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_黄片毛片一级_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欧美黄色视屏_亚洲视频高清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秀范文 > 向國旗敬禮的寄語

向國旗敬禮的寄語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3-06 16:06:56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向國旗敬禮的寄語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向國旗敬禮的寄語

篇1

我國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介紹

(一)倫理價值的經濟管理思想

經濟管理思想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與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是分不開的。我國經濟思想的發展過程也是在我國的政治文化制度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我國自古重視對倫理道德的尊重,講究三綱五常、貴賤有序,例如儒家的忠孝節義思想,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思想,道家的無為、共利思想,法家的維齊非齊思想等,這種價值反映在經濟管理上,形成了我國傳統的倫理價值經濟思想。這種思想主要來源于我國傳統觀念中的天人對應意識。我國傳統意識中天與道、人與德是相對應的,二者構成了我國古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兩大關系天道與人德,天道是萬物存在與運行的本源,自然規律產生的根源,人德是人們根據自然規律辦事的準則,天人合一是人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價值倫理的經濟管理思想是通過道德約束進行經濟管理,主要反應在經濟管理中的交換、分配以及消費環節。傳統經濟中的商品經濟和當今的市場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市場經濟是對商品經濟的規范,也是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運行的,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一種適應天道人德的道德經濟。

(二)重農抑商的經濟管理思想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經濟的重點產業,重農抑商的經濟管理思想也是我國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

重農抑商的經濟管理思想源于我國傳統的國富民強的思想觀念。在傳統的生產要素中,勞動力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國家富強、人民安樂的關鍵在于有足夠多的土地生產足夠多的糧食,從而能夠供養更多有充沛生產力的勞動力來從事國家的各項建設,故而農業有助于勞動力的增長,得到國家的充分重視,成了國家發展的基礎。與之相反,傳統的手工業等商業活動發展會占用稀缺的勞動力資源,會影響農業生產,而且手工業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和農業生產搶奪勞動力的現象發生,故而在勞動力作為當時稀缺資源的情況下,手工業等商業活動必然會受到抑制,以利于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商鞅變法以來將農業和商業對立起來的思想產生之后,重農抑商的經濟管理思想,就對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致使我國的商業經濟長期得不到改善。

(三)家國同構的經濟管理思想

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其經濟制度是土地所有制,崇尚自給自足,政治制度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奉行君主集權制,推行父系社會的家族制和尊卑制,表現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統治集團。在這種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影響下,傳統經濟的發展帶有明顯的家族企業的色彩。在經濟的管理中往往和家規、族規等體制聯系在一起,其管理體系一般按照宗族中的長幼尊卑來進行管理,而且往往帶有繼承發展性。而對于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產業也往往由統治階級的最高層直接控制。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現代管理實踐的影響

(一)傳統的倫理價值經濟管理思想的影響

傳統的倫理價值的經濟管理思想不僅能夠使企業管理者形成更為正確的價值觀,更有利于企業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而且職工更容易接受那些一直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能夠極大的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倫理價值觀念極大的影響了當今經濟管理中企業價值,增強企業價值的魅力,從而極大增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實現經濟管理的目標。

但是傳統的倫理價值的經濟管理思想在當今的經濟管理實踐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局限。傳統的倫理道德管理思想往往強調個體對整體的服從,弱化被管理者的合理合法的個人權利和利益,容易使被管理者喪失改革創新的能力,只注重一味的服從,直至麻痹和麻醉,從而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弱化了經濟管理的效果。倫理綱常固然能夠讓企業的價值觀得到廣泛認可,減少了管理的阻礙,但是同樣的也會導致人們思想的束縛,造成管理工作的刻板、形式化,減少了企業的活力,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十分不利。

(二)重農抑商經濟管理思想的影響

重農抑商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典型的經濟管理思想。這種經濟管理思想是適應封建經濟的發展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初期對封建社會的經濟管理產生了重大的作用。作為制度政策而言,重農抑商隨著封建社會的退出歷史舞臺而逐步的被摒棄使用。但是做為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而言,重農抑商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種經濟管理思想使得我國長期以來都堅持“農本”的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廣大的農民擇業視野狹窄,安于現狀,不敢追求商業中的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和改革精神。然而事實上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國家積極支持和鼓勵創新。在當今的經濟管理實踐中,重農抑商的管理思想往往能夠讓管理者從反面意識到商業發展的重要性,經濟管理也需要不斷地發展創新,不斷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不能固步自封,堅持已有的觀念,要懂得與時俱進,尋找增強經濟管理效率的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家國同構的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影響

家國同構的經濟管理思想主要是以親緣為核心,能夠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紐帶,減少管理中的摩擦,而且集中統一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實現經濟管理的宏觀理念、全局理念,使得經濟管理能夠更加全面,統籌規劃。這樣的管理思想在當今的經濟實踐中往往表現為小的家族式的企業,企業內部的和諧度較高,凝聚力較強,如果家族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往往能夠迅速的發展壯大。家庭的和睦能夠影響到國家的富強與繁榮。小家的富貴能夠促使國家這個大家的繁榮發展。

但是家國同構的這種經濟管理思想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必不可少的存在著一些缺陷。首先金字塔式的垂直的管理模式,使得企業管理層級眾多,不利于管理信息的傳達,在當今的經濟管理實踐中往往更傾向于平面化的管理模式,能夠使得管理信息迅速的傳達并得到執行;其次,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往往具有排外性,通常這樣的企業注重血緣關系,企業的管理層通常是關系比較親近的關系,在管理層的安排上不盡合理,往往會出現管理者不能適應管理職位的現象,而且金字塔頂部的管理者通常具有獨斷的色彩,使得管理決策不能很好地達到最優;再者,家族式企業的排外性往往不利于企業吸收新知識、人才等新的軟實力資源,容易封閉管理,不能及時有效地了解經濟發展的變化,故而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現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

(一)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經濟管理者的啟示

企業的經濟管理者在企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的成功與否有很大一部分與管理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道德約束的意識,從自身素養以及企業的道德責任角度出發,以高尚的道德品質開展管理工作,從而不僅能夠使管理者更容易得到認可和接受,所指定的管理決策得到更好的執行,而且可以為企業建立更為振奮人心和社會認可的企業文化,得到更多社會大眾的認可,更好的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故而,企業管理者高道德標準的管理素養所展現出的管理魅力能夠讓自身和企業都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功。

另一方面在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發展中,還可以看到,要注重人才的培養。人才也是生產力要素中的重要資源,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能夠使企業的管理決策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也能夠使管理戰略更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性,對企業的成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人才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都要為企業培養儲備人才,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企業的管理者隊伍,建設一批具有高文化、高技能、高標準的現代化的管理人才隊伍。

(二)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經濟管理理念的啟示

企業的管理理念是企業理性發展的核心理念,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指導性的作用。從我國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出,企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經濟管理理念。勞動力是生產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任何生產活動的發生和發展都需要借助勞動力的力量,故而勞動力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是企業生產的關鍵,也是企業提高產能,促進發展的關鍵。故而企業在經濟管理中應該注重勞動力的需求和需要,即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企業只有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經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注重對人的關心和關注,能夠讓員工增強存在感和尊重感,從而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和支持度,更好的融入企業中去,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主人公意識,自覺地投入到企業的生產中去,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支持和貢獻。所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讓企業建設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尤其在當今人才流動頻繁、復雜的情況下,更能為企業培養大批的具有高忠誠度的員工,降低員工流動性,不僅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的人才招聘、培養和維護成本,同時也能為企業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增加企業的無形財富,促進企業快速的發展。

(三)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經濟戰略管理的啟示

企業的管理戰略是關于企業全局性、方向性、長遠性的管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故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往往是經過較高層次的管理者經過反復的調研、探討得到的結果。在當今的經濟管理中,戰略管理也總結出了不少的戰略管理模式和方法。從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到對于企業的戰略管理要處理好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在一個企業的發展中,根據企業管理者素質、能力的不同,肯定會出現管理層級,一個企業的發展也需要一個具有統籌意義上的集權的管理層,以便能夠對企業的發展有一個全局性的管理規劃。但是企業的這一管理層需要恰當的把握好度,不能過分的集權,需要根據企業規模和性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能夠明確分工,也能夠使戰略管理得到更快更好地實現。

另一方面,企業在進行戰略管理時要懂得創新和與時俱進。當今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天社會都在發生著變化,這需要企業的戰略管理要跟上時展的步伐,無論是思想還是思維方式上都要把握時展的脈搏,使企業制定的管理戰略能夠讓企業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都具有前瞻性和正確的指導性,保持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不能夠總是停留在過去的經驗和總結中,對于過去企業發展中所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做到借鑒但不能盲目的照搬,沒有自己的創新力。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只有創新才能夠讓企業長久的立于不敗之地,作為企業前進發展的方向性、指導性的戰略管理策略也一定要與時俱進,體現出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劉小芳.試論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對當代企業管理思想的影響[J].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2.賈成澤.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影響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3(10)

3.陳勇勤.小農經濟[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4.楊春偉.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企業管理實踐的影響研究[J].北方經貿,2013(4)

5.江智連.儒家管理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2)

6.何夢筆.正確把握和理解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制度安排[J].經濟研究,2007(6)

7.任雪浩.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現代管理的啟示[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報,1998(1)

篇2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14-0093-07

一、引言

電力作為重要生產、生活要素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經濟再平衡與產業結構再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經濟發展的停滯本質上是供給不足引起的[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益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效率提升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手段與重要途徑。如何通過提升區域經營績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在促進電力行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是中國電力行業的重中之重。

目前,學術界針對電力效率的主題進行了大量研究,成果豐碩。效率測度與效率影響因素研究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Fare et al.從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投入要素擁堵等方面對1975―1979年美國伊利諾斯州22家發電企業的績效進行了研究[ 2 ]。Jones基于現狀―原因―策略的研究范式對英倫地區的電力企業效率差異、企業技術無效率的原因與政府管制放松政策對效率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提出效率提升與管制放松政策的改進建議[ 3 ]。Lam etal.測算了1995―1996年中國各省(市、區)熱電部門的生產效率[ 4 ]。Yu et al.在電力效率指搜襠轄運營費用、顧客損失、電網損失納入指標體系,且被證明對電力企業效率有顯著影響[ 5 ];同時價值型指標也被納入電力績效測評的指標體系[ 6 ]。電力效率研究更多地關注電力企業的生產效率,而對更為系統的經營績效缺乏關注。Sueyoshi et al.將經濟效益納入電力企業的生產效率測算中,研究表明經營效益、生產效率與企業價值存在協同效應[ 7 ]。在效率影響因素方面,經濟發展被認為是電力績效的重要影響因素[ 8 ],并且經濟增長與電力消費存在協整關系[ 9 ]。經濟體制改革釋放的改革紅利也被證明對電力行業的增長有積極作用,市場競爭、產權改革、管制政策3個維度均對電力行業績效起正向促進作用[ 10 ];同時電力企業的所有權結構與環境規制也對行業績效產生顯著影響[ 10 ]。電價對電力績效有正向作用,而要素價格則作用相反[ 11 ];同時電力企業的網絡規模對績效產出也有顯著影響[ 12 ]。電力自足率反映的電力貿易狀況也是電力績效的重要影響因素[ 13 ]。在研究方法上DEA與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是電力效率測度的主要方法,DEA方法包括NSBM-ML模型[ 13 ]、Malmquist指數[ 14 ]以及傳統的BCC模型與CCR模型等。DEA方法被廣泛運用可見其在效率測度上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在電力績效測度中超效率DEA方法運用尚不普及,超效率DEA相較傳統DEA模型更能反映樣本的效率差異。現有研究為后來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也存在需要后來研究者繼續努力之處。當前研究效率測度較多但是對效率時空分異規律的關注相對缺乏,缺乏從空間視角去探索電力績效問題。

鑒于此,本文基于電力行業發展數據,綜合運用多種DEA模型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進行測評,并運用ESDA-GIS技術對其時空分異特征進行分析。利用2005―2014年中國電力省級面板數據構造計量模型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嘗試提出改善建議,以期為中國電力發展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二、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核算與評價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本文擬采用BCC-DEA模型、CCR-DEA模型與超效率DEA模型[ 15-16 ]對2005―2014年我國各省(市、區)的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進行測度。其中CCR-DEA模型用于測度技術效率(TE),BCC-DEA模型測度規模效率(SE),根據TE=PTE×SE測算純技術效率(PTE)。本文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結合電力行業屬性并綜合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平均用工人數(萬人)、線路長度(km)、發電/供電標準煤耗(g/kWh)、裝機容量(萬kW)、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億kWh)作為投入指標,用電量(億kWh)、貢獻稅收(萬元)作為產出指標。本文所用數據均來源于相應年份的《中國電力年鑒》、《中國工業統計年鑒》和《中國稅務年鑒》。

(二)核算結果與評價

運用MyDEA軟件對2005―2014年中國31個省(市、區)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進行測算,測算結果表明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有待提升,其中21個省(市、區)綜合技術效率低于0.65(表1);2005―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中平均綜合技術效率、平均規模效率均呈現大敞口“U”型分布,其中平均綜合技術效率值圍繞0.65波動,平均規模效率值圍繞0.7波動;平均純技術效率值在0.9―0.95之間波動(圖1)。

總體而言,2005―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三大效率均值均未有明顯提升,平均純技術效率始終高于平均綜合技術效率和平均規模效率,可以推斷規模效率較低是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難以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為進一步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整體差異進行分析,對中國31個省(市、區)2005―2014年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進行均值處理并排序,分東、中、西三個區域進行比較。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區域差異明顯,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呈現由東向西遞減的態勢。東部地區的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達到最大值1。綜合技術效率東部地區遠高于中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略高于西部地區,位列前10位的省(市、區)有9個位于東部地區;純技術效率東、中、西部差距相對較小,東部地區純技術效率值分別高出中、西部0.059、0.074;規模效率東部地區也遠高于中、西部,位列前9位的省(市、區)均處東部,但中、西部差距相對較小。4個省市超效率值大于1,最大值為北京的2.078,最小值為的0.269,極差率達到672.49%(表1)。

2005―2010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呈現大面積下滑趨勢,安徽、吉林、天津等19個省(市、區)電力經營績效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安徽綜合技術效率值下降0.472,降幅達到47.2%;北京、上海、江蘇、廣東4個發達省(市)依然維持在最高水平;浙江、江西、海南、重慶、、青海、新疆7個省(市、區)的電力經營績效有所提升,其中浙江綜合技術效率值提升0.102,漲幅達到12.1%。2010―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狀況相對有所改觀,海南、青海、江西等20個省(市、區)的電力經營績效有所提升,其中海南綜合技術效率值提升0.245,漲幅達到52.69%;北京、上海、江蘇、廣東4個發達省(市)綜合技術效率值依然為1;但是四川、甘肅、云南等7個省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有所下降,其中四川效率下降最為嚴重,降幅達到21.61%(圖略)。

三、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時空分異特征

(一)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

在對中國省域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進行綜合測度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ESDA-GIS技術中的全局空間自相關與局域空間自相關分析研究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時空分異特征。

運用Geoda1.2.0軟件計算2005―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全局空間自相關系數Moran's I(表2)。2005―2014年間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Moran's I指數值均為正數,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z驗,表明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呈現強空間自相關性,具有空間集聚特征,也稱“空間俱樂部”特征,即高績效省(市、區)與高績效省(市、區)鄰接,低績效省(市、區)與低績效省(市、區)鄰接。其中僅有2011年Moran's I指數值低于0.4,為0.3427,表明空間集聚特征有所減弱,而2013年Moran's I指數值高達0.5031,空間集聚特征達到最大化。

(二)局域空間自相關分析

運用Geoda1.2.0軟件繪制2005年、2010年、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局域空間自相關LISA集聚圖(圖略)。2005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高―高型集聚區域主要位于環渤海與長三角地區,2010年河北、山東退出了高―高型集聚區域的版圖,2014年天津進入了高―高型集聚區域,2005―2014年高―高型集聚區域面積不斷縮減,側面表明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規模效應不充分,空間溢出效應較弱。2005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低―低型集聚區域由新疆延伸至中國西南部的云南,形成西北―東南走向的低―低型集聚區域走廊,2010年青海省退出低―低型集聚區域,2014年新疆也退出了低―低型集聚區域,低―低型集聚區域為四川、云南組成的西南板塊。高―低型、低―高型區域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的省(市、區)較少,沒有形成顯著的集聚態勢。

四、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與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數據中工業化水平、城市化水平、GDP數據直接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或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整理得出;人口密度數據來源于《中國人口年鑒》;電力自足率、環境規制強度分別根據《中國電力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數據整理得出。由于、臺灣、港澳的相關變量數據缺失較為嚴重,因而將、臺灣、港澳樣本剔除,保留其余30個省(市、區)樣本。主要變量的計算方法、描述性統計與預期影響方向如表3所示。

(二)計量分析

運用Stata13.0軟件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為緩解交互項與多重共線性對估計結果的不良影響,提升回歸的穩健性水平,將7個自變量依次放入模型,逐步向后回歸。回歸結果顯示隨著變量的加入,模型的擬合優度大幅提升,因而選擇全部變量放入模型中的回歸結果進行解釋(表4模型1)。為充分體現時間因素與區域因素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影響,分別在模型2、模型3中依次加入時間固定效應與區域固定效應。因為東、中、西三大區域在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也可能存在差異,因而,本文利用前文的模型與回歸方法分別對東、中、西三大區域的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進行回歸(模型4―模型6)。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在全國層面,地區生產總值一次項系數為負數,二次項系數為正數,且分別通過了5%、1%的顯著性水平的檢驗,表明地區生產總值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存在“U”型曲線特征。隨著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會呈現下降趨勢,一旦跨過臨界值,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會隨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而增長,本次研究的地區生產總值臨界值為6.526。原因可能在于地區經濟發展初期電力行業基礎設施投資較大,且電力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導致經營效率較低;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用電需求增多,用戶網絡化特征凸顯,經營效率也隨之提升。對比東、中、西地區回歸結果發現只有中部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影響呈“U”型曲線特征,但中部地區的臨界值要高于全國層面的臨界值。東、西部地區生產總值一次項系數為正,二次項系數為負,表明東、西部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呈倒“U”型曲線特征,并且東部地區的臨界點遠高于西部地區,但均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的檢驗。

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發揮規模效應與集聚效應,人口密度的大小某種程度上能夠體現區域的規模效應與集聚效應。人口密度變量系數為正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人口密度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具有正向影響。中國電力普及率較高,人口密度越大,電力用戶越多,電力基礎投資的邊際成本越低,經營績效越高。人口密度變量在東部地區系數為正,且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但在中、西部地區均未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可能是東部地區人口密集,人口的集聚效應更為明顯。

工業化化水平不僅反映一個地區的發達程度,某種程度上也反映該區域的用電結構。在全國層面,工業化水平系數為正且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工業是“用電大戶”,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工業化水平越高,電力需求越大,可能使得電力產出的邊際成本下降,進而經營績效提升。對比東、中、西三大區域的回歸結果發現,中部地區系數為正,且系數大于全國層面的系數,表明工業化水平對中部地區電力經營績效的正向作用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系數通過了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但是系數為負,原因可能在于東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第三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的發展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拉動作用較第二產業更強。而三產比重之和為1,工業化水平越高,對于第一產業比重本身很低的東部地區而言意味著擠壓了第三產業比重,因而工業化水平太高反而會使得電力區域經營績效下降。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系數為正,但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的檢驗。

在全國層面,城鎮化水平系數為正且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城鎮化水平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城鎮地區相較鄉村地區人口密度、經濟密度更大,用電需求更大,并且電力投資的單位成本更低,經營績效會更高。城鎮化水平對電力經營績效的影響呈明顯的區域異質性,對東部、中部具有負向影響,不過東部未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對西部則呈正向影響。

無論是在全國層面還是東、中、西三大區域層面,環境規制強度的系數均為正,且系數較大,表明環境規制強度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提升具有較為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這與變量的預期影響方向相反。原因可能在于環境規制強度迫使電力企業更多關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非效率問題[ 13 ],促使電力企業創新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以緩解環境規制產生的成本壓力。同時,環境規制強度有利于構建電力行業的“優勝劣汰”機制,使得環境污染大、生產效率低的電力企業退出行業競爭,優化了行業結構,有利于促進電力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而提升行業經營績效。

電力自足率反映的是區域電力貿易狀況,用電力生產與消費比衡量。電力自足率大于1,意味著區域電力生產能力過剩存在電力出口。回歸結果顯示電力自足率對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呈顯著負向影響,電力自足率越高,電力經營績效越低。目前,中國電力跨區域貿易最為典型的是“西電東送”工程,電力的輸送不同于一般商品,需要大量的高壓電纜等基礎設施投資,在電力跨區域貿易相對較小時,電力貿易收入可能難以抵銷其成本。故而,可能使得當前電力自足率與電力區域經營績效之間呈負相關關系。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運用多種DEA方法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進行了測評,運用ESDA-GIS技術對其時空分異規律進行了研究,并建立面板計量模型研究了中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影響因素的異質性,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有待提升,21個省份的綜合技術效率均值低于0.65,2005―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值均未有明顯提升,但平均純技術效率始終高于平均綜合技術效率和平均規模效率。

(2)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區域差異明顯,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呈由東向西遞減的態勢。2005―2010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呈大面積下滑趨勢,2010―2014年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狀況相對有所改觀。

(3)2005―2014年間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Moran's I指數值均為正數,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呈強空間自相關性,具有空間集聚特征,2013年空間集聚特征達到最大化。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高―高型集聚區域主要位于環渤海與長三角地區,2005―2014年高―高型集聚區域面積不斷縮減,側面表明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的規模效應不充分,空間溢出效應較弱;低―低型集聚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國西北、西南地區。

(4)人口密度、工業化水平、城鎮化水平、環境規制強度對中國電力區域經營績效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電力自足率則呈負向影響,地區生產總值具有“U”型曲線特征。中國電力區域影響因素具有明顯的區域異質性,分區域回歸結果顯示只有電力自足率對各大區域均具有負向影響,地區生產總值僅對中部地區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而人口密度僅對東部地區具有影響,工業化水平、環境規制強度對東部、中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城鎮化水平則對中、西部通過了顯著性水平檢驗。

(二)政策建議

篇3

[中圖分類號]F29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4)08-0059-08

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及其區域差異

――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一、引言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引自《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3-202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水平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過程,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從1978年的17.92%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52.57%,據聯合國開發署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也產生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其中,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學術界探討的一個重要方向。

國外學者對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已有很長時間,主要集中在兩者的相關性分析。Lampard[1]研究指出,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經濟發展程度與城鎮化階段之間具有很大的一致性;Berry[2]選取95個國家的截面數據進行分析,證實了Lampard的結論。那么,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呢?多數學者認為,城鎮化進程伴隨著大規模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為城鎮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勞動力,促進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并通過提供就業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Todaro[3],Lucas Jr. [4],Ranis & Fei[5])。近年來,有學者開始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認為城鎮化是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比較典型的是亞洲和非洲國家(Krey et.al[6],Montgomery[7])。

國內關于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早期主要從定性角度分析。如,周振華[8]指出,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經濟增長軸心發生轉移,進入城鎮化推動型經濟增長階段;胡少維[9]認為,加快城鎮化步伐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一條有效途徑,大力推進城鎮化有利于激發農村潛在需求、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而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左小蕾[10]、龍永圖[11]等也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諸多學者開始采用定量方法驗證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錢陳等[12]通過構建包含土地要素的城鄉兩部門增長模型,分析認為城鎮化水平不僅影響均衡時的消費水平和農業產出產量,還可使經濟實現穩定增長,也即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出顯著的相關性(施建剛等[13],朱孔來等[14],項本武等[15],王婷[16])。也有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看法,金榮學等[17]通過面板數據模型分析發現,各省區城鎮化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不明確,只是初始水平居于中下水平的省份其城鎮化增速與經濟增長具有強相關;黃毅[18]通過分析城鎮化進程與經濟增長現實效應發現,我國的城鎮化進程與經濟增長并不協調。此外,有學者基于不同視角對城鎮化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分析,藺雪芹等[19]認為,中國城鎮化主要通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集聚推動經濟發展,對知識資本、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生產要素的集聚作用還不強;曹裕等[20]研究發現城鎮化通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來推動經濟增長,城鎮化水平、城鄉差距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大多是從整體檢驗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對城鎮化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尚缺乏較為全面深入的實證分析,尤其是作為一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不同區域的發展階段和城鎮化水平存在很大差異,脫離分區的實證,難以獲得對中國城鎮化影響的完整理解,特別是對不同區域城鎮化提供科學的分類指導。鑒于此,本文基于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構建一個多因子計量經濟模型,并分別從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實證研究不同區域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各自作用機理的特點。

二、模型、指標與數據

1. 模型設定

為研究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建立如下分析模型:

AGDPit=α0+β0Urbit+γitXit+βj×Cjit+εit

(1)

采用的時間跨度為2000~2012年,橫截面地域單元為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在方程(1)中,i是橫截面,代表31個省份;t是時期,表示2000~2012年;εit表示橫截面在時期t的隨機擾動項;Cjit是第i個省份第t時期的控制變量,βj為各個控制變量的系數(j=1,2,3,4)。同時,模型中加入了城鎮化Urb與非農就業、居民收入差距、外商投資及外貿依存度的交互項,通過交互項系數的估計來研究Urb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

2. 選取指標說明

(1)AGDPit:經濟增長,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表示,該數據根據歷年GDP平減指數換算成以2000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

(2)Urb:城鎮化水平,用人口城市化率來表示,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城鎮化水平的指標。

(3)交互項中的Xit:

Ind: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反映工業化實際水平,由《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課題組提出,被認為是衡量中國工業化實際水平的最優指標[21];

Tel: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采用目前相對比較科學的泰爾指數來度量,其計算公式為:

Telt=()ln

=ln

+

ln

(2)

其中,k=1、2分別代表城鎮和農村地區, pkt表示城鎮(k=1)或者農村(k=2)第t時期的收入,pt表示第 t 時期城鎮和農村的總收入。zkt表示城鎮(k=1)或者農村(k=2)第t時期的人口數量,zt表示第t時期的總人口數量。

Fdi:外商直接投資,用人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表示(以美元表示的外商直接投資根據同期匯率轉換成人民幣),根據歷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平減;

Dft:外貿依存度,用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來表示,反映貿易開放程度,以美元表示的進出口總額,用相應年份的匯率中間價換算成人民幣。

(4)控制變量Cjit:經濟增長一般被簡單地概括為總產出的持續增長[22]。美國數學家柯布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提出的C-D生產函數(Y=AKαLβ),在經濟學中使用最為廣泛。Griliches在C-D生產函數的基礎上提出知識生產函數,即Y=AKαHβDγ,其中,Y是總產出,H代表物質資本,H是人力資本,I為知識資本,A是制度、文化、結構等其他因素。本文在借鑒以上生產函數的基礎上,選取了以下四個控制變量:

Xinv:物質資本投資,用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來衡量,并采用歷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平減,代表各省市(區)的物質資本投資水平;

Edu:人力資本投資,用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衡量,代表各省市(區)的人力資本狀況;

Tec:科學技術投資,用財政技術支出表示,反映各省市(區)的科技投入;

Str:產業結構,用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來表示,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也是當前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3. 數據說明及描述

本文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和各省市(區)的統計年鑒以及CNKI《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庫》和中國統計數據應用支持系統。對于個別指標的缺失值,本文一律采用均值法進行處理。另外,為消除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在進行面板數據分析時,對以上各變量進行對數處理(見表1)。

三、實證結果

采用面板數據模型的估計方法有混合模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和個體隨機效應模型,如何選擇一直是學者們爭論的焦點。對于混合模型與個體模型的選擇,可以通過F統計量檢驗。對于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Baltagi認為,一般情況下,當樣本隨機取自總體時,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較為妥當,而當回歸分析局限于一些特定個體時,則選擇固定效應模型[23];此外,還可通過Hausman檢驗來進行模型選擇。本文雖引入了物質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科技投資及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但是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觀測和難以量化的因素與經濟增長融合在一起,這些變量的缺失容易導致模型的錯誤設定,而固定效應模型的主要優勢體現在能夠有效解決缺失變量問題。同時,本文的截面單元為除了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之外的31個省份,也不宜認為是從一個大總體中隨機抽樣的結果。因此,選擇固定效應模型更為合適,Hausman檢驗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

1. 總體估計結果分析

根據前文選定的估計模型,首先從全樣本分析出發,估計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設定的計量模型,以下對表中的回歸結果作進一步的說明:

(1)模型1顯示,在沒有加入交互項的情況下,城鎮化水平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從數值上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為0.529,即城鎮化水平每增加1%,可使經濟增長水平提高0.529個百分點,這說明目前,中國的城鎮化有效地推動了經濟增長。

(2)從模型2、3、4、5交互項系數可以看到,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拉動了經濟增長;通過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抑制經濟增長;通過增加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經濟增長;通過提高外貿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模型2顯示,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拉動了經濟增長,即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每增加1%,可使經濟增長提高0.152%。可以看出,城鎮化的過程也是非農產業不斷發展及其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不斷提升的過程,非農產業的發展必定會增加非農產業的就業及比重,特別是將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快速轉移,為其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民收入,有利于經濟的健康持續增長。

模型3中,城鎮化通過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抑制了經濟增長,即收入差距每增加1%,經濟增長回落0.058%。這說明,目前中國的城鎮化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這與中國特殊的二元結構及相應的政策有關,如城鄉分割的戶籍政策一定程度抑制了農村勞動力的非農轉移,不利于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

模型4顯示,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經濟增長提升0.02%。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鎮化質量也隨之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資,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

模型5,城鎮化通過提高外貿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即外貿依存度每增加1%,會導致經濟增長回落0.037%。可見,現階段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限。

(3)控制變量中,Xinv、Edu、Tec和Str的估計系數皆顯著為正,這表明物質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科技投資、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都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從模型1至模型6各個變量的系數可以看出,在2000~2012年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各個因素中,產業結構的彈性系數最大,其次是人力資本投資、物質資本投資和技術資本投資。

(4)在模型2、3、4、5、6中,同時考察了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結果顯示,城鎮化的系數估計值都為正,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即在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共同作用下,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城鎮化水平有利于經濟增長。模型6中,將四個交互項同時放在一個模型中,可以發現,城鎮化通過擴大城鄉收入差距抑制了經濟增長,但其影響并不是特別大。這說明,目前中國的城鎮化水平還未深入影響城鄉收入差距,農村居民或者說大規模存在的“農民工”尚未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福利。

2. 區域估計結果分析

由于中國各地區城鎮化水平不同(如圖1),東部發達地區的10個省份在2000~2012年間城鎮化水平平均值為58.32%,而12個西部欠發達省份僅為36.4%。考慮到中國城鎮化水平有較大的區域差異,不同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可能對其經濟增長形成不同的影響,本文將進一步對東、中、西及東北四大板塊城鎮化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估計,分析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根據F統計量和Hausman檢驗的結果,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模型估計結果如表3、4、5和6所示。

(1)從表2中的模型1看,在沒有加入交互項的情況下,各區域的城鎮化與經濟增長都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除東部在10%的水平上顯著,中、西部及東北地區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從數值上看,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城鎮化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205、1.088、1.317和2.292,即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則東、中、西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長將分別提升0.205%、1.088%、1.317%和2.292%。可見,城鎮化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呈現從東部到中部、西部及東北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

(2)從表2中的模型2、3、4、5交互項系數可以發現:

對于東部地區(表3)來說,城鎮化主要是通過增加非農產業就業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模型2中顯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每增加1%,經濟增長水平會提升0.384%;模型4中顯示,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會拉動經濟增長0.036個百分點。

對于中部地區(表4)而言,城鎮化主要是通過增加非農產業就業比重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抑制了經濟增長。模型2中顯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每增加1%,經濟增長降低0.284%;模型3中,城鎮化通過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抑制了經濟增長,即城鄉收入差距每擴大1%,經濟增長回落0.16%。中部地區作為農業大省,第一產業比重過大,從業人員過多,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速度較慢,非農產業就業的增加還未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從西部地區(表5)看,城鎮化通過增加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產生正面效應、通過提高貿易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效應。模型4中,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會帶動經濟增長上升0.011%;模型5中,外貿依存度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將拉低經濟增長0.054%。

對于東北地區(表6),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產業就業比重促進經濟增長,通過提高貿易依存度、擴大城鄉收入差距抑制經濟增長。模型2顯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每增加1%,經濟增長將提高0.419個百分點;模型3中,城鄉收入差距每擴大1%,經濟增長將回落0.125%;模型5顯示,外貿依存度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會導致經濟增長降低0.038%。

(3)控制變量中,東部地區的物質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有著顯著影響;對于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科技投資的估計系數都不是很顯著,但上述地區產業結構(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的估計系數都十分顯著,且數值比較大。這表明在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突出,而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第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有限。

(4)在各個地區的模型2、3、4、5、6中,同時考察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結果顯示,大多數模型中城鎮化系數的估計值都為正,即在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共同作用下,不管是東部,還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積極推進城鎮化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

綜上可見,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就業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且非農就業的效應遠遠大于外商直接投資的效應;東北地區也已形成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且足以抵消通過貿易自由化和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區雖然也能有效地通過吸引外商直接來促進經濟增長,但還不足以抵消外貿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中部地區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要么不顯著,要么是抑制。這表明,近年來雖然中西部地區也在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但受資源、經濟、制度、政策等因素制約,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尚未形成城鎮化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有效傳導機制,城鎮化所產生的經濟促進效應并不是很明顯。

四、結論及政策含義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分析方法對中國31個省份的城鎮化及其與就業、收入差距、投資、貿易等因素的交互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

第一,通過對總體樣本分析發現,中國城鎮化水平與經濟增長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達0.529;從影響機理看,城鎮化主要是通過增加非農就業和外商直接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通過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提高外貿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可見,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限,城鎮化尚未發揮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拉動內需的作用,城鎮化質量亟須提高。

第二,從區域角度分析,中國各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且城鎮化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也呈現從東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從影響機理看,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就業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且非農就業的效應遠遠大于外商直接投資的效應;東北地區也已形成城鎮化通過增加非農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且足以抵消通過貿易自由化和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區雖然也能有效地通過吸引外商直接來促進經濟增長,但還不足以抵消外貿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中部地區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要么不顯著,要么是抑制。

第三,現階段,物質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科技投資、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力的推動了中國經濟增長。但從區域角度看,東部的物質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有正向作用;而對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科技投資的估計系數都不是很顯著,但上述地區產業結構(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的估計系數十分顯著,且數值比較大。這表明在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突出,對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則作用有限。

因此,必須深刻認識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發揮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和投資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增加非農就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及吸引外商投資等。針對各地區城鎮化發展現狀及其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差異,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協同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推動相關制度創新和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各地區的城鎮化質量。

一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鎮支持農村的長效機制,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生態化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進而釋放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根據各地要素稟賦條件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通過積極發展非農產業提供更多的非農就業崗位,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以擴大非農就業比重來加速城鎮化進程。

二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各類城鎮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制度,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逐步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積極推進城鎮公共服務由主要對本地戶籍人口提供向對常住人口提供轉變,重點解決已在城鎮就業但戶籍在農村的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教育、就業、保障、醫療、住房)的問題。

三是建立因地制宜、分類引導的區域政策體系。尤其要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擴大中西部地區的開放程度,加大對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升級、教育、醫療、環保等方面的投入,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群,推動城鎮化建設重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參考文獻][1] Lampard E E. The History of Cities ine Economically Advanced Area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55(2): 81-136.

[2] Berry B JL. City classification handbook: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70.

[3] Michael P Todaro.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 138-149.

[4] Gustav Ranis and John C. H. Fei.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 533-565.

[5] Gustav Ranis and John C. H. Fei.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 533-565.

[6] Volker Krey,Brian C. O'Neill, Bas van Ruijven, Vaibhav Chakt-urvedi, Vassilis Daioglou, Jiyong Eom, Leiwen Jiang, YuNagai, Shonali Pachauri and Xiaolin Ren. Urban and Rural 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Asia [J]. Energy Economics 2012(34): 272-283.

[7] Montgomery, M..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Tthe Developing World [J]. Science,2008(319):761-764.

[8] 周振華. 增長軸心轉移:中國進入城市化推動型經濟增長階段[J]. 經濟研究, 1995(1):3-10.

[9] 胡少維. 加快城鎮化步伐促進經濟發展[J]. 當代經濟研究, 1999(10): 40-45.

[10] 左小蕾. 城鎮化是新的經濟增長點[J]. 上海國資, 2010(3):14-14.

[11] 龍永圖. 城鎮化和工業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J]. IT時代周刊, 2010(6):12-12.

[12] 錢陳, 史晉川. 城市化、結構變動與農業發展――基于城鄉兩部門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J].經濟學, 2006( 1) : 57-74.

[13] 施建剛, 王哲. 中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 城市問題, 2011(9):8-13.

[14] 朱孔來, 李靜靜, 樂菲菲. 中國城鎮化進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 統計研究, 2011(9): 80-87.

[15] 項本武, 張鴻武. 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與短期動態關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2): 47-54.

[16] 王婷. 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時空分化[J]. 人口研究, 2013(5):53-67.

[17] 金榮學, 解洪濤. 中國城市化水平對省際經濟增長差異的實證分析[J]. 管理世界, 2010(2): 167-168.

[18] 黃毅. 城鎮化進程與經濟增長相關性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4):147-151.

[19] 藺雪芹, 王岱, 任旺兵, 劉一豐. 中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J]. 地理研究, 2013(4):692-700.

[20] 曹裕, 陳曉紅, 馬躍如. 城市化、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統計研究, 2010(3) : 29-35.

篇4

21世紀又被稱之為知識經濟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國有企業又該如何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課題。基于此,筆者結合實踐體會,作以下探討與分析。

一、知識經濟對國有企業管理產生的深遠影響

國有企業的發展,總是處一定的內外部環境之中。因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管理活動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資源、技術、市場主這三個最突出的方面:

(一)資源環境的變化對國有企業管理的影響

國有企業的發展,首先依賴于一定的經濟資源,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信息、知識等諸多無形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可以減低對經濟資源的依賴程度。

(二)技術環境的變化對國有企業管理的影響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獲得發展動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其產品和服務必然增加知識技術因素,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上的難度也就相應的加大;最為直接的表現,諸如企業管理網絡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加快國有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

(三)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國有企業管理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時代,顧客對所需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停留產品本身,有時候更多地是購買一種服務。那么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如何改變傳統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不足,強化服務意識,已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必然選擇。當然,激烈的競爭導致企業、供應商和顧客的合作不斷擴大,合作競爭將成為企業新的價值取向和企業經營戰略新的核心。

二、知識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管理的創新內容

針對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所帶來的影響,國有企業要想實現科學發展,就必須正確認識需要變革的內容和方向,進而采取相應的策略。具體來說,知識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管理的創新內容應涵蓋以下幾個主要方向:

(一)管理思想的創新

管理效益首先取決于管理思想和理念。因此,知識經濟時代之,國有企業管理要獲得理想的效益,就必須首先從思想方面具備與時俱進的理念。要積極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管理思想,結合自身企業實際不斷進行調整,進而樹立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管理理念和指導思想。

(二)管理組織的創新

企業的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的組織結構下執行實現的,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組織就有必要進行改革,構建符合時展需求,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最優化組織結構。從而達到優化配置,合理分配資源的目的。

(三)管理方式的創新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國有企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資本密集型,管理方式上為垂直的、專制型管理模式。而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管理方式上逐漸向扁平化組織結構,參與型管理模式過渡。從而獲得更理想的管理效益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管理技術的創新

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在某些角度來看,表現為海量的信息處理上,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智能化手段。國有企業要適應新形勢要求,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管理技術的創新,從而提高管理效益。

三、知識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應對策略

(一)實行人本管理,樹立人本觀念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企業的發展始終是在每一個員工的努力下,共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的。因此,任何企業的改革與發展,都應堅持以人為本,把關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看作是最高目標,充分激發和調動員工的創造性以及積極性作為根本手段。也只有在獲得廣大員工的認可的前提下,企業的管理才會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為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二)實現剛性組織的管理向柔性組織的管理轉變

知識經濟發展帶來了信息和通信革命,給企業帶來許多發展機會。不遠的未來,企業將變成信息化、網絡化、虛擬化和靈敏化。因此企業在管理組織上的進行創新將變得迫在眉睫。只有不斷更新變革合適的組織形式,才可以使企業發展更快更好地適應多變的知識經濟發展。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組織及創新形式變革趨勢,應從過去剛性組織狀態變為柔性組織狀態。它不僅可以更好地使企業處在不敗的競爭地位,還能形成更加靈活多變的組織網絡型結構。

(三)積極推進制度創新是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保障

引入更好的新制度就是制度創新,制度創新在實質上也仍舊是企業管理的問題。國有企業必須建立起科學管理、政企分開、產權清晰和權責明確并且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當代企業制度。另一方面還要求企業必須在管理經營中改變過去不科學、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得在職員工可以在新的制度下快速形成新經營理念,提高效率,更好地為企業創造效益,抓住機會。

(四)技術創新是新管理的重要特征

在提倡節能環保,科學發展的理念下,較少影響環境,高效低耗是大多數技術創新的特點。國有企業建立期新型的管理體制,就必須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只有當企業各種要素得到優化配置,才能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從管理角度來看,技術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實現提高生產速度,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正在由物質化轉向信息化,宏觀層面上的經濟態勢轉變必然帶來微觀上的企業管理內涵的深刻變革。國有企業只有認清這一變革,才能在知識經濟時代獲得長遠的發展。

篇5

Initial Report: Evolution of Chinese Terrestrial Biotae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400 Million Years Ago

Zhou Zhong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篇6

【Keywords】 anesthetics, local; cervical plexus; nerve block; QT interval; QT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局麻藥用于頸叢神經阻滯的效果及其對QT間期和QT離散度(QTd)的影響. 方法:60例ASA Ⅰ或Ⅱ級擬在頸叢阻滯下行甲狀腺腫物切除患者,隨機分為4組(每組15例):羅哌卡因組(Ⅰ組),布比卡因組(Ⅱ組),羅哌/利多卡因組(Ⅲ組),布比/利多卡因組(Ⅳ組),各組分別用3.75 g/L羅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羅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20 mL行頸叢神經阻滯,觀察麻醉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10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術結束即刻(T5)的HR,MAP,SpO2,RR,PetCO2,同時記錄各時間點的QT, 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 結果:Ⅰ,Ⅱ組;Ⅲ,Ⅳ組麻醉效果相似(P>0.05),均能滿足手術要求;各組對抬頭肌力的影響: Ⅱ組強于I組(P0.05). 各組患者HR,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在臨床安全范圍;SpO2,RR,PetC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QT間期、QTd, QTcd麻醉后均延長,其中以II組延長最為明顯(P

【關鍵詞】 麻醉藥,局部;頸叢;神經傳導阻滯;QT間期;QT離散度

0引言

羅哌卡因是一種長效的酰胺類局麻藥,為單純的左旋異構體,在結構上類似于布比卡因. 與布比卡因相比,其毒性較低,作用強度類似,低濃度時感覺、運動阻滯分離更趨明顯. 人體對羅哌卡因的耐受性良好,隨劑量增大,可導致QTd及QRS間期延長,心律失常的發生明顯增加. 本研究擬通過對低濃度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及其配伍利多卡因用于頸叢阻滯時麻醉效能、對運動神經及QTd影響的綜合對比,探討頸叢阻滯時各種局麻藥及其配伍的優劣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隨機選取擇期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60(男21,女39)例,ASA Ⅰ或 Ⅱ,年齡21~63歲,體質量45~80 kg,術前檢查無嚴重循環及呼吸系統疾病,無甲功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4組(每組15例):羅哌卡因組(Ⅰ組),布比卡因組(Ⅱ組),羅哌/利多卡因組(Ⅲ組),布比/利多卡因組(Ⅳ組).

1.2方法術前30 min肌注長托寧0.01 mg/kg,地西泮0.2 mg/kg,入室后平臥位,常規用三點法進行雙側頸淺叢+單側頸深叢神經阻滯. 在乳突尖端與鎖骨中點連線,此連線中點平候結水平為C4橫突位置,于此點與皮膚垂直方向進針約2~3 cm,遇堅實骨質感后,設定神經刺激儀刺激頻率為2 Hz,脈沖時程1 ms,刺激電流1 mA,當頸叢分布區域出現相應異感,表明穿刺定位正靠近頸深叢神經,回吸無血及腦脊液,分別給予3.75 g/L羅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羅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3 mL,同法行同側C3及C5阻滯,每點3 mL,隨后在雙側胸鎖乳突肌后緣及頸外靜脈交界處穿刺阻滯頸淺叢(用相同濃度的配伍藥物6 mL). 術中均肌注氟哌利多(0.1 mg/kg)及杜冷丁(1 mg/kg). 若術中SBp>180 mmHg,適量給予烏拉地爾控制,若心率>140次/min,分次給予艾司洛爾1~2 mg/kg,總量不超過3 mg/kg. 記錄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術結束(T5)的HR,MAP,SpO2,RR,PetCO2. 用HP CMC4219695型12導聯同步心電圖機分別記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的12導心電圖. 測定方法:QT 間期測量從QRS 波群起點至T波與等電位線的交點,若有U 波,則至T 波與U 波切跡處,測量導聯不少于8個,每導聯連續測定3個心動周期的QT 間期,取其平均值;校正QT 間期(QTc) 根據Bazetts公式計算(QTc=QT/RR1/2);QTd為不同導聯最長與最短QT 間期的差值;QTcd為不同導聯最長與最短QTc的差值.

統計學處理:各組計量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采用四格表確切概率法和方差分析,P

2結果

Ⅰ,Ⅱ組和Ⅲ,Ⅳ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量、手術時間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麻醉起效時間為,Ⅰ組(3.12±1.05)min,Ⅱ組(3.05±0.93)min,無統計學差異(P>0.05);Ⅲ 組(2.85±0.95)min,Ⅳ 組(2.73±0.83)min,亦無統計學差異(P>0.05). 四組阻滯平面均為C2~C5. 麻醉效果:Ⅰ組優4例、良10例,優良率93.3%,Ⅱ 組優3例、良10例,優良率86.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05);Ⅲ 組優5例、良9例,優良率93.3%,Ⅳ 組優5例、良9例,優良率93.3%,無統計學差異(P>0.05). 患者在麻醉期間產生的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霍納氏綜合征、牽拉反應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在Ⅰ,Ⅱ組和Ⅲ,Ⅳ組間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但Ⅱ組對抬頭肌力的影響要高于Ⅰ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本組病例中未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

表1患者并發癥情況(略)

bP

四組患者HR, MAP在 T1~T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 SpO2, RR, PetCO2在各時間點無統計學差異(P>0.05). 麻醉后5 min及30 min,各組QT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QTc麻醉后各時間點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Ⅱ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QTd 和QTcd在麻醉后與麻醉前比較均有升高,其中Ⅱ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布比卡因是一種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臨床上廣泛地應用與神經阻滯及硬膜外麻醉,大量的研究發現,布比卡因具有一定的心臟和中樞神經毒性. 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長效的酰胺類局麻藥,為純左旋式異構體,理化性質與布比卡因相似,實驗與臨床研究結果均已證實,其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都比等劑量的布比卡因小,在較低濃度時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神經分離[1-3],用于對肌肉松弛要求不高的甲狀腺手術尤為合適. 利多卡因是一種中效酰胺類局麻藥,起效快,彌散廣,其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毒性明顯低于布比卡因. 據報道[4-5],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和羅哌卡因致驚厥劑量之比約為5∶1∶2, 致死量之比約為9∶1∶2.

表2患者不同時間點QT間期和QT離散度的變化(略)

aP

本研究采用3.75 g/L羅哌卡因和相同濃度布比卡因,以及3.75 g/L羅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和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用于頸叢阻滯,通過其麻醉效果、并發癥以及對QTd的影響來綜合考察其優劣性以及藥物配伍是否合理. 結果顯示,相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以及相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麻醉起效時間、阻滯平面以及麻醉效果方面均無明顯差異,都可以很好的滿足手術的要求,且術中并發癥的發生率亦無明顯差別,但在術后頸部活動度方面,羅哌卡因組低于布比卡因組,而羅哌卡因/利多卡因組低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組,這是因為雖然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對感覺神經的阻滯效果相似,但在對運動神經阻滯方面,羅哌卡因要明顯弱于布比卡因,因此,從此點考慮,羅哌卡因更適合用于頸叢阻滯. 四組患者在麻醉后各時間點HR, MAP均明顯升高,組間比較無差異,其中有2例患者收縮壓>200/120 mmHg,烏拉地爾控制不理想,需靜滴硝酸甘油. 有關頸叢阻滯后血壓高、心率快的原因,已多有探討. 可能因為頸動脈竇及迷走神經被局麻藥阻滯后致使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所致. 也有人認為頸叢阻滯不能完全拮抗對手術的應激反應,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漿內皮素分泌增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合成釋放減少,動態平衡失調,導致血管舒縮功能失調,血管收縮反應增強,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6-7].

有學者[8]正式將同步記錄的常規心電圖上12導聯中最長與最短QT間期的差值命名為QTd,并提出QTd直接反映了心室肌水平上的空間復極差異,是預測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量化指標. QTd的正常值為20~50 ms,其數值受到多種生理或/和病理因素的影響,當心室肌發生缺血、缺氧、損傷、壞死或處于低K+, Ca2+等情況下時,QTd可明顯增高,QTd增高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險因素[9] . 本研究發現,各組患者在麻醉后QT間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縮短,但無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系頸叢阻滯后心率增快所導致,去除心率影響因素,校正QT間期(QTc)則較麻醉前延長,其中以布比卡因組最為明顯. QTd,QTcd在麻醉后較前均延長,其中以布比卡因組變化最為明顯,而羅哌/利多卡因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布比卡因組有3例患者QTd超過50 ms,但均無室性心律失常發生,可能與本研究中無高危病例有關. 頸叢阻滯時交感神經相對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相對缺氧,使QTd, QTcd延長,其中布比卡因對心臟的抑制作用最為明顯,延長幅度最大,存在潛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對心功能良好患者影響不大,但對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建議慎重. 因此,在頸叢阻滯時,應加強心電監測,必要時可監測QTd,及時了解心肌復極情況,以便于防止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Knudsen K, Beckman M, Blomberg S, et al. Central nervous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du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and placebo in healthy volunteers[J]. Br J Anaesth, 1997,78(5):507.

[2] Feldman HS, Arthur GR, Pitkanen M,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systemic toxicity after the rapi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the conscious dog[J]. Anesth Analg, 1991,73(4):373-384.

[3] 陳紹洋,熊利澤,王強,等. 上胸段硬膜外阻滯應用羅哌卡因3. 75 g·L-1對肺通氣功能的影響[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2, 23(15):1376-1378.

[4] Nancarrow C, Rutten AJ, Runciman WB, et al. Myocardial and cerebral drug concentrations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ath after fatal intravenous doses of lidocaine, 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in the sheep[J]. Anesth Analg, 1989, 69(3):276-283.

[5]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 現代麻醉學[M]. 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632-633.

[6] 許國忠,劉風,許勇,等. 頸叢神經阻滯后血漿內皮素、降鈣素相關濃度的變化[J]. 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 23(3):218-219.

篇7

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切實做好我校學生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加強我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推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以歡度國慶佳節為契機,組織我校學生開展網上簽名寄語活動。通過這項活動,增進廣大同學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充分展示我校學生心向黨、跟黨走的精神風貌,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二、活動時間:9月30日至10月12日

三、活動內容

組織我校學生上網面向國旗敬禮簽名,抒發感言,表達心聲。培育廣大同學心向黨、愛勞動、有禮貌的道德品質。

四、活動安排

1、召開全校班長、團支書會議,大力宣傳和布置本次活動。

2、校園廣播站開辟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專題宣傳欄目,對各班參與簽名寄語情況進行廣播。

3、各班開展一次主題班隊課。

4、本次活動將納入班級量化考核。

五、活動要求

1、留言寄語內容要主題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實感。

2、也可在家中進行網上簽名寄語。

3、沒有網絡的同學,可將紙質寄語交給本班教師,由教師安排有上網條件的同學幫上網簽名寄語。

4、各班班委和同學要做好上網簽名寄語活動的拍照記錄。

5、各班于10月12日班會課,將本班每位同學的簽名寄語匯總表上報大隊部

六、投票辦法

1.登陸中國文明網

2.進入 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專欄

3.填寫地區、學校、班級、姓名和寄語并點擊提交

向國旗敬禮活動方案二:

一、活動目的

貫徹落實省、市文明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國慶期間重要節日活動為載體,以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為形式,引導砂小學子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增強愛國意識,激發愛國情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xx日至10月xx日。

三、活動內容

組織我校學生上網面向國旗敬禮并簽名、寄語,抒發感言,表達心聲,使他們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學生們可以個人名義,也可以采取小組、團隊、班級或家庭等方式進行簽名,同時留言寄語。留言寄語內容要主題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實感。

四、活動安排

1.各班班主任在活動開始前要利用班會課時間認真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方案,說明活動的意義,并提出具體要求。

2.從9月xx日至10月xx日起,各班班主任要督促學生利用班會時間、放假休息時間進入中國文明網開設的簽名寄語欄目進行簽名寄語,并注明學校、班級和姓名。

篇8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early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ZHU Ying-yan1 LI Shu-ying2 ZHANG Shu-juan2

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People′s Hospital of Raoping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Raoping 515700,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Raoping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Raoping 515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early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8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77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early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score,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complication incidence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 days after surgery,the anus exhaust time and first feeding time were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arly activit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Laparoscope;Myomectomy;Rehabilitation effects

子?m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于育齡期女性,給患者的生殖健康帶來嚴重影響[1-3]。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點,在子宮肌瘤手術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4-5]。由于受到術中二氧化碳氣體及麻醉藥物的影響,術后患者往往存在胃腸功能紊亂、肩部及膈下疼痛等問題[6-7]。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疾病知識,擔心肌瘤復發或影響生育,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研究顯示,術后早期活動有利于促進腹腔內殘留的二氧化碳排出,從而減輕腹脹和疼痛,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8-9]。本研究將早期活動與心理干預相結合,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15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10],并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②患者意識清楚,能用語言或文字溝通交流;③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患有嚴重的心、肝、腎或惡性腫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觀察組81例和對照組7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8~57歲,平均(37.6±3.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或中專23例,大專或本科49例,碩士及以上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0~61歲,平均(38.2±4.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專27例,大專或本科40例,碩士及以上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疾病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護理、手術實施、麻醉方式等方面均無差異。對照組患者術后按照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護理常規進行,??患者進行病情觀察、治療護理以及相關健康宣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活動,并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后早期活動 術后常規給予患者去枕仰臥位6 h,當患者下肢逐漸恢復感覺時,幫助患者行床上踝泵運動和抬腿運動,每小時2~3次,5 min/次,以患者不感覺疲勞為宜。6 h后協助患者翻身并拍背,并指導患者行雙上肢活動,并逐步鼓勵患者坐起。術后第1天鼓勵患者床邊站立,適應后可床旁活動,循序漸進,注意加強監護,避免患者跌倒。告知患者早期活動對減輕疼痛和促進康復的意義,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2.2心理干預 術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與患者親切交談,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和顧慮,而有針對性行心理干預。擔心影響生育的育齡期患者,告知在術后1~2年可妊娠,需根據具體情況做好孕前檢查。擔心肌瘤復發或惡變的患者,給予相關疾病知識,并告知子宮肌瘤的預后良好,術后加強隨訪可以預防。還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幫助患者減輕術后不適,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消除患者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對患者的丈夫也進行相應的疾病知識指導,鼓勵患者丈夫給予患者支持和理解,以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

1.3評價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術后3 d的疼痛情況,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采用數字評分法(NRS)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從0~10分別表示“無痛”和“最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劇烈[11-12]。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用排氣時間和首次進食時間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在出院前1 d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共10個條目,各條目從“非常不滿意”、“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分別賦予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3 d疼痛情況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3 d的疼痛評估得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和滿意度得分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排氣時間及首次進食時間均晚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得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篇9

一、營造氛圍,積極響應

為喜迎中國成立67周年,加強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以歡度國慶佳節為契機,組織廣大未成年人開展網上寄語活動。通過這項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生動具體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展示心向黨、跟黨走的精神風貌,為喜迎中國成立67周年營造良好氛圍。

我校利用升旗儀式舉行了向國旗敬禮網上寄語活動啟動儀式,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改革開放和民族團結教育。馬校長做了宣傳發動講話,并將活動方案發到每個班級。通過升旗儀式、班會課、思品課等途徑向學生進行有關向國旗敬禮的大力宣傳,組織學生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交流心得,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墻報、櫥窗等宣傳媒體,介紹這次活動的方式、目的、意義,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

二、落實主題活動,增強教育實效性

1、組織了網上簽名寄語活動。9月22日至10月10日期間,組織學生登陸網站進行網上寄語,抒發感言,表達心聲。

2、各班以向國旗敬禮為主題開展了一期主題班會,并做好宣傳,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參與、共同提高。

3、開展了一次征文活動。征文主題為向國旗敬禮,為學校添彩,學生們積極參與,全校36年級學生100%的參加了本次作文比賽。

篇10

國情感,

開展了

“迎中秋、慶國慶”主題文化活動。總結如下:

一學校開展了“向國旗敬禮”活動,全校師生整齊列隊,面向鮮艷的五星紅旗,莊嚴的舉起自己的右手向國旗敬禮。孩子們登陸中國文明網開展“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活動,表達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二是組織一次隊會活動。

以班隊會的形式,組織

同學

互相交流、討論,開展了“迎中秋、慶國慶”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三是組織了一次“迎中秋、慶國慶”主題板報刊、繪畫比賽活動。

各班出一期黑板報專刊,在中、高年級學生中還進行了手抄報、繪畫比賽。

四是開展征文活動。

學校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征文活動。

此次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歡樂、競爭、和諧的氛圍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愛國品質,同時豐富了學生的

篇11

國情感,小學

開展了

“舉國同慶,情滿月圓”主題文化活動。總結如下:

一學校開展了“向國旗敬禮”活動,全校師生整齊列隊,面向鮮艷的五星紅旗,莊嚴的舉起自己的右手向國旗敬禮。孩子們登陸中國文明網開展“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活動,表達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二是組織一次隊會活動。

以班隊會的形式,組織

同學

互相交流、討論,開展了“舉國同慶,情滿月圓”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三是組織了一次“舉國同慶,情滿月圓”主題板報刊、繪畫比賽活動。

各班出一期黑板報專刊,在中、高年級學生中還進行了手抄報、繪畫比賽。

四是開展征文活動。

學校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征文活動。

此次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歡樂、競爭、和諧的氛圍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愛國品質,同時豐富了學生的

校園

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大片 | 亚洲欧洲综合 | 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99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黄色免费看 | 男男做性免费视频网 | 黄色网页网站 | 91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 天堂资源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98口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在线 | 99re视频在线 | 逼逼网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 日韩极品在线 | 久久久久久国裸歌舞团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 |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 草久久网| 欧美日本不卡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性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 在线成人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动 | 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 精品免费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