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建筑與建筑工程雜志》(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是一本以工程技術-結構與建筑技術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Taylor and Francis Ltd.出版商創刊于2002年,刊期Semiannual。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據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工程技術-結構與建筑技術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1.5。CiteScore指數值為2.2。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is a refereed 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serving researchers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all practitioners in the building sector. The journal is jointly-edited by the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AIJ), the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Korea (AIK), and the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ASC) and published bi-monthly.
Asian academics and professionals have made effort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 themes derived from natural, geographical, socio-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Asia. Their achievemen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For instance, achievement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world by developing technology to assure safety of buildings in earthquake-prone areas.
Asia has the largest shar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ith high densities in urban areas. It is a growing and the most energetic region in terms of building activities, which produces valuable empirical knowledge and lessons to architects and building engineers in Asia. It is quite significant to contribute to global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by presenting the knowledge and lessons beyond linguistic barriers.
By publishing the journal in English, it is expected that Asian wisdom and experience will be disseminated to the world. In the countries where these institutions are based, building professions can enjoy the collaborative and holistic approach because the three institutions distinctively possess the whole range of expertise relating to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亞洲建筑與建筑工程雜志》是一本經過評審的國際開放獲取期刊,服務于學術和研究組織的研究人員以及建筑行業的所有從業者。該雜志由日本建筑學會 (AIJ)、韓國建筑學會 (AIK) 和中國建筑學會 (ASC) 聯合編輯,每兩個月出版一次。
亞洲學者和專業人士努力尋找解決亞洲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所衍生主題的解決方案。他們的成就促進了建筑和建筑工程領域研究的發展。例如,結構工程的成就通過開發確保地震多發地區建筑物安全的技術為世界做出了貢獻。
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最大,城市密度高。它是一個發展迅速、建筑活動最具活力的地區,為亞洲的建筑師和建筑工程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知識和經驗教訓。通過展示知識和經驗,跨越語言障礙,為全球建筑和建筑工程做出貢獻意義重大。
通過以英語出版該期刊,希望亞洲的智慧和經驗能夠傳播到世界各地。在這些機構所在的國家,建筑行業可以享受協作和整體的方法,因為這三所機構擁有與建筑和建筑工程相關的全方位專業知識。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亞洲建筑與建筑工程雜志)編輯部通訊方式為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8-8414。如果您需要協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十年,熟悉發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ARCHITECTURE 建筑學 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結構與建筑技術 | 3區 4區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結構與建筑技術 | 4區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結構與建筑技術 | 4區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結構與建筑技術 | 4區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結構與建筑技術 | 4區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結構與建筑技術 | 4區 | 否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表將只發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等級:Q3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ARCHITECTURE | AHCI | N/A | N / A |
0% |
學科: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 SCIE | Q3 | 54 / 91 |
41.2%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ARCHITECTURE | AHCI | Q1 | 13 / 97 |
87.11% |
學科:CONSTRUCTION & BUILDING TECHNOLOGY | SCIE | Q1 | 11 / 91 |
88.46%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98.74% | 97.15% | 0.15...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97... | 0.3 | 1 |
名詞解釋:JCR分區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 | ||||||||||||||||||||||||
2.2 | 0.347 | 0.868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表的文獻數。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文量
歷年自引數據
2019-2021年國家/地區發文量統計
國家/地區 | 數量 |
South Korea | 106 |
CHINA MAINLAND | 86 |
Japan | 42 |
Taiwan | 12 |
USA | 11 |
Iran | 4 |
England | 3 |
Indonesia | 3 |
Turkey | 3 |
Australia | 2 |
2019-2021年機構發文量統計
機構 | 數量 |
KYUNG HEE UNIVERSITY | 15 |
HANYANG UNIVERSITY | 12 |
INHA UNIVERSITY | 8 |
UNIVERSITY OF TOKYO | 8 |
YONSEI UNIVERSITY | 8 |
CHUNGBUK NATIONAL UNIVERSITY | 7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NU) | 7 |
SOUTHEAST UNIVERSITY - CHINA | 7 |
TONGJI UNIVERSITY | 7 |
DANKOOK UNIVERSITY | 6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據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 |
Future changes to smart home based on AA... | 5 |
The Effects of Human Behavior Simulation... | 4 |
Flexural 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s with... | 4 |
Analysis of plant construction accidents... | 3 |
Development of a Maintenance and Repair ... | 3 |
Identifying spatial meanings of atria in... | 3 |
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developme... | 3 |
Group Decision-Making and a Design Commu... | 3 |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de... | 2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Trade Pref... | 2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據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SUSTAINABILITY-BASEL | 26 |
J ASIAN ARCHIT BUILD | 15 |
BUILD ENVIRON | 14 |
ADV CIV ENG | 11 |
AUTOMAT CONSTR | 11 |
ENERG BUILDINGS | 7 |
J CLEAN PROD | 7 |
STRUCT DES TALL SPEC | 7 |
APPL SCI-BASEL | 6 |
CONSTR BUILD MATER | 6 |
2019-2021年引用數據
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J ASIAN ARCHIT BUILD | 15 |
CONSTR BUILD MATER | 13 |
BUILD ENVIRON | 12 |
CEMENT CONCRETE RES | 9 |
ENERG BUILDINGS | 6 |
RENEW SUST ENERG REV | 6 |
EARTHQ STRUCT | 4 |
J CONSTR ENG M | 4 |
J STRUCT ENG | 4 |
SOL ENERGY | 4 |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3區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中科院分區:2區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2區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8-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