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傳熱雜志》(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是一本以工程技術-工程:機械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Begell House Inc.出版商創刊于1993年,刊期Quarterly。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據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工程技術-工程:機械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1.5。CiteScore指數值為3.6。
As the authoritative academ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t Transfer, 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focuses on publishing cutting-edge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enhanc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he journal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natural and forced convection of liquids and gases, heat transfer by boiling, heat transfer by condensation, and heat transfer by radiation. These studies not only involve the exploration of basic theories, but also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uthors are encouraged to submit papers on novel materials, equipment designs,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to improv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energy use.
A rigorous peer review process ensures that published research is of hig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providing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in the field of heat transfer. Thes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a,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aders of the journal include university teachers,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ers 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in related fields. By reading these papers, they can obtain the latest research trends and academic insights, so as to get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in their own research and work.
《強化傳熱雜志》作為傳熱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專注于發布與增強傳熱和傳質相關的前沿研究成果。該雜志涵蓋的主題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液體和氣體的自然對流和強制對流、沸騰傳熱、冷凝傳熱以及輻射傳熱等。這些研究不僅涉及基礎理論的探索,還關注實際應用中的技術創新和優化。雜志鼓勵作者提交關于新型材料、設備設計、數值模擬方法以及實驗技術等方面的論文,以促進傳熱效率的提升和能源利用的優化。
通過嚴格的同行評審過程,確保所發表的研究具有高質量和創新性,為傳熱領域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提供可靠的參考。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推動學術界的發展,還對工業應用和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雜志的讀者群體包括高校教師、研究生、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他們通過閱讀這些論文,可以獲取最新的研究動態和學術見解,從而在各自的研究和工作中獲得啟發和借鑒。
《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強化傳熱雜志)編輯部通訊方式為BEGELL HOUSE INC, 50 CROSS HIGHWAY, REDDING, USA, CT, 06896。如果您需要協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十年,熟悉發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ENGINEERING, MECHANICAL 工程:機械 THERMODYNAMICS 熱力學 | 4區 4區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ENGINEERING, MECHANICAL 工程:機械 THERMODYNAMICS 熱力學 | 4區 4區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 | ENGINEERING, MECHANICAL 工程:機械 THERMODYNAMICS 熱力學 | 4區 4區 | 否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表將只發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等級:Q3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ENGINEERING, MECHANICAL | SCIE | Q3 | 114 / 180 |
36.9% |
學科:THERMODYNAMICS | SCIE | Q3 | 52 / 76 |
32.2%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ENGINEERING, MECHANICAL | SCIE | Q3 | 109 / 180 |
39.72% |
學科:THERMODYNAMICS | SCIE | Q3 | 43 / 76 |
44.08%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0.00% | 100.00% | 0.08...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 | 0.07 | -- |
名詞解釋:JCR分區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 | ||||||||||||||||
3.6 | 0.384 | 0.509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表的文獻數。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文量
歷年自引數據
2019-2021年國家/地區發文量統計
國家/地區 | 數量 |
USA | 34 |
India | 22 |
Russia | 12 |
CHINA MAINLAND | 6 |
Italy | 6 |
Japan | 5 |
Brazil | 3 |
France | 3 |
GERMANY (FED REP GER) | 3 |
South Korea | 3 |
2019-2021年機構發文量統計
機構 | 數量 |
BAUMAN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 10 |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 (I... | 10 |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 5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 4 |
GENERAL ELECTRIC | 3 |
PENNSYLVANIA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 | 3 |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3 |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 3 |
AL-FARABI KAZAKH NATIONAL UNIVERSITY | 2 |
GAZI UNIVERSITY | 2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據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J ENHANC HEAT TRANSF | 157 |
INT J HEAT MASS TRAN | 70 |
APPL THERM ENG | 20 |
INT J THERM SCI | 19 |
HEAT TRANSF RES | 11 |
INT COMMUN HEAT MASS | 11 |
INT J REFRIG | 11 |
HEAT MASS TRANSFER | 10 |
ENERGIES | 7 |
EXP THERM FLUID SCI | 7 |
2019-2021年引用數據
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J ENHANC HEAT TRANSF | 157 |
INT J HEAT MASS TRAN | 156 |
APPL THERM ENG | 89 |
J HEAT TRANS-T ASME | 64 |
EXP THERM FLUID SCI | 42 |
INT COMMUN HEAT MASS | 35 |
INT J THERM SCI | 25 |
HEAT TRANSF RES | 19 |
APPL ENERG | 14 |
HEAT MASS TRANSFER | 14 |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3區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中科院分區:2區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2區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BEGELL HOUSE INC, 50 CROSS HIGHWAY, REDDING, USA, CT, 0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