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固體與結構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是一本以物理-力學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Elsevier Ltd出版商創刊于1965年,刊期Biweekly。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據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物理-力學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3.4。CiteScore指數值為6.7。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has as its objective the pub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in Mechanic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as a field of Appli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fosters thus the exchange of ideas among work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also among workers who emphasiz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field.
Standing as it does at the cross-roads of Materials Science, Life Sciences,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the Mechanic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is experiencing considerable growth as a result of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e Journal, by providing an international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is encouraging this growth and is encompassing all aspects of the field from the more classical problem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to mechanics of solids continually interacting with other media and including fracture, flow, wave propagation, heat transfer, thermal effects in solids, optimum design methods, model analysis, structural topology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Interest extends to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solids and structures.
《國際固體與結構雜志》的目標是出版和傳播固體與結構力學這一應用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原創研究成果。它促進了世界各地工作者之間的思想交流,也促進了強調該領域基礎和應用不同方面的工作者之間的思想交流。
《固體與結構力學》處于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和工程設計的交叉領域,由于最近的技術進步,它正在經歷顯著的增長。該雜志通過提供國際交流媒介,促進了這種增長,并涵蓋了該領域的所有方面,從更經典的結構分析問題到與其他介質不斷相互作用的固體力學,包括斷裂、流動、波傳播、傳熱、固體中的熱效應、最佳設計方法、模型分析、結構拓撲和數值技術。興趣涉及無機和有機固體和結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國際固體與結構雜志)編輯部通訊方式為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如果您需要協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十年,熟悉發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MECHANICS 力學 | 3區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2區 | MECHANICS 力學 | 2區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2區 | MECHANICS 力學 | 2區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MECHANICS 力學 | 2區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2區 | MECHANICS 力學 | 2區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2區 | MECHANICS 力學 | 2區 | 是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表將只發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等級:Q1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MECHANICS | SCIE | Q1 | 39 / 170 |
77.4%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MECHANICS | SCIE | Q2 | 46 / 170 |
73.24%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53.02% | 99.45% | 0.08...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09... | 0.17 | 0.02... |
名詞解釋:JCR分區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 | ||||||||||||||||||||||||||||
6.7 | 0.988 | 1.298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表的文獻數。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文量
歷年自引數據
2019-2021年國家/地區發文量統計
國家/地區 | 數量 |
USA | 307 |
CHINA MAINLAND | 278 |
France | 144 |
England | 92 |
GERMANY (FED REP GER) | 92 |
Italy | 88 |
Australia | 54 |
Iran | 36 |
Japan | 36 |
Canada | 35 |
2019-2021年機構發文量統計
機構 | 數量 |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 | 107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27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20 |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 (I... | 19 |
UNIVERSITE PARIS SACLAY | 19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 19 |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 19 |
TIANJIN UNIVERSITY | 18 |
TSINGHUA UNIVERSITY | 18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YSTEM | 18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據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 |
A 3-D conjugated bond-pair-based peridyn... | 47 |
On hierarchical honeycombs under out-of-... | 30 |
Crack twisting and toughening strategies... | 25 |
Shear-induced anisotropy of granular mat... | 24 |
A cellular metastructure incorporating c... | 22 |
Numerical analysis of 3D dry-stone mason... | 20 |
Wave propagation in elastic metamaterial... | 20 |
Circular inhomogeneity with Steigmann-Og... | 17 |
Simulating drop-weight impact and compre... | 15 |
Lower-order symmetric mechanism modes an... | 15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據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INT J SOLIDS STRUCT | 1231 |
COMPOS STRUCT | 1044 |
INT J MECH SCI | 753 |
ENG FRACT MECH | 640 |
J MECH PHYS SOLIDS | 531 |
COMPOS PART B-ENG | 514 |
MATH MECH SOLIDS | 451 |
EUR J MECH A-SOLID | 414 |
COMPUT METHOD APPL M | 403 |
MECH MATER | 397 |
2019-2021年引用數據
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INT J SOLIDS STRUCT | 1231 |
J MECH PHYS SOLIDS | 737 |
INT J PLASTICITY | 389 |
J APPL MECH-T ASME | 317 |
COMPUT METHOD APPL M | 295 |
ENG FRACT MECH | 264 |
ACTA MATER | 251 |
INT J FRACTURE | 214 |
MECH MATER | 211 |
INT J MECH SCI | 201 |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3區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中科院分區:2區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2區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