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2 14:11:54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幫扶工作計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一)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村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734人減少到2019年底14人,貧困發生率由25.7%降至0.5%。
(二)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村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近萬元。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問題總體解決。
(三)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新建硬化村組道路10余公里,實施危房改造近百戶,解決了貧困戶通電用網、安全用水、看病難和上學難等問題。
(四)幫扶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通過政策扶持,村產業得到了發展,就業渠道明顯拓寬,公共服務日益完善。
(五)幫扶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村通過黨建促扶貧,基層組織得到了加強,基層干部得到了鍛煉,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
二、工作目標
村級基層組織得到加強,村支兩委戰斗力得到提升;鞏固脫貧成效,人均收入穩定增長;剩余6戶14人高質量脫貧;協助完善“雙基”建設,服務群眾生產生活;幫助開展村莊整治,推動鄉村振興。
三、具體措施
(一)政策幫扶。一是本機關幫扶人員自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關于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脫貧攻堅方針政策,二是幫扶人員為貧困村干部群眾宣傳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增強其脫貧信心。
(二)項目幫扶。一是利用供銷社合作經濟組織的性質和優勢,幫助大戶、能人建立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二是利用供銷社農村電商平臺,培訓電商實用技術人員和銷售農副產品;三是幫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四是協助到村項目的實施。
(三)就業幫扶。根據縣供銷社下屬企業的需求,優先招聘貧困戶子女在近就業。
四、組織領導
為使幫扶工作責任明確、任務落實、成效顯著,成立縣供銷社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并完善相關工作機制。
(一)領導小組
(二)工作機制
鄉村全村符合精準扶貧要求的貧困戶42戶205人,其中:五保戶4戶;純低保戶3戶;扶貧低保戶30戶;扶貧開發戶5戶;全村有818畝耕地、200畝退耕還林,主要產業是水稻種植,農副業以種植煙葉,生豬養殖等。
二、幫扶目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為目標,通過采取定點幫扶,落實各項扶貧幫困責任,加大對被幫扶村人才、物資、資金、技術、信息扶持,加強被幫扶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發主導產業,壯大村集體收入,加大群眾科技知識宣傳培訓,提高被幫扶村農民的綜合素質,改善被幫扶村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幫扶,力爭被幫扶對象人均純收入增長高于全縣農村人均水平,實現“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目標,促進整村脫貧致富。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結對幫扶工作設計面廣、任務重、工作繁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敏感度很高的系統民生工作,更是要的整治任務。為扎實有效推進幫扶工作開展,成立縣供銷社精準扶貧結合幫扶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第一副組長,副主任任副組長,一般工作人員任成員。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組織實施和統籌協調日常事務。
(二)干部幫戶:縣供銷社主要領導幫扶4戶貧困戶,分管領導(書記)幫扶4戶貧困戶,副主任幫扶3戶貧困戶一般駐點干部幫扶2戶貧困戶,一般非駐點干部幫扶1戶貧困戶。
四、幫扶計劃
(一)幫扶貧困戶計劃。縣供銷社計劃每年資助化若干噸,發展煙葉種植、水稻種植等產業。
(二)幫扶村引進專業合作社。村具有良好的種植優勢,我社積極引進縣薏仁專業合作社到村建立薏仁種植基地,幫助村民增產增收。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進區入戶”、“開發式扶貧”的方針,突出“整區推進”、“科技培訓”和“產業化扶貧”三大工作重點,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大力實施“基礎扶貧、科學扶貧、社會扶貧”五大工程,強化“科學、資金、隊伍”三大管理,切實做好定點幫扶工作,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二、工作重點
1、鞏固本社區原有的資源,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始終把老齡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要從廣大老年人精神生活需要出發,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組織開展各種有益活動,推動“和諧社區”的建設。
2、了解掌握社區內殘疾人權益保障情況,聽取殘疾人意見,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質、優惠的法律服務。
3、通過遠程教育平臺學習和掌握有關低保政策,對困難家庭實行定期走訪制度。及時掌握他們近期的家庭生活狀況,實行動態管理。
4、社區要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積極為所幫扶人員創造就業機會,鼓勵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精神,為創建和諧社區做出貢獻。
三、具體工作措施
1、明確幫扶對象。凡持有本轄區常住非農業戶口的“4050”人員、低保人員、特困家庭和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等對象均可獲得幫扶。必須及時了解掌握幫扶對象的動態變化情況,做到“出現一個發現一個”。
2、進一步做好社區孤寡獨居老人關愛工作,針對各種不同需求的獨居老人提供各類相關的服務,鞏固所有老人一對一的結對關愛活動。認真做好老年人來訪、來信工作,熱情接待,及時解決他們提出的困難。
深入貫徹黨的精神和系列講話精神,繼續堅持精準扶貧工作方針,以縣委、縣政府總體脫貧攻堅實施意見為指導,以解決貧困群眾溫飽、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為目標,努力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扶貧標準,扎實開展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措施,努力實現扶貧對象穩定脫貧的工作目標,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村情民況
村位于東臨鎮政府往南20公里,為本鎮最南邊行政村,205國道、高速公路貫穿該村,轄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50戶,1940人,耕地面積1026畝,林地1942畝。有公益林、成材林、灌木林、毛竹、喏葉、茶園等;水田面積近千畝。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林業、茶葉、箬葉、毛竹、養殖業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77人,2015年脫貧10戶25人,2017年脫貧10戶15人,2018年已脫貧17戶37人。
三、貧困原因
一是資金緊缺,缺乏先進的種植和養殖技術,土地貧瘠,產出不高,無支柱產業支撐,嚴重制約產業發展。二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缺乏技術又不學技術,缺乏市場經濟效益觀念,不懂賺錢途徑和經商理念,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賺取低廉的勞動報酬。三是因病、因殘、年老體弱人群較多。
四、幫扶舉措
一是積極保障財政投入。認真研究上級出臺的各項扶貧支持政策,加大與省、市財政工作銜接、匯報力度,積極為扶貧聯系點爭取扶貧開發項目,加大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二是對因病、因殘、年老體弱致貧的貧困戶,重在生活救助。幫助其申請醫療扶貧、民政救助及子女教育資助等,在春節、中秋等重大節日上門走訪慰問,并發動干部職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其進行捐助。
三是對缺技術、缺資金致貧的貧困戶,重在產業扶持。聯系縣農委和人社局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免費到村里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發動種養殖大戶到村傳授經驗,提高貧困戶致富技能。對有脫貧愿望又缺資金而無法起步的貧困戶,幫助他們落實一些種養殖等投資少、見效快的生產項目,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區委脫貧攻堅“11358”工作要求為統領,以“全面小康決勝年”為抓手,以促進社區集體增收和群眾增收為目標,把扶貧工作作為本單位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不斷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著力提升“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持續對社區已脫貧戶進一步鞏固,提高增收能力,促進經濟持續增收,為社區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1、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應對肺炎疫情防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組織局干部職工結合疫情防控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摸排,了解疫情對貧困戶的影響,做到“四個心中有數”,摸排因疫情導致全年收入下滑可能存在返貧、致貧風險情況;摸清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底數,協助社區做好穩崗轉崗工作,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分批有序錯峰外出務工。
2、努力幫助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與社區“兩委”共同研究、理清發展思路,積極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盡力幫助解決貧困戶在就醫、就學、就業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促進群眾增收。?
3、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深入開展入戶核查走訪,和貧困戶面對面講解扶貧政策,確保有關扶貧政策和措施及時落實到位。?
4、加大推進產業脫貧力度。根據貧困戶自身發展情況,提升特色種養業扶貧到戶覆蓋率質量。協助社區做好穗悅農業、大龍灣家庭農場的帶動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發展帶動增收。
5、落實健康脫貧政策。認真落實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制度,積極為社區符合慢性病條件的貧困人口辦理慢性病證。重點關注大病戶、特慢病等貧困人群。
6、堅持扶貧和扶智相結合。在進行入戶宣傳的同時開展好“扶貧夜校”,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切實增強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
7、推進人居環境規范整潔行動。督促開展好以“五清一改”和“四凈兩規范”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著力改善村容村貌。?
三、工作措施?
1、完善幫扶機制。一是完善幫扶活動。嚴格落實“雙包”責任,結合本單位實際,從醫保扶貧的角度出發,擬定幫扶計劃,制定幫扶方案。針對社區實際情況,給予最大限度資金扶持。結合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自身產業發展意愿、家庭實際情況、技能情況,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和飲水安全,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定期開展入戶走訪,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及時發現實際困難并幫助解決。在產業發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給予扶持,確保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二是完善幫扶協調制度。在全面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理清扶貧幫困工作思路,根據實際及時采取幫扶措施,并及時與社區兩委進行溝通協調,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2、做好“雙包”工作。根據“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要求,我單位有幫扶干部5人,結對幫扶戶8人,每月至少一次上門走訪,用心用力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切實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帶領他們脫貧致富,貧困戶不脫貧幫扶干部不撤退。
3、多措并舉助農增收。首先是做好產業發展。鼓勵群眾積極自主發展種植及養殖等支柱產業。其次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保增收。加強勞務輸出工作,鼓勵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第三是積極實施惠民項目,促進農民增收。?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局成立幫扶社區工作領導小組,把結對幫扶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嚴格區委區政府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入戶核查走訪,定期調度會商,強化督辦落實,確保結對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永辦字[2013]26號文件要求,依托部門職能優勢,因地制宜,全力幫扶打造成高速公路沿線以及工業園西區周邊具有獨特廬陵文化風格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
二、幫扶舉措
(一)加強“三項改革”等業務的指導。加強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村級建制調整及社區優化改革和村(居)民小組調整優化等工作的指導幫帶,使縣厘清“三項改革”工作思路,穩妥推進工作落實。
(二)強化城鄉基層治理。以村(居)務公開、組務公開為指引,幫助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提升基層治理政策制度保障。統籌推進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職務空缺和涉改村原則上按“一肩挑”配備。研究“一肩挑”相關管理監督、報酬待遇政策。提前謀劃村“兩委”換屆,大力推進交叉任職。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全面提升基層自治隊伍的基層治理能力。
(三)培育社會組織輔助公共服務。加強與縣民政局溝通交流,將我市村(社區)建立社會組織情況和好的經驗提供給縣,并加以指導幫助,使縣民政局在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以參與農村公共服務、開展互幫互助服務為宗旨的公益性、服務性、互的農村社會組織,其成員主要是具有獨立民事責任能力的經濟文化管理能人、老黨員、老干部等有威望、有能力和熱心為本村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人士。努力在全縣營造鄉村精英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基層多元參與、協商共治能力。
以城鄉聯建創先爭優為動力,發揮人才、資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千方百計為所包村辦實事、解難題,形成城鄉聯動,幫貧扶困促互贏的新格局,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任務目標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配合鎮黨委健全完善村村級工作制度,推進黨務公開,擴大基層民主,積極參與農村黨建工作,指導推進領導體制和運行制政改革。
2、搞好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在做好村建各項工作的同時,一是對村已經開工的至1.1公里的水泥路和村至村2公里的沙石路做好全程服務工作。二是幫助村推進清潔工程實施,投資1萬元計劃再推進一至二組。
3、大力發展經濟。立足實際,積極發展傳統種養產業,幫助聘請畜牧局、農業局的技術人員到村為村民搞好養鴨、蘋果、大姜的菜種、中藥材種植等的技術培訓、指導,大幅度提高村民收入。
4、化解熱點難點問題。一是準確掌握村民思想動態,及時理順群眾情緒,深入開展矛盾調處工作,妥善解決遺留問題。二是開展好結對幫扶、扶弱濟貧活動,組織機關黨員和村民結對幫扶,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三是組織好“六一”、“七一”期間的獻愛心,實施貧困捐助活動,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帶給貧困戶。
三、主要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包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包村工作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作為服務基層和群眾的重要內容,真心實意幫助村委解決農村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科技局、教育局、廣電局、法院、國稅局、科協六部門
2007年度顧高鎮幫扶工作計劃安排表
版權所有
時間幫扶工作具體任務責任部門
2007.07顧高鎮野莊村建設規劃邀請專家對顧高鎮野莊村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科技局、科協牽頭,各部門參與
組織第1次送科技、文化等下鄉針對農時舉辦農業生產知識培訓,組織農業專家針對養殖、種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問題進行現場授課、答疑。
組織第1次農村義診活動針對顧高鎮腫瘤、乙肝等病多發,與有關部門對接聯系,組織泰州有關醫院知名醫生舉辦衛生知識咨詢及義診活動,義診持續一天。
2007.08幫扶一批貧困生鑒于目前初中以下學生實行義務教育,今年幫扶貧困生工作側重于幫扶部分特困學生。各部門參與
舉辦第1期職業技能培訓班根據需要進行訂單式技能培訓,重點培訓當地企業所需的服裝專業熟練工人,借助顧高鎮現有資源,開辦短期培訓班。科技局、教育局牽頭,各部門參與
2007.09實施學歷培訓和教育廣泛開展中職和高職等學歷教育培訓,使部分初中、高中畢業不能升學而又無經濟能力接受學歷培訓的學生接受繼續教育,列出幫扶學生名單。科技局、教育局牽頭,各部門參與
顧高中學新址落成典禮捐贈助學資金
2007.10改善村中心衛生室條件各幫扶部門撥出部分經費,對所掛鉤的村因地制宜地進行村中心衛生室診療設備的改造,主要措施有:添置1-2張病床;更新常用醫療器材;對衛生室墻壁進行粉刷;修整衛生室地面等。各部門參與版權所有
2007.11組織第2次農村義診活動針對顧高鎮腫瘤、乙肝等病多發,與有關部門對接聯系,組織泰州有關醫院知名醫生舉辦衛生知識咨詢及義診活動,義診持續一天。科技局、科協牽頭,各部門參與
2007.12組織第2次送科技、文化等下鄉年末組織一次送農業科技、政策法規、稅務常識、文化教育等下鄉活動,積極引導村民致富。科技局、科協牽頭,各部門參與
為建設和諧平安,不斷提升平安創建整體水平,我局及時召開局黨組會議,成立了以同志為組長,同志為副組長,成員有、的幫扶工作小組,由同志具體負責與幫扶點的日常聯系。
二、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計劃
1、積極督導掛點村化解矛盾,加強與掛點村聯系,及時了解村民困難、矛盾糾紛,通過排查調處,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有效防止矛盾繳化、上升。
2、青少年是未來建設的中尖力量,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是我們幫扶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局計劃每季度下村進行一堂思路道德教育和光榮傳統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有效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一、基本情況
1.家庭情況:戶口本有人口3人(其中女兒已出嫁,戶口未遷出),精準扶貧識別時按2人識別。丈夫原為殘疾人,倒插門到家,以乞討為生,已于2016年12月去世。
2.人口情況:,男/女, 歲,農民,文化程度,常年癱瘓在床;兒子,歲,高中畢業,常年在外務工。
3.產業狀況:家有耕地20畝,其中基本農田8畝,2013年建果園 8畝,位于。
4.居住環境:常年借住其弟位于家屬樓房間,城建部門鑒定房屋時為無房戶,符合異地搬遷扶貧政策,飲用自來水,飲水安全。
5.社會保障:本人享受殘疾人補助,兩口人享受一類最低農村生活保障金,全部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養老保險。
6.收支情況。2016年,兒子務工收入元,產業扶貧補貼元,貧困家庭補助元,低保金補助元,殘疾人補助元,實際收入合計元(低保金、殘疾人補助不計算在內),核算收入元。
二、致貧原因
1.因病致貧。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常年癱瘓在床,僅吃藥等保守治療年花費近萬元。
2.缺乏勞力致貧。家庭缺少勞力,全家收入僅靠兒子打工為主。
3.產業尚未形成。8畝果園建于2013年,前幾年疏于管理,長勢一般,到目前還沒有實際收入。
三、幫扶措施
1.政策性幫扶:
(1)落實好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補助等政策,保障其享受健康扶貧相關政策,降低醫療費用支出,落實包戶醫生宗世萍適時開展免費義診。
(2)享受搬遷扶貧政策,出資5000元在旦八鎮購買50平米貧困戶安置房1套。
2.短期幫扶措施:積極動員其兒子發揮自身優勢,自己開設面皮門店,增加打工收入,解決短期收入不穩定的問題。
3.長期幫扶措施:在長期產業培植上,扶持其果園建設。落實家人代其管理好8畝果園;按樹類用肥標準,保證其肥料投入;在蘋果園套種豆類、油菜等作物,補充收入,每年投入產業支持資金不少于4000元,每年現場幫其管理果園不少于6次。
四、幫扶目標
1.收入分析:從2016年的收入結構來看,主要收入靠兒子打工為主,如果不能自己開設門店其打工收入有可能要下滑,打工收入預計在15000—18000元左右,作為產業戶可獲得4000元的產業扶持金,另外低保,殘疾補助等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預計全年實際收入在25000元以上。
2.脫貧目標:戶已購買50平米安全住房一套,飲用自來水,日常生活有弟弟及兒子料理,“吃不愁、穿不愁”,全家參加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家庭沒有義務階段輟學學生,家庭收入隨著兒子創業成功,穩中有增,如期脫貧不成問題。
幫扶貧困戶工作計劃會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