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7:49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閱讀推廣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一、外文原版書刊的閱讀發展現狀
隨著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期刊收藏種類也得到不斷豐富,藏書語種從單一的中文書刊擴展到多國語言。縱觀全國公共圖書館外文書刊的入藏,外文圖書語種主要涉及英語、法語、日語、俄等,且在發達地區,語種涵蓋面涉及柬埔寨語言,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小語種。語種的廣泛性從一方面可以折射國際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凸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深入細致。但是,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外文書刊的特殊性也是它的豐富性發展受到制約,表現在,首先,閱讀群有一定范圍限制。盡管國家普及英語等國際交流用語較多,但使用者群體數量仍然有限,其他小語種較之人數則更加稀少。其次,外文原版書刊不同于普通外文學習教材,尤其是雜志,俚語,新時髦語,生僻詞出現頻率較多,讀者閱讀語言相比晦澀。再次,外文原版書刊的高昂價格和時效性,也是外文閱讀推廣的瓶頸,
很多公共圖書館花高成本購置外文書刊,但漫長的外購周期跟不上幻變的世界,也使閱讀大打折扣。最后,外文書刊高昂的關稅和單一的外貿渠道,使得外文原版圖書數量和質量受到限制。
如何提高外文書刊的社會普及率,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它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支撐。從目前各類公共圖書館推廣閱讀來看,外文原版書刊閱讀量雖然比例在逐年上增,但是所占整個館藏和館閱讀率卻依舊不理想。盡管如此,作為公共圖書館,仍有義務將閱讀以各種不同種類的形式進行推廣。
二、多種形式的閱讀服務是推廣的重要奠基
提高公共圖書館外文書刊借閱率,是擴大閱讀面的直接方式,目前很多公共館都做了大量的推廣活動,比如英語角等,但是作為閱讀的推廣,方式應該多樣話,以適應不同的人群學習需要。綜合下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從“心”做起。很多人學外語,學不好的關鍵在于心中無趣。而公共圖書館作為閱讀推廣單位,身上同時肩負校外輔導的社會教育職能,單純的借閱和閱讀并不能有效激發人們學習外語的手段,提高人們對所藏語種國家的背景介紹,可以有效讓人們以好奇心開始,進行自我完善的學習,比如,可以在公共圖書館的外語借閱室舉辦一些小型活動,比如品書會,或者邀請資質學者播放電影片段,并講解該電影的背景國風俗等等。
第二,按類型劃分外語角。語言的學習在于溝通,外語角的交流是語言學習的必要途徑,但是由于讀者心智,年齡,掌握的水平等方面綜合素質不同,因此,可以將外語角簡單的按年齡段進行粗分,在此下按語種劃分不同的區域進行交流。有條件的公共閱覽室還可以提供相應的語種工作人員進行簡單的閱讀服務指引。
第三,宣傳推廣的重要性。很多公共圖書館雖然擁有一流的外文借閱環境,但是社會公眾對此并不明晰。每一次活動宣傳服務,包括外文部門的服務功能,都應當經常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宣傳。讓更多社會群體了解圖書館,使用圖書館。
第四,數字化外文閱讀的推廣。信息化的今天,數字圖書館儼然引領了閱讀的。其最大優勢是使用查詢方便快捷,信息含量大,因此為更好的推廣外文閱讀,數字化服務也是其中高效的途徑。
第五,豐富的讀者活動也是促進閱讀的有效手段。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特定的服務周,讀書日或者圣誕節等特定節假日,邀請讀者參與到其中,共同感受外國文化和閱讀帶給精神世界的愉悅。
三、外文閱讀推廣服務的策略
外文藏書屬于特殊的閱讀服務,盡管現在大多數公共館都對其無條件開放,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在采訪,分類,編目及上架借閱中都會有特殊的情況產生。比如:國家規定公共圖書館在購買外文原版紙質書刊時不能享受和高校圖書館同樣的折扣率,換句話說,外文原版紙質圖書在公共圖書館的入藏中沒有任何折扣,屬于高價圖書,因此,公共館入藏能力有限。此外,在分類編目中,中文翻譯和外國語言有所出入,就想美國著名小說《Gone with the Wind》,可以翻譯成隨風而逝,但是長期的中文書名應該《飄》或者《亂世佳人》,因此高素質的館員也是外文閱讀服務推廣的重要因素。
作為閱讀推廣活動,不僅要重視每一次活動的安全性因素,更要考慮到國家安全的隱患。外文書刊部門經常會接到境內外的贈書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或者收到宣傳冊,比如religious information,在此情況下應當及時和國家安全的相關部門進行匯報,避免在公益的閱讀活動中,無意損害國家利益。公共館員在采購圖書時也應當購買正規商的書刊,做好審讀把關,以保證圖書和期刊的正規性和合法性。維護國家,集體尊嚴和權威。
四、總結
外文書刊是國內,尤其是內陸地區,看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公共圖書館的綜合性和社會教育責任要求閱讀活動在廣泛開展的同時,也要審慎對待。這不僅是公益閱讀的要求,同時也是每一個外文閱讀工作者使命。把握好尺度,必將促進外文書刊的流通。
參考文獻:
[FL(K2]一、高職院校閱讀現狀及閱讀推廣的必要性
自2014年起,“倡導全民閱讀”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政府的大力推廣,迎來了全民閱讀的春天。然而當前我國國民整體閱讀量還不高。據統計,猶太人每年每人讀書64冊;俄羅斯人年讀書55冊;美國制訂了計劃每年每人讀書50冊的目標,而中國每年每人讀書僅5冊。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族群的閱讀情況也并不樂觀。據《中國青年報》對全國部分高校的調查顯示,17%的學生一年中未購過一本課外讀物,8%的學生從未走進過圖書館。趨向功利化、碎片化和娛樂性的閱讀現狀令人擔憂。相較之下,高職學生的閱讀狀況更令人擔憂。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近500位學生的閱讀狀況調查顯示,學生閱讀的時間偏短,數量偏少,而閱讀的最主要渠道則是“網上下載和在線閱讀”(6937%),閱讀最多的是“電子讀物”(5313%)。紙質書的閱讀量少得驚人。學生最愛閱讀的作品以“青春勵志類”“娛樂休閑類”“偵探武俠類”為主,讀得相對較少的是“文史經典類”和“專業學習類”。上網(7123%)成為學生打發課余時間的最常用方法。
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高職學生閱讀的現狀雖不容樂觀,但是他們對閱讀的態度還是比較端正的,大多數學生(7322%)贊成閱讀是很重要的。他們在“喜歡的閱讀推廣方式”中提到了“好書推薦”“圖書漂流”“名著欣賞”“名家講座”“征文比賽”“誦讀大賽”等十幾種推廣方式,在“建議閱讀推廣措施”中主要是“希望改善校園閱讀環境(圖書館)”和“希望多開展讀書活動”。這都f明學生對閱讀推廣活動是有興趣、有需求的,高職院校有閱讀推廣的基礎,也應承擔培養學生閱讀意識和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責任,以提高學生人文修養。因此,在高職院校引導性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符合時代要求和現實需要。
二、人文類社團參與閱讀推廣的優勢
華東師范大學范并思教授認為:閱讀推廣就是對于缺乏閱讀意愿的人,通過生動有趣的閱讀推廣活動,引導他們感受閱讀的魅力,享受閱讀的樂趣,并逐步形成閱讀的意愿。因此,閱讀推廣一般以“活動”的形式出現,組織或引導讀者參加各種活動,甚至介入讀者的閱讀過程,影響讀者的閱讀選擇。
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受眾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學生本身有閱讀的需求,同時也可以成為閱讀的推廣者。一些由各院系、班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組成的學生社團,成員眾多,開展活動積極,在大學生中廣受歡迎,有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人文類社團,如讀書會、文學社、話劇社、傳統文化社、漢服社、攝影協會等,其本身對人文知識有濃厚興趣,是一個層次豐富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閱讀群體,加以引導培養后,能發展成為一支優秀的閱讀推廣團隊。人文類社團參與閱讀推廣具有以下優勢。
1.發動更多群體參與閱讀活動。人文類社團參與學院組織的閱讀推廣活動,一方面因為這些社團的成員本身就對閱讀活動擁有濃厚興趣會積極參與。另一方面,他們以書會友,開展閱讀交流活動,不斷發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依托社團的影響力,形成人人愛讀書的閱讀氛圍。
2.溝通上下,豐富活動內容,反饋活動效果。學生總是最了解學生的,人文類社團作為學生自發組織,對學生的閱讀需求最為了解。社團可以及時與組織者加強溝通,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創新活動內容,使閱讀推廣活動更具吸引力,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不斷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幫助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得更廣泛。同時,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通過社團把在活動中的感受及時反饋給組織者,通過廣泛反饋,有利于活動組織者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下一次組織更高質高效的閱讀推廣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3.擁有豐富組織經驗,有能力協助組織者開展活動。高職學生社團由學生自發組織,其宗旨、章程及制度都是社團成員聯合發起、協商并制訂,社團領導者由社團成員民主推薦,活動內容及實施辦法由社團成員集體討論和分工,能獨立自主地開展社團活動。因此,可以承擔閱讀推廣活動中具體活動項目的實施開展。例如,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知味文學社”每年承辦經典誦讀大賽,從組織報名到比賽選拔、會場布置、舞臺呈現,全部自主完成。這項活動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起到優化學生閱讀選擇的作用。高職院校要想進行閱讀推廣,就應加強與人文類學生社團的合作,充分發揮其優勢,依托社團影響力,提高活動的參與度和活動效果。
三、發揮人文類社團在高職院校閱讀推廣中的積極作用
筆者在這兩年工作實踐中發現,依托校內人文類社團協同合作開展閱讀推廣工作,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人文類社團在高職院校的閱讀推廣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發揮宣傳作用,營造校園閱讀氛圍。高職院校的閱讀推廣活動通常由圖書館或人文類專業教研室策劃舉辦,如果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對活動關注度不夠,興趣不濃,活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星星之火難以燎原。但是,如果一個活動由口碑良好、廣受歡迎的學生社團在學生內部發起倡議,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人文類社團可以結合社團特點采用不同的宣傳方法.
程中,高職院校仍處于“中介機構”,不僅縮短了學生的受惠范圍,還由于專業課教師的水平不足,在派遣、訪問及考察的過程中,直接影響交流效果,無法真正發揮國際交流合作的作用。
3.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結構失衡。高職院校的中外辦學項目,缺乏健全的評估機制,專業結構設置不合理,無法突出高職院校的特色。同時,受國際教育體系及文化背景的限制,辦學內容結構失衡,不僅無法實現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目標,也無法突出財經類專業的特色。
4.合作項目過于局限。學生和教師是保障國際交流合作的基本要素,即生源要素與師資要素。近年來,高職院校的中外辦學項目受學生學歷及外語水平的限制。同時,還存在一部分高職院校對師資團隊的重視程度不高,外籍教師的組織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主要包括:(1)校方特聘外籍教師:受外籍教師需求量的限制,缺乏健全的外籍教師教學水平評估體系,造成外籍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2)外方直接委派外籍教師:此類教師的流動性強,人口來源復雜,同時,無法短時間適應中方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等,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水平,造成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過于局限,無法可持續發展。
二、財經類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具體措施
1.[JP+2]以合作辦學為主要模式。高職院校要以聯合辦學為主要模式。例如:多數學生的學習年限,實行“3+0、1+2及15+15”等形式。以“1+2”形式為例,學生入學后,以基礎課程及語言為主要內容,完成第一年的國內學習,再以財經類專業為主要內容,實習、撰寫畢業論文,完成兩年的國外學習,認證學分,一旦學生的考核合格,獲取學歷證書,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1)突出財經類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要求辦學雙方,以實現人才培養及辦學目標為基礎,共同協商選派教師、選定教材、設置課程及制訂教學計劃,再細化教學方案,便于開展教學活動,適用范圍廣,有利于學校自行調節。(2)組織相應的中方師資培訓。高職院校委派骨干教師,完成專業課程進修,同時不斷學習國際教學方法,引進先進的科學教學理念,或委派專業課教師,完成企業實習,了解財經行業的管理模式變革進程,與現有的教學方法相融合,便于解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更好地服務社會。
2.以跨境交流為主要方法。相較于其他國際交流方式,跨境交流的難度大,如跨境就業、跨境實習及跨境學習等。但是,跨境交流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工作方式及學習環境,重建其價值內涵。同時,文化間的碰撞,有助于學生改變傳統定向思維,優化其心智模式,樹立自信心。
3.以短期培訓為實習項目。培訓,多指中外合作辦學的短期培訓模式。即學生完成國內學習任務后,于學習期間,以辦學雙方協議為基礎,開展國際短期培訓或短期實習的過程,以滿足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要求學生在實習或培訓的過程中,以財經類專業技術為基礎,學習國際語言,考核合格后頒布合格證書。辦學雙方也可委派教師,完成培訓或進修,觀摩學習,這樣不僅能顯著提高雙方的辦學水平,還有利于交流教學信息。
4.以遠程教育為課程形式。遠程教育,經濟性強,是指授課方式以衛星電視為主,由國際至國內,或由國內至國際,完成教學內容的傳授。因此,要求參與遠程教育的學生,在本地學校辦理注冊手續,再完成遠程教育的課程傳授,一旦于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考核并合格,由高職院校統一頒發學位及學歷證書。近年來,隨著遠程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社會對于遠程教育的要求也更為嚴格,遠程教育模式的受益面也更為廣泛。
5.以邀請外教為培訓方式。相較于國際論壇等中外合作模式,邀請外籍專家,組織相應的專題講座,經濟性強,教學效率高,教學受益面廣,操作簡單。專題的內容主要包括:財經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及財經類話題。
三、結語
[JP+1]筆者通過探究,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規模不斷擴大,財經類高職院校的數量在不斷增多,財經類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在逐步成熟。為了提高財經類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分析了現階段財經類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的現存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然而,從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合作水平來看,受傳統因素影響較為嚴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階段,對于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健全的國際交流合作管理體系,信息化水平薄弱,合作手段落后,合作方法單一,合作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結合財經類高職院校的發展情況,轉變傳統理念,加大對國際交流與合作,優化國際交流合作的工作流程,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國際交流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為推進我國財經類高職院校的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欲曉.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11-12.
[2]張楠楠,孫連雙,周苗苗,張忠友.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與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9-50.
[3]高文靜,莊群.關于航海類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思考[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4(1):13-15.
一.當前大學校園閱讀文化發展的基本現狀
由于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儲存,流通,獲取知識更加快捷。大學校園閱讀文化受到了較大的沖擊與挑戰。當代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普遍存在著盲目選擇讀物,讀書方法不科學,閱讀習慣不良,追蹤新知識不明銳、閱讀速度低下、閱讀內容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根據有關學者對部分大學和學生的隨機訪問,當前校園閱讀文化構建與發展中存在以下幾種突出的問題。
1.網絡淺閱讀盛行
由于網絡信息和視頻信息以及電子文本信息的大量出現,隨處可見的圖文并茂信息資源,使很多大學生目不暇接。想多了解知識就得多收集信息,多看書。然而,信息多、內容廣,讀書的時間有限,就自然地養成了淺閱讀習慣。這種淺閱讀,表現為對瀏覽信息的一帶而過,缺乏深入的閱讀分析和思考。
2.功利性閱讀突出
在校學生都要經歷過很多關考試,在這種目的性強烈的驅動下。很多學生重視知識的掌握,而不重視對知識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做到知識與實踐結合,更缺乏在知識掌握基礎上的實踐創新和技術突破。
3.圖解性閱讀流行
不重視通過文字閱讀去理解知識,反思問題。多見于學生以個人愛好、個人娛樂為選擇目的的閱讀。這種閱讀擴大了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但對學生抽象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華師圖書館推廣閱讀文化的實踐
為了有效地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秉承“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價值觀念,強化圖書館館創新服務的功能,華師圖書館持續舉辦“風雅悅讀會”“文華公書林”系列講座與與各類活動,選請一批專家學者作為主講嘉賓,幫助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解讀經典,傳授論文之道,集知識性與學術性于一體,融演講和交流互動于一堂,在倡導讀書、組織讀書、服務讀書以及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使圖書館的服務向多樣化、個性化、合作化、深層次發展,豐富了圖書館的功能。它使圖書館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從靜態的文獻資源中心向動態的學術交流中心和知識服務中心轉變。把閱讀指導與推廣貫穿于圖書流通、宣傳、咨詢服務以及組織管理和各項活動中,引導讀者了解閱讀的本質,培養讀者對傳統文本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同學們的閱讀、寫作、鑒賞、組織協調、交際等各種能力。在這些交流互動活動中,縮短了圖書館與大學生的距離,擴大了圖書館的影響力,又再次培養了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能力,以鼓勵華師學子保持良好閱讀習慣。
2014年華師圖書館“風雅讀書會”為讀者開展論文之道講座。旨在為同學們就論文寫作、投稿等諸多環節答疑解惑,專家們從如何利用數據庫進行選題分析、學術論文寫作規范、投稿技巧以及我國學術期刊的等級、分布等知識和經驗做了詳細地講解與介紹,將閱讀延伸至寫作。
從讀自己的書到換別人的書讀,開展圖書置換活動,此活動在于為廣大學子搭建讀書交流的平臺,讓校園學子有更多讀書交流的機會,通過換書和捐書,不僅能重現閑置圖書的生命力,延續了好書存在的價值和能見度,同時也能借圖書交流,讓廣大學子分享閱讀資源,同享知識的喜悅,共同營造書香校園。
2加強建設完善的農業推廣學科導師隊伍
農業推廣碩士的研究方向多樣、他們工作經歷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導師隊伍的建設和研究生培養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到非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上。非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實行“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模式,研究生無法經常得到校內導師指導,因此,采用“雙導師制”,除了校內導師外,還要請實踐一線部門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校外專家共同指導。“雙導師制”不但彌補了高校導師實踐經驗不太豐富的缺陷,而且可以讓校外導師經常指導學生,有利于對研究生的培養。
3合理的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
張欽恩.圖書館品性考析:圖書館與人類文明、社會民生感悟錄[J].圖書館論壇,2004(6):19-25.
肖希明.圖書館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圖書館,2000(1):12-15.
.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蘇蓉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圖書館的發展[J].文史博覽?理論,2007(9):38-42.
卓博教育官方網站.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J/OL].[2012-01-03]..
王余光.雙休日談讀書?讀書隨記[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163.
劉明俠.關于現代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幾點思考[J].理論導刊,2010(2):21-24.
蔣建林.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綜述[J].圖書館,2004(1):28-34.
周玉陶.李小緣公共圖書館本質論評析[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105-109.
論文致謝為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結合現階段我國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的特點,在農業推廣學課程教學中,對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在職碩士畢業論文致謝,歡迎閱讀!
本文是在我的導師***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從課程的學習、論文的選題及最終定稿都傾注了導師的心血。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的品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終生受益。在此,謹向導師表示最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
同日寸感謝******管理學院,感謝所有的授課和指導老師,對我在學業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關心!正是你們孜孜不倦的傳道、授業、解惑,使我在思想上和學業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最后感謝在這兩年多的學習和生活中幫助、關心我的同學以及給我的論文提供許多寶貴素材的朋友們。有了這么多人的幫助,使我順利的完成了我的研究生階段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將這些人的幫助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在畢業之際衷心的祝愿你們生活美滿、前程似錦!
The Research Review of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 in Our Country
Zhang Dan
Abstract PDA is a new kind of purchase mode recently, which get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wide. The scholars pay high attention to it in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in five fields, which including translation method, concept definition, case study,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disputes, application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is paper raises the problem of domestic research, and predicts the research prospec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 Collection development. Review. Acquisition mode. Case study.
2011年,張甲、胡小菁在《中國圖書館學報》上,率先向國內同仁介紹PDA這一新的圖書采購模式[1]。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出現了一批相關的研究論文。筆者通過檢索CNKI 數據庫中,以“讀者決策采購”“PDA”“DDA”等詞在主題項(默認范圍為標題、關鍵詞、文摘)中進行檢索,共找到相關文獻40余篇,其中80%的在CSSCI來源期刊上,說明這一領域研究成果普遍水平較高。我們通過對作者進行統計發現,大部分的作者都是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劉華、王春生等人發表了數篇高水平的論文,成為PDA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其論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引用。研究的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領域:關于PDA中文譯名的研究;關于PDA概念的研究;國外成功案例研究;PDA模式的優勢、問題及爭議研究;在我國的應用策略研究。目前的研究尚屬于起步和探索階段,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大多數論文是對國外PDA應用案例的介紹和論述。
1 關于PDA的中文譯名
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作為一種國外引進的新事物,其中文譯名存在不同形式。2011年,張甲、胡小菁發表《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藏書建設2.0版》一文,這是國內最早關于PDA的論文,明確將PDA譯為“讀者決策采購”。國內后續發表的PDA論文中,大多沿用了這一翻譯名稱。2012年,卞麗芳等人從決策概念、圖書館藏書建設的文獻選擇方法與原理等角度對PDA的中文譯名“讀者決策采購”提出了質疑,建議將PDA意譯為“供需互動采購”[2]。同時,還有學者將PDA翻譯成“用戶驅動采購”[3]或“讀者驅動采購”[4]。這一翻譯方式是取“driven”一詞的字面意思“被驅動的”。王春生總結了學界出現的7種譯法,并在閱讀大量英文文獻的基礎上,認為PDA譯為“讀者主導式采購”最為恰當。他指出雖然這種譯法沒有完全忠實于英文原文,但比較好地轉述了其含義,即PDA是一種由讀者主導的文獻信息資源采購模式[5]。在臺灣地區,PDA被翻譯為“讀者主導式購書”[6]。
筆者對現有關于PDA的發文情況進行統計,80%以上的論文將其翻譯為“讀者決策采購”。由此可見,這種譯法已被大家普遍接受和采用。
2 PDA概念的定義
胡小菁在介紹PDA的小詞條中,是如下進行定義的:“一種新興的圖書采訪模式,根據讀者的實際需求與使用情況,由圖書館確定購入。”[1]劉華認為,PDA是指圖書館基于讀者的實際瀏覽與閱讀情況,以是否達到一定的標準或參數觸發對某一文獻購買指令的資源建設新模式。在胡小菁概念的基礎上,加上了“以一定的標準或參數”這一限定條件[7]。何黎明[8]、王玲[9]、謝莉[10]、侯君潔[11]、孫書霞[12]、王彩虹[13]在其論文中均采用了劉華的定義,在概念定義與內容表述上基本一致。
另外,還有部分論文沒有對PDA給出明確的定義,在介紹時只是從工作流程的角度加以描述。例如,白新勤在其論文中是如此描述的:“PDA是一種新興的基于讀者使用需求的信息資源采購方式,其基本流程為:先由圖書館確定館藏資源建設的基本內容及預算上限;再由書商提供符合要求的書目信息,這些書目信息包含圖書的全文鏈接;經過館員的篩選,再將這些書目信息導入圖書館聯機書目檢索(OPAC)系統;然后由讀者通過檢索系統,點擊書目鏈接閱讀圖書全文。書目信息的點擊次數、閱讀時間、閱讀內容均將被記錄。當以上各項指標達到圖書館預先設定的值后,系統會自動觸發相關指令,實施圖書館對圖書的租用或購買。”[14]
筆者通過分析大量國外相關文獻,認為PDA概念的內涵至少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詞:預設文檔、OPAC系統選書、讀者觸發購買、一種獨立的資源采購模式。首先,預設文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國外的研究中,幾乎無一例外地提到了預設文檔的設置參數等問題,預設文檔合理與否是PDA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次,OPAC系統選書是將書目信息導入OPAC系統,讀者在其中檢索選書,這也是PDA區別于傳統按需采購模式的顯要特征。再次,讀者觸發購買涉及到觸發機制的問題,即什么樣的讀者的行為會觸發購買,包括圖書的檢索次數、點擊次數、閱讀的次數、閱讀的時間、閱讀的頁數等指標參數。最后,以上特征讓PDA區別于“讀者薦購”等傳統的按需采購模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資源采購模式。
3 國外成功案例研究
PDA在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學術圖書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得以迅速推廣。實踐的發展拉動了理論的繁榮,國外期刊上關于PDA的論文層出不窮。許多研究人員對本校PDA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有著詳實的數據材料和生動的案例。這些論文成為國內研究人員的第一手資料,對國外成功案例的介紹成為國內PDA研究的一個典型特色。
3.1 產生背景及原因
劉華認為,PDA產生與當前美國圖書館經費緊縮、館藏文獻利用率低、館際互借成本高、電子書閱讀與銷售模式創新的大環境息息相關。具體包括:(1)讀者需求和閱讀方式改變促使圖書館轉變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2)經濟不景氣,教育經費緊縮,圖書館經費減少;(3)館藏文獻利用率低,引起校方、圖書館界及有關方面對圖書館投資回報效率的關注;(4)館際互借對長期永久館藏建設于事無補,且成本日漸增高。劉華重點對PDA產生的內部環境(圖書館角度)進行分析[15]。
張甲著重從外部環境,即從技術環境及出版環境的角度對PDA產生背景進行了分析,認為從技術支持來看,Web2.0及社會網絡的出現,為推進讀者決策的圖書采購奠定了基礎。圖書館網頁與外部網頁的鏈接以及讀者身份的統一認證技術為PDA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從出版環境角度來看,出版行業配合圖書館的PDA,積極推出需求決策服務;圖書發行商也積極推進橫向聯合,擴大電子圖書的提供范圍,并支持其電子書閱讀網頁同圖書館網頁的深度集成[16]。
3.2 國外典型案例研究
國內PDA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關于國外典型案例介紹及成功經驗的總結。劉華、胡銀霞、何黎明、胡芳、沈敏芳、孫淑霞等人分別選取了1~3個學校,對其PDA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并總結了項目取得的效果、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解決方案[17-20]。筆者對國內研究論文進行梳理,發現共包含以下15所圖書館的典型案例:普渡大學圖書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館、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圖書館、丹佛大學圖書館、杜克大學圖書館、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波拉克圖書館、佛羅里達州圖書館、德克薩斯A&M大學圖書館、密西西比大學圖書館、美國布法羅大學圖書館、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新西蘭公開理工學院圖書館、南伊利諾斯大學卡本代爾分校圖書館、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圖書館。在案例中,主要從圖書館概況、合作書商、采購方案、采購標準、實施效果、經驗總結等方面對這些圖書館的PDA項目進行介紹。
4 PDA模式的優勢、問題及爭議研究
4.1 PDA模式的優勢
PDA相對于傳統館藏建設模式,具有其無法比擬的優勢,這也是PDA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得以迅速應用和普遍推廣的原因。不管是項目的實踐單位還是研究人員,都對PDA實施的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總結郭熙煥、劉亞、樊國萍、楊等人的觀點,可概括為以下六點:針對性強,提高資源采購質量;實現按次付費,節約大量資金;提高館藏利用率,保證資金投入效益;快速響應讀者需求,支持即時獲取;彌補館際互借缺陷,有效補充館藏資源;滿足讀者個性化、小眾化文獻需求,真正做到了信息獲取的人人平等[21-24]。
4.2 PDA模式的問題
謝莉通過對美國大學圖書館PDA實施案例進行梳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和總結。她認為主要存在藏書體系失衡、購書經費超支、項目推廣的必要性、難以為重點讀者群服務、無法充分利用圖書館員的選書知識和經驗等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控制書目與控制PDA經費比例并舉、靈活的經費分配方案、全面推廣、設置分級制選書權限、館員進修與讀者培訓[25]。劉亞認為PDA存在館藏結構容易失衡、失去特色、無法真正保證藏書質量等問題[22]。
4.3 PDA模式存在的爭議
作為一種新事物,PDA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一部分人發出反對與質疑的聲音。特別是在國外,一些學者對PDA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憂心忡忡。例如,古斯塔夫斯學院的Barbara Fister認為PDA將改變圖書館的基本屬性,使其朝圖書商店的方向發展[26]。與國外相比,國內研究人員的態度相對比較溫和,對PDA項目的積極意義還是予以了充分肯定。王春生認為爭議主要存在三個方面:一是怎樣看待讀者主導式采購;二是圖書館是否需要讀者主導式采購;三是讀者主導式采購對圖書館的影響。但他認為讀者主導式采購是一種很好的電子圖書銷售和采購模式,可以與傳統的采購模式相互配合,共同促進館藏建設[27]。張丹、肖平等人從購書經費、館藏利用率、館藏合理性及對出版社的影響等最具爭議的問題對其利弊進行了分析,并肯定其積極意義,提出要去弊就要加以妥善利用[4]。樊國萍認為爭議主要存在四個方面:關于讀者與圖書館員選書能力的爭議;關于館藏建設目的的爭議;關于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爭議;關于PDA對學術出版環境的影響的爭議[23]。
5 PDA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5.1 面臨的障礙及挑戰
郭熙煥認為,在國內高校推行PDA主要面臨以下幾點障礙:國內三大電子圖書提供商其銷售模式主要采用包庫銷售,不支持按本訂購;國內圖書館存在重紙質輕電子圖書的觀念;讀者的閱讀習慣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21]。沈敏芳認為除了讀者閱讀習慣和來自書商的障礙外,PDA 還面臨圖書館員思想觀念的困惑,館員一方面擔心自己的職業地位受到威脅,同時也擔心PDA對購書經費、館藏結構等帶來的不利影響[19]。
5.2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著重從技術環境角度進行分析。沈敏芳認為Web3.0、關聯數據及社交網絡、微博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出現,為讀者決策采購的技術實現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條件[19]。郭熙煥以匯文系統的讀者薦購系統為例,認為目前書商已經能夠提供詳細的書目數據,我國具備了實施讀者決策采購的技術條件[21]。
5.3 應用策略
由于PDA在我國暫無實際應用案例,所以許多學者對如何用于實踐展開了研究,希望能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PDA應用策略。侯君潔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應對方法:PDA薦購方式細分、PDA購買參數設置、PDA工作流程設計、PDA后期運行效果反饋,以期有助建立適用于國內高校圖書館的PDA模式[11]。王玲認為PDA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有四點:制定嚴格的采購標準;選擇合適的書商;設定科學、合理的讀者選購環節;及時的跟蹤與評價。何黎明認為制定嚴格的采購標準是讀者決策采購成功的關鍵,圖書館各業務部門應密切協調和配合[9]。另外,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可采用試點的方式來逐步推廣PDA模式。例如劉華認為,外文書是我國大學圖書館資源建設最薄弱的一環,經費相當有限,缺藏非常嚴重,可將PDA采購的模式用于外文書采購[15]。樊國萍認為,PDA在我國的順利開展必須爭取書商的支持并開展小規模的試驗項目;運用讀者決策采購的范圍要因館而異;不同載體、不同文種適合不同的采購模式[23]。
6 國內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6.1 研究的主題比較單一
國外是基于PDA實踐的實證研究為主,有具體案例作為支撐,大量的調查數據及實驗數據作為論據。國內研究則大多是對國外PDA成功案例的介紹和對國內館藏建設的啟示。對國外成功經驗的借鑒也僅限于文獻調研的方式,缺乏一手的、直接的實踐材料。脫離實踐的研究,難免空洞和泛泛而談。
6.2 現有的研究僅限于圖書館領域,出版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通過分析國內現有論文發現,作者基本都是圖書館領域的研究人員或工作人員,而且內容也是關于PDA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僅有兩篇文章《圖書館電子書的DDA模式及其對出版商的影響研究》《從出版社角度看高校圖書館PDA模式》探討了PDA將給出版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而文章的作者卻依然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28-29]。
然而,我們不難推測,PDA對于出版商尤其是電子數據商將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PDA不僅僅是館藏建設模式的變革,更是出版發行渠道的一次重大變革。國外PDA項目的順利推廣,與其出版界及數據商的鼎力配合是分不開的,甚至是數據商首先認識到了現有打包模式的問題,從而向圖書館推出的一種新的訂購模式,是出版界推動了這場發行鏈從上而下的變革。因此,我們也希望PDA能引起國內出版界及數據商的重視,并且積極探討適應新形勢需求的資源銷售模式。
6.3 未來研究的方向
不能僅僅限于粗線條的研究,而應該就PDA的具體細節問題展開研究,如預設文檔的規范、項目評估的標準、工作流程的標準化、與信息檢索課程相結合等問題的研究。同時,我們也期待PDA能夠盡快在我國圖書館范圍內得以應用,在實踐中檢驗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實踐的發展也必然為理論研究帶來豐富的支撐材料,從而促進我國PDA理論研究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張小甲,胡小菁.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藏書建設2.0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36-39.
[ 2 ] 卞麗芳,袁潤,王正興.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辨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5):109-114.
[ 3 ] 胡銀霞.基于PDA的電子書采選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2(9):70-74.
[ 4 ] 張丹,肖平.讀者驅動采購(PDA)實施過程中相關爭議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2(7):24-27.
[ 5 ] 王春生.讀者主導式采購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2(10):21-24.
[ 6 ] “重新思考讀者服務:從讀者主導購書計劃于網路
整合規模資源發現服務談起”專題演講[EB/OL].[2013
-12-20]..csp.
[27] 王春生.讀者主導式采購:案例、爭論與思考[J].情報資料工作,2011(6):80-83.
[28] 李素美,秦麗.圖書館電子書的DDA模式及其對出版商的影響研究[J].出版科學,2013,21(4):81-84.
我校提高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研究工作從2014年12月開始,歷時兩年,其間我們開展調查訪問、教學研討、教學實踐、資料整理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我校乃至全縣的教學實施及評價體系,并在此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推廣運用,不斷完善。現就研究中的做法和經驗做出如下思考。
一、開展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現狀調查分析
(一)開展文言文閱讀現狀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以山河初中2015年九年級九班、十班,八年級九班、十班學生為對象,對學習中的動機、興趣及意志品質等心理方面進行一些調查和探討,共發放問卷149份,其中有效問卷140份,無效問卷9份(包括寫姓名及答題不全兩種情況)。通過入班無記名調查分析發現以下現象:(1)學生學習文言文目的動機較為功利:應付考試;(2)學生學習限于死記硬背,缺乏運用;(3)學生愿意學習文言文,但不夠努力;(4)對文言文缺乏興趣、對文言文課堂教學“不滿意”的學生較多。同時發現,大多數初中生具有相當強的意志力,他們愿意克服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二)近距離接觸部分學困生,了解他們的學情
我們利用課余時間走訪學困生,發現這些學生學習文言文是迫于外在升學壓力,所以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大打折扣。文言文學習使學生有壓力,導致情緒不穩定,同時他們對當前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滿意度不高,認為太難,老師要求過高。
二、對提高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學文言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針對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我們主要通過創新教法來調動興趣。(1)通過新穎奇特的方法導入新課,激發興趣。(2)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激發興趣。(3)運用多媒體,激發興趣。(4)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興趣。
(二)加強文言文的朗讀訓練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對于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多朗讀有助于理解文章內容。在教學時,可聽錄音,可教師范讀,亦可組織學生齊讀,或指定學生朗讀,或小組競賽,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其進入學習古詩文的最佳狀態,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此,我們組織了“朗誦經典詩文,傳承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朗讀比賽。在悠揚的古韻之中,全校師生沉浸在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品味著唐詩宋詞的思想之深刻,語言之優美,用詞之絕妙。瑯瑯的吟誦聲響徹整個校園,氣勢恢宏,催人振奮,使學生在受到詩歌語言魅力的熏陶、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三、展開提高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策略試驗及研究
(一)重視歸納、整合、延伸
要提高古詩文閱讀能力,還要探索、歸納古詩文語言的規律,領悟、總結解x方法,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運用文言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也可以對古詩詞進行梳理,摸索規律,形成方法,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古詩文閱讀能力。
據此,我們課題組編寫了《山河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十五篇》《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文命題分析》《山河初中經典古詩文朗誦推薦篇目》《經典古詩文中的人文教育研究》《文言文教學優秀課例》等校本教材,利用每周的師生共讀課,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通過努力,學生的文言詞匯積累、句子釋義、質疑問難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同時探索出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評價措施。我校在學生背誦古詩文方面給學生劃定了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并實行背誦等級彩色評定措施,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二)開展各類文言文教學競賽和知識競賽
為充分調動教師教好文言文,學生學好文言文的積極性,我們組織各類觀摩課、公開課、同課異構活動,并于2015年5月組織了一次初中文言文閱讀競賽,由于組織嚴密,激勵措施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實踐教學中錄制了一部分效果良好、有推廣價值的課例。其中古詩文活動課《話說千古風流人物》、古文教學《三峽》在2015年全縣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觀摩大賽中分別被評為一等獎和三等獎。
(三)組織教師開展專業培訓、教學論壇、論文評選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先后外出學習10余次,請名師進課堂授課,不斷提升教師業務能力。組織教師開展學術交流,撰寫心得體會,通過努力,論文《提高初中生課外閱讀質量的策略》在2015年全省隴原名師工作室優秀論文(案例)評選中獲二等獎;論文《提高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策略》發表于《新課程》2016年5期。
通過兩年時間的研究,我們逐漸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策略與做法,從2016年9月份開始,我校進入了“提高初中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策略”的全校推廣及實踐階段。截至目前,這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參加與此相關的活動,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受到縣教研室、兄弟學校及“隴原名師徐彩梅初中語文工作室”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 5 ] 陸書紅.基于書目推薦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與社會閱讀[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05:90-92.
[ 6 ] 曹桂平.親子閱讀活動中繪本運用形式與策略[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6):28-32.
[ 7 ] 范并思.圖書館服務中兒童權利原則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6):38-46.
[15] LARGE A, BEHESHTI J, RAHMAN T. Design criteria for children’s Web portals:the users speak ou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
ce & Technology,2002,53(2):79-94.
[16] AGOSTO D E. A model of young people’s decisionm-
aking in using the web[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2,24(4):311-341.
[17] Teen library website models:identifying design models of public library websites for teens[EB/OL].[2016-09-24].http:///jrlya/2015/08/teen-library-website-models-identifying-design-models-of-public-library-websites-for-teens/.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時代一浪高過一浪的沖擊,圖書館這塊巖石如何能屹立于信息的海洋,為讀者提供一個創新的空間而不僅僅是個藏書的所在。警院圖書館如何為科研教學及法律專科院校的學生讀者提供有效可行的特色文化服務,除了要有與時俱進的前沿意識,閱讀推廣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閱讀推廣實踐走在了理論研究的前面,使人服務的專業化受到沖擊,因此就需要圖書館人在實驗中總結理論,再用理論指導完善閱讀推廣活動。警院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與教育基地,為學院特色文化服務,多元化服務與職教主體,提供信息文獻資源和創新的空間已成趨勢。怎樣通過閱讀推廣活動吸引x者注意力已迫在眉睫。讀者閱讀參與度,決定了閱讀推廣的程度及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好壞。二者結合起來,才能讓警院圖書館充分發揮作用。
1 警院圖書館的特色文化服務
1.確定特色課建設需求,優化館藏。
警院圖書館應緊密配合教學,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專業化建設,館藏服務與特色課學科需求。有計劃、有側重、有順序地系統收藏特色課的學科文獻,保證教科研的前沿需求。如踐行“你選書,我買單”,鼓勵任課教師到指定書店購書。經圖書館做數據后借出,完成教學后還回流通庫,既能彌補學科館員人員和素質不足所產生的購書視野局限,又能有效的利用購書資金買到實用教學的好書。
2.多渠道整合特色數據庫。
由于圖書館人員編制有限,館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專業化學科館員時間空間不確定等因素的局限性。合建與自建相結合,多渠道整合特色數據庫,就勢在必行。多渠道整合特色數據庫,能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力,物力,避免重復勞動。如:(1)有效利用學院評估用的資料,將學院科研處收集科研成果數據庫,特色學術論文數據庫合建到圖書館;(2)吸收篩選教務處教材、學術資料及館內期刊、報紙等資料,收集整合建立特色鮮明地特色課學科文獻數據庫。(3)將學院“三系一部”任課教師購買使用過的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分類管理,形成法規、案例等具有法律院校特色的數據庫。
3.靈活試用各種專業性教學資源及資源共享平臺,加強網絡特色庫建設。
目前我院試用了“北大法寶”、“超星法源TKBS中國法學院專題數據庫”、維普考試資源系統等。雖然只能短期內試用,可也能在一段時間內滿足讀者需求,助力教研研究。
4.文獻傳遞服務。
我院圖書館充分利用網絡和共享數字資料共建的平臺,加強館際合作,提供全面服務,實現館際互閱、互借、互通有無的資源共享服務,以取他長補己短。
5.警院圖書館特色服務取得的成果
特色辦學給學院帶來了生機,警院圖書館的特色文化服務為職教主體提供了知識的源泉,為教學提供了創新的空間,如司法速錄作為書記官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科館員協助專業課題組制作的圖文并茂的POWERPOINT電子課件,被評為省級教育技術教學成果三等獎。
2 閱讀推廣活動的勢在必行
如何讓更多讀者走進我們的圖書館,讀有字書,悟無字理,“服務活動化”對于圖書館是新的挑戰。
(一)我們要知道什么是閱讀推廣,它是一種活動化的圖書館服務,指在閱讀服務中開展推廣活動。其分為兩種形式:1.靜態服務:服務資源與形態不變;2.動態服務:碎片化服務。
閱讀推廣的主要目標是:使不喜歡閱讀的人愛上閱讀,使不會閱讀的人學會閱讀,使閱讀有困難的人跨越閱讀障礙。
(二)作為圖書館人我們怎樣將自己改變為“學習型館員”以適應“全民閱讀時代的閱讀推廣人”。1.要有愛崗敬業的專業精神,這是態度。如離崗留言制,一個崗位就一位館員,不在就要讓到館讀者知道去向,以選擇等還是另選時間來。2.博學雜覽的知識底蘊,這是文化素養。要想做好“讀者導航員”,更好的服務讀者博學多實至關重要。3.保持與讀者溝通和互動,這是完善服務的基礎。如:我館成立的“警翼讀書協會”,有組織機構,有QQ群,定期開展活動,對于閱讀推廣具有積極的作用。4.追求創意,勇于進取,具有學科前沿意識,這是從學習一起成長為復合型人才的途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院教學口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以培養司法專業能力為主線、注重司法專業實踐性原則,構建“知識-能力-素質”比例協調、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這就要求圖書館人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配合教學,服務師生。
(三)閱讀推廣活動的類型及參考
1.薦書類閱讀推廣活動。如微博、微信、警院圖書館網站的新書通報、書刊薦購等。
2.交互類閱讀推廣活動。如讀后感,新書點評等。
3.競賽類閱讀推廣活動。如各種知識競賽、論文征文、課題申報等。
4.講座類閱讀推廣活動。如“讀秀”“維普”等特色數據庫的使用推廣講座;法律檢索課;歌德借閱機使用培訓等。
5.嵌入式教學。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為學生讀者搭建了自學平臺,促進課堂教學吸收與發展。逐步完善了相關專業課網絡課堂的內容,建立網絡答題系統,網絡習題庫,實踐庫,完善了立體學習環境。綜述,警院特色文化服務與閱讀推廣活動不斷加強,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質量好壞的前提。在閱讀推廣實踐中探索,總結經驗形成理論,以其指導完善警院特色文化服務。以期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革中完成圖書館的服務轉型,讓圖書更深入滲入每個人的生活,實現全民閱讀,使圖書館真正成為信息文化中心,站在時代高科技的最前沿。
參考文獻
[1]吳連芝,趙亮?書記官專業特色資源開發應用與共享[J].科技資訊?2014(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