所以,色彩本身沒有任何溫度,不具備任何情感,只是人的感受和經驗碰撞后產生自然心理反應。

(二) 材質是墻面設計的物質基礎,墻面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正確的掌握各種材質,賦予各種材質以生命,把不同材質運用在不同空間,給人帶來不同的知覺感受,同時也能給人帶來豐富的心理感受。在室內空間中,材質的質地,肌理來看不同的材質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視覺效果,即使是同樣形態,采用不同材質也會產生不同感受與效果。

1. 板材,木材使用的歷史幾乎和建筑一樣久遠,使我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建筑材料。在視覺上,木材呈現出一種從淺黃到深棕色的不同色階的溫暖色調和自然肌理,同時在觸覺上,他是溫和的,軟硬適中的,還具有合適的重量,適宜加工成各種形狀。所以,木材在建筑工程尤其是裝飾領域中,始終保持著重要的地位。墻面中采用原木質材料原木色,給人一種原生態的感覺。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情境下,該色調作為一種適宜減壓的方式,來幫助人們緩解一天工作的疲勞感。回到家撲面而來一種大自然的氣息。

2. 石材,石材材質給人的心理感受上,具有持久,穩固,厚重,堅定等審美品質。在視覺上,不同石材以呈現出不同的紋樣,肌理,色澤,不同的加工處理方式表現出從粗糙到光亮的不同面貌。從觸覺上,它堅硬,冰冷,有重量感。天然飾面石材除需考慮色調選擇外,還要考慮建筑物的功能。在家居中,客廳及臥室的裝飾宜選用偏暖的色調,以顯示溫暖、舒適的情調;而用于衛生間、廚房的裝飾宜選用素淡雅潔的偏冷色調,以顯示出清潔衛生。石材表面越光滑,光澤度越高。為增加空間的視野程度或者想要打造出不同的虛實對比,采用不同光澤度的材料以改變其表面的對比程度設計者的不二選擇。在客廳等較為開闊的空間中,采用光澤度較高的石材,使人感覺眼前空間變大,而在臥室等私密度較高的空間中,采用光澤度較低的石材,可使人感覺隱私。

3.玻璃,玻璃是一種現代建筑材料,給人感覺變幻,清澈,優雅的感覺。不僅如此,玻璃的裝飾性能是活性的,是動態的,是充滿生命的活力的。它與日光輝映,可使建筑物色彩斑斕,光鮮照人。夜幕降臨時,月光投射在材料上,打造出居室充滿神秘色彩的效果。當玻璃與燈飾光線相交匯時,使建筑物如天上的宮殿,亦可使其呈現出光怪陸離的家居空間;可使居室祥和溫馨,也可使其冷光幽幽。

4.墻紙,墻紙的種類及其豐富,但給人的心理感受普遍為親切,溫馨,柔和。運用在室內空間中,讓人感覺溫暖,舒適。一般來說,墻紙選擇冷色調或是暖色調,和房間的光線息息相關。如,淡雅的淺綠、淺藍等冷色,較適宜于用在日照光線較充足的朝南或朝東的房間,與此同時,在光線條件非常好的情況下,墻紙顏色的選用應該適當加深一點,以柔化光線的強度,避免墻紙在強光的映射下泛白的情況發生。墻紙的顏色和圖案直接影響空間氣氛,大花朵圖案降低居室拘束感。色彩濃烈、圖案優雅鮮活,遠觀猶如置身清新的郊外環境的花朵圖案,可以減少房間的拘束感,給人帶來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同時能讓人釋放出一天工作后的壓力,此類墻紙較適合在格局較為平淡無奇的房間使用。通常情況下,歐式古典家具(比如咖啡色、黑桃木色)成為此類墻紙的首選搭檔,既可以壓做大花朵圖案的妖艷,又可以為古典的低沉的家居空間中釋放出一絲別樣的亮色。如果選擇的是現代簡約家具的人們最好不要選用這種墻紙。圖案較小的壁紙是面積小或光線暗的房間的最佳選擇,宜選擇圖案較小的壁紙。豎條紋圖案的墻紙可以增加居室高度。

5.裝飾涂料,由于裝飾涂料顏色眾多,在色彩運用上給人視覺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室內設計中,色彩起著改變或者創造某種格調的巨大作用,往往會給人帶來視覺差異和藝術上的享受。所以,色彩對人產生的第一映像是挑選裝飾涂料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在陽光缺少的陰暗環境中,多采用暖色調來親切的溫度感;在光線充足的室內環境中,多采用鉛灰色調來減低室內的明度;在人們短時間停留的公共空間中,使用明度較高,彩度較高的色彩,用來增強人們的熱烈的氣氛;臥室,辦公室等較安靜的空間中則需要采用調和色,灰色來獲取安寧,柔和的環境;如果是在較為高大的空間中,最好采用豐富的色彩層次,擴大視覺空間并加強空間的穩定感。

(三)在墻面設計中,色彩,材質會成為消費者在選擇時的重要依據。通過墻面設計的變化,達到與人建立親和力的目的,提高室內空間的感官性。例如,在臥室的墻面設計中,采用暖色系,無光澤的皮質軟包,讓人感覺溫暖,安靜,私密性較高。而在客廳,采用冷色系,光澤度較高的石材,玻璃等,讓人感覺視覺擴大,華麗而生動。

作為一份優秀的墻面設計案他不僅應該建立在積極滿足各種技術,美學,以及設計心理學原理,并且應該最大化的,最高利用率的的使用室內空間。建立一個舒適合理,以滿足用戶的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滿足的室內環境,以創造一個更適合居住和使用的家庭環境。邏輯設計遵循用戶至上,突出對居住成員的關懷,,滿足用戶的不同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人性化墻面設計的最基本要求。要深入剖析受眾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了解其感官的運用,通過設計者角色的置換以及打破慣性思維等方法,來滿足受眾者的各種需求。以人為本,一切設計都要把使用者放在最優的地位來考慮,不僅要滿足空間的使用需求,使內部環境更加舒適化,科學化。還要在此基礎上提升并完善空間的精神功能。從人性化的角度加以提升,實現物質,精神,使用的和諧和統一。

參考文獻:

[1]諾曼(美)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03-01

[2]姜可.通用設計:心理關愛的設計的設計研究和實踐[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09-01

[3]李彬彬.設計效果心理評價[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01-01

[4]姜秀麗.墻面裝飾構造與施工工藝[M].機械工程出版社,2006-09-01

篇9

【摘要】語法教學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語法課的趣味性心理學家認為,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 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 語法課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新課標》和其他研究文獻也都提出語法教學不是目的, 要將語法現象置于有意義的.真實的情境中.

【關鍵詞】語法教學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語法課的趣味性

【本頁關鍵詞】歡迎論文投稿 省級期刊征稿 國家級期刊征稿

【正文】

四、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的實施策略

( 一) 語法教學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語法課的趣味性心理學家認為,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 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 語法課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缎抡n標》和其他研究文獻也都提出語法教學不是目的, 要將語法現象置于有意義的.真實的情境中.1.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語法教學應在讓學習者充分接觸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 只有在豐富、典型、正確的感性基礎上,才有可能進行必要的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從而使學習者獲得準確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夠典型,就很難使學習者形成明確的概念和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總是就地取材,或用同學們熟悉的生活中的鮮活的話語作為講解語法的例子。用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并利于學生記憶。2.創造必要語境進行練習和運用。學習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語法要點之后,還必須通過大量變換練習提高熟練程度,并在相應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高考語法考查也總是放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因此,在孤立的句子中機械地進行的語法教學是錯誤的。我們應把語法結構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實際的語言材料中,真實的交際情景中,去感知、理解、記憶,從而達到靈活運用,自然掌握的目的。古往今來,任何技能學習都離不開練習, 沒有練習就沒有熟練的技能。語言學家K rashen 主張通過習得活動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習得活動也就是練習,只是強調了在一定情景中運用語言。語言學習是一種樂趣,但首先是艱苦的勞動, 再生動的練習也難免被厭煩。因而教學過程別是語法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練習的多樣性, 要做到練習的多樣性,首先使用不同的練習形式。例如跟讀或跟講練習、替換練習、轉換練習、改句練習、問答練習和翻譯練習等。然后是練習中的語言材料應盡可能接近現實生活,這樣的練習才是有意義的。

( 二) 突出重點,精講易懂外語語法教學要想重點突出,就要精講。一節課要解決哪個語法要點,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時老師發現參考書或語法書上有很多好例句, 就搬到課堂上, 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內容顯得很充實, 但針對性不強, 可能會適得其反。英語教師為了講明某個語法要點時, 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列舉適當的例句, 例句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講得越細越好。教師應注意精講, 教給學生的語法形式應盡量簡單明了。例如在定語從句的教學中, 什么是定語從句, 它的位置, 定語從句應由哪些關系詞引導, 什么情況下可以省略關系詞等, 就不必祥講, 因為課本上已經講清楚了, 教師應該對學生最感困難的關于如何選擇關系詞講清楚講透徹。告訴學生選擇關系詞第一要點是看先行詞, 第二是根據所要選擇的關系詞在定語從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給出合適的例句, 另外還須重點講清定語從句在應用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文章來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篇10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1-0027-03

【Abstract】Base o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Early Reading Research from 2005 to 2011, the paper reveal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tatus quo on Early Reading Research, uses subject words, abstract and contents to analyze the studies on, figures out different kinds of research topics, and explores various subjects on this study.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Early Reading Research Review Preschool Children Reading

一、引 言

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低幼兒童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因此低幼兒童閱讀是低幼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鑒于低幼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國外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國,低幼兒童閱讀起步則要晚很多,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并且主要集中在幼兒教育領域。[注1]2011年8月8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由國務院公布,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國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綱要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兒童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其中包括了兒童教育和閱讀。這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低幼兒童閱讀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本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國內該領域近幾年的相關文獻研究情況進行綜述與分析,力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低幼兒童閱讀的研究現狀和研究進展。

二、文獻收集與整體分析

萬方數據庫是由萬方數據公司開發的,涵蓋期刊、會議紀要、論文、學術成果、學術會議論文的大型網絡數據庫,是與CNKI齊名的中國專業的學術數據庫。

筆者選取萬方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以幼兒閱讀、早期閱讀為題名分別進行檢索,以期獲得比就單個題目進行檢索更為全面的數據。將與幼兒閱讀、早期閱讀無直接相關性的記錄剔除,分別得到511條、373條記錄(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具體分布如表1所示。

2005-2011年期間,以“幼兒閱讀”和以“早期閱讀”為主題的論文數如上表所示,總體上來看,低幼兒童閱讀在學術界并未產生較大的影響,相關研究數量較少,但是對該領域的關注越來越多,文獻整體呈上升趨勢。為了便于分析,將表轉化為折線圖形式,見圖1。

圖1 2005-2011年低幼兒童閱讀情況

對照以上折線圖,可以清晰地看出:①2005-2009年期間,有關低幼兒童閱讀的研究文獻增長較為平緩;2009年以后的文獻增長速度迅猛;②2009年以前,幼兒閱讀和早期閱讀的文獻增長基本持平;而2009年以后,學術界明顯對幼兒閱讀的關注上升。

出現上述兩種現象的原因:近年來,政府、高校、出版社、民間社會公益組織等都在參與低幼兒童閱讀領域,社會各界對低幼兒童閱讀的關注是文獻增長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研究者群體對概念較為清晰的“幼兒閱讀”開始加強研究,這說明了0~6歲兒童,甚至是0~3歲兒童的閱讀問題開始成為熱門話題。

三、研究主題的分類與討論

文獻的研究主題是把握研究文獻內容結構特征的重要標準。探討文獻的研究主題有多種指標。本文將引文分析中的被引用次數作為參照,將被引用超過3次的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提取,依次歸類。在這一梳理的過程中,把握2005-2011年期間低幼兒童閱讀主題研究的幾個方面。

論文文獻的引用與被引用是體現知識內容的使用與繼承,論文的相互利用是由學科領域本身的發展規律和研究活動規律決定的,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吸取他人的經驗來進行,論文文獻之間的引證分析形成了引文分析的基礎。

在引文分析中,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是最基本的統計指標,論文被引用是該文獻的質量、重要性以及影響力的體現,論文的被引次數是衡量論文受同領域研究者關注程度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盡管施引文獻的作者在引用某一文獻時的引用動機具有復雜性和無法量化衡量的特點,高被引并不等于高質量,但是不管是正面引用還是批判性地引用,都屬于科學探索范圍。[注2]多次被引,足以說明被引的論文探討的主題或者內容受到更多的關注,能反映出學科領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普萊斯認為在學術論文之間形成的引文網絡結構中,只有極少數論文可視為學科的新的生長點,成為熱門的科學前沿,為利用引文分析探測科學前沿的可行性奠定了理論基礎。[注3]鑒于引文分析有滯后性的問題,有學者認為:對一個領域內的相對高頻被引用論文進行分析,可以縱覽某一時間段內學科的主要研究主題,結合時間序列分析,能夠預測各研究主題的未來發展趨勢。本文為了分析近幾年低幼兒童閱讀的熱點內容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將2005-2011年7年間被引用超過3次的論文進行統計,并將論文題目及其發表年份一一在表2中進行標注。

將以上13篇文獻的關鍵詞以及被引次數進行抽取,列于表3,表3如下:

根據關鍵詞統計結果,結合被引論文的內容分析,可以看出,近7年來我國低幼兒童閱讀研究關注的焦點問題包括:①早期閱讀教育、教學;②早期閱讀內容及形式;③早期閱讀策略;④發展心理學。

四、低幼兒童閱讀研究現狀的分類主題分析

1.顯性主題分析

(1)低幼兒童早期閱讀教育、教學。我國的低幼兒童閱讀研究起步較晚,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研究領域主要分布在幼兒教育方面。與國外低幼兒童閱讀教育相比,我國對早期閱讀不是興趣本位,而是教育本位。相關文獻中多次提到“教育”、“教學”、“培養”等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讓低幼兒童學到一定的具體內容。事實上,低幼兒童閱讀是著力塑造低幼兒童對閱讀的熱愛,培養一種終身受益的習慣,不具備任何功利性的潛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方式。從文獻研究方面來看,大部分研究關注閱讀教育教學,與我國的社會現實及教育現狀有關。

(2)低幼兒童閱讀內容及形式。幼兒文學是近幾年低幼兒童閱讀研究中比較熱門的關鍵詞,與之對應的還有幼兒文學的語言特點、幼兒文學類書刊的材料等。就低幼兒童閱讀而言,憑借成年人的語言,憑借圖畫、色彩、線條,憑借把書籍當作玩具,來進行“閱讀”的活動過程。低幼兒童拿到書本以后,進行各種探索活動,以對待玩具的方式對待書刊,進行搬動、撕扯、翻轉等。這些都有助于后期真正閱讀的有益探索。讓低幼兒童通過豐富的色彩和簡單的圖畫,增強對閱讀的興趣。近幾年的研究中,已經有學者提出閱讀內容及形式的多樣性,但具體展開詳盡闡述的內容并不多。

(3)低幼兒童閱讀策略。2005-2011年的低幼兒童閱讀文獻中,多以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為探討對象,從被引文獻的關鍵詞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到,關于社區教育的探討幾乎沒有。社區可利用的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包括博物館資源、圖書館資源、美術館文化館資源等。在社區,除了這些場所,還有對應的人力資源,比如圖書館工作人員,他們同樣有較為豐富的閱讀策略指導。《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對于兒童閱讀和圖書館服務給予了較多關注,更強調兒童權利、兒童優先和兒童參與原則并指出在制定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和配置公共資源等方面要優先考慮兒童的利益和需求。在以后的研究中,學者可以在為低幼兒童閱讀服務方面,加強對社區公共圖書館的研究。

(4)兒童心理學。關注低幼兒童閱讀,研究低幼兒童心理學是很有必要的。幼兒與成人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成人應如何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選擇閱讀素材和閱讀方式,提高閱讀的效益及樂趣。在文獻梳理過程中,本文發現行為主義學派和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在低幼兒童閱讀中被多次提及;而羅杰斯的“自我理論”、語言強化說、信息的識別及選擇理論、埃里克森的個性發展階段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論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等是非常重要的低幼兒童閱讀心理學理論依據。

2.隱形主題分析

閱讀是和圖書館分不開的。任何年齡段的閱讀,都與圖書館有著緊密的關系。低幼兒童是特殊的人群,比起成年人,他們沒有能力自己去圖書館,但這不能成為圖書館忽略的一個群體?!吨袊鴥和l展綱要(2011-2020年)》的第四部分內容為“兒童與社會環境”。這部分內容中指出:要為兒童閱讀圖書創造條件;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增加社區圖書館和農村流動圖書館數量,公共圖書館設兒童閱覽室或圖書角,有條件的縣(市、區)建兒童圖書館;“農家書屋”配備一定數量的兒童圖書;廣泛開展圖書閱讀活動,鼓勵和引導兒童主動讀書。[注4]綱要給圖書館人,尤其是負責兒童閱讀的圖書館人提出了要求。

在進行完基本的文獻分析后,本文再利用萬方數據庫檢索了2009-2011年間有關圖書館對低幼兒童閱讀研究的文獻情況。以“圖書館”和“早期閱讀”進行檢索,獲得8篇文獻;以“圖書館”和“幼兒閱讀”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獲得4篇文獻。去掉重復文獻兩篇,結果為10篇文獻,其中載于CSSCI期刊上的文獻為3篇。

從表4文獻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結果:低幼兒童閱讀開始受到圖書館界的關注,雖然目前進行研究的還不是超大規模的,但是核心期刊上已經開始刊載有關該主題的論文,并且比例非??捎^(從本來的簡略研究中得到的數據是30%)。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被引論文的分析,得出了近七年來我國低幼兒童閱讀關注的四個主要領域:低幼兒童閱讀教學、教育;低幼兒童閱讀的內容及形式;低幼兒童閱讀策略;發展心理學。分析結果與我國目前對低幼兒童閱讀的實際狀況比較符合。另外,本文還分析了圖書館與低幼兒童閱讀的關系。低幼兒童閱讀是一場讀書文化運動,需要圖書館界的積極加入。從情況來看,圖書館界已開始在該領域展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選取的年份較短,論文數量較少。

注 釋

1 張慧麗.中美圖書館兒童早期閱讀研究綜述[J].圖書與情報,2011(2):2~6

2 劉俊婉.杰出科學家論文影響力的社會年齡分析[J].情報學報,2010(1):121~127

篇11

商業室內空間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商品、消費者和建筑,把握住這三個基本點是設計成敗的關鍵。

一、商業室內設計的色彩

商業空間首先讓人們認知到的是色彩,色彩的設計在商業設計中占有的比重最高。在室內環境中,各種彩相互作用于空間中,和諧與對比是最根本的關系,如何恰如其分的處理這種關系是創造空間氣氛的關鍵。色彩的協調依賴于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純度之間的靠近,從而形成一種統一感,但要避免過于平淡、沉悶、與單調。因此,色彩和諧應表現為對比中的和諧、對比中的襯托色彩的對比度是指色彩明度與色彩的距離疏遠,在室內裝飾過多的對比,則給人眼花不安,甚至帶來過分刺激感。為此掌握配色的原理,協調與對比的關系在此顯得是控制、完善與加強這種氣氛的基本手段。

二、商品與商業室內設計

對商品的分析大致可從下面幾點入手:(1)商品類型的大小范圍:同類商品的大小變化幅度有多大,比如樂器店既有巨大的鋼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書店和眼鏡店的商品則規格基本相同。這種不同的變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間感,變化幅度大的商品,陳列起來造型豐富,但也易造成零亂,設計時應強調秩序,減少人為的裝修元素。變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來整齊,但易陷于單調,設計時應注重變化,增加裝飾元素。(2)商品的形:同一類商品的形變化多,空間就感覺活潑,但也易雜亂,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異不大,構思空間時應注重變化,否則會使人感到呆板。(3)商品的色彩和質感:古玩、家電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鮮艷,這就要求室內設計色調起到陪襯作用,盡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質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顯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陳列,就必須突出其晶瑩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顧客。(4)商品的群體與個體:商品是以群體出現還是以個體出現對顧客的購買心理有很大影響。小件商品的群體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過多的聚集也會帶來“滯銷”的猜測。(5)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決定室內設計的風格。同是時裝店,高檔女裝店的清新優雅與青年便裝店的無拘無束應截然不同。室內設計的風格與經營特色的和諧與否直接關系著商品的銷售。

三、消費者的行為心理與商店室內設計

(1)進入商店的消費者行為及心理。商業心理學將顧客分為三類。一是有目的的購物者,他們進店之前已有購買目標,因此目光集中,腳步明確;二是有選擇的購物者他們對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圍,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們腳步緩慢,但目光較集中;三是無目的的參觀者他們去商店無一定目標,腳步緩慢,目光不集中,行動無規律,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種顧客的比例不盡相同,通過跟蹤調查法繪出不同類型商店內的顧客行動軌跡,可為室內設計提供依據。(2)認識過程與視覺心理。從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過程的開頭是“注意”,這就要求商品應具有一定的刺激強度才能被感知,根據視覺心理學原理我們可采取以下對策:增強商品與背景的對比。根據視覺心理原理,對象與背景差別越大越易被感知,在無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體,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體。比如在室內設計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進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燈把光線投射到商品上,使顧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

四、建筑裝修元素與商業室內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牛牛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 欧美日韩二 | 在线免费观看av网站 | 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级肉体全黄裸片8822tv | 日韩美女在线看免费观看 | 99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九色自拍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av | 国产毛片在线 | 午夜影院免费 | 毛片免费看网站 | 综合av网 | 日韩三级毛片 | 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视网址 | 欧美三级网站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久久嫩草 |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国产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精品日韩一区 | 黄色一级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久久精品导航 | 成人91| 中文第一区 | 视频黄色片 | 99精品99| 国产伦精品一区 |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 亚洲天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